【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

(英文):Forest Mensuration

课程编号:14241017

课程学分:3.0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

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

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

四、测树学发展简史

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

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

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树高和胸径测定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区分求积式,形数与形率,单株立木材积测定的常用方法;难点:干形研究方法及进展。

第一节概述(0学时)

第二节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1学时)

一、基本测树因子

二、测定工具

第三节树干形状(1学时)

一、树干横断面的形状

二、树干纵断面的形状

第四节伐倒木树干材积测定(2学时)

一、树干完顶体求积式(一般求积式)

二、伐倒木的近似求积式

三、伐倒木区分求积式

四、直径和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精度影响

第五节单株立木材积测定(1.5学时)

一、单株立木测定特点

二、形数和形率

三、近似求积法

四、望高法

五、形点法

第六节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测定(0.5学时)

一、枝条材积的测定

二、树皮材积的测定

三、薪材材积的测定

第二章林分调查(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标准地的基本概念及其调查的一般程序与方法,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概念及其调查测定方法,林业数表的查算方法;理解森林调查的抽样及统计方法;了解“3S”技术在森林调查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标准地调查的程序与方法、林分各调查因子的调查测算方法、林业数表的查算;难点:林业数表的编制方法与过程。

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6学时)

一、林分调查因子概念

二、林分调查因子及其测算方法

第二节标准地调查(2学时)

一、标准地定义和用途

二、标准地设置与测量

三、标准地的调查工作

四、林分环境因子质量调查

第三章林分结构(3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林分的其它结构规律;了解林分结构的拟合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分直径结构;难点:林分结构的拟合方法。

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1.5学时)

一、林分直径结构概述

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

三、异龄林直径结构

第二节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0.5学时)

一、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二、异龄林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第三节林分树高结构(0.5学时)

一、林分树高结构规律概述

二、林木高与胸径的关系

三、林分树高分布与直径分布的关系

第四节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规律(0.5学时)

一、胸高形数和形率随直径、树高的变化规律

二、形高的结构规律

三、实验形数的结构规律

四、林分材积结构规律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0学时,结合林分调查一章讲授。)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测算方法;理解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及林分密度的其它指标;了解单木竞争指标及地位指数及地位级表的编制。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测算方法;难点:地位指数及地位级表的编制。

第一节立地质量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0学时)

第二节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0学时)

第三节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0学时)

第四节单木竞争指标(0学时)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计算林分蓄积的一般过程及计算方法,林业数表的查算方法;理解一元材积表的编制程序及方法并能举一反三了解其它林业数表的编制方法;了解3P样木法及“3S”技术在林分蓄积测定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测定林分蓄积;难点:一元材积表及其它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标准木法(1.5学时)

一、平均标准木法

二、分级标准木法

第二节材积表法(3学时)

一、一元材积表

二、二元材积表

三、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四、三元材积表

第三节3P样木法(0.5学时)

一、3P抽样的概念

二、3P抽样组织样本的方法

三、3P总体总量的估计及其方差

第四节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1学时)

一、标准表法

二、平均实验形数法

第五节目测法(0学时)

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单木造材原则及其方法,原条、原木的检尺及材积计算,材种出材率表的查算及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测定;理解各材种出材率结构规律;了解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木造材原则及其方法,原条、原木的检尺及材积计算,材种出材率表的查算及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测定;难点:一元出材率表的编制。

第一节伐倒木材种划分和材种材积测定(2学时)

一、概述

二、木材标准

三、伐倒木造材

四、材种材积的测算

第二节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1学时)

一、林分材种结构规律

二、实际造材法

三、材种表法

第三节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1学时)

一、利用削度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

二、利用材积比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

第七章树木生长量测定(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树木年龄、树木生长量、生长率的概念及其测算方法,平均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施奈德材积生长率公式,树干解析的内外业工作;理解树木生长曲线与生长方程;了解树木生长方程的拟合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树木年龄、生长量、生长率的概念及测算,平均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施奈德材积生长率公式,树干解析;难点:树木生长方程及其拟合,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第一节树木年龄的测定(0.5学时)

一、树木年轮的概念

二、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第二节树木生长量的概念和种类(0.5学时)

一、树木生长量的定义

二、树木生长量的种类

第三节树木生长方程(0.5学时)

一、树木生长方程的基本概念

二、树木生长方程的形状

三、树木生长经验方程

四、树木生长理论方程

五、生长方程的基本结构及分析

六、生长方程的拟合实例

第四节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1学时)

一、连年生长量函数

二、平均生长量函数

三、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第五节树木生长率(2学时)

一、生长率的定义

二、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

三、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四、施奈德材积生长率公式

第六节树木生长量的测定(1学时)

一、伐倒木生长量的测定

二、立木材积生长量的测定

第七节树干解析(0.5学时,综合实习实现)

一、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二、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第八章林分生长量测定(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林分生长量、固定标准地的概念,材积差法及林分表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步骤;理解其它确定林分生长量的方法步骤;了解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及林分表法的实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分生长量、固定标准地的概念,材积差法及林分表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步骤;难点: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

第一节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及种类(0.5学时)

一、林分生长的特点

二、林分生长量的种类

第二节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2.5学时)

一、材积差法

二、林分表法

三、一元材积指数法

四、双因素法

第三节固定标准地法(0.5学时)

一、固定标准地的概念和种类

二、固定标准地的设置和测定

三、树木编号固定标准地的调查及生长量的计算

四、实例

第四节林分直径生长的随机过程与林分表法的实质分析(0.5学时)

第九章角规测树(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水平角规的使用方法,利用角规测定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方法;理解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它角规测树方法,角规测树的新技术新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平角规使用方法、角规测定各林分调查因子的方法步骤;难点: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基本原理(0.5学时)

一、同心圆简单原理

二、三角函数原理

三、扩大园原理

第二节常用角规测器(0.5学时)

一、不带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

二、带有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

第三节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1.5学时)

一、断面积系数的选定

二、角规点数的确定

三、角规绕测技术

四、角规控制检尺

五、边界样点的处理

第四节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蓄积量(1学时)

一、一般通式

二、每公顷株数的测定

三、每公顷蓄积量的测定

第五节用角规测定林分生长量(0学时)

第六节其他角规测树方法(0.5学时)

一、用垂直角规测定林分平均高

二、角规线抽样

第十章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概念及其预估模型的种类和特点;理解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种类及其特点;难点: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第一节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基本概念(0.5学时)

一、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概念

二、影响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因子

三、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分类

第二节全林分模型(0.5学时)

一、固定密度的全林分模型

二、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

第三节径阶分布模型(0.5学时)

一、直径分布模型

二、现实林分收获量的间接预测

三、未来林分收获量的间接预测

四、枯损方程

第四节单木生长模型(0.5学时)

一、单木生长模型的分类

二、单木生长模型的建模方法

三、单木生长模型实例

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测定(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森林生物量的概念,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理解森林生产力的概念及其构成;了解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株及林分生物量的测定;难点:生物量方程的构建。

第一节森林生产力和生物量(1学时)

一、概述

二、基本概念

三、森林生产力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生物量测定方法(3学时)

一、树木生物量测定方法

二、林分生物量测定方法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采用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其中考试成绩占70%,闭卷笔试,平时成绩占30%,通过到课率及课堂表现进行评定。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测树学》,2006年4月第3版。

参考书:

1、北京林业大学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教材《测

树学》,1987年第1版。

2、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教材《测树学》,1998年第2版。

3、(美国)胡希,米勒,比尔斯合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测树学》,1981年5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哈尔滨市正德实用技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 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2.适应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3.课程性质:是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各类里程和各专项保养作业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从事汽车维修企业工作频率最高的各类保养工作;能综合运用各核心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规范作业、有序工作的习惯;也为学习汽车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先期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基础,后期课程为二手车评估等。 4.课程特色:以学生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按照汽修厂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支撑实践。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定期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2)掌握汽车底盘的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保养工艺。 4)掌握汽车灯光保养内容、保养方法。 能力目标: 1)具有汽车发动机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2)具有汽车底盘各系统定期维和护保养能力 3)具有汽车空调系统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4)具有汽车灯光维护和保养能力 综合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内容通过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传授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结构与原理知识的展示,最后通过实物教学进行巩固和熟练。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标准.doc

汽车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汽车维修 专业代码:0403-3、0403-4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中级工起点两年 一、培养目标 (一)中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汽车维护和常规维修等工作任务的技能人才。 (二)高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现场管理,能独立完成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组织完成汽车各总成大修作业等工作任务的高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一)中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汽车维修资料。 3.能根据汽车用户手册或维修手册,熟练进行汽车维护与常规维修作业。 4.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执行交接、验收等业务流程,并

能规范填写工作维修记录。 5.能与客户、领导、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二)高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现场管理。 2.能根据工作需求收集、归类、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 3.能根据故障现象,应用恰当方法,分析故障成因,制定维修方案。 4.能根据维修方案,完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总成大修、验收等作业。 5.能与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完成维修作业的组织、总结等工作。 6.能向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并进行有效沟通。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一)中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汽车维修与生产企业中从事汽车维修、装配、零配件管理与销售等工作,取得汽车修理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二)高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汽车维修与生产企业中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装配、零配件管理与销售及汽车维修接待等工作,取得汽车修理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级)。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模板

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参考) 《生产与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 总学时: 72 适用年级、专业: 11级工商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如何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搞笑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提供质量过硬,价廉物美的产品,特别是市场的多变,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年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处于管理活动的核心地位,这也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要对企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2、理解生产过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为生产管理内容婚 配相公内容 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导论 教学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 制造类企业典型的生产流程等。 基本要求: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2、理解生产过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为生产管理 内容婚配相公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产规划基础 教学内容:生产管理概述,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等。 基本要求:1、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2、掌握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1、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有哪些。 2、单件、小批生产时,车间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三)流水生产线规划 教学内容:流水生产线的特征、形式和组织条件,单一品种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多品种可变及混口流水生产线的规划,自动生产线的规划等。 基本要求:1、掌握流水生产线是如何划分的。 2、理解流水生产线的特征有哪些。 3、正确理解单一品种流水线规划、多品种流水线规划、 多品种混合流水线规划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1、可变流水生产线和混合流水生产线的区别。 2、单一品种流水生产线、可变流水生产线、混合流水生产线是如何组织设计的。 (四)单件生产与成批生产规划 教学内容:单件、小批生产规划,多品种批量生产规划,大规模定制等 基本要求:1、掌握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2、掌握单件、小批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 3、了解单件、小批生产时,机床布局的依据。 重点难点:成批生产规划与流水线生产规划相比,工作地的工序或工位布置有何异同。 (五)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版本号:020341103 课程英文名称:Auto Servic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理论基础、汽车维修工艺、汽车维修管理、汽车总成维修等知识。为学生提供从事汽车使用、维护以及维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分析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失效模式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可靠性和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及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失效模式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正确设计汽车,提高汽车使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制度、方法以及我国维修行业的状况,掌握必要的汽车主要总成的维修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主要阐述了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的理论基础;维修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汽车维修制度的概念的概况;汽车维护作业的分类及组织;汽车维修的工艺;汽车修理作业的组织、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接收、零件清洗情况、检验分类、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电镀、粘接等修复方法;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本课程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将侧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对汽车使用可靠性的提高和影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现代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文 MaryShepherd 译文王建鹏 【字体:大中小】【关闭】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方针与政策影响着农民、装备销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生活和生计。 由农业装备制造商协会组织的“农业经理人研讨会”,是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的年度回顾,会上的一些相关信息能被用作很多农业生产部门的决策依据,诸如:在农业上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 发生什么,将会发生什么? Phillip Shull是美国农业外事部的高级官员,他认识到农业的政治价值超过了它的货币价值。他所在部门的目标就是增加美国农业出口的机会,帮助减轻世界范围内的饥饿和粮食短缺问题。最近,他正在同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AS)所认定的主流市场圈内的国家进行沟通,这些国家包括:中国、俄罗 斯、印度和巴西。 据Shull称,在积极的一方面,这些国家都具有大量的物质基础和现代化基础。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着阻碍FAS农业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包括:文化抵制、公司管理、法律法规的问题以及地方官员的集权。众所周知,良好的国际市场的形成需要靠产品需求者、购买者、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农业装备改善成为世界关注的原因 Shull说,“中国的土地制度是国家所有制,个人只有使用权。农民的土地是从政府手里租赁的,多数农田大小不超过1英亩,因此规模效益就不是特别明显。” Shull提供的数字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增长驱动点,在2002-2004年度,全美出口额增幅的一半应该归功于中国,这三年间中国农业进口高达100亿美元。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继加拿大、墨西 哥、日本和欧洲之后的第五大农业出口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也已成为美国第六大产品供应国。2004年.中国出口额的28%归功于美国,中国的农业常量已经大幅度增长,现在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业生产国。另据美国小麦协会主席Alan Tracy 介绍,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小麦进口国,充分表明中国在世界小麦市场的重新崛起。 Shull还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采后处理和流通得到了很大改善,农产品加工和装备正在大幅度更新,生物工程技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这些现状都成为世界关注中国的原因。 俄罗斯:不存在提高农机化的需要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28课时

汽车维护与保养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本课程以培养汽车常规维护职业能力为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汽车维护的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机电维修工在职业成长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汽车维修企业需从事的基本工作之一。本课程是汽车机电维修人员根据服务顾问或车间调度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车间,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借助维护作业工单独立或合作完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维护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在维护操作过程中能完成对所做维护工作的陈述、能对维护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增项内容及时对服务顾问进行反馈、能对所完成维护操作中车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换件处理、能对专用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就维护作业进度与车间调度进行工作沟通,将完成维护操作的车辆及维护作业工单交由车间质检。能正确填写维护作业工单,遵守 5S 工作要求及安全规程要求。 (一) 基本素质教育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 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7.具有环保意识。 (二)知识教学目标 1.系统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及新车交付基础知识。 2.系统掌握汽车维护作业安全规范。 3.掌握车辆5000km保养作业知识。 4.掌握车辆20000km保养作业知识。 5.掌握车辆40000km保养作业知识。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查询查询车辆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根据车辆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备车辆整车全面维护能力。 4.具备车辆维护质量检查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 学习单元一:绪论 学习单元二:汽车日常维护及车辆交付 1.教学学时:4学时 2.知识点:车辆信息、汽车系统功能操作及车载工具、整车日常维护内容、用车安全常识、汽车维护费用解释。 3.要点和难点:整车日常维护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题目:某企业20××年度一季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教师: 时间:2014.6 小组成员: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在学完《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后,通过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的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具体要求: (1)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2)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并绘制加工中心负荷图; (3)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 (4)编制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绘制出零件加工工序进度表。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按5~6个人为一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本组的分工与协作工作。要求各小组在组内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 三、课程设计内容 以某企业为对象(见设计任务书中的资料),以该企业的生产资料为设计依据,根据该企业生产条件和产能、所接订单任务及交货期要求,进行产能平衡,并制定该企业生产计划。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 1.设计所需资料: ⑴某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的部分资料;包括:产品品种、数量、交货期要求等; ⑵各订单产品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时定额; 2.产能平衡与生产计划编制设计步骤: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基础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YKC201102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修订年月:2012年7月16日 修订人: 建议课时数: 136 学分:6

一、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把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融会贯通成为一门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为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打基础。通过136学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汽车维修专业课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安全、环保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工具和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汽车电气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汽车传动系维修打下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当体现为学生考虑,选择内容简单实用为原则,涉及到汽车识、读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基础,工、量具基本设备的使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传动、安全环保的内容。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应当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所有内容均以汽车为载体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本课程以实际工作情景设置任务,完成任务均为生产实践任务,体

现代农业装备及智能化1

现代农业装备及智能化 本方向依托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针对皖西大别山区地域特色,农作物(石斛、茶叶、水稻、棉花、中草药等)生长的地理环境以及农产品加工特点,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先进的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生产节水灌溉设施、精深加工全自动大、中、小型生产线及生产加工工艺的研究,实现智能化、清洁化、多功能中小型农业机械装备研制与研发技术水平的提升。本方向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具体内容: (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利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检测、控制及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田间导航农业机械、自走式农田土壤、病虫草害和作物苗情定位信息采集机械装备的开发研究;进行具有定位和控制施肥、施药、浇水、精播和栽植的移动式作业机械的研究;进行具有流量自动调节功能的精确变量节水灌溉设备的研究。针对粮油、茶叶、果蔬等农产品加工进行专业化、连续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都很高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的研制。 (2)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农业装备创新设计技术;通过关键零部件的数字化建模、农业装备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平台、虚拟样机设计和性能试验进行现代农业装备创新设计研究;开展农业装备中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和精准优化(运动学、动力学和美学)研究。 (3)农业机械先进制造技术。针对农业装备可靠性要求高、工作环境(泥、水、冲击、重载等)恶劣、容易发生磨损和疲劳断裂等问题,开展农业装备核心关键部件轻质高性能合金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和抗磨、抗腐蚀材料研究,开展金属板料的激光数字化加工技术、止裂与强化技术研究(3D打印技术),开展负载变速系统和高速旋转部件等关键部件的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纳米技术研究,并制定机械装备产品加工、装配工艺规范。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李游 【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 【总学时】120学时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技能模块中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能完成汽车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汽车美容、汽车整车拆装等作业内容;具备从事汽车维护、整车拆装等工作岗位的职业基本技能。 【岗位任务及课程目标】 1、岗位任务分析 根据汽车机电维修有关职业能力的要求,本门课程主要承担汽车拆装与维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达到获取“中级汽车维修证”考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从事汽车维修方面有关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工作。 2、职业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2)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及动力传递。 (3)掌握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3、职业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检测仪器、仪表。 (2)具备对汽车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作业技能。 (3)掌握汽车整车拆装、调整操作技能。 4、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民的良好职业道德。

(2)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课程逻辑结构图】 【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由项目负责教 师在项目教学中进行,综合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配分如下: 2、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出勤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经管学院 工商管理教研室 2010年04月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对世界各国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课程设置研究,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理财”列为三大支柱性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无形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涉及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与维护四个大的阶段。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提高生产运作效率的科学方法,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 根据这门课程的地位,将培养目标定位在: 在介绍生产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现代生产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2)全面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3)了解现代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 4)了解生产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学会运用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本课程与管理学原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是专业必修课,它是围绕一切组织(包括企业、学校、政府机构、医院、社会团体等等)的管理活动而展开的、以实践为指导的一门科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着重讲授企业资本运作各环节的筹划与谋

汽车修理工 初级 教学大纲

汽车修理工(初级)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在本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汽车的维护作业与检测;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共计12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40学时,实操部分8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初级汽车级修工培训,熟悉汽车一般构造,能对汽车进行简单的维护与检测,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操作能力。 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和设备;能识别简单的零件图,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 三、教学内容 模块一汽车的发动机部分 (一)理论部分 1.1 发动机的种类、总体构造和工作循环 1.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3 活塞环、活塞、汽缸和汽缸平面的技术标准1.4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5 汽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1.6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7 发动机润滑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8 发动机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9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二)技能实训内容 2.1 发动机总体构造认知 2.2 曲柄连杆机构拆装 2.3 气缸盖拆装 2.4 正时皮带更换 2.5 更换活塞环 2.6 凸轮轴和液压挺杆拆装 2.7 进排气门拆装 模块二汽车底盘部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 1.1 底盘各总成的基本作用和组成 1.2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3 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4 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5 转向器、制动器、变速器、主减速器的拆装工艺(二)技能实训内容 2.1 变速器(2轴)拆装 2.2 钳式制动器的拆装 2.3 鼓式制动器的拆装 2.4 轮胎的拆卸和换位 2.5 转向器的拆装 2.6 更换传动轴 2.7 更换离合器 模块三汽车电气部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第40卷 第1期2019年1月 中国农机化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Vol.40 No.1 Jan. 2019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是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综合性实验室,依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建设,现有固定科技人员13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3名,研究生学历68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54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2人,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分别为52人和40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学术梯队。围绕综合性实验室在学科群内的任务分工,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梳理凝练12个重点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稳定支持。12个创新团队分别为:耕整地机械、种植机械、土下果实收获机械、穗粒类收获机械、果蔬茶类收获机械、茎秆类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生物质转化利用装备、农产品贮藏与分级、特色农产品干制与加工、农业机械化技术系统优化与评价和农业机械智能控制技术。 2018年,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三个方面服务学科群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配合科技教育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不断优化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实验站建设方案;组织实验室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参与农机领域重大项目实施,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实施开放课题,加强实验室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面向社会设立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自主研究课题,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发展中的协同研究优势,完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链条,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重点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2018年12月,实验室对2016—2017年立项的“微耕机刀辊切土减阻降振方法及刀具优化”等12项开放课题进行验收。三是服务学科群,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协助农业农村部做好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学科群先后新增西北旱作农业、热带作物农业、长江中下游等区域实验室,新增植保、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实验室,新增南方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与装备、航空植保等企业实验室,在2018年3月顺利通过试运行期的评估,并在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项目中,协助专业实验室做好条件建设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2018年,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新增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6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奖项10余项,其中,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7件,实用新型授权170件;软件著作权69项;发表论文129篇,其中SCI、EI等收录52篇。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为耕种装备技术研究、田间管理装备技术研究、收获装备技术研究、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研究等。代表性重大成果有:花生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全量秸秆地高质顺畅免耕机播关键技术与装备、广适低损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油菜毯状苗高效移栽技术与装备、茶园全程机械化作业关键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植保无人飞机高效安全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科技管理处)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 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悉 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 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 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的 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 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 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 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五、课程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生产运作管理》考试大纲(参考Word)

《生产运作管理》 一、课程简介 1. 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工程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 (1)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 (2)运营战略与竞争力; (3)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 (4)生产系统的布局与布置; (5)劳动组织设计; (6)随机服务系统; (7)生产能力计划; (8)总体计划; (9)生产作业计划; (10)项目型生产计划; (11)生产控制的概念; (12)生产进度控制; (13)库存控制; (14)成本控制; (15)MRP/MRPII/ERP; (16)精益生产; (17)大规模定制与供应链管理; (18)运营管理中的绿色理念与方法。

2. 学习目标 (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生产运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3)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法体系; (4)能够运用生产运作原理与方法解决企业中的生产计划、库存、成本等问题。 3. 重点 (1)生产运作过程组织; (2)生产运作计划; (3)物流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 (4)生产运作现场管理。 4. 难点 (1)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2)生产计划与控制。 5. 学习要求 具备《管理学》、《高等数学》等课程基础知识,通过实地调研或者网络媒体等方式对企业管理具备一定感性认识,认真阅读课程教程,主动查阅相关课外资料,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过程的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 二、大纲 1.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在介绍生产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全面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计划学时:144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

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电器检测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诊断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电气设备构造、原理及性能参数,会正确使用诊断仪器、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等基础上,掌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如下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五、考核标准 本学科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方式和实训拆装考试方式,笔试占总分的70%,实训站总分30%。 六、实施建议 1.教学条件:软件:本课程教学任务书、本课程教学计划、本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案、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 2.推荐教材:孔宪峰主编《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理论课程注重学生未来岗位的实际需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生产运营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课程编号:0114313 课程性质:必修 教学语种:中文 总学时:51(其中实验课3课时) 学分:3 一、教学目的 《生产运营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如何将资源有效地转换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学科,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制造或服务企业有限资源的高效集成,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过程的管理的课程。该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理论阐述,数据分析,图表说明。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熟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运行及维护过程,在企业部的运营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协同工作思想。掌握当前先进的生产与运营管理理念。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开设《生产运营管理学》,有助于学生对企业生产运营有个整体认识,熟悉生产流程,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处理生产、市场、管理的三者关系,学会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来改进制造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二、教学手段 1、案例教学:本课程采用两种案例,一是逻辑案例,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用于说明生产运营管理学原理;二是综合案例,供学生独立研究或小组讨论,并

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配有PPT课件和音像教学资料。 3、上机模拟:对项目管理、先进生产方式上机模拟操作。 4、计算或作图练习:掌握本课程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要求学员做相当数量的计算题练习作业,并能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及相关图形。 三、教学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将课堂教学置于生产运营管理的实际背景中,注重学生生产运营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生产运营管理方法的运用。教学容科学严谨、操作性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生产运营容的理解,进行启发教学,做到教师一般原理讲授与实际计算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章生产运营管理学概述(3课时) 本章首先介绍了生产运营概念,分析了现代生产运营具有的基本特征,阐明了生产运营系统的含义及生产运营系统的职能。着重说明生产运营核心要素——生产运营过程,对生产运营类型进行了列表说明,从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用户需求趋向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方面对现代生产运营管理面临的新环境及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最后简单介绍了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本章主要容包括生产运营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的特征及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 一、生产运营管理及其地位 (一)生产运营管理的涵义 (二)生产运营管理的容 (三)生产运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二、生产运营系统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23785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中职中专汽车维修专业(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厂实习),使读者在经过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掌握机械类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汽车的构造,掌握汽车维修的常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修理。 汽车构造部分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原理 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型号编制规则 3、了解发动机的评价指标及主要特性 4、掌握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及四总程、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二、曲柄连杆机构 1、了解主要零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2、了解各主要零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及要求 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条件,掌握主要机件 功用与机构 三、配气机构 1、了解配气机构两种结构类型的简单比较,主要零件的材料 2、了解配气相位的作用与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类型 4、掌握主要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熟悉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及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 影响 2、了解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的预热装置,进、排气管及排气 消声器的结构 3、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4、掌握化油器五大装置及附属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典型化油器的构造;熟悉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基本 组成和工作原理 6、掌握汽油供给装置各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 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了解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以及不同结构燃烧室中 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2、了解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废气蜗轮增压及汽车的排气净化 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及燃烧室的结构 4、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联轴器、供油提前角调节装 置及输油泵的功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课程标准 二级学院(部):生物工程学院执笔人:李方华 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8年12月修订日期:2019年2月

《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现代农业技术 课程类别:核心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总学时64,其中理论40,实训2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现代农业技术装备》课程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园艺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现代农业装备使用的职业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为《设施园艺技术》、《设施结构与建造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一门重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技能的应用型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主要设施(塑料大棚和二代日光温室)的基本构造; (2)了解主要设施设计的主要参数; (3)掌握设施的建造; (4)掌握环境调节设备 (5)掌握建筑和覆盖材料 (6)熟知各种作业机械的结构; (7)能根据自然条件和农艺要求,对各种作业机械进行使用及简单保养。 (8)了解现代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设施建造的学习,学会根据生产任务选择合理的设施类型,并会建造所需设施,并能了解设施环境因子的调控方法,掌握对不同栽培方式营养供给的调控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能使用各种作业机械。 (2)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为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3)方法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利用媒体、文献自学新技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评价工作(自我、他人)的能力;自我控制与经营管理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完整版)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知识,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汽油机燃油喷射装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新型柴油机,润滑系,冷却系,发动机总成装配及竣工验收,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级汽车维修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部件及作用。 (2)熟悉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 (3)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部件的拆装、调试和修理技能。 (4)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故障排除的工艺过程及操作技能。 (二)能力目标 学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维护与修理的技能,重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冷却系、传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等的构造和检修。 (三)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专业科学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质,积累丰富制作经验,积累汽车发动机维修功 底,使他们在汽车行业中做合格的人才

四、课程内容、目标及课时安排

五、教学资源与其它 六、教学方法建议 1.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注重引导和启发, 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中灵活运用项目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价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60%阶段评价40% 过程评价:学生出勤;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评价:期末笔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