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1总则

33≤2000m/日处理水量。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 /2术语

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

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指人工湿地充填介质中,存在于介质间的孔隙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积中,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污染物数量。

指一定人工湿地表面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体积。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3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设计

3.1处理设施选址与总体布置

;

宜靠近自然水体、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点或便于处理后回用的地点1.

2在城市、居住区处理站内宜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

3居住区内处理站宜设置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地;农村地区宜设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荒地处;

4处理设施与生活供水泵站及其清水池水平距离应不得小于10m;

5处理设施地点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

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

2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

3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

1.预处理pretreatment

指为满足工程总体要求、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及减轻湿地污染负荷,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格栅、沉砂、初沉、均质、水解酸化、稳定塘、厌氧、好氧等。

2.后处理aftertreatment

指为满足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要求,在人工湿地后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

吸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稳定塘等。

3.基质bedfiller

指提供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砂、砾石、沸石、石灰石、页岩、塑料、陶瓷等。

4.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

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驻留时间。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按公式(1)计算:

t=(V×ε)/Q

(1)式中:

t——水力停留时间,d;

V——人工湿地基质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基质实体及其开口、闭口孔隙,m3;

ε——孔隙率,%;

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

organicsurfaceloading

表面有机负荷3.9.

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按公式(2

)计算:

(2)式中:

qhs——表面有机负荷,kg/(m2d);

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

C0——人工湿地进水BOD5浓度,mg/L;

C1——人工湿地出水BOD5浓度,mg/L;

A——人工湿地面积,m2。

5.表面水力负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

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所能接纳的污水量。按公式(3

)计算:

(3)式中:

qhs——表面水力负荷,m3/(m2d);

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

A——人工湿地面积,m2。

6.水力坡度hydraulicslope

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按公式(4) 计算:

(4)式中:

i——水力坡度,%;

Δll——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m;

L——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渗流路程的水平距离,m

3.2设计水量与水质

):

日.人

;

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人工湿地类型应根据污水特征、区域环境、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设计内容、填料

选择、植物种类选择、预处理)(面积、集配水系统、防渗等应包括湿地池结构设计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 3.3.湿地工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1. 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2.3 2组。/日以上时,人工湿地池不宜少于污水预处理4. 一般规定4.1 预处理设施4.2 。,距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30m1化粪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20m 20%计算。2化粪池可作污水一级处理构筑物时,BOD去除率可按6~12污泥清掏周期宜采用3污水在池中停留时间应根据污水量确定,宜采用18~24h; 个月。小时,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则停留时间可适当延长。厌氧池作为预处理设施时,≥24:

应注意间距以防堵塞,水力停10~30cm1接触厌氧池内宜用固着型弹性填料,填料间宜保持≥18小时。留时间宜沼气池作为预处理单元加以利用,可改建成厌氧滤池,将生活污水直接接入人工湿2 地处理系统。.

3用化粪池、沼气池改建为厌氧池时,应检查池体的防渗状况,存在渗漏现象的应加以改造。

3。供氧量应能维持混合液达2mg/L的溶解氧量。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供氧量和服务面积计算确定。

1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每池可分为两室,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2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进气)、两侧布置(中心进气、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填料应分层安装。曝气装置安装宜根据填料的布置形式布置。

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33·d)。,碳氧化/硝化宜为0.2~2.0kgBOD时,碳氧化宜为

2.0~5.0kgBOD/(m/(m·d)551好氧生物过滤有曝气生物滤池与自然充氧生物滤池两种,农村地区处理规模低于3/d宜采用自然充氧生物滤池。150m2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自然充氧生物滤池宜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或穿孔管布水系统,沿滤池池壁四周下部设置自然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应少于池表面积的1%。3生物滤池滤料应具有强度大、不易磨损、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物理稳定性好、易挂膜、生物附着性强、比重小和不易堵塞的性质。

4生物滤池的容积负荷宜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无实验资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五日生3·d)/(m,自然充氧生物滤池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3-6kgBOD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53·d.)0.3-1.0kgBOD为/(m 54.3设备及控制系统

5人工湿地

5.1一般规定

+-N表面负荷、TP表面负荷进行计算,应取设计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并校核水力停4留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00mg/L,SS≤80mg/L。

工艺形式5.2.

水面在人工湿地填料表面以上,水流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及存在一定的环境卫生问题,在实际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少,本规程对该类型人工湿地不进行详细说明

水面在人工湿地填料表面以下,水流从池体进水端沿填料孔隙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污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填料层的人工湿地,分单向垂直流型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两种。单向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一般采用间歇进水运行方式,复合垂直流型人工湿地一般采用连续进水运行方式

5.3设计参数及公式

5.4结构设计

5.4.3潜流人工湿地设计中如采用多个人工湿地单元时,独立单元面积不宜大于800m2。多个人工湿地并联时,各单元面积应平均分布,并保证配水均匀。潜流人工湿地的应保持一定深度,以保证人工湿地单元中植物的生长及必要的好氧条件。在设计人工湿地时,应考虑雨季暴雨径流带来的超高水位,此时淹没的最大深度应保证大部分植物能够生存并发挥功能,淹没深度宜控制在200mm以下。1低温环境时将人工湿地水位上升至人工湿地表面上≥50mm位置,形成表面冰层对人工湿地填料区及水生植物根系进行保温。

2在人工湿地表面覆盖树叶、树枝或农用塑料薄膜进行隔离,减少人工湿地热量散失。

1人工湿地采用多个单元并联运行时,可以考虑每隔5-7d对部分人工湿地停止进水1-2d,采取间歇运行的方式。

2可对污水进行预曝气,提高人工湿地基质中的溶解氧,更好地发挥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防止土壤中胞外聚合物的蓄积。

3选择合适的基质粒径及级配,基质粒径及级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防止堵塞因素。

防渗设计5.5.

1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防渗:砖砌或毛石砌后底面和侧壁用防水水泥砂浆防渗处理,或采用混凝土底面和侧壁,按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进行建造。

2塑料薄膜防渗:薄膜厚度宜大于1.0mm,两边衬垫土工布,以降低植物根系和紫外线对薄膜的影响。宜优选PE膜,敷设要求应满足《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等专业规范要求。

3黏土防渗:采用黏土防渗时,黏土厚度应不小于60cm,并进行分层压实。亦可采取将黏土与膨润土相混合制成混合材料,敷设不小于60cm的防渗层,以改善原有土层的防渗能力。

5.6人工湿地填料

5.7植物选配

1根系发达,输氧能力强;

2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

3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

4具有抗冻、抗病害能力;

5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6容易管理;

7有一定的景观效应。

5.8布水与集水方式

o交错布置,孔口直径不小于5mm,孔口流速不小于1m/s。

水平潜流穿孔墙配水方式

:

水平潜流穿孔管配水方式:

o交错布置,孔口直径不小于10mm。

5.9强化吸磷

吸磷填料应便于清理和置换;具有良好附着性能的填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