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二、实验原理

2.1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是

qd →

μ

(1)

式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 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μ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的数量级是10-30C ·m 。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 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以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 μ来衡量。P μ与永久偶极矩μ的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 成反比。

kT 9μ

πN 4P A μ=

(2)

式中,k 为波兹曼常数;NA 为阿弗加德罗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μ为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两项,即电子极化度P e 和原子极化度P a ,因此

P 诱导 = P e + P a (3)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H Z 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P = P μ+ P e +P a (4) 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107H Z 一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的极化度为 P μ+ P e +P a 。若把频率提高到红外范围,分子已经来不及转向,此时测得的极化度只有P e 和P a 的贡献了。所以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P 中减去红外线频率范围测得的极化,就等于P μ,在实验上,若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范围,则原子极化也可以忽略,则在可见光范围:

P μ =P -( P e +P a ) ≈ P - P e (5) 2.2 摩尔极化度的计算

摩尔极化度P 与介电常数 ε 之间的关系式。

ρM

×

+2ε-1ε=

P (6)

式中,M 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ρ 为该物质的密度;ε 是介电常数。 但式(6)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大低的气相体系,对某种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因此后来就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可以看作是式(6)中的P 。

在稀溶液中,若不考虑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剂化现象,溶剂和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等物理量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可加性。因此,式(6)可以写成:

2

2111,22211212121ρx M x M ×+2

ε-1εP x P x P +=+=

,,, (7)

式中,下标1表示溶剂;下标2表示溶质;x 1表示溶剂的摩尔分数;x 2表示

溶质的摩尔分数;1P

表示溶剂的摩尔极化度;2P 表示溶质的摩尔极化度。 对于稀溶液,可以假设溶液中溶剂的性质与纯溶剂相同,则

11

110

11ρM ×

+2ε-1ε=

=P P (8)

20

112121212-x x P x P x P P P -=

=,, (9)

Hedestrand 首先推导出经验公式,指出在稀溶液中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可以表示为

2121ax εε+=, (10) 2

11,2bx ρρ+= (11)

因此

???????????

??+--++?++-+==→→∞211111212

2112

1210202ρ2ε1εbx ρ2ax ε1εlim lim 22x M x x M x M ax P x x P

()11

211112

11ρ2ε1ερ2εε3bM M M a -?+-+?+=

(12)

做ε1,2-x 2图,根据式(7)由直线测得斜率a ,截距ε1;作ρ1,2 -x 2图,并根据式 (11)由直线测得斜率b ,截距ρ1,代入式(12)得P ∞

2 2.3由折光度计算电子极化度P e

电子极化度可以使用摩尔折光度R 代替,即

()

122112

11122121202

ρ26ρ21lim 2++-?+-===→∞n c

M n bM M n n R x e

R

P (13)

根据测量的溶液折射率n 1,2作图n 1.2-x 2,由斜率求出c ,就可以按照式(13)计算出P e 。 2.4介电常数的测定

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计算而得的。如果在电容器的两个板间充以某种电解质,电容器的电容量就会增大。如果维持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那么充电解质的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就会减少。设C 0为极板间处于真空时的电容量,C 为充以电解质时的电容量,则C 与C 0的比值ε称为该电解质的介电常数:

ε =

C C 0

(14)

法拉第在1837年就解释了这一现象,认为这是由于电解质在电场中极化而引起的。极化作用形成一个反向电场,因而抵消了一部分外加电场。

测定电容的方法一般有电桥法、拍频法和谐振法,后两者为测定介电常数所常用,抗干扰性能好,精度高,但仪器价格昂贵。本实验中采用电桥法。实

际所测得的电容C'样品包括了样品的电容C 样品和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 x 两部分,即

C'样品 = C 样品 + C x (15) 对于给定的电容池,必须先测出其分布电容 C x 。可以先测出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记为C'空 ,再用一种已知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测得其电容C'标 。

C'空 = C 空 + C x C'标 = C 标 + C x 又因为

ε标 = C 标C 0 ≈C 标

C 空

可得

C x = C'空 -

C'标-C'空ε标-1

(16)

C 0 =

C'标-C'空ε标-1

(17)

计算出 C x 、C 0 之后,根据式(6)和式(15)可得样品的介电常数: ε溶 = C'溶-C x C 0

(18)

2.5偶极矩的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出P ∞2 、R ∞

2之后,根据式(2)可得:

()

()

T

R P

T R P ∞∞∞

∞-=-=22A

22128

.0πN 49k μ (19)

三、仪器与试剂

3.1仪器

电容测量仪器、25mL容量瓶、移液管、电子天平、阿贝折射计、滴管、烧杯、洗耳球、干燥器等

3.2试剂

正丁醇(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丙酮(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4.1室温的测定

25.6℃

4.2 溶液配制

将4个干燥的容量瓶编号,称量并记录空瓶重量。在空瓶内分别加入

0.5mL、1.0mL、1.5mL和2.0mL的正丁醇再称重。然后加环己烷至刻度线,称重。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溶质、溶剂的挥发以及吸收极性较大的水汽。为此,溶液配好以后应迅速盖上瓶塞,并置于干燥器中。实验数据见表1.

4.3折射率的测定

用阿贝折射仪测定环己烷及配制溶液的折射率,注意测定时各样品需加样两次,读取数据,计算时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见表2.

4.4介电常数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其介电常数的温度公式为:

ε环= 2.023-0.0016(t-20) (20)

式中,t为温度,℃。

打开电容测量仪,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空气的电容值。分别测量纯环己烷和配制的4个样品溶液的电容,记录测量的数据。每个样品测量两次,计算时取平均值。测量一个样品后,需用滤纸把残留样品吸干,用吹风机吹干样品池后才能继续测量。注意,用吹风机吹样品池的时候不能用热风,以防样品池温度放生改变带来误差。实验数据见表4.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5.1溶液配制数据及计算摩尔分数x2

表1.溶液配制数据记录

5.2折射率的测定数据记录

表2.折射率的测定数据记录

5.3绘制折射率n1,2和溶液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

表3. n1,2-x2数据记录表

由工作曲线可知,斜率c为-0.0672。

5.4电容的测定数据记录以及相关常数值、电容值的计算

表4.电容的测定实验数据

测得空气电容C空‘:-0.11PF 温度t:25.6℃

根据环己烷的介电常数温度公式(20),求得环己烷的介电常数为

ε标= 2.023-0.0016(t-20)= 2.01404 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其电容值为C标‘=2.38PF

由式(16)求得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 x = C'空-C'标-C'空

ε标-1

=-2.57PF

由式(17)求得极板处于真空时的电容C0 = C'标-C'空

ε标-1

=2.46PF

根据式(18)ε溶= C'溶-C x

C0

,求得各浓度乙酸乙酯样品的介电常数

表5.各摩尔分数乙酸乙酯样品液的介电常数

根据表5,绘出介电常数工作曲线ε与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

由工作曲线可得,斜率a=3.0565,截距ε1=2.0304.

5.5绘制溶液密度ρ1,2与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

表6. 溶液密度ρ1,2与摩尔分数x2的数据记录表

根据工作曲线,可得直线斜率b=0.1176,截距ρ1=0.7671. 5.6摩尔极化度∞2P 的计算

根据式(12),得乙酸乙酯的摩尔极化度为

5395.15121)2(31

1

211112112=-?+-+?+=

∞ρεερεεbM M M a P

5.7电子极化度P e 的计算

根据式(13),得电子极化度

7844.20)2(62

1lim 1221121112212

12022

=++-?+-===→∞

ρρn c M n bM M n n R R P x e 5.8偶极矩μ的计算

根据式(19),的乙酸乙酯的偶极矩为

D T R P N T R P k A

5292.2)(0128.04)(92222=-=-=∞

∞∞

∞πμ

六、分析与讨论

稀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涉及的参数很多,每一个参数的测定都

必然会带入误差。若果要保证实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则每一步都必须按照实验章程,避免操作失误,把系统误差降至最低。

实验的第一步是溶液的配制,与常规的溶液配制不同,本次实验中,溶液的配制与溶液的称重是同时进行的。使用吸量管吸取一定量的乙酸乙酯要保证读数准确,于容量瓶中定容时必须保证刻线与凹液面相切。容量瓶要提前贴好标签,乙酸乙酯是挥发性的液体,往容量瓶中加液后,要立刻盖上容量瓶盖。定容后,无需摇匀,否则后使乙酸乙酯挥发速度加快。挥发强度大的时候可观察到分析天平示数一直下降,称量时要关好分析天平的玻璃门以降低空气流速。所有仪器都必须干燥,不能接触水,洗后要烘干后才可以使用,水是极性分子,会影响到乙酸乙酯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的第二步是折射率的测定,这一步涉及阿贝折射计的使用。一般来说,往样品台滴加2~3滴溶液,基本上可以满足测量需要,但是考虑到测量的是挥发性样品,将溶液的滴加数量增加至5滴,滴加后要迅速关上样品台。读数时,要注意小数位的估读,对于同一样品前后两次测量的误差大于0.0003的情况,就应该进行第三次测量。本次折射率的测量,至少要测量15次,加上超过误差范围需要重新测量的情况,几乎要测量25次,到后期会感到明显的视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如果时间许可,最好让眼睛稍作休息后再继续试验。

试验的第三步是介电常数的测定,这一步要借助于电容测量仪器,测量一个样品后,需要用滤纸将残留样品吸干,等样品池干燥后在继续测量,否则不同的样品互相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失实。另外要尽量保证溶液的组成不变,取完溶液后要立刻盖上容量品盖子,防止乙酸乙酯挥发。

本次实验的操作过程不长,但数据处理方面较为繁琐复杂。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输入相关公式可自动生成相应的结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工作曲线图。

查阅相关文献,关于本实验的改进方法包括电容测量仪器的改造,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上应用Matlab,SPSS等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以简化数据处理过程,但对软件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或者应用Guggenheim-Smith提出的简化和改进方法,用质量分数对折射率和介电常数作图,可以省去测量溶液密度的步骤。

七、参考文献

[1]何广平,南俊民等.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34-139.

[2] 史振民,张竹莲等.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改进[J]. 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6,15(1):83-87.

[3] 张力. 影响偶极矩测定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J]. 希望月报,2007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液相平衡常数测定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液相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低浓度下铁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生成硫氰合铁离子液相反应的平衡常数。 2、通过实验了解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 二、实验原理 Fe3+离子与SCN-离子在溶液中可生成一系列的络离子,并共存于同一个平衡体系中。当SCN-离子的浓度增加时,Fe3+离子与SCN-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的组成发生如下的改变: Fe3++SCN-→Fe(SCN)2+→Fe(SCN)2+→Fe(SCN)3 →Fe(SCN)4-→Fe(SCN)52- 而这些不同的络离子色调也不同。由图Ⅲ-11-2可知,当Fe3+离子与浓度很低的SCN-离子(一般应小于5×10-3mol·L)时,只进行如下反应: Fe3+ + SCN- ≒ FeSCN2+

即反应被控制在仅仅生成最简单的FeSCN3+络离子。其平衡常数表示为: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光密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因此,可借助于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光密度,从而计算出平衡时FeSCN2+络离子的浓度以及Fe3+离子和SCN-离子的浓度,进而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实验分为4组,不同组的Fe3+浓度不同,其中第一组的浓度极大,使用分光 光度计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E 1=K[FeCNS2+] 1,e (K为消光系数) 由于1号溶液中Fe3+浓度极大,平衡时CNS-与Fe3+完全络合,对于一号溶液 可认为[FeCNS2+] 1,e =[CNS-] 则E 1 =K[CNS-] 对于其它溶液,则E i =K[FeCNS2+] 1,e 两式 相除并整理得[FeCNS2+] 1,e =E 1 /E 1 [CNS-] 三、仪器与药品 1、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1台;50mL容量瓶8只;100mL烧杯4个; 刻度移液管10mL2支5mL1支;25移液管1支;50mL酸式滴定管1支; 洗耳球、洗瓶等 2、试剂 1×10-3mol·L KSCN(分析纯配置,需准确标定); 0.1mol·LFeNH 4(SO 4 ) 2 (需准确标定Fe3+浓度,并加HNO 3 使H+浓度0.1mol·L); 1mol·LHNO 3;1mol·LKNO 3 (试剂均用分析纯配制)

3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实验3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1 目的要求 (1) 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2) 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 基本原理 (1) 偶极矩与极化度: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其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以是重合的,也可以不 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图18-1电偶极矩示意图 图18-2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 μ 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如图18-1所示, 其定义是 d q ?=μ (1-1) 式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 d 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μ 是一个 向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的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 ,电荷的数量级为10-20C ,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是10-30C ·m 。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 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如图Ⅱ-29-2所示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我们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 转向来衡量。 转向 P 与永久偶极矩2μ的值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 成反比。 kT N P 3432μπ ?=转向 kT N μ π ?=9 4 (1-2) 式中:k 为玻兹曼常数,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 导 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二项,即电子极化度P 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 原子,因此P 诱导=P 电子 +P 原子。P 诱导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与温度无关。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 小于1010s -1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原子电子转向P P P P ++= (1-3) 当频率增加到1012~1014的中频(红外频率)时,电子的交变周期小于分子偶极矩的松弛时间,极性分子的转向运动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即极性分子来不及沿电场方向定向,故转向P =0,此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等于摩尔诱导极化度诱导P 。当交变电场的频率进一步增加到>1015秒-1的高频(可见光和紫外频率)时,极向分子的转向运动和分子骨架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此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等于电子极化度电子 P 。 因此,原则上只要在低频电场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 ,在红外频率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诱导极化度诱导P ,两者相减得到极性分子摩尔转向极化度转向P ,然后代入(18-2)式就可算出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μ来。 (2) 极化度的测定:克劳修斯、莫索和德拜从电磁场理论得到了摩尔极化度P 与介电常数ε之间的关系式: ρ εεM P ?+-= 21 (1-4) 式中,M 为被测物质的分子量;ρ为该物质在TK 下的密度;ε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但(1-4)式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对某些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因此后来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度∞2P ,就可以看作为(1-4)式中的P 。 海台斯纳特首先利用稀释溶液的近似公式。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考核题

部分实验技能考核试题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动态法测定未知纯液体在不同温度(6个以上)下的饱和蒸汽压;并求出在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及下的沸点。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温度(6个以上)及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2)用作图法求出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 (3)从图上求出下的沸点。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利用旋光仪测定室温下蔗糖转化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催化剂HCl的浓度为3M)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 (2)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 (3)求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半衰期。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依据初速率法确定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各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2)求出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实验试卷题库

物理化学实验试卷 一、选择题( 共33题57分) 1. 2 分(8870)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时,热电偶的冷端要求放置在:() (A) 0℃(B) 一般室温范围 (C) 只要温度恒定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即可(D) 任意温度都可 4. 1 分(8873)欲测800℃以上温度,可用:( ) (A) 水银温度计(B) 热电偶(C) 贝克曼温度计(D) 酒精温度计 10*. 2 分(8887)某体系的温度约为1500℃,欲测量该体系的温度,需选用:( ) (A) 铂-铂铑热电偶温度计(B) 镍铬-镍硅热电偶堆 (C) 铜电阻温度计(D) 以上三种温度计均可 4. 2 分(8414)为测定物质在600~100℃间的高温热容, 首先要精确测量物系的温度。此时测温元件宜选用:( ) (A) 贝克曼温度计(B) 精密水银温度计(C) 铂-铑热电偶(D) 热敏电阻 7. 1 分(8877)恒温槽中的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 ) (A) 既作测温使用,又作控温使用(B) 只能用于控温 (C) 只能用于测温(D) 控制搅拌器马达的功率 20. 2 分(8897)超级恒温水浴上的接触式水银温度计<导电表>的作用是:( ) (A) 既能测温, 又能控温(B) 只能控温 (C) 只能测温(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1. 2 分(8920)实验室里使用热电偶进行测温时, 为保证温度测定的可靠性, 措施之一是热电偶的冷端应置于:( ) (A) 阴凉干燥处(B) 水浴中 (C) 装满冰块的杜瓦瓶中(D) 冰和水共存的杜瓦瓶中 32. 2 分(8923)用全浸式温度计进行测温的实验中, 为校正测量误差, 措施之一是进行露茎校正, △T(露茎)=K2n[t(观)-t(环)], 式中n是露茎高度, 它是指露于被测物之外的:( ) (A) 厘米表示的水银柱高度(B) 以温度差值表示的水银柱高度 (C) 毫米表示的水银柱高度(D) 环境温度的读数 16. 2 分(8893)已知贝克曼温度计O 到断点B 的温度差值是7.3℃, 现要使贝克曼温度计刻度“3”处相当于室温28℃, 问要在水中拍断B点的水温是:( ) (A) 31℃(B) 32.3℃(C) 35.3℃(D) 38.3℃ 22. 2 分(8899)用一支规格为0─5°变化范围的Beckman温度计,来测定18℃附近的温度, 为了使18℃时Beckman温度计的水银柱指示刻度为4℃左右, 则用来调节此Beckman温度计的水的温度最好是:( ) (A) 18 ℃(B) 20 ℃ (C) 22 ℃(D) 24 ℃ 17. 2 分(8894)贝克曼温度计是用来:( ) (A) 测定绝对温度(B) 测定相对温度 (C) 用于控制恒温槽温度(D) 测定5℃以内的温度差 5. 1 分(8874)下述四种电池(或仪器)中,哪一种是不能用作直流电源的:( ) (A) 蓄电池(B) 干电池(C) 标准电池(D) 直流稳压电源 30. 1 分(8907)物理化学实验中, 下列哪种电池不能被用作电源? ( ) (A) 空气甲电池(B) 干电池 (C) 铅蓄电池(D) 标准电池 23. 2 分(8900)实验室中,某仪器电源插头有三只脚, 则该仪器所使用的交流电源为:( ) 1

人员素质测评(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考试资料)人员素质测评 1. 下面选项中,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封闭式问卷?()A.问答法 2.面试中,所谓()原则是指主试人应该从多方面去把握考生的内在素质,应从整个的行动反应中系统地、完整地测评某种素质,而不能仅凭某一个行为反应就下断言。C.全面性 3.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特征的人属于()气质类型。A.胆汁质 4.根据测验的()可以将心理测验划分为描述性、预测性、诊断咨询性等形式。B.目的 5.面试时,素质可以通过言辞、声音和体态语来体现,言辞约占传递信息的()。A.7% 6.关于权重确定的专家咨询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具有科学的检验手段 7.()原则是指素质测评要以被测人行为为依据,统一考察测评实体行为的效果和动机。D.行为性 8.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健全的素质可以健全起来,缺乏的素质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一般性的素质可以训练成为特长素质,这说明,素质具有()。B.可塑性 9.被认为是最有效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评价中心形式是()。B.公文处理 10.下列不是评价中心特点的是()。D.抽象性 11.在评价中心的活动中,要求考生表现的是(),主试人观察评定的是行为。这体现了评价中心的行为性特点。D.行为 12.为了区分被测评者的差异,尽量拉开分数档次,对测评分数的综合宜采用()。D.连乘综合法 13.物理测试不包括()。D.心理测试 14.通过设计一系列真实环境供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各类公文,要求被试人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在规定时间内对各类公文材料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报告,然后与别人进行讨论。评价人员通过观察此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对被试人员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文字等等能力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活动是()。A.公文处理法 15.在测评项目(指标)分数的综合中,为体现各个指标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宜采用()。C.加权综合法D.连乘综合法 16.具有“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善于综合、轻率、武断、主观、自以为是”特征的品德属于()型品德特征。D.理智 17.“假如我现在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你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面试时这种提问方式是()。 A.假设式 18.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C.能力性向测验 19.通过询问面试对象的教育、工作、家庭成长等问题来了解面试对象的求职动机、成熟度、专业技术背景等要素的面试题型是()。C.背景型 20.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在素质测评目的下规定()。B.测评内容 21.在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的方法中,加权者依据自己的经验权衡每个测评指标的轻重直接加权是指()。 D.主观加权法 22.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的简短描述来调查与分析工作的方法,叫做()。D.关键事例法 23.在进行人口数据统计时,将性别分成“男性”和“女性”,然后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性。这种量化形式属于()量化。A.类别 24.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是()。D.情境模拟性 25.使评价中心具有较高效度的主要原因是由()决定的。B.综合性 26.在进行数据综合时,为了便于拉开档次,提高“灵敏”度,最好采用()。D.连乘综合法 27.对测评结果进行总体水平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有关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把握全部测评者的()。D.一般水平 28.哪种测评形式,是在工作情境模拟测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评价中心 29.低信度的测评者用高信度的测评方法所得到的测评结果()。C.不一定是可靠的 30.对测评结果进行整体差异分析时,常见指标是()。A.标准差与差异系数 31.从近几年面试的实践来看,面试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

偶极矩的测定

偶极矩的测定 XXX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 联系人Email :XXX 摘要:本实验通过溶液法测定正丁醇偶极矩。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的环己烷稀溶液的折射率、密度、介电常数,利用外推法得到一系列数据,从而计算得到正丁醇分子的偶极矩。 关键词: 偶极矩溶液法外推法正丁醇极性分子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we determined the dipole moment of Butanol by usingsolution method.Wemeasuredthe density, dielectric constantand refractive index of Butanol cyclohexane solution. Then we used extrapolation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value which help calculate the dipole moment of Butanol. Key word: Dipole momentButanol Solution method extrapolation Polar molecule 前言 偶极矩是分子结构的重要参数,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中都有涉及。它对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 了解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极性、对称性有重要作用。 分子结构可以被看成是由电子和分子骨架所构成。由于其空间构型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可用偶极矩μ=q?r 来表示。式中r是两个电荷中心间距矢量,方向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q为电荷量,一个电子的电荷为4.8×10-10CGSE,而分子中原子核间距为1? = 10-8cm的量级,所以偶极矩的量级为:μ = 4.8×10-10×10-8 = 4.8×10-18 CGSE×cm = 4.8 Debye,即1 Debye = 10-18 CGSE×cm。电介质分子处于电场中,电场会使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变得不重合,电场也会使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间距增大这样会使分子产生附加的偶极矩(诱导偶极矩)。这种现象称为分子的变形极化。 如将电介质置于交变电场中,则其极化和电场变化的频率有关。交变电场的频率小于1010秒-1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中包含了电子原子和取向的贡献。当频率增加到1012-1014秒-1时,电场的交变周期小于分子偶极矩的松弛时间,极性分子的取向运动跟不上电场的变 化,这时极性分子来不及沿电场取向,故P O = 0。当交变电场的频率进一步增加到大于1015 秒-1高频场时,分子的取向和分子骨架的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这时的摩尔极化度称为摩尔折射度R。 这样我们用交变频率为1000HZ的交流电桥测出电容池中各浓度下溶液的电容,用此电容除以真空下电容池的电容即得介电常数。用阿贝折射仪测出可见光下各溶液的折射率,再用分析天平测出各溶液的密度,可定出α、β、γ,而后算出P∞和R∞,进而算出分子的永久偶 极矩μ。 1实验部分 (i)试剂. 正丁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环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ii)仪器. 2W AJ型阿贝折射仪(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PCM-1A型精密电容测量仪(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华师2013级第二学期物化期末试题(记忆版)

一、选择题15*2 (基本都是指导自测题+往年试卷的选择题。。。。) 二、填空题 1. 碰撞理论中对指数因子、指前因素和阈能都做出了解释,其中指前因素A指的是_____________ ;指数项是_____________ (2分) 2.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本质_____________ ; 3. 胶体胶粒移动产生的电势是__________;胶体介质流动产生的电势是____________;(大概)(各2分) 4 固液接触角cosθ=();(2分) 5. 设计电池Mg + O2 + H2O == Mg (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一定温度下某反应C n++B m-A n++D当在系统在加入某电解质增强离子强度时,则k1_______ ;k-1______ ;(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简答题(四选三) 1. 在光透过溶胶的方向观察到橙红色,光垂直方向观察到淡蓝色? 2砷酸溶液中通入H2S制备As2S3溶胶,所形成的胶团结构式?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大小比较:稀HCl、NaCl、MgS04、MgCl2 3.有机物暴沸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因液体沸腾产生气相,开始时产生气泡,气泡逸出除需克服外压外,还需克服附加压力,气泡越小,附加压力越大,所以对正常平液面已达气液平衡时,微小气泡内气液相仍未平衡,需提高温度才达到平衡,这时是非平衡态,一旦沸腾,很容易爆沸。为此可加入沸石,内有气孔,作为气相中心,可减少过热现象。 4.光化学和热化学的区别 四、计算题 1. 将反应PbO2(s) + Pb(s) + 2H2SO4(a) ═ 2PbSO4(s) + 2H2O(l)设计在电池中进行, 已知298.2 K时该电池的电动势E=1.9188 V, E =2.041 V, (1)写出该电池的表示式和电极反应; (2)计算H2SO4的平均离子活度; (3)计算该电池反应的△G; (4)计算该电池反应的K 。 解(1)电池的表示式为

华南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 )将访问许可权分配给一定的角色,用户通过饰演不同的角色获得角色所拥有的访问许可权. A、强制存取控制 B、自主存取控制 C、视图机制 D、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答案:D 2 SQL的默认策略是任何与( )约束相违背的更新均为系统拒绝. A、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B、实体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答案:C 3 用户标识与系统鉴别属于( )技术. A、访问控制 B、接入控制 C、完整性约束 D、恢复 答案:A 4 ( )是相互矛盾的,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它们进行折中权衡. A、时间效率,维护代价 B、时间效率,空间效率 C、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 D、空间效率,维护代价 答案:C 5 在关系演算中,元组变量的变化围是( ). A、某一命名的关系 B、数据库中的所有关系 C、某一个域 D、数据库中的所有域 答案:C 6 下列聚合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 的是() A、SUM (列名) B、MAX (列名) C、COUNT ( * ) D、AVG (列名) 答案:C 7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B、AGE IS NOT NULL C、AGE = NULL D、NOT (AGE IS NULL) 答案:C 8 SQL的全局约束是指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 A、非空值约束 B、域约束子句 C、断言 D、外键子句 答案:C 9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模式 B、模式与模式的映射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D、模式 答案:C 10 ( )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A、交 B、除 C、关系模型 D、广义笛卡儿积 答案:D 11 设关系R有M个元组,关系S有N个元组,则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有( )个元组. A、M B、N C、M*N D、M+N 答案:C 12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答案:A 13 判断对并发事务正确的调度是( ). A、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与并行化执行结果事务是否一致 B、事务间无冲突 C、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与串行化执行结果事务是否一致

偶极矩的测定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溶液法测定CHCl 3的偶极矩 2.了解介电常数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 3.掌握测定液体介电常数的实验技术 二、基本原理: 1. 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近似地被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的,分子本身呈电中性,但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正、负电荷中心可重合也可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常用偶极矩来度量,其定义为: qd =μ (1) 其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d 为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离,μ 为向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 ,电荷数量级为10-20C ,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为10-30C ·m 。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外电场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我们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定向极化度P u 来衡量。P u 与永久偶极矩平方成正比,与热力学温度T 成反比 kT N kT L P A 2 294334μπμπμ==(A N kTP πμμ49=) (2) 式中k 为玻尔兹曼常数,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是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两项,为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之和,分别记为P e 和P a ,则摩尔极化度为: P m = Pe + Pa + P μ (3) 对于非极性分子,因μ=0,所以P= Pe + Pa 外电场若是交变电场,则极性分子的极化与交变电场的频率有关。当电场的频率小于1010s -1 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下,极性分子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m 是定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即P m = Pe + Pa + P μ。而在电场频率为1012s -1~1014 s -1的中频电场下(红外光区),因为电场的交变周期小,使得极性分子的定向运动跟不上电场变化,即极性分子无法沿电场方向定向,则P μ= 0。此时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 m = P e + P a 。当交变电场的频率大于1015s -1(即可见光和紫外光区),极性分子的定向运动和分子骨架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此时Pm = Pe 。 因此,原则上只要在低频电场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 m ,在红外频率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两者相减得到极性分子的摩尔定向极化度P u ,带入(2)式,即可算出其永久偶极矩μ。 因为Pa 只占P 诱导中5%~15%,而实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一般总是用高频电场来代替中频电场。所以通常近似的把高频电场下测得的摩尔极化度当作摩尔诱导偶极矩。 2.极化度和偶极矩的测定 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很小的体系,Clausius-Mosotti-Debye 从电磁理论推得摩尔极化度P 于介电常数ε之间的关系为 d M P ?+-= 21εε (4) 式中:M 为摩尔质量,d 为密度。 上式是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出的,只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但测定气相介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上困难较大,所以提出溶液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溶液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度∞ P 就可看作为上式中的P ,即: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回流冷凝法测定溶液沸点的方法。 2. 绘制异乙醇-乙酸乙酯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确定其恒沸组成及恒沸温度。 3. 了解阿贝折射仪的构造原理,掌握阿贝折射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两种液体物质混合而成的两组分体系称为双液系。根据两组分间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三种情况。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形成完全互溶体系时,如果该两组分的蒸气压不同,则混合物的组成与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不同。当压力保持一定,混合物沸点与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 对于二组分体系,常常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而得到立体图形的平面截面图。这种平 面图可以有三种:p-x 图,T-x 图,T-p 图。常用的是前两种。在平面图上,f *=3-φ ,f * max =2,同时共存的相数φmax =3。 单组分的液体在一定外压下,它的沸点是一定值,把两种完全互溶的挥发性液体(组分A 和B )互相混合后,在某一定温度下,平衡共存的气液两相的组成,通常并不相同,因此如果在恒压下将溶液蒸馏,测定馏出物(气相)和蒸馏液(液相)的折射率,就能找出平衡时气液两相的成分,并绘出沸点—组成(T —x )图线,在常温下,两种液态物质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体系称之为完全互溶双液系。完全互溶双液系在恒定压力下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 (1)一般偏差: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如图1(a)所示。 (2)最大负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如盐酸-水体系,如图1 (b)所示。 (3)最大正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如正丙醇—水体系,如图1(c)所示。 t A t A t A t B t B t B t / o C t / o C t / o C x B x B x B A B A A B B (a) (b) (c) x ' x '

华南师范大学2017级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卷

2017级古代汉语(2)考试内容 一、默写(45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表(36分) 2、解释“古无轻唇音”(5分) 3、默写三题,一题出自《柏舟》,《关雎》一题出自《哀郢》最后一段,一共4分 (1)泛彼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2)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乱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二、诗歌格律(15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写出这首诗适用的平仄格式(8分) 2、写出这首诗的韵脚(4分) (考虑首句是否入韵) 3、分析这首诗是否有拗救(3分) 三、古书注解(15分)(诗经秦风《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兴也。袍,襺也。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笺云:此责康公 之言也。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袍,抱毛反。襺,古显反,本亦作“茧”。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仇,匹也。笺云:于,于也。怨耦曰仇。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刺其好攻战。○仇音求。长,直亮反,又如字,下同。 [疏]“岂曰”至“同仇”。○毛以为,古之朋友相谓云:我岂曰子无衣乎?我冀欲与子同袍。朋友同欲如是,故朋友成其恩好,以兴明君能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致其死。至于王家于是兴师之时,百姓皆自相谓:修我戈矛,与子同为仇匹,而往征之。由上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从征伐。今康公不与百姓同欲,非王兴师,而自好攻战故,百姓怨也。○郑以为,康公平常之时,岂肯言曰:汝百姓无衣乎?吾与子同袍。终不肯言此也。及于王法于是兴师之时,则曰:修治我之戈矛,与子百姓同往伐此怨耦之仇敌。不与百姓同欲,而唯同怨,故刺之。○传“袍襺”至“其死”。○正义曰:“袍,襺”,《释言》文。

凝固点-物化实验报告

实验7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姓名:憨家豪;学号:2012012026;班级:材23班;同组实验人员:赵晓慧 实验日期:2014-3-8;提交报告日期:2014-3-15 带实验的助教姓名:袁斌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尿素的摩尔质量。 2.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 3.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认识。 1.2 实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f f f f B T T T K b ?=-=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 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 1000× ×B f f A m T K M m ?= 即 310B f f A m M K T m =? 式中: f K 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K ·kg ·mol -1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 ·mol -1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f K 值见下表1。 表1 常用溶剂的f K 值

实验中,要测量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对于纯溶剂如图1所示,将溶剂逐渐降低至过冷(由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图1 溶剂和溶液的步冷曲线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用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SWC-IID 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冷阱、大试管、移液管(25 mL )、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DC-2010节能型智能恒温槽、分析天平。 去离子水,尿素(分析纯)。 测试装置示意图(如下)

华师分析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xx分析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 1.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 固定称量法优点: 适于称量不易吸湿、在空气中稳定,且呈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样品,此称量法更直接。 缺点: 不适用于块状物质的称量,且不易控制指定质量试样的量。 递减称量法优点: 适用于易吸水,易氧化,易与CO?反应及易挥发的样品。 缺点: 步骤较多,较繁琐 2在递减称量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测定会造成什么误差?若试样倾入烧杯内再吸湿,对称量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答: 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因为在称量过程中,是由两次称量之差求得的,若在称量瓶内试样吸湿了,就会是差值减小。 若试样倾入烧杯内再吸湿,则对称量结果没有影响。 2.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用小勺取样会使小勺中沾上部分试样,造成误差。

实验二: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答: 应选用托盘天平,因为这只是粗称,不需要用精密仪器。 2.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移液管为什么要用操作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使用的锥形瓶是否也需要用操作溶液润洗?为什么? 答: (1)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移液管,若不用操作溶液润洗,将会稀释滴定时的标准溶液,使滴定结果偏低。 (2)滴定使用的锥形瓶不需要用操作溶液润洗,否则会使滴定结果偏高。 3.HCl与NaOH溶液定量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采用甲基橙做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采用酚酞做指示剂? 答: 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甲基橙【突变范围ph=3.1(红)~4.1(黄)】先加入装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时呈黄色,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橙色,若用酚酞【突变范围ph=8.0(无色)~9.6(红)】则无明显的颜色变化,。 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酚酞加入装有HCl溶液的锥形瓶中时呈无色,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变成红色。若用甲基橙,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ph=7.0,在此之前溶液早已变成橙色,故无法控制滴定量。 实验三: 1.盛放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加入溶解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答: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二、实验原理 2.1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是 qd → μ (1) 式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 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μ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的数量级是10-30C ·m 。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 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以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 μ来衡量。P μ与永久偶极矩μ的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 成反比。

kT 9μ πN 4P A μ= (2) 式中,k 为波兹曼常数;NA 为阿弗加德罗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μ为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两项,即电子极化度P e 和原子极化度P a ,因此 P 诱导 = P e + P a (3)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H Z 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P = P μ+ P e +P a (4) 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107H Z 一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的极化度为 P μ+ P e +P a 。若把频率提高到红外范围,分子已经来不及转向,此时测得的极化度只有P e 和P a 的贡献了。所以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P 中减去红外线频率范围测得的极化,就等于P μ,在实验上,若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范围,则原子极化也可以忽略,则在可见光范围: P μ =P -( P e +P a ) ≈ P - P e (5) 2.2 摩尔极化度的计算 摩尔极化度P 与介电常数 ε 之间的关系式。 ρM × +2ε-1ε= P (6)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溶解热的测定(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设计简单量热计测定某物质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焓。 2、复习和掌握常用的量热技术与测温方法。 3、由作图法求出该物质在水中的摩尔稀释焓、微分溶解焓、微分稀释焓。 二、实验原理 溶解热,即为一定量的物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所产生的热效应。溶解热除了与溶剂量及溶质量有关外,还与体系所处的温度及压力有关。溶解热分为积分溶解热和微分溶解热。 积分溶解热即在等温等压条件下,1mol溶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形成某指定浓度的溶液时的焓变。也即为此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它是溶液组成的函数,若形成溶液的浓度趋近于零,积分溶解热也趋近于一定值,称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积分溶解热是溶解时所产生的热量的总和,可由实验直接测定。 微分溶解热即在等温等压下,在大量给定浓度的溶液里加入一摩尔溶质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它可表示为(ЭΔsolH/ЭnB)T、P、nA ,因溶液的量很大,所以尽管加入一摩尔溶质,浓度仍可视为不变。微分热难以直接测量,但可通过实验,用间接的方法求得。 溶解热的测量可通过绝热测温式量热计进行,它是在绝热恒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通过测定量热系统的温度变化,而推算出该系统在等温等压下的热效应。 本实验采用标准物质法进行量热计能当量的标定。利用1molKCl溶于200mol水中的积分溶解热数据进行量热计的标定。当上述溶解过程在恒压绝热式量热计中进行时,可设计以下途径完成:

教师专题讲座 秋 华师大期末考试答案

《教师专题讲座》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1.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3.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如何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你认为如何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育?2015教师节专题 三、《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石艳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赵刚 五、《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孙立权 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 答: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一、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 学生成绩不好,是老师没教好;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是老师没照看好。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许多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这个职业可以说也是一种服务行业,常常老师们在扮演者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近几年社会新闻中个别教师的一些负面消息,让老百姓对整个教师队伍有了一些误解,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教师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家长都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过出息,不惜一切的代价来到某个学校,或者给小孩送到教学质量、口碑、荣誉等都很好的学校求学,因为各种原因学生呢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些家长或者说是学生的亲属就会认为是老师的问题,作为教师同样的去承受这些非议,教师或许能通过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课余辅导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必然加重教师的负担,也就成为了倦怠的直接诱因。 (二)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各个学校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不同的竞争机制,当然这些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之中呢肯定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时候可能辛辛苦苦工作,全然是在给别人做嫁衣,难免会觉得不适应、委屈,厌倦,精神状态也不佳。最后呢导致一些恶性循环。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的测定测定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 日 实验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T f比纯溶剂的凝固点T f*下降,其降低值T f T;T f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T f = K f m

式中,T f为凝固点降低值;m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K f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 特性有关。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W B(g)和溶剂W A(g),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 B为 W B“3 m B10 mol/kg M B W A 3 式中,M B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M B f - 10 g/mol T f W A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 f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 f,即可计 算溶质的相对分子量M B。 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有平衡法和贝克曼法(或步冷曲线法)。本实验采用后者。其基本原 理是将纯溶剂或溶液缓慢匀速冷却,记录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出步冷曲线(温度-时间 曲线),用外推法求得纯溶剂或稀溶液中溶剂的凝固点。 纯溶剂步冷曲线:纯溶剂逐步冷却时,体系温度随时间均匀下降,至牒一温度时有固体 析出,由于结晶放出的凝固热抵消了体系降温时传递给环境的热量,因而保持固液两相平衡, 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在步冷曲线上呈现出一个平台;当全部凝固后,温度又开始下降。从理论上来讲,对于纯溶剂,只要固液两相平衡共存,同时体系温度均匀,那么每次测定的凝固点值应该不变。但实际上由于过冷现象存在,往往每次测定值会有起伏。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