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

考试重点分析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

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

B.重组

C.激励

D.管理

【答案】D

【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P36-37

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

成本等,这些是对组织效率的具体衡量。企业组织有更多超过产出,就有了较高的效率。

2.效果,是指目标达成,设计活动的结果。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

润率等,利润率是衡量效果的客观指标。

管理有效性既追求效率更追求效果,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判断题】最早进行管理职能描述的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工业革命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所有管理者都行使五种管理职能。这一规定影响很大,形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管理的职能

四、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p44

1.高层管理者:注重掌握概念技能,即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因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2.中层管理者:注重掌握人际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3.基层管理者:注重掌握技术技能,即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五、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P43

管理者通过在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履行来完成自己的职责。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管理者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时便扮演这种角色,即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管理者是组织信息中心,不断从外部获得各种信息,扮演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的角色;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管理者是组织重要的决策者,扮演者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着角色、资源分配者角

色和谈判者角色。

【多选题】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者应扮演的主要角色有()。

A.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B.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C.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D.利益分配方面的角色

【答案】ABC

【解析】利益分配是决策里面的一个内容。

【知识点】管理者

1 基础理论(三)

考试重点分析

六、古典管理理论导学

1.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管理思想的奠基阶段;

2.古典管理理论的构成:

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3.造就管理学界的三大巨头: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行政组织之父

【多选题】在古典管理理论发展的形成许多重要的管理学家和重要理论,其中被赞誉为三大管理之父的人是()。

A.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B.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

C.需要理论之父-马斯洛

D.行政组织之父-韦伯

【答案】ABD

【解析】古典管理理论是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20世纪中叶形成的。时间期限不同,理论重要性不在一个层次。

【知识点】古典管理理论

七、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P57

1.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形成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的主题思想是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工作,制定各种标准操作方法和制度,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质是“心理革命”

3.内容: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多选题】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形成的管理理论有()。

A.战略管理理论

B.业务流程再造

C.跨越文化管理

D.学习型的组织

【答案】ABD

【解析】“跨越文化管理”是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

【知识点】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八、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59

1.一般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是法约尔1916年出版的著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2.理论特点: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的协调等问题,探索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

3.理论要点:

?明确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提出管理的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P50

九、法约尔: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要公正;8.集中与分散;

9.等级链;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61

1.马克斯-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誉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2.理论要点:韦伯的“理想的性质集权制”(官僚集权模式),是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理体系。

?理想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传统权力/传统组织;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

?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十条准则

?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三个层次:最高领导层/行政官员(中层)/一般工作人员

大型组织稳定/严密/高效/理性体系

十一、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P65

1.工人是“社会人”,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

大的影响;

2.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士气”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

定的;

3.企业中存在着有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的“非正式组织”,它能左右员工的行为;

十二、谈谈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P66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跨学科讨论会正式提出“行为科学”,研究为四大领域:

1.动机激励的理论:最基本的理论核心。

实质:根据不同需要激励不同动机引导正确行为

马斯洛/需求;赫茨伯格/双因;麦克利兰/成就需要;斯纳金/强化;弗鲁姆/期望

2.企业管理中“人性”理论:该理论基础,麦格雷戈/XY;阿基里斯/成熟;莫尔斯/Z理论

3.领导方式的理论:动机激励是通过领导方式体现的。坦南鲍姆/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

列克特/支持关系;斯托格第和沙特尔/双因素模式;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

4.组织与冲突理论:个体行为是基础,群体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卢因/团体力学理论;莱维特和克里特/意见沟通理论;布雷福特/敏感性训练;勃朗/群体冲突理论。

1 基础理论(四)

考试重点解析

十三、谈谈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理论要点。P67-71

1.管理过程学派 P67-68

2.社会系统学派P68-69

3.决策理论学派 P69

4.系统管理学派P69-70

5.社会-系统学派P69-70

6.经验主义学派P70

7.权变理论学派 P70-71 8.经理角色学派P71

9.管理科学学派 P71

【多选题】定量决策的方法包括()。

A.确定型决策方法

B.风险型决策方法

C.不确定型方法

D.德尔菲方法

【答案】ABC

【解析】德尔菲方法是定性决策的一种方法。

【知识点】决策方法

十四、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P80

(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1.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时而生;因需筹资;因品聚财。

2.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

3.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各类效率

(二)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2.影响环境;

3.选择新环境。

1 基础理论(五)

十五、影响管理道德的影响有哪些?P96

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一般受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有关:

1.道德的发展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道德就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2.个人特征:自我强度高,克服冲动遵守内心信念;控制中心强;掌握命运

3.组织结构变量:组织结构设计有助于道德行为产生;要做典范,上行下效

4.组织文化:先进的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管理者高尚的道德行为

5.问题强度: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强度大时会采取行动

十六、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有哪些?P98

改善管理道德行为,提升管理道德水平是综合性的、长期行的工作。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

2.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3.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4.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

5.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 基础理论(六)

考试难点解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P81

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评价这些因素对政治的影响;

1.政治因素:是一种不可控的强环境,任何组织只能适应,是最重要的因素;

2.经济因素: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决定和影响组织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社会因素:文化传统和教育程度,会改变社会习惯和价值观,影响产品;

4.技术因素:新技术新工艺对管理有重要影响,信息技术改善组织管理水平。

二、综合环境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P84

1.SWOT分析法是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

2.作用:是编制战略计划的重要步骤,帮助组织将精力集中在一个问题上。

3.基本步骤:分析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外部机会与威胁;匹配-发展战略。

4.类型组合:

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

优势-威胁(ST)组合弱点-威胁(WT)组合

三、组织文化功能P89

组织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组织中影响和渗透的结果。

1.导向功能:组织的软约束,通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实现组织目标;

2.凝聚功能: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成向心力自觉为组织工作;

3.激励功能:员工做出符合组织利益的决定,就会得到组织的认同和鼓励;

4.调试功能:改变员工陈旧观念,建立新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辐射功能:文化的学习性分享行和传递性,为员工共同体验,向外传播。

1 基础理论(七)

考试难点解析

四、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P90

组织高层管理者的一个职责就是创建和驾驭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升华、提炼,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传递。

1.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组织价值标准要清晰真实可行,是塑造文化的首要工作;

2.选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组织招聘时,要考察个人价值观和组织战略融合;

3.强化员工的认同感:组织文化要得到群体的认同,坚持宣传和坚持熏陶,榜样的影响;

4.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系统,对员工的认同和创新意识行为建立奖励机制;

5.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提升丰富,适应外部环境。

五、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P102

1.对员工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员工合法利益,和谐发展;

2.对顾客的责任:提供安全的产品、售后服务和指导,赋予顾客选择权利;

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竞争是市场永恒的主题,与对手共创更大的蛋糕;

4.对环境的责任:组织应进行环境保护,自觉纳入经营决策,可持续发展;

5.对社会发展的责任:组织对社会的贡献,是用合适的方法回报社会双赢。

本篇小结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回顾和强调

?本章考点:44个(识记17;领会17;应用10)

?领会题型:理论要点;代表人物;著作;作用;作用;地位;

?应用题型:熟悉理论要点;针对现象;制定合理方案。

2 计划(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决策的地位和作用;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程序。

计划的作用;战略计划的重要性,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企业的基本战略;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

考试难点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

运用所学决策方法进行决策。

联系实际分析计划制定的程序;

计划工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联系实际分析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

2 计划(二)

一、决策的地位与作用P109

1.管理就是决策——地位

美国管理学家西蒙理论的目的是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彻管理活动过程。

罗宾斯认为:在计划的执行中,发现偏离目标时必须采取措施施加以及时作出决策。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对一个错误的决策,100个行动也无法挽救。

2.决策正确与否,是管理成败的关键——作用

国内外许多企业由盛转衰的案例都证实:重大战略性决策的失误,往往导致全盘皆输的结局。《财富》杂志分析,中国失败的企业家70%是在于投资失败,而投资失败来源于决策的失败。巨人集团、沈阳飞龙、三株集团、山东秦池、广东爱多等等。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P113

任何决策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都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环境因素:推动决策和制约决策。环境变化需要决策;据测需要考虑环境

2.组织文化:文化影响行为和行为方式;通过影响人们的态度而发挥作用。

3.个人因素: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决策成败的关键。

4.时间因素:时间敏感型决策是强调必须迅速而尽量准确的决策;速度质量

5.过去决策:取决于影响与决策者的关系越紧密,现在决策受到的影响越大。

【判断题】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是维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组织制定战略计划是指五年以上的发展目标和全局性重要工作的规划,直接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知识点】战略计划

三、决策的程序有哪些?P114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识别问题或发现机会是识别有效决策的开始;

2.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决策前分析问题的性质原因;根据需要解决问题进行决策;

3.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目标确定后,就要探索和拟定各种适合的可行性方案;

4.方案优选——决策的关键: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识别方案的优缺点:合法适用;

5.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方案选定后要进行典型试验,以验证其优选方案的可靠性;

四、简答计划的作用P128

1.有利于明确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目标为员工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直到分工合作。

2.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

计划是可以预测未来变化消除不良影响的影响手段,进而有准备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3.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计划工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浪费;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工作;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效益。

4.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展开,实现其目标

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了标准,管理者通过假话检查工作,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其目标。

2 计划(三)

考试重点分析

五、战略计划的重要性是什么?P12-33-134

战略计划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一般为5年以上)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1.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活动(筹资/资源/经营)的总体指导思想;

2.战略计划能促使决策者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考虑问题、采取正确的行动

3.减轻和消除出乎意料或市场波动造成的问题,避免因管理疏忽造成的损失

总之,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是维系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单选题】有效的目标应该具备的因素简称为()。

A.SMART原则

B.5W1H因素

C.ABC分类法

D.PDCA循环

【答案】A

【解析】A是有效的目标的五个要素。B是计划的五因素,C是控制库存方法D是质量控制的方法。

【知识点】质量计划过程

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在综合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组织主体战略计划的描述和资源配置情况,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总体战略行动方案的选择。

1.总成本领先战略:战略的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差别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名牌/产品/服务

3.集中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特殊的产品。专业化战略

八、什么是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P137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二者的结合。

1.效率主义认为:提高员工成效,必须实行专业化提高工作熟练程度;人本主义认为:重视“人性论”才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2.在专业化和人性论两大原则结合下,产生了“授权”的管理思想。管理者抓大事,员工受到鼓舞。为实施“授权”才有了目标管理。

3.目标管理激励组织成员凝聚一起,做出贡献。目标管理是最佳有效果方法。

【多选题】计划工作的原理是()。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向原理

【答案】ABCD

【解析】计划内容制定的四大基本原理。

【知识点】计划工作的原理

2 计划(四)

考试难点解析

一、运用所学决策方法进行决策P116-122

1.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

2.定量决策方法:确定性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二、联系实际分析计划制定的程序P130-132

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过程,一般有若干相互连接的步骤构成,主要包括:

1.评估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

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6.选择方案;

7.拟定辅助计划;8.编制预算。

三、计划工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P132-133

“原理”通常指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规律。计划工作的原理就是用以指导日常计划工作的基本规律的一种理论。

1.限定因素原理:寻找妨碍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许诺原理:计划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的许诺,计划期限问题要严厉。

3.灵活性原理:制定计划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执行“尽力而为”。

4.改变航向原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必要的调控。

四、联系实际分析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P138

目标管理就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1.目标管理有方向标的作用,能为组织管理活动指明工作方向;

2.目标管理有推动器的作用,全员参与和自我管理,激发工作热情;

3.目标管理有调控器的作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自觉调控和规范,建立责任制

4.目标管理有刻度尺的作用,目标的完成是衡量组织工作任务的质量保证。

本篇小结

●本篇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回顾和强调

?本篇考点:11个(识记17;领会8;应用4)

?领会题型:理论要点;著作;作用;地位;

?应用题型:熟悉理论要点;针对案例现象;制定解决方案。

【多选题】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明确的目标

B.拥有资源

C.具有权责结构

D.制定战略计划

【答案】ABC

【解析】制定战略计划是具有明确目标之前的工作环节。

【知识点】组织概述

3 组织(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组织的作用,组织的目标;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原则。组织设计的部门化。

?人员配备的过程中,人员配备的原则;招聘的程序,甄选的方法与程序,绩效考核的意义、程序与方法。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目标;组织变革的过程,组织变革的阻力以及管理;组织扁平化、柔性化、团队化、大企业内部“小企业经营”化

考试难点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集权与分权,授权;

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优缺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人员配备的过程中,人员配备的原则。

3 组织(二)

考试重点解析

一、组织的作用P148

1.工作任务清晰化:通过组织过程,分析目标,使任务清晰明了分工负责

2.资源分配统筹化:组织部门化后,合理分配资源,以达到1+1>2的功效。

3.工作内容专业化:组织内进行专业化分工,使专业化和熟练程度提高。

4.工作衔接无缝化:组织内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部门之间配合人合作。

二、组织的目标P148-149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1.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组织把个体力量集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做正确的事”的效益,这是组织的根本目标。

2.积聚组织有关的士气:合理的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可使人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组织目标之一。

3.使组织持续发展:组织应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变革和重组。

三、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155-156

1.管理人员的素质及领导风格;

2.下属的素质;

3.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4.管理的规范性;

5.沟通和联络技术;

6.授权的程度;

7.空间距离的远近;

8.外部环境。

【单选题】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

A.平行关系

B.上下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答案】D

【解析】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就越小。

【知识点】组织设计的层级化

四、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原则是什么?P149-151

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发展阶段;

2.组织设计的原则

目标统一原;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责权对等一致

五、组织设计的部门化P151-152

部门化是根据专业化原则把性质类似或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划分在同一部门内,以提高工作效率。(合并同类项)

1.按职能划分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

2.按产品划分部门:小型汽车部门、中型汽车部门、大型汽车部门;

3.按地区划分部门: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西南部;

4.按顾客划分部门:老年人市场、青年人市场部、妇女市场部、儿童市场部;

5.按流程划分部门:纺纱车间、织布车间、印染车间。

六、人员配备的过程有哪些?P170-171

人员配备是一个逻辑过程,由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组成,这就构成了人员配备的内容:

1.人力资源计划;

2.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

3.招聘与甄选;

4.培训与发展;

5.绩效考核;

6.奖惩与调职。

3 组织(三)

七、人员配备的原则有哪些?P171

1.因事择人原则:根据岗位要求来选拔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人员。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

2.因才适用原则:根据人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工作,是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动态平衡原则: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的配合关系,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判断题】因事择人的原则是指根据岗位要求来选拔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人员。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因事择人原则是人员配备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是精简机构、知人善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做法。【知识点】人员配备的原则

八、简答招聘的程序有哪些?P174

为了保证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并通过竞争来组织选聘工作:

1.招聘计划阶段:把岗位空缺变为系列目标,与招聘数量和类型具体化,成立招聘机构

2.寻求候选人:候选人的来源渠道很多,内部自荐、院校毕业生、广告、职介、猎头等

3.候选人甄选:根据候选人信息资料选择应聘者,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筛选合格人才

4.选定录用:计算候选人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综合得分、民意测验、判断合适的候选人

5.检查评估:针对候选人的数量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纠正失误,总结经验。

九、甄选的方法与程序是什么?P175

甄选是指应聘者的资格审查开始,经过初选、笔试、面试、测试、体检、个人资料核实到人员录用的过程。(一)甄选的方法

1.申请表分析;

2.资格审查;

3.测试、面试及情景模拟;

(二)甄选的程序

1.初选;

2.笔试;

3.面试(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式)

十、绩效考核的意义是什么?P178

绩效考核影响员工的工作意愿和态度,应建立客观公正的制度。

1.绩效考核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绩效考核为组织发展提高了重要的支持;

3.绩效考核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了依据;

4.绩效考核为确定人事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5.绩效考核为组织提供了依据。

十一、绩效考核的程序与方法。P179

(一)绩效考核的程序

1.确定绩效考核并确定考评内容;

2.确定考评责任者;

3.评价业绩;

4.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备案。

(二)绩效考核的方法

1.个人自我评价法;

2.小组评议法;

3.工作标准法;

4.业绩表评估法;

5.排列评估法;

6.目标管理法;

7.安德鲁J杜柏林:360度反馈法。

【判断题】安德鲁J杜伯林:360度反馈法,是指一个人要受到和他接触的大多数人的评估。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注重被考核人周围大多数人的评价和反映,防止个人独断专行,或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导致失误。

【知识点】绩效考核的方法

十二、组织变革的动因与目标P183-184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1.外部动因:经济环境/科技进步/环境资源/竞争观念/全球化。

2.内部动因:战略调整/设备技术/教育程度/规模扩大。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1.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2.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3.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单选题】()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改进和适应的过程。

A.组织变革

B.组织设计

C.组织控制

D.组织目标

【答案】A

【解析】组织变革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内部调整。

【知识点】组织概述

十三、组织变革的过程P186

心理学家柯尔特-卢因提出一种三步骤变革过程分析方法,就是“解冻——变革——再冻结”模型。

1.解冻:对现有状态的否定,打破旧习惯,营造必须变革的气氛

2.变革:养成新习惯。进入新状态,实施具体的变革行动。实质

3.再冻结:巩固新习惯,强化变革的成果,形成新制度或新规则。

十四、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P187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指反对、阻挠、对抗组织变革活动的制约力。

(二)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1.开诚布公地与员工沟通;

2.让员工参与到变革中去;

3.利用成功的变革模式;

4.减少不确定性;

5.谈判。

【多选题】组织变革的内容有()。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组织文化变革

【答案】ABCD

【解析】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以上四大基石。

【知识点】组织变革的方式与内容

十五、组织扁平化、柔性化、团队化、大企业内部“小企业化经营”P188

1.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促使组织减少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结构扁平化增强了组织沟通渠道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2.组织运行柔性化:组织结构的调整性,对环境、战略调整适应性。

3.组织协作团队化:成员致力于共同的宗旨、绩效目标并共同承担责任。

4.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学习借鉴小企业的经营方式,把小企业灵活的经营优势引入大企业的经营机制之中。

3 组织(四)

考试难点解析

一、运用集权与分权,授权的理论分析案例P159

1.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的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

2.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权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优点:有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有利于部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有利于加强控制,形成统一意志。

3.分权即职权的分散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优点:有利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下级自主工作,便于领导关注组织的重大问题,使组织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授权P159

1.授权是指上层管理人员将适当的权力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授权是实行分权的主要手段。

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权、监督权,下属可以在职权范围内自由决断,灵活处理问题,同时被授权者贵授权者有报告和完成任务的责任。

2.管理中的授权原因有:管理宽度;经济;效率;知识限制;培养管理人才原因等。

3.授权的要求:明确职责;根据预期成果授权;授权对象适合;有顺畅的沟通渠道;适当的控制。

三、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优缺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P160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1.直线制:定义;优点;缺点;

2.直线职能制:定义;优点;缺点;

3.事业部制:定义;做法;优缺点;

4.矩阵制:定义;优点;缺点;

5.委员会制:定义;优点;缺点;

6.团队结构:定义;优点;缺点;

本篇小结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回顾和强调

?本章考点:35个(识记18;领会14;应用3)

?领会题型:职能要点;程序和方法;作用;地位;

?应用题型:熟悉理论要点;针对案例现象;制定解决方案。

4 领导(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领导的作用,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激励的目的与作用,激励的及基本过程。

沟通的必要性,沟通的作用,沟通的原则,沟通的过程;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沟通网络;沟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领导特质理论,人性假设理论,领导方式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分析各种领导艺术。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激励的原则与激励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 领导(二)

考试重点解析

一、什么是领导的作用?P200

领导者是组织中发挥指挥作用的人,是具有一名以上下属的各级主管。在整个组织活动中,领导者所发挥的作用有:

1.协调作用: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是组织内部趋向产生“组织效应”

2.指挥作用:帮助员工人情环境和形势,指明组织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

3.激励作用:组织的功能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调动积极性为组织做出贡献

领导学大师科特:组织获得成功的方法是75-80%靠领导,20-25%考管理。

【单选题】管理学家孔茨认为:领导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这是指领导具有()。

A.权力

B.决策力

C.影响力

D.控制力

【答案】C

【解析】影响力是管理者实施管理过程中的总体能力的集合体。

【知识点】领导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P199

管理和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激励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通过员工的行为探知。

1.干劲/工作意愿;

2.责任心/尽心程度;

3.主动性/监督分工

4.创造性/改进

【单选题】()是指激发人的需要与动机,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A.管理

B.激励

C.领导

D.控制

【答案】B

【解析】激励的指向是针对激发人的正面的需要和确定进行工作的实现目标而形成的动机。【知识点】激励

(二)激励的作用:管理过程中突出为如何激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最为重要

1.通过激励,把有技术和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过来;

2.通过激励,使已经在职的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

3.通过激励,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大大提高工作绩效。

【多选题】激励的基本过程有()。

A.未满足的需要

B.有目的的行为

C.需求满足

D.积极性提高

【答案】ABCD

【解析】这是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行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知识点】激励的基本过程

四、沟通的必要性P237

1.如果上下级缺乏沟通,上级的指令和决策无法传递和执行,下级的信息也无法反馈给上级,造成上级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2.组织内部缺乏沟通,不可能做到行动协调一致,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

3.缺乏沟通的就会缺少相互了解与合作,难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在组织外部缺乏沟通,就不了解客户和企业的需求、市场的变化。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

【判断题】沟通是组织得以生存、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共事、配合与协调的基础。

【知识点】沟通

五、沟通的作用P239

沟通是组织得以生存、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重要内容。

1.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

2.沟通是改变员工行为的重要方法;

3.沟通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基本手段;

4.沟通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

4 领导(三)

六、沟通的原则P240

沟通具有社会性,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有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共同双方都承认并尊重这些原则时,沟通才有可能协调、顺利地进行。

1.尊重原则:受尊重是人的高层次需要,沟通中重注尊重对方;

2.相容原则:沟通中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求同存异求双赢;

3.理解原则:理解是人际沟通的基本途径和润滑剂,换位思考。

七、沟通的过程P241

沟通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送,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到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理解,按时接收到的信息采取行动,并给予信息系反馈。

1.信息的发出;

2.信息的传递;

3.信息的接受(接受-解码-理解);

4.信息的反馈;

5.噪音。

八、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P243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由于信息载体的不同,人际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一)语言沟通:组织中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沟通方式有:

1.口头沟通;

2.书面沟通;

3.电子媒介沟通;

(二)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言语调、表情、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九、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P244

在一个组织中,既有正规的权利系统,又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存在。

(一)正式沟通:按照组织结构系统事先规定的路径方向等进行的信息沟通。

优点:正规严肃又权威感;参与沟通者有责任心和义务感。

缺点:机构依赖性强,速度迟缓,缺乏灵活性,范围受限制。

(二)非正式沟通: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沟通方式。功能:个人/利益与兴趣

优点:传播速度快。不拘形式效率高,满足员工社会需要。

缺点:难以控制,信息容易失真,导致帮派争斗,涣散士气。

十、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P244

(一)下行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管理者向下传送指令、决策和政策给下级。

优点:传递领导意图,增强向心力;

缺点:独裁专横失人心

(二)上行沟通:自上而下的沟通。组织中,信息由下层向上层流动的状态。

优点:上级了解组织运行情况;

缺点:普遍存在失真局限性

(三)平行沟通:组织结构中处于同一级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优点:简单省时,沟通效率高;

缺点:过多时会造成混乱。

十一、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P245

(一)单向沟通:是指没有信息反馈的沟通。

1.问题简单,时间较紧;

2.下属易于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案;

3.下属没有解决问题的足够信息;

4.上级缺乏处事能力。

(二)双向沟通:有反馈的信息沟通。双方对发送的信息,理解程度较为准确。

1.时间充裕,问题较为棘手;

2.下属接受程度至关重要;

3.下属能提供信息和建议;

4.上下级习惯沟通,建设性。

十二、沟通网络P246

沟通网络是指一群人建立和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沟通的一种形式。

优点:有助于管理者获得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和员工搞好人际关系。

1.链式沟通:直线型沟通,属于控制型结构。

2.轮式沟通:中心人物传播

3.Y式沟通:纵向沟通方式,链式轮式

4.环式沟通:周园型的封闭沟通

5.全通道式沟通:全方位开放式的网络系统,渠道多高度自由直接交流。优点:满意度高,增强合作精神,弥补缺陷。

十三、沟通的障碍P248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

(一)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1.发送者障碍(过滤/错觉/语言障碍)

2.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3.接受者障碍(选择/情绪/信息过量)

4.反馈过程。

(二)沟通环境方面的障碍:

1.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

2.组织文化方面的障碍;

3.社会环境方面的障碍;

十四、沟通障碍的克服P251

要事先有效的沟通,必须消除各种沟通障碍。

1.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2.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3.沟通要有诚意;

4.沟通方式要适合;

5.沟通渠道要拓宽。

如何克服沟通障碍,以及如何建立高效。通畅的沟通,应站在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好读,妥善地加以处理。

4 领导(四)

考试难点解析

一、分析领导特质理论P200

特质理论创始人是阿尔伯特,代表人物:斯托格迪尔、吉普、穆恩。研究领导人的心理、性格、知识、能力等特征,探索有效领导者的标准。

1.斯的领导个人因素理论:身体5/社会性2/智力4/先天性16/工作6/社交9;

2.吉普思维天才领导者论:外表/魅力/言辞/智力/自信/心理/控制/性格/灵

3.鲍莫尔的领导品质论:合作/决策/组织/授权/应变/负责/求新/风险/品德

4.吉赛尔的领导品质论:《管理才能探索》个性特征:8项;激励特征:5项。

二、人性假设理论P202

(一)人性的四种结社:

1.经济人:亚当斯密——经济诱因工作动机;

2.社会人:梅奥-霍桑试验——人际;

3.自我实现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4.复杂人:管理随时地人境,差异诊断

(二)X理论与Y理论:麦格雷戈

X理论:消极工作源动力/严厉管制;

Y理论:积极工作源动力/授权-激励

(三)超Y理论:莫尔斯和洛希《超Y理论》:需要动机多元化,管理灵活多样。

三、领导方式理论P204

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领导行为方式或领导作风。

1.勒温的三种基本领导风格:独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

2.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一体理论:经理自由领域;下属自由领域(7个模式)

3.密执安大学的双中心理论:员工导向-人际关系;生产导向—群体/高效

4.俄亥州大学四分图理论:抓组织-工作中心;管子人-人际关系。搞搞

5.布莱克/莫顿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任务型/俱乐部型/中间型/团队型9.9

四、领导权变理论P208

(一)费德勒领导权变模式:工作任务导向/工作中心;人际关系导向/被尊重

三个工作环境影响领导风格的有效性:

1.上下级关系:信任追随-影响大;

2.工作机构:规定明确-权力影响大;

3.职位权利:职位关联的权力量

(二)领导生命周期的理论:领导有效性: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下属成熟度

领导的生命周期:搞工作——低关系高工——高关低工——高关低工——低关

领导方式对应式: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授权型.

五、分析各种领导艺术P210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素质、才能、知识、胆略等的综合反映,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非模式化、富有创造性的才能与技巧。灵活/创造/随机/综合

1.提高工作效率:恪守职责、恪尽其能;三问原则;总结经验;运筹时间。

2.知人善任:知人——慧眼识人;用人——善任是关键;建立考核制度激励机制

3.授权:因事择人,视能授权;逐级授权;有度;形式;控制。

4.协调人际管理:处理上下级关系——权力关系;同级——交流;下级关系——关键

六、需要层次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P224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创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发表《人的动机理论》提出三个基本假设:人要生存——需要影响行为;

次序——需要由低到高;

动力——满足追求;

1.生理需要:对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衣食住行;满足——继续追求;未满足——生存支配。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保障——工作的保障——生活的保障——企图获得更大的收入保障。

3.社交需要:人的感情与归属感的需要,人际关系方面的友谊、忠诚、爱情;精神健康

4.尊重需要:自尊和能得到他人的需要,生活地位、名誉得到承认,自信心/威望

5.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才能,努力达到自己理想目标,从中得到满足

七、双因素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P225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强调要满足员工积极性/激励。

1.保健因素:外界工作环境因素——事情感到满意,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是时间;

2.激励因素:工农做本身因素——事感到不满意,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保健因素是指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不能接受的程度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如果满足可以预防人们的不满。而不具有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带来积极态度、提高满意度的因素。

八、成就需要理论(内容激励理论)P226

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兰提出,即(后天需要理论):人类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基本需要:

1.成就需要:渴望完成困难事情,获得较高的成功标准,超过别人,挑战性

2.权利需要: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高度权利欲强,控制他人的关注。

3.社交的需求:希望于他人简历亲近和睦关系的愿望,在友谊中得到快乐满足

理论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和国家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九、期望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P226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认为:一种激励因素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

1.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性(或期望)的大小;

2.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大小;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公式说明:一个人对追求的目标价值估计的越大,实现的可能性估计越高,受激发的程度就越强烈,换发出的潜力就越大。

启示:充分利用员工工作的期望要素,增强自我激励能力,提高激励水平。

十、公平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P226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理论主要研究报酬的公平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自的收入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进行比较,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让人则为公平状态,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报酬:物质形式+精神形式

理论启示:

1.管理者运用报酬激励员工时,一定要使员工感到公平与合理;

2.管理者应注意横向比较,以免员工由于感到不公平而离职,影响组织的稳定性;

3.公平与否也源于个人的感觉,高估他人报酬低估贡献感到不公平。

十一、强化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P228

美国心理/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勘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1.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肯定和奖励;负强化/预先告知;惩罚/否定伤害;自然退出/衰减

2.强化理论的行为原则:

目标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正负强化相结合原则。

十二、归因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P228

美国心理学阿基海德首先提出,罗斯等人加以发展:推动人们活动因果关系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一般会有四种归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它们又可按内外因、稳定性与可控性进一步分类:

理论分析和启示:

成功:归因内因:满意和自豪;归于外因:幸运和感激。

失败:归因稳定:动摇信心/降低积极性;归因不稳定:继续努力,提高积极性。

十三、运用激励的原则和激励的方法分析案例P229

(一)激励的原则:

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3.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

4.差异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5.公平公正

(二)激励的方法:

1.物质利益激励;

2.目标极力;

3.任务激励;

4.榜样激励;

5.培训激励;

6.荣誉激励;

7.组织激励;

8.制度激励;

9.环境激励;10.危机激励;11.信息交流。

本篇小结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回顾和强调

?本章考点:35个(识记8;领会14;应用13)

?领会题型:职能要点;代表人物;作用;程序、方法;

?应用题型:熟悉理论要点;针对案例现象;制定解决方案。

5 控制(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难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控制的必要性,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控制的目的;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控制的内容,全面质量管理。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有效控制原则在时间工作中的应用。

5 控制(二)

考试重点解析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 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 3、本质为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 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三、什么是组织 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 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2、变化中的组织 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教材:《管理学》人大出版,(美)斯蒂芬P. 罗宾斯 参考书1:《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以变革为中心,两条主线:历史实践发展,职能线计划,组织导控制,学会一套行话,讲一套理论,成一套习惯。 参考书2:《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普蒂…… 《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鲁克文集》 《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背景知识: 一、 顾客观存在customer主导权转移到顾客手中① 3c’sworld竞争competition② 变化change③ ①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②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竞争几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讯等。 ③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从一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月为单位企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除了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外,速度还必须快。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三、全球化的影响 竞争者不再受国界之限,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突然出现。如果组织者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国际经营领域中,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性贸易组织、国际化组织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考虑各国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 四、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高涨 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生存所必需的特征有:FFII 快速Fast 灵活Flexible 勇于创新Innovation 持续不断地改进Improvement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演变 ——股东(shareholder)受益各方(stakeholder)(顾客、职工、供应商、社会、股东) ——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间界限更加模糊甚消失,自我导向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动的核心。 ——横向的过程联系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导致了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系统诞生

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笔记减缩版, 打印只要21 张(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 人类活动的特点1: 目的性: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 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 知识性: 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二:管理的必要性1: 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 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4: 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 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 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 年提出2: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4: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5: 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 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 管理就是决策。 特。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 6: 1978 赫伯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习重点与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 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自考管理学原理笔记(李晓光版)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第二篇计划工作 四计划工作概述 1、计划工作: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经济性 4、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5、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 1.目的或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 6、计划工作的程序: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 考试重点分析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 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 B.重组 C.激励 D.管理 【答案】D 【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P36-37 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

管理学原理复习笔记 人大出版社焦叔斌著版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哪几个原则? 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工作方法 2、合理的选拔工人,使得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工作 4、管理者和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和责任 ·泰罗强调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1、劳资双方精神革命(精神上意识到要合作) 2、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取代过去凭借习惯、经验、个人判断处理工作 的做法 ·法约尔提出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是什么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 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 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4、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员工安全等 5、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 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同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征是什么 1、劳动分工或专业化。每个职位的权力与义务都有明确规定,人员按职业

专业化进行分工 2、正式的人员选拔。人员选拔完全根据职务所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人员 要受到评估 3、自上而下的职权等级系统。组织内的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 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4、正式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制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 办事程序 5、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 职业管理人员。 6、非个人的人际关系。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 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韦伯指出组织中的三种权力是什么。 传统的权力、基于超凡魅力的权力、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 ·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理论有何共同之处? 不同: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约尔更多从组织整体角度进行思考;韦伯集中研究管理中的组织问题 共同:强调管理要用事实、理性、逻辑框架和规则来代替随心所欲和个人习惯 ·什么是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1924~1932年之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霍桑实验一定程度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确立。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经过协调她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进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正确,没有绝正确集权也没有绝正确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四版)权威笔记最新整理

1.以指定教材为中心,重视基础,善于总结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联系实际 3.答题要有逻辑,条理要清楚 讲义分为两部分:宋体部分是教材内容的结构和要点,应以此为复习框架; 楷体部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于完善答题内容,充实知识结构有帮助; 讲义最后另附有重要理论的补充,这是教材上没有详述但是作为管理类 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祝学员金榜题名,马到成功!

目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1 -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 1 -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2 -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 2 -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3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 4 - 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 二、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 - 4 - 三、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 ...................................................................................... - 5 -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7 -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12 -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 13 -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 13 - 第二节系统原理.............................................................................................................. - 13 - 第三节人本原理.............................................................................................................. - 13 - 第四节责任原理............................................................................................................. - 14 - 第五节效益原理.............................................................................................................. - 14 - 第六节伦理原理.............................................................................................................. - 15 -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 16 -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 16 -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 16 -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 16 -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 17 -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 17 -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 18 - 第五章管理伦理...................................................................................................................... - 19 - 第一节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 19 - 第二节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 19 - 第三节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 - 20 - 第四节伦理行为的具体表现.......................................................................................... - 20 - 第六章组织文化...................................................................................................................... - 22 -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22 -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 22 - 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 - 22 - 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经.................................................................................. - 23 - 2:全面归纳.............................................................................................................................. - 23 - 补充: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 - 23 - 第七章管理信息...................................................................................................................... - 25 - 第一节信息概述.............................................................................................................. - 25 -

管理学原理重点

《管理学》课程知识点 第1章 1.必须清楚的概念: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职能获得、配制和利用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 过程。 ●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 ●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管理的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即管理者对什么实施管理活动。从工商企业组织来看,管理的 对象主要指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狭义管理学(美国):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 理学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广义管理学(日本和德国):包括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即我们日常所说的经营管理学。 2.必须清楚的问题: ●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性质是二重的,一方面,管理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另一方面又有与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是科学,因为它符合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发展性。 管理也是艺术,因为它符合艺术的特点。⑴艺术表达丰富的想象力;⑵艺术是丰富的想象力基础上的创造;⑶艺术的“诀窍” 要通过实践;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艺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不同层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具有差异性。 专业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管理实践学习。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 ●管理的内涵包括:(1)管理是在一个特定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有目的性的,可以是组织的目标;(3)达成组织的目标 需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4)管理活动随着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是一个动态创新的过程。 ●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目标的矛盾是管理所面临的基本矛盾。 第2章 1.必须清楚的问题: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泰罗倡导的以科学为依据的管理理论,其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挑选工人。 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职能管理。 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科学管理的贡献与局限性: 科学管理的贡献 (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倡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法约尔认为,企业无论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6种:(1)技术性的工作——生产、制造;(2)商业性的工作——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性的工作——资金的取得与控制;(4)会计性的工作——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5)安全性的工作——商品及人员的保护;(6)管理性的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