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基本规律及公式

一、力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at v v +=0 (2)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3)速度-位移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公式: 2

02t v v v v =+=

(5)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

aT x =? 2、胡克定律: 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3、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F ≤ F 1 +F 2

4、摩擦力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F N 为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O <f 静≤f max (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5、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6、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 x x ma F = y y ma F =

7、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速度求解:???==gt v v v y

x 0

t 秒末的合速度2

2y x v v v +=

速度的方向0

tan v gt

v v x

y =

=

β 平抛运动的位移:??

?

??==2021gt y t

v x t 秒末位移: 位移方向:0

2tan v gt x y ==

α 8、圆周运动:①线速度大小 T

r t l v π2=??=

,方向在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T

t πθω2=??=

,(单位:rad/s ) ③ ωωr v v =的关系:与

④周期T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T =1/f

⑤向心加速度:r T r v r a n 2

22

2??

? ??===πω,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 方向)垂直.

0=合F 0=x F 0

=y F 4

22

20224

1t g t v y x S +

=+=

⑥向心力:r T m r v m mr ma F n n 2

22

2??

?

??====πω,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 方向)垂直、不改变

速度大小

9、万有引力定律: 2

21r

m m G

F = 2211kg /m N 1067.6??=-

G 10、重力和引力: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R

mM

G mg = 可由此解出地球质量M =G gR 2;地球

表面重力加速度2r

M G

g =。另有:GM gR =2

11、引力和向心力:卫星或行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n F F =引

即 r T m r v m mr ma r Mm G n 2

22

22??

? ??====πω (r 越大: v 、ω、a n 越小,T 越大)

可由此解出中心天体质量:2

3

24GT r M π=

12、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 V=gR GM R =/=7.9km/s

13、功: W = Fs cos θ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4、功率: P =

W

t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cos θ (在研究机车功率问题时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瞬时速度时,P 为瞬时

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

15、动能: E k =

2

2

1mv 重力势能: 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6、功能关系: 1.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 =-ΔE P 重=-(E P 末-E P 初) =E P 初-E P 末

2.弹力做功等于弹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弹=-△E P 弹=-(E P 末-E P 初) =E P 初-E P 末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 W 总=△E k =E k2-E k1(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即:W 其他=△E 机 =E 末-E 初

5.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度,即:f ·s 相=Q

二、静电场

1、元电荷: e = 1.6×10-19

C 2、库仑定律:2

2

1r q q k

F = 3、场强: E =

q F (定义式) E = k 2Q r

(点电荷场强决定式) E = U d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4、静电力做功:AB pB pA p AB qU E E E W =-=?-=

5、电势能:0E W q p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做的功)

6、电势: q

p E =

?

7、电势差:Ed q

==

-=-=AB

BA B A AB W U U ?? 8、电容: U

Q

C =

(定义式) kd S r πε4C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三、恒定电流

1、电流: I = t q

nqsv I = 2、电动势: q

W E =

3、电功: W = IUt 电功率 :P = IU 电热:Q =I Rt 2

热功率:P = R I 2

对于纯电阻电路: t R U Rt I IUt W 22

=== R

U R I IU P 22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Rt I IUt W 2>= R I IU P 2

>= IR U > 4、电阻定律: S

l

R ρ=(决定式) 5、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U R =

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r

R E

I +=(纯电阻电路) 内外U U E +=(普适)

路端电压: U = E -I r = IR (纯电阻电路)

输出功率: P 出 = IE -I 2

r = I 2

R = (r R E +)2

R =

r

R

r R E Rr r R R E 4)(4)(2

2

22

+-=+-

当R =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r

E P m 42

= (纯电阻电路)

电源热功率: P I r r =2

电源效率:

η=

P P 出总

=

E U = r

R R + (纯电阻电路) 7、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0E ,内阻为r 0,n 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0E =n 0E 内阻:r=n r o

四、磁场 1、磁感应强度: B =

IL

F

(B ⊥ I ) 2、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3、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 BIL (B ⊥ I )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4、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 = qvB (B ⊥ v )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5、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公式: qB mv r = ( r v m qvB 2= ) 周期公式:qB

m T π2=

五、电磁感应

1、磁通量:Ф = BS (B ⊥ S )

2、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增反减同、 来拒去留、 增缩减扩、 右手定则)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

n

E ??=φ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B ⊥ v ):BLv E =(平动); ω2

2

1BL E =(转动) 4、感应电流电荷量:总

R n

q ?Φ

= 5、自感电动势: t

??=I

L E (定性了解)

六、交变电流

1、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 电动势

t E e m ωsin = (峰值E m =nBS ω)

电流

t I i m ωsin = 电压 t U u m ωsin =

2、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m m U U U 707.02

==

3、理想变压器: 电压:2

1

21n n U U = 电流: 1221n n I I =(副线圈只有一个) 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P 1 = P 2

4、远距离输电:为了减少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应采用高压输电。

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 线线线

损R U P R I P 2

2??

? ??==

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 U 损 = I 线R 线 =

U

P R 线

七、选修《3-3》

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 微观量:设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

宏观量:设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1)分子质量:A

1

A

N V N m ρμ

=

=

(2)分子体积:A

A 10N N V V ρμ==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直径: ①球体模型.13

A

)2(34V d N =π 303

A 166π

πV N V d ==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②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4)分子的数量:A 1

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

n ===

=

ρμρμ

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3)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

(2)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注意:这是指 r 从小于r 0开始到增大到无穷大) (3)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r 0(10-10

m )与10r 0。

①当分子间距离为r 0(约为10

-10

m )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②当分子间距离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 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③当分子间距离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 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4、内能

(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关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理解时要注意: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因为分子质量不同).

②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③分子势能为零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无穷远处,另一处小于r 0 ,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而不是零。

④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只有分子动能。

5、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PV =C (2)查理定律: P/T =C (3)盖—吕萨克定律:V/T =C

等温变化图线 等容变化图线 等压变化图线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定,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有112212p V p V T T = (或恒定=T

pv

) 7、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数学表达式为:ΔU =W+Q 绝热:Q =0;等温:ΔU =0,如果是气体向真空扩散,W =0 (3)符号法则:

T 1<T 2

V 1<V 2

p 1<p 2

1、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x = A sin (ωt +φ) (2)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即F =–kx

2、单摆:(1)单摆的等时性;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

(2)单摆的周期公式g

l T π2=(l :摆长,为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

3、受迫振动和共振

(1)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总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4、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的关系:λλ

f T

t x v ==?=(ν由介质决定,f 由波源决定) 5、折射率:2

1

sin sin θθ==v c n 6、光的全反射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2)临界角1sin c n

= 7、光的干涉

(1)图象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紫光明、暗条纹最窄。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λd

L x =

?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d :双缝的间距,λ:光的波长,△x: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8、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最宽最亮,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条纹数较少(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9、光的偏振:(1)证明了光是横波(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2)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10、狭义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①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①同时的相对性

②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动尺变短)。 ③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从地面上观察,飞船上的时间进程比地面上慢(动钟变慢)。

1、动量:k mE mv p 2==(矢量)

2、动量守恒定律:

(1)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2)数学表达式: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3、能量子/光子:υεh = h 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

J.S )

4、光电效应方程: 0W h E k -=υ 遏止电压:c c e eU v m =22

1

5、光子的动量:λ

h

p =

6、物质波: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与之对应的波,波长p

h

=

λ,这种波叫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7、玻尔原子模型:(1)轨道量子化和定态 (2)频率条件:n m E E h -=υ 8、天然放射现象

(1)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2)三种射线比较:

①α射线带正电,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 ②β射线带负电,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

③γ射线中电中性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9、在原子核衰变、核反应、裂变、聚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例:

He Th U 4

223490238

92+→

H O He N 1117842147

+→+ n Kr Ba n U 108936144561023592

3++→+

10、几种微观粒子符号: 质子: H 11, 中子: n 10 , 电子: e 01- ,正电子: e 01, α粒子:He 4

2 11、质能方程:2

mc E = (2

mc E ?=?)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 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 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 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 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 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 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 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定则。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 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F 1 +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 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 F N 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 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 在天体上的 应用:(M--天体质量 ,m —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 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 库仑力:F=K 2 21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an =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即顺时针力矩等于逆时针力矩)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 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 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 (1). 适用条件 (2) .α F 2 F F θ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2+ F2+ 2F F COS F2F 1212 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角: αθ F2sin tgα= F1 F1+ F2cos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F1+F2 (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或∑F x=0∑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 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 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Vg(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1m2 r 2 (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Mm = m V 22 4 2 G= m(R+h) =m(R+h) (R+h)2(R+h)2T 2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 1 -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 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 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 外力为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 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 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

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 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22 1 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 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 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 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 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 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2-1-1 中质点轨迹 ACB的长度是路程, AB 是位移 S。 C C B B A A 图 2-1-1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 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 O点起走了 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 速度的单位是( 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定义 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 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排版版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 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 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大全汇总

[转]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参考下的。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基本规律及公式 一、力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at v v +=0 (2)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3)速度-位移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公式: 2 02t v v v v =+= (5)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 aT x =? 2、胡克定律: 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3、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F ≤ F 1 +F 2 4、摩擦力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F N 为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O <f 静≤f max (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5、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6、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 x x ma F = y y ma F = 7、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速度求解:???==gt v v v y x 0 t 秒末的合速度2 2y x v v v += 速度的方向0 tan v gt v v x y = = β 平抛运动的位移:?? ? ??==2021gt y t v x t 秒末位移: 位移方向:0 2tan v gt x y == α 8、圆周运动:①线速度大小 T r t l v π2=??= ,方向在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T t πθω2=??= ,(单位:rad/s ) ③ ωωr v v =的关系:与 ④周期T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T =1/f ⑤向心加速度:r T r v r a n 2 22 2?? ? ??===πω,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 方向)垂直. 0=合F 0=x F 0 =y F 4 22 20224 1t g t v y x S + =+=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A B C A B C 图2-1-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X物理)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X 物理)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 2 1 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 (2) 两个力的合力范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物体平稳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稳,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讲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能够大于G ;也能够等于G ;也能够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 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稳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讲明:①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同,也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能够作正功,也能够作负功,还能够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 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 ('h R GM r GM g +== 专门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 2)('g h R R g +=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 233 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专门地:当r=R 时:G T πρ32=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邻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R Mm G mg = ∴GM gR =2。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形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 咨询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邻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s km gR r GM v /9.7=== 2 3 24GT r M π=r GM v =3 r GM =ω GM r T 324π= 3 2 2 4πGMT r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高一所有物理公式整理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g = F F F 212sin cos θ 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牛顿定律

三、牛顿定律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1、牛顿第一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一样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出来的. 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规律,绝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③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⑶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 ①定律的前一句话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对于所说的物体,在空间上是指所有的任何一个物体;在时间上则是指每个物体总是具有这种属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没有这种属性的物体.这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简而言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

下都具有惯性。 ②定律的后一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下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③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其实,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和不受外力的情况相同,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应该注意到,不受任何外力和受平衡力作用,仅在运动效果上等同,但不能说二者完全等同,如一个不受力的弹簧和受到一对拉或压的平衡力作用的同一个弹簧,显然在弹簧是否发生形变方面是明显不同的.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⑷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性质,而不是力.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2、牛顿第二定律 ⑴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 力的方向相同. ⑵公式:F合= ma ⑶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时注意的问题 ①瞬时性:力与加速度的产生是同时的,即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消失. F=ma是对运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成立的,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总跟那一时刻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即有力作用就有加速度产生;外力停止作用,加速度随即消失,二者之间没有时间上的推迟或滞后,在持续不断的恒定外力作用下,物体具有持续不断的恒定加速度;外力随时间改变,则加速度也随时间做同步的改变.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作用力F和加速度a都是矢量,所以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它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而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③独立性:F合应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a为物体的合加速度;而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也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与其他力无关(力的独立作用性).而物体的合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④在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还应注意:公式中的a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另外,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对微观高速物体的研究,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高速是指与光速可比拟的速度;微观是指原子、原子核组成的世界). 3、牛顿第三定律 ⑴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⑵注意: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它们分别对这两个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二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平衡力则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当去掉其中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