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案例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案例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案例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案例

(辐射安全和防护专题资料)

前言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因为某些人为的和技术的原因,发生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放射性事故和核事故。

放射事故与其它事故一样,会带来经济损失,人员健康损害,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是,从事故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认真做的。人们应该从以往事故中找到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记取教训,不再重犯。

每一起事故资料既是一份很好的历史记录,同时又是我们一份宝贵的财富,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对事故的研究,可以为今后的核技术应用和放射性有关的工作创造更高的安全率。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简介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公布的1945~1997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较重大的核事故或放射事故135起(不完全的统计),使669人受到显著照射,87人死亡。

所公布事故只是一些造成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照射的核事故和放射事故,而一些较为著名的核事故,如英国温茨凯尔军用核反应堆事故和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等,由于处理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并未罗列在内。

公布的这些事故主要发生在美国、前苏联和英国等核能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较发达的国家,其中涉及到中国的放射事故为10起,受照人员47人,6人因受照死亡。我国的核能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核事故发生,导致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的事故主要来自于辐照装置、加速器和放射治疗等领域。

世界发生的核事故和放射事故主要国家分布

I A E A公布的事故中发生在中国的放射事故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次放射事故是发生在1954年,福州协和医院的一名护士用血管钳夹持镭针进行穿线时,不慎将一支×108Bq的镭针掉到地上,当时护士用肉眼寻找未果,10年后,该省成立放射防护机构后再找,也未找到。

从全国来看,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核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事故不多。1958~1978年的20年中,我国核技术的生产和应用由发展走向低谷,时起时伏,事故也经常在每年25起左右。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全国核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例如辐照装置全国除西藏和青海两地区尚未建立外,其它地区都有。

1988~1998年国内放射事故年度分布

从每年发生的事故起数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接近(如美国,90年代初期,每年30起左右),但将事故的发生数与放射源的应用规模结合起来看,我国的事故发生率要高得多,大约是美国的四十倍。因为,据统计,我国现用放射源约5万枚,而美国应用的放射源总数约200万枚,是我国的四十倍。

事故的级别分布

世界重大核事故和放射事故举例

()

1986年4月26前苏联发生在核工业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性事故。因急性放射病死亡30人,大约15万平方公里国土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对污染严重地区的大约万居民进行了搬迁,动员60万居民进行污染清除。后期观察到约1800名甲状腺癌症患者,很可能是该事故造成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境内。距基辅市130Km,在普里皮亚特河畔,靠近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核电站30Km范围内有居民10万人。此核电站已建成4座反应堆机组,还有2座待建。事故发生于4号机组,该机组的核反应堆于1983年12月投入运行,采用的是前苏联研制的RBKM-1000型石墨沸水堆,用石墨作慢化剂,以沸腾轻水作为冷却剂。

堆内共装1659根燃料棒,其中75%是首次装料时装入的,其输出热功率为3200MW。反应堆运行时石墨砌体温度达700℃。按计划,该反应堆于1986年4月26日停堆检修。停堆前,准备在8号汽轮发电机上进行惯性条件下提供电力的试验,目的在于检验在失去场外供电的情况下,延长强制冷却堆芯的时间,但试验未严格按安全规定进行。

为尽早结束试验,工作人员将安全控制棒大部抽出,留下不到10根,而按规定,不得少于15根。当反应堆功率开始迅速上升时,试图将所有控制棒插入堆芯紧急停堆,但因控制棒受阻而未能及时插入堆芯底部,使堆芯失水溶毁,核燃料因热量聚集过多而炸成碎块。当紧急注入水后,使产生的过热蒸汽与烧熔的元件、包壳及石墨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这些易燃易爆的气体与氧气结合,发生猛烈的化学爆炸,1000吨重的反应堆顶盖板被掀起,堆中所有管道破裂,反应堆厂房倒塌,使堆芯进一步被破坏,熊熊烈火达十层楼高,热气团将堆芯中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抛向1200米空中,而后才水平传输。

这次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核电站设计上的缺陷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为了灭火及覆盖反应堆和吸收放射性气溶胶颗粒,从4月27日到5月10日,调动300多架次军用直升飞机空投了5000吨碳化硼、白云石、砂土和铅等混合物。为防止堆底部结构破坏,修筑了人工排热通道。后来将整个反应堆用混凝土封闭,形成所谓的“石棺”。

据估计,此次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约12×1018Bq,相当于反应堆内已烧过的核燃料总量的3-4%,对环境污染和人员有害影响的主要是放射性的碘和铯。由于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染,事故现场12%,20公里范围内51%,20公里以外37%。由于持续10多天的释放及气象变化等因素,在欧洲造成复杂的烟羽弥散径迹,放射性物质沉降在前苏联西部广大地区和欧洲国家,并有全球性沉降。事故后在整个北半球均可测出放射性沉降物,其中白俄罗斯

16500Km2、乌克兰4600Km2和俄罗斯8100Km2的土地上,137Cs的污染水平超过185KBq/m2。

释放

烟羽

放射性雨

热沾染

事故中,使较多的人受到电离辐射的超剂量异常照射,据估算,在前苏联因核事故撤离的人员中,约10%的人员受照剂量超过50mSv,约5%的人受照剂量超过100mSv。严重的急性辐射确定性健康效应,发生在核电站工作人员或参加灭火及事故后立即投入去污行动的人员中。据统计,事故中被认为患急性放射病而送入医院者共237人,确诊为不同程度急性放射病者134人,有28人死于急性放射病,其中26人在事故后前三个月死亡,这些病人中有一半人的皮肤受到辐射损伤。

对事故所致远期辐射效应的研究和观察表明,主要是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尤其在儿童中更明显;未见白血病的发生率有异常增加。对远期效应的研究还在继续。值得重视的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了很大的不良社会心理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将持续一个相对长的时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

●社会心理影响:压抑、抑郁,焦虑、害怕,愤怒、感到被击垮和对生活无望,人工流产数增加

等;

●政治影响:引起社会动荡,加速了前苏联的解体,国际形象降低等;

●经济影响:引起经济衰退,乌克兰每年花费5%的GDP用于污染地区的清除工作。

丢失探伤机放射源受照事故

()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将放射源(192I 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 i 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 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

受照剂量

全身剂量:±

局部剂量:右大腿皮肤100G y

右大腿骨中心8G y

左大腿10~15G y

手部10~20G y

胸部10~15G y

+4天+5天

+1天

+9天+20天

+39天+39天

巴西事故

(1987年9月)

1987年9月,巴西戈雅尼亚市的一家私立放射治疗机构,由于搬迁将一台57TBq(1540Ci)的137Cs 放射治疗机废弃在原来的旧建筑物中,并部分被损坏,但137Cs辐射源未取走。两位当地的居民偷偷进入存放治疗机的旧房中,想寻找可以变卖的废旧物品,而将机头上的辐射源容器盗回家中,并将其拆开。源壳内极易溶解的氯化铯部分漏出,造成住所的污染。后来又将辐射源容器卖给了废品收购店,店主发现源物质在暗处发出蓝光,觉得非常奇怪,另外的几个人对此也十分着迷,并反复观看。

+27天+27天

在随后的几天里,一些亲朋好友和邻居纷纷前来观看这一奇怪的现象,店主将谷粒大小的源碎片分发给几位朋友家,有人将其装入口袋、放在床上或涂在身上。几天后,接触过辐射源的人中,有人开始出现胃肠道症状。开始没有人注意到这些症状是由辐射源的照射所引起,而是当一位病人带着源碎片到市立医院看病时,一位医学物理专家参加皮肤损伤的会诊,才怀疑是放射性导致的皮肤损伤。经过对病人的跟踪和测量,最后才找到辐射源。

在距源1米处的剂量率高达h,附近污染区为h。经全面测量,这次事件造成了7个主要污染区、85间房屋被污染,按Sv/h的标准,41间民居中2百多人需要搬离。

确定为严重放射事故后,从巴西各地赶来的物理人员和医生,将奥林匹克运动场作为受污染人员的集中点,第一批可疑人员是接触过辐射源的废品收购店店主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其中的20人被确定为需要住院治疗,受照剂量范围在~.

污染物检查

发生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消息传开后,当地许许多多的人出现急性焦虑和心理紧张,有11万多人涌到体育馆或其他医疗机构要求进行医学检查。在排队等待检查的人群中,恐惧深深地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有人因忧虑和恐惧而晕倒在地,更多的人诉说自己有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在接受检查的万人中,实际只有249人被确认受到照射(占%),其中有121人的体内受137Cs污染,54人需要住院治疗,而真正受照剂量较大的只有12人,剂量超过,剂量范围在~,其中4人抢救无效而死亡。

从查出实际受到照射的人数占要求做医学检查总人数的比例来看,99%的人员是由于社会心理影响所造成,对灾难的应激反应导致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改变,甚至出现与照射无关的恶心、呕吐症状。这种心理影响随着自身对事件的恐惧和忧虑,以及来自外界的歧视,在灾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以恢复。

清除沾染

移除污染物

当传出发生放射病病人的消息后,许多受污染的人特别害怕,对放射性的一无所知,出现惊慌、不知所措,甚至逃避。新闻媒介的不正当报道加重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人群中出现了“射线恐怖”,对被污染者看作像“麻疯病人”一样。甚至其它地区的旅店拒绝戈雅尼亚市的居民入住,有些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拒绝驾驶有该地区居民乘坐的飞机,挂有该地区牌照的汽车在其它地区遭到石块的袭击。4名病人死后埋葬时,还有人向棺材扔石块的。由于事故的影响,该州的主要农产品(牛、谷物等)的销售量减少了1/4。

加速器误照事故

()

事故经过:

宝”及“堤”二人工作失误,在开机状态下进入加速器室内,将物品摆放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的线束下准备辐照,加速器的窗口被一块8m m铝板遮盖,但铝板有一侧倾斜打开,裂隙5c m。其中“堤”在窗口下方时间为30s,并曾抬头看过窗口。二人总操作时间约2m i n。“宝”曾发现电子束挡板上有

闪光。另外在加速器附近活动时间约4m i n 。

局部受照剂量:5~20Gy 受损面积:

“堤”为 48%(Ⅰ0

5%,Ⅱ0

15%,Ⅲ0

18%, Ⅳ0

10% )

(双侧上肢、双手及头面、颈部,双耳,躯干上部及双大腿前部) “宝”为 45%(Ⅰ0

4%,Ⅱ0

16%,Ⅲ0

18%, Ⅳ0

7% )

(双侧上肢、双手及头面、颈部,双耳,躯干上部及双大腿前部)

+9天

+4天

+9天

+11天 +30天 +16天

+28天

+28天

+38天

+30天

+53

事故的性质与原因

事故的性质分布

早期把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和其它事故三类。当然,一起事故的形成往往原因很多,统计时只能按其主要因素来划分。在有人为因素(如管理不当或违章操作等)兼有其它因素(技术因素或其它自然因素等)时,按责任事故来划分。

在责任事故中,包括领导失职、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工作中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等方面。从二个阶段的事故性质分布上看,技术事故在不断减少,这说明我国放射防护的技术在日趋成熟,防护条件在不断完善。但是,责任事故的比例在提高,说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

放射事故的行业分布

放射事故在多种行业中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密封源的其它应用行业,这些应用行业包括水泥和燃煤生产、石化、钢铁、地质勘探、油田测井、建筑及矿藏开采业等。这些密封源主要用于密度计、料位计、厚度计、水份计、核子秤及在线成分分析等核仪器上。

事故的行业分布

事故的级别分布

事故级别主要集中在一级和二级,占全部事故的85%以上,三级事故占10%左右。虽然三级事故所占比例较小,但这些事故中有些是引起人员受大剂量照射,造成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经济损失巨大;有些是丢失的放射性物质活度高,数量大,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丢失的放射源未能找回,成为潜在的危险因素。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一例事故往往有多个因素造成,经过对1988~1998年的11年间,332起放射事故进行的直接原因分析,每起事故确定一个主要因素,作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有认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其他因素并存时,则划归为人为因素。当然,这样分析肯定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相对性,只是为今后的管理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事故的经验教训

在每起事故中,有三个明显的原因:

1、原设计有缺陷,或是没有按原设计要求维护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或是新的程序和修改后的程序

产生了原设计中未预料到的情况;这在伽玛辐照装置和非医用加速器等大型辐照装置中,安全连锁装置失灵事故中较为常见,也正是卫生部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放射防护设施预防性评价,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2、整个安全系统由于组件故障,或因为运行部门、管理部门及运行人员自行采取了一些系统旁路、

未对放射源进行定期巡检确认、或违章的工作行动,导致安全系统失灵或无效。因此,在预防性评价时,要对建设单位的放射防护管理组织、规章制度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也要进行评价。同时在运行期间,还要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

3、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健全,维护或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放射防护知识,不了解、或不

遵守操作规程。因此,放射性工作单位要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只有合格的人员方能上岗,并建立健全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配置专业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人员。

日本核电事故分析报告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分析报告近几天因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反应堆因地震而出现运转故障,导致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蔓延,对日本本土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就此从时间历程和技术分析2个方面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 一事件回顾 1.1 地震事件 日本最新发生的地震简要信息如下: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截至3月17日,已造成5429人遇难9594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 6 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因日本的抗震技术非常发达,日本人民的抗震经验丰富,因此单就地震而言,对日本的损伤是有限的,最不济危害也局限在日本一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主要的问题纠结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上面。 1.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1.2.1 电站简介[1] 福岛核电站(Fukushini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daiichi)、福岛二站(daini)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电功率净/毛值为439/460兆瓦,负荷因子为49.9%。2号~6号机组分别于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总功率分别为784、784、784、784、1100兆瓦,负荷因子分别为52.8%、61.2%、72.1%、68.5%和69.7%。福岛二站4台机组的输出电功率净/毛值均为1067/1100兆瓦。二站1号机组于1975年11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盲目施救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盲目施救事故案例分析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工贸企业较大安全风险作业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入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的设备、设施,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为此,不难看出,有限空间作业在工贸企业内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企业事故多发的一类作业方式。 前不久,成都市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会上,都江堰市天马镇"2009.7.16"非法炼油较大窒息事故,中冶美利崃山纸业有限公司"2010.10.8"溺水窒息事故,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159连轧管厂"2011.1.17"高处坠落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新都区龙桥镇浩鑫酱腌食品厂"2011.9.28"中毒窒息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成都动物园"2011.10.6"机械伤害一般生产安全事故5起事故的相关负责人做了PPT分析发言。 负责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159连轧管厂"2011.1.17"高处坠落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分析的攀成钢钒公司安全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卓红,同时也是青白江区人民政府聘任的安全生产专家,谈到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卓红表示出极大的痛心,"总结5起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原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违规操作和安全意识淡薄。这些事故是可以完全避免的,说到底就是,缺乏我要安全的意识。"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是可防和可控的!"省安全监管局安监二处监察专员柴治强说。同时,柴治强举例讲述了发生在2006年10月的某钢铁集团公司窒息事故和发生2010年5月某印染有限公司的中毒事故。 前一起事故某防腐工程公司招用的3名职工对已完工并投入生产的空分设备液氮冷却塔的刷漆表面积进行测量。当其中一名职工攀上冷却塔顶端测量时,因吸入过量氮气缺氧窒息,不慎跌入塔内。见此,另两名立即搬来竹梯进入塔内施救。由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两人进入塔内后不久,即因缺氧昏倒在塔内。此次因吸入氮气缺氧窒息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后面一起事故则是某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将清理蓄水池(该池为圆形,直径2.8m,深约8m)的工作包给了其他人,在进行清理工作的时候,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下池作业,导致中毒昏倒,而施救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池施救,造成伤亡人员增加。最终导致3人死亡,3人受伤的硫化氢中毒事故。 柴治强总结道,从事故发生地点看多为井(池),从事故发生原因看,主要是不按照操作规程违章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缺少密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

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 1 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效直径为11. 8 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

各类事故的案例分析20篇

各类事故的案例分析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 在焊割作业生产巾所发生的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及其他事故等,其主要原因归纳为一句话——人的因素,即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学而非用,往往带有侥幸心理去对待安全工作。如:违章作业、无证操作、不穿戴防护用品等等。也就是说,好多事故发生后经不起原因分析,只要操作者稍有安全意识,事故就能避免发生。今天,我们必须从沉痛的教训中醒悟过来。通过安全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焊割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为了实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目标,应该从我做起。为了进一步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现将事故实例提供给学员参考。 一、触电事故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2.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亡事故。 3.主要预防措施 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 实例2:要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3.主要预防措施 (1)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臵,使空气对流。 (2)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实例3: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版)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 文化(最新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 版)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

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____五个不同案例

案例一: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4月27日,青海省西宁市银鹰金融保安护卫有限公司基地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O万元。 该工程拟建场地北侧为东西走向的自然山体,坡体高12~15m,长145m,自然边坡坡度1:0.5~1:0.7。边坡工程9 m以上部分设计为土钉喷锚支护,9m以下部分为毛石挡土墙,总面积为2000m2。其中毛石挡土墙部分于2007年3月2 1日由施工单位分包给私人劳务队(无法人资格和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4月27日上午,劳务队5名施工人员人工开挖北侧山体边坡东侧5 m X l m X 1.2 m毛石挡土墙基槽。下午16时左右,自然地面上方5 m处坡面突然坍塌,除在基槽东端作业的1人逃离之外,其余4人被坍塌土体掩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受到资质降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河谷区与丘陵区交接处,北侧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南侧为河谷地2级及3级基座阶地。上部土层为黄土层及红色泥岩夹变质砂砾,下部为黄土层黏土。局部有地下水渗透,导致地基不稳。 (2)施工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施工,也没有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违反了自上而下分层修坡、分层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且在未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开工建设。 (2)施工单位委派不具备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二项目部未编制挡土墙施工方案,没有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山体地质情况不明、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3)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资料审查不严,对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明确规定建设二施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参建各方认真履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责任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2.这起事故的发生,首先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任命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人担任项目经理;其次是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 3.监理单位没有根据《条例》的要求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理单位没有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施工工艺流程,冒险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工程从施工组织到技术管理、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都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施(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施(通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 施(通用版) 一般直流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为55~90伏,交流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为60~80伏,而工作电压仅为25~40伏。因而,我们都会认为电焊机的安全用电仅仅只要注意焊机的输入电压,而二次回路的安全用电和防范往往会认为电压较低,比较安全,容易疏忽。其实,在各类事故统计中,电焊机的二次线触电事故经常发生。 事故教训1:2000年7月22日,在平果铝业公司公司承担碳素部分检查作业的四川冶建公司攀枝花工程处发生一起电焊机二次线触电死亡事故。据现场作业人员陈述及现场勘察,当时凌晨4时,该工程处承担了对碳素厂软水站给水管进行更换的检修任务,现场作业人员在图简单方便的心理作用下,直接用电焊切割给水管(当时,给水管内仍有余水),

在切割到水管的1/3时,该作业焊工绝缘手套及身体部分部位都被给水管流出的水浸湿或汗湿,正当换焊条时,发生触电事故。通过分析,该事故是由于焊工在更换焊条时,手或身体的部位触及到焊钳的带电部分,而斜架在给水管上的铝合金斜梯,底端倒绝缘胶皮没有,焊工的双膝顶住梯子(尸检发生双膝明显的电击痕迹),这样形成了从焊钳上的电流流经该焊工人体、双膝、铝合金梯子接入地,造成了此次事故的发生。以上事故案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 事故教训2:而中国铝业某分公司,2002年6月17日,一名已经内退的老焊工在进入圆转窑中检修施焊时,由于在铁容器内施焊,而且天气炎热,操作工全身汗湿,绝缘鞋有损坏,进入容器内刚抓起焊机焊把,造成触电事故,因抢救无效,该焊工因触电死亡。 其它事故案例: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刀闸误合出事故

事故案例分析:刀闸误合出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6年1月31日上午,在某热电厂高压配电室检修508号油开关过程中,电工曲某下蹲时,臀部无意中碰到了508号油开关上面编号为5081的隔离刀闸的传力拐臂杆,导致5081隔离刀闸动、静触头接触,刀闸被误合,使该工厂电力系统502、500油开关由于“过流保护”装置动作而跳闸,6kV高压二段母线和部分380V母线均失电,2号、3号锅炉停止工作40多分钟,1号发电机停止工作1小时。 二、原因分析 油开关检修时断路器必须是断开的,油开关上面的隔离刀闸是拉开的,还必须在油开关与隔离刀闸之间的部件上可靠连接接地保护短路线,要求隔离刀闸的传力拐臂杆上插入插销,而且要加锁(防止被误动)。 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没有装入插销,更不用说上锁,所以曲某臀部无意之中碰上了5081隔离刀闸的传力拐臂杆,导致5081隔离刀闸动、静触头接触,静触头与母线连接带电,于是,强大的电流通过隔离刀闸动、静触头,再流经接地保护短路线,输入大地,形成短路放电,导致该电气系列的502、500油开关由于“过流保护”装置动作而跳闸。 好在由于接地保护短路线质量好,所以,误合刀闸后没有造成人身伤害,但是,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阴差阳错”带负荷拉刀闸 一、事故经过 1995年6月17日上午8时40分,四川某厂空气压缩机值班员何某接分厂调度员指令:启动4#机组;停运1#机组或5#机组中的一组。何某到电气值班室,与电气值班员王某(副班长)和吴某商定:启动4#机组后停运1#或5#中的一组。王某就随何某去现场操作,吴某留守监盘。9时,4#机组被现场启动,然后5#机组现场停运。这时,配电室发出油开关跳闸的声音。 电气值班室的吴某判断5#机组已经停运,于是,独自去高压配电室打算拉开5#油开关上方的隔离刀闸。但是,她错误地拉开了正在运行的1#机组的隔离刀闸,“嘭”的一声巨响,隔离刀闸处弧光短路,使得314线路全线停电。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起误操作事故的原因首先是违反“监护制”。电气值班室的吴某在无人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离开监盘岗位,违反“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规定,独自一人去高压配电室操作,没有看清楚动力柜编号,没有查看动力柜现场指示信号,也没有按照规程进行检查,就错误地拉开了正在运行的1#机组的隔离刀闸,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是副班长王某的组织工作有疏漏。 1.商定“启动4#机组后停运1#或5#中的一组”,其实没有定。应该明确,到底是1#还是5#,使得在场人员都心中有数。 2.负责人王某离开监盘岗位去现场,没有把吴某的工作职责作出明确交代,在现场操作后又没有及时通知吴某,负有领导责任。 3.事故发生是平时管理不严、劳动纪律松弛、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严格、值班人员素质差等原因的必然结果。 【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施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施 一般直流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为55?90伏,交流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为60?80伏,而工作电压仅为25?40伏。 因而,我们都会认为电焊机的安全用电仅仅只要注意焊机的输入电压,而二次回路的安全用电和防范往往会认为电压较低,比较安全,容易疏忽。其实,在各类事故统计中,电焊机的二次线触电事故经常发生。 事故教训1:2000 年7月22 日,在平果铝业公司公司承担碳素部分检查作业的四川冶建公司攀枝花工程处发生一起电焊机二次线触电死亡事故。据现场作业人员陈述及现场勘察,当时凌晨4时,该工程处承担了对碳 素厂软水站给水管进行更换的检修任务,现场作业人员在图简单方便的心理作用下,直接用电焊切割给水管(当时,给水管内仍有余水), 在切割到水管的1/3 时,该作业焊工绝缘手套及身体部分部位都被给水管流出的水浸湿或汗湿,正当换焊条时,发生触电事故。通过分析,该事故是由于焊工在更换焊条时,手或身体的部位触及到焊钳的带电部分,而斜架在给水管上的铝合金斜梯,底端倒绝缘胶皮没有,焊工的双膝顶住梯子(尸检发生双膝明显的电击痕迹),这样形成了从焊钳上的电流流经该焊工人体、双膝、铝合金梯子接入地,造成了此次事故的发生。以上事故案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 事故教训2:而中国铝业某分公司,2002 年6 月17 日,一名已经内退的老焊工在进入圆转窑中检修施焊时,由于在铁容器内施焊,而且天气炎热,操作工全身汗湿,绝缘鞋有损坏,进入容器内刚抓起焊机焊把,造成触电事故,因抢救无效,该焊工因触电死亡。 其它事故案例: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 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从一起事故谈盲目施救带来的后果

从一起事故谈盲目施救带来的后果 一、前言 2002年6月×日,一村民到地窖取物时昏倒在里面,随同的哥、父二人在施救中也相继昏倒在地窖中,造成一家三个壮劳力同时死亡的悲剧。这不仅在农村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工厂同样会出现类似的事件,如某工厂因煤气泄漏,值班人员一使用电话(非防爆型)报警便发生煤气爆炸事故等。 本文通过对一起在检修过程中发生煤气泄漏造成3人死亡、29人煤气中毒的重大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盲目施救带来的后果。 二、事故经过 2003年6月26日下午,某炼钢厂对煤气管道风机进行检修,原检修计划把该风机及管道联接的煤气柜处于排空状态,由于操作人员失误使该煤气柜处于工作状态,又由于煤气管道水封处排污阀泄漏,使煤气管道水封处水位下降,致使煤气泄漏使2人昏倒,由于盲目施救最终造成3人死亡、29人煤气中毒的重大事故。其工艺过程如下:

三、事故原因分析 1.人为失误。一方面是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违章操作;另一方面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未进行安全生产确认,没有确认操作是否正确及煤气管道中是否还有煤气。 2.无安全防护措施。在检修前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①没有对煤气管道进行隔离措施,切断危险源;②未采取通风措施,间接消除危险源。 3.安全文化教育不够。岗位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知识掌握不夠,未做到“应知、应会”。在未弄清泄漏物的危险特性和危害途径时盲目施救,带来了更大的损失。 4.管理上未建立应急预案和定期进行演习,导致事故发生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施救方法。该事故地点200米内便是该厂煤气防护站,当发现有2人昏倒时,不是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而是盲目施救,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核电站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的运行研究参考文本

核电站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的运行研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核电站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的运行研究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的定义 在大亚湾/ 岭澳核电站的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 主给水 管道破裂事故定义为在给水管道中产生一个破口, 它大到无 法向蒸汽发生器补充足够的给水以维持蒸汽发生器内水的 装量的 事故。最极端的情况是在给水管道最后一道逆止阀下 游双端剪切破裂。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 即极限事故。 由于机组安全运行所面对的问题和任务并不是仅仅在 出现极限事故时保证堆芯的完整,而是要针对各种不同的工 况, 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最大限度地保证环境、堆芯、 机组乃至

一个设备的安全。 2 导致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的原因: 蒸汽发生器主给水管道主要由主给水管道及其相关阀门、辅助给水管道及其相关阀门、蒸汽发生器排污管线及其相关阀门及主蒸汽管线及相关阀门组成。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主要由于主给水管线及辅助给水管线最后一个逆止阀下游管道破裂导致,另外, 蒸汽发生器排污管线安全壳隔离阀前的管线破裂由于其现象后果相似, 也属于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岭澳核电站就曾经发生过蒸汽发生器排污管道疏水阀泄漏事件, 导致在满功率状态下人员多次进入反应堆厂房查漏和被迫停机停堆检修。 2009 年5 月某日岭澳核电站操纵员发现 安全壳地坑液位上涨较多, 通过分析判断, 怀疑是安全壳 内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侧存在漏点。几日后查漏小组确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案例解析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案例 (辐射安全和防护专题资料) 前言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因为某些人为的和技术的原因,发生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放射性事故和核事故。 放射事故与其它事故一样,会带来经济损失,人员健康损害,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是,从事故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认真做的。人们应该从以往事故中找到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记取教训,不再重犯。 每一起事故资料既是一份很好的历史记录,同时又是我们一份宝贵的财富,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对事故的研究,可以为今后的核技术应用和放射性有关的工作创造更高的安全率。 国内外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简介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公布的1945~1997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较重大的核事故或放射事故135起(不完全的统计),使669人受到显著照射,87人死亡。 所公布事故只是一些造成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照射的核事故和放射事故,而一些较为著名的核事故,如英国温茨凯尔军用核反应堆事故和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等,由于处理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并未罗列在内。 公布的这些事故主要发生在美国、前苏联和英国等核能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较发达的国家,其中涉及到中国的放射事故为10起,受照人员47人,6人因受照死亡。我国的核能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核事故发生,导致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的事故主要来自于辐照装置、加速器和放射治疗等领域。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次放射事故是发生在1954年,福州协和医院的一名护士用血管钳夹持镭针进行穿线时,不慎将一支1.22×108Bq的镭针掉到地上,当时护士用肉眼寻找未果,10年后,该省成立放射防护机构后再找,也未找到。 从全国来看,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核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事故不多。1958~1978年的20年中,我国核技术的生产和应用由发展走向低谷,时起时伏,事故也经常在每年25起左右。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全国核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例如辐照装置全国除西藏和青海两地区尚未建立外,其它地区都有。

23起焊接事故案例

23起焊接事故案例,这些错误千万不能犯!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亡事故。 ⑶主要预防措施: 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 实例2:要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②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③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臵,使空气对流。 ②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实例3: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 ⑴事故经过 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

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但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 ②焊机外壳未接地。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应由电工进行设备维修。 ②焊接设备应保护接地。 实例4:焊工在容器内焊接,借用氧气臵换引起火灾 ⑴事故经过 某农药厂机修焊工进入直径1m、高2m的繁殖锅内焊接挡板,未装排烟设备,而用氧气吹锅内烟气,使烟气消失。当焊工再次进入锅内焊接作业时,只听“轰”的一声,该焊工烧伤面积达88%,三度烧伤占60%,抢救7天后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用氧气作通风气源严重违章; ②进入容器内焊接未设通风装臵。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进入容器内焊接应设通风装臵。 ②通风气源应该是压缩空气。 实例5: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 ⑴事故经过 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焊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炬苗烧伤起泡,涂上了獾油,还继续焊活,施焊过程中又一次发生回火,氧气胶管爆炸,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氧气瓶阀门时,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 ②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瓶阀和减;压器沾上油脂,发生回火,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烈燃烧。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气焊前应检查焊炬是否良好,发现漏气严禁使用,待修复后再继续施焊。

分析核电站全厂断电事故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3704 分析核电站全厂断电事故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分析核电站全厂断电事故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4.1. 全厂断电事故过程中对反应堆各部件现象进行分析 全厂断电事故中,由于主泵失去轴封冷却水,主泵轴封处可能会出现泄漏。另一方面,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在事故进程的适当时刻对一回路实施减压措施可以有效推迟事故进程和缓解事故后果。在上文所述基本事故进展的基础上,就这两种因素对其的影响定性地分析了4种可能的工况: 1.堆冷却剂开始汽化时主泵轴密封处泄漏; 2.出现早期主泵轴封泄漏的全厂断电事故; 3.堆芯出口温度达650 ℃时稳压器卸压阀持续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

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 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量氢气。所以,含有氢气的蒸汽,通过卸压水箱简单的降温和过滤就被排放到厂房大气中。 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一声巨响,反应堆厂房顶盖被爆炸完全摧毁,只剩下钢结构。。。 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起初是低估了事故的后果,后来关键时刻,没有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首相的视察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卸压操作,最终导致了反应堆厂房爆炸。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知道,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作最坏的打算,做最周全的准备,而在应急处置的关键时刻,应该拒绝首相的视察,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工作中。但是很遗憾,时光不能重来。 2、关于采取何种措施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一直在采取比较保守的冷却方式。虽然有机会,但是直到爆炸发生也没有向堆芯内注入硼水,而是用清水代替。一方面是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一方面是对反应堆的承受能力抱有侥幸心理。客观的说,操作人员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反应堆,但是没有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公众的安全。 我们知道:安全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反应堆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事故起因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事故的影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错误!未指定书签。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 法预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 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失去冷却水后,堆芯水位下降,燃料棒露出水面,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随后温度持续上升会导致这种情况。 据日本媒体报道,操作人员尝试打开阀门,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气以让反应堆内的压力下降,爆炸声响起,厂房轰然倒塌。有专家分析,反应堆堆芯附近蒸汽外泄后产生的氢气和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爆炸,这场爆炸有可能导致护罩安全壳局部受损,从而导致铀燃料能够对外放射。无法有效对堆芯降温正是这次事故的关键所在。由于发电机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冷却水循

世界重大核电事故原因分析

世界重大核电事故原因分析 核能属清洁能源,因而被广泛使用,其典型代表就是核电站。核能不同于其它能源,因核原料具有放射性,因此核电事故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威胁附近居民健康,造成人民的恐慌,故而影响到核电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三起重大核电事故的整理、分析,探讨造成核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标签:核电事故原因;重大核电事故;辐射危害 核电站通过对核原料进行可控制的裂变释放热量来制造高温、高压的蒸汽,从而推动发电机发电,发展核电的优点有以下方面。 (1)核原料虽然体积小但蕴含的能量却很大,2400吨标准煤所放出的能量仅需1000克铀裂变即可得到。 (2)核能是清洁能源且属于不常用能源,开采成本不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3)核电基本不会对附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不会促进温室效应的加重。反应堆外面有多层保障,基本不会排放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对外放射性污染一年的量相当于做一次X光透视所受到的照射量。 虽然核能总体利大于弊,但我们也要趋利避害,将核危害降到最低,因为核电一但出现重大事故其影响远比普通电站大,除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附近居民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核辐射威胁。 接下来通过对迄今为止的三起重大核电事故分别分析从而总结引起这些事故的重点因素。 1 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 1979年3月28日4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由于操作判断失误及机械故障发生5级核电事故。 事故经过:1979年3月28日4时,三里岛核电站2#机组反应堆的二次回路循环水泵发生机械故障温度升高,该回路冷却系统自动运行,由于先前工作人员检修后未能将冷却系统的出口阀门打开,导致二次回路冷却失效。堆内温度、压力上升至危险限值,反应堆自动停止运行,并开启泄压阀进行泄压,堆内压力恢复正常后,泄压阀因为机械故障没有自动归位,导致堆内冷却剂持续流出,反应堆内压力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进行挽救,操作人员在不知道泄压阀没有正常归位的情况下,认为该系统的投入运行是多余的操作,便将其关闭,终止了向堆芯注水的操作。设备故障及操作管理失误致使堆芯温度短时间内过高,46%燃料棒外壳镐及铀燃料熔化,堆芯严重熔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