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_白志勇_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土木工程地质_白志勇_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土木工程地质_白志勇_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四章 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密度和重度: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ρ)。(g/cm 3)

?

??

??饱和密度

干密度/天然密度Ms/V V M

重度:单位体积的重量(γ)。(N/cm 3) 2

m /s 1kg 1N ?=?=g ργ

二、颗粒密度和比重(相对密度)

颗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位颗粒的质量(s ρ)。(g/cm 3)

V

M s

s =

ρ

比重(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重力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力之比

(d s )。

w s s d ρρ=

三、孔隙度和孔隙比: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n )。%

1

00?=

V V n n

孔隙比:孔隙体积与岩石中固体颗粒体积之比(e )。s

n V V e =

第二节 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吸水性:指岩石吸收水的性能。其吸水程度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常压条件下)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10011?=

s

w G G w

饱水率:(150个大气压下或真空)吸入水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

%

10022?=

s

w G G W

饱水系数: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

2

1W W K w =

(9.0~5.0=w K )

二、透水性:指岩石能透过水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 表示。(m/s )

达西层流定律:F I K F

dl dh K Q ??=??

= 渗透系数:

I

V F

I Q K =?=

三、软化性:指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用软化系数K R 表示。

软化系数:干燥单轴抗压强度。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 R K c R

一般软化系数75.0<R K 的岩石具软化性。

四、抗冻性: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

强度损失率:

冻融前的强度冻融前后强度差=

l R 不抗冻的岩石 R L >25%

重量损失率:

冻融前的重量

冻融前后重量差=

L G G L >2% K W >0.7

五、可溶性:指岩石被水溶解的性能。 六、膨胀性:指岩石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能。

七、崩解性:岩石(干燥)泡水后,因内部结构破坏而崩解的性能。

第三节 岩石的力学性质

一、变形:岩石受力后发生形状改变的现象。主要变形模量和泊松比表示。

???

???

?

???

??

?

===50

505001εσεσεσε

σ=

割线模量塑性模量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变形:E E E E s s t T

2、泊松比:指横向应变⊥ε与纵向应变11ε之比。

h

h d d U ?=

?==

⊥⊥1111

εεεε

二、强度:指岩石受力破坏时承受的最大应力。

1、抗压强度:(烘干、垂直结构面受压、单轴)

A

P R =

????

????3

3

105555cm cm

φ试样尺寸:

2、抗拉强度:(一般用劈裂法)

2

2a P

R t π=

3、抗剪强度

???

??

?

?====+=岩石粘聚力岩石内摩擦角C A

P A

P c tg ?θτθσ?στ/cos /sin

4、点荷载强度:

2

D

P I s =

第四节 风化作用

一、定义:地表及地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成

分改变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类型:

1、物理风化:指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以机械破碎为主,无明显成分改变

的过程。

(1)热胀冷缩作用:主要发生在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

(2)冰劈作用:主要发生在雪线附近。

(水结冰时,体积增加1/11,对两壁岩石产生96Mpa 的压力) (3)盐类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强烈蒸发的干旱地区。 (明矾结晶,体积膨胀50%,压力达40kg/cm 2)

2、化学风化:指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以化学成分改变为主,无明显机械

破碎的过程。

(1)溶解作用:-

++→→++32232232)(HCO C HCO Ca CO O H CaCO a

(2)水化作用:)5.1(22424倍体积增大O H CaSO O H CaSO ?→+ (3)氧化作用:4223222283211154SO H O H O Fe O H O FS +?→++

(4)碳酸化作用:45222232223)(432OH O Si Al O H SiO CO K O H O KAISi +?+→+ 3、生物风化:指由生物活动过程引起的岩石风化。 (1)生物物理风化:根劈作用 (2)生物化学风化:有机酸侵蚀 (三)影响风化的内部因素:

??

??

??

???

?????

??),越易风化。:气孔、层理、片理等构造:构造越复杂(如

易风化。结晶程度:结晶越好越状矿物易风化。颗粒形态:针、柱、片化。易风化;斑状结构易风颗粒大小:颗粒越粗越结构:物易风化。色矿物)易风化;复矿成分:热敏感矿物(暗

易风化。目前环境差异越大,越成因:岩石形成环境与

、岩石性质:1

??

?。

岩石越破碎,越易风化。

数和密度),越易风化节理越复杂(指节理组

、地质构造:2

??

?→→化学风化为主

温暖潮湿

物理风化为主寒冷干燥

、气候:3

??

?→→化学风化为主

平缓:物理风化为主

陡峻:、地形:4

(四)岩石风化程度分级: 1、分级依据:

???

??

??

??差,风化程度越高。

岩体结构:岩体结构越

低,风化越严重。岩石相比,力学强度越岩石力学性质:与新鲜隙越多,风化越严重。岩石破碎程度:风化裂矿等),风化越严重。

多(如次生粘土、褐铁矿物成分:次生矿物越化越严重。

相比,颜色越暗淡,风矿物颜色:与新鲜岩石

2、分级:(共五级)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

??

??→工程加固。

排除地下水。。

清除强风化和全风化层喷浆护坡和封闭基坑。堵塞裂隙。灌浆(五)风化防治措施:

第五节 岩石、土的工程分类

一、按岩石坚硬程度划分:

坚硬岩 较坚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Rc :>60MPa 60-30MPa 30-15MPa 15-5MPa <5MPa 二、岩土按施工工程分级:(铁路部门)

三、土的分类

(一)土的颗粒分组及按颗粒级配分类

?????????

?

?-=-=-=mm

mm mm

mm mm mm

005.0075.0005.02075.0202200202001<粘粒:粉砂:砂:圆砾、角砾:-=卵石、碎石:>漂石、块石:):、颗粒分组又叫(粒组

φφφφφφ

2、按颗粒级配(不同粒级的含量)分类

?

??

??

????

?????

??

?????

?≤≤?????

?????????1717

101050075.050075.085075.05025.0505.050252502502050200>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塑性指数的颗粒<>粉土:%的颗粒>>粉砂:%的颗粒>>细砂:%的颗粒>>中砂:%的颗粒>>粗砂:%-的颗粒占>砾砂:砂类土:%的颗粒>>圆砾土、角砾土:%的颗粒>>卵石土、碎石土:%的颗粒>>漂石土、块石土:碎石类土P P P I I I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φφφφφφφφφ

备注:液限:土从流动状态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W L

塑限:土从可塑状态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目前用搓条法确定塑限)。W P

塑性指数:是液限和塑限的差值。表示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

?

?风积土

瘀积土冲积土洪积土坡积和崩积土残积土

(二)土的成因分类:

(三)特殊土分类

1、定义:指按区域性分布的,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土。

?

??

???

???

??填土

盐渍土红粘土冻土

软土膨胀土黄土

、分类:2

第六节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特殊土:主要按区域分布,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土。 一、黄土:

1、定义: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淡黄色或褐黄色的特殊土。

2、成因和分布:沙漠下风处,即秦岭以北11个省市,面积64万km 2。主要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共41.2万km 2,厚100-200m 。

3、特征:

(1)颗粒粒度:以粉砂为主,占60~70%,其次为粘土。

(2)易溶盐含量高,碳酸盐类占10~30%,其次为氯化物和硫化物。 (3)质地均一,结构松散,孔隙大,孔隙度为33~64%。 (4)垂直节理发育。 (5)具湿陷性。 4、分类:

???

?

?

???????

??

?

?冲积黄土洪积黄土坡积黄土残积黄土

(黄土状土)次生黄土(流水改造)原生黄生(风成))按成因分类

(1

?????

?

?万年)(午城黄土万年)(离石黄土万年)(马兰黄土万年)(全新世黄土)按形成年代分类

(300 100

10

1

21234Q Q Q Q

?

???????1

234 Q 3Q Q Q 、非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按失陷性分类

5、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黄土的湿陷性:地表局部汇水→溶解潜蚀→碟形洼地

(2)黄土陷穴:地下水潜蚀→地下洞穴→塌陷(形成于地下水水力梯度大的地方)。

6. 湿陷性黄土的土质改良

(1) 重锤表层夯实: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

4.0~4.5m,可消除地下1.2~1.75m

黄土层的湿陷性。

(2) 强夯:一般采用8~40t的重锤(最重达200t),

落距10~20(最大达40m)的高度自由

下落,击实土层。

(3) 土垫层:先将处理范围内的黄土挖出,然后用素土或

灰土在最佳含水量下回填夯实。可消除地表

下1~3m的黄土层的湿陷性。

(4) 挤密桩:先在土内成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

素土或灰土并夯实。在成孔和填土夯

实过程中,桩周的土被挤压密实,从

而消除湿陷性。

(5) 化学灌浆加固:通过注浆管,将化学浆液注入

土层中,使溶液本身起化学反

应,或溶液与土体起化学反

应,生成凝胶物质或结晶物

质,将土胶结成整体,从而消

除湿陷性。

二、膨胀土

1、定义:由强亲水粘土矿物组成的,具有膨胀结构,以及强胀缩性,多裂隙性,强度衰减性的高塑性粘土。

2、成因和分布:风化的粘土矿物被流水带到东南部河流中下游沉积。当为蒙脱石、伊犁石时为膨胀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秦岭——四川盆地西缘——云南下关这一线的东南边。

3、特征:

(1)颗粒粒度:以粘土矿物为主,占35~50%以上,其次为粉砂。

(2)矿物成分:以蒙脱石、伊犁石为主。

???

??水分子联接,联接力弱,可进矿物晶格间为形成结合水膜

子粘土矿物表面吸附水分分子结构单元,孔隙中进水片状矿物叠置成各类型

)具膨胀结构:(-2,3O

?

??????

?%以上收缩:失水收缩率达

%以上量为干燥状况下,吸水膨胀

%以上量为天然状况下,吸水膨胀膨胀)强烈胀缩性:(5040234

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边坡膨胀和滑塌→吸水后粘聚力为O ,内摩擦角只有几度。 (2)基床翻浆冒泥。 (3)地基不均匀沉降。

膨胀土防治

?

??

?

????????→→?

??????

?胶结土壤

形成吸收周围水分子形成灌石灰水换填土

地基土质改良远)

距建筑物直隔水层,合理绿化(防止水流失:水平和垂

地表隔水层沟天沟、侧沟、吊沟、盲

防止水进入防水保湿、地基防治32)(151CaCO OH Ca m

???

??

?

?墙

支挡措施:抗滑桩、挡拱形护坡骨架护坡:片石护坡、坡面加固:植被防护地表防护:排水沟、边坡防治

2

3.加大基础埋深,增大基础侧面摩擦力,或增加附加压力克服土的膨胀。 膨胀土的破坏 一、膨胀:边坡及洞室鼓胀。

?

??

??翻浆泥

生不均匀沉降

地基下沉和侧鼓,并产,内摩擦角只有几度)力为边坡滑塌(吸水后粘聚二、强度降低

三、收缩,边坡开裂、地基沉降量大。

三、软土

1、定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差的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

2、成因和分布:河流入海口、湖沼洼地等静水或缓慢流水下沉积,并经生

物化学作用而成。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洞庭湖、洪泽湖、太湖、湖、滇池、牛轭湖、沼泽等地。

3、特征:(1)颗粒粒度以粘土为主,可达60-70%,其次为粉砂。 (2)矿物成分以伊犁石为主,有机质可达8-9%。 (3)具典型的蜂窝状结构,孔隙度在50-65%之间。 (4)具层理性。

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承载力低:一般容许承载力为0.1MPa ,有时甚致低于0.04MPa 。 (2)压缩性高、沉降量大、固结慢。 (3)触变性。 (4)流变性。

软土的防治

1.排水砂井:Φ=0.4~2.0m ,灌入中、粗砂。 2.砂垫层;

3.抛石挤淤和爆破排淤。

??

?→温度升高,使软土脱水

散热吸水

生石灰桩.4

5.强夯:锤重10~20t ,升高10~40m ,自由下落,靠冲击力使软土迅速排水,加固深度达11~12m 。

??

?化学浆液水泥砂浆

旋喷桩:.6

7.换填土; 8.软沉井; 9.堆截顶压。

四、冻土

定义: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特殊土。 (一)季节性冻土

1、定义: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特殊土。

2、成因和分布:高纬度冻土。——长江以北。

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冻胀融沉性。 (二)多年冻土

1、定义: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甚致百年不化的冻土。

2、成因和分布:

??

?→西部高山区。

高原冻土:青藏高原,

由北向南逐渐灭

兴安岭)克石-黑河以北(大小高纬度冻土:满洲-牙 3、主要特征:

(1)组成:岩土颗粒、水。

??

?

??层状结构网状结构

整体结构)结构:(2

??

?非衔接型衔接型

)构造:(3

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因冻胀融沉造成???

??

?

?冻拨冰丘、冰椎、冰舌上限改变或人工热熔)

路基下沉(因多年冻土)

(因多年冻土上限改变路堤滑塌、边坡滑塌。

冻土防治

??

?地下水:盲沟

地表水

、排水1

???

??

?

?抛石护坡通风管散热桩

土层

泥炭、苔藓、炉渣、粘

路堤底部铺设:草皮、保温.2

3.土质改良:

4.换填土:改为砂、砾、卵石土。 5.降低冰点:土中加化学物质。 6.旱桥

五、各类特殊土的主要特性

黄土→湿陷性

膨胀土→强烈胀缩性

软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固结慢冻土→冻胀融沉性

4 岩土工程性质

第四章岩土体工程性质 一、名词解释(6) 1.岩石风化作用p74 岩石形成后,地表附近的完整岩石,会在温度、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这个过程称为岩石风化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p74 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而无明显成分改变的风化作用称物理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 3.化学风化作用p74 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改变,从而导致岩石破坏为化学风化作用。 4.生物风化作用p75 岩石风化过程有生物活动的参与称生物风化,如岩石裂隙中生长的树,随着树的生长,根系发育延伸,岩石被劈裂,即属生物物理风化;岩石表面生长的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使其分解,即属生物化学风化。 5.风化程度p76 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6.饱和重度p77 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岩石土中包括固体颗粒、一定的水和孔(裂)隙三部分,若水把所有孔隙充满,则为岩土的饱和重度。 7.岩石吸水率p79 在常压条件下,岩石浸入水中充分吸水,被吸收的水质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为吸水率。 8.液性指数p82 黏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9.弹性模量p85 岩石的弹性模量是变形曲线弹性段(直线段)的斜率。 10.岩体p86 岩体通常是指由各种岩石块体和不连续面组合而成的“结构物”。 11.结构面P87 岩体被不连续界面分割,这些不连续界面被称为岩体的结构面。 二、单选(22) 1.冰劈作用是()。p74 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化学风化D.差异风化 2.因强烈蒸发使地下水浓缩结晶,导致岩石裂缝被结晶力扩大,叫做()。P74 A.热胀冷缩作用B.盐类结晶作用C.冰劈作用D.碳酸化作用 3.黄铁矿在空气或水中生成褐铁矿,在化学风化中应属于()。P75

(完整版)土木工程地质试题库05426

工程地质试题库 I ?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一、矿物和岩石矿物岩石层理片理岩层岩石结构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平行定向排列。岩层:由岩性差异形成的,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曲节理断层地层地质图 三、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谷)阶地隔水层含水层残积层水的硬度淋滤作用潜水承压水淋滤作用:大气降水带走地表细粒物质和可溶成分,使地表岩石逐渐失去完整性,在原地残留下不易带走的难溶松散物质的作用。 残积层:淋滤作用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 四、岩石工程性质岩石吸水率弹性模量热胀冷缩作用风化程度黄土软土风化作用 风化程度: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促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五、岩体稳定性分析 岩体稳定性岩体结构面结构体天然应力岩体结构 岩体稳定性:在天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保持不破坏、不变形的状态。 六、不良地质 岩堆滑坡主裂缝稀性泥石流岩堆岩溶落石岩溶水岩堆:陡坡上的松散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崩落在坡脚形成的堆积体。 第九章 现场原位测试物探

n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 矿物 1. 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A. 短柱状B板状C.xxD菱面体 2. 条痕是指矿物的()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 肉红色是()的固有颜色. A.xx B.xxC方解石D.xx 4. 解理是指().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 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 方解石有()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C二组极完全解理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D.锤击方向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A.xxB长石C.xxD方解石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5道) 一、矿物和岩 (一) 矿物 1.解的晶体形态是( D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B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D ) 的固有颜色. A.英 B.滑 C.解 D.正长 4.解理是指( D ). A.岩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解有( A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D )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向 B.平行所有晶面向 C.平行某一晶面向 D.锤击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A ). A.英 B.长 C.滑 D.解 (二) 岩浆岩 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C ) A.致密块状 B.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 ). A.英, 长 B.角闪, 斜长 C.辉, 斜长 D.黑云母,长 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B )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闪长岩是一种( B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5.玄武岩是属于( C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B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C ).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三) 沉积岩 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B ) A.压固脱水作用 B.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 D.成岩作用 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C ) A.巨厚层 B.厚层 C.中厚层 D.薄层 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A ) A.结构特征 B.构造特征 C.矿物成份 D.胶结物成份 4.泥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是( C ). A.矿物成份 B.结构 C.构造 D.胶结物 5.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 B ) A.铁质 B.硅质 C.泥质 D.碳质 6.具有砾状结构的沉积岩是( B ) A.生物化学岩 B.砾岩 C.砂岩 D.角砾岩 7.钙质英砂岩的结构是( D ) A.砾状结构 B.泥质结构 C.化学结构 D.砂状结构 8.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C ) A.英 B.长 C .解 D.白云 (四) 变质岩 1.二云母片岩的结构是( A ) A.片状变晶结构 B.柱状变晶结构 C.粒状变晶结构 D.显微鳞片状变晶结构 2.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 A ). 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 B.上覆岩体重力下的压固脱水作用 C.高温下的矿物重结晶作用 D.构造应力将岩挤压破碎的作用 3.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共同特征是 ( C ) A.有粒状矿物 B.矿物靠胶结物联结 C.有片理构造 D.颗粒排列各向均一 4.闪长片麻岩的主要矿物成份是( D ) A.绿泥,绢云母 B.英,长,黑云母 C.辉,斜长,黑云母 D.角闪,英,斜长 5.岩是由( A )变质而成的岩. A.灰岩 B.英砂岩 C.泥岩 D.花岗岩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作用 1.矿物成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比大理岩的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石英的强度比方解石的强度高的缘故,由此可见,尽管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同,如果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有明显的差别。 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更应该注意那些可能降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例如,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量过高,石灰岩、砂岩中粘土类矿物的含量过高会直接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结构 结晶联结是由岩浆或溶液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的。矿物的结晶颗粒靠直接接触产生的力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结合力强,空隙度小,比胶结联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联结是矿物碎屑由胶结物联结在一起的,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同时也受碎屑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 例如:粗粒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20~140Mpa之间,而细粒花岗岩则可达200~250Mpa。 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00~120MPa之间,而坚固的石灰岩则可达250MPa 。 3.构造 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岩石结构的不连续性所决定的。 某些岩石具有的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以及流纹构造等,岩石的这些构造,使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分布,或形成局部聚集体,从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局部发生很大变化。 4.水 实验证明,岩石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侵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 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左右。 5.风化 风化作用过程能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空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随着化学过程的加强,则会使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次生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岩石原有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介绍及发展研究方向 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回顾

(完整版)土木工程地质复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 矿物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解理是指( ).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方解石有(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二) 岩浆岩 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长石 B.角闪石, 斜长石 C.辉石, 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闪长岩是一种(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5.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三) 沉积岩 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 A.压固脱水作用 B.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 D.成岩作用 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 A.巨厚层 B.厚层 C.中厚层 D.薄层 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 A.结构特征 B.构造特征 C.矿物成份 D.胶结物成份 4.泥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是( ). A.矿物成份 B.结构 C.构造 D.胶结物 5.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 ) A.铁质 B.硅质 C.泥质 D.碳质 6.具有砾状结构的沉积岩是( )

4 岩土工程性质

第四章岩土体工程性质 一、名词解释 .岩石风化作用 岩石形成后,地表附近的完整岩石,会在温度、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这个过程称为岩石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而无明显成分改变的风化作用称物理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改变,从而导致岩石破坏为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过程有生物活动的参与称生物风化,如岩石裂隙中生长的树,随着树的生长,根系发育延伸,岩石被劈裂,即属生物物理风化;岩石表面生长的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使其分解,即属生物化学风化。 .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饱和重度 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岩石土中包括固体颗粒、一定的水和孔(裂)隙三部分,若水把所有孔隙充满,则为岩土的饱和重度。 .岩石吸水率 在常压条件下,岩石浸入水中充分吸水,被吸收的水质量与干燥岩石质量之比为吸水率。 .液性指数 黏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弹性模量 岩石的弹性模量是变形曲线弹性段(直线段)的斜率。 .岩体

岩体通常是指由各种岩石块体和不连续面组合而成的“结构物”。 .结构面 岩体被不连续界面分割,这些不连续界面被称为岩体的结构面。 二、单选 .冰劈作用是( )。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 .化学风化 .差异风化 .因强烈蒸发使地下水浓缩结晶,导致岩石裂缝被结晶力扩大,叫做( )。 .热胀冷缩作用 .盐类结晶作用 .冰劈作用 .碳酸化作用 .黄铁矿在空气或水中生成褐铁矿,在化学风化中应属于( )。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 .硬石膏转变成石膏体积增大 倍,使岩石破坏,在化学风化中应属于( )。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的主要类型是( )。 .冰劈作用 .热胀冷缩作用 .盐类结晶作用 .根劈作用 .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是( )。 .正长石 .斜长石 .石英 .方解石 .影响岩石风化的内部因素是( )。 ~ .湿度和压力 .化学活泼性流体 .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 .矿物的联结力 .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叫做岩石的( )。 .吸水性 .软化性 .可溶性 .崩解性 .土的含水率是指( )。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体总重量之比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 .判别黏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塑性指数 .液限 .液性指数 .塑限 .岩石的强度指标,通常是用岩石的( )来表示。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抗扭强度

工程地质大题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要点: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1.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 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答:(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3、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 答: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地球内力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是变质岩特有的,如红柱石,刚玉等;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两种。变质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然后鉴别依据主要是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4.什么是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要点: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四种类型 5.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 要点: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将岩石分为5大类,分别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6、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哪些?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答: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三个主要方面。 表征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指标主要有岩石的物理性质(重度、空隙性)、岩石的水理性质(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岩石的力学性质(坚硬程度、变形、强度) 7、分析影响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岩石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从工程要求看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从工程性质来看,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可能减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结构:胶结结构和结晶结构,它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一般来说结晶结构比胶结结构的岩石更稳定,强度更大。 构造:构造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及各种地质界面 水:水能削弱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使岩石强度受到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风:风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伴随化学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岩石的性质。 1、如何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岩石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率、岩性对比法、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等方法来确定。 2、地质年代的单位有那些?对应的地层单位有那些? 答:地质年代按时间段落的级别依次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与其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阶。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有哪些?反映的地质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沉积接触。 整合接触即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无间断。 平行不整合接触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无间断。 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的地质内容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缺失了部分地层,且彼此之间的产状也不相同,成角度相交。 侵入接触即由岩浆侵入到先形成的岩层中而形成的接触关系。沉积接触所反映的地质内容是地壳上升并遭 受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 蚀面上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4、在野外如何测定岩层的产状? 答:岩层产状的野外测定主要是用地质罗盘 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在长边紧贴层面,将罗 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或指南针所 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 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 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石的倾向。测量 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 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 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 的倾角。 5、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 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 翼过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 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 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6、在野外如何识别褶皱? 答:在野外识别褶皱主要是采用穿越的方法 和追索的方法进行观察。 穿越的方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 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 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 追索法就是沿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 法。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追索观察,便于查明 褶曲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 7、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答:(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 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 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 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 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 漏水及涌水问题。(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 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 走向,且边坡倾向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 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 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 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 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8、构造节理的特征是什么? 答:由构造运动产生的节理叫构造节理,它 在地壳中分布极为广泛,分布也有一定的规 律。按构造节理形成的应力性质,构造节理 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应力两大类。 张节理其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 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 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 缝的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 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散工已胶结的粘 性土和岩屑等;当张节理发育于碎屑岩中时, 常绕过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而不是切穿 砾石;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 较大,分布不均匀。 剪节理剪节理和特征是产状稳定,在平面和 剖面上延续均较长;节理面光滑,常具擦痕、 镜面等现象,节理两壁之间紧密闭合;发育 于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割较大的碎屑颗 粒或砾石;一般发育较密,且常有等间距分 布的特点;常成对出现,呈两组共轭剪节理。 9、分析节理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答: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了有利于开 挖处,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 响。 岩体中存在裂隙,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 进岩体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 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裂隙主要发 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 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 崩塌等不稳定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 体存在裂隙,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所 以,当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的重要 因素时,应当对裂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 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 使用。 10、断层的类型及组合形式有哪些? 答: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特点,断层的基本 类型有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正断 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逆断层; 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移动的平移断层。 断层的组合类型有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 叠瓦状断层等多种形式。 11、在野外怎样识别断层? 答:在自然界,大部分断层由于后期遭受剥 蚀破坏和覆盖,在地表上暴露得不清楚,因 此需根据地层、构造等直接证据和地貌、水 文等方面的间接证据来判断断层的存在与否 及断层类型。 12、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 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 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 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 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 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 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 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 图件。 13、如何阅读分析一幅地质图? 答:先看图和比例尺。以了解地质图所表示 的内容,图幅的位置,地点范围及其精度。 阅读图例。了解图中有哪些地质时代的岩层 及其新老关系;并熟悉图例的颜色及符号, 附有地层柱状图时,可与图例配合阅读。 分析地形地貌,了解本区的地形起伏,相对 高差,山川形势,地貌特征等。 阅读地层分布、产状及其和地形关系,分析 不同地质时代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新 老接触关系,了解区域地层的基本特点。 阅读图上有无褶皱,褶皱类型、轴部、翼部 的位置;有无断层,断层性质、分布、以及 断层两侧地层的特征,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 形态的基本特征。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及规律 性。 1.残积土的成因及其特征? 要点: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被风和 大气降水带走一部分,其余都残留在原地, 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土。残积土主 要分布在岩石暴露于地表而受到强烈风化作 用的山区、丘陵及剥蚀平原。残积土从上到 下沿地表向深处颗粒由细变粗。一般不具层 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 隙,厚度在山坡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 2.什么是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 式有哪些? 要点:冲积土是在河流的地质作用下将两岸 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坡积物、洪积物剥蚀后 搬运、沉积在河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 物。 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侵蚀作用、 搬用作用、沉积作用。 3、坡积土的稳定性是否能以其表面坡度来 判断?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坡积土的稳定性与基岩表面 的坡度有关,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 的稳定性就越差。坡积土的表面坡度仅与生 成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 坡下部的坡积土越厚,表面倾斜度越小。 1.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 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 要点: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表示,称潜 水等位线图。 确定潜水方向: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即是潜 水的流向。 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的流向上,相 临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即为 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2、什么是流土和潜蚀?其临界水力梯度的 概念是什么? 答:流土(流砂)是渗流将土体的所有颗粒同 时浮动、流动或整块移动。 潜蚀(管涌)是在一定水力梯度下,渗流产生 较大的动水压力削弱土体内部连结,将土体 较细颗粒移动、溶蚀或挟走,最后在土体中 形成流水管路的潜蚀作用和现象。 天然条件或在工程作用下,地下水的渗透速 度或水力梯度达到一定大小时,岩土体才开 始表现为整块或颗粒移动,或颗粒成分改变, 从而导致岩土体变形与破坏。这个一定大小 的渗透速度或水力梯度,分别称为该岩土体 的临界水力梯度。 3、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措施原则上有哪 些? 答:防治渗透破坏经常采用的有效措施,原 则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改变渗流的动力条 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 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渗能力。这都 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性状来具体处 理。 1.分析地震效应。 要点: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 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 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 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效应。(1)地震力效应 地震可使建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当 建筑物无法抵挡这种力的作用时,建筑物将 会发生变形、开裂、倒塌。(2)地震破裂效 应 地震自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 岩土层中,引起岩土层的振动,当这种振动 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产生突然 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隙,引起建筑 物变形和破坏。(3)地震液化效应 在饱和粉砂土中传播的地震波,使得孔隙水 压力不断升高,土中有效应力减少,甚至会 使有效应力完全消失,粉砂土形成流体,形 成砂土液化,导致地基强度降低。(4)地震 能激发斜坡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 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2.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 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3、什么是岩体、结构面|、结构体? 答:所谓岩体是指包含有各种各样地质界面 的各类岩石组合而成的各项异性的复杂地质 体。 结构面是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如 岩层层面、裂隙面、断裂面、不整合面等。 结构体是受结构面切割而产生的单个块体。 4.简述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特性。 要点:岩体结构类型主要划分为整体状结构、 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五类,其工程特性主要为: 整体状结构: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弹性各 向同性体; 块状结构: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基本稳定, 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层状结构: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制,可视为 各向异性弹塑性体,稳定性较差; 碎裂状结构:整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结构 面控制,呈弹塑性体,稳定性很差 散体状结构:完整性遭极大破坏,稳定性极 差,接近松散体介质。 5、崩塌及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崩塌形成的条件是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 被陡倾结构面分割,并突然脱离母体,翻滚 而下,造成岩块互相冲撞、破坏,最后堆积 于坡脚而形成岩堆。 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下滑力与抗滑力 的对比关系。斜坡的外形基本上决定了斜坡 内部的应力状态,斜坡的岩土性质和结构决 定了斜坡各部分抗剪强度的大小。当斜坡内 部的剪切力大于岩土的抗剪强度时,斜坡将 发生剪切破坏而滑坡。 6.在建筑物设计方面如何防止地表变形? 要点:布置建筑物总图时,建筑物长轴应垂直 于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应 力求简单,以矩形为宜;基础底部应位于同 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采用沉 降缝将基础分开。当基础埋深有变化时,应 采用台阶,尽量不采用柱廊和独立柱;加强 基础刚度和上部结构强度,在结构薄弱易变 形处更应加强 1.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要点:(1)地形:应注意利用地形、方便施 工。(2)地层与岩性条件:地层与岩性条件 的好坏直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3)地质构 造条件:应考虑在大块而完整岩体中布置轴 线;应注意分析洞轴线与岩层产状、褶皱地 层的走向的关系。(4)水文地质条件:对隧 洞沿线地下水分析其埋藏运动条件、类型及 物理化学特性等情况。 2.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 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 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 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岩。 3、新奥法和盾构法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 适用于什么岩土层? 答:新奥法与常规的支衬方法相比,具有开 挖断面小,节省支衬材料,岩体稳定性好, 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盾构法是用特制机器开 挖隧洞的施工技术,其优点是避开干扰,不 影响地面建筑和环境,可充分开发地下空间。 新奥法既适合于坚硬岩石,也适合于软弱岩 石,特别适合于破碎、变质、易变形的施工 困难段;盾构法主要用于第四系松软地层掘 进成洞。 1.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要点:通过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 内试验、现场测试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 地质条件,如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条件、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等。在此基础 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 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 方案。 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主要包括的内容? 要点: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的内容包括: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岩土指标的分析 与选用;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及其分 析和论证;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 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预防措施。

岩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1.简述采矿工程中岩体力学的特点。 ①采矿工程多处于地下较深处,而其它地下工程多在距地表较近(几十米)的范围内; ②对矿山工程,只要求在开采期间不破坏,在采后能维持平衡状态不影响地表安全即可,故其计算精度、安全系数及加固等方面均低于国防、水利工程的标准;③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又受矿床赋存条件限制,故采矿工程的位置选择性不大,同时采掘工作面不断变化,因而采矿工程岩石力学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2.绘图并说明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3. 3、简述岩石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1、裂隙压密阶段(OA)。曲线上凹,体积缩小;A点: 压密极限 2、线弹性变形阶段(AB)。呈直线,体积仍缩小;B 点:弹性极限 3、微裂隙稳定发展阶段(BC)。近似线弹性,体积变 形由缩小转为增大,发生“扩容”;C点:屈服极限 屈服点:岩石从弹性变为塑性的转折点 4、非稳定发展阶段(CD) 5、裂隙扩展、新裂隙产生,体积膨胀加剧,显示 宏观破坏迹象,岩石承载能力达到极限;D点:峰值强度/强度极限,即单轴抗压强度 6、残余强度阶段(DE)岩石全面破坏,承载能力下 降,但尚有承载力,此为岩石材料特点之一 岩石三向压力(σ1>σ2=σ3)作用下变形规律 1随着围压(σ2=σ3)增大,岩石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2随着围压(σ2=σ3)增大,岩石变形显著增大; 3随着围压(σ2=σ3)增大,岩石弹性极限显著增大; 4随着围压(σ2=σ3)增大,岩石性质发生变化:由弹性→塑性

4. 解释岩石的不稳定蠕变曲线,试述如何利用它进行岩体工程破坏的预报? 5. 绘图并说明岩石力学介质常用的理论模型。 ①岩石自身性质 ⑴ 虎克体——弹簧元件 理想弹性元件,呈线弹性,完全服从虎克定律,其力学关系为 由于弹性模量E 为常量,故变形与时间无关,有 dt d E dt d ε σ= ⑴ 过渡蠕变阶段(Ⅰ) 在加载瞬间有一弹性变形ε0,继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随后蠕变速度逐渐降低,并过渡到等速蠕变阶段。 若在此阶段内卸载,则会出现瞬间弹性变形(PQ 段),和通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的变形(QR 段) ⑵ 稳定蠕变阶段(Ⅱ) 变形缓慢,应变与时间近于线性关系,变形速度保持恒定 若在此阶段卸载,则不仅出现瞬间的弹性恢复(TU 段)和弹性后效(UV 段),还会有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残留 ⑶加速蠕变阶段(Ⅲ) 蠕变速度加快,内部裂隙迅速发展,促使变形加剧,直到破坏 * 利用蠕变曲线进行岩石工程破坏预报。若发现岩体某部分位移速度开始由等速转入加速发展时,表明即将发生破坏;若给出加速蠕变起始点时间,及时撤离,可避免灾难发生 ⑶ 牛顿体——阻尼元件 是一种理想的粘性流体,其流动性质服从牛顿粘性定律,即粘性体的流动速度(或应变速度)与应力成比例关系: η——液体粘性系数 ⑵ 库仑体——摩擦元件 理想塑性体,其力学关系为: ???≥∞ →<=) () (000σσσσε σ0——屈服极限

土木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中北大学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属教学实习性质,是工程地质教学的三个环节:理论课、室内实验课和野外实习课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和土木工程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此外,走出校门在野外或土木工程现场进行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实习要求 为了保证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排除干扰,专心听讲。当指导老师在实习现场(特别在工地上、途径城镇区或公路旁)讲解时,学生要克服外界干扰,集中精神,用心听讲,明确各地质点的主要观察内容和要求。 (2)做到“五勤”。即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索。在各个实习点,应有重点地详细观察与描述,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做好文字记录与地质描述,并注意收集和积累第一手资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野外工作。 (3)熟练操作地质罗盘。了解地质罗盘的结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能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地质界面的产状要素,在实习中反复操作和使用,达到运用自如,并把它作为技能要求,列入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4)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现场讨论。 (5)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整理野外纪录。野外纪录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重要依据,其完整程度和充实与否,直接影响实习报告的编写和报告质量的高低,学生实习纪录可随时让教师抽查,该项也是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6)实习结束时,每人应按时递交一份自编的实习报告(报告书编写要求见实习报告的要求),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习的业务总结,也是教师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题

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题 摘要:本文叙述了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特征物理学性质,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提出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 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 地点华联火车站海州墟沟出口加工区开发区浦南燕尾港 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2.0 1.5-2.0 1-2.0 底板深度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 5.5- 6.5 16-18 *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 **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 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

土木工程地质试题库

试题一 一判断题 1.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2.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3.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包括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4.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时,滑坡尚未出现整体滑动。()5.岩溶的形成条件包括:可溶岩、流动侵蚀性水和适宜的地质构造。() 6.“牛轭湖”现象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7.河漫滩冲积层的特征为上细下粗。() 8.岩浆岩具有层理构造。( ) 9.结构面包括各种断裂和破裂面、物质分异面,以及软弱夹层、软弱破碎带等。( ) 10.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者中受气候的影响最大的是潜水( ) 11.三角洲平原是属于构造平原。( ) 12.大型滑坡在测设时应采用绕避的方式。( )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沉积岩( )。 A. 粉砂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白云岩 2. 坡面加固可起到下列( )主要作用。 A. 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B. 拦截防御作用 C. 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 D. 防止软弱层风化,增加岩体完整性 3. 下列岩石中哪一类是产生岩溶现象的主要岩石种类( )。 A. 硅质灰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凝灰岩4.震级是用来衡量() A.地震大小的标准B.地面破坏轻重程度的 第 1 页共15 页

标准 C.地震影响范围的标准D.地震效应的标准5.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A.正长岩B.石灰岩 C.石英岩D.花岗岩 6.按照摩氏硬度等级比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小的是() A.石英B.正长石 C.方解石D.萤石 7.下列结构特征中,不属于沉积岩结构的是( )。 A.碎屑结构 B.泥质结构 C.结晶结构 D.玻璃质结构 8.影响滑坡的因素很多,但下列中哪个不是主要因素?( ) A.岩性 B.温度 C.水 D.地震 9.世界上90%的地震类型属于(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触发地震 10.下列哪一个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剥蚀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11.由于水库蓄水或地下大爆炸所引起的地震,属于()738(140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j C.陷落地震 D.激发地震738(140普及 12.下列不属于泥石流防治措施的是() A跨越工程B防护工程C排导工程D拦挡工程E坡面加固 第 2 页共15 页

最新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

绪论 一、岩土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1、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2、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 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特点 具体任务归纳如下: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首先应分别对三项因素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划分。 (P7 表1-5) 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勘察工作划分为规划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图勘察四个阶段。 1)规划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也称为选址勘察,其目的是要强调在可行性研究时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工程更为重要。 2)初步勘察: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密切结合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提出岩土工程方案设 计和论证。 3)详细勘察:详细勘察的目的,是对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 防治工程进行计算与评价,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4)施工勘察: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需要进行施工勘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