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套导学案精典汇编(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套导学案精典汇编(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套导学案精典汇编(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什么;

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

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

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

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导入新课:

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

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小结:化学的作用:

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

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

【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

【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

讨论交流:

小结: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3、性质

【问题5】: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铜片和铝片,酒精和水。

讨论交流:

小结:性质是区别不同物质的依据。

4、变化规律

【问题6】:铁会生锈,铁锈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怎样防止铁生锈?

讨论交流:

三、化学发展史简介

自主阅读:用2分钟阅读书P 2-4页了解相应的知识。

讨论交流:化学的发展史:

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化学的过去: 化学的现在: 化学的未来:

自读完成:绿色化学。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建设美好家园。

趣味导读 有人说:化学家在从事上帝的工作。因为化学家不

仅关心自然界中已经有的元素与物质,而且还创造

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与新物质,正在一个“老的自

然界”旁边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界”。100年来,新分

子层出不穷。请看:

由表可见,新化合物的数目飞速增长,这就是化学

家的本领。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吗?就让我们从这里

开始吧! 精讲点拨:

【例题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 )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解析】A 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 、D 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C 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

新产品,此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答案】C

【例题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绿色销

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

【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

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

【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垃圾应该分类

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

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

【例题3】课本P 4页中,鸟与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你推测

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或性能是( ) 年份

已知化合物的数目 1900 55万种 1945 110万种(大约45年增加一倍) 1970 236.7万种(大约25年增加一倍) 1975 414.8万种 1980 593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 1985 785万种 1990 1 057.6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 2000 2 630万种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隔水

【解析】我们知道,鸟生活在天空中,鱼生活在水中。鸟与鱼一起生存,要求制作鸟笼的材料应

有良好的透气、隔水性能。

【答案】B 、D

达标体验:

1. 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

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

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

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

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

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2)能源问题:

(3)粮食问题:(4)环境问题:

2.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3.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 、道尔顿

B 、阿伏加德罗

C 、拉瓦锡

D 、门捷列夫

4.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

课堂小结:化学研究物质

拓展提升: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 制备无污染洗衣粉

D 治理环境污染

2.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⑤

3.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 会制造劳动工具

B 发现和利用了火

C 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D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4.组成自然界的元素只有_______ 多种,到21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________ 万种。

5.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A 铁器

B 青铜器

C 塑料器具

D 石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布置作业:请上网冲浪或去图书馆查阅或者通过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更多的内容。那么化学究竟是对人类社会利多还是弊多,请就此开展一次辩论:

正方:化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反方:化学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答案:达标体验:1.(1)②⑤(2)④(3)①⑥(4)③⑦⑧⑨2.C3.D 4.D

拓展提升:1. B2.B 3.C 4.一百多,3000万 5.D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 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情景导入:

化学研究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等方面。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一、物质的变化

下面请大家做几个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实验1-1] 水的沸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实验】:[实验1—2]胆矾的研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思考】: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讨论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呢?

举例:

【实验】:[实验1—3] 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实验】:[实验1—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

【思考】: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讨论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呢?

举例: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哪些现象?

讨论交流:

强调: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交流: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精讲点拨:

【例题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解析】因为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A、B、D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C的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与空气等发生了反应,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而不能食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2】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 B水结冰 C煤燃烧 D脂肪酸腐败

【解析】铁生锈是铁变成了铁锈这种新物质,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脂肪酸腐败生成了不同于酸的物质,总之,这三种都生成了新物质。而水结冰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选B。

【例题3】为什么一个苹果被分成许多小块,甚至榨成果汁仍然能吃,而腐烂后却不能再吃?

【解析】苹果被分成许多小块或榨成果汁,只是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但苹果腐烂后生成了新物质,对人体有害,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腐烂的苹果不能吃。达标体验:

1.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课堂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

特征

伴随现象

举例

联系

区别

拓展提升: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家庭自制冰块 B.馒头变馊 C.糯米酿成酒 D .火柴燃烧

2.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潮起潮落 B.海市蜃楼 C.风起云涌 D .光合作用

3.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

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 .铁生锈;铁被腐蚀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冰糕变软

C剩饭变嗖、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

(选做题)

3.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2)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景导入:

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体现了水具有的哪些性质?

(个人思考,同桌交流)

自主学习:用5分钟阅读课本第7至9页内容,找到并划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学性质?

2.什么是物理性质?

3.通常研究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同桌相互检查记忆情况,相互释疑。

讨论交流:表1-1 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例子。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探究:在描述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

强调: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讨论交流:“物理性质”里面含着哪两层含义?

小结: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

观察老师演示(也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1-5]探究氧气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闻气体是的正确操作)。

讨论交流:怎样正确地闻气体的气味?

思考交流:

1.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学习。

2.思考:水、二氧化碳、乙醇(俗称酒精)有哪些用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你还能说出哪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学习。

归纳小结:

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并在全班展示)

精讲点拨:

【例题】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与铝不同的氧化铝,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气,铝本身也发生改变,这些都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答案】(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达标体验: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甲烷(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极难溶于水

C.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燃烧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的指示液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 )

A.透气

B.耐高温

C.防水

D.绝热

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6.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 、木棒受力折断。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木材做桌椅

B.用水灭火

C.用汽油作燃料

D.用铝制作电缆 2.古人曾将铅煅打成细细

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称的由来。铅条能象现代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

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3.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

(1)盐和糖_______________;(2)铜制品和铁制品_______________;

(3)酒和醋_______________;(4)瓷勺和塑料勺_________________。

4.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

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

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_。

5.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

(1)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

(2)煤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3)玻璃破碎_________________;

(4)铝箔能在空气中剧烈_________________。

6.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10g 碘可以完全溶解在50g 酒精中配成碘酒,

酒精还能溶解许多其它物质。点燃酒精灯,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又在火焰上罩一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物质。根据以上文字叙述归纳小结,试

回答:

(1)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2)推断酒精的一种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研究物质 组成

结构

决定 决定 性质

决定 反映 变化规律

(3)运输和储存酒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

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科技小组曾经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N5。在制取N5的实验中,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N5与氮气不同,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以下问题:(1)填表

氮气N5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请你想象一下,N5在应用领域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气体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

4.下列叙述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生产碳酸型饮料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煤用于作燃料 D.铜丝用作电线

(选做题)

6.市场上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请推测做涂层的聚四氟乙烯可能具有的性质。(至少答2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

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4、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

讨论交流: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

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活动与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讨论交流:【观看图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

说出对蜡烛有哪些认识?(多角度)

合作学习:

学生提出自己对蜡

烛有哪些不明白的

问题,互相解答。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

第12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可以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对观察的现象进

行描述记录,填写表格。

论交流: 讨

论交流: 将你

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们交流,比一比谁

观察到的现象越多,谁的描述越详细

越准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

进自己的短处。 【展示提升】 通过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

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

【实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

【例题】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

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燃着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和 图1-11实验

熄灭后进行图1-12 实验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因此A、B、D的做法都是可取的。

【答案】C

达标体验:

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

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将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生成,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和两种物质。

4.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

课堂小结:

活动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拓展提升:

1.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2.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住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90 30 45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液化石油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2.自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了人民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目前有些蜡烛生产厂家宣传的广告词“不流泪的蜡烛”──即蜡烛熔化后不会从周围流下,你相信吗?说明原因。

(选做题)

3.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某同学用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过一会儿,火焰逐渐减弱,移开烧杯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没有水珠出现,火焰仍然逐渐减弱。

(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

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知识准备:

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组内交流)

情景导入:

我们人既吸入气体也呼出气体,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吗?

讨论交流:

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__________,所

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__。

【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

2、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__________;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自主学习:用3分钟阅读课本P14页相关资料: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__________,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_____。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4--16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过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空气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现象】: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水量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

完成探究报告:

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

探究报告

探究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品(可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现象分析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报告,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例题1】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

验。

【答案】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

有二氧化碳

【例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

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

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生成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

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

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

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达标体验: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 D.氧气

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净水

D.蔗糖水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 、b 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 熄灭、b 变旺

B. a 变旺、b 熄灭

C.都变旺

D.都熄灭

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

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6.填表:

课堂小结:

1.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得出:

(1)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较少的氧气;(2)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较少的二氧化碳

和水;

2.可以设计实验证明上面的结论。

拓展提升:

1.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

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 ( )

A 、比较

B 、归纳

C 、理性思维分析

D 、实验分析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

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

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 ;还可以使燃着的小木条 。

4.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作用。实验室收集

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 易与水反应

D 有害无利

(选做题)

2.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1)因参与人体新陈

代谢而消耗的气

体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X 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篇化学日记:我用实验证明了自己呼出气体的成分。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1)

学习目标:

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氧气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

0.06% 5.44% 其他 0.91% 0.88%

3.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情景导入:

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讨论实验室里的有关常识,然后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基本操作。

1.认识常见的仪器: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参观:

1组观察实验室的布局,仔细阅读墙上的张贴物;

2组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

3组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

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

讨论交流:

1. 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

双锁,双人到齐才能打开?

2.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黄沙?

讨论交流:

1.走进实验室,你通常能见到一些什么状态的药品,它们一般盛放在什么仪器内?(个人思考,

组内交流)

2、你认识下列仪器并能说出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自主学习:

用2分钟阅读课本P18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用过的药匙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把,再把容器。(3):往试管装入固体药末时,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然后。

讨论交流:

1.如何将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装入大试管中?

2.如何将粉末状的药品(如碳酸钠)装入试管中?

【观察思考】

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实验过程。

【思考交流】

1.对于没有说明用量的实验,药品应取用多少?

2.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规范,哪些同学出现了错误,怎样改正?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讨论交流:

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自主学习:

用2分钟阅读课本P19-2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取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再读取液体的。

2.胶头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______,不要_____ 防止,沾污_________或;不要把滴管放在或,以免。用过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____________以备再用。

3.如何将细口瓶内的液体(如水)倒入到试管中?

4.如何取用35mL的水?用到哪些仪器?

【观察思考】

小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该同学的实验过程。

讨论交流: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带有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思考交流:

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取用仰视或是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怎样的影响?

精讲点拨:

【例题】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B.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C.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实验室中的蔗糖和食盐

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解析】实验剩下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而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会污染别的试剂;蔗糖和食盐作为厨房里的调味品可以食用,但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却不能品尝。【答案】D

达标体验:

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要用夹取。有些粉末状的药品还可以用直接送到试管底部。

2.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保持水平。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

3.下列药品的取用,需要药匙的是()A酒精 B小石块 C植物油 D食盐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而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

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确定

5.怎样把粉末状的药品装入试管中?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1.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 )

A 、用自来水冲洗

B 、在沸水中煮20-30 min

C 、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 、在火焰上灼烧

2.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 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3.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

A.量筒

B.集气瓶

C.试管

D.烧杯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 . 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5.要准确量取8 ml 的液体,需选用的量筒是( )

A. 10 ml

B. 25 ml

C. 50 ml

D. 100 ml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用50 ml 的量筒量取45 ml 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A 、45 ml B 、

大于45 ml C 、小于45 ml D 、无法确定

2.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广口瓶

C 、试管

D 、细口瓶

3.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 )

A 、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 、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 、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 、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4.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______________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

________________ ,瓶口要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把瓶子_________ 。

5.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 、拿出实验室

B 、放回原试剂瓶

C 、倒入废液缸

D 、留在实验台上,为下次用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药品保存 药品取用 固体:广口瓶 液体:细口瓶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取用一定量药品

块状:镊子 粉末状:药匙、纸槽 滴加:胶头滴管

倾倒:试管、试剂瓶

托盘天平

量筒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选择题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3.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 A 、核电荷数 B 、中子数 C 、原子序数 D 、核外电子数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2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 B 、9.227×10-26kg C 、1.993×10-26kg D 、56g 5.在MgO 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3∶2 B .2∶3 C .3∶4 D .4∶3 6.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H 2O 表示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 .如右图所示,该原子核外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C .2N 表示2个氮原子 D .P 表示磷元素 7.已知金属元素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A .MCl 2 B .MCl 3 C .M 2Cl 3 D .MCl 8.硒(S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已知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45个中子,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11 B .34 C .45 D .79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Al 2O 3 B 、SiO 2 C 、CaO D 、Fe 2O 3 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1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阳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A .中子 B .电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4.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2021年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教学。初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还是很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在教学上充分的对学生重点照顾,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我要教学的关键,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学生就可以热爱化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能够做的更好。 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教学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将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的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2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113却是全校里较差的一个班,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寄宿班和普通班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较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教材分析 初三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1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D 的表达式为:A(固)+B(固) C+D ↑,气体D 易溶于水,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应选择下列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 ) A. 制CO 2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B.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C.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排水集气法 D.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CO 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高温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及习题

课题2氧气 班级九()班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硫、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 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课前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由生活经验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 色_____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 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__ 色,固态氧为 ________ 色。 4、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二氧化碳(CO2)、四氧化三铁(Fe3O4)等。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 5、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______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一、自主学习、(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 在第一单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氧气”就是我们步入化学殿堂所要研究探讨的第一种常见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从科学家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吧!阅读教材P34,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氧气是 ______ 色、_____ 味的________ 。 ②密度比空气________ 。 ③_______ 溶于水中。 ④三态变化:常温下为无色气体,降温加压时变为________ 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______________ 状________ 色的固体。气体 二、观察思考(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记忆、思考、表达、探究、求索中学会学习。)1、观察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分析及结论:说明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交流: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操作 现象 结论 2、观察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硫在常温下是________ 色 _______ 态。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 色的火焰。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发出___________ 色的火焰,放 出______________ 气味的气体,并_________ 热量。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3、探究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 ①木炭在常温下是_________ 色 _________ 态? ②用镊子将木炭伸入到集气瓶内观察是否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镊子将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又会观察到发出__________ ,放出___________ 。 ④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会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 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点燃木炭后要将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到瓶的中部,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避免直接伸至瓶底,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瓶内没有消耗的氧气排出。 4、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铁丝是_______ 色 _______ 态。 ②观察集气瓶底有什么物质?为什么预先要放这种物质?「三 L [ ③把一根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可观察到细铁丝| i t jj 只能发生 ________ 现象。* . .. ④将另一根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细铁丝绕成 螺旋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 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 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 素与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 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 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 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完整版)初三化学教学计划_模板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_模板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一) 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初中化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计划 按照校历,第6周内,本阶段必须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时间不多。 三、复习策略 (一)三阶段 第一阶段(4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 首先,熟悉教材,我主张教师和学生都要去熟悉教材。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化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本,利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化学实验,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抓实基础。“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正说明了熟悉化学课本的必要性。对每一单元,我们按照“学生读书——教师讲解——学生小结——师生归纳”四步骤进行复习,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其次,解析教材,发掘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后,分析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检测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精讲精练,发现学生知识缺陷,找出疑点、易错点,及时纠正并辅以针对性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完善与提高。 再次,融汇教材,设计单元“反馈性练习”与“过关测试题”。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带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第二阶段(3周):分块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在第二阶段,我们要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3周):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大约在五月底。本阶段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知识缺性,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二)让学生三到位 第一、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 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考点、热点应理解、掌握到位,对识点、考点、热点要训练到位。 第二、能力培养到位 我们认为,培养能力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从文字中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篇一:初中化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人教社化学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的引导与实施,让学生明确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关注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科学情感,养成终身学习化学习惯。 二、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标高,明确重难点,注重因材施教。 2、重视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与问题,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与价值观。 3、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用具及可能获取的实验仪器,开展探究性实验。 4、加强化学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农场种植的小麦生长迟缓。针对这中情况,小麦结实期应施用的磷肥是( ) A.NH4HCO3B.Ca(H2PO4)2C.K2SO4D.CO(NH2)2 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用大量亚硝酸钠(NaNO2)腌渍食品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C.用纯碱制取少量烧碱D.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 3.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A.白酒B.食醋C.烧碱溶液D.碳酸钠溶液 4.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二氢钾也可用作复合肥料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氧化物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氢气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为十4价 5.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某些企业在生产“龙口粉丝”时添加化肥碳酸氢铵和氨水,以达到增白效果,但这两种物质均可转化成致癌物。这两种化肥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6.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是:( ) A.氯化钠氯化钙B.氯化钠氯化镁 C.氯化钠醋酸钙镁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 7.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而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 A.候德榜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8.用水作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A.生石灰、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钠、硫酸钾 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加入过量稀硫酸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③蒸发、结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K2SO4(K2CO3) B.铁粉(Fe2O3) C.NaCl(Na2CO3) D.银粉(铜粉) 10.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第 1 页共6 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套导学案精典汇编(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什么; 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 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 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 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导入新课: 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 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小结:化学的作用: 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 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 【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 【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WTT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校初四共2个教学班,我从初三跟上来,对一半学生比较熟悉。这2个班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调整和适应,但我会严抓管理,因材施教,让同学们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答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不留遗憾 四、教材分析 初四的总体思路不变,年前结束新课,把初四的内容复习一遍,年后从初三开始展开全面复习。复习过程当中一般是分三个阶段,但是往往在复习过程中,随着复习的展开和深入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交叉在一起,但是从这几年来看,最后拿出几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总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总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总复习教学计划 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 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初中化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计划 按照校历,第6周内,本阶段必须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时间不多。 三、复习策略 (一)三阶段 第一阶段(4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

首先,熟悉教材,我主张教师和学生都要去熟悉教材。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化学课本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根本,利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化学实验,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抓实基础。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正说明了熟悉化学课本的必要性。对每一单元,我们按照学生教师讲解学生小结师生归纳四步骤进行复习,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其次,解析教材,发掘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后,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检测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精讲精练,发现学生知识缺陷,找出疑点、易错点,及时纠正并辅以针对性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完善与提高。 再次,融汇教材,设计单元反馈性练习与过关测试题。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带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第二阶段(3周):分块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在第二阶段,我们要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3周):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大约在五月底。本阶段教学目标: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A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初三第1单元(A卷)第3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元素》精品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只有一个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

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