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复习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复习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第五单元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时空定位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

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4.(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5.(2018·北京高考·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1975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D项正确。

6.(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7.(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8.(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答案】D

【解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末”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以美国为主导而非欧洲,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是缓和矛盾,故C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D项正确。

9.(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图1 图2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欧洲该区域集团组织是欧盟,成员国扩大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故①正确;欧盟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②正确;此时美苏对峙格局已经结束,故③错误;示意图反映出欧盟合作深入,从经济合作为主向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④错误,故④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

1.(2019·吉林模拟)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美国的行动表明( )

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

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

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

【答案】C

【解析】从材料“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可知美国阻止苏联扩大势力,反映出二战时美苏的同盟关系逐渐被大国对立取代,故C项正确。

2.(2018·湖南长沙考前模拟检测)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的亨利·史汀生在1947年发表的《对美国人的挑战》一文中认为,“美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挑战性时机,承担着领导世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和机遇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美国的领导能力,衰败动荡的西欧是美国实现国家使命和树立国家威望的巨大场所”。这说明亨利·史汀生主张美国( )

A.遏制苏联,承担领导世界责任

B.复兴西欧,提升美国领导地位

C.开展援助,阻止经济萧条蔓延

D.输出民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遏制苏联,故A项错误;“西欧是美国实现……”,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援助西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输出民主,故D项错误。

3.(2019·宁夏银川模拟)1946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成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观点( )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出于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需要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主权

【解析】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是在1967年,故B项错误;据题干“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成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可知,美国希望欧洲联合起来,为美国的霸权战略服务,故C项正确;乔治·凯南的讲话是希望欧洲联合来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

4.(2019·江西上饶调研)岳建勇在《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一文中认为:“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下列能反映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发动朝鲜战争

C.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D.加强与加拿大合作

【答案】A

【解析】根据史实不难得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精心构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发动朝鲜战争属于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遏制而非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并没有反对和排斥社会主义的意味,故C项错误;美国加强与加拿大的合作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史实,并非是战后初期,故D项错误。

5.(2019·重庆调研)20世纪50年代,美国创立德福德出版公司,向访问西方的苏联人递交、或者委托西方人将图书带进苏联。直到苏联解体,该公司共向苏联和东欧散发了1 000多万册图书和期刊。这反映了( )

A.美苏文化交流频繁

B.社会主义国家善于学习西方

C.美国科技较为发达

D.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

【答案】D

【解析】材料美国向苏联和东欧散发图书和期刊,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反映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故D 项正确。

6.(2019·福建三明模拟)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德国的正式分裂

B.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美苏争霸的形成

D.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苏占区和西占区发行不同的货币,完全是在苏美两国的操纵和默许之下完成的,故D

7.(2019·安徽合肥调研)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贸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家的发展道路,这可以从朝鲜的分裂上表现出来,故B项正确。

8.(2019·广东揭阳模拟)1956~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可知苏联极力拉拢印度,与美国和英国争夺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9. 196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材料反映了( )

A.英国反对欧洲联合

B.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

C.英国的实力在下降

D.英国希望领导欧共体

【答案】 B

【解析】材料“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的曲折,故B 项正确。

10.美国政府将1973年定义为“欧洲年”,并试图以此对大西洋关系进行再定义,对此法国驻欧共体外交官评价:“我国政府根本不打算考虑让欧共体对美国的计划做出回应……美国的计划就如同将一只手指置于正在运转的齿轮装置中。”这反映了( )

A.世界格局已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遏制欧共体独立自主的倾向

C.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新型美欧关系

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走向衰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我国政府根本不打算考虑让欧共体对美国的计划做出回应,美国的计划就如同将一只手指置于正在运转的齿轮装置中”可知美国干预欧共体的运行,进一步遏制欧共体独立自主的倾向,故B项正确。

11.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 )

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

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

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

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答案】 B

【解析】欧共体与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开始对旧的经济秩序产生了冲击,故B项正确。

12.(2019·山东淄博模拟)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苏联综合国力没有赶上美国,故B项错误;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力量日益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1982年还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13.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从六十年代提出“发展”概念到七十年代提出“发展权”概念,八十年代通过“发展权利宣言”,可见发展成为国际共识,这是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紧密相连的。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开始注重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故A项正确。

14.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C.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

D.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论述中美俄三国的关系,即“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三国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故B项正确。

15.(2019·四川宜宾调研)冷战结束时,西方世界存在一种“美国化”的趋势,也有不少国家将美国视为帝国新象征。伴随世贸组织的建立和9·11事件的发生,“单极世界”理论在美国学术界逐渐消退,包括美国精英在内的世人开始以各种视角看待“多极化”的世界和美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多极化理论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B.世界秩序的有序性逐渐增强

C.国际格局剧变下认识趋于合理

D.冷战后美国的地位急剧下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从“美国化”到“以各种视角看待‘多极化’”说明对于多极化理论从忽视到多角度认识,即对国际格局的认识趋于合理,故C项正确。

16.《剑桥美国史》中说:“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答案】C

【解析】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故C项正确。

17.(2019·江西景德镇调研)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答案】 D

【解析】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这是霸权主义行为,引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故D项正确。

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要点整合 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 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一年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一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3.一战后:美日矛盾。一战后《九国公约》,确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4.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目的。在30年底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法西斯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5.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6.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目的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认识:世界主义矛盾的变化时由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形象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主要内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5)评价: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目的,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它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直接的目的,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形成背景:①西欧各国遭战争破坏;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苏联等社会主要国家不断强大,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注: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主要内容:①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立战欧亚

1 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复习提纲一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知识整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战胜的协约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组成:(1)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等,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维系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控) 4、性质:这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5、评价: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秩序,但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发展过程:(1)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安排了战后国际新秩序。(2)二战结束后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3)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积极与美国争霸,组建华约,两极格局形成。(4)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2、维系工具:联合国 3、重要事件:(1)雅尔塔会议(2)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3)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4)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 4、实质: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5、影响:(1)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动荡;(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大战爆发;(3)苏联经济负担加重,逐渐走向衰亡;(4)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 2、表现:“一超多强”。 3、主流:和平与发展 4、趋势: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5、主要事件:(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科索沃战争 6、影响:(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时有发生,美国霸权主义利用这些矛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知识清单】 1、巴黎和会 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被、、三国操纵,会议上签订了《》,极大地削弱了德国力量,条约中的一条规定 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性质是。这次会议形成了,会议的作用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人教版

专题复习近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 一.专题解读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等。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及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等。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我国的外交对策。 二.点击考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两极格局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三.思路导引 1.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 1.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局面 (1)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3)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 专题十一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北师大版

专题十一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热点新闻】 热点一2017年6月10日上午,“xx年首届华语智库论坛暨华语经 纬(北京)国际文化发展中心成立大会”在首都经贸大学会展中心隆 重举行。 本届论坛以“世界格局之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为主题,邀请了欧盟 大使丁原洪发表主旨演讲。丁原洪指出,在世界形势越来越明显地走 向多极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多年来试图建立的单极世界秩序已越来越 难以维系。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西方集团之间发 生了巨大变化,美英等国开始把本国利益放置在同盟利益之上,其直 接表现就是特朗普所宣称的“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而随着新兴经 济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热点二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 美国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美国蓝皮书:美国 研究报告(xx)》,围绕美国重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社会 问题,集中展示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报告称,“萨德”入韩是美 国强化其全球战略优势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以朝鲜威胁为借口,打 造全球反导体系,构筑对华和对俄的反导隔离墙,遏制中国崛起。它 鲜明地反映出美国的冷战思维,必将深刻影响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架 构。 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根本 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 分割世界。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重要 原因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 集团扩军备战,导致国 际关系紧张。 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扩张,而英法推行绥靖政 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六)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2019-2020 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六)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 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 年 1 月,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1919 年 6 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1919 ─ 1920 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 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 1922 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 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 内部矛盾。对殖民地进行瓜分,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并将德 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 1.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 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 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七大时政热点聚焦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doc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P48 )阶段特征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P52)欧盟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P54)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P56)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华盛顿

世界格局演变专题

对西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些思考 一.西方科学中心转移的基本含义与历史进程 科学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目超过同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当今世界科学中心都集中在西方国家,所以又称为西方科学中心。当某个国家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优于现时科学中心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从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所谓科学中心转移。 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中,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转移。 一、意大利曾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经济的第一中心。时间:16世纪,原因:1.西欧城市的复兴,手工工场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进步。2.文艺复兴的推动。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和推动。(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二、第二个中心:英国时间:17世纪至18世纪原因:1.是发展资本主义最早国家之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英国重视科学技术创新涌现大批科学人才如:牛顿、瓦特等。4.社会相对安定,并重视引用外来人才。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三、第三个中心:法国。时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原因:1.启蒙运动的推动。2.在牛顿的学说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研成果。 四、第四个中心:德国。时间:19世纪末原因:1.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2. 普鲁士对德意志的统一,国家的统一为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环境;3.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得到的法国赔款,为德国发展有了经济基础,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使德国有了矿藏;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及德国电业的发展,使德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其他各国。 五、第五个中心美国。时间:19世纪末至今原因:1.南北战争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基础。2.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如贝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美国科技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3罗斯福新政为美国探索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模式。4.二战以后,美国引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雄踞世界科学中心无上荣耀的地位。 1. 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将移向何处? 根据欧洲、俄罗斯及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发展形势和过去的基础来看,在21世纪,美国不再可能成为世界科技的唯一中心,中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等国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技术资金的储备,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发展势头也都很好,因此最有可能的结果是,21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和经济政治形势一样,呈现多中心或多极化的局面。 2. 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之一的条件有哪些? 在政治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稳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中国迅速提升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正不断影响其他所有国家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为中国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奠定了基础。自真理标准的问题讨论以来,人民思想不断解放,且与世界接轨的教育培养了庞大的国内外华人科学家队伍。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特点:美、日崛起,欧洲削弱,美国和欧洲共同支配世界)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四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坐标】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A)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的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 2.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C)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B)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D)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 A.美苏的对峙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欧洲的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6.“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世界新秩序”指的是(C) A.区域性组织活跃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霸权主义盛行 7.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形式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式 8.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D) 9.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C)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10.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A)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二、材料解析 11.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矛盾下的和平】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 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 (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 )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 44 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 )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 46 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结束 1.两极格局: 形成原因(1)二战刚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美苏均势,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 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四、重要国际组织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华约和北约等。 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五、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期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 2、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在当今条件

专题五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世界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形成过程: 1、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1)时间:年(2)操纵国及首领:、、 (3)性质:,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方面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4)内容:战胜国与国签署了《》,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 问题做出了规定。 (5)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在中国的全部权益由继承。这激起了中 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 (6)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的新秩序。 (7)国际联盟:年成立,被控制。 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1)背景: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地区的矛盾。操纵国:。 (2)时间:年——年 (3)地点:美、英、法、日、中等九国在召开。 (4)内容:签署了《》,规定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原则。(5)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结果:通过和,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原因) 2、经济大危机 ①时间:年②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国家:从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④特点:。 3、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③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加速了的爆发。 4、罗斯福新政 ①时间: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直接目的:消除 ③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制度。④特点: ⑤中心措施:对的调整、颁布了,大力兴建等。 ⑥影响:。 三、法西斯集团的建立 (一)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⑴建立过程:1933年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⑵恐怖统治措施:①制造,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③加强控制,焚毁。④大肆迫害。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3、日本法西斯的建立:年,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建立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三国形成了轴心,又称。 2、影响:。 ★两极格局★ 一、冷战政策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 2、什么是冷战政策:。 3、冷战政策的表现:

2019版高考历史世界史4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习题

专题14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1947年,苏联领导人指出,“应当同意这个建议(指马歇尔计划),可以去试一试”,并强调“苏联代表团都应当反对那些可能损害欧洲国家主权和破坏它们经济独立的援助条件”。这反映出苏联( ) A.希望与美国共同主导马歇尔计划 B.对马歇尔计划持怀疑态度 C.借助马歇尔计划与美国分割欧洲 D.积极支持欧洲国家一体化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去试一试”“应当反对那些……援助条件”可知,苏联实际上对该计划持怀疑、谨慎的态度,而不是“希望与美国共同主导”,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中苏联试图维护欧洲国家主权是为了不让美国控制欧洲国家,并不是想通过该计划与美国分割欧洲,故排除C项;欧洲国家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2.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法案规定:美国将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该法案客观上( ) A.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壮大 B.扶持和控制了西欧国家 C.使“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D.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援助西欧各国作为战后复兴经济之用”可知,该法案与马歇尔计划有关,因此遏制了共产主义力量是该法案的主观目的,故A项错误;该法案想要通过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达到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主观目的,故B项错误;“冷战”重心一直在欧洲,故C项错误;材料“凡是参加的受援国,都应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在客观上对于西欧内部的自由贸易有利,最终为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和合作机制,故D项正确。 3.(2018·北京高考)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1961年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 2、建立过程 (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 国别主要目的 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 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其矛盾斗争如下:美国试图夺取世界霸权,遭到英法的反对;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遭到英美的反对 ③巴黎和会的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 对德和约是巴黎和会讨论德中心问题,经过列强之间的斗争,1919年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宫签字。《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和惩罚德国,其主要内容如下: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 限制德国军 备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赔款问题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但对于赔款总额,巴黎和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仅规定成立赔款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额,在这以前,德国应交付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 实物或现金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进行瓜分,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

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3.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4.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5.影响 (1)消极影响: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2)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6.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大国地位。中美、中日等国建交使中国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这些力量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美国力图建立单边霸权主义下的独霸世界局面,而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多种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着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决定性因素:在多极化这一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各国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4.当前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乘机介入,直接威胁着世界和平(例如:科索沃战争)。 5.对中国影响: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 6.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及特点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并呈现以欧洲为中心的关系格局。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的格局已经脱离了中世纪的影响,向着更复杂多样的时代迈进。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而这一体系则是在疾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帝国之后确立的新型国际格局。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具有明显倒退性质并且矛盾重重的维也纳体系使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均势外交的思想也由此体现。继承和发展维也纳体系的则是俾斯麦以及其代表的大陆体系,这一体系瓦解了维也纳同盟并且确立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多边均势外交格局,这一体系也是均势外交思想最明显的体现,而均势一旦被打破,旧的国际格局就势必要面临瓦解的危险。很快,随着法俄结盟,大陆体系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国家实力格局重新洗牌,并以此建立起战胜过主宰战败国命运以及波及全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次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格局,欧洲以外的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这一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格局,多级均势下的和平暂时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凡尔赛体系,这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最终彻底终结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美苏两级对抗下的冷战格局确立,直到苏联解体。多极化成为如今的国际关系主流。 总的说来,国际关系作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中世纪以前的封建经济不足以支撑全球性质的国际关系,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欧各国全球性质的扩张与贸易往来,近代的国际关系由此产生。西欧理所当然的成为主导近代国际关系的核心。纵向比较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国际关系总体呈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近代国际关系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主导的。实力强劲的国家或者联盟拥有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实力至上的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国际关系里都有体现,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法国和瑞典,还是维也纳体系中的神圣同盟,亦或是凡尔赛体系中的英法美,以及冷战中的超级强国美国和苏联,都拥有压倒其他国家的实力,所以它们围绕自身利益建立起相应的国际关系,以此来维护自身安全与稳定。 第二,近代国际关系体现出均势的外交思想,并成为维系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英国长期奉行的孤立主义和分化欧洲大陆的政策是均势外交的典型代表。均势外交要求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一种暂时的静止的均衡状态。为此欧洲各大国之间通过各种手段壮大自身,削弱他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松散,脆弱,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 第三,近代国际关系与战争的关系非常紧密。往往一次剧烈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都伴随着战争对交战双方实力的重新洗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构是国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步骤。 第四,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趋势,并且正在向着多极化的趋势前进。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格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土崩瓦解,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在冷战格局下完成,进入多极化世界之后,国际关系的广泛程度和复杂性都将超过之前的国际格局形态。如今的多极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通过综合国力,尤其是通过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而非战争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会成为今后国际关系演变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关系更加复杂,官方和民间的对外态度逐渐分化,都代表了国际关系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