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思念淡然若水

摘要:道家哲学是我们华夏民族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它最能反映我们华夏民族原始思维的特点,它是华夏文化的个性,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精粹之一。道家哲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理性思维的源泉,只不过一直以来,道家的思想都遭到了国人普遍的误解和忽视。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通过现实社会中道教存在的状况来否定道家哲学与道教文化以及其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所起的的作用,因此对于道家及道教文化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阐发它、审视它和开发利用它,而不应该是盲目地否定它或忽视它的存在。

关键词:道养生自然和谐伦理生态

道家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它是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之中的,它还在活动,还在具有生命力,还在努力地表现自我。那么为什么它还能活着,还能受到一些人的欣赏和研究呢?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能够使人们从中发现医治现代社会和民众心理顽疾的妙方,能够教会我们怎样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总之,它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世代的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它饱经沧桑、禁受住了岁月长河的洗礼,其间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当代人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仍具有启迪的意义和价值。

(一)道家及道教文化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截至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了道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力图对道家文化的实现意义作充分的解释和发掘,从而为我们当代人所用。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而我们中国学者董光璧在其《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的一文中指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而我们中国另

外一位学者葛荣晋也指出:“在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灵魂还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从上述几位学者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家及道教文化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此时此刻,我深深地为道家及道教文化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欢欣和鼓舞,同时也深深地感谢这些为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

(二)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详细地了解一下道家及道教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

意义和价值。我认为道家及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一)对当代科学发展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道家及道教文化中“温故而知新”。道家及道教对自然和对人体自身经过长期的历史探索,产生了一系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家及道教文化含有古代的科学成份,为中国古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此外,道家及道教文化的原始科学主义可以和当代科学相融通,从而建构新的科学殿堂。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当代自然科学家在道教中发现了与最新科学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并运用这些方式来解释当代科学所面临的新问题。在当代科技的理论危机中,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都借用“道”的理念重新建构科学理论模式,如日本的汤川秀树认为物理学的发展,不断更新了“道”的观念,在探索最新的物理学概念的过程中,老子的“道”会获得非凡的新意。而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也认为,“道”与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十分的相似。可以说,“道”对于当代化学、物理学、宇宙学、人体生命科学等都具有借鉴意义。道家及道教文化对于老庄之“道”的诠释作了许多创造性地发展,丰富了“道”的内容。只可惜,当代我国的很多科学家只会一味地把眼光投到西方文化之中,从而没有能注意到我们传统文化之中所包含的道家之道、道教之道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由于道家及道教文化中所蕴含的“道”仍然未被我国当代科学家们所重视,因此其间所蕴含的深厚而又广袤的科学宝藏依旧未能给当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带来任何新的财富。

(二)道家及道教文化的生命哲学对当代长寿学的启示。道教十分重视生命,并在生命问题上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依靠我们人的自我修炼来改变命运、提高生命存在的数量和质量。道家及道教依据“道”的生

命法则,提出了“生道合一”的观点,认为修道者如果能够炼养而与大道相合,那么就将会超越生死的限制。在道家及道教看来,只要是热爱自己生命同时又关怀他人生命和泛爱万物生命的人,就能够和大道相通,从而达到“死而不亡”的境界,使自己的生命具有不朽的意义和价值。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人们都会在道家及道教生命哲学中发现对长寿之道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它的某些具体操作方法如气功、静养功等。总之,道家及道教各种养生方法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形了成较大范围的持续的气功养生热,其原因就在于道教气功和养生方法不仅能去病健身、优化人的生理功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个体生命旺盛持久。此外,道教的心理疗法,对当代浮躁不安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有效的方剂,放眼当今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化的社会,人们竞争激烈、追名逐利、金钱至上的思想和行为无一不令人作呕,从而致使人们产生紧张浮躁的心理、焦虑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社会的心理病人的数量顿时不知翻了几十倍。对于这一切我们感到很失望和痛心,整个华夏民族仿佛又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深渊。但是对于这一切我们也不是不能去做出改变,只要我们愿意回到祖先的文化之中,细细地品味和领会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就必然能够治理好我们的心理和社会疾病。而道家和道教所提倡的心理疗法就是这宝贵遗产之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如它提倡人们忙中偷闲、自我反省,教导人们淡泊名利、视金如土等等,这些都可以缓释个人的焦虑情绪,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道教的一些仪式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当代人的心理负担,满足人们预测命运的心理需求。总之,道家及道教文化能够给予当代人身理和心理健康的帮助和治疗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三)道教中不乏人类生活的经验总结,可供我们现代人借鉴。道教给人一种安身立命的智慧,它教人知道生命的价值意义在于返朴归真,要想安顿好我们的生命,那么就应该去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这是一种超越的人生观、恬静自在的人生观,它向往自然纯朴、自足和谐的生活。海德格尔曾引荷尔德林晚期的诗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建功立业,但他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过诗情画意般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知足常足地享受人生,这正与道教主张人生理想不谋而合,这种艺术人生对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代

社会,对于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猎取财富的当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个长鸣的警钟。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在人们的精神上带来巨大的伤害、给人们的心灵留下巨大的创伤,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获得一种更合乎人性的人生体验。人们通常认为道家道教哲学是失败者的人生哲学,如林语堂在其《吾国与吾民》一文说道:“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都是道教徒”;而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引德效骞的话说道:“儒家思想一直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学。道家思想则是‘失败者'或尝到过‘成功'的痛苦的人的哲学”。的确,道家道教的人生哲学能起到安慰人们精神上和心灵上遭遇的幻灭与痛苦的作用,就像人们服镇痛剂一样,能够使人们以豁达平静的心态对待失败和挫折,维系人生的平衡。当然道家道教哲学也属于成功者的哲学,成功者如果以此人生哲学为明镜,不断地提醒自己“福兮祸之所伏”、不飞扬骄横、功成不居,那么就一定能够保持自己成功的力度和长度。是啊,正如失败者需要道家及道教文化的鼓励和支持,成功者也需要道家及道教人生哲学来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导,正所谓:“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道家道教这套大智大慧的人生哲学对于我们当代人正确冷静地处理人生得失成败、保持和谐平衡的生命情调、重振生命活力不无启示的意义。总而言之,无论我们是人生的失败者还是成功者都应该凭借道教及道教哲学诗意般地栖居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之上。

(四)道教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精神和自然保护主义意识,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和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使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地相处,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所居住的的地球它仿佛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承载着数十亿的居民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中遨游,这艘飞船我们可以命名为“大道”号,它现在已拥有六十多亿的乘客,寄托着人类无尽的遐想和希望。只可惜我们这艘飞船正遭受着它所养育着的人类无情地蹂躏和破坏,它正面临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残酷事实;我们头顶的臭氧层正在不断减少,我们的生态日益失去平衡,这些正危及着我们六十多亿乘客的生命财产和安全,而这一切都是人对地球资源无休止的破坏性掠取亲手所造成的。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回忆道教中的那些古训,总结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或许会是十分有益的。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主张人

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应当遵守某些道德准则、遵守自然界的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些准则和规律,那么势必会危害我们人类自身,从而使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道教及道教认为,人是一个小型的宇宙,它时时刻刻都在和作为大宇宙的自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的流,这种交流一旦被人为地破坏,那么就必然会失去平衡,导致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得到安宁。当代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以道家及道教的眼光来看,实际上就是由于人类忘记了自己与自然之母的生身关系,以为可以随意从母亲身上攫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顾及母亲身体所受的伤害。道教生态伦理观主张对宇宙万物都施以仁慈的爱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万物的属性,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自然得到发展,不横加干涉。在道教看来,人和自然万物之间存在因果报应关系,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是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信息相通。人类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它属于自然又区别于自然,但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所以人累就应当爱护和尊重自然。总而言之,只要人类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在人类面临新发展、走向未来的进程中,道教关于尊重、服从、歌颂自然的人天观和生态观,发人深省,对解决人类生存危机是具有其现代意义和价值的。

道家及道教文化是我们华夏五千多年历史积累的结晶,是我们华夏文化这个巨大的花园里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它仿佛一个巨大的火炬,照耀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作为华夏民族的传人,我们应接下前人留下的种子,继承和发扬光大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道家及道教文化,仔细地研究和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宝贵资源,使其为我们当代人求发展、谋福利、筑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史.(M)第二卷第1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2)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M)

(3)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 第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4)海德格尔诗学文集第194页,华中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儒教与道教文化比较

国学经典与管理智慧结业论文 ——儒家和道家的管理智慧比较 作为国学中最经典的两个学派,儒家和道家同源于易经,生于乱世,兴于乱世,其后的几千年,虽各有千秋,也屡遭困厄,亦能绵延不绝至今,且已走出国门,迈向全世界。两者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处世之道囊括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在管理方面也是心得独到,成为许多知名企业的制胜利器。然而两者给人的印象却是有着“入世”与“出世”的截然不同。那么这两种国教又是如何殊途同归,在商品经济中大显神威的呢? 首先说儒家,作为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创始人孔子也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而作为封建时代统治者最为钟爱的学说,其主张的道德修养标准及价值取向也成为择人用人之标杆,也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金科玉律。首先是“仁”,这一点在孔子和孟子的著作中出现得最多。孟子说:“施仁政者,万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同样对于企业管理者,下属不是你的奴隶,没理由无条件服从你。只有你仁以待人,才能让大家人心归服,竭诚以待。 再者是“义”。这里的“义”可不是哥们儿义气,而是“不义之财”的“义”。这么说吧,孔子不反对追求富贵,他认为“富贵乃人之所欲,贫贱乃人之所恶”。但他同时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显然,这对于管理中同样适用。古谚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如果是靠贪污诈骗,即使是富可敌国,也会被满门抄斩,遭万世唾骂。到现如今甚至更严格了些,比如垄断,看上去是正正当当,童叟无欺,但在行业内则是欺人太甚,一方独霸,而且自身极易僵化,导致整个行业停滞不前,同样属于贪“不义之财”之举。为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法律限制垄断。一般来说,法律是行为的准线,但有时天网恢恢,也有疏漏。法律不是绝对健全的,有许多“不义”行为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尤其是在经济这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对此我想说公道自在人心,这种“不义”可能替你谋得一时之利,但恶心了好多人,形象一落千丈,长路必将坎坷,得不偿失。说我们仇富,不对,我们仇的是不义之富! 至于“礼”,也不只是繁文缛节,而是人与人之间相待的法则,维系一个“礼”,使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使原本纷繁杂乱的事务变得井然有序。比如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并有效维护统一的价值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制度规则,对于降低协调成本、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群体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保持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最后就是“智”和“信”了。“智”的体现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不是“聪明”。因为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大智却可以若愚。了解自己,了解别人,最重要的是了解时势,对此孔子本人是深有体会的,但他成为圣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 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 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 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 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

切的。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艺术著作中都有道教的影子?道教的主要目的在于羽化成仙?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为文学著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这种思想而创作的诗、词、赋、小说等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就是这其中的主要代表?其部分诗也被称为神仙诗。此外有关道教的雕塑、石刻、建筑都各具特色?由此可见都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四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影响。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 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密切,中国影在其百年展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了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影型。道教文化是中国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成部分,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本文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影的关系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中国影展的价和意,并新世中国魔幻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象加以考察,找走出区的合理化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 道教文化源流,其源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代的神仙方。末年,道教勃,出了声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天道, 由陵于帝在西蜀山立。太平道由角于灵帝立,以《太平青》主要典,并 “黄巾起” 。魏晋南北朝,北魏道士寇之改革天道,使其成官方可的道教正,史称“北天道” 。大与此同,南朝道士修静也在南方天道行改革,史称“南天道” 。在 展程中,道教又先后涌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的展程中,新旧教派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伏羲八卦和易学作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思想 渊源,兼采儒墨念作理道德,又采用巫之和之学作“ 数” ,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深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系,展出呼吸吐、存一守思、金丹修等多化的 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和一整套醮道的科程式。堪称内容深广、蔚大。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方的成分。如“《列仙》云 : ‘ 百家之中,以相,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此可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佛教中一些名号、称也来自道教,如“《佛十王》有泰山府君,三魂七魄??《佛修十王》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从研究传统文化的季羡林和南怀瑾等大师的观点来看,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文化精髓就是一个“道”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谐”。而体现和谐文化价值和精神的非道家思想莫属。 一、道家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道家思想丰富而深刻,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代意义。1.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我们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 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工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之带来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起来,当前亟需解决现代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具有超前意识,提倡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态智慧。老子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源于自然,也存在于自然,以自然为条件,归宿于自然。自然是人类的生命家园,离开了自然,人就无法生存。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维持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的生态系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顺应自然,按照规律同自然相处,有助于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不谋而合,与当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理念相类似。老子的先知先觉让西方学者惊诧不已,老子成了预测人类未来的世界哲学之父。老子道法自然的辩证思

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当今世界树立以自然为主的生态伦理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2. 道家的生命伦理观有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早在几千年前,道家就致力于人类灵魂的拯救。道家注重修心养性的养生观,尊重生命,有利于人类对万物生命的保护和严肃对待生命这一问题。道家提醒人们,当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应该懂得去过一种简单生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更应该懂得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因为精神追求无止境,它可以给人以更高层次的满足,它对于丰富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具有独特的作用。当今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物质财富丰富,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外在东西,已变成身外之物的奴隶,忽视了生命本身。人们思想浮躁,弄不明白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老子提倡节俭、爱物、谦让、不争,主张艰苦朴素、不为物欲所累的逍遥观。老子反对贪得无厌、毫不节制的消费,反对虚荣的攀比心理和世俗的价值观。老子的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给我们带来了启迪,有利于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 资源,有利于人们坚持物质文明,有利于人的身心达到和谐,有利于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 道家也认识到人不能完全无欲,也不能完全无私,但应该做到“少私寡欲”。道家主张节制欲望,返朴归真。道家尊重生命的权利,热爱生命的价值,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助于我们坚持精神文明。道家的生命伦理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对坚持以人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除此之外,对传染病和体内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治,在道教的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从早期道书对人体内“三尸”的讨论,逐渐发展出对体内具体的寄生虫的观察和防治。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的以青篙治疗疟疾的方法, 具有

道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与佛家文化相比,道家文化具有更加明显的本土气息,而后期衍生的道教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家思想和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极大,在我国人心中也刻下无法磨灭的痕迹。而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借鉴道家文化的有很多。本文主要是对于道家文化(非道教)简要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道家辩证法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思想具有中国最淳朴的辩证思想,如阴阳、八卦等,道家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有对立之处,又有融合之处。这在道家阴阳鱼图案中表现十分明显,还有老子曾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等。中国人始终对于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都是比较深的,因此中国人看问题通常会比较全面。而为了防止人们受到情绪的控制丧失理性的判断,所以道家教导人们要“致虚极,守静笃”,这样人们才能保持好的心态。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辩证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看明白事物背后的本质,要看人与事的两面性,还要看到这两面性的变化与融合。比如企业危机管理,假如发生危机,企业管理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机,要能看到事物表象之后的深层次影响与变化,做到化危为机。同时管理者无论在做战略管理还是事务管理时,都需要有辩证的思想,要分清利弊,看清主次,在管

理下属时也要全面的认识下属,避免偏颇。 二、道家“和”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追求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避免争斗,老子也曾说“夫之不争,则天下莫与之争”。这看似与现代企业管理大相径庭。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就是要竞争,争品牌,争利润,争市场。但是一个企业过于强调争,可能会发展的很快,但是也蕴含着极大的危险。因为过于强调争,就容易走极端,牛奶企业为了争,压低成本,使用三聚腈胺,最后走上绝路,如三鹿。巨人集团为了争,建造巨人大厦,结果只盖了两层就撑不下去了。秦池古酒为了争,把央视广告标王拿下来的时候也就决定了它的结局。过于强调争会容易让企业管理者丧失理性的判断,容易形成铤而走险的习惯,反而不如一些中小型企业活的长久。同时在公司内部过于强调争则容易造成不好氛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是争的关系占主流,那么势必影响配合。一个团队乃至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协调配合,过于在内部强调“争”,则很有可能引发有损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而且过于强调争,会使员工乃至领导都精神紧张,压力加大,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也是美国为什么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这么走红的原因。所以企业在市场经济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和”。企业内部要和谐,才能协调运作,保持团结。尤其是企业领导,更需要有“和”的精神,要把功劳让给员工,员工才会忠诚于自己,才能更努力工作。企业还要学会与自然

选修论文---道家

道家思想留给我们的 摘要:道家的宗旨,核心,含义,茶与道家的关系,道家的妙谛,道家学派的讲究,道家学说的思想精髓 关键字:道家,茶道,自然,清静无为,尊道贵德,公平原则,民本,以道治国,现实生活。 正文:道家学说以探索自然、社会、人生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其核心思想为“道”。以道贯大、地、人为核心,以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灵平衡的自然和合一体为目标,并以成道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也就是说,道是有形的、多变的、可名的。道也可以理解为研究、认识或处理某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道也是可名的,老子说的道不是“常道”或“可道之道”,而是那种揭示事物之问必然联系的本质东西,是一种无形的、不变的、不可名的恒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无不是空洞的东西,而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既是万物之所出,又是万物之所归。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相对于有的概念,相对于有形、多变、可名的存在。无,一定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事物内部的本质,它寓于具体事物之中,并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法则和规律。它不可能被感觉,却可以被理性所认识;不可能被改变,却可以被遵循和利用。其次,道是朴。朴有混浊之义,既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无常形常态而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存在。所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道德经》)。朴有真之义。“返朴归真”,在这里朴与真同义,是真实的东西又是具有真理性的道理。朴有本之义。朴是事物之本,“朴散,则为器”(《道德经》),朴从根本上构成 现实的万事万物。再者,道法自然。宇宙万事万物的形成,其本源,其真理,不是有意识地、人为地产生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存在,而是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所以,“道恒无为,而无不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看起来什么都没做,实际上没有任何不做的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老子为什么要创立道家学说,道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理世平乱、治国治身。道是治的大本,是人用来管理的大法。只要相信并深刻领会“道恒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的管理智慧,掌握并运用“为无为,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的管理法则,我们就踏上了成功之道。用道治国,则“治大国若烹小鲜”,复杂的事会如此简单,困难的事会如此容易,劳作成为艺术、枯燥成为滋味。用道来治身,则“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道德经》)。人类管理的理想目标——万物和谐、人寿年丰、国泰民安就会实现。 《原创者说》:所谓茶道,无外乎术。道是本,术是表;术源于道。术有技术与艺术之别,技术境界以游刃有余为至,艺术境界以以天合天为上。裨益身心,此茶之益生之道;颐养心神,则是茶道之情趣之道。庄子云:“得鱼忘筌,得义忘言。”以得茶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道家与道教并不是一回事,而这有很大的区别。 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 二、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前者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就后者来说,以老子为例,道家中的老子是一个现实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道教中的老子则成为太上老君,是一个宗教教主,两者的性质显然是不一样的。 三、道家与道教的性质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前者具有人间性、世俗性,它存在于思想领域,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它以现实的智慧之光照耀人间。而道教则不同,它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即具有思想信仰,同时有严密的组织与宗教活动,并试图以一种超人间超现实的力量来改造世界,包括求得人的永生。 四、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 五、道教是依托道家思想建立起来的。道教在其创始的时候是把老庄黄老之学、神仙长生之术及民间巫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定的宗教形态,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来源。在道教的长期发展中,始终依托道家思想,如:《老子》、《庄子》等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道教学者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去注解《老子》、《庄子》等。可以说,没有道家,就不可能形成道教,没有道家,道教就失去了坚实的思想支柱。汉魏以后,道家再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也不再出现杰出的道家学者,而道教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家之所以没有湮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借助于道教的发展而得以延续,道教既然以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支柱,因而必然包含着道家,老庄的著述既然被作为道教的经典,道教学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必然发展了老庄之学。但不能否认道家对道教的影响更大一些,而不是相反。 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世人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晚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开创了散文体先河,并且他的散文集《随笔集》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非常受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中所折射出的超越时代的智慧,涉猎话题的博大,思想的深刻,更是因为蒙田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有许多相似性,能够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蒙田与中国文化并无实质性的接触,对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一无所知,但历史学家博克说:“蒙田迟早要被人看作是一位具有中国道家思想的人物。”而他的适中、谦逊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有相似之处。当然,蒙田哲学思想中的及时行乐的主张与中国文化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1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蒙田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怀疑主义,《雷蒙·塞邦赞》是《随笔集》中集中体现蒙田怀疑主义思想的篇章,其中有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是蒙田的座右铭。蒙田的怀疑主义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当时的法国正经历一场浩劫,这就是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三十多年、席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法国宗教战争。蒙田的后半生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度过的,他彻底陷入对天主教的失望和怀疑中。由于种种原因,蒙田放弃了波尔多市长的大好仕途,一头扎入自家阁楼的书海中潜心读书写作,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个举动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不解,同时期的法国作家、数学家帕斯卡还批评蒙田没有责任感。然而这种退隐归田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有种熟悉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的庄周、陶渊明等一些东方的名人隐士。 除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失望和怀疑之外,蒙田的怀疑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怀疑上。蒙田是一位獨树一帜的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运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对人的赞美和肯定已经到达极致。蒙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蒙田怀疑人的理性,怀疑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其实一无所知,却盲目自负的把自己当作世界之王。但蒙田不是不可知论,而是相对论者。他在《雷蒙·塞邦赞》中指出人类对美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标准:“意大利人认为肥胖是美,西班牙人认为骨瘦嶙峋是美,而我们法国人有人认为白皮肤是美,有人认为褐色皮肤美;有人认为纤弱温柔美,有人认为健康丰腴美”。蒙田进而突发奇想:“当我逗猫玩的时候,天晓得是它逗着我玩,还是我逗着它玩?”这与庄周的迷惘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人类相较于动物贵在有理性,但动物难道就没有理性,并且人类的理性就能认知真理?事实是人类什么也不知道,蒙田将自己视为考察对象,客观的评价,才会发出了那句呐喊:“我知道什么?” 蒙田提倡人类多亲近大自然,因为自然蕴含着真正的真理。这种崇尚自然的风格也与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

道家医学的精髓

道家医学的精髓:从养生长寿到“元神用事”---袁筱芬 胡海牙先生 生于1914年,浙江绍兴人。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研究者,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 胡先生精通中医真要学理,善治疑难杂症。在行医中根据 "先治未病,兼治已病" 的治疗原则,每以治命为主,而使病痊愈。并将仙学养生方法有机地融于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极为显著。曾深入研究针灸学中经络穴位与针刺手法的奥妙,得出从治疗局部的症状而协调全身机能,最终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先生深谙内家拳,尤精道家仙学学术,认为仙学是人类缩短进化论,为我中华民族所独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思想来研究。曾数次赴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讲授中医针药及道家仙学方面的知识,颇受欢迎。今已九十四高龄,每星期尚要做多次专家门诊,为患者祛除疾苦,并利用闲暇之时,着手中医与仙学文章的整理事宜。 源于道家的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门学术未能得到相宜的发展。一直到 20世纪20年代,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 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彼此渗透的关系。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具体联系呢?为了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道家医学的精髓,日前立品编辑袁筱芬采访了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的嫡传弟子,著名中医师,九十四岁高龄的胡海牙先生。 学仙要先懂得医 筱芬:作为道家仙学学术的继承者,同时又是著名的中医师,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道家仙学和中医之间的关系? 胡海牙:仙学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学仙呢,第一要健康长寿,这是道家里的精华。要健康长寿就要有健康长寿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所以学仙要先懂得医。反过来,如何养生,如何达到健康长寿,也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方面。 筱芬:仙学大概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胡海牙:仙学主要是一门研究养生长寿、获得健康的学问,仙家成就的最后目标是飞升,是将重浊有生命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的气体,离开短命的世界而升迁到长命的世界,永不寂灭。仙学里有炼丹的方法。一种是用来吃的,叫外丹,一种是在自己身体里面修炼的,叫内丹。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元、地元、人元组成,所以有三元丹法。 筱芬: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呢? 胡海牙:除了三元丹法以外,医卜星象、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这些讲起来都要懂。医是最主要的,一定要懂得如何让身体好,吃什么东西,这些和医有直接关系。如果医不懂,东西乱吃就不行。东方人很早就认识到,不同的人要按照不同的体质来辨证用药、饮食。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道家思想的精髓

第一律道法自然律 新一章(老子原著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有物混成」道,它在混沌时已存在了。「寂」静、悄。「寥」空、无。「不殆」永恒。「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指道的永恒的、往复的运动。这一运动独立于宇宙一切事物和意识之外而不改其本性,它似日、月一样周行不止。「道」客观总规律。 新译:有那样一种存在,它混沌时已成。它先天地而生;它空荡荡地,然而独立永恒,它静悄悄地,然而周行不已,它是天下万物之母。 我不知用什么名字称呼才合适,姑且勉强取名为“道”;由于“道”有普遍性,我又勉强称之为“大”;可是“大”又是要变的,它要流逝,它要远离,于是就为小了,然后又重新返回。所以说,我称“道”为“大”,用词是很勉强的,因为“道”要通过这种变来保持它的“大”。 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作为万物之灵之王的人也是伟大的。它们构成了一座四层高台,台顶那一层就是人。人遵从地,地遵从天,天遵从道,而道遵从自然。 简评:老子在本章中,描述了“道”这一客观总规律,指出它是天下万物之母,是自然界最为本质的东西。

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表明人、地、天(实际上是指整个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服从“道”这一客观总规律,然而老子又指出“道法自然”,说明这一规律是对自然界一切现象的总结,从而为老子的整个哲学体系奠定了朴素唯物论的基石。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两者亦组成新一轮的往复运动。是对立统一运动在新形式下的再现。 本章是老子哲学的核心理论部分,这里既有朴素唯物论又有朴素辩证法,因此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把老子的朴素唯物论按老子原话取名为“道法自然”律。“道法自然”律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律,是老子的“道”这一客观总规律中的第一律。 [[学习笔记: 关键词是“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先明确“人、地、天、道”概念。老子在开篇提出“道”之后,紧接着就是“有、无”二态,然后就提到了“天、地、人”三才。一个法字,“法”是师法,效法,依据于。“法”使“人、地、天”与“道”及“自然”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次从属关系。人(物质)从属于地(空间),而(局部)空间必须由天(时间)来定位,天(时间)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只由道决定其定位尺度。道则法于自然,整个没有上帝与天神的事情。这使人们相信,老子是唯物主义。其实,老子只唯“自然”。既不唯物也不唯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近百年才有的哲学分支。中国古人是反对“唯”的。凡“唯”皆偏,“不如守中”。老子是守中的。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第一周:第一课概述 1、何谓道家——道家产生之断代讨论 2、道家与道教之讨论——信仰与追求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3、道家的入世与出世(无为地入世,逍遥地游世) 入世就是参与俗世的活动,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庄子反对出世与入世,却爱游世。游,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也,介乎“避”与“入”之间。 4、道家之前时代——上古思想与工艺水平讨论 5、道家与当代文化资源讨论 第二周:第二课道家与上古文化 1、新石器时代——无文字时代之神巫崇拜(神为主体时代) 神话自然观是对自然的神话式的认识,核心是万物有灵和神灵崇拜 2、夏、商、周之神观念(神人交接,人渐为主体,王者为神时代) 天、地、人神系——殷商甲骨文的龟卜 《诗经》、《尚书》中的天——天神 《易经》中的宇宙秩序 3、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士与神仙修炼(鬼神观念的转化——道家人格追求神仙的 转化) 4、转化中的基础理论——养生学与中医学(黄帝内经) 道家养生学从广义上说包括道教生命观,神仙理论以及成仙的方术,从狭义上说道家养生学是指通过禁忌,服食,气功,武术等种种具体手段,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内外协调的状态,从而延长人的寿命,使人在身心平和的状态下尽享天年。通常所说的道家养生学指狭义上的养生学。理论基础:道家养生学是以道教的宇宙观为理论基础,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的产物,因此只有符合道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合一,处於自然的生存状态,才是最佳生存状态。-饮食调养-2---适应环境3-男女双修功法

中华文化常识

中华文化常识 1.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6. 五金:金、银、铜、铁、锡。 7.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 岁寒三友:松、竹、梅。

1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 中国四大戏曲: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 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 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 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家是诞生在古老神州大地上的重要的本土思想。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了道生法、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是“诸子百家”中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影响中华文化各个领域,对中华哲学、文学、宗教、科技、艺术等等影响深远。 一、道家对中华哲学的影响 英国学者李约瑟也曾说过:“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由此可见,道家哲学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道家哲学的核心,体现在其对自然的崇尚、主张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强调“道”是世界的本原,因而从人类到自然界都要以“道”为其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哲学是一种以自然哲学为构架的、以“自然之道”一贯之的思想体系,它的本体论、社会政治哲学等都无不主张“道法自然”,体现了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道家哲学这种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倡导人们更加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祈求人与自然在和谐相处的环境中共同发展。老子道家哲学以“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为构架,培育中华民族的智者气象,发展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宇宙之本源、生命之奥秘、人生之真谛。老子的人生哲学是“自然无为”。照着这句话去做,人们自可与道合一,与自然和谐。可惜许多人受物质生活的压迫,无法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无法创造自己的伟大人格。他的教训,真是我们现代唯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苦口良言。 二、道家对中华文学的影响 在道家观念的影响和塑造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也有较强的适应性,他们不仅能入世,也能出世,道家主张轻功名,重生命,道家的主要经典《道德经》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这种不与世争的观念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在失意之时能够得到一种自我解脱,道家的自然主义,正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的心灵的止痛药膏。在这种处世哲学下,中国文人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不同的心境下写出不同的作品,李白是这样,苏轼是这样,还有很多的文人都是这样,在一种淡泊的心态下也让他们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风采。另外道家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庄子》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寓言哲理著作,庄周在其幻想的国度里构建了自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理想世界,其丰富瑰丽的想象开启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大门。屈原的《离骚》现实叙述与幻想驰骋相交织,同时蕴含着哲学、宗教、文学等多重因素,是远古神话传说的直接的和完全的继承者,这种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郭璞、鲍照、陶渊明、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甚至清代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开端部分也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游幻境”的片断实际上是对人物形象的一次总结,具有强烈的神奇魔幻的色彩。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与流行于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不同,它是唯一根植于本国、发源于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确实受过佛教的影响,但主流是中国的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道教信仰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个人可以脱胎换骨,直接超凡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超度。这是它与别的宗教信仰的根本不同之点。道教的产生也很特别,它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内创立起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多渠道汇合而成的,它正式产生于东汉后期,然而孕育过程很长,上限极难具体确定。道教前期分为丹鼎与符两大派。符派以符水治病、祈福禳灾为主要宗教活动内容,组织上多系民间道教,如汉末的五斗米道与太平道。魏晋以后,太平道被镇压,五斗米道转化为上层天师道。南北朝时又分为南北天师道。丹鼎派侧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别。唐代李氏皇朝与老子李耳联宗,推崇道教。宋代真徽二宗迷恋道教,并开始组织编撰《道藏》。金元之际,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形成南北两大教派。南方为正一教,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教,中心在江西龙虎山,活动以符为主。北方有王重阳在金代创立全真教,炼养性命兼融儒释。其弟子丘处机见重于元太祖,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教盛极一时。明代正统、嘉靖、万历时期,道教亦很发达,巨大规模的《道藏》陆续编成。此后直至清末,道观虽不断修建,然而道教逐步丧失了理论上的创造力,走身衰减。然而道教的思想影响却在民间不断扩展起来。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生命为中心的。 一、“有形皆含道性”的生命平等观 道教是重视生命的宗教。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太平经》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南朝时的《三天内解经》说:“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 然而,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根本途径在于得道成仙。道教所要得的“道”,即是“自然”;而“道”的自然性,最根本的就在于其生命,在于化生万物;因此,“道”就是生命本体。老子《道德经》把“道”称为“天地母”,赋予“道”以生命,又明确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道”生天地以及人和万物。《老子想尔注》明确地说:“生,道之别体也。”所以,道教追求生命并不是通常那种单纯地追求长生不死,而是要在追求“道”的生命本体的过程中,实现人的长生不死。在道教看来,自然 界的一切都是由“道”的生命本体化生而来,而且都含有“道”的生命本体,因而都是一种生命;各种生命虽然形式并不相同,但就生命本体而言,是一致的;各种形式的生命都是“道”的生命本体的体现。因此,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是平等的,而且人与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道教不仅在宇宙论上讲天地万物与人的同源、同根性,而且,还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从本体论上讲天地万物与人皆有道性。梁陈时的宋文明对道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明确提出“一切含识皆有道性”,认为人以及有心识的动物均有道性。唐代著名道士潘师正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则更为明确提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认为天地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