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乳腺良性肿瘤普通外科临床路径(2011年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 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良性肿瘤(ICD-10:D16.4) 行单纯颅骨肿瘤切除术或颅骨肿瘤切除术加一期颅骨成形术(ICD-9-CM-3:02.04-0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病程较长,常偶然发现; (2)无痛或局部轻度疼痛及酸胀感包块;

(3)部分较大的内生型肿瘤可产生脑组织受压引发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癫痫发作等; (4)极少数巨大肿瘤可产生颅高压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5)部分位于颅底的肿瘤可产生颅神经压迫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减退、听力减退等。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加骨窗像检查):表现为骨质增生或破坏;如侵犯颅底,必要时可行三维CT检查或冠状位扫描; (2)X线平片检查:可表现为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 (3)MRI检查可了解肿瘤侵入颅内程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

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于肿瘤较大而影响外观、内生型肿瘤出现颅压高或局灶性症状者应当行颅骨肿瘤切除术。术式包括单纯颅骨肿瘤切除术、颅骨肿瘤切除术加一期颅骨成形术。 2.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16.4颅骨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妇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作者:————————————————————————————————日期: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管理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管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经腹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病史:月经紊乱、尿频、排便困难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CT或盆腔核磁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化验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时间:≦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ABO+RH) 2.尿常规 3.便常规 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心电图 8.胸部X光片 9.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腹部超声检查 10.TCT 11.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 12.其他:据需要选择,如肿瘤系列(CA125、HCG 等) (七)抗生素用药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预防性用药时间5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硬联合麻醉或连 续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术中冰冻(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生素(见前);维生素C、B6(3天); 黄芪等补气扶正注射液(3天);健脾理气中药(2~6 天);对症治疗用药(必要时)。 (十)出院标准: 1.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 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 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 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年1 月,第 1 版)。 1. 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 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 天。 1. 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 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 手术内固定物:无。 5. 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 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 冻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 1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 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十)出院标准。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材料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3—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月经紊乱等; 2. 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经中医保守治疗失败,患者及家属拒绝保守治疗要求手术,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可疑恶变。 2. 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 术前检查齐全; 4. 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输血:必要时;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版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钼靶检查; (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 (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461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

461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

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体表良性肿物(ICD-10:D17.0~D17.3,M885~M888/0;D22,M872~M879/0;D23.3~D23.9) 行肿物切除术+皮片移植术或/和局部皮瓣移植术。 1. 皮肤肿物切除/扩大切除术(ICD-9:86.3~86.4) 2. 皮片移植术(ICD-9:86.6) 3. 局部皮瓣移植术(ICD-9:86.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整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1. 体表(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的皮肤病变、皮肤附属器官病变或皮下浅筋膜层的良性病变。

2. 病理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基本除外恶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整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选择皮肤肿物切除/扩大切除术+皮片移植术或/和局部皮瓣移植术,其适应证为: 1. 诊断明确(包括病理诊断)的体表良性肿物; 2. 病变切除后创面无法直接拉拢缝合; 3. 患者全身状况可耐受手术,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体表良性肿物(ICD-10:D17.0~D17.3,M885~M888/0;D22,M872~M879/0;D23.3~D23.9)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doc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1 资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特制订《资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认真落实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一、临床路径组织管理 医疗质量委员会下设中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成 主任:刘晓平 副主任:王挺 成员:黄德玖、王育东、黄平、杨远高、王永红、邹华、龚建、田波、池发勇、范邦雄、尹智、刘亚辉、兰元军、刘盛国、李英、庞胜、张勇军、唐敏、曾列、李开发、易贵祥、郑涛、张子光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管理及持续改进具体工作,主任为尹智。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批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7)、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临床路径伦理符合性的审查工作。 (8)、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工作中出现的其他主要问题。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1、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成 组长:王挺 副组长:杨远高、王永红 成员:邹华、范邦雄、尹智、刘亚辉、兰元军、庞胜、唐敏、曾列、易贵祥、郑涛、张群、余菊贞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的职责 (1)、对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妇产科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一、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或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9/68.4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月经紊乱等;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肌瘤≥妊娠10周子宫; (2)月经过多、继发贫血; (3)有压迫症状; (4)可疑恶变。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超声检查; 9.宫颈刮片(有条件可选择TCT或CCT);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11.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4天。 1.麻醉方式:请麻醉科医师会诊,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必要时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必要时; 4.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行冰冻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静脉性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腹部无阳性体征; 2.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肿瘤科-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凝血指标; (4)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心电图;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 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癌病(乳腺癌)(TCD:BWA040乳癌病、ICD10:C50.902乳腺恶性肿瘤) 患者姓名:年龄:岁职业: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

上半年临床路径会议记录

精心整理 XXXXX)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会议日期:2011628 会议地点:七楼会议室 主持人:XXX I / _ ---------- . 参加人员: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路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会议内容: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经院务会议讨论,决定在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特召开绵阳万江眼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会议。 会议议程: 一、X院长发言:根据医院实际、结合前期调查工作,我院已于2011年X月X 日下发了《XXXXXX1院临床路径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和《XXXXXXI院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小组和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现在再次明确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批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精心整理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7、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临床路径伦理符合性的审查工作; 8协调解决临床路径工作中出现的其他主要问题。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XX同志,结合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实际,在会议上汇报小组工作职责并表示坚决支持并全力配合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工作:(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考核、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试点科室XXX负责人发言,表示坚决支持并全力推进临床路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 (一)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具体实施科室被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的临床路径病种; 2、负责临床路径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3、结合临床路径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病种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提出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并实施持续改进。 (二)责任人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病种文本的修正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病种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统计实施数量,并上报医务科。 4、根据临床路径病种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病种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管理小组报告。 四、X院长总结发言,阐述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病史:月经紊乱; 2.体征:子宫增大、质硬;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协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子宫肌瘤诊断明确,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 1)子宫增大,≥10周妊娠子宫 2)月经过多 3)继发贫血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正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5子宫平滑肌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C6; 4.血APTT+PT; 5.血HIV; 6.血HCV; 7.血RPR; 8.血乙肝五项; 9.心电图; 10.胸片; 11.B超; 12.TCT或CCT; 13.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第一、二代头孢类;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腰、硬外、联合麻醉;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它必需用药;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冰冻加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6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 体温正常,伤口拆线愈合良好; 3. 能独立完成生活起居活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XXX人民医院大病专项救治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ICD10 : C50 ) 行乳腺癌切除术( ICD9CM-3 : 85.2/85.4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 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 体征: 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 MRI 、乳管镜等; 4. 病理:细针穿刺、 Core needle 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军医出版社) 1. 活检+ 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 4. 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 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5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 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 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 、感染性疾病筛查; 2. 胸部 X 光片、心电图; 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 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 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 CT 、 E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 〕 285 号)执行; 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 30 分钟; 2. 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 3 .术后 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 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 3. 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 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 FISH 法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