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各章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信息素养方面的三维培养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恰当地组织和调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包括:(1)本学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三维目标应该达到的效度;(2)本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3)不同层次的学生本学期应该学会的知识、方法与操作技能。

二、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辅助手段,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案设计层次清楚,重视学法,教师做到超周备课,学科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讲究备课实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大纲(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缺漏所在、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认真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应包教学内容 ( 或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时分配、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后记等。

4、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重点写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建议教师每周不少于1篇教学后记。

5、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五备”: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三、课前准备

1、机房环境准备熟悉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1)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2)在教学过程中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准备一些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实例作为重难点的突破口。

3、演示作品准备(1 (1)定期收集一些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进行课堂的展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力。(2)(2)不定期地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一些适合教材和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精品意识,给学生一个作品精细化的表率作用和目标追求。

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课的基本要求:

1、上课有教案,认真作好课前准备,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准时进入课堂。

2、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准确、精炼,演示正确、熟练。

3、不得提前下课,不准拖堂。

4、关心爱护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剥夺学生的上课时间,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思考、交流和总结,在实践中学习。

6、注重分层教学,任务或问题的设置应面向不同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一定的任务。

五、做好课堂辅导辅导是教学的补充和重要环节,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工作。要求做到 :

1、认真拟定优生、后进生辅导计划,并做好辅导记载和成绩跟踪。

2、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类辅导,使后进生的成绩有明显进步,使优等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发展。

4、重视课堂辅导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辅导能力,既能面向全体,又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体现教师辅导与学生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个别辅导与整体辅导的一致性,体现小组合作的理念。

5、精心布置上机练习,体现任务分层的原则,注重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层任务的布置,认真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下课前,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6、对学生上交的练习和作品,及时分析,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方针,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并查找教学中的差、漏、缺,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弥补。六、评价与考核

1、评价与考核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查和评估学生作品的方式,并以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为主,考查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2、信息技术检测以操作技能检查为主。主要检查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3、信息技术课堂应注重过程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作品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项目评价依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日常表现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讨论,注意反思和探索,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主动帮助同学或请教同学(优秀/好/一般)成果质量作品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内容、结构设计独到,语言完整通顺(优秀/好/一

般)作品的取材和立意新颖(优秀/好/一般)作品能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计算机技术(优秀/好/一般)作品反映出作者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优秀/好/一

般)学习过程在取材、立意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贡献(优秀/好/一般)在文字内容表述方面的贡献(优秀/好/一般)在画面、文字构思方面的贡献(优秀/好/一

般)在技术制作方面的贡献(优秀/好/一般)在作品展示介绍、交流中的表现(优秀/好/一般)总评

分综合总分说明:(1)“成果质量”项目的评价内容是每位同学利用学期学到的知识所完成的作品中,在小组内展示和介绍;按照评价表中所列出的四个方面评价内容进行评价。(2)“学习过程”项目主要评价学生个人在本学期的所有小组活动中的特殊贡献。按照评价表中列举的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重点突出该同学的特长。(3)在评价表的右侧,由学生个人、学生小组和老师分别对每个评价项目按照表中规定的评价范围进行打分,优

秀:10-8分;好:7-6分;一般:5-4分,总分100分,三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综合总分。七、认真组织开展课外活动

1、开展课外活动要做到四落实: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

2、成立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要结合学科特点,制订计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使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

3、课外活动要按计划认真组织。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富有吸引力,确保活动质量,力争出成果。

4、每次活动要作好记录,包括辅导内容、方法、效果等,注意积累资料,期末认真总结。

5、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

6、学习内容的选择(1)简单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电脑音乐等软件使用(2)个人网站制作与发布、电子作品的简单制作。(3)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硬件维护方面的知识。(4)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机器人竞赛和信息技术作品比赛所需要的学习的知识。(5)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活动(6)结合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文

化研究。(7)其他学生感兴趣,教师比较擅长的信息技术内容。

八、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1、教师要做好每学期的学期总结工作,提供书面性的总结报告。

2、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工作,积极开课,如汇报

课、实践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每位开课教师必须写好教案、并准备说课稿,写好教学反思。

3、教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报告。

4、要求每学年每个教师要选择一个教研课题参与研究,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