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

文学欣赏课
文学欣赏课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西城区师大二附中外语组康明

【内容提要】如何开展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本论文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阐述的演变入手,阐明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文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在我国中学开设英

语文学欣赏课的现实意义,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开展英语文学欣赏课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

【主题词】文学欣赏独立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日趋开放的时代和社会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英语教学在教育观、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英语由最初的“基础工具”发展到“交际工具”。新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对英语课程性质阐述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英语学科的性质在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这既标志着英语教学在时时被赋予新的涵义,同时也表明英语承载着多种任务。近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使我切身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法,阅读,词汇等等,更要教会学生去思考——进行深入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在美国的所有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教会学生“批评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讲授文学课程时的共识。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各样权威的或是正确的解释,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智慧产生影响。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所涉及到的话题都是深入的和带有思想性的,而这些话题或是问题又值得我们永远地探讨下去。开设文学欣赏课可以使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从而学会独立地进行批评性思考。今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成为会阅读的人,更应该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们能够有创造性地思维。

二.英、美、德等国的文学教育。

英、美、德等国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指出:“英语可视为一门学科,也可以看作英语和英国文学两门课程。”在英语学科中,除了有语言教育,包括听说、阅读、写作、拼写、书写等,有文学教育,指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主题、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并且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个人反应。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一般地说,英语课程包括语法、阅读、写作和作文;语言艺术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指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学代表作,能够欣赏语言艺术,评论文学作品,并且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德国,一个州的德语教学大纲规定:“德语的任务是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上的和文学上的教育,这是它的独特的使命。”还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要学生了解文学体裁和结构,了解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为什么呢?

美国学者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识,从而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个特别的天地;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人类自身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德国学者认为:应当了解文学作为自我表现的产物,作为满足美感的手段,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的奇妙作用;通过学习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扩充自己的语言能力,“在社会基储美学表现形式和哲学理论设计方面开拓我们文化的语言空间”。

原苏联学者认为:“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的能力。”(凯洛夫语)

这些学者都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价值,即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占有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吸收文化价值观念,学习民族精英和民族精神;可以对自然、生活、艺术进行审美,培养审美能力

和审美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这种独特的学科价值,其他学科如史、地、政是替代不了的。随着世界教育潮流“学术性—人文性—学术·人文性”的发展,文学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人文价值和无穷魅力。

三.在中学开设英语文学欣赏课的现实意义。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是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都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看,高中年龄断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想把英语只是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他们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获取信息,培养能力,拓宽视野,丰富人生。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精选阅读材料,以拓展阅读的内容视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学作品使用的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品,其特点是既达意,又传神,既有哲理,又有幽默,既有情节的吸引,又有节奏的魅力。因此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容易进入欣赏的角色,而一旦进入欣赏的角色,也就自然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英语随着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和艺术形式而直接印在学习者的脑海里,想忘都忘不掉。这样学得的英语,不仅记得牢,而且用得好,因为语言与文学创作所提供的情景,也就是典型化的生活情景结合在了一起。

在我国有许多英语界的佼佼者,他们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同文学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佐良先生回忆中学的英语学习时说:“读了一些名著,如华盛顿欧文的《里卜凡温克尔》,霍桑的《点金术》,狄更斯的《圣诞歌》等,逐渐感到了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

范存忠先生在回忆中写道:“附中二年级的英语课程分为三项;读本,语法,练习。当时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读本课程。我们的读本课选了一本趣味的东西。叫做《希腊和罗马神话》,大家觉得有趣,读得起劲,书中许多故事在我脑子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宗炎先生在回忆中学英语学习的情景时极为风趣地说:“使我对英语发生兴趣的不是英国人,而是阿拉伯人-他们创造了文学名著The Arabian Nights Entertainments《天方夜谭》。对于一个14 岁的青年,这本故事集太引人入胜了。在我们那个中学中,《天方夜谭》是三年级唯一的教材。”(胡春洞2003)

从这些外语教育专家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学作品对英语初学者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文学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令人神驰,感到魅力和趣味性浓。这是所有学有所成的英语教授们的一致体会和感受,也是学习,掌握和精通英语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的心理基础。同时,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对外面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将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他们无异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必将吸引他们去探索,去求知。在探求的过程中,外国文学作品所特有的风格,精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将使他们发现一个与教科书全然不同的语言世界,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中学英语文学欣赏课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的

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侧重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深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理解水平,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熟悉和认识作品的特点,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2.教学模式

以培养输出能力为主,检测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提倡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式”学习,即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的互动,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魅力。

?课前:广泛阅读, 让学生搜集背景材料,并作简要讲述。

要求学生根据课前教师布置的任务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消除作品中的文化背景障碍。在教学中,尽

量让学生自己讲述背景故事,目的是在背景学习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课中:深入阅读。

侧重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吸收,归纳,

推理作品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然后找出描述某一方

面内容的句子,如描写景物的,表达作者特定情感的等等,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审美。

还可以要求学生把作品中的关键场面和人物画出来,让学生从文字向画面的转化过程中对作者塑造人

物的方法有深刻的理解。

?课后:展示反思。

要求学生充分吸收阅读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作者情感和对作品的看法,同时也获得运用英

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外:能力延伸,侧重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一些相关练习,如:创造性写作,分角色朗读,即兴课本剧表演,口头陈述等,训练学生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对作品进行认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五.案例实施。

自2003年9月承担学校新一届高一两个文科实验班的英语教学以来,我在其中一个班(31人,基础较好)尝试开设了英语文学欣赏课。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从部分英语杂志(如:英语文摘,英语沙龙,英语学习等)上精心选择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较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如反映美国社会现状的In Chelsea, Back to sleep,侦破体裁的The dancing mouse, 渗透亲情的Dating with my mother, 还有体现师生情义的All the good things等等,课内由教师讲解,引导和启发,课外由学生根据获取的信息,自行进行能力拓展方面的训练。下面以“I love Bill”(摘自希拉里的自传living history《活的历史》,约900词。)这篇文章为例说明教学操作过程,附详细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英语的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克林顿的人格魅力,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技巧,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并深刻了解真爱的含义。

课堂教学设计

I. Pre-reading 课前:收集材料,走进比尔 克林顿和希拉里

Discussio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ill Clinton and Hillary?

II. While-reading 课中:拓展思维,发掘潜力

1. First reading

Task 1: To get the main idea. (主旨题)

What does she mainly talk about in the article? Her romance / love story with Bill Clinton

2. Second reading

Task 2: Decide if the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细节题)

1. Hillary thought Bill Clinton was more like a Viking than a scholar from Oxford.

2. The school museum was closed because nobody went there.

3. After visiting the museum, Bill Clinton went to a party in Hillary’s dorm room.

4. Bill Clinton talked a lot about politics at the party.

5. The shape of his hands wa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Hillary noticed about Bill.

Task 3: Understand the text following questions: (理解题)

1. Who was more in love with whom in the beginning?

2. When did Hi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3. What did they do after they became inseparable?

4. What are their plans after graduation?

Task 4: Discuss the questions: (推断题)

1. How can we tell Bill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ary than she was with him? (give as many examples as you can)

2. Why wasn’t Hilary as much in love with Bill as he was with her?

3. Why did Hilary ’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Task 5: Summary (总结归纳)

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 Give some examples to support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s)

Task 6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语言赏析)

1. He also had a vitality that seemed to shoot out of his pores. (句义理解)

Can you translate the sentence into Chinese?

2. The way Bill tells the story, he couldn ’t remember his own name. (短语理解)

What does the way Bill tells the story mean?

3. Watching him talk our way in was the first time I saw his persuasiveness in action. (词义理解)

What does “talk our way in ” mean?

4. To this day, he can astonish me with the connections he weaves between ideas and words and how he makes it all sound like music. (长句的理解)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what does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III. Post-reading 能力延伸

Topics for discussion: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article?

People are not what they seem. (We can not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

2. Who do you admire most in the worl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IV . Activities outside school 课外活动;协作完成

1. Prepare a mini play about Hillary ’s romance with Bill Clinton

(Students can choose one of the following scenes and act it out in pairs or groups)

Scene 1: In the library Scene 2: Going to the registrar ’s office

Scene 3: visiting the school museum Scene 4: At the party in Hillary ’s dorm room

Scene 5: Visiting Hillary in her dorm Scene 6: At the party on Long Island

2.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erson you admire most. (80 words or so)

Para 1: Introduce the person

adventurous

outgoing sincere thoughtful experienced at social life persistent for love knowledgeable ambitious

Para 2: Explain what you admire about the person

Para 3: Summary

六.案例实施体会。

我个人认为这节文学欣赏课有三大亮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在教学中,我以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感情变化为主线,以“Why did Hil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为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讨论,指导比较到位,背景资料补充恰当有效。2.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从文章对希拉里和克林顿相识,相知到相恋的描写中体会到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又从希拉里的一系列内心活动中感悟到了克林顿的人格魅力。希拉里不是一开始就对克林顿又好感的,从最初对他的印象“Hillary thought Bill Clinton was like a Viking rather than a scholar from Oxford”,到We became inseparable,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是在分析讨论文章,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英语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人文味”。3.我抓住几个语言训练点,如短语搭配和复杂长句式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提高了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不足之处在于指导学生用形容词归纳总结克林顿的性格特点时,因为怕学生出错,我先给他们提供了我事先总结好的答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我给出的词汇,从文章中找出反映他性格的典型事例,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空间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假如就放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用一段话完整的表达出来,教师在小组讨论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训练,对克林顿的性格的理解会更加立体、全面。

结束语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运用,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对于陶冶心情,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开设文学欣赏课无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笔者对于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对于各项教学步骤的设计和界定还很粗浅,肯请各位专家与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殷国魁赵登明《文学作品――被忽略的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稿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2月

2.沈云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任务驱动研究》稿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7月

3.黄子成主编《中学英语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5月

4.胡春洞著《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

5.庄文中《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稿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课程·教材·教法》

6.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https://www.360docs.net/doc/3014939524.html,/lit/forum-11.htm

7.贾冠杰著《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8.周淑梅《开放性语文教学初探》2004年5月https://www.360docs.net/doc/3014939524.html,/hmzxb1/jxjy.php

9.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念的构建》《教育研究》1994年第10期

10. 刘朝晖《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教育理论和实践》2001年第5期

11.施良方崔允漷著《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12.李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探》https://www.360docs.net/doc/3014939524.html,/page100.htm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社会的发展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学欣赏课程的建设,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为造就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兼备的现代化中职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文学欣赏是一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人文性是其基本性质。 文学欣赏通过重返文学经典,促进学生整体精神素质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扩展学生精神的丰富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他们广阔而深邃的精神视野。 二、课程的基础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本课程育人的功能。 文学欣赏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阅读欣赏文学经典,使学生返回历史,重温传统,在深深地浸润中,真正体会到整个人类生存的艰巨性和伟大性。在与经典的心灵交融中,使学生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多一份深邃体验,一份清明理解,从而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审美应用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文学欣赏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捷,富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已渐趋成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也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欣赏中,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读,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巩固探究成果。本课程学习的过程将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课程。 文学欣赏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的文学素养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同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自我发展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中职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的对己的不同期待,文学欣赏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既讲究知识的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又能适当接触学科的前沿,引发不同专业学生的跨学科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36582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108009000193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所以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 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 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 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 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 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 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 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 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 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 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 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标准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公开课《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文学类文本阅读 《语言赏析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甘玉苹 教学目标: 1、抓准切入口,结合语境,赏析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2、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与步骤,形成语言赏析思维。 3、规范语言特色评价用语,能用简明恰当的语言表达。 4、感受汉语言的意蕴,从赏析语言美中获得阅读的享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切入口,结合语境,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规范语言特色评价用语,能用简明恰当的语言表达。 课前准备: 1、复习识记:修辞、描写及其作用;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2、近几年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文章。 3、《高分突破》和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作业情况,例题引路,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再评讲作业存在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强化训练,讲评练结合,让学生形成语言赏析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一把锁配一把钥匙,如果能给每个知识考点找到一把对应的钥匙,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寻找语言赏析题解的钥匙。 二、题型归纳及考查情况: 题型多样;在历年的中考中,“语言赏析”是高频考点。 三、解题技巧: (一)知识回顾 识记有关语言赏析的知识。(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常用修辞及作用、描写手法作用)[见《高分突破》第136页] 这些知识是死的,除了识记,更要学会活用巧用。 (二)答题示例探究引路 满分答案示例,分析、归纳答题要点和切题角度。 (三)角度切入深度品析 对照作业,查缺补漏。 1、评讲《鼓神》有关语言赏析作业: 结合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归纳注意事项。 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角度没抓准;内容、情感分析不到位;答题要点不全面。小结注意事项:抓关键词明确角度 结合语境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思考周全要点齐全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艺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通过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 与本课程相关的专科类课程有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及部分文学类课程。前者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分析艺术现象的观点与方法,后者又提供了与多种艺术门类比较的对象,这为我们学习艺术欣赏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使同学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及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思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艺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艺术欣赏的特点: 1.感觉与认识,感情与理解的统一,潜移默化过程。 2.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寓教于乐。 3.体现美感中反映与再创造的统一。 (二)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 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不等于现实。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艺术形象对现象的再现;(2)艺术家对现实的感受、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3)艺术家的精湛技巧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个性与社会性、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但在不同艺术门类中,再现与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色彩、线条、形体、音响、人体动作等)。 艺术语言的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 艺术以形象性为其基本特征。艺术语言是为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服务的。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典型与意境。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 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4.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提倡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 (三)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在艺术欣赏的实现中提高欣赏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粤剧赏析专题教学设计

粤剧赏析专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目标(1) 引导学生瞭解粤剧及其体制。(2) 与《紫钗记》剧本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学生获得文化知、赏析文学。 2. 能目标(1) 增加学生对粤剧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2) 学生对个性整体感知及高层次思维发展。(3) 促进其他学习域的学习效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发扬及反思本土的传统和价值。(2) 从与艺术中获得愉悦、享受和满足。(3) 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对体艺活动的兴趣和鉴赏能。(4) 培养对艺术的终身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瞭解粤剧。 2. 与《紫钗记》剧本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学懂欣赏粤剧优美之词曲,并对瞭解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3. 发展学生对个性整体感知及高层次思维。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打破[闷东西、土]等思想,接受粤剧,欣赏粤剧。 2. 学生发扬及反思传统和价值。 3. 激发高层次思维。 四、教学节与活动设计 1. 教学节共八节,每课时四十分钟。(1) 第一、二、三和四节是粤剧发展史及粤剧基本知。(2) 第五、节是走进《紫钗记》。(3) 第七、八节是小组自主学习口头分享。 2. 粤剧专题报告布置布置学生「粤剧专题报告」的与要求如下:全文共五部分,

分别是:一、粤剧史与花絮;二、《紫钗记》与某折的概要与某折的深入;三、对所选折子获奖作品(简介) 1 习的延伸;四、总结;五、后感。 3. 活动设计(1) 分组︰以五至人为一组。(2) 搜集资︰搜集粤剧艺术形式(包括舞台、衣饰等)及《紫钗记》内容等资,进讨和筛选。(3) 讨︰以小组形式讨所得资,加以分和分析、归纳。(4) 群策群做好研究性学习,完成书面报告。(5) 口头报告︰报告之前所搜集的资,如:人物浅析、文化典故、好词好等。 五、教学设计特点 本专题教学设计及实践,着重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引用直观法让同学亲身穿上粤剧服饰,加深学生对粤剧人物造型的印象及诱发其兴趣,又让同学习唱粤剧小曲寓娱于学习。引入讨论法用小组讨论吸引学生,加强团体精神,互补足,在做、讲、议方面自主学习。同时,重视发展学生对个性整体的感知及高层次思维发展。(所谓高层次思维,是学生分析、评价、综合、创新等思维能,有别于复述、解释、应用等较低层次的思维能。) 让学生代入剧中人物身份,结合现代生活激发思考进创作。设「古事今时」一项专题报告内容,除故事情节结构的认之外,一方面要求综合剧本已有内容;另一方面,又引入学生生活经验,以结合剧本,这都是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观。让学生透过角色代入,引发想像,多角反思,透过具体事件,对传统的体会与超越、尊重与批判的互动中开展起。同时又提倡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还辅以多媒体课件及课堂工作纸的应用。教学思路:通过粤剧欣赏-→探讨剧曲中艺术形式(包括舞台、衣饰和接触戏服及器等)及内容-→讲解粤剧的发展及基础知-→认唐涤生《紫钗记》-→通过《紫钗记》瞭解粤剧及传统文化-→激发思考和自主学习-→小组分工-→收集资-→选择、分析-→编撰报告-→口头汇报专题-→评鉴。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

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标准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能力标准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隐形的翅膀 一、电影背景介绍: 《隐形的翅膀》是2007年九月七日由华夏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青春励志影片,由冯振志执导,雷庆瑶主演。 《隐形的翅膀》是导演冯振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最初是为双臂残疾女学生自强不息的真实事迹所感动,而引发创作的冲动。导演及其夫人赵慧利女士用两年的心血编写剧本,并倾尽家里所有积蓄拍摄本片,他们的执着感动了残联的领导和朋友王萌和安珍等。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该片终于完成。影片展现的是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远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获得了成功,该片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的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雷庆瑶3岁时失去双臂,16岁时因为主演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被誉为"折翼天使"并获奖,2008年,进入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2010年走上创业路,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断臂天使”。 《隐形的翅膀》的获奖情况: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女演员奖(雷庆瑶) 二、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奋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经受不住这惨剧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双手的志华不能自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志华想回到学校上学,可是无法写字做作业,学校没法接收她。面对失学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处境,志华非常痛苦,想自杀了结一切,是爸爸妈妈的爱唤醒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标准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能力标准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文学欣赏课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西城区师大二附中外语组康明 【内容提要】如何开展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本论文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阐述的演变入手,阐明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文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在我国中学开设英 语文学欣赏课的现实意义,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开展英语文学欣赏课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 【主题词】文学欣赏独立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日趋开放的时代和社会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英语教学在教育观、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英语由最初的“基础工具”发展到“交际工具”。新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对英语课程性质阐述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英语学科的性质在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这既标志着英语教学在时时被赋予新的涵义,同时也表明英语承载着多种任务。近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使我切身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法,阅读,词汇等等,更要教会学生去思考——进行深入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在美国的所有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教会学生“批评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讲授文学课程时的共识。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各样权威的或是正确的解释,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智慧产生影响。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所涉及到的话题都是深入的和带有思想性的,而这些话题或是问题又值得我们永远地探讨下去。开设文学欣赏课可以使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从而学会独立地进行批评性思考。今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成为会阅读的人,更应该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们能够有创造性地思维。 二.英、美、德等国的文学教育。 英、美、德等国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指出:“英语可视为一门学科,也可以看作英语和英国文学两门课程。”在英语学科中,除了有语言教育,包括听说、阅读、写作、拼写、书写等,有文学教育,指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主题、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并且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个人反应。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一般地说,英语课程包括语法、阅读、写作和作文;语言艺术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指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学代表作,能够欣赏语言艺术,评论文学作品,并且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德国,一个州的德语教学大纲规定:“德语的任务是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上的和文学上的教育,这是它的独特的使命。”还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要学生了解文学体裁和结构,了解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为什么呢? 美国学者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识,从而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个特别的天地;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人类自身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德国学者认为:应当了解文学作为自我表现的产物,作为满足美感的手段,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的奇妙作用;通过学习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扩充自己的语言能力,“在社会基储美学表现形式和哲学理论设计方面开拓我们文化的语言空间”。 原苏联学者认为:“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的能力。”(凯洛夫语) 这些学者都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价值,即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占有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吸收文化价值观念,学习民族精英和民族精神;可以对自然、生活、艺术进行审美,培养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1)教学教材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1)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了解高职高专文学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分析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现状,提出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2.了解我们本校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及本学期课程内容设置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 3.明确学习方式: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分组,选组长,选专题,加QQ 号,在空间开文学欣赏专题栏目,学生的自学内容每周必须更新,教师网上跟进,及时指导。 4.明确考试方式:课堂、空间文学专栏内容、期末自主学习汇报。 一、文学欣赏课是干什么的 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 文学是以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这是一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方式。其内容是以观照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人的丰富多样的精神与情感,以美的角度观察和看待现实生活。其形式是用想象和幻想等艺术虚构方式创造富于美感内容的感性形象。 文学艺术是对世界富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艺术掌握世界的中心。《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世界。 分析具体可感、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如孙少平、孙少安、孙玉厚,高加林、艾斯美拉达、加西莫多、弗洛罗、倪吾诚、静宜、静珍、萧峰、郭靖、杨过、玛莎、玛丽亚、特拉普(范崔普) 作品的构成要素:言、象、意。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意境。音韵和节奏。风格、神韵、气势、色调、基调、格调、趣味。 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主要的有:结构的安排、叙事角度的选择、象征、情节的提炼、隐喻、夸张、变形、白描、写意等手法的采用等等。(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个因素的功能分析。)要透彻地理解作品,还要注意了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和技巧。 二、为什么开设文学欣赏课 高职文学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情操得到陶冶和提升、养成并提高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优秀课例 《夏洛的网》阅读赏析课教学设计

优秀课例《夏洛的网》阅读赏析课教学设计案例欣赏《夏洛的网》阅读赏析课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曙光学校周宇娟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语段赏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 2.享受读书乐趣,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3.通过读书交流,培养说话能力。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要进行读书交流,你的心情是什么?用一个词语形容。 (二)整体感知 1.拿出书,你最先了解到了什么? 2.读书方法介绍。 (1)如果我们想快速了解故事内容,可以关注一下书的封面、封底、扉页等。 (2)作者、译者、书名、英文名、出版社、故事简介、人物表、目录。 3.人物表中黑色字体的人物是什么?(主要人物)教师板书:弗恩、威尔伯、夏洛。 4.人物点击:猜人物(弗恩和威尔伯)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说人物特点,其他学生猜人物。

5.阅读方法介绍:阅读外国名著的时候,要注意:外国人的姓名、地名等翻译过来,追求的是发音相近,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会发现,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同的名字。比如书中:蜘蛛“夏洛”也可以叫“夏洛特”,小老鼠“坦普顿”也可以叫“坦普尔顿”。 6.故事的主要人物知道了,他们到过哪些地方?教师板书:弗恩家、谷仓、集市。 (三)阅读感悟 封底的内容介绍中,是这样开头的: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 1.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阅读方法介绍: 在读书的时候,若碰到类似或空白,或精彩,或有悬念的地方,先别急着往下读,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再与原文对照。这样读书,久而久之,你的想象力、文学表现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挥想象并全班交流。 正当威尔伯和夏洛快乐地生活着,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宁静…… 1.看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阅读方法介绍:目录是文章的脉络和纲要,能给读者提供线索。同学们翻到目录,读一读,猜一猜,书中的哪一章节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呢? 2.查看书的目录,找到相关章节,进行阅读。 3.小猪威尔伯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是什么反应?你能体会出小猪威尔伯什

中外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220601 学分:4 总学时:72 说明 【课程性质】《中外文学欣赏》为选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中外文学知识的常识,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达到能够欣赏一般的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鉴赏能力和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中外文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教学内容】这门课的内容,要重点讲析一些中外文学成就比较大、影响也比较大的作家,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一些经典作品,点面结合,以求对这些有代表性作家作品能有深刻一些的认识。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兼顾使用讨论法和练习法。 内容:第一章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唐、宋、元文学;第三章明、清文学;第四章外国文学名著欣赏。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参考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大纲内容 第一章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重点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对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有整体上的把握,对其中的名篇能够广泛的阅读和鉴赏。

浅谈文学欣赏课

2009-8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欣赏课与一般的阅读课不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式 的兴趣浏览,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阅读、 探讨、欣赏、感悟的过程,是情感和情感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进而陶冶情操,升华情感,提高文学和思想修养,提升审美水平。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文学作品,与作家同喜同悲同欢愉同愤慨,唤起学生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不但获取语义内涵的信息,而且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影响人的个性和品格的形成”。 文学欣赏课分两种类型:一是语言欣赏课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精神外衣,最具魅力,最值得回味,也最值得鉴赏,令人受益无穷。而且可以通过语言之美来涵泳情感之美、 体悟精神之美,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大花园中涵泳,领略它的含蓄、它的壮美、它的朴实、它的清新、它的无穷韵味。我们的文学欣赏课应该帮助学生揣摩语言,发现弦外 之音,了解言外之意,品味韵味之致。 二是情感思悟交流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文学作品是传情达意的,都会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文学欣赏无论是技法还是形象的欣赏,它的落脚点都应该归结到对情感的思悟上。例如《端午的鸭蛋》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而《藤野先生》使我们感受到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之情。这样的课型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净化心灵,以灵魂的真善美,情感的美好和高贵,引领学生一生做善良的人、真诚的人、高尚的人、正直的人、坚毅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不管是哪一种文学欣赏课,优秀的文学作品因充满美的张力而成为审美的对象,为读者提供了无比阔达的审美空间。文学欣赏课是语文教学中最值得咀嚼回味的大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体现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体现 语文魅力的最佳领域。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习得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领略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作品,能够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滋养丰厚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品德,提升个人修养。同时丰富人的想象力,拓展延伸思维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激励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会做人和做事,为回报社会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而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我们都知道,囫囵吞枣与细嚼慢咽收益大大不同。文学广阔而弥深,内蕴丰富,往往具有模糊性,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职业的读者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开设文学欣赏课,一定要想办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鉴赏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表达冲动,激励他们释放心灵,和文本交流,与作者共鸣,师生心灵共振,让课堂灵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情感丰富、思想深刻。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初级中学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 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 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甘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 “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 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 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 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解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 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老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 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 让学生自读、 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 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新城幼儿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马 艳 浅谈文学欣赏课 穆光辉 !!!!!!!!!!!!!!!!!!!!!!!!!!!!!!!!!!!!!!!!!!!!!!!!!!!!!!!!!!!!!!!! 象牙塔内 104

幼儿园大班文学欣赏活动教学设计-微笑

幼儿园大班文学欣赏活动教学设计:微 笑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附后)。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感受小蜗牛善良、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 当你觉得孤单或不开心的时候.请记住你的朋友小蜗牛正对着你微笑。 小蜗牛 ××年×月×日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蜗牛。 3.故事图片四幅,内容分别为:(1)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小蜗牛着急;(2)蚂蚁搬东西、小蜗牛微笑; (3)小蜗牛把信交给小兔;(4)朋友们高兴地看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这里有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谁的?谁写的?

2.想不想知道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读信) 3.小蜗牛信中的意思你们懂吗?(理解孤单、微笑) (评析:小蜗牛的信在整个作品中是个难点。将难点前置,让幼儿亲身感受。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故事中小蜗牛爱朋友的情感。) 4.想不想知道小蜗牛为什么会寄这封信?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微笑》。 二、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好听吗?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谁?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分别是谁? 2.小结: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是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每一样动物。 (评析: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引导幼儿合理思维。) 3.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小结:对呀,徽笑是一样好东西.它能给孤单的人带去快乐.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 (评析:对微笑的解释恰到好处.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微笑的美好和蕴涵的力量。) 三、看图片分段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讲述A段。提问: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烟台职业学院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72 授课对象:高职新闻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的 《文学欣赏》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欣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提高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造就新世纪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1.1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1.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 1、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 2、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先秦文学欣赏 2.1 先秦文学概述 2.2 《诗经》赏析:《蒹葭》、《采薇》 2.3 春秋诸子散文概述 2.4 例文赏析:《论语》、《秋水》 2.5屈原与《湘君》 2.6战国历史散文赏析:《战国策》《左传》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对先秦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关基本知识。同时,着重掌握课课本中涉及到范文。

重点与难点: 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哲理散文《秋水》、《论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特点。 3、屈原的《湘君》与他的骚体文学。 4、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两汉文学欣赏 3.1两汉文学概述 3.2 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 3.3 司马迁与《史记》 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潮 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特点,掌握司马迁、陶渊明等作家的代表作的背景知识,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品味文学内涵。 重点与难点: 1、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上邪》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垓下之围》的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第四章唐代文学欣赏 4.1初唐诗歌与初唐四杰 4.2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就比较 4.3白居易与《长恨歌》 4.4 唐代传奇文学《柳毅传》 4.5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4.6 李商隐的《无题》与李煜的《乌夜啼》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着重要求了解初唐诗歌的发展以及晚唐诗歌的衰败,以及唐代传奇的萌芽;掌握李白杜甫的诗歌特点,白居易的文学创作成就以及韩愈柳宗元等人对唐代诗歌散文的贡献。 重点与难点: 1、初唐后期的“四杰”及其作品特点。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风格对比。 3、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影响性。 4、李商隐的“无题诗”与南唐后主李煜。 第五章宋代文学欣赏 5.1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5.2柳永与《八声甘州》 5.3苏轼与《前赤壁赋》 5.4李清照与《一剪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