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单元学案

六单元学案
六单元学案

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

单元导读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

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

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

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

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实践:诗海拾贝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我们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

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预习导航】

特别提示:活动安排分“搜集诗歌——看”“整理诗歌——抄”“欣

赏诗歌——析” “诗歌朗诵——读”

一、为阅读扫清障碍。(给下面加点的注音) 往矣.( ) 霏霏.( ) 润.物( ) 野径.

枕.

头(

) 睫.毛( ) 花穗.( ) 齐绽.( ) 皑皑.

( )二、结合注释,认真读一读课文中的六首古诗,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写初读后的收获:

2.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在课文中做上标记,以备课上讨论交流。

三、课前搜集诗歌。

提示:搜集诗歌是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

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也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了,才能让自己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

1. 说说搜集诗歌的方法:

2.把你搜集的诗歌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堂探究】

四、“整理诗歌——抄”

提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我们能把搜集到的诗歌分类整理下来,然后反复进行朗诵,那么记忆一定会深刻些,其中一些

2.本组六首诗歌是按分类的。

3.小组分类整理搜集到的诗歌。(以备展示用)

五、“欣赏诗歌——析”

提示:有了材料,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它们才会成为一碟美味佳肴。诗歌也是需要我们进行“再加工”的,那就是我们阅读诗歌,欣赏诗歌。

1.我们课本中的《春夜喜雨》就附有一篇赏析短文,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欣赏诗歌有方法。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

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

④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达标训练】

一、连线

《采薇》唐诗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

《天净沙?秋》元曲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四言古诗叶赛宁

《白桦》外国诗杜甫

《春夜喜雨》现代诗《诗经》

二、古诗积累。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植B.曹丕C.曹操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

2.根据要求填空。

(1)()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填颜色)(2)人闲()落,夜静春山空。(填花名)

(3)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填动物)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诗经·采薇》写选征战土,回想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2.《春夜喜雨》是一首绝句。()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4.《天净沙·秋》是宋代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道小令。()5.《太阳的话》作者借太阳、象征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6.《白桦》是写思念亲人的一首诗。()

四、阅读诗歌,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名,题目这首词中,所写的时间是地点是,描写的景有。

2.读了这六首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把它写在下面。

五、诗歌赏析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解释词语的意思。

喜:潜:润物:

2.第二句的意思是:

3.第一句写了下雨的,赞美了这场雨来的。

4.最后一句是诗人夜晚对景色的猜测。

六、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3.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

书写质量日期:

活动实践:与诗同行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

面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胆量和增长勇气,提高自

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预习导航】

特别提示:活动安排分“推荐好诗——编”“原创作品——写”“综

合汇报——展”等几个环节。

一、给加点字注音。

澎湃.()出轨.()纤.弱()逸.闻趣事()

岑.参()亲昵.()依偎.()略胜一筹.()

二、把《诗中的“秋”》一文中有关秋的诗句摘抄下来。

1. 2.

3. 4.

3.

三、自读诗歌《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尝试回答:

1.你比较欣赏哪一首?为什么?

2.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堂探究】

四、“推荐好诗——编”

1.在我国诗的长河里,出了那么多的著名诗人;而外国也有那么多

出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就像海边一只只五光十色的贝壳,不胜枚举。

如果要把这些精品都抄下来,也多不胜抄。你认为该怎么办?

3.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

鉴赏》等。

五、原创作品——写”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了那么多诗,大家一定也想试

一试吧!教你几招:

(1)要想心中有诗最重要的是联想和想象。因形象的思维和丰富的

想象,这是写诗最需要的特质。

(2)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大胆想象,锤炼语

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2.请你欣赏,再试写一首。

【达标训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跃()纤()昵()偎()梗()袄()迁()泥()喂()硬()二、把下面的词语恰当的连起来。

潮声潮落机灵的耳朵

胸怀富足粉红的眼睛

家园宽广热情的花朵

潮起澎湃明亮的歌曲

三、下面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在括号里填出。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四、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

2.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3.“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4.《天上的街市》中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街灯。()

五、课文内容精彩回顾。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1.文中这首诗选自代诗人写的《》。

2.用“”画下作者理解这几句诗意思的句子。

3.你还会背诗人的哪些诗,选择一首写下来。

六、趣味故事欣赏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1.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先理解下面的词语。

峥嵘:百无禁忌:

2.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认为这兄妹俩的长相特点是:

书写质量日期:

回顾·拓展六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一、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野径.(jìn jìnɡ)澎湃.(bài pài)花重.锦官城(zhònɡ chónɡ)徜.徉(chánɡ shànɡ)花穗齐绽.(zhàn dìnɡ)白雪皑皑.(ái qǐ)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三、选择填空。

下面三句话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互相取笑的话,都用了夸张。你能找到它们分别夸张了什么?

1.苏东坡: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2.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3.苏东坡:几加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四、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3.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归来。

5.几处()争暖树,谁家()啄春泥。

五、回顾本单元内容选择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录诗歌()篇。

A《楚辞》 25 B《诗经》 305

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阶段。我国诗歌发展史

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宋代的()和元代的()。

A诗词曲 B词诗曲 C曲诗词3.我国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等;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等。

4.《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的作者是国著名诗人。

5.我要把我喜欢的诗歌推荐给大家

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诗歌是写的,诗歌内容如下:

我推荐这首诗(词)的理由是:

六、朗读下面两首童诗,说说你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树风

春天的树风最讨厌了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夏天的树然后在旁边大叫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羞!羞!羞!

秋天的树真是气死我了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1.我的体会是:

2.我受到的启发是:

书写质量日期: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全册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 【情境导入】“长寿村之谜”:于都县小溪乡坳下村总人口200多人,百岁老人三四个,80岁以上的习以为常,双胞胎五六对。这是什么原因呢?(2010年4月《赣南日报》)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59页至6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 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 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3.世界水日是__月___日。 4.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____,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_____水调往北方。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 1.391×1018m 3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水球”。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如图) 2.水资源概况:总水量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 3.海洋水: 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 ⑵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⑶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且分布不均匀。 【阅读】课本第61页至6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 2.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节约用水?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中国节水标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课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古诗二首》从不同地侧面反映了夏天地美丽。《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情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 “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学会照样子说句子,学会加标点;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朗读童话故事,懂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道理和感情。 单元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乐于识字的习惯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古诗和短文,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激发学生观察夏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的兴趣。 4.感悟古诗所表现出的意境美。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 2课时 《荷叶圆圆》 2课时 《要下雨了》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单元测试 2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修订栏预习 导入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2.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3.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 Section A学案及答案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 Setin A学案及答案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SetinA学案及答案 Unit6 Hlnghaveubeenlletingshells? SetinA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单词llet,shell,sate,pair,sine,raise,several,sater 2掌握句型:Hlnghaveubeensating? I’vebeensatingfrfivehurs I’vebeensatingsineninehurs I’vebeensatingsineIassevenearsld --Hlngdidusate? --Isatedfrthurs --hatsprtdupla? --Tennis --hendidustart? --henIaseleven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现在完成进行时,学会谈论人们做某事持续多长时间,谈论人们收藏某物多长时间。 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再认识,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 学习难点:区别不同点: “fr”and“sine” 2“Hlnghaveubeensating?” And“Hlngdidusate?” 学习过程: Step1自学44、4、46页单词并检测: 收集___________贝壳___________溜冰鞋____________溜冰者__________ 马拉松赛跑_________ 滑冰马拉松___________ 筹集_________ 几个的_________ 自从___________ 自从9点起____________ 一双旱冰鞋_________________自从两年前一直到现在_______________ Step2新导入:

初中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分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4.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一些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屠狗洞”的故事。 你知道屠狗妖是什么吗? 分析:经过科学家研究屠狗妖竟然是二氧化碳,你对二氧化碳知道哪些呢?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体现了什么性质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入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猜想 思考、讨论、代表展示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 带着好奇心观 看、思考激发学 习兴趣。 根据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来引入 新课,符合学生 的心理认知过 程。 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讲述: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二氧化碳,完成表格. 1.二氧化碳的密度 提问: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是怎样的?小时候有没有吹过气球?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提问:溶解性是怎样的呢? 设计并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3.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展示干冰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完成表格: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思考方法,回忆吹大的气 球放空气中易下沉。 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向 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 入约一半体积的水,立即旋 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答冰或者干冰 并猜它的成分 让学生学会观 察、表达 联系生活,激发 兴趣,加深印象 让学生分组充分 讨论,确定合理 的实验方案。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将化学 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案人教版7上:第六单元教学案答案

21《皇帝的新装》教学案答案 一、预习、导学 1、jī、bì、xián、hài 、qīn 、hè、xuàn、xūn、chèn 2、(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课内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2、骗、 3、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4、略 5、略 6、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好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 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 7、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一、.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 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 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 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 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第二节海水“晒盐”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第三节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树立元素守恒观 四、策略方法(具体)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第六单元学案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2.通过教师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的帮助,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 行描写景物。 3.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自学写作导引,将疑难地方在课本上圈出。 2.阅读《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文章,比较文章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春》中有着大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下面一段所运用的写景方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2.《济南的冬天》中有着大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下面一段所运用的写景方法。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二、深入探究,梳理归纳 3.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你还记得有哪些运用了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根据对课文的分析及写作导引的学习,你认为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请在 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明确。

2020年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2020年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教材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5页 小结:

初三化学上学期17单元全套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物码,称量时:M 物 =M 码 M 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物码,称量时:M 物 =M 码 M 游码

语文A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导学案(A版三年级下册)

语文A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导学案(A 版三年级下册)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chánjiàoxīnshǎnɡshènɡfùjiàoliànɡfēnɡsuǒpàoch áfènnùrónɡyì ()()()()()()()() 二、辨字组词。(8分) 钟()渐()碎()赵()守()搂()矿()澡() 种()惭()摔()超()村()楼()旷()躁() 三、变字小魔术。(8分) 例:骨——(骺)(髓)(滑)(鹘) 票——()()()()乔——()()()() 肖——()()()()垂——()()()() 四、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字。(12分) (受收)获训(练炼)一(显现)身手(会恢)复(健建)康千变万(花化) 粗(糙草)暴(燥躁)(峦峦恋恋)不舍(振震)怒积(攒赞)一干二(净静) 五、补充词语。(6分) 全()贯()()目()神()慌()忙晕()转()()重()长()翼()飞 六、照样子,写词语。(12分) 例:虎背熊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承前启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前仰后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乐园。(19分) 送回大山 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山洪滚滚而来。 王敢站在村口,呆呆地望着滔滔洪水和洪水携带来的种种杂物:折断的树枝、打落的果子、拔起的庄稼…… 这时,他发现,水面一根大树枝上,落着一只小鸟,小鸟紧紧地抱住树枝,随着洪水上下起伏,全身的羽毛都被打湿了。王敢毅然跳下水,救出了小鸟。 王敢把小鸟带回家里,给它擦干身上的雨水,用暖暖的棉花包裹起来。小鸟得到温暖,很快恢复了活力,一跳一跳地好像在向王敢表示谢意。 在王敢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鸟一天天长大,它长成了一只小孔雀!长长的双腿,漂亮的羽毛,五彩缤纷的尾巴,王敢很喜欢它。但他想,这孔雀是从大山里漂来的,它应该属于大山,属于森林,属于所有的人们。于是,在一个明媚的早晨,王敢把小孔雀送回了大山,送进了森林,送还了人间真情…… 1.依照上文填空。 ()的树枝()的果子()的庄稼()的早晨 ()的棉花()的羽毛()的尾巴()的双腿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谈一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策略】 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①玻璃刀刻划玻璃。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②不同型号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②介绍防毒面具、回忆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讨论。 ①金刚石为什么比石墨坚硬?C60呢? ②课本讨论题。 ③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差异,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 练习。 除了完成课本习题外,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的不同单质的特性。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2H、HB、2B等)的铅笔以及铅笔芯、玻璃刀、冰箱用去味剂、碳素墨水、墨块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等。 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供学生实验用的一些仪器:导电装置、玻璃边角料等;有关如天然金刚石的存在、石墨炸弹、活性炭吸附性的发现和应用等资料。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 1.实验装置的设计。 建议教学中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质,从课本“活动与探究”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的仪器进行搭配,学生可以先用简图示意,有条件的最好提供实物,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要求能说出理由),并从中选出正确的和最佳的设计装置。 2.实际操作。 ①用选出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无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了解笛福及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2、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引导学生理智、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重点难点】 1、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2、理解身处绝境的鲁宾逊行为的意义。 【知识链接】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课前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读熟课文:自学并摘录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论话题:以《我眼中的鲁滨孙》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三、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学们探讨? 四、知识链接:找整部作品读一读。 【课堂探究案】 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质疑释疑,大胆发言。 3、读悟结合。 谈论话题:朗读精彩片断,从课文看“我眼中的鲁滨孙” 提问小组“我眼中的鲁滨孙”参考问题 总体1、2、4、56、7、8鲁滨孙漂流到荒岛后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3、4、5、6、7、8鲁滨孙漂流到荒岛后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他的生活态度或生存意念是怎样的? 2、4、5、6、8鲁滨孙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看出他什么性格特点? 梗概1、2、7第1自然介绍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精彩片断7鲁滨孙为什么要救野人?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2、5鲁滨孙总结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请概括叙述。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提问小组拓展延伸参考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它题型。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3、从实际例题出发,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难点 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 晰起来

深认识,请各位同学在学 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点,给大家练练手。 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 六、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一下子之间感觉较难适应,觉得知识点零散而凌乱,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本次复习课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即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面,通过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从而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起来,让学生会加深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这应该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后半部分的练习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较好的将未提到的知识点概括到一起,给学生一个综合练习的机会,再次将重难点消化掉。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再次清晰理解,最后用几道中考真题加强巩固一下,使学生真实认识到该单元知道的重要性,达到提炼复习的效果。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本单元还是有部分知识未能一一提到,这是略显不足的地方,而且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也未能较好的小结本节课内容,略显仓促,这是以后在类似复习课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四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案及答案

草帽计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汗()()背镇定()()面面()()莫()()妙人()马()()()忘形丢()弃()狂()()炸神()()算 2、给下列词语中画的字注音。 隐蔽()踪影()凌乱( ) 长征()称赞()狼狈()葫芦()率()领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初读感知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红军_______ 途中,___ 同志带领队伍向贵州进发,遇到 _____________。在这危急时刻,使用“_________”智斗白军,以弱胜强的故事。 2、品读感悟 ★自由朗读课文,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设计草帽计的?请你用横线 画出相关的句子。 ★课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你能把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地方找 出来吗? 【温馨提示:反复读文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把它画出来,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当时,骄阳似火,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同志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qù),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也有的人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马上迅速转移。 1.解释词语。 面面相觑: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省一等奖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