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15 世纪以后)

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2014级杜清江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人对离之遥远的地方的发现。"地理大发现"的本来目的并非是为求知而探险,主要是出于宗教需要和经济需要,一是传播基督教的热诚,二是对黄金、香料的渴求,以后又转入为了贩卖奴隶。继中国郑和七次远征之后,欧洲掀起了探险热、殖民地热。上述欲望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的王公商会不惜重资派人去海上探险。

一、地理大发现

1、亚里斯多德、托勒密障碍的突破

大规模探险的首先发动来自葡萄牙。其领导者是葡萄牙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王子。1418 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拉古什港附近的圣文森特角上的萨格里什创设了世界第一个地理研究院。他从地中海周围网罗了不少地理学家、制图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懂得各国语言的翻译家一起研究地理学,规划海上探险。遇到第一个障碍就是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热带不可居住,去了之后人的皮肤会变黑。1418 年第一次试航很快返航,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经过反复努力,在1433 年航行到北纬26°7′以南的博哈多尔角。由于沿岸向南流动的强大海流形成白色汹涌的旋涡,船员们想这无疑是希腊地理学家所描述的"沸水"了,人过去以后肯定就要变黑。当时的船长吉尔·埃安内曾试图环航博哈多尔角,可船员们叛变,无奈只得返回萨格里什。1434年吉尔·埃安内改换了方针,在离陆很远的地方航行。当船队开到博哈多尔角以南的纬度时,再转航向东,靠近海岸时发现水并未沸腾,人也没有变黑,从此,克服了越过赤道远航的心里障碍,为后世的环球航行打下了基础。1441年亨利王

子的航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热衷航海冒险的时代在欧洲开始了。

这件事很值得思索,中国地理学家的一份文化遗产——指南针,帮了亨利王子的大忙;希腊地理学家一份文化"遗产"——热带不可居住的臆想,却给大航海事业的开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权威人物错误的推断竟然在长达十多个世纪中一直禁锢人们的头脑,可见创新探索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中是多么重要。

2、美洲的发现

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 年)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寄居热那亚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从小就迷恋船只和航海事业。他曾随英国船只航行过,也在萨格里什学院学习过。他读过皮埃尔·戴利和马可·波罗的书。他提出了绕非洲去亚洲航行的计划,首先向葡萄牙国王申请,遭到了拒绝。之后又向西班牙国王提出报告也遭到皇家委员会的拒绝。但他的坚强意志终于打动了国王,为他提供了船只,给予他海军上将的名义和百万金币的准备,哥伦布于1492 年8 月3 日黎明前率三艘帆船出发,在大西洋上克服种种困难,于10 月12 日登上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世界的土地。1493年初返航西班牙。后又于当年9 月25 日再次率更大的船队西航,在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北部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城市—伊萨贝拉,接着又在锡瓦奥建立了圣托马斯城,不久又发现了牙买加,1496 年再次回西班牙。1498年第三次西航,发现了特立尼达并登上了南美洲大陆。1500 年因拒不承认国王派去的总督而被解送回国。1502 年 5 月自费组织船队最后一次西航,途中发现了马堤尼克岛,他克服了部下叛乱、暴风雨袭击和缺衣少食的困难,度过极其困难的一年,11 月返回西班牙,1506 年 5 月在贫病交迫中逝世。哥伦布十年间四次西渡,发现了南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但他至死还认为自己到的是亚洲的南洋群岛,所以把加勒比海岛屿叫西印度群岛。他死后不久,一位名叫亚美利加的意大利人才发现大西洋彼岸不是亚洲而是新的大陆,从此将美洲命名为亚美利加。

哥伦布是富有理想和大无畏探险精神的伟大的航海家,也是具有聪朋才智的很了

不起的地理学家。他第一个发现并利用太平洋风系,懂得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他第一次航行沿加那利群岛的纬度顺东风向西驶去,返回西班牙时则向北驶至亚速尔群岛乘西风返回欧洲。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自此以后,有了新大陆的繁荣和进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与哥伦布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人类为了纪念他,世界各地有很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和团体,仅美国就有4 个叫"哥伦布"的城市。

3、绕过非洲通往东方航线的发现

在15 世纪欧洲人的眼里,亚洲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黄金、香料、丝绸具有非常强烈的诱惑力。可是,从海上去亚洲必须绕过非洲,还要穿过亚里斯多德、托勒密所说的可怕的热带,而且据托勒密讲有一个南方大陆,能否绕到亚洲尚未可知。所以这条航道是探险者热衷的目标。如前所述亨利王子领导的航行已经打破了到热带可以变黑、海水沸腾的神话,但是那时只航行到北纬26°以南一点,赤道怎样尚不可知。1473 年在亨利王子死后,一条葡萄牙船通过了赤道,没有让那里灼热的阳光焚毁,安全无恙地到达了刚果河口。1497 年瓦斯科·达·伽马(1469—1524 年)率葡萄牙船队,避开了强大的本哥拉洋流和赤道以南沿岸的顶头风,在大西洋绕了一个大圈子,然后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向北航行,经莫桑比克,穿过印度洋到达了印度,从而发现了这一苏伊士运河开通前欧洲人去亚洲的唯一航道。当他最后回到里斯本时,一共用了两年时间,航行24000 英里,170 名船员,仅剩下了44 名,为这条航道的发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这条航道的开通,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在马六甲海峡建立了基地、租借了中国的澳门并强占了台湾,首次打开与日本的贸易。紧接着大批欧洲人涌入了亚洲,带来了基督教,带来了欧洲的文明,也造成了亚洲人受欺侮受压迫的历史。从此,地中海、大西洋的欧洲文明,与印度、中国文明连接起来了,人类彼此隔绝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4、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Magellan1480—1521 年)原为葡萄牙人,归属西班牙。在西班牙

国王赞助下,于1519 年9 月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海峡(麦哲伦海峡),驶入太平洋。在茫茫的太平洋长期航行中,船员患了坏血病,没有粮食、淡水,靠吃老鼠、牛皮、木屑、喝脏水生活,历尽千辛万苦,麦哲伦本人也在与菲律宾土人冲突中死亡。最后只剩18 名水手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 年4 月回到西班牙。他们向东行而从西归,用事实证明了人类的故乡地球是圆球体。这次航行与1965 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宇航员惊呼:"我看见了,地球,蓝色的珠玉!"堪称人类对自己故乡的两次最伟大的全面观察。

5、世界地图的基本完成

15 世纪—16 世纪,亨利王子的水手们、哥伦布、麦哲伦、伽马基本上是沿陆缘行驶的,对海洋的情况并不完全清楚。虽然阿拉伯人和公元前7 世纪的腓尼基人早已知道印度洋南面是开放的,可那时的欧洲人仍然相信托勒密关于有一个南方大陆封闭印度洋的说法。当麦哲伦通过后来由他名字命名的南美洲海峡时,他肯定地认为火地岛就是托勒密所说的南方大陆。后来的制图者把"南大陆"一直延伸到塔斯马尼亚岛。最终从地图上消除南大陆这一流传千年以上的谬误的是库克。

英国船长库克(Cook1728—1779 年)三次远航,用南大洋航行的事实最终从地图上消除了托勒密的南大陆。首次航行(1768—1771 年)他到了塔希提岛,向南航行到南纬40 度,确认没有发现南方大陆,然后西行到新西兰,也确认新西兰不是任何南大陆,而后又通过托雷斯海峡,返回。1772 年第二次航行,从英国出发深入到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1774 年2 月到达太平洋南部71°10′处仍未发现南方大陆。1775 年回英国时,他带回了南半球为广阔海洋的第一个权威性报告。第三次航行于1776 年到达夏威夷群岛,进入北太平洋,后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1778 年返回夏威夷群岛过冬,第二年初在与岛上土著人战斗中身亡。库克是第一个勾画出太平洋轮廓的探险家。他关于南大洋的亲身航行实践,在以前探险家的基础上最后绘出了世界基本地图的主要轮廓。

二、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给地理科学带来了巨大变革,它的意义也超过地理科学,几乎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都是巨大的推动力。它是人类近代飞跃性进步的先声。正是由于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现了在当时看来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刺激了产业革命的迅速到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1、太空秩序的新概念——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诞生

15 世纪以来,由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新资料不断涌现,哲学家、宇宙学家、地理学家、自然科学家对此争执不已。最初他们还遵循传统方法费尽心机地使地球的新发现与圣经的创世说相适应,但是这种努力一天天难以坚持,人们最后终于挣脱旧框框的压抑,寻求了新的答案。

波兰学者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 年)在地理大发现不久的1497—1529 年间对行星、月球和恒星运动进行了多次观察。他发现尽管托勒密的理论(地心说)体系十分繁杂,但不能圆满地解释地理大发现以后人们所了解到的天体运动现象,如果把太阳放在中心位置计算天体运动的话,则会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于是他大胆地冲破神学的束缚,1543 年发表了名著《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学说。伽利略1623 年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1632 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轰动了整个欧洲知识界,紧接着牛顿1689 年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从此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了。

2、比较研究、归纳法盛行的科学哲学时代

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外部世界,人类在与外部世界的对比中,在大量新发现的事实的比较分析中思索问题,对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万千

世界进行分类、归纳,寻求他们的规律。瑞典林奈的植物分类(1735 年)是比较归纳法最典型的例子。探本求源的科学哲学观最为盛行。生物是怎样发生演变的?地球的起源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的思想行为来源于什么?一系列既是科学又是哲学的重大问题都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提出来的。如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 年),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1755 年),康德的形而上学(1781 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 年)等等。近代科学、哲学的重大理论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的推动有关。

3、地理学—系列理论和方法的变革

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证实了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并弄清了海陆的基本轮廓,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形式,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地质资料,引起了地理科学界新的思考,使地理学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以前的个别的零碎的现象解释发展到全球性的科学的理论思维。1650 年德国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写成了《通论地理》一书,采用太阳中心说,第一个注意到赤道和两极由于受热不同而造成下层空气从极地向赤道流动,这是走向解释世界风系的第一步。1686 年英国地理学家埃德蒙·哈雷发表了大西洋信风图及其学说,画出了南北半球信风,标明了亚洲季风,并指出这是海陆受热不同的结果。在地形起源理论上,15 世纪—18 世纪欧洲掀起了均变说和灾变说的争论。达·芬奇第一个讥笑灾变说,主张是流水夷平高山的。1786 年法国学者比阿特提出"均衡河谷"的学说,至今在地貌学上仍有意义。1752 年法国地理学家比歇把地球陆地用绵长的山脉分成众多大的流域,并以此概念闻名于世,至今流域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1682—1725 年俄国彼得大帝组织探险队,并于17 世纪末完成俄国欧洲部分南部的测量绘图工作,1758 年伟大博物学家罗蒙诺索夫创立了俄国科学院地理部。

由于地理大发现,刺激了航海业,从而促进了绘图业的发展。1959 年荷兰地理学家墨卡托(Mercator,1529—1594)创立了墨卡托投影,第一个设计了把地球球面绘制到平面上的方法,一直为航海者所采用。1728年法国的卡西尼和

荷兰的尼古拉·克鲁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总之,地理学是关于地球表层的科学,它的一切规律、原理、法则与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形式、海陆分布等整体性质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没有地理大发现带来的人类对地球整体的认识,就不会有后来的科学地理学。

纵观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我国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地理学,是地理思想、地理知识的朦胧时期,即上古地理学阶段。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中世纪地理学是中古阶段,尤其在西方地理学发展停滞、缓慢,是学术上的黑暗时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是近古时期、也是科学地理学的酝酿时期。整个古代地理学处于地理学与其他科学未分化、自身也未分化的状态,基本处于描述地理阶段。只有19 世纪以后,地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科学。

参考文献:

【1】《大国崛起》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5520962.html,/tresearch/blog/showArticle.jsp?ArticleCode=7393 06098&CID=00002

【2】《地理大发现研究》作者张箭著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时间2002-2-1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5520962.html,/view/11084292.htm

【3】《地理学简史》;

【4】《天体运行论》;

【5】《通论地理》。

浅谈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题目: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全球的影响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 学院: 年月日 【摘要】 从马可波罗到迪亚士,从哥伦布到达伽马,欧洲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5世纪开始,远越重洋的欧洲船队就开始了他们的远征。新大陆、新财富、新市场、新技术,从那一刻开始,上帝的天平渐渐倾斜,这一次跨越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带给欧洲从此腾飞的资本,也拉开了东西文化碰撞,世界贸易交流,也是痛苦殖民侵略的序幕。大航海时代旗帜下的欧洲,改变了世界,也都被世界所改变。新的“时代风”吹遍,世界的联系一步步更加紧密,直到今天,融合与交流依然是趋势,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村。 关键词:地理大发现贸易世界历史发展影响 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把原本孤立存在的各个大陆联系在了一起,这次的地理发现带给了欧洲巨大的财富,给亚洲带了了甚至持续至今的落后,当然,

也给殖民地带来无边的痛苦。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那么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航海大事件,究竟给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世界整体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认为究其影响必要追本溯源,由发生背景讲起,即得以向外延伸。 〇、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 渴望贸易新路径的欧洲人,深信《马可波罗游记》里不可估量的东方财富(“寻金热”)。伴随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资本主义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使他们迈出了勇敢一步。同时,地圆说打破了航海家的思想上的禁锢,文艺复兴运动的天文发展也迫切需要实践来论证。 同时地图学、航海术与造船术发展迅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罗盘、指南针等仪器也为船只安全地航往大西洋的开放水域进行探索打下了基础。 而不断激励欧洲人“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成为上帝使徒的宗教元素,以及对利比亚半岛受穆斯林文化侵略的担忧,更使得地理大发现在空间与时间上成为一种必然。 一、地理大发现事件的影响 1、对于欧洲的影响 (1)经贸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初衷,从上文可知,部分是为了支持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找到了新的贸易出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人远赴世界各地,使得类似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或经济作物如咖啡与烟草,亚洲昂贵的丝绸、香料、瓷器,欧洲的艺术作品等等开始在各大洲之间交换。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他们带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2011-5-29 14:55 提问者: 奔二的胖子 写作要求: 1、以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为主线,适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背景,展开论述与分析;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内容充实; 3、内容构思、语言表达、结构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规范; 我来帮他解答 2011-6-7 11:06 满意回答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一、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原因 第一,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诱发了封建贵族对贵金属的渴求。 第二,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由于近东贸易危机受到极大的阻碍。 第三,欧洲传统宗教文化精神中的探险欲望。 二、地理大发现的技术条件 (一)地理“科学”的发展 (二)技术手段的进步 四、地理大发现的直接后果极其历史影响 所谓“地理大发现”,主要是由三个重大事件组成的:一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二是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三是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这些事件使人类对世界地理的认识更趋全面,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全球性交往,有力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地理大发现也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地理大发现产生了三个当时人们始料未及的三个重要后果首先,是所谓“价格革命”。即由于大量美洲金银流入欧洲,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急剧上涨。西班牙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最大,成为西班牙在16世纪末急剧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欧洲其他地区所受的影响要小一些,但都未逃脱冲击。这种影响还波及到奥斯曼帝国乃至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只是由于亚洲人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大,故在中国、印度和大部分穆斯林世界,价格体系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农民和地主之间关系的显著变化。然而在欧洲,价格革命却引起了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的持续动荡。当然,价格革命对于西欧当时正在进行的商业革命,也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疾病的传播。欧洲的船员们把一些疾病带向了新世界,而那里的居民由于和外界接触很少,对那些欧洲常见的小儿疾病毫无免疫力,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疾病流行之后,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后果便是人口的激增。1750年以后,各传统文明区域的人口到处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这一情况和人们普遍有了新的免疫力有很大关系。而人口的每一次升降,不可避免地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后果。 再次,是农作物和牲畜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完)

地理大发现 (2)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世纪 (2)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2) 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2) 四次航海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商业革命 (3) 价格革命 (3) 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3) 文艺复兴 (5) 文艺复兴含义与实质 (5) 在意大利爆发的原因 (5) 文艺复兴内容 (5) 早期文艺复兴 (5) 全盛时期的文艺复兴 (6) 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6)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7)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7) 积极意义 (7) 消极意义 (8) 启蒙运动 (8) 启蒙运动的兴起 (8) 兴起原因 (8) 启蒙思想的内容 (8) 英国启蒙思想运动 (9) 霍布斯 (9) 洛克 (9) 法国启蒙思想运动 (9) 伏尔泰 (9) 孟德斯鸠 (9) 卢梭 (10) 百科全书派 (10) 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10) 启蒙思想的两大信条 (10)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的建议 (10) 启蒙思想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11)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11) 从历史背景来看 (11) 从思想主张来看 (11) 从影响来看 (11)

地理大发现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世纪 世界近代史究其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以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首先是因为16世纪是世界从彼此孤立、隔绝走向统一、联系的关键时代。这是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二个原因是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股显见的历史潮流,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人开始走向海外,实行殖民扩张,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经济根源。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人民衡量财富的标准,对货币的追求日益增加。因而黄金成为追求的目标。(货币资本)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传播,加速了人们对东方寻找黄金的渴望。 商业危机。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另一原因。欧洲所需的商品(香料等)是经过地中海运往欧洲的。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后,控制了商路,使得欧洲国家被迫另辟蹊径。 宗教情绪。传播天主教,使其它非天主教徒信仰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力。 也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条件。知识的进步,比如相信地圆学说、地图的精确等。技术的进步,如能造适于远航的船、罗盘针的运用、大炮的使用等。这些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航海和战斗的条件。另外就是航海得到专制政府的支持。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为航海提供了政治前提。 四次航海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绕非洲到达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从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497年—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好望角达到印度。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最短距离的海上航路。 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克里斯托弗·麦哲伦(1541—1506)在西班牙王

《地理大发现》读后感

《地理大发现》 最近读了一本小册子《地理大发现》,作者是英国戴维。阿诺德,系译文世界史丛书。以一小册子单行本,来论述地理大发现,我想,当有其内容上的充实,论述过程上的详尽,观点上的新颖,结论上的丰满之特色。因为至今为止,我尚未见过以此论题而特作一本书籍来详加征实,尽管大学时也读过一些相关的论文,但终觉无所新意。 所以,对于这本小册子,我一口气读完,尚觉其中观点,有些足可引发思考。而之前疑窦,因此而消解,对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可谓视野又宽了一些。故今在此特作笔记后感,兼做前后学习之自我批判。 首先,为什么会发生地理大发现这一历史壮举,也就是其之所以产生之原因背景。背景而言,一般是必然性的因素,具有较稳定、较宽泛、较深远的必然性延展。所以,高中课本也好,大学课本也罢,都免不了所谓的经济动因,宗教因素,科技等。可就是这样的解释,大学课本也只是在经济动因下的“黄金香料”而已,丝毫无无其他经济因素影子,更别说高中课本之聊聊一段而已了。 这里,我对“经济动因”这四个字有些疑问:这经济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与政治范畴对应的经济?还是涉及到消费性物质都算在经济中?否则,尚难理解“黄金香料”只是作为奢侈消费品,怎能经济动因如此之大?大学课本也只是

如此塞责,当时也权且相信了。 还有,经济动因中,为何独独偏爱“黄金香料”,以致于大学课本之视野宽阔者,也视其他经济因素为无有?纵然有如奴隶贸易之专门章节叙述,但似乎地理大发现之后果影响而已。 而《地理大发现》本如是说:“黄金和香料非常诱人,但不是唯一能诱惑欧洲人走出自己的国家去追求贸易和财富的商品。即便是最基本的物品,欧洲人也是从摩洛哥和大西洋各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加拉利群岛进口的。”还说:“欧洲人为了渔业也开始远离本地水域寻找鱼群,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在非洲西北海域和北大西洋海域从事探险活动。” 这段话至少有两条信息可供追认:1、仅黄金和香料吗,还有基本物品,这就促使欧洲人探险不完全属于贵族式的消遣刺激,当是一种生计必然,当受重视!2、基本的物品也得进口,为什么?中世纪黑死病的狂扫,给欧洲农业、人口打击甚大,当是因素之一。而对于这两点追认,我以为大学课本教材也没有多加重视。甚至,诸如经济动因中“黄金,香料,宝石,布匹等等”,没有出现“谷物”二字,我以为谷物之基本消费品,黑死病之后奇缺,岂非更足之欧洲外出之诱因? 第二,其实,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就存在奴隶贸易,可以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摘要(约200字): 如果说,15世纪前的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之间和欧亚大陆之间的话。那么,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州之间的贸易,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关键词(约3个): 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世界贸易 正文(约2000字): 一,简介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 (1)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 (2)对新的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 由于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香料和丝绸等商品。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至此,那些出产这些珍贵资源的地区,便成了欧洲人猎取与互相争夺的目标。

(3)来中国的寻金热 13世纪末,马可波罗与他的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对东方向往的狂潮:在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东亚甚至整个亚洲成为一个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遍地黄金、香料发达而强盛的区域。这引发了大量欧洲人一窥东方文明的愿望。 (4)基督教传教热情——圣战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探索活动多少有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想法。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长年战争,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等等这一切,导致欧洲人对于基督教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感觉。很久以来,积极传教便是基督教会特点之一。 (5)西方航海技术的发展与先进 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便开始制造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1200年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他们或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或是自己动手发明改造了诸如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 二,重要事件 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 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新大陆的发现”。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横渡大西洋,后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 为复杂、抽象的意思。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 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 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 新闻媒介的发展 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 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现 代新闻传播的历 史轨 迹

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15 世纪以后) 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2014级杜清江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人对离之遥远的地方的发现。"地理大发现"的本来目的并非是为求知而探险,主要是出于宗教需要和经济需要,一是传播基督教的热诚,二是对黄金、香料的渴求,以后又转入为了贩卖奴隶。继中国郑和七次远征之后,欧洲掀起了探险热、殖民地热。上述欲望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的王公商会不惜重资派人去海上探险。 一、地理大发现 1、亚里斯多德、托勒密障碍的突破 大规模探险的首先发动来自葡萄牙。其领导者是葡萄牙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王子。1418 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拉古什港附近的圣文森特角上的萨格里什创设了世界第一个地理研究院。他从地中海周围网罗了不少地理学家、制图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懂得各国语言的翻译家一起研究地理学,规划海上探险。遇到第一个障碍就是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热带不可居住,去了之后人的皮肤会变黑。1418 年第一次试航很快返航,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经过反复努力,在1433 年航行到北纬26°7′以南的博哈多尔角。由于沿岸向南流动的强大海流形成白色汹涌的旋涡,船员们想这无疑是希腊地理学家所描述的"沸水"了,人过去以后肯定就要变黑。当时的船长吉尔·埃安内曾试图环航博哈多尔角,可船员们叛变,无奈只得返回萨格里什。1434年吉尔·埃安内改换了方针,在离陆很远的地方航行。当船队开到博哈多尔角以南的纬度时,再转航向东,靠近海岸时发现水并未沸腾,人也没有变黑,从此,克服了越过赤道远航的心里障碍,为后世的环球航行打下了基础。1441年亨利王

子的航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热衷航海冒险的时代在欧洲开始了。 这件事很值得思索,中国地理学家的一份文化遗产——指南针,帮了亨利王子的大忙;希腊地理学家一份文化"遗产"——热带不可居住的臆想,却给大航海事业的开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权威人物错误的推断竟然在长达十多个世纪中一直禁锢人们的头脑,可见创新探索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中是多么重要。 2、美洲的发现 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 年)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寄居热那亚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从小就迷恋船只和航海事业。他曾随英国船只航行过,也在萨格里什学院学习过。他读过皮埃尔·戴利和马可·波罗的书。他提出了绕非洲去亚洲航行的计划,首先向葡萄牙国王申请,遭到了拒绝。之后又向西班牙国王提出报告也遭到皇家委员会的拒绝。但他的坚强意志终于打动了国王,为他提供了船只,给予他海军上将的名义和百万金币的准备,哥伦布于1492 年8 月3 日黎明前率三艘帆船出发,在大西洋上克服种种困难,于10 月12 日登上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世界的土地。1493年初返航西班牙。后又于当年9 月25 日再次率更大的船队西航,在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北部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城市—伊萨贝拉,接着又在锡瓦奥建立了圣托马斯城,不久又发现了牙买加,1496 年再次回西班牙。1498年第三次西航,发现了特立尼达并登上了南美洲大陆。1500 年因拒不承认国王派去的总督而被解送回国。1502 年 5 月自费组织船队最后一次西航,途中发现了马堤尼克岛,他克服了部下叛乱、暴风雨袭击和缺衣少食的困难,度过极其困难的一年,11 月返回西班牙,1506 年 5 月在贫病交迫中逝世。哥伦布十年间四次西渡,发现了南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但他至死还认为自己到的是亚洲的南洋群岛,所以把加勒比海岛屿叫西印度群岛。他死后不久,一位名叫亚美利加的意大利人才发现大西洋彼岸不是亚洲而是新的大陆,从此将美洲命名为亚美利加。 哥伦布是富有理想和大无畏探险精神的伟大的航海家,也是具有聪朋才智的很了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航海探险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学期航海探险史的课程,我清晰地认识到航海对于近代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它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也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通过奴隶贸易等活动为欧洲创造了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数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关系进入了全球化的门槛,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 十字军东征以后,向欧洲运输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原料和产品让西欧统治者把东方看成聚宝盆,再加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被切断,这就使得当时做着“黄金梦”的欧洲人开始了对东方的航海探险之旅。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经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发现非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年葡萄牙国王派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月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航球旅行……这些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准备航海探险的系列活动以及各种探险经历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以葡萄牙最为突出。葡萄牙大规模从事探索新航路活动,是从著名的亨利王子开始的。亨利王子以毕生的精力组织和领导殖民扩张事业,是近代地理大发现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最早奠基人。从亨利王子开始,葡萄牙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他首次部署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使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成为了一门艺术和科学,使远洋航行成为葡萄牙最重要的国民事业。他创办学校,招聘优秀的数学家、地图家和航海家,不断派遣船只和船员南下西非沿海地区。在他组织和领导探险活动的45年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也使葡萄牙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远洋探险船队。同样地,正是有了航海探险的冲动,才使得西班牙得到了像麦哲伦这么优秀的航海人才,对未来航海事业的重视也由此提高。 第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恩格斯曾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

(完整版)地理大发现

[编辑本段] 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应该说,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达地球表面某个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确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因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均可以称为地理发现。在十五世纪之前,只有南极洲这样的无人居住的大陆和某些岛屿、海域为人类所未知。而居住着未开化民族的陆地和岛屿,则只对“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十五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1409年,湮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但是古代学者没有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可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在西欧,葡萄牙首先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15世纪早期,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创办地理研究机构,为取得黄金、象牙和奴隶,组织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险活动,先后发现了马德拉岛、佛得角群岛,并从直布罗陀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几内亚湾。1473年,葡萄牙船只驶过赤道,后达到刚果河口;1487年,迪亚斯的探险队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并进入印度洋;1497年,以达迦马为首的船队沿迪亚斯航线继续向前,经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亚,于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葡萄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 与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统治者也极力从事海外扩张。哥伦布发现美洲,就是这种扩张的最重要收获。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该计划曾向葡萄牙政府提出过,但却被否认了,认为我们只要有一条线路就够了)哥伦布的西航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1492年,他携带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后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但是,哥伦布误以为巴哈马群岛是印度的辖地,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并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省。1493~1496、1498~1500和1502~1504年,哥伦布又进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航行,先后发现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买加、特立尼达等岛屿,以及由洪都拉斯到巴拿马的海岸。第三次航行中在帕里亚湾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哥伦布至死也没意识到,他发现的这些地方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到达美洲,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大陆。在人们认识到大西洋西岸的陆地并非亚洲,而是一个新大陆后,人们的地理视野扩大了。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鲍亚越过巴拿马地峡,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这片海域称为“南海”(今太平洋)。为了到达亚洲,人们努力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峡,或者象好望角那样的地角。基于这种愿望,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航海探险活动。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说。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到达南美东岸以后,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穿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南海”。起初向西北,后转向西航。船队在航行中从未遇到风暴,即把该海域称为太平洋。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其次,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为阿拉伯人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西欧,价钱非常昂贵。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 第三,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以人类博爱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东方祭司王约翰信奉基督教的传说盛行于西欧,使西欧基督徒梦想与之联合攻打穆斯林,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存弘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之想。 第四,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希望开辟新航路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收入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贵族、商人以及教会都希望从海外冒险中开辟新市场,掠夺黄金。这一切使西、葡两国商人和贵族充当了第一批远洋探险和殖民者的角色。 第五,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罗盘和占星仪广泛使用于航海,人们相信“地圆说”。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商业上复式薄记,银行和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等,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外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词语则是传播的基本单元。 3.腓尼基文字是最早的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4.印刷术的发明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5.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6.论述题: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要点)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中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过魔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7.论述题: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融合性 (1)交互性使得处在电脑终端的每一个人在理论上具有同等的权利——在接受的同时也可以传播信息,大众传播时代泾渭分明受众和传播者角色,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当然这种趋势缺少了专业

化的保证,该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品质等问题。 (2)在数字化传播技术的支撑下,所有的传播信息都可以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形式,这就促使了各种媒体形态的融合——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的网络版,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在某些方面转化了传统大众媒介的特性,让它们变得更有交互性,如个性电视的出现。 第二章欧洲新闻传播史 1.从1952年起,欧洲历任国王对出版业采取主要两厢管制措施:一是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二是建立皇家出版法庭(即皇室法庭)。 2.世界上第一份定期出版的周刊报纸是《新闻周刊》。 3.论述题:英国政论家弥尔顿著名演说辞《论出版自由》是如何论述的?(要点) (1)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权利。 (2)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重复出版的政策。 (3)首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4.《牛津公报》的诞生,在英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5.《泰晤士报》

地理大发现的科学意义

地理大发现的科学意义 “地理大发现”是地理学上的重大事件,它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我们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对它充分了解清楚。下面针对地理大发现,我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知道它的时代背景。 “地理大发现”是指十五至十七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在十四和十五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但是由于当时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欧洲商人和封建主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他们梦想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富饶而美丽的东方世界,他们幻想来到东方,寻求他们的黄金梦。同时,由于西方各国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指南针的推广〃航海术的提高〃火药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有利因素,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而西班牙和葡萄牙作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又据有其有利的地理位臵,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比如: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等事迹。 “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三大事件:新航路的发现、新大陆的发现和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应封建社会的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

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掠夺原材料〃扩大原料产地、增加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下面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地理大发现”的科学意义。 第一个方面: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1地理大发现将世界市场连接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即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震撼; 3世界各大洲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 但同时也带来了罪恶 1疯狂的殖民掠夺,加速了西欧原始积累,而导致亚非拉的贫困落后,最终落后于西方,血与火的争夺。 2客观上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对于人类对地球的全新认识方面的意义: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改变,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印度的认识(葡萄牙人的发现),对于中亚、东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认识,发现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以及对南极洲的发现与探险。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已详细程度不等地为人们所了解。 2人们的视野还有待开发。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大半未探明;澳大利亚整体上几乎尚未为人们所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内地和中亚基本上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各自拥有独特的影响和意义。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在局部范围内拥有更深层次的影响,放眼全球,地理大发现则拥有更为广泛的历史意義。微观与宏观,深度与广度,局部与全局,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虽各有特色,但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标签:打破隔绝;环球航行;商业革命;精神支柱 2002年10月,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出版了他的研究专著《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对外宣告称中国明朝郑和船队可能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提出了“郑和发现美洲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由于当年由郑和亲自参加整理的、详细记载了七下西洋全过程的官方资料在600年前一场大火中消失殆尽,使得中国丧失了古代大规模远洋航行的第一手数据,这令所有人扼腕叹息。其实,站在历史影响的角度,研究郑和是否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只能澄清史实而无法取代哥伦布的历史地位,因为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各自拥有独特的影响和意义。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在局部范围内拥有更深层次的影响,放眼全球,地理大发现则拥有更为广泛的历史意义。 一、打破隔绝 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与亚非国家的友谊关系,建立起了中国与非洲间的直接联系,推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间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技术传播,推动了文化交流[1]。因此,站在亚洲历史发展尤其是东南亚历史发展的角度,郑和下西洋打破了当时中国明王朝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隔绝状态,将中国的文治武功、国力强盛展示给了世人,也将对于当时中国人来讲神秘的未知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官方探索,在之前由于航海技术不发达而导致的各方互不了解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后,东南亚地区一些之前没有建立联系的国家开始互访并派遣使者访问中国,使各方的友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客观地说,无论郑和下西洋到过哪里,都没有能够建立起中国与美洲、欧洲的大规模实际联系。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郑和下西洋打破隔绝的影响只局限于亚非地区。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之所以关注1500年左右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等历史事件,是因为在这些地理大发现活动之前,亚、非、欧三大洲与孤悬海外的美洲大陆是相互隔绝的,直到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才打破了新旧大陆之间的隔绝状态。伴随着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切断了亚欧大陆间流传已久的纽带——“丝绸之路”,迫使西欧人必须开辟另一条通往东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加上对东方黄金的追求和前往东方传教的愿望,推动了西欧人一次次尝试海外冒险事业。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在1492年8月3日进行了第一次航海冒险,在10月9日到达了美洲巴哈马群岛。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

外国新闻传播史初步发展

现代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现代新闻传播业。从最近数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看,自由的信息流通政策是不可逆转的。因而顺应时代潮流,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进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 现代新闻传播业从发展之初起,就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交织得十分紧密,不同时代的差异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也很明显,形成了一幅经纬交织、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 一,古代新闻传播 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就出现的。中西古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情况分析新闻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他同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这种发生发展又总是和人类的物质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同人类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互相适应。在新闻事业问世之前的古代社会,有与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社会经济政治尚欠发达,人类只有初级的新闻传播活动。这是一种通过一般人际交往进行的,没有专门传播机构的、小型分散的传播活动。依据形式的演进,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原始传播、口语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印刷传播是现阶段最成熟的传播途径。 中西古代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以上几个重要的阶段。尽管中西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形式在不断演进,但是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通常是面向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对象,而不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没有已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业机构和队伍,因而还不成其为新闻事业。但中西古代新闻传播在新闻事业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现代报刊的发展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其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方面: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产生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地理大发现

郑和为什么没有带来“地理大发现”? 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学者中,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称自己是一个“持异见者”。根据他的观点,郑和不能完成地理大发现,由欧洲人发现美洲是历史的必然。他甚至还提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 英国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多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图书馆之后,提出惊人理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之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之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孟席斯的新理论震惊了世界。 而在宋正海看来,孟席斯的这些“发现”可比“天方夜谭”。因为郑和的船队根本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 送去金银换回玩物 宋正海认为,首先,地理大发现需要强大持续的动因,这样的动因在当时的欧洲存在,但在明代中国是不存在的。 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商人和冒险家们醉心于《马可·波罗游记》所描绘的神话般的东方财富,纷纷做起“黄金梦”。然而,当时土耳其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到东方的传统商道。另一条从地中海经埃及由红海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又控制在阿拉伯人手里。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各国迫切想寻找一条绕过

地中海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这就是地理大发现的强大而持续的动因。 和当时西欧统治者积极支持远航、发展海外事业相反,明代中国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大部分时间实行“海禁”。中国资本主义不发展,便缺乏推动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 郑和下西洋主要推行怀柔政策,目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中国古代改朝换代后,新皇帝大多要昭告天下,希望海外各邦臣服新王朝。郑和七次远航归来,怀柔政策已收成效,各国已与朝廷建立政治、外交关系,来华使节盛况空前。当郑和远航的政治目的达到之后,远航再没有了强大动因。 相反,郑和七次航海不仅没有像后来西欧航海家的远航那样带来巨额利润,反而使国库空虚。郑和每次出海,装载大量金银、铜钱、瓷器、丝绸、棉布、铜器、铁农具、铁锅等,而换来的只是专供皇室和贵族官僚享用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香料、补药和各种奢侈品。每次远航耗资巨大,乃至损害封建统治的基础——小农经济,致使郑和航海被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敌指责为“弊政”,再也无法进行下去。 从唐朝开始,中国航海就名震海外,但自郑和航海壮举后,反而一蹶不振,从此让位于西欧。 “平坦的大地” 宋正海指出,无论是哥伦布向西远航,还是麦哲伦环球航行,之所以能进行,并非出于纯粹的冒险,而是和他们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