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简介

最美湿地—衡水湖

在河北省东南部广阔的平原大地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就是衡水湖。

衡水湖北倚新兴的区域中心枢纽城市衡水市,南靠“天下第一州”冀州,一湖连两城,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等美誉。衡水湖地理位置优越,距北京和天津均为200多公里,处在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铁路的位置,在地理区位上被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位于黄金十字交叉处。

衡水湖原称“千顷洼”。对于它的形成原因有多种说法。民间的传说是,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时,治理到冀州一带,苦于该地区平原的地形,难以找到疏河筑堤的大量土石而辗转无策。一夜梦见上古神明,便向其求治水之策,梦醒后怀中忽多了一把金铲,便持神器金铲来到冀州城北,在地上掘了一锨土,随即方圆几十里内的土竟然都飞到了大禹设计的堤埝一线,成功地挡住了洪水,从而也留下了这片大洼地—衡水湖。而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衡水湖的形成实际上是由于早期的地壳运动和以黄河为主的古河道在这一带南侵北返滚动所造成的,加上历代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如愚公移山般祖祖辈辈挖渠筑堤治理水患,从而改变和打造了美丽的衡水湖。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上第一个国家级内陆淡水湖泊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保护区面积为187.87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4米,蓄水量近2亿立方米。分为东、西两湖,东湖面积42.5平方公里,西湖面积32.5平方公里。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水域、沼泽、滩涂、草甸、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充分发挥了其“地球之肾”的作用,为华北平原创造了“小气候”,使得京津以南,黄河以北,在气候干燥的季节湿度有所增加,更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还在于它的包容性促进了物种保护,维系了生态平衡。宽广的水域、大面积的深水芦苇、浅滩沼泽、岸边草丛、堤岸防护林带等多种生境,使这里成了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地和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交汇点。这里有植物383种,鸟类310种,鱼类34种,昆虫416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每年在衡水湖栖息、繁殖和觅食的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多达53种,包括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等Ⅰ级保护鸟类7种,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等Ⅱ级保护鸟类46种。应了那句话:从来鸟儿最聪明,偏向好山好水行。

衡水湖湿地位于华北平原人口密集区,人类与自然、湿地与城市的关系甚为密切,是管理型、发展型的自然保护区。多年来,衡水湖的保护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衡水视察工作时做出重要指示“要搞好宣传,把衡水湖这片湿地保护好”,这是我国党和领导人第一次对湿地保护做出指示。2009年6月,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政协联合就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发展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李克强副总理、省政协刘德旺主席都做出了重要批示。

北京高峰论坛确立了“保护与开发并重”、“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思想,衡水市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经济、高端产业和城乡发展结合起来,正在全力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湖城,其中,规划在湖区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按照休闲旅游度假的定位,打造一个总面积106平方公里的“衡水湖生态城”。已经调整了约15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规划,水上乐园、运动公园、农村新民居、“三横一纵”主干路网以及环湖绿化美化等各项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今后3年内,要力争完成8平方公里以上承载规模,成为衡水产业及文化的多功能展销平台、衡水湖东扩的城市开发引擎、衡水湖旅游及产业开发的综合性平台、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综合示范区。从而,形成“以保护促开发,再以开发促保护”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建成国内首创的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结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衡水湖建设得更加美丽。届时,衡水这个因水得名的北方城市必将彰显北方湖城的独特魅力,而衡水湖这块生态宝地也终将成为人类生活的福地、让京津冀乃至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人间仙境!

衡水湖基本情况

衡水湖北倚新兴的区域中心枢纽城市衡水市,南靠“天下第一州”冀州,一湖连两城,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等美誉。衡水湖曾绵亘百里,浩瀚无边,三国时期曹操、袁绍曾在此操练水军,至今湖区仍有众多古河道、古冀州文化遗迹。

衡水湖紧邻东湖大道(106国道),交通便利,处在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铁路的位置,距离北京和天津均为200多公里,距黄骅港距离为190多公里,周围300公里以内有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及26个地级市,集铁路、公路、通讯枢纽为一体,被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

史书记载,古黄河、古漳河、古滹沱河和滏阳河等众多河流交汇于此摆荡冲蚀,“每逢霖雨,三面积水皆汇,汪洋浩淼弥望无际”,这里水系纵横、烟波浩淼,衡水因此而生,取“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意。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天下分九州,冀州为首,夏铸九鼎,冀鼎最重,河北简称冀即源于此。据考证,在衡水湖周边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华夏民族的早期活动区域之一,衡水文化深厚,人杰地灵。孕育出了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辅佐汉王朝开创“文景之治”的女政治家窦太后,辅佐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的北魏女政治家冯太后,窦婴、高颖等名相,更有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头悬梁”典故的主角东汉名儒孙敬,良将神医药王邳彤,东晋佛教高僧释道安,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等众多名流俊贤。

衡水湖于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华北平原上惟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北之肾,是我国的重要湿地。主要保护对象是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及国家Ⅰ、Ⅱ级珍稀保护鸟类。2004年7月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6年10月加入了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保护网络。

衡水湖面积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4米,蓄水能力1.88亿立方米。分为东、西两湖,东湖常年蓄水,水源主要引自黄河。

衡水湖拥有秀美的湿地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调节京津气候“天然氧吧”,待开发的衡水湖年游客量超过30万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