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

一、本项目针对的相关民生问题及科技需求

1.背景和民生问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突出强调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当前农村劳动力极度匮乏、农业生产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持续增高,已经不能满足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需求,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薄弱,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差、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及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突出强调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去的严峻问题,还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屡屡暴涨暴跌,这与我国小生产大市场,农民没有组织起来有很大关系。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种植专业化、生产组织化等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发展,原有应用系统针对性、实用性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新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提升新乡农业的竞争能力,把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尽早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充分整合原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开展“新乡市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示范项目”恰逢其时,势在必行!

2.相关科技需求

业物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最前沿的发展领域之一,是当今世界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中央、省、市对农业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发布重要文件及指示。伴随着温家宝总理着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己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我国己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推进农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新乡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属2013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重点支持领域,即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中的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及决策系统与技术;精准农业技术与估产及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与技术,同时也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中的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优先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在国民经济、农业发展中亟待提供科技支撑的领域,通过本项目实施将有效弥补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足,真正打造农村科技服务的快速通道,加速农业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扩散、转化和应用。实现“在产农业”向“在线农业”

转变,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实现种植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精细控制。

近年来,新乡市农科院围绕新乡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和鹤壁农业硅谷、新乡学院、原阳县农办等单位开展合作,积极进行农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在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农业经营信息化管理科学、科技推广网络化推广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经验。

项目需求与科技需求示意图

二、项目目标与主要任务

按照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应用”的原则,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服务信息化为主要建设内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

本项目以原阳县农民合作社为示范应用区域,通过项目实施,改变传统农业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改变经验管理为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由单一方式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综合管理方式转变。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质量,增强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能力,促进农业资源和农情信息的标准化和充分共享,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打造田间地头的智能信息化推广队伍,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应用的全程化、服务的系统化及农户使用科学化。为我市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示范推广物联网智能化综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使“电脑上也能把地种”的愿望变为可

能,使“运筹帷幢决胜千里”的管理调控理念梦想成真。

目标如图所示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图

2..主要任务

项目围绕原阳县农业合作社之间相互联系松散、信息交流沟通不畅,服务网络不健全、供求信息不对称、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粮食生产技术不规范等问题,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包括“四大应用系统”,分别是新乡市农业示范推广云平台系统,智慧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粮食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基地服务系统,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培训产业服务系统。项目完成后,将建成高效的监管决策体系、经营管理支持体系、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服务体系,并能充分发挥新乡市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推广普及作用,使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惠及我市广大农村、农企、农民。

2.1. 新乡市农业示范推广云平台系统

云平台主要包括推广服务、推广管理、信息采集三大类功能模块。基层农技推广管理者、专家、技术指导员等可以利用电脑(含上网本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终端,实现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化管理,为农户随时随地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为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提供案例分析、经营运作管理指导、市场行情预测、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

理提供便捷的技术与实战经验指导。确保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的安全可靠性、与农业市场的拓展性。

该系统的子系统及功能说明列表:

(1)、基础类数据

此类数据包括农业政策法规、农业标准规范、农业科技成果、农业专家、农业新闻资讯等五类。

(2)、服务类数据

此类数据主要包括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农产品价格行情、农资推广、农企推介、农技问答等数据。

(3)、管理类数据

此类数据包括系统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日志信息等用于系统管理、运营时使用的数据内容。

2.2. 智慧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

新乡市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管理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GIS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在全市的蔬菜标准园,建设“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通过在蔬菜大棚内安装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装置和高清摄像装置,实现生产环境信息的智能采集,生产数据的无线传输,生产管理的远程监控,使农作物在适宜

的环境中生长,提高产品的整齐度,努力实现蔬菜种植的标准化、精准化,达到蔬菜产品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

智慧设施农业物联管理系统子系统及功能说明列表:

2.3. 新乡市粮食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基地服务系统

建设覆盖全市的粮食高产创建信息化平台。横向覆盖全部粮食生产支撑服务部门,构建粮食生产服务系统,实现对粮食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为粮食生产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农作物“四情”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农作物生育进程和四情动态,以大田作物小麦为重点和起点,在各个乡镇地区建立采集点,对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以及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对小麦生产、田间管理和抗灾救灾进行快捷高效的调度指挥,提高精细生产和田间管理的能力,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小麦田管技术对策,提出田管意见或建议。

该系统的子系统及功能说明列表:

2.4. 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培训产业服务平台

建立面向全市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经营主体及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全市农业系统专家资源为依托,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实训基地,以实施各主管部门公益性培训项目为主线,对新经营主体分门别类实施培训,提高其从业务农技能。建立新乡市、县(区)、街道(镇)、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学校四级农民培训管理体系。

(1)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

农业信息数据中心可以汇聚业内权威蔬菜专家,通过网络视频,面对面为基地提供即时、直观、细致、专业而权威的蔬菜病虫害咨询诊断服务。

通过在线视频,菜农朋友可直接向专家咨询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及水肥

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问题,也可通过视频让专家通过远程查看病害,对疑

难问题作出及时的诊断,有效地解决了蔬菜病虫害诊断难、治疗难的问题。

通过网络视频与专家交流,为农民提供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防治、优质农

资的选择与使用等各项服务,为农户带来最大效益。

(2)农民培训资源库

建立农民培训资源(知识)共建共享机制。课件制作编辑、多媒体制

作编辑是数字化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工具。将电子文档、图片、视音频、

课件等各类农业科技培训资源纳入统一存储管理平台,分类存储管理,供

用户检索、浏览、点播、下载,提高资源利用率。

(3)农信

开发专用的农业服务通专用手机客户端,免费提供给用户安装使用,

手机客户端的内容涉及到农业信息服务的各个方面,如通知通告、农事农情、万年历、庄稼医院、价格行情、交易买卖、农家百事、定制推送、天

气预报、传感物联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安装手机客户端以后,相当于随

身携带了一本农业信息服务宝典,可以随时查询农业相关信息,还可以通

过客户端与其他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交流;农民、企业安装了客户端以后,

可以自助查询农业信息,发布产品供求信息,与周围同类人群交流,或者

一键拨通本省的12316专家热线进行咨询。

项目实施共需要资金135万元,其中财政资助100万元,自筹35万元。主要用于土壤采集化验,气象资料收集、小麦全生育期群体动态数据采集及分析、农业专家信息采集、新品种、新技术信息编写、网站建立、设备硬件采购以及示范基地建设等费用。(见表1)

3.考核指标

项目结束,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原阳县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

3.1利用物联网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对原阳县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化管理。

3.2利用设施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对原阳县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标准园进行智能化管理。

3.3利用新乡市粮食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基地服务系统,在原阳县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2个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3.4利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科技培训产业服务平台,完成原阳县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人员网上科技培训、市场行情预测、。

三、成果应用示范工作内容

(一)科技成果应用实施范围

1.实施范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示范区域为原阳县 2 个农民合作社,共人、亩地,资金元。

2.项目实施基础农民合作社介绍。

(二)科技成果示范应用任务

1.科技

三、经费预算

新乡市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示范项目总预算为120.0万元,其中包括:

3.1 综合平台及应用系统投资预算(合计:71.0万元)

3.2 物联网应用试点硬件预算(合计:49.0万元)(1

(2

图1 农业信息化标准化集成研究技术路线图

2.4数据库。涉农专家数据库;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种子资源数据库;农用生产资料数据库;水肥数据库;土壤化验数据库。

(六)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总体目标任务,项目各项工作进展用甘特图(GANT)表示如下:

注:任务1:制定实施项目方案及实施地点。

任务2:在项目区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

任务3:根据采集数据建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数据库。

任务4:在项目区运用数据库指导小麦生产,验证数据库的实用性。

五、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1社会效益分析

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全市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抵御国际市场冲击,有效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总体上提高我市农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增强农业宏观调控能力

全市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实现对粮、棉、油等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要和敏感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动态监测预警,通过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间信息化的有效开发整合,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依据,合理调整农业政策,适时启动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平台将进一步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同时跨部门、跨地区的网络信息共享还将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促进农产品及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全市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新乡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飞跃,将彻底解决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对新乡农业农村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推进农业政策、市场供求和农业科技等信息“进村入户”的同时,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延伸也给农村带来更多接触信息、知识和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教育的机会,扩大农村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的层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现代的信息网络在农村的延伸,不仅使广大农民成为直接的受益者,也使农业现代化步入更高发展阶段,从更深层次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4、提升新乡农业信息化产业化水平

发达国家农业的70%以上产值来源于农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

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5.2经济效益分析

1、改善农村信息服务状况,促进农民增收

平台建成后,农户中有50%群体受益计算,则可使100多万农户直接受益,按照每户接受有效市场和科技信息后能实现节本增效2000元测算,每年全市农民将可增加61.6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2、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加经济效益

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系统,为农产品流通搭建信息宣传平台,为决策者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减轻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具有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行情信息服务,正确引导生产经营的重要现实意义。

3、提高监管及服务效率,规避市场及灾情风险经济损失

农业生产经营监测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供可视化、便捷化的农作物病虫害数据查询平台,实现病虫害一站快捷查询,实现病虫害的远程诊断,提高全市农民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水平,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造成的损失,降低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

秦皇岛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秦皇岛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联合收割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械 装置,可以在田间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离、分离、和清选等多项作业,从 而直接获得清洁的谷粒,生产效率较高。在国外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其 谷物收获都是利用联合收割机完成的。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收获 机械技术取得进一步提升,联合收割机逐渐受到广泛运用。 三大联合收获机产品里,小麦联合收获机技术含量最高,国产品牌已 经由硬件上的比拼进入了软件和智能化的“军备竞赛”,中联重科与美国LandingAI公司合作,对其主打产品TE90进行智能化升级,据说该机可以 通过几十个传感器识别农作物收割时的状态并自动设置参数和优化操作, 另外当然会配置自动导航和作业监测、硬件监测等功能,与传统的小麦机 相比,智能化农机能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作业和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帮助农户提高收益;雷沃阿波斯在智能农机领域起步早,并且已经由 产品智能化向“产业+互联网”,也就是农业物联网方面探索。 该收割机项目计划总投资18626.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224.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74%;流动资金3401.77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18.26%。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385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205.94 万元,税金及附加304.48万元,利润总额5647.06万元,利税总额

6730.44万元,税后净利润4235.3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495.1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0.32%,投资利税率36.13%,投资回报率22.74%,全部投资回收期5.90年,提供就业职位404个。 在三大联合收获机行业,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受到的关注度更高,这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内大佬云集,更重要的是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正在对小麦联合收获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形成强势替代,并且在跨区作业市场上,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地位举足轻重。 2010年之前,在水稻收割机行业,1kg/s以下喂入量的机型,还是随处可见的;到2018年,3kg/s以下机型都几乎从市场上退出殆尽。分年份来看,2012-2014年期间,2~3公斤机型销售都较为强劲,这既与当年的水稻收割机研发技术还不如现在成熟有关,也与日系产品久保田688多年畅销国内市场有关。2014-2015年,是主流喂入量从2~3公斤,向4~5公斤转变的时间,2015年是4~5公斤机型的市场占比已49%;这期间也是水稻收割机从日系品牌向国产品牌,特别是江苏沃得农机,转变的时间。2016年之后,5~6公斤机型成为年度主流销售机型,市场占有率都在40%以上,更是在2017年一度高达64%。

重庆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报告

重庆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报告 参考模板

重庆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报告 联合收割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械 装置,可以在田间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离、分离、和清选等多项作业,从 而直接获得清洁的谷粒,生产效率较高。在国外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其 谷物收获都是利用联合收割机完成的。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收获 机械技术取得进一步提升,联合收割机逐渐受到广泛运用。 该收割机项目计划总投资6119.5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49.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35%;流动资金1569.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65%。 达产年营业收入11916.00万元,总成本费用9280.41万元,税金及附 加115.53万元,利润总额2635.59万元,利税总额3114.65万元,税后净 利润1976.6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37.9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3.07%,投资利税率50.90%,投资回报率32.30%,全部投资回收期4.60年,提供就业职位237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 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

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 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 三大联合收获机产品里,小麦联合收获机技术含量最高,国产品牌已 经由硬件上的比拼进入了软件和智能化的“军备竞赛”,中联重科与美国LandingAI公司合作,对其主打产品TE90进行智能化升级,据说该机可以 通过几十个传感器识别农作物收割时的状态并自动设置参数和优化操作, 另外当然会配置自动导航和作业监测、硬件监测等功能,与传统的小麦机 相比,智能化农机能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作业和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帮助农户提高收益;雷沃阿波斯在智能农机领域起步早,并且已经由 产品智能化向“产业+互联网”,也就是农业物联网方面探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 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我对廊坊市新型农业园区的调查我发现。其经营者大多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拥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 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 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 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 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 一般而言,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的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这种多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社区性或行业性的服务组织等。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同的是,农户(家庭农场)仍然是中

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是,随着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革、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快,中国农户群体开始逐渐分化,农业经营者分化为传统农户、专业种植与养殖户、经营与服务性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非农农户五种主要类型。其中,专业种植与养殖户,被称为专业大户,是指以农业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初步实现规模经营的农户。有学者认为,与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相比 劳动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家庭农场)更加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是在现有城市化及土地流转水平下解决农业隐性失业、收入低下、产业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出路所在。 通过我对廊坊市新型农业园区的调查,我发现。尽管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从本质上看,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具有适度的经营规模和带动效应,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较充足的资金来源 市场导向性强 注重品牌建设。结合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本文给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经营规模较大,呈现辐射带动效应 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改变了农业经营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如果说农业专业大户是以其土地经营规模大为主要标志 则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的是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它们通过组织模式与利益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社员小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合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一)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和发展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以下简称“文件”),厘清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农业产业化龙头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信贷方面提供便利。文件规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包括上市公司,而且包括拟上市公司,还进一步包括了一些地区龙头和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广大龙头企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强化质量管理,创建知名品牌,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展现出快速发展的新特征。 一、发展概况 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达41.7万个,比2015年底增长8.01%。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03万个,同期增长了1.2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约为9.73万亿元,增长了5.91%,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1%;大中型企业增速加快,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4.5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约为4.23万亿元,增长了3.94%。 图1农业部第七次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分布图 2016年,农业部公布了第七次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总共为1131个。其中,山东省共计有85个,位居首位,第二名是四川省(58个),河南省和江苏省并列第三(55个)。有13个省份的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高于40个,还有7个省份的数量介于30-40个之间。从地区的分布来看,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传统农业大省。例如,经济发达省份的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传统农业大省的四川和河南等省。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对周边地区经济辐射力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一端与广大农户链接,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报告)课题: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设计 学生: 夏培元系部: 物联网学院 班级: 物联网1404班学号: 2014270307 指导教师: 杨昌义 装订交卷日期: 2017年01 月日 I / 20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已经越发智能化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成本低廉,是一般人都能负担的价格;控制更简单,让每一位刚接触的人都能轻松使用;功耗更低、组网更方便、网络更健壮,给您带来高科技的全新感受。您的温室大棚规模越大,基于ZigBee 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在使用中,要准确及时地操控所有设备,最值得关注的应该就是网络信号的稳定性。鉴于温室大棚的网络覆盖区域比较广泛,我们贴心为您呈现物联无线组网!智慧农业能有效连接物联Internet通信网关和超出物联Internet通信网关有效控制区域的其它ZigBee网络设备,实现中继组网,扩大覆盖区域,并传输网关的控制命令到相关网络设备,达到预期传输和控制的效果。基于先进的ZigBee技术,物联无线中继器无需接入网线,就可自行中继组网,扩散网络信号,让网络灵活顺畅运行,保障您的所有设备正常运行。主要采集温湿度,从而控制农植物的水分和光照。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云计算;物联网架构;ZigBee II /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和困难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从我县的情况看,尽管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形势总体看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难是最需化解的矛盾。部分农民抱着“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思想,害怕失地失权,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在流转过程中也存在“四难”问题:农村人口频繁流动导致空巢农户增多,流转找人难;农户情况千差万别、众口难调,成片流转难;部分农民法制意识淡漠,规范流转难;田块面积账实不符,流转面积确认难。 2.资金筹措难是最需突破的瓶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前期资金的持续注入是个硬条件。银行虽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但主要是几万元的小额贷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无疑是杯水车薪。农业化生产组织融资途径不广,金融信贷体系不健全,贷款程序多、额度小、抵押难,初期投入较大,企业回报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长,造成融资困难,部分经营主体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3.设施配套难是最需扫除的障碍。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依托,部分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严重障碍。此外还有水利设施不完

善,抗旱、防涝能力差,耕地质量差,有机肥用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增产的难度加大。 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须走势,当前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推进: 1、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一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稳定农民土地预期,规避土地权属纠纷,让农民可以放心流转土地。二要赋予村集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探索由农户将承包地统一向村委集中再统一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现阶段,供销社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村级供销合作社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三要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2、创新方式提高融资能力。一要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各金融机构要创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配套政策和具体举措,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信贷额度和发放专项信贷,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快形成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二要创新保险支持方式,积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 3、完善农业保险来规避农业自然风险。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增强农民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对稳定农村金融意义重大。供销社和

浙江智慧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浙江智慧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的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耕地面 积广,但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 向发展,传统农业也不断与新兴科技技术结合,逐渐向精准农业、智慧农 业转变。在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智能农业装备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目前,制约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短板技术有三项:一是农业专用传感 器落后,我国目前自主研发农业传感器数量不到世界的10%,且稳定性差;二是动植物模型与智能决策准确度低,很多情况是时序控制而不是按需决 策控制;三是缺乏智能化精准作业装备,作业质量差。在应用推广上,全 国各省市都开展了智慧农业应用试点建设,但大都处于“盆景”状态,缺 乏智慧农业大面积应用的“风景”。同时,大多数项目停留在信息的简单 传输与显示,展示成分大于实际效果,与农业融合深度不够,缺乏解决农 业实际问题的效果。 该智慧农业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7797.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1945.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12%;流动资金5851.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88%。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39639.00万元,总成本费用30615.80 万元,税金及附加328.99万元,利润总额9023.20万元,利税总额10596.77万元,税后净利润6767.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829.37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70%,投资利税率59.54%,投资回报率38.02%,全部投资回收期4.13年,提供就业职位664个。 智慧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国家也在智慧农业或智慧农业产业化上 给予更多的政策及扶持。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了以“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到了加快科技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 物联网和农业装备智能化;2018年文件的主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提到了发展数字农业,推进物联网实验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现代农业有 三大科技要素:品种是核心,设施装备是支撑,信息技术是质量水平提升 的手段。智慧农业完美融合了以上三大科技要素,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 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1.被调查者年龄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2.被调查者学历 小学及以上初中高中中专或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 3.本村所在位置地理类型 平原丘陵半山区深山区 4.你村有以下哪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 5.你村销售农产品的最主要渠道是 企业订购或收购合作社统一销售商贩上门收购自己到市场上销售其他 6.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担心的变化 生产资料上涨农产品价格下跌补贴政策会变旱涝病虫害农技跟不上雇工难 7.你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需要政府做什么 [多选题] 加大农业直补提供技术服务加强职业农民培育提供融资支持建立 信息平台协助土地流转其他 8.农机的使用方式 部分自给完全自给农机部门提供 9.生产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民间高息借贷农村信用社借贷 10.当前约束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因素 [多选题] 土地承包期短 个人经营能力 有限缺少技术 资金不足 11. 你认为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多选题] 良种供应 技术推广 农资价格高 劳力少

价格低 环境污染 其他 12. 你认为目前制约你靠农业发家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品销售困难 种植面积不够 生产工具落后 劳动力不足 缺乏技术指导 其他 13. 你认为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 提供农业销售渠道的信息 新办农业农产品公司,对农产品深加工 其他 14. 有没有参加农业保险 * 没有 有 15. 你村是否有家庭农场 * 有 无 16. 本村的家庭农场是否经过注册? * 是 否 17. 本村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是 * 个体工商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考与对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考与对策 做优农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就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河南是农业大省,加强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多种优势 当前,迅速发展的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市场导向、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各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测管理,如果其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则取消其龙头企业称号和待遇。目前,河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的70%以上都通过了国家或国际有关组织的质量、环保、安全卫生等管理体系认证,部分龙头企业还建立了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和可追溯制度。

与传统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信息获取、分析,以及市场渠道把握方面有极高的敏感性,其生产管理能够促进市场供求平衡。他们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可加速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效益,并通过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降低人工和物化投入成本。 另一方面,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的发展培育了一批职业农民和专业经营农户,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每年可以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流转金,在合作社长期工作可获得工资,还可以参与合作社年底盈余分配,收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 成本、融资、人力等困难不容小视 尽管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是其在经营方面也遇到不少困难。目前种子、化肥、浇灌、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无论从事种植还是养殖,农户收入都不理想。他们在购置农资和投入人工方面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然而在融资筹资方面会遇到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等问题。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不断释放,在河南一些地方,出现过因承包者的经营能力问题,导致流转土地抛荒,已承诺的流转土地租金无法兑现的情况。 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该是在农业方面具备技术经验优势,且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目前农业生产主体经营者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后继人才情况不乐观。

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方案

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方 案 为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XX办发〔XX〕5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力争到XX年,全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总数的4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以上;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5%以上,基本建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鼓励发展种养大户。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业科技人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培育成为种养大户。优先扶持发展种粮大户,每年重点扶持种粮大户不少于5户,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依照自愿原则,鼓励适度规模的种养大户注册成立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申请注册“三品一标”。鼓励家庭农场加强联合与合作,发展成为农民合作社的骨干成员。继续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每年培育特色鲜明、运作规范、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示范家庭农场10家左右,带动全县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三)提升壮大农民合作社。支持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推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打造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联合社。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多种要素入股合作社。规范农民合作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健全民主决策和盈余分配制度。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实施动态监测,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每年新创建示范社3个左右。 (四)做大做强农业企业。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集团,推动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农业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农业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合与协作,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到XX年,培育省、市级重点服务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五)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快建设县级农村综合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农村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大力实施基层示范社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探索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2018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一) ——基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和数据高鸣郭芸芸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和发展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以下简称“文件”),厘清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农业产业化龙头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信贷方面提供便利。文件规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包括上市公司,而且包括拟上市公司,还进一步包括了一些地区龙头和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广大龙头企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强化质量管理,创建知名品牌,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展现出快速发展的新特征。一、发展概况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达41.7万个,比2015年底增长 8.01%。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03万个,同期增长了1.2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约为9.73万亿

-45亿元之间的龙头企业为150家,而2亿元-15亿元营业收入的龙头企业数量最多(444家),8000万-2亿元营业收入的龙头企业数量为101家,低于8000万营业收入的仅有35家。从中可知,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2亿元-15亿元,占比53.3%。2016年,江西省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706亿元,成为最高营业收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于100亿元营业收入的企业数量为50家,占比6%,高于50亿元营业收入的企业数量为89家,占比10.68%。在课题组统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500强中,其营业收入均高于4.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0强中,其营业收入均高于46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50强中,其营业收入均高于100亿元。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火车头作用,还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其规模特征进行科学引导,针对其经营规模和所处阶段进行扶持。另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说,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做大做强,是顺应市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图3部分地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对比图图3是对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润率相对较高,达到了14.22%;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平均利润为

【报告】农业物联网可行性报告

【关键字】报告 【引言】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 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农业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他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这背后,则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的基础。依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 【目录】 第一部分农业物联网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农业物联网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五)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可行性报告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可行性分析 一、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1.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1.1 物联网发展背景 物联网发展速度日益迅速,我们在密切关注其发展的时候,需要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技术背景,使其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1.1 历史背景 在过去的近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一路下滑,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前夜,这将是中国复兴的一次关键历史性机遇,值得科技界和全社会重视思考,并为之努力奋斗。表1-1 列出世界现代化前言过程的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其中第五次和第六次浪潮是一种预测。 表1-1 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的两个阶段和六次浪潮 2009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中指出:眼下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这一重要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1、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根据经济长波理论,每一次的经济低谷必定会催生出某些新的技术,而这种技术

一定是可以为绝大多数工业产业提供一种全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和高额的产业投资,以触动新经济周期的形成。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过去的十几年间,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目前的经济危机让人们又不得不面临紧迫的选择,物联网技术成为推动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特别重要推手。 2、前瞻全球现代化发展的未来图景,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近三十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和尖锐,按照传统的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沿袭少数国家以攫取世界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需求强烈呼唤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 3、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 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已达60 余年,而技术革命的周期也日渐缩短,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凸显,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显现。 与此相应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对21 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总体判断时表示:信息科技正在进入全民普及阶段,信息技术惠及大众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主旋律;21 世纪上半叶,将兴起一场新的信息科学革命,其结果可能导致21 世纪下半叶新的技术革命。李国杰表示:?目前的信息科学只相当于1905 年以前的理论物理研究,信息科学还处在伽利略时代。20 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大部分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完成的,近40 年信息科学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同样,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大量日常工作可能会导致产生新的数学。如同望远镜促进天文学、显微镜促进医学发展一样,数字计算机的发明,特别是近20 年微处理器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 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我对廊坊市新型农业园区的调查我发现。其经营者大多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拥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 一般而言,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的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这种多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社区性或行业性的服务组织等。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同的是,农户(家庭农场)仍然是中国农业

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是,随着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革、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快,中国农户群体开始逐渐分化,农业经营者分化为传统农户、专业种植与养殖户、经营与服务性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非农农户五种主要类型。其中,专业种植与养殖户,被称为专业大户,是指以农业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初步实现规模经营的农户。有学者认为,与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相比,劳动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家庭农场)更加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是在现有城市化及土地流转水平下解决农业隐性失业、收入低下、产业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出路所在。 通过我对廊坊市新型农业园区的调查,我发现。尽管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从本质上看,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具有适度的经营规模和带动效应;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较充足的资金来源;市场导向性强;注重品牌建设。结合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本文给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一)经营规模较大,呈现辐射带动效应 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改变了农业经营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如果说农业专业大户是以其土地经营规模大为主要标志,则农民专业合作社走的是新型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它们通过组织模式与利益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社员小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合作社经营规模化,这将是中国小农基础上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被调查的农

成都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在三大联合收获机行业,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受到的关注度更高,这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内大佬云集,更重要的是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正在对小麦联合收获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形成强势替代,并且在跨区作业市场上,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地位举足轻重。 2010年之前,在水稻收割机行业,1kg/s以下喂入量的机型,还是随处可见的;到2018年,3kg/s以下机型都几乎从市场上退出殆尽。分年份来看,2012-2014年期间,2~3公斤机型销售都较为强劲,这既与当年的水稻收割机研发技术还不如现在成熟有关,也与日系产品久保田688多年畅销国内市场有关。2014-2015年,是主流喂入量从2~3公斤,向4~5公斤转变的时间,2015年是4~5公斤机型的市场占比已49%;这期间也是水稻收割机从日系品牌向国产品牌,特别是江苏沃得农机,转变的时间。2016年之后,5~6公斤机型成为年度主流销售机型,市场占有率都在40%以上,更是在2017年一度高达64%。 该收割机项目计划总投资4563.0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71.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28%;流动资金991.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72%。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9426.00万元,总成本费用7162.62万元,税金及附加90.16万元,利润总额2263.38万元,利税总额

2665.73万元,税后净利润1697.5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68.2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60%,投资利税率58.42%,投资回报率 37.20%,全部投资回收期4.19年,提供就业职位136个。 联合收割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械 装置,可以在田间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离、分离、和清选等多项作业,从 而直接获得清洁的谷粒,生产效率较高。在国外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其 谷物收获都是利用联合收割机完成的。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收获 机械技术取得进一步提升,联合收割机逐渐受到广泛运用。 三大联合收获机产品里,小麦联合收获机技术含量最高,国产品牌已 经由硬件上的比拼进入了软件和智能化的“军备竞赛”,中联重科与美国LandingAI公司合作,对其主打产品TE90进行智能化升级,据说该机可以 通过几十个传感器识别农作物收割时的状态并自动设置参数和优化操作, 另外当然会配置自动导航和作业监测、硬件监测等功能,与传统的小麦机 相比,智能化农机能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作业和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帮助农户提高收益;雷沃阿波斯在智能农机领域起步早,并且已经由 产品智能化向“产业+互联网”,也就是农业物联网方面探索。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要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因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已面临严峻的形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到底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我国现有农业经营主体,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划分,主要有承包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清华三农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强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为基本原则,不可脱离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关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确实,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是农业生产中最适宜的经营模式。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业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经营形式也是家庭经营,这是农业与工商业的区别。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把培养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劳动者素质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居住地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认定探索,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其次,要拓宽培养途径,突出培养重点,优化培养方式,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务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平台,以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民工“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为抓手,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要完善培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规模;完善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探索把绿色证书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重要依据,并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 粮食“九连增”的实践已经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在今后现代农业大跨步发展的进程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要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建议_百度文.

2014年第 25期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 243期 Serial No. 243 No. 25, 2014经济研究导刊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被提到,所谓的“ 新型”,是相对于传统经营方式而言,是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专业大户是指专门从事农业中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生产, 主要包括家庭副业自营户和承包经营户,其经营领域较为集中、生产规模较大。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的目标,从事适度规模、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并销售品牌农业产品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互助经营为特征、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其发展经历了由技术协会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企业通过订单合同等方式将农户与市场想联系起来,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是指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经济组织。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困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一是适度的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高于传统的农业家庭经营规模,无论是专业大户还是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都高于一般的农户,并且能够实现对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二是集约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物联网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

一、本项目针对的相关民生问题及科技需求 1.背景和民生问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突出强调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当前农村劳动力极度匮乏、农业生产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持续增高,已经不能满足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需求,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薄弱,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差、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及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突出强调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超过2.4亿,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去的严峻问题,还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屡屡暴涨暴跌,这与我国小生产大市场,农民没有组织起来有很大关系。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种植专业化、生产组织化等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