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指导书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指导书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指导书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 (3)

实验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 (5)

实验三浪涌抗扰度实验 (7)

实验四开关电源传导骚扰测试实验 (9)

实验五电子镇流器的传导骚扰测试实验 (11)

实验六辐射骚扰测试实验 (13)

实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

概述

引用标准:GB/T17626.2(IEC61000-4-2)

标准的依据:人体放电

试验等级:空气放电、接触放电四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放电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2.掌握静电放电试验的试验室配置。

3.了解静电放电枪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静电放电枪、接地系统、试验台、水平和垂直耦合板、绝缘垫、耦合板放电线

三、实验内容:

1.介绍试验的标准配置要求。

接地系统、设备要求(位置、接地、线缆)、耦合板

台式设备:收音机等

2.介绍静电放电枪的功能及使用。

结构及附件:接地线、放电头、主机

功能及使用联接

3.试验的实施

试验应根据试验计划进行。试验计划内容包括:

——受试设备的典型工作条件;

——受试设备是按台式还是按落地式设备进行试验;

——确定施加放电点;

——在每个点上,是采用接触放电还是空气放电;

——所使用的试验等级

——符合性试验中在每个点施加放电的次数(至少施加十次单次放电(以最敏感的极性),连续单次放电的时间间隔至少1秒。

——是否还进行安装后的试验

直接放电试验:空气放电、接触放电

静电放电试验等级表

I.选择放电试验点、面

II.选择放电方式及要求:

选择空气放电或接触放电。

空气放电和接触放电的放电要求。

间接放电试验:对水平耦合、垂直耦合板的接触放电。放电位置及要求。

四、实验报告要求

对多波段收音机测试并记录以下表格数据:

1.直接放电试验情况

实验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

概述

引用标准:GB/T17626.4(IEC61000-4-4)

标准的依据:线路切换瞬态过程(如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各种类型瞬变骚扰。

试验等级:四级,分为电源端口和I/O端口两种分级类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信号源及耦合装置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试验配置要求。

3.掌握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断开时,机械开关对电感性负载的切换,通常会对同一电路的其他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这类干扰的特点是:脉冲成群出现、脉冲的重复频率较高、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短暂、单个脉冲的能量较低。实践中,因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造成设备故障的机率较少,但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情况经常可见,除非有合适的对策,否则较难通过。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目的是要对电气和电子设备建立一个评价抗击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共同依据。用于检查设备(单个设备或系统)对非常短暂的瞬变脉冲群的抗干扰水平。

这种脉冲群的产生原因有:1)对小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的切换(传导干扰)。2)对高压开关(如六氟化硫和真空开关)的切换(辐射干扰)。这些瞬变的主要特点是上升时间快、持续时间短、能量小,但重复率高。它对电子设备造成骚扰,但通常不造成危害。重复性快速瞬变试验是一种将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耦合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的试验。试验的要点是瞬变的短上升时间、重复率和低能量。引用标准: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4:1995)

三、实验设备: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信号发生器、容性耦合夹、接地系统、试验台、EUT(CAN总线收发系统)

四、实验内容

1.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容性耦合夹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试验的标准配置及要求。

4.交/直流电源端口、I/O端口和通讯端口的试验方法。

5.试验内容及步骤

试验应根据试验计划进行。试验前受试设备性能的检验、并使受试设备

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试验计划的内容:

——试验的类型。实验室试验、安装后试验;

——试验等级;

——试验电压的极性(两种极性均为强制性的)

——试验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

——施加试验电压的次数;

——待试验的受试设备端口;

——受试设备的典型工作条件;

——依次对受试设备各端口或对同属于两个以上电路的电缆等施加试验电压的顺序;

——辅助设备。

四、实验报告要求

对CAN总线收发系统测试并记录以下表格数据:

数据及现象记录

实验三浪涌抗扰度实验

概述

引用标准:GB/T17626.5(IEC61000-4-5)

标准的依据:线路开关和雷电瞬态过电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冲击)。但不是直击雷。

试验等级:四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浪涌抗扰度试验系统的主要功能。

2.掌握浪涌抗扰度试验的试验配置要求。

3.掌握浪涌试验的步骤及要求。

二、实验原理

浪涌的起因通常包括:(1)雷击(主要模拟间接雷),雷电击中户外线路,有大量电流流入外部线路或接地电阻,因而产生的干扰电压;间接雷击(如云层间

或云层内的雷击)在线路上感应出的电压或电流;雷电击中了邻近物体,在其周

围建立了电磁场,当户外线路穿过电磁场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了电压和电流;(2)切换瞬变,主电源系统切换时(例如补偿电容组的切换)产生的干扰;各种系统性的故障,设备接地网络或接地系统间产生的短路或飞弧故障。

三、实验设备

浪涌发生器SG-5006G

耦合/去耦网络SGN-5010G

目标系统(EUT)开关电源

四、实验内容

1.浪涌抗扰度实验线路连接

浪涌发生器

耦合/去耦网络

2.对目标系统(EUT)的电源及I/O端口进行浪涌抗扰度试验,本次实验

的EUT是开关电源。

五、实验步骤

1、浪涌发生器先通电、开机预热

2、把开关电源与设备连接好

3、开关电源通电,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4、根据测试需求,设置浪涌发生器,开始测试,观察并记录开关电源在测

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判断开关电源通过的等级

5、测试完成后,开关电源断电,关闭浪涌发生器

六、注意事项

仪器是精密高压仪器,测试过程中有比较大的能量,为确保您的人身安全及预防对测试设备的破坏,请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1.仪器的工作电源为AC 220V±10 % 50 / 60 Hz,接地端子要良好接

地。

2.为确保安全,关机前请注意将主操作界面的“电压设定”选项设为

“0000V”不要用手触摸 P . OUT端。

3.进行试验前请仔细接线,确认接线无误时再接入电网

4.在仪器使用中,请勿接触EUT,在被测设备周围设定障碍物,并将被测

设备连接到测试仪的安全电路内。

5.测试过程中切勿触碰高压下的导线。

6.如保护元件在测试中存在爆炸的可能,应将其遮盖于保护壳内。

六、实验报告要求

对目标系统(EUT)开关电源测试测试并记录以下表格数据::

数据及现象记录

实验四开关电源传导骚扰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在交流电源线上、由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

2、通过实验掌握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

法。

3、测量开关电源传导干扰,记录并分析频谱分析仪上所测试的波形变化情况。

4、通过实验掌握传导型EMI测试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框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电磁污染问题。电磁干扰( EMI) 发射源不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对电网及其邻近的电气设备等产生影响。传导发射测量的对象是输入电源线、互连线和控制线。干扰类型可能是连续波干扰电压、连续波干扰电流和尖峰干扰信号。典型的核心测量设备是频谱分析仪,它能够快速地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EMC 标准都是在频率域中规定的,如果干扰是周期性信号,则用傅里叶级数进行变换,这

时的频谱是离散的,即只在有限的频率点上有能量。对于非周期性的干扰信号,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变到频域,得到频谱,这时频谱是连续的。因为周期信号有限的能量分布在有限的频率上,因此能量更集中,干扰作用更强。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时,首先应注意的是,由于频谱分析仪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频,因此对于作用时间很短的瞬时干扰不敏感,如静电放电和雷电干扰。这时应采用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其次,频谱分析仪的精度和扫描范围有关,扫描范围越窄,测量精度越高。这时,如果输入信号过大,容易发生过载现象,使测量结果失真或损坏仪器。另外,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还和中频带宽有关,减小中频带宽能够提高灵敏度,但是会增加扫描时间。

实验步骤

1、将突破抑制器接上频谱的RF 端。

2、将LISN 接至突破抑制器上。

3、被测设备放在离地面80cm 高的实验台上,被测电源线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接到电网上。

4、将频谱的解析度(RBW)开至9K 。

5、将刻度从dBm 改成dB μV 。

6、将测量范围设定在150K-30MHz 范围测量。

7、设定Limit Line 值(依照各法规限制的大小来设定)。

8、利用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测量被测试品沿电源线向电网发射的干扰电压。测量直接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上的监示测量端进行,此端口通过电容耦合的形式,将电源线上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电压引出,由频谱分析仪接收,得到不同频率上干扰电压的幅度。

9、改变滤波器结构、电路参数,观察并记录频谱分析仪上所测得的波形。 10、LISN 有两点测试,两点皆须测试(为火线与中心线)。 五、注意事项:

1、频谱分析仪主电源线只能插在有地线的交流电源插座。

2、电源插头必须在频谱分析仪与待测线路连接之前插入电源插座。

3、利用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测量传导干扰需特别注意过载问题,被测设备因开关或瞬时断电会引起瞬态尖峰,很容易损坏接收设备,因此需在接收设备前端加衰减器。

六、思考题

1、LISN(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作用是什么?

2、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 )的单位描述?10V μ 是多少 V dB μ?

七、实验报告要求

将商用开关电源用作被测设备即噪声源,以产生传导性EMI 噪声,并以此作为我们测试系统的检测对象,记录实验结果即图形数据。

实验五电子镇流器的传导骚扰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在交流电源线上、由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

2、通过实验掌握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

法。

3、测量电子镇流器传导干扰,记录并分析频谱分析仪上所测试的波形。

4、通过实验掌握传导型EMI测试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电磁污染问题。电磁干扰( EMI) 发射源不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对电网及其邻近的电气设备等产生影响。传导发射测量的对象是输入电源线、互连线和控制线。干扰类型可能是连续波干扰电压、连续波干扰电流和尖峰干扰信号。典型的核心测量设备是频谱分析仪,它能够快速地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EMC 标准都是在频率域中规定的,如果干扰是周期性信号,则用傅里叶级数进行变换,这时的频谱是离散的,即只在有限的频率点上有能量。对于非周期性的干扰信号,用傅里叶变

换将信号从时域变到频域,得到频谱,这时频谱是连续的。因为周期信号有限的能量分布在有限的频率上,因此能量更集中,干扰作用更强。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时,首先应注意的是,由于频谱分析仪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频,因此对于作用时间很短的瞬时干扰不敏感,如静电放电和雷电干扰。这时应采用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其次,频谱分析仪的精度和扫描范围有关,扫描范围越窄,测量精度越高。这时,如果输入信号过大,容易发生过载现象,使测量结果失真或损坏仪器。另外,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还和中频带宽有关,减小中频带宽能够提高灵敏度,但是会增加扫描时间。

实验步骤

1、将突破抑制器接上频谱的RF 端。

2、将LISN 接至突破抑制器上。

3、被测设备放在离地面80cm 高的实验台上,被测电源线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接到电网上。

4、将频谱的解析度(RBW)开至9K 。

5、将刻度从dBm 改成dB μV 。

6、将测量范围设定在150K-30MHz 范围测量。

7、设定Limit Line 值(依照各法规限制的大小来设定)。

8、利用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测量被测试品沿电源线向电网发射的干扰电压。测量直接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上的监示测量端进行,此端口通过电容耦合的形式,将电源线上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电压引出,由频谱分析仪接收,得到不同频率上干扰电压的幅度。

9、改变滤波器结构、电路参数,观察并记录频谱分析仪上所测得的波形。 10、LISN 有两点测试,两点皆须测试(为火线与中心线)。 五、注意事项:

1、频谱分析仪主电源线只能插在有地线的交流电源插座。

2、电源插头必须在频谱分析仪与待测线路连接之前插入电源插座。

3、利用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测量传导干扰需特别注意过载问题,被测设备因开关或瞬时断电会引起瞬态尖峰,很容易损坏接收设备,因此需在接收设备前端加衰减器。

六、思考题

1、LISN(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作用是什么?

2、在电磁兼容领域,为什么总是用分贝(dB )的单位描述?10V μ 是多少 V dB μ?

七、实验报告要求

将商用电子镇流器用作被测设备即噪声源,以产生传导性EMI 噪声,并以此作为我们测试系统的检测对象,记录实验图形数据。

实验六辐射骚扰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辐射电磁干扰基本概念

2 研究辐射场特性

3 熟悉快速诊断辐射噪声机理的方法

4 掌握辐射电磁干扰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频谱分析仪RS ESL3

?天线 VULB 9168

?近场探头

三、实验原理框图

天线接频谱分析仪连接示意图

近场探头接频谱分析仪连接示意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天线接频谱分析仪,观察被测PCB印刷电路板产生多谐波的频谱,并记录频谱分析仪得到的频谱图。

2、将近场探头靠近被测PCB印刷电路板某处,接频谱分析仪,观察并记录频谱

分析仪得到的频谱图。

3、将天线接频谱分析仪,观察被测处于开机状态的GSM移动电话(保证测量期

间无电话、短信或其他数据交换)的频谱,并记录频谱分析仪得到的频谱图;打出或接入电话,进行上面的测试。观察并记录测试结果。对比两次测试结果有何异同,思考原因。

4、将近场探头靠近被测GSM移动电话,接频谱分析仪,观察被测处于开机状态的GSM移动电话(保证测量期间无电话、短信或其他数据交换)的频谱,并记录频谱分析仪得到的频谱图;打出或接入电话,进行上面的测试。观察并记录测试结果。对比两次测试结果有何异同,思考原因。

五、实验报告要求

1.辐射测试的过程。

2.将商用手机和自己制作的PCB用作被测设备即噪声源,以产生辐射骚

扰EMI噪声,并以此作为我们测试系统的检测对象,记录实验图形数据。

抽样作业指导书

分发部门及会[ √ ] [ √ ] [ √] [ √ ] [ √ ] [ √] [ √ ]管理 层 财务 科 行政 科 品保 科 生产 科 营销 科 技术 科 文件更改申请通知单(表号:)No: NFA-WI-0060 申请部门品保科更改单编号(更改序列 号) 申请日期2014-03-07修订版版本/次 文件名称抽样方案作业指导书更改 前 C/0 文件编号NFA-WI-0060更改 后 D/0 更改的原因更改前内容更改后内容完善抽样 方案 见原C/0版见D/0版…

签 说明事项: 1. 文件更改(或新增)应由相关文件的编制部门提出申 请幷填写本表交文管部门;由于本更改引起的相关文件更改应在更改原因之栏填写; 2. 文件更改之更换(或换页)应按规定对发放(或回 收)作好相应的记录; 3. 回收的作废文件应进行销毁(或按规定另行处置)幷 作好相应记录,作废的原件应按规定作好标识幷保留。 会签意见: [ ]可 [ ]否 [ ] 再议 批准 管代审 核 申请人 实施日期:2014年03月07 日 更改标记更改单号实施日期版次更改标记更改单号实施日期版次更改标记更改单号实施日期 版次

1 目的 明确产品最终检验时抽样的水准。 明确产品进料与成品检验(出货)时的抽样水准,使各检验过程均有标准可循。 2 范围 2.1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批产品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抽样方案和判定方法。 2.2该标准适用于我司进料检验(包括出货),抽样方案请参考表一、二、三、四,其AQL值为MA:0.4, MI:0.65。 2.3该标准适用于生产车间汽车线类产品,抽样方案参见表五,其AQL值为:0.4。 2.4本标准规定了连续批的抽样检验方法。 3 定义 3.1 产品:是指所有需最终检验的货品(包括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 3.2 正常检验:是按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标(GB/T2828.1- 2003/ISO 2859-1:)(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进行的检验。 3.3 加严检验:是按加严检验单次抽样计划标(GB/T2828.1-2003/ISO 2859-1:)(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进行的检验。 3.4 放宽检验:是按放宽检验单次抽样计划标(GB/T2828.1-2003/ISO 2859-1:)(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进行的检验。 3.5 免检检验:当零部件进料无法检测(已经超出我司现有检测水准)时,可以转为免检检验项目。 比如色粉、色母、等。 3.6 C=0检验:当客户有要求为零缺陷时,例如whisper产品—客户要求零缺陷,则执行该抽样标准。 3.7 所有抽样方案均在《GB/T2828.1-2003/ISO 2859-1 :1999 标准》(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基础上转化而来,转化方

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 注:本流程的制定为加强生产车间安全生产,保障所有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所制定,故此指导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设备以及参与人员。 车间内所有相关电器设备在做开关前,必须严格监控管制,所有主机电源在总电源打开前各个工位,必须按照相关生技术部制定的标准,检验所有设备的一切参数与水电汽路的开关是否正常。必须在所有开关正常时,才可以打开总电源通电,通水,通汽。 一:造粒工位自检项目: 1检查控制柜所有仪表,电流 2检查加温的发热片是否正常, 3检查机械马达,在空转时有无异响, 4检查温度达到后的冷却水流情况, 5检查控制柜箱内,是否有放置物品 6定期检查主机皮带是否有松动 7定期检查主要设备上润滑油量是否足够 8每是交接班时检查空压机所有参数是否正常,有无积水,填定空压机排水记录 9认真填写各岗位自操设备自检表 二:生产中安全规范: 1在更换规格或是清机停机时操作员,必须手戴两层棉布手套进行操作,(注意所用棉布手套不能沾水,以免被蒸汽烫伤), 2机械在正常动转时,一定不能打开热切刀的安全盖,以免出现粒子烫伤和被切刀,切伤的危险。

3在物料还未正常挤出的时候,请操作员不要站到正对机头对面的地方, 以免被机头里面,未塑化好的粉料或是高温水气烫伤, 4在正常生产中观察口不可随便打开,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5在主机抽真空处开关,在未关团的时候切不可打开,以免螺杆未塑化的 物料,飞溅烫伤, 三:搅拌高混岗位安全 1检查控制柜所有仪表 2检查机械马达,在空转时有无异响 3检查控制柜箱内,是否有放置物品 4检查各个汽动筏门,开关是否正常 5检查搅拌缸内是否干净,是否可直接生产,还是需要清洗缸 6定期检查马达皮带是否磨损,是否需要更换 7认真填定每天交接班的设备自检,让设备发生异常时有据可查 8搅拌岗位在设备运转时,禁止打开上面缸盖,以免发生物料飞溅出搅拌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生产中观察口上面有蒸汽冒出,不可直接伸头去上 面观察,缸内物料情况,以免烫伤眼睛,和面部。 三:生产设备维修安全 1操作员在发现自操投备发生异常时,请立即与班长,或与当班机修工位 人员联系,安全停止投备,等待检修 2所有投备在检修时,都必须要挂上投备检修标示,还必须关闭设备单独 总电源,同时操作人员须在一旁协助机修 3车间所有辅助设备,请各工位操作员切不可私自拆卸,如:各机台的设 备使用的地拖线板,各个封包岗位的手提式封包机,各操作人在不可私自拆开,以免发生触电以外。 四:车间参与人员的着装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绘工程专业) 2011年6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学分数:1 学时数:1周 1.设计的目的 《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设计的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3.课程设计要求 3.1基本要求: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上交设计报告。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3.2具体设计项目内容及要求: 3.2.1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总体思路:现有等级水准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要求对该水准网,分别用条件、间接两种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①列条件平差值方程、改正数条件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水准网的间接平差: 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1 采样点的布设: 收集各级土壤图、常年生产情况、设计并印制调查内容表格等。收集资料,主要用于了解行政区内土壤分布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具体地点、采样线路、采样数量等。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布点前,首先要对监测地点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一定面积的地区或地块布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例:受大气点污染源影响的地段,以污染源为中心,根据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方位布点,烟云落地区域应多设采样点; 受污灌影响的区域,应考虑水流途径和距离,同时选择对照地区布置采样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式法、蛇形法。其中: 对角线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梅花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面完整、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采样点较多的田块。

1.2 采样工具 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钻、采样筒、小型铁铲等。 1.3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应是监测目的而定。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取20 cm耕作层土壤,20~40 cm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如需了解土壤污染的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依层次取样。 1.4 采样量: 可单点取样测定,也可多点取样混合后测定。每个采样点取样1Kg,多点混合样可用四分法缩分,保留1Kg样品。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样品制备:※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碾碎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 ※过筛全部通过2mm筛孔,不可随意丢弃难于破碎的粗粒; ※缩分四分法反复缩分,弃去多余样品; ※制样用玛瑙研钵研细,全部通过0.15mm筛孔,混匀。

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模板

XXXXXXXX公司 XX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XX-XXX-01 部门:XXX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版本:A/1

修订记录 日期修改内容修订日期修订人审核人

XX岗位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为杜绝安全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您需要: 一、严禁违反或简化操作程序工作; 二、严禁在非吸烟区吸烟; 三、严禁把通行证借给朋友、同事使用; …… (此页内容要根据岗位特点将需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描述)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为明确XX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规范XX岗位的作业程序,防止因考虑不周或随意简化工作流程而出现安全漏洞,确保运行正常,特制定本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XX岗位的作业程序和工作标准。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XX部XX岗位。 三.引用文件 此处需将本岗位所涉及的民航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一一列明,如规章中涉及本岗位的内容较少,需列明所涉及规章的章节号。

第二章岗位说明 岗位作业名称 所在部门 主要职责与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权限 工作协作关系内部协调 外部协调 任职资格学历要求 能力要求 职称/技能要求工作年限、职业资格证等其他要求 第三章作业程序及标准一.作业前准备 1. 作业人员要求

序号内容 1 人员精神饱满,无妨碍工作病症 2 上岗证齐全有效,并具有操作权限 3 人员证件在有效期内 4 着装符合规定 此处要求各岗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作业前人员需准备的内容列明。 2. 作业前准备 每日班组长负责召开班前会。 序号准备内容 1 提前到达岗位 2 办理交接班手续 3 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登录设备操作系统 4 检查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刷卡上岗 此处要求各岗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作业前人员需准备的内容列明,包括对作业所使用设备的检查。 二.实施作业 1.X光机操作作业 1.1流程图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目录 (一)氟化物采集与计算 (二)硫酸盐化速率采集与计算 (三)大气降水采集 (四)二氧化硫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五)氮氧化物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六)灰尘自然沉降量采集与计算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2、一般事项 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 空气中氟化物与浸渍在滤纸上的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固定,用电极法测定,求得石灰滤纸上氟化物的含量,反映在放置期间空气中氟化物的平均污染水平。 4、器材 4.1石灰滤纸法标准采样装置 4.1.1采样盒:外径13厘米,内径12.6厘米,高2.5厘米(不含盖)的平底 塑料盒,具盖及塑料环状长垫(外径12.5厘米,内径11厘米)。 4.1.2防雨罩:采用盒口直径30厘米、盒高90厘米的搪瓷盒,盒底用铁皮焊 一个直径13厘米、高3厘米的圈,可安装采样盒。 5、操作步骤 5.1取一张石灰滤纸,平铺在平底塑料采样盒底部,用塑料环状长垫压好滤纸 边,再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条沿盒边压紧,将滤纸固定好,盖好盒盖,携至采样点。 5.2采样时将装好石灰滤纸的采样盒的盒盖取下,采样盒装入采样防雨罩的盒 底铁圈内并固定,使石灰滤纸面朝下暴露在空气中。 5.3样品放置时间为七天至一个月。放样品和收样品时应记录核对放样品地 点、采样盒编号及放、收样品时间(月、日、时)。 5.4收样品时,取下采样盒并旋紧盒盖,携回实验室。 6、计算 )/(S3n)3100 氟化物[μgF/(100cm2.d)]=(W-W 式中:W-样品石灰滤纸中氟含量(μg) -空白石灰滤纸中平均氟含量(μg/张) W S-样品滤纸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cm2) n-样品滤纸在空气中放置的天数,准确至0.1 天。

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模版.doc

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机械加工车间各类通用车床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2.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2 高速切削作业时应佩带防护眼镜。 4.3 加工铸铁工件、清扫铸铁粉末时,应佩戴活性炭防尘口罩。 4.4 车床操作作业不得戴手套;班后停机清理铁屑时,可佩戴帆布手套。 4.5 使用砂轮机磨刀时,严禁戴手套作业,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 5.作业安全要求 5.1作业前准备安全要求 5.1.1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完好,各手柄是否处在正常位置;使用气动夹具夹紧工件的,工作前应检查压缩空气达到工作压力后才能开始工作;检查传动带、齿轮安全罩是否完好有效。 5.1.2查看前一班次的交接班记录,是否有设备和工件、刀具异常情况,是否已经排查;如前一班次工件未加工完成,需检查工件是否夹正、夹牢,刀具是否选用正确并完好无破损。

5.1.3查看周边作业环境是否无异常情况,包括电气箱柜及其线路是否完好,柜门是否关闭、设备站立的脚踏板是否完好,设备照明是否完好有效、设备及工具箱表面是否未放置工具、杂物等。 5.1.4对设备加注润滑油、进行各项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时,不得开机作业。 5.2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5.2.1装卸工件、卡具、安装刀具时,应停机并将刀架、尾座、顶针等移到安全位置,工件安装、拆卸完毕后严禁将紧固扳手留在卡盘上;操作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 工件要夹正、夹牢,对卡盘进行紧固,检查确认紧固有效后方可开机加工; * 长、细的工件的尾部应使用顶针进行固定;加工超长料时,必须采取防弯装置,使用有效的中心架或跟刀架;加工棒料超过机床尾部时,应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若超出300mm及以上时,应设置牢靠有效的支撑架、中心架、防护栏等;各类防弯、防甩装置应可靠有效,并与警示标志配合使用; * 刀具安装要垫好、放正、夹牢,加工前先锁紧方刀架,检查确认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后方可加工; * 装好工件和刀具后,应对极限位置进行检查,并将小刀架调到合适位置,以免小刀架导轨碰撞卡盘而发生事故。 5.2.2切削时要精力集中,时刻注意切削进程,严禁随意离开机床,任何情况下不得用手、棉纱等触摸旋转着的工件;操作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在刀架斜后方可观察切削情况,不得将头部正对工作旋转方向,身体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文本格式一般为: 1.设计题目 2.设计目的 3.任务(要求:对于一班一题或半班一题的,需明确列出每位学生所对应的设计参数,学生以学号的后两位代替;对于一组一题的,应明确每题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姓名) 4.时间安排 5.设计内容 6.设计工作要求 7.成绩评定标准 8.主要参考资料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一:刚性基础 某厂房承重体系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荷载标准值F K边=400kN,中柱荷载标准值F K中=600kN,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素混凝土基础),并计算沉降。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二、设计条件 1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0.8m;②粘土:可塑,厚4.0 m; 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2、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土层设计参数表

表2:土层压缩试验成果表 注:②层土的基础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 b =0.3,ηd=1.6; 三、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基础平面尺寸、埋深、验算; (2)基础结构施工图; (3)沉降计算; 四、题目二:桩基础 某高层民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46米,边柱(柱断面尺寸600×600mm2 ) 荷载标准值F K边=18000kN,中柱(柱断面尺寸800×800mm2)荷载标准值F K中=30000kN,柱弯矩M K=200KN·m,水平荷载H K=100KN,桩顶允许水平位移10mm,桩顶约束按固结考虑;要求学生完成桩基础的设计。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1.8m;②粘土:可塑,厚5.0 m;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5:土层设计参数表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貭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HJ/T92-2002、HJ/T91-2002、HJ/T52-1999)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2·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 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3·器具 a .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 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b .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 (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 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4. 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 接受采样任务单 ● 采样的准备 ● 现场采样的实施

样品的交接 a 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贵州博联检测公司《质量手册》2013年版的规定, 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 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b. 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 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c. 现场采样的实施 d .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 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采样方法: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 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 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 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 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 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

调度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新版)

调度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新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38

调度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新版) 一、现场协调作业: 1、一跨: (1)危险源:1#、2#料篮线 可能导致的事故: a:料篮车撞到人。措施:与料篮车保持距离。 b:废钢掉落砸伤。措施:应远离吊起的料篮。 (2)危险源:3#电炉区域、4#电炉区域 可能导致的事故: a:炉料内混有爆炸物炉料潮湿可能造成爆炸,钢铁料飞出伤人。措施:调度人员应与电炉保持距离躲避在安全地带,等炉盖旋回,送点5分钟方可走动。 b:在电炉出钢时,可能水冷块漏水炉内爆炸、回炉时渣墙倒塌

炉门口窜渣烧伤人。措施:出钢与电炉回炉时,人员应与电炉保持距离不要在炉门口、炉后偏心区周围停留,躲在安全地带,等电炉炉体摇平时方可走动。 (3)危险源:铁水区域 可能导致的事故: a:经过铁水区域时,可能合鉄水时铁水飞溅烧伤人。措施:经过铁水区时,要看清楚周围环境,铁水包运行的位置,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兑完铁水后方可走动。 b:经过铁水区域时铁水车倒车,可能撞伤、压伤。措施:看清楚周围环境,厂房内外是否有铁水车进出,等铁水车出去或停稳后方可通行。 (4)危险源:铁水包烤包器周围 可能导致的事故: a:经过铁水烤包器周围可能有煤气泄露或者燃烧不充分有残留气体,造成煤气中毒。措施:不要在铁水包烤包器周围过多停留,不要在烤包器附近动用火源。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下说课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 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 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 (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 (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

电工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工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电工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新版) 一、岗位名称: 电工 二、作业人员数: 21人 三、岗位性质: 特殊岗位 四、工作范围: 龙丰球团、龙华选厂全厂电器设备及电磁站 五、操作设备与工器具: 电工工具、桁吊、钻床、切割机、千斤顶、扳手、手锤、手锯、撬棍、手电钻、倒链等。 六、工作内容:

所属设备的操作、点检与维护;保持电器设备卫生清洁 七、安全作业标准: 岗位 钳工 防护器具 劳保服、防砸鞋、手套 作业人员 21人 使用工具 电工工具、桁吊、钻床、切割机、千斤顶、扳手、手锤、手锯、撬棍、手电钻、倒链等。 作业名称 作业内容 存在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伤害 安全作业标准

拧螺丝 用各类适合的扳手,管钳等,紧固各种螺丝、管道和其他需要固定的设备零部件。 1、由于工作服不系扣或上衣下摆过长被旋转部位人; 2、用力过猛使物品飞出砸伤自己和他人 3、扳口加垫和扳把加管造成设备和器具损坏。 撞伤、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1.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符合本岗位规定,工作服的扣子要全部扣上2、使用扳手等用力不可过猛3、使用扳手等扳口不可加垫,扳把不可加管。 加润滑油 维护和检查各种电器设备轴承和其他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和部位 1、在运转情况下加润滑油,造成绞伤 绞伤、挤伤 1、运转设备需要加润滑油时需要停车或者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和用专门的加装器具 2、不可用手触摸润滑部位,必须使用专门的加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采样作业指导书模板

篇一: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貭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hj/t92-2002、hj/t91-2002、hj/t52-1999)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2·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 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 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3·器具 a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 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 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b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4. 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的准备 ??现场采样的实施??样品的交接 a 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贵州博联检测公司《质量手册》2013年版的规定,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b.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c.现场采样的实施 d.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采样方法: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 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 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 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 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 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 c. 从容器、贮罐、废水池等处取样:对盛有废液的小型 容器,采样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废液分三层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