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摘要:研究在绿色建筑技术理论指导下的深圳建科大楼在各个方面、细节的设计,分析其对于共享理念的实践,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结论。

关键字:深圳建科大楼;共享设计;设计中的再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目标。本文探讨了深圳市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共享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技术,其目的不仅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还要引导社会行为和人文,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领。

1. 项目简介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梅林片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14 层,其中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休闲及生活辅助设施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外围护构造,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建科大楼已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以4300元/m2的工程单方造价,达到

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和美国 LEED金级的要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经初步测算分析: 1. 8万平方米规模的整座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

约150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煤610 t,每年可减排 CO21600t。

2. 共享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过程是个共享参与权的过程,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权利和资源的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建筑本身是一个共享平台,设计结果要实现建筑本身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平台的目的。深圳建科大楼从设计始,整个过程都定量验证并应用新的设计技术。楼体的竖向布局与功能相关联,材料、通风、自然采光、外墙构造、立面及开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确立也都经过优化组合。每一项技术并非机械地对应于绿色建筑的某单项

指标,而是在机理上响应绿色建筑的总体诉求,是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诸环节进行整体考虑并能够满足人们舒适健康需求的综合性措施。

3. 平民化绿色建筑特性

3.1 建筑应具有“社会公民”意识,要尽其社会责任

3.1.1 开放的责任

建科大楼通过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建筑形态和开放的展示流线,以积极的态度向每一个前来的市民展示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和运行情况,以更直观的方式宣传绿色建筑,使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3.1.2 自律的责任

1)、节能60%以上项目建筑设计总能耗为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75.3%。

节能措施 1:量体裁衣节能外围护结构。大楼屋顶采用隔热构造,同时南北主要区域采用种植屋面;5层及5层以下外墙采用内保温结构,7层以上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饰面保温板。

节能措施 2:4种节能空调应用。地下1层实验室空调采用水环式空调,管路系统简单,在使用时间上也可以灵活运行。主要办公区域采用水环空调+冷却塔+风机盘管。9层南区和11层南区为小开间空间,采用风冷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全热新风系统。10层采用高温冷水机组+辐射顶板+溶液新风除湿系统。

节能措施 3:绿色节能照明。会议区域照明和地下车库照明选用LED光源,楼梯间采用受红外感应开关控制的自熄式吸顶灯;大厅、走道主要以节能筒灯为主;办公区域均采用格栅型荧光灯盘。办公区域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方式。

节能措施4:热回收。新风系统采用全热交换器,通过新风与排风的热交换,回收部分冷量。

节能措施5:新风可调和变频技术的应用。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及其通路均按全新风配置,通过调节系统的新、风阀开启度,实现过渡季节按全新风运行,空调季节按最小新风比运行。

节能措施6:能源管理系统。项目设置全楼能耗系统计量系统。系统分软件、硬件两部分,硬件主要为各种能耗基表如水表、电表、热能表等,抄收部分如抄表模块、集中器等,数据接收处理部分,如管理电脑、数据库服务器等。

节能措施7:可再生能源利用。每层残疾人卫生间兼淋浴房采用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食堂、专家公寓冲凉房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大楼屋顶花架安装单晶硅光伏电池板,西立面和南立面采用光伏幕墙系统,起到遮阳的作用。生活热水基本利用太阳能水系统。

2)、节水43.2%以上

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综合利用水资源,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回用等措施。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选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等方面进行设计。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43.52%。

3) 节材

项目设计无装饰性构件,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所有应用材料均以满足功能需要为目的,将不必要的装饰性材料消耗减到最低。并利用产业化生产标准部件,提高制造环节的材料利用效率,节约用材。

3.2 人与自然共享平台

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来说,任何人工的建筑其实都是占据了原属于自然的青山绿水,就应该对所占据的部分进行生态补偿,努力营造一种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共享。建科大楼的设计也遵循着这一目标。

3.2.1 自然通风设计

对建筑场地的环境进行研究(建立监测站),根据监测数据模拟分析建筑风环境,并成为建筑方案确定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室外风场规律,研究各个不同立面采用不同的外窗形式,结合采用遮阳反光板;同时外窗朝向和形式考虑外部噪声影响。在建筑平面上,采用大空间和多通风面设计,实现室内舒适通风环境。

3.2.2 自然采光设计

报告厅和办公区约90%的面积采光系数超过2%,地下1层通过玻璃采光顶加强采光效果。地下2层主要采用在1层玻璃采光顶下利用采光井等加强自然采光,车库车道利用光导管达到采光效果。

3.2.3 噪声控制

通过结构措施防噪,在1~5层设置展厅、检测室和实验室等非办公房间减少开窗面积;采用双层窗,在受室外噪声影响较大的房间采用中空玻璃,隔热与防噪。

3.2.4 健康工作环境

室内环境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大楼在每层下风向的西北角设有专用吸烟区。建立墙体内表面温度、房间温度、湿度长期监控;建筑采用活动外窗,强化自然通风;内部功能房间装修时采用绿色涂料和粘结剂,使用不含甲醛的复合木质材料;办公区中的复印机、打印机集中设置在中间半室外的休闲平台上。

3.3 人与人共享平台

建筑应为人与人交流共享提供更多空间。建科大楼公共交流面积达到40%左右。而建科大楼通过“凹”字形平面设计将以人为本作为理念:南北两部分的办公空间通过中央走廊联系起来,集中形成宽大的空中庭园。在各个楼层的或大或小的庭院里,可能成为花园、交流平台、咖啡茶座,甚至成为“日光浴场”。建科大楼的使用空间是亲和朴实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在这里办公让大家变得更加亲近和自然。

3.4 生活工作共享平台

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工作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它应该是绿色的。在建科大楼里很难将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除了办公空间,大楼里分布着各种“非办公”的功能和场所,我们有屋顶菜地、有周末电影院、咖啡间、公寓、卡拉 OK 厅、健身房、按摩保健房、爬楼梯的“登山道”、员工墙、心理室等,这些,正是共同创造事业与共享生活的场所。

4. 绿色建筑设计思考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一直在提高。无可厚非,绿色健康地生活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

4.1 目的及理念的确定

创造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一栋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从设计伊始所遵循的思考方法就不同于以往,对于深圳建科院来说,共享理念也是其一直以来所考虑的。因此,在筹划方案之前,首先,就应确定好目的及理念,并在设计中逐步体现。

4.2 场地环境的测量分析

从方案创作开始,整个过程都需要经过定量验证,首先对建筑场地的环境进行研究,比如可以建立监测站,利用计算机对气候、能耗、通风、采光、噪声、太阳能等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建筑的空间整体布局。

4.3 建筑整体布局

4.2.1 建筑外观

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外观最是基础,在考虑可持续的同时,对建筑平面、立面的设计也应该注入新的元素。比如,深圳建科大楼的平面呈“吕”字形,结合材质与开窗形式的不同,形成独特的外观环境。

4.2.2 建筑空间布局

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功能及流线作为其基本要素,应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出发,保证功能布局上合理;水平跟竖向流线清晰、方便。以及在建筑的功能布局上,应设计大量不同的娱乐休闲设施、交流平台、绿色植物、屋顶花园,真正形成开放性的共享空间。其次,考虑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做到节能、低碳、舒适、自然。

4.2.3 技术上的创新

绿色建筑在技术的应用上也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技术上,应考虑结构的确定、材质的选择、空间的开创。对于建筑结构,确保稳定、安全、经济,采光上能通过监测风向风力进行开窗。对于材质的选择,在建筑内外墙、屋顶采取的节能措施,选择更低碳经济的材质;在采光方面,更多的应选择自然采光,通过合理布局及计算,使用环保的材质让自然光能通到建筑内部,有效保证外部自然光线的充分利用。其次才是人工采光,以低碳、环保、经济、智能为标准选择材质。对于空间的开创,合理创造新空间,可开拓地下层,是空间不受浪费。

4.4 使用中的再设计

绿色生活永不止步,人类观念会提高,设让计也不会因大楼建成而停下来。遵循绿色理念应当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原则,我们在新的建筑中,通过真实的工作、生活来体验、评估设计和运行管理;建筑的各项运行数据和实施效果被忠实地记录下来,成为进一步研究探索的第一手材料。坚持使用中再设计原则的建筑才能真正成为“既有建筑改造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典范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少健,王敏,胡姗姗,邝志斌,赵海天.高层办公楼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评析——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B].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280-285.

[2] 袁小宜,叶青,刘宗源,沈粤湘,张炜. 实践平民化的绿色建筑——深圳建科大楼设计[J].建筑学报,2010(1):14-19.

[2] 许云.从建筑设计看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建筑知识,2016(7):83-87.

深圳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大纲

(建筑专业知识含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三部分,总分为150分。) [1] 中国建筑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重要建筑的平、立、剖面和形象图。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中国建筑史的考试内容包括:1)中国古代的建筑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3)聚落与民居;4)宫殿、陵墓、坛庙;5)宗教建筑;6)中国园林与风景区;7)中国古建技术;8)中国地域建筑。 三、考试基本题型 1、作图题; 2、问答题。 [2] 外国建筑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重要建筑的平、立、剖面和形象图。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外国建筑史的考试内容包括古代建筑史和近现代建筑史两大部分,其中: 古代建筑史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建筑;古埃及建筑;古西亚建筑;爱琴文化与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

近现代建筑史内容包括:工业革命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复古主义建筑思潮;十八, 十九世纪建筑新技术与新类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探求新建筑运动;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当代建筑思潮及代表人物;高层与大跨建筑 三、考试基本题型 1、作图题; 2、问答题。 [3]建筑构造: 一、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民用建筑构造基本概念,原理和一般构造方法;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能; 了解建筑工业化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构造原理和基本构造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进行构造设计。 二、考试基本题型 1、填空题; 2、选择题; 3、简答题; 4、作图题。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7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 8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 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0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 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4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 15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 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 1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 2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2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3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2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2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2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9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30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 3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 3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 3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 3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50011-2001 3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39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4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41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读书笔记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现代、古典、学院、轻松、简约、舒适 2002年新建的深圳大学系馆表现出来了很强的风格特点。深圳大学建筑系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

发挥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枀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总平面 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

东立面 深圳大学建筑系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建筑系与设计院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枀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一层平面 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中心。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

二层平面 二层主要为公共交流空间和教学空间,拥有教研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设计室、展览评图区域和大面积平台。这是建筑系馆最早和设计院一起设计的例子,教学、实践相辅相成。其中,教学、教研和设计

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极成关系的体量组合。三个体量之间以敞廊、桥、平台相连,形成三个互相贯通的室外空间。 三层平面 三层包含教研室、材料室、资料室、设计教室。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深圳市**工程 申报单位名称:深圳市** 中国**科学研究院**分院 参与单位名称:深圳市**建筑设计事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自评星级:★★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制 二〇一一年四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4. 本报告封面的“项目名称”和“申报单位”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自评总述 (1) 三、自评内容 (1)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8)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3)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9) 5.5 室内环境质量 (73) 5.6 运营管理 (90) 四、附录........................................................................................................................................... I 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绿色建筑设计涉及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涉及的材料及文件: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和得分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全部满足本规范中控制项要求的建筑,方可认为已具备绿色建筑的基本性能。得分项则是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得分项每条分值均为1分。 在可选项中选用的项目需要提供相关的图文,采用项目必须在相关的图文上体现,相关文件如下: 甲方提供: 环评报告书(表) 场地地形图 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 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旧建筑评价分析报告(仅适用于有旧建筑利用的项目) 场址检测报告(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绿建软件: 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噪声环境分析报告 自然通风分析报告 室内采光分析报告 室内视野分析报告 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如无绿建软件,将无法完成以上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场地规划设计图 水系统规划方案及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 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等)设计文档与计算书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效果图 建筑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如有装饰性构件要提供功能说明或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灵活隔断的计算书及说明 建筑设计(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围护结构做法详图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图纸 节能计算书 建筑主要材料汇总表

幕墙设计说明 电梯相关设计文件 景观设计: 屋顶绿化设计图纸 垂直绿化设计图纸 景观总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种植设计图 场地铺装图 苗木表 场地下垫面、建筑表面设计说明和详细做法 电气设计: 电气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照明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文件 建筑智能化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空调设计: 暖通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空调设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说明书 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景观用水设计说明 雨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 结构平面图、结构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综上所列,大量的可选得分项是可以在施工图设计时采用的,到达深圳“铜质”只需要得到总分70分中的23~28分即可。其中5分为创新项。所以,施工图期间采用绿建设计手段是可以做到铜质等级的,不需修改建筑方案。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ZJG 29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9(修订稿)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得可持续发 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得标准化与规范 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 本规则以国家与广东省、深圳市得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 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合深圳得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与实际情况 制定。 1、0、3 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得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及相关得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得 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与扩建项目得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1、0、 4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与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得总称。 2、1、2 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得,供人们居住使用得建筑。 2、1、3 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 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庭居住使用得建筑。 2、1、4 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得居住建筑。 2、1、5 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得,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得,各类非独立选址得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 交通设施与市政设施等。 2、1、7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与从事各类业务活动得建筑。 2、1、8 公寓式办公建筑

如何复习深大建筑史

■分析并比较穿斗式木构架和抬梁式木构架的特征。 ■同类型建筑于某些朝代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早期宫殿。 城市 ■由于中国古代的城市几乎都筑有城墙,城门成为城墙内外人流物流流通的孔道,因此与城门相连接的道路也成为联系城内外的主干道,城市内部的主路网就由这些与城门相连的道路组成,这些道路通过城门通向城外以后,也为城门附近的关厢的形成提供了生长的轴线。而在都城之中,还有一座皇城的存在,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皇城内聚居着大量人口,同样需要同外界进行人与物的流通,因此在都城中,皇城的城门对于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哪几个方面把握一座城市? 1.地理位置(即选址,考虑与地形要素如山和水的关系以及交通问题)2.水系处理3.布局特点1)内城与外郭的关系2)道路网与城门3)各类建筑(衙署或宫殿、市场、宗教建筑、居住)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道路网的关系4.与别的城市进行比较 可供选择的实例:西安(汉唐长安)洛阳(北魏与隋唐时期)南京(六朝建康,明南京)开封(北宋东京)北京(元大都,明清北京)赣州苏州 宫殿 ■1.把握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宫殿建筑单体与群体的变化过程。2.每一阶段有哪些继承和创新,同时思考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点和做法消亡的原因。 ■单体读图:1.形体:屋顶形式的选择、进深与开间的大小、外部台阶的高度与级数等等,与建筑等级表征的关系。2.大木作: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使用了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表达,因此对大木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等级上的表现(如材的大小),还要注重对技术和艺术的发展进行分析。3.小木作:图案、纹样、色彩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的皇家建筑威严展现的一个方面。■群体读图:1.“朝”、“寝”序列的分布。每部分是如何展开的,两部分如何衔接,两部分在空间处理、轴线处理上的异同。2.宫殿建筑在高程上的设计有何独特之处。 ■如何读典例:注意对比。如唐大明宫与明清北京故宫;法国凡尔塞宫和明清北京故宫等。 ■如何思考:1.宫殿中各种功能的建筑和区域是依据什么组织起来的,尺度是如何把握的?对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有何可以借鉴之处?2.考察一下南京明故宫遗址,探讨南京明故宫选址的出发点和依据。 住宅 ■如何读文: 1.从礼制、城市制度、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2.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响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如何读图:1.在比较中概括\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试行)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2013年10月28日

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2 建筑术语 2.3 各类建筑名词 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1 建筑面积 3.2 建筑基底面积 3.3 容积率 3.4 建筑高度 3.5 建筑栋数 3.6 建筑层数 第4章总图设计 4.1 总体要求 4.2 建筑退线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 4.4 建筑通风 4.5 道路系统 4.6 场地其它规定 第5章建筑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 5.1 建筑地下空间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 5.3 建筑立面设计 5.4 建筑屋面设计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 6.1 通用规定 6.2 住宅建筑 6.3 宿舍建筑 6.4 老年人居住建筑 6.5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6.6 办公建筑 6.7 商务公寓 6.8 商业建筑 6.9 教育建筑 6.10 城市综合体 6.11 小型垃圾转运站 6.12 公共厕所 6.13 附设式停车库 6.14 厂房 6.15 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 6.16 仓库 6.17 物流建筑 第7章附则 附录1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报批图纸基本内容及要求 附录2 建设场地环境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则 1.1 为了提高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规范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 1.3 本规定中某些条款需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相关条款配合执行。 1.4 本规定未尽之处应执行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和标准。 1.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1.6 本规定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1.1 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2 建设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3 建筑面积 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2.1.4 总建筑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2.1.5 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允许建设的地下建筑面积。 2.1.6 规定建筑面积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实际使用 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实际使用 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7 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地面以上建筑层高、阳台(或开敞式公共走道)面积、虚空间等超过本规定相应规定限值, 应占用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8 核增建筑面积

深圳市华阳绿色建筑节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阳绿色建筑节能有限公司 一、公司背景 深圳市华阳绿色建筑节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年。 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全面解决方案;太阳能热水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楼板隔音砂浆的生产研究与销售;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与改造;绿色建筑认证及咨询;海绵城市及雨水回收设计施工等业务; 公司视质量和诚信为企业生命,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是绿色新能源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华阳绿建节能公司本着“科技创造未来,绿色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为国家节约社会资源、为世界节约环境能源,致力于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健康和节能环保。 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和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公司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先后服务于招商地产、华强集团、广东省水电集团、酷派、京基集团、万科、宏发地产、绿地集团、银海实业、赤湾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

二、公司项目产品 【太阳能】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水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监控系统等的光伏发电解决方案,太阳能热水、太阳能投资【砂浆】隔音砂浆/涂料、无机保温砂浆、防水砂浆、抗裂砂浆【充电桩安装】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标识认证和咨询、节能检测、节能评估、节能改造、能效测评等 【海绵城市】 【雨水回收】 【节能改造】 三、荣誉资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隔音材料专利证书[一种高效阻声丙稀酸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光伏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证书 —金太阳认证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会员单位 —广东省环境检测协会会员单位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员单位 —承装(装、试)电力设施许可证 —广东省绿色建筑备案单位

四、华阳成果 1、华阳绿建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完成了近百个项目工程,地域涉及国内外地区。 2、公司绿建团队完成近百个绿色建筑项目,国家三星、深标金级项目多个,其中包含深圳市第八个绿色建筑运营标识项目,为国家二星认证。 3、公司节能团队完成了数十个建筑节能验收项目,工程经验丰富。 4、公司太阳能工程团队完成了数百个项目的各类现场施工,为部分工程提供了项目需求的材料及施工安装,更好的为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便于后期运营维护。 5、华阳砂浆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自有生产线,多种类砂浆研发,隔音材料已获国家专利证书,产品送检合格。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共享设计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深圳建科大楼为例 摘要:研究在绿色建筑技术理论指导下的深圳建科大楼在各个方面、细节的设计,分析其对于共享理念的实践,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与结论。 关键字:深圳建科大楼;共享设计;设计中的再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目标。本文探讨了深圳市的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共享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技术,其目的不仅提供健康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的构筑物,还要引导社会行为和人文,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领。 1. 项目简介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办公楼,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梅林片区。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14 层,其中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地下停车、休闲及生活辅助设施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外围护构造,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建科大楼已实现了最初的建设目标,以4300元/m2的工程单方造价,达到 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和美国 LEED金级的要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经初步测算分析: 1. 8万平方米规模的整座大楼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 约150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节约电费145万元,节约水费5.4万元,节约标煤610 t,每年可减排 CO21600t。 2. 共享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过程是个共享参与权的过程,设计的全过程体现了权利和资源的共享,关系人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建筑本身是一个共享平台,设计结果要实现建筑本身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经济平台的目的。深圳建科大楼从设计始,整个过程都定量验证并应用新的设计技术。楼体的竖向布局与功能相关联,材料、通风、自然采光、外墙构造、立面及开窗形式等各方各面的确立也都经过优化组合。每一项技术并非机械地对应于绿色建筑的某单项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 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本规则以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 合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相关的各层次规划、城 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 材。 1.0.4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1.2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1.3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 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1.4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1.5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等。

2.1.7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 2.1.8公寓式办公建筑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的办公建筑,也称为商务公寓。 2.1.9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 2.1.10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 2.1.11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多项进行组合,总建筑规模在 10 万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体。 2.1.12附设式停车库 与主体建筑相连、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设施。 2.1.13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 2.1.14厂房 供人们进行各类工业化生产的建筑。 2.1.15新型产业建筑 区别于传统产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及推广、应用等的建筑,也称为研发用房或新型产业用房。 2.1.16仓库 以货物储存为主的库房建筑。 2.1.17物流建筑 用于进行物品储存、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销等综合功能的建筑。

深圳市市民中心工程结构设计简介

大鹏展翅―深圳市市民中心工程结构设计简介 吴时适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深圳518031) 提要:介绍该工程大屋顶分缝、与下部主体建筑的变形协调、23000KN巨型钢牛腿等重大结构设计难题。 一、工程概况: 1─主桁架 2─结构分缝 3─树状支撑东西各17组 图一深圳市市民中心 该工程是21世纪深圳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将是市政府、人大的办公、政务活动中心,又是市民和游客参观、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方案阶段中外六家有名气的设计单位参加投标,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象征深圳在新世纪腾飞的大鹏展翅方案获评审专家全票通过。后由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二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原设计建筑面积21万㎡、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后有修改)。 结构设计简况:中部方塔、圆塔两栋高层建筑与东西两翼的两组公共建筑将象征大鹏展翅的大屋顶高高托起。该工程钢筋砼、预应力砼、钢骨砼、钢管砼、钢结构、索结构都用上了。参加技术疑难问题讨论的专家数十人,大大小小的专家会开了几十次,沈世钊、董石麟、沈祖炎、刘锡良、兰天、严慧……等国内知名人士都参加了,日本空间结构元老川口卫先生也参加了。 二、大屋顶设计 如图一所示,大屋顶平面投影尺寸是486m长×(154m-─120m)宽,最大悬挑长度近50m,展开面积约6万㎡。方塔四个牛腿与圆塔八个牛腿支承南北走向的四榀主桁架,加上东西两组建筑物各自伸出的17组树状支撑,构成大屋顶的支承边界条件。大屋顶本身采用网架

结构,中部是三层网架,焊接球节点,两翼是双层网架,螺栓球节点。 大屋顶原设计是由我院王启文、黄文两位博士与奥雅纳公司合作完成的。建筑师仅仅给出大屋顶上、下曲线平面的等高线图,曲线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大屋顶计算模型的建立是很关键的工作,王、黄二博士于1999年春节历时一个多月,反复计算、反复修改,建立了计算模型,最后完成施工图设计(我院设计施工图总用钢量为5505T)。业主招标时允许投标单位进行设计优化,所有投标单位的设计都是在我院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完成的。 大屋顶设计,最重要的课题是风荷载如何取值。做了两次风洞试验:1998年由航天部某所按1/200比例做了一次,2000年由某大学按1/140做了一次。第一次测了大约300个测点,第二次测了大约1200个测点,还做了风振计算。两次试验结果究竟谁对谁错有过很多争论,但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却没有原则上的差别。这么大的家伙,风振系数β如何考虑?各有各的说法,但依据都不足。某大学按照国外惯用的风谱进行风振系数β的计算,实质是将平均风速考虑动力影响将其增大,其结果也只能是设计的一种手段。国内外对风振的研究没有地震研究那么重视,可用成果不多,很多专家都主动回避这一敏感课题。中标单位施工图设计参考荷载规范大致相同的体型,取1.3的体型系数进行计算比较后出图。 三、大屋顶与支承建筑物的变形协调问题 东西总长差不多一里地的大屋顶由高低不同的四栋建筑物支承,在温度、风荷、地震等作用之下如何协调,是审查专家第一个提出的问题。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交代抗震与抗风的矛盾是如何考虑的。认为抗震重要的一派人要求分三条缝,将大屋顶分为四块,每栋建筑物支顶一块,再用建筑手段将其连成整体,这样就只有建筑物与各自支顶的那一部分大屋顶之间的协调而不需要考虑各栋建筑物的横向协调,依抗震有利。有一位主震派的日籍华人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做了一个预应力钢桁架方案,各自以方塔、圆塔为中心,四周悬挑。主张抗风为主的一派反对这样做,理由是地震不常有,台风年年有,每栋建筑物支顶一部分,四周都悬挑,在风荷作用下,四周不规则的摆动摆幅都很大(计算最大悬挑挠度约300mm),用建筑手段根本无法处理。主风派最后获胜,只分两条缝而且将缝设在东西两翼低层建筑内部(见图一),这样,正面来风产生的巨大吸力,由东西两翼及中部方塔、圆塔四栋建筑物共同抵御,抗风能力显然比各自悬挑方案好得多。这样分缝后,中间一块很大而且横跨四栋建筑物,变形协调问题就是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从支座的设计上找出路。我们设想过橡胶支座、辊轴支座等多种方案,都不理想。后来打听到北方交大徐国彬教授的专利支座─万向球形钢支座(见图二),该支座承载力可大可小,大可大到几千吨,小可小到几十吨,既可承受轴力又可承受拔力;支座可按计算要求往任意方向移动,又可作少量转动;加上平面弹簧以后,位移又可以恢复。市民中心东西两翼树状支撑的支座只有几十吨轴力而方塔西南角的大支座轴力达2300吨,计算位移从15mm到116mm,设计要求支座的弹簧刚度系数3000kN/m。针对各类支座的不同要求,该专利支座都能完满解决。支座能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协调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深圳大学建筑学教授简介

深圳大学建筑学教授简介 希望对考研的有所帮助: 覃力教授 出生年月:1957.1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最后学位获得单位:天津大学 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 1998年调入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现任本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学院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教育与职业实践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兼职教授,《新建筑》杂志编委。曾先后两次赴日本作为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98年3月调至北京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任副总建筑师。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和博士点基金在内的9项纵向科研项目和3项横向科研项目。主持或参加30余项各种工程项目。独立撰写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专著6部、译著2部。其中《中国古亭》和《中国的城》2部专著在台湾和大陆两地出版,并多次再版重印,受到广泛称誉。在专业学术刊物上或国内外学术会议

上发表论文50余篇,有多篇论文获建筑学会的优秀学术奖。 研究课题: 国内外住宅综合比较研究 教委留学回国启动基金,经费3万元,1994~1996,主持人。聚落变迁模式及其现代指导性变迁计划研究 教委博士点基金,经费3万元,1995~1997,第三名。 新世纪住宅小区公建与配套设施的功能发展趋向研究, 教委博士点基金,经费3万元,1996~1999,第二名。 中日高层建筑综合比较研究 广东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基金,经费6万元,1999~2002,主持人。 建筑设计观念在新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向研究 深圳大学科研基金,经费4万元,2000~2001,主持人。 主要论著: 《世界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译著/第一名。 《国外交通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第一名。《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台湾合作版,1999年计划出版,

绿色建筑专篇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 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 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控制项 (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满足) (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满足) (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满足) (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满足) 2、评分项 (1)土地利用 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5 分) 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7 分) (2)室外环境 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3 分) 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3 分) 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3 分) D、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2 分)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56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华夏奖专刊 2011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三等奖)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一、立项背景 建设部在2006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北京、上海等地积极编制地方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这些标准都还是对建成建筑的后评价标准,各地缺乏可在规划设计阶段有效指导与规范设计的标准文件。深圳市规划局率先提出了编制《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课题。《导则》是全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文件,有利于设计人员加深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效避免设计误区。《导则》的发布使深圳市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为我国其他地区制定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项目简介 1、目标及原则 主要目标:(1) 倡导绿色建筑理念;(2) 推动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3) 指导绿色建筑设计;(4) 设计标准与国家评价标准衔接;(5) 综合反映深圳地域特点和经济特点。主要原则:(1) 本土化;(2) 大众化;(3) 定量化。 2、主要内容简介 《导则》按照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六大专业进行条文组织,内容涵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方便设计人员查阅,进而有效指导设计。 《导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有关新技术在深圳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明确界定,在绿化方式、生态化景观、通风、场地遮阳与建筑外遮阳、场地声环境、场地开放性、绿色交通网络、功能适用性、地下空间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节水设计、雨水收集、人工湿地与中水利 用、空调系统优化设置、节能照明与控制方式、光污染、节能电梯等二十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导则》通过对设计技术的提升,增加了绿色建筑内涵,并通过对精细化设计的明确要求,扩大了外延,同时增加了设计对策划、施工、运行管理、使用的要求。 三、总体思路 《导则》编制根据大量调研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本项研究工作,同时采用理论分析与多种模拟工具(通风模拟、能耗模拟、声环境模拟、太阳能模拟、设备系统模拟分析软件)结合的方法对各类案例与标准中出现的分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判断,通过对既有绿色建筑运行数据的实测与分析,对标准体系内容进行修正,以保证各指标的合理性。 1、国内外标准对比。对比研究美国LEED 、日本CASBEE 、英国《生态住宅环境评估》、香港HK-BREAM 、台湾《环境共生住宅A-Z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同时,基于深圳地区气候、经济特点,有选择性的吸收、细化、修正各标准的相关条文,如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部分绿色技术措施(功能性材料、分布式冷热联供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进行调研、研究论证后进行修正或限定。 2、规模化调研分析。通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图纸统计、模拟试验、现场实测等调研方式,对深圳市各区典型绿色住区、普通住区和公共建筑进行重点调研,获得深圳市各区场地生态环境、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现状水平及常见问题,获得深圳市绿色建筑相关特征数据,为《导则》适用技术条文编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3、专项配套技术研究。对各关键及重点绿色技术进行专项

深圳大学包豪斯校舍建筑分析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简介: 建筑类型:民用建筑 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 层数:4 设计时间:2000.10 设计单位: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设计师:龚维敏、卢阳 获奖情况: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奖”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现代、古典、学院、轻松、简约、舒适 2002年新建的深圳大学系馆表现出来了很强的风格特点。深圳大学建筑系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密切合

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建筑为学生提供设计课专用教室、讲课教室和美术教室;学院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CAAD教室以及各种实验室。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CAAD实验室、模型室、摄影室和数字城市(GIS)实验室。学校累计投入680余万元。其中由建筑物理实验室和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构成的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正在积极申报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 总平面 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

统筹兼顾的单位。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 发挥建筑系与设计院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东立面

一层平面 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中心。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

深圳建筑名、设计单位名称译文--完整版

《趣城·深圳建筑地图》英文版建筑物与设计单位中英文名称 A1 深圳文化中心 /Shenzhen Culture Centre 矶崎新(Arata Isozaki)建筑事务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 Arata Isozaki +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A2 市民中心 /Civic Centre 廷丘勒·李名仪建筑师事务所(Lee Timchula Architects)+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Lee Timchula Architects +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A3 中心书城 /CBD Book Mall 日本黑川纪章建筑设计事务所+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Kisho Kurokawa Architect & Associates + HSArchitects A4 少年宫 /Children’s Palace 深圳市宗灏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Shenzhen Zong Hao Architects Ltd A5 地铁大厦 /Metro Building URBANUS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 + 招商设计公司 URBANUS + Zhaoshang Design A6 江苏大厦 /Jiangsu Building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CCDI A7 新世界商务中心 /Business Centre 美国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亚洲公司+美国D/K 事务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 SOM Asia + D/K +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2021深圳大学建筑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英语课是语言课,更多在于积累,在于坚持,突击能考好我佩服,但我并不赞同。大道理都会说,能坚持下来的却很少,可能过程枯燥无味,但我相信,当你回忆这段过去,你会很幸福。我背单词很简单,准备一本考研词汇书叫《一本单词》,用牛津词典把所有考研词汇查一遍,每个单词后记一两个短语,每天早晨晚上按单元各看一遍,以后按单元重复就好了,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是后来做阅读慢慢的发现自己知道的单词越来越多,再难的东西也经不起重复。作文我很早就在准备,考研班发的资料还不错,好的句子努力背下来。 早晨有时间就去小园里读上一个多小时,口语流利了不少,偶遇外教说话也没有压力,以前避而远之,现在盼着他来。平常追美剧,考研期间也不拉一集,我的听力从中受益很大,以前不觉得,听多了就习惯了,刻意的看英文字幕,听英文,只要坚持下来你也行。 至于阅读的学习,大家可以读外文期刊来练习自己的感觉,如果能力不够就通过做真题来训练,蛋核英语的阅读专项视频就不错,也可以使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来进行复习。 至于其他部分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了,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蛋核英语公众号和木糖英语真题公众号的推送文章来进行学习。 说实话,虽然我高中选择学理,但是从高中到大学我的文科成绩一直都很好,大学有关思想政治的课程我也都是我们班最高,所以起初压力就不是很大,我买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并且该书把该记的知识点标了出来,一目了然,最终看了一遍吧(其实也没记住),就开始做选择,但是时间不够了(我总是反复强调,但真是这样……)所以开始只做历年真题,做得很快错的很多,尤其是多选题,但是答案讲解很详细,答案都可以当知识点来背诵的!很快做完了觉得还有时间又开始做之前丢下的模拟的选择题,花了一段时间有做完了,感觉一般,但是通过反复对答案感觉对某些知识点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到了冲刺阶段,我就天天去看李凡老师的视频,很认真的,然后可下就是自己做模拟卷和押题卷,开始也是只做选择,但是正确率很高,基本上每套题选择题轻松过45(朋友们不会了),让我很开心,之后大家都按押题卷的大题来背诵,如果平常再看点新闻,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专业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