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_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_共7套

2014年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_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_共7套
2014年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_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_共7套

教师资格证培训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做笔记

2.在巴浦洛夫的研究中,他先将灯光与食物反复配对,形成对灯光的唾液分泌,然后在无食物的情况下将铃声与灯光反复匹配,结果发现铃声也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唾液反应,这个过程叫做()

A.经典性条件作用B.操作性条件作用

C.恐惧性条件作用D.高级条件作用

3.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学前期B.青年期

C.学龄期D.成年早期

6.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7.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8.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儿童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

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11.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3.与其它学派相比,()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D.认知主义学派

1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1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

C.层次性D.动力性

二.名词解释

16.思维

17.最近发展区

18.先行组织者

19.自我效能感

三.简答题

20.简述动机的激活水平.任务难度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1.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22.影响青少年从众的群体因素有哪些?

2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论述题

24.根据迁移原理,结合实践分析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五.案例分析

25.电影《爱德华大夫》诠释了哪一心理学流派?该流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创立者提出了怎样的人格结构理论?

26.一青年教师王某对教师这一职业缺乏热情,因此在工作中没有对学生投入太多的精力,王某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来越低。为提高自己的威信,王某开始采用一些强硬的措施来管理学生,如惩罚,训斥学生,向学生家长告状等,过了一段时间,王某在学生中的威信不但没有上升,相反他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分析:王某为什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王某应该怎样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

选择题答案BADDC CDAD A AACCC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3.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现了注意的()特征。

A.稳定性B.广度

C.分配D.转移

5.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称为()。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

6.()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A.成熟势力说B.行为主义观

C.精神分析论D.相互作用论

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8.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

A.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稳定特质和不稳定特质D.外倾特质和内倾特质

9.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10.()气质的典型特点是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沉静。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是()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

12.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13.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

A.正比B.反比

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14.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待,学生就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称为()。A.首因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

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

15.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代表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扮演行为审察官角色的人格部分是()。

A.自我B.本我C.无意识D.超我

二.名词解释

16.需要

17.动机

18.智力

19.关键期

三.简答题

20.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2.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2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24.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结合生活实际作简要评价。

五.案例分析

25.请阅读以下调查报告节选,并回答文尾提出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史静寰教授作项目负责人组建课题组,申请完成了“农村外出力在家子女受教育状况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课题组分别选取了三个省外出流动人口较多的各一个乡(镇),并选取其中各一所初中和小学,再分别在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3个班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601份(包括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回收的学生问卷中,初二学生302人,占50.2%,小学四年级的学生299人,占49.8%;男生共333人,占55.4%,女生268人,占44.6%。在601位中小学生中,共有留守学生192名,三省平均留守率(即留守学生占全体学生的百分比)为31.9%,其中河南平均留守率为41.1%,湖南为38.1%,江西为17.1%。

为了更为全面了解和解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状况,课题组还对中小学校长.班主任.监护人以及典型留守儿童进行了个案访谈,访谈人数81人,其中留守学生38人(初二18人.小四20人;男女生各19人).校长8人.班主任15人.监护人20人。同时课题组还收集到了一些相关的文本资料,如考试成绩.作文本.学生日记等。

调查者认为,学业行为是与学业成绩联系在一起的。课题组采用王耘(2001)修订的学业行为问卷,把学业行为具体划分为3个维度: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学习信心。

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具有相当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两者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17和4.35。在“我喜欢学习”这一项目上,学生的平均得分为4.57,在“我讨厌学习”这一项目上,学生的平均得分为2.72,说明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喜欢学习。把初中和小学分开,分别考察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学业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这从总体上说明农村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积极的学业行为: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业效能感,且父母是否在家与儿童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结合个案访谈,并进一步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业的各因素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在学习兴趣和动机这一方面,除了喜欢学习这一农村儿童共同的内在学习动机外,留守儿童“为父母而学习”成为其重要的外在学习动机,得分高达4.56,且在回答“平时回家主要干什么”这一问题时,在选择“玩”这一答案上,非留守儿童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首先,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大多比较懂事,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在外面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和痛苦。因此他们想让父母或者一方在外面

少一些牵挂,多给父母一些安慰,所以他们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因父母的外出而降低;其次,由于这些孩子生活在另外一个家庭或者生活在准单亲的家庭里,而且农村家庭中普遍有比较大的生活压力,监护人的“耐心”比较少,所以“懂事”,是让儿童获得奖励少受惩罚的必要条件。这也说明,“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仍然贯穿于农村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章中你能得出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请从行为动力角度说明调查项目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

(3)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提出可行的建议。

26.孙丽是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其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其后,每当面临考试时孙丽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的很晚。考试时,孙丽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散,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孙丽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孙丽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选择题答案:CBDBC BBBAC BBDBD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1.直视被试行为活动,探讨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A.调查法B.个案法C.实验法D.观察法

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希望自己得到别人赏识是()

A.爱的需要B.审美需要C.尊重需要D.求知需要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抽象材料忘得慢D.动作技能忘得快

4.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的是()

A.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纵向迁移

5.根据迈克尔的学习策略分类,抄写、口述、列提纲是一种()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辅助性策略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__________。()

A.稳定性B.广度C.分配D.转移

7.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称为__________。()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

8._________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A.成熟势力说B.行为主义观

C.精神分析论D.相互作用论

9.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_________。()

A.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稳定特质和不稳定特质D.外倾特质和内倾特质

10.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__________。()

A.5岁B.6岁C.7岁D.8岁

1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1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自身的探索是()

A.生理需要B.求知需要C.审美需要D.尊重需要

13.班杜拉提出了()

A.归因理论B.自我效能感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本能动机理论

14.求异创新是哪种思维的主要功能()

A.集中思维B.分散思维C.形式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

15.根据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设置目标.自我测查.复查是一种()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辅助性策略

二.名词解释

16.教学效能感

17.迁移

18.动机

19.创造力

三.简答题

20.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21.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22.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23.简述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四.论述题

24.结合实践论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与提高途径

五.案例分析

25.王芳是初中生,平时英语成绩很好,口语表达也不错,可他自认为发音不够地道。有一次,学校举行英语口语比赛。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胜出,不敢报名参加。

请根据有关班杜拉的动机理论分析:

(1)王芳为什么不敢报名参加口语比赛?

(2)如何帮助王芳提高自信心?

26.小王是刚工作的教师,学校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听他的公开课。课后,一位老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效果欠佳,虽然提了几个问题,但教师一些不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似乎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对此,小王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采用什么方式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才能启发学生思维。

请你根据有关教学策略的知识,帮助小王摆脱困惑。

选择题答案:DCABA BCBBB BBBBB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四)

一.选择题

1.哪一派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

C.格式塔D.认知学派

2 .某学生在偶然一次考试中得了高分,家长、教师便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就能够增加该生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这一现象适合下列哪种理论?()

A.强化动机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

C.归因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

3.吃了甜的东西以后再吃酸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酸,这是()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融合D.感受性提高

4.不落俗套和不寻常规的那种思维能力体现了()

A.流畅性B.变通性

C.再定义性D.独特性

5.本我遵循

A.完美原则B.现实原则

C.妥协原则D.快乐原则

6.根据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思想,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D.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7 .斯金纳认为书写、讨论、演讲等行为属于()

A.操作性行为B.应答性行为

C.反射行为D.自发性的行为

8 .“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的是()

A.迁移B.定势

C.习惯D.技能

9.先于学习材料呈出之前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是()

A.最近发展区B.学习准备

C.先行组织者D.教学支架

10.按照研究目的,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

C.测验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

11.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2.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

13.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于调节学习者内部注意.记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称为()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

C.智力技能D.运动技能

14.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一评价”理论

二.名词解释

16.从众

17.学习策略

18.人格

19.需要

三.简答题

20.简答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个体思维发展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21.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22.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2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与提高途径

四.论述题

24.论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

25.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造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26.请阅读以下调查报告节选,并回答文尾提出的问题(10分)。

网络伤害成为新的伤害源

2001年至2002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研究课题组在北京.上海.重庆.山西阳泉.山东青岛.湖北襄樊.陕西西安.广东深圳.浙江萧山.辽宁锦州等10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和多级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抽样方案。在抽取各省.市时采用分层抽样;而在抽取各年级学生时采用多级抽样,以教育部1999年的《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上的我国各省市小学五年级至初中四年级在校学生人数为准,按比例抽取;最后在抽取学校及学生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本调查实际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5958份,其中有效问卷5846份,有效率为97.43%。此外,我们还对所抽取学校的教师和所抽取学生的父母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教师问卷的有效人数是370人,父母问卷的有效人数是245人,以了解教师和父母在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状况.少年儿童保护以及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被访的5846名少年儿童中,到过网吧的占34.6%;到过电子游戏厅的占29.2%;到过录像厅的占9.5%;到过歌舞厅的占7.4%;另外38.5%选择了“不知道”。在上述有具体目的地的选择项目中,去网吧的少年儿童是最多的。

由于网络的普及,少年儿童可能接触的不健康的信息源较多。调查结果显示,少年儿童在接触网络时,多数情况是进行交友.聊天和影视娱乐,有些人被算卦等带有迷信色彩的网站所吸引,还有少数人接触所谓"成人保健"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实际上对少年儿童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少年儿童的理解水平。当被问到“你都访问过下列哪些站点”时,24.1%的被访问少年儿童选择了“聊天室”;23.4%选择了“交友天地”;17.0%选择了“影视娱乐”;7.2%选择了“占卜星座”;1.8%选择了“成人保健”。

调查还显示,有22.5%的少年儿童有经常联系的网友,有12.4%的少年儿童在网友提议见面时会去见面。少年儿童是否有经常联系的网友.是否选择与网友见面,与其学业成绩和其父亲的学历有着显著的相关。学业成绩越低,父亲学历越低的少年儿童,越愿意与网友保持经常联系,并且更愿意与网友见面。同时,年龄越大的少年儿童,越可能与网友见面,男生较女生更多地选择与网友见面,城市少年儿童较乡镇少年儿童更多选择与网友见面。我们的调查也显示,网上聊天中的不健康内容比例相当高。

在对少年儿童的上网时间进行调查也发现,有10%左右的少年儿童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约1%的少年儿童接近上网成瘾状态,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专家们认为,每天上网如果超过4个小时就会染上网瘾,这将对少年儿童带来极大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

上述结果说明,如果不加指导,网络给少年儿童带来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少年儿童在没有父母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上网,有可能给其带来不利影响,并增加其受到伤害的机会。

但是,当课题组考察了父母对子女使用电脑时间的控制情况时,不能不忧心忡忡。统计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父母意识到了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不管孩子是否用电脑学习,他们都会嘱咐孩子注意休息,不要连续使用太长时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近47%的父母对孩子使用电脑不加限制,或在孩子用电脑学习时不加限制;11.6%的父母对孩子使用电脑根本“没有限制”,18.7%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是把电脑“用于学习则不加限制”,还有16.6%的父母只是限制孩子游戏或上网。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给少年儿童造成的身体伤害,如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章中你能得出网络伤害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请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明少年儿童上网的动因。

(3)对网络伤害的预防提出可行的建议。

选择题答案:CABDD CAACB DBBCA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选择题

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配制性评价D.正式评价

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了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独立性占优势B.场依存性占优势

C.情感型D.内倾性

3.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ⅹⅹ级干部,以求得到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A.升华B.补偿C.转移D.退行

4.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以下哪一项()

A.知识的感知B.知识的理解

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运用

5.弹钢琴的人可以演奏电子琴是因为()

A.负迁移B.正迁移C.原型启发D.定势

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刻板印象D.晕轮效应

8.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9.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记忆B.注意C.组块D.复述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1.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

12.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型C.粘液质D.抑郁质

13.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活动的物体更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型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15.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C.主动感D.勤奋感

二.名词解释

16.学习策略

17.元认知监控

18.动机

19.团体辅导

三.简答题

20.简述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

21.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2.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23.简述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24.试分析评价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

25.李晓林是一个高中生,期中考试成绩下降后就持续郁郁寡欢,心理闭锁。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任凭家人怎么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经初步诊断患轻微少年抑郁症。

请阅读案例,分析抑郁情绪的控制方法。

26.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选择题答案:ABBBB CDACC DACBB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六)

一.选择题

1.“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现了注意的()

A.稳定性B.广度C.分配D.转移

2.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3.“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

A.紧张B.心境C.激情D.应激

4.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表是()

A.斯坦福——比奈量表B.比奈——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D.瑞文测验

5.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B.动机与生理C.动机与目标D.动机与行为效果

6.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活动,通常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方面。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性格和气质D.性格和能力

7.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

8.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10.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归因B.印象C.自我认知D.态度

1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

12.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感觉的()现象。A.疲劳B.适应C.融合D.对比

14.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刺激物的()产生的作用。

A.强度B.对比C.运动与变化D.新颖性

15.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希望自己得到别人赏识是()

A.爱的需要B.审美需要C.尊重需要D.求知需要

二.名词解释

16.原型启发

17.发散思维

18.钢化效应

19.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三.简答题

20.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

21.如何提高学生的原认知能力?

22.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23.怎样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四.论述题

24.结合个体发展理论论述如何看待个体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25.社会心理学家阿希于1951年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材料是18对卡片,每对左边的一张画有一条线段,右边画有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其中有一条左边卡片上的等长,被试坐在一群人当中,辨认哪两条线段一样长。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被试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错误概率小于1﹪。但是,当其他人纷纷故意做出错误的判断时(这是实验者的安排),被试就显得犹豫不决,怀疑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连续实验了几组,统计结果表明,有37﹪的被试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正确判断而顺从了群体的错误判断。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现象,如何定义这种现象?

(2)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26.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选择题答案:CABBD BCABA CCBBC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七)

一、选择题

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2.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3.英语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目,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的情境及已有知识填空,这里所运用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选择性

4.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形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5.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

6.根据耶基斯一的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愤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

D.不论学生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7.学生背诵课文时常常是开头,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出错,这主要是由于()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缺乏提取中介D.既有前摄抑制也有倒摄抑制

8.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时,此时全场都非常兴奋,大家都鼓掌以示高兴,这种情绪属于()

A.应激B.激情C.心境D.情操

9.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作用D.功能固着

10.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那一阶段()

A.感知—动作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答案。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认知风格属于()

A.沉思型B.冲动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12.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力记住15% ,如果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是65% 这种促进记忆提高方法是()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多样化

D.及时复习

13.考试后,学生分析考试成败原因,并做出下一步计划和安排,这属于()

A.精加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

14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D.勤奋感

15.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

二、名词解释

16.动机

17.学习

18.自我效能感

19.罗生塔尔效应

三、简答题

20.如何明确的陈述教学目标?

21.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

22.简述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

23.简述弗落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四、论述题

24.结合实际论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案例分析

2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上,王老师说:我的课没人听。”李老师说:“我们赞成陪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答辩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

26.孙丽是学生,成绩还可以,但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成绩突然下滑而受到老师批评,(老师并不知道她带病)后来,她每次考试都很紧张,明明掌握的东西都知道,但都忘了。同时,还有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紧绷等症状。为此,她很痛苦,不知如何摆脱这种情况。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症状?(2)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选择题答案:CACCC DDABD CABBC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导读:本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选择题 1.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 B.对学生放之任之 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 【答案】C 【解析】留白,即故意留有一定空白,留有一定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逼得太紧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晾一晾”,留一个缓冲的余地,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2.法国历“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答案】B 【解析】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开始施行。 A.1994年1月1日 B.2006年9月1日 C.1995年9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题选B。 4.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教育部门 D.学校 【答案】A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 (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主要依据是; (!) 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自然实体。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3)科学实验证明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 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引起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1.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决定的。D. 内在矛盾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C. 日益扩大 3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敬业 4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D. 师生关系 5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是一种()。C. 他律性规范 6“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说这段话的教育家是()。A. 陶行知 7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C. 日益发展 8()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D. 道德修养 9要想人类社会沿着更加()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B. 人性化 10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B.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教师被称之为太阳底下()。D. 最光辉的职业 12师表风范内在之源的根本就是()。A. 真善美 13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D. 教师的职业理想 14实践证明,只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B. 道德高尚 15教学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是()。C. 学生 16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是()。D. 人的全面发展 17在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中,标志着道德品质形成的是()。C. 道德习惯 18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是()。C. 巴黎师范学校 19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C. 一致的 20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 ),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B. 协作 2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中共中央于()。A. 2001年印发 2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C. “人性复归” 23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教师是由()。A. 神父兼任的 2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大相径庭。其实这种看法是()。C. 不全面的 25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的是( )。 C.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26教师职业幸福的()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A. 精神性 2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 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28()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的升华,是联系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D. 教学设计模式 29()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录像、动画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C. 教材多媒化30()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B. 专题网站 31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和()。C.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2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B. 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 33()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D. 图像编辑 34网络教学环境具有()、广播、遥控、监看、监听等多种特性和功能。D. 资源共享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1)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2)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3,阐述心理学的性质及主要依据。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中介科学或边缘科学。据是; 主要依(!)从心理学的主体来看,作为反映主体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一种活动者的 自然实体。人既不是离开了社会的自然实体也不是脱离了自然的社会实体。 (2)从心理学的器官来看,人脑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人脑本身存在固有的自然性质。 (3)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既包括社会现实又包括自然现实。 (4)从心理的过程来看,作为人的反映过程的研究多半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而人的个性实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5)从心理的根源来看,人的心理是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又是长期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 3,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证明 (2)医学临床经验证明 (3)科学实验证明 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5,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反射弧的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联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2)知觉和感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综合整体的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往往是多个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而经验在知觉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引起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所以,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着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4)观察活动往往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2)对象的活动性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e7 w: ~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0 {7 U) }, R0 D, U8 n, Z" q' h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o, m) a$ ^8 W& |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5 m# ]6 X( t# _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m2 _( U' \9 `4 Y! q. E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0 {; x3 x7 B6 `% l) `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0 z2 y9 M; O; K3 D1 Q* l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l4 N, N2 I, z Y e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 r*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6 u+ H' P% m3 l2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7 L. c$ {9 l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p1 r0 @8 t9 ?! B; b+ _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8 h2 U* B4 P [8 q/ y* E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E+ }2 K% [0 t% m s( P)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 s% u+ i$ D7 ]4 M4 L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力过程)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的实质主要包括三方面: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一种非流利型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说话时发音困难,语言不流利威尔尼克区:接受性(接受性或印入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一.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主要作用:接受和传送信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系统 二.1.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络” 脊神经31对:肌肉,脏器 脑神经12对:头部器官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机体兴奋)副交感神经:(机体抑制) 2.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 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司令部” 脑:脑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不对称性叫“单侧化”。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与言语有关的方面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也占优势。右半球的优势体现在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上,如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等。 额叶躯体运动(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温、触、动感觉等)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忱叶的枕极 颞叶听觉颐上回和额中回 边缘叶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情绪调节大脑底而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皮层 脊髓调节四肢活动、体内器官工作等先天性反应(如膝跳反射)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脑干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填空、单选: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多选: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 简答、论述: 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4——15 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17——18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填空、单选: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 3、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4、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5、大脑皮层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 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的回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8、心理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心里发展 9、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选 1、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 3、中学生心里发展的一般特征: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简答、论述: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35 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础,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不同:反应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是根本区别;操作水平不同(不随意与随意);学习模式不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39 遗传因素:遗传,生理成熟;二、自然因素;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表现: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 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 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 中物理模拟试题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模拟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螺线管内有平行于轴线的匀强磁场,规定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磁感应强度B的正方向,螺线管与U型导线框c蟛相连,导线框cdef内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线框cdef在同一平面内。当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图示规律变化时( )。 A.在t1时刻,金属圆环L内的磁通量最大 B.在t2时刻,金属圆环l内的磁通量最小 C.在t1~t2时间内,金属圆环L有收缩趋势 D.在tl—t2时间内,金属圆环£内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2、 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一介子和π一介子带负的基本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一个K一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人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1T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一与Rπ之比为2:1。π。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一的动量大小与1T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6 3、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l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1、W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W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物理课程分为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选修2系列和选修3系列,其中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的是( )。 A.共同必修 B.选修1系列 C.选修2系列 D.选修3系列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电表为理想电表,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某位置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设V1、V2、A的读数分别是U1、U2,I;V1、V2、A读数的变化量分别为△U1、△U2、△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2与I,的比值减小,U与I的乘积也一定减小 B.U1与,的比值增大,U与I的乘积一定增大 C.△U2与I的比值等于AU,与出的比值 D.△U1与△I的比值等于任何时刻U,与,的比值 6、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Ⅳ、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 A.点电荷Q不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Ⅳ点,电场力做负功 D.φp大于φm

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觉知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2、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周围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意识叫做(自我意识)。 3、(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皮层保持觉醒状态,使注意成为可能。 4、鲁里亚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调节高级有意注意中(额叶)起着重要作用。 5、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重要原因。 6、间接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7、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8、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的特点)。 9、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 10、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1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12、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13、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4、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原来注意的强度)。 15、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是(语言、思维)。

1、动物没有意识。 2、意识是人特有的。 3、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4、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高度注意时的一种特殊表现。 6、“一目十行”是注意广度很大。 7、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相互转化。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能够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叫做(感觉阀限)。 2、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阀限)。 3、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 4、把被试所感觉和觉察的阀上刺激强度和阀下刺激强度给予算术平均数,即使他的(感觉阀限)。 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值得大小来度量的。 6、当某一分析器刚刚能够察觉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7、神经纤维束穿过视网膜进入脑内的地方叫做(盲点)。 8、大脑皮层上的(枕叶)区是产生视觉的中枢地位。 9、人的可见光谱范围是在(380nm-760nm)。 10、通俗的说,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根本标准是(色度)。它是由光线的波长所决定的,是彩色的最重要属性。 11、在某一种颜色中,决定其色调的光线与混合其中的白色光线的比例叫做(饱和度)。 12、彩色和非彩色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是(明度),它是由物体的反射系数决定的。 13、色光混合是一种(加色法)。 14、互补律、间色律和代替律是应用于(色光混合)的三条规律。 15、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做(后象)。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教育心理学 三过程、四对象、五要素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包插四对象: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四大部分,其屮,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赫尔巴特竝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一一丿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杰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完善吋期(20世。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学重要人物汇总: I裴斯泰洛齐I第一次捉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I赫尔巴特I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尤建立在科学一一,匚'理学的基础之上。 I乌申斯基I 18674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卡普杰列夫1冯特 1桑代克1 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九足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 1 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壯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它标志蓿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笫一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廖世承 1布鲁纳 1罗杰斯 1奥养贝尔1加涅 1亚里士多徳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 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山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24年编写岀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I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人木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1《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一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 15岁一25岁)、成年期(25岁一65岁)、老年期(65岁后) -、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 Word 文档资料 绝密★启用前 严禁复印 2006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 (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临床个案法 2、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 ) A 、史莫克 B 、莫雷若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 ( ) A 、价值的性格化 B 、非言语交流 C 、理解 D 、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 、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 、中等年龄的学生 C 、年龄较大的学生 D 、年纪较小的学生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 ( ) A 、感觉运动阶段 B 、思维准备阶段 C 、思维阶段 D 、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 ) A 、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 、获得好的成绩 C 、适应社会发展 D 、个体生活的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 ) A 、派生类属学习 B 、相关类属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例结合学习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 A 、举一反三 B 、由表及里 C 、触类旁通 D 、由此及彼 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 A 、3----6 B 、4----7 C 、5-----9 D 、6-----10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 ) A 、字面的理解 B 、解释的理解 C 、批判性的理解 D 、创造性的理解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 ) A 、学习目的 B 、学习动机 C 、学习态度 D 、学习兴趣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 A 、较高水平 B 、中等水平 C 、较低水平 D 、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 A 、认知的需要 B 、交往的需要 C 、自我提高的需要 D 、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 ) A 、分析教学内容 B 、设计教学策略 C 、分析教学对象 D 、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 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 ( ) A 、配置性评定 B 、形成性评定 C 、总结性评定 D 、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选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 ( ) A 、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 、情感依赖性 D 、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 、凝聚力不强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 、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E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 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 A 、小步子逻辑序列 B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C 、及时反馈 D 、学生自定步调 E 、低的错误率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

试阅: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3.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B.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 C.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D.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5.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6.在教学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这体现了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两天必过):教育心理学

重点记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容的载体、教学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C卷 附答案

6、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卢姆 D.施太伦 7、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发表的一部著作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这部著作是()。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8、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9、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1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1、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2、根据斯金纳的观点,人的膝跳反射属于()。 A.应答性行为 B.操作性行为 C.联结过程 D.观察学习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4、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6、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这是()。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顿悟 17、()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 B.同化性 C.重组性 D.具体 18、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9、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种教育功能是()。 A.个体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20、“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A、古代社会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21、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2、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4、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冯特:构造主义 詹姆士:机能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 韦特海默:格式塔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 7.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人格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9.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①理论任务: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为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具有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的任务。 ②实践任务: a.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 b.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各种心理技术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想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c.心理学实践的总目标是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师范高校研究心理学的任务: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服务、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 10.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 11.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一、名词解释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具体地说,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存在。 意识的觉知性:是人类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是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 非意识:人体有些活动是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但这些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处于非意识状态。(对环境事物无感知的状态) 前意识:处于意识水平的资料是储存在记忆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取出来。(当前未被意识到,但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 无意识:处于无意识的经验比处于前意识水平的经验更难被人觉知,但它会对人的心理过程产生影响,指意识以外进行的心理活动,如睡眠时的梦,自动化的技能等。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0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加涅 D.奥苏伯尔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常规思维 D.经验思维 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5.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6.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7.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 )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0.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下列哪个不属于合作学习的特征( )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团体历程 D.最近发展区 12.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13.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4.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l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15.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 A.人的潜能 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D.有无心理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