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是我今日要讲的主题。

这个话题不止我在讲,很多道长、社会上的有学之士,很多人都在讲,为什么?因为需要。所谓“树欲静而风欲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东西总是在失去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珍贵……

“道”自然是永恒存在的,但我们得知“道”,正如洪流来临时一样,堵不如疏,为什么要“疏”?怎么去“疏”?洪流是不管不顾的出现的嘛?这些问题有些时候仔细的想想,自然也就能发觉其中的“道”理了。

洪流的出现是有天气因素的吧,是有地形因素的吧?怎么治理水患我们有大禹治水传下来的经验吧。道就在其中,我们关注道,了解道,就能避免自身的许多厄难……或是提前规避,或是应对得当,甚至将危难消除于发生之前。

道正因为永恒存在,所以反而容易被人所忽略。

我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听众注意到了我刚才提到的“知道”,“道理”和“自然”这些词汇。

道、自然,可以说是我们使用得十分普遍的词汇了吧。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呢?我是要告诉你们的是,其实我们一直在了解“道”和“自然”,普通的大众也一直在修“道”和保持“自然”,只是正因为大家一直在持道修身,所以反而忽略了。

人类需要呼吸,需要进食,需要睡眠……我们饿了会去找吃

的,累了就不得不睡觉,这难道不是在保持自然吗?我们每天呼吸,不也是在持道吗?

话又说回来,人生有几个人是追求劳苦一生的?不也在追求舒适自然吗?就算废寝忘食的工作,也会成为一种追求和享受。尽管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笑)。

所以说,持道修身真不是个问题,那问题在于哪里?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敬畏之心、有没有大道观。

我今天讲的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可能你们要以为我跑题了,那我要告诉你们,我没有跑题。因为我不想我在一通空谈之后,你们转头就忘记了。

我前面说的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说,持道要有敬畏之心,持道要有大道观。我们啊,不要修持点小道就自以为是,挥舞着乱砸乱撞的,当然,可能我会这样,希望你们不要被我砸到了(笑)。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敬畏心和大道观这两点呢?

就是因为总有人误解“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本意。

大家遇到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总会随口一句“随之自然”吧?

什么是“自然”?一般人想到的都会是美丽的大自然,注意,这里我加了个形容词:“美丽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认为“自然”就是美丽的,是不是?

那有没有不美丽的自然?我想,这个可能要留给大家回去思

考了……

我们说“随之自然”,那又是不是指让事件本身趋向……“美丽”,虽然不恰当,但我们这里就用“美丽”这词了吧(笑)。

我想,我们说“随之自然”,一般都是不确定事件本身的趋向才会说出这种话的比较多吧。甚至有猜测其结局不“美丽”才这样说可能更多……

看看,矛盾不?

当然,这其实也没什么矛盾的。

自然:自,是指自己,然,就是指自己的本然状态。

展露自己的本然状态,不虚伪,不做作,这就是道之所法。

今天,我要讲的是“道法自然”,不是“道随自然”,这里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法”,一个是“随”。“随”大家都容易理解,我就不多说了,那么“法”要怎么来理解呢?

法则?规律?法术?方法?传承?学习?效法?……“法”确实有很多内涵。但我想你们分辨一下这些说法:

比如:“道学习自然”、“道传承于自然”、“道存法于自然”、“道显法于自然”,又或说“道的法则就是他自己的本然状态”。

我是比较认可“道的法则就是他自己的本然状态”这种说法的。

要说“法”的意思是“学习”其实也没错,但这时候“道法自然”所说的“道”,我不认为是“大道”,如果解为我们修持的某种小道去效法大道的本然状态,那我倒觉得是比较恰当的。

当然,我今天所说都纯属个人见解,大家被我砸到了那就请多多原谅(抱拳,笑)。

“道法自然”,其实解为大道效法自己本然,也不是不可以,我们不是常说的要一日三省吗?这也算是效法自己的一种形式了吧。

所以,大道在阴阳运化过程中,才会不断地修正、平衡,应该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可能有人说我怎么回事了?说个“道法自然”还没个准的?(笑)

那我得回答:是的,确实没个准。要有个准的话,我想以后也没人说了。地球是圆的,大家都知道了,那现在还有没有人会专门去开个演讲会去说:我告诉大家啊,地球是圆的……然后举好多好多的证据去说明?不会吧。

“道”本身就是不可言说的,但我们道祖老子,为了阐“道”,所以勉强给这不能言说的“道”,名之为“道”。

“道法自然”出自道祖老子传下来的《道德真经》。道祖在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名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祖在此章的最后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句很好记。“法”字如果是从这四句的前后贯通来说,

解为效法是很自然的行为。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一般我们都是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吧?

我们人之所以效法地,是因为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那“道法自然”,“自然”也就很“自然”的惯性解为“道效法于自然”了。

但我有一个想法:人效法地,因为地效法于天,而天又效法于道的。这时候,道祖其实已经说到根子上了,为什么还要说一句“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想告诉我们:道的法则要么是道自己本然状态,要么……就有点复杂了。

这样子说吧,道是“自然”的,这样大家能够理解吧。道的法则是“自然”的,这样大家可能也能够理解吧。我现在说的“自然”,已经不止是“自己的本然”这个意思,这个你们可能就没有理解到了。我现在说的“自然”说的更多的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道的法则或说道的发展轨迹也好,他要维持一种和谐的状态。

这已经算是我对“道法自然”的第三种解析了吧。

我在这乱砸乱撞的,也怕没个轻重啊,所以啊,我就想着给你们多个选择,也是好的(笑)。

当然,实际上也是有其他原因的。就是因为我今天讲的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方式。大可治国,小可养身,妙用无穷啊。

要说“清静无为”有什么用,那很简单,要罗列例子的话,估计说上几天都没有问题啊。但怎么用,如何用?这才是关键啊。

当然,这里说的是“道”,大家能不能领悟“道”我不保证。

前面我也说了,道祖提出“道法自然”,是为了让人效法的,那“道”的“自然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可以告诉你们,很多很多……“道”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真的有太多了,但今天我们就只讲“清净无为”这一点。

之所以讲这点啊,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嘛,自然是因为它的珍贵……当然,更多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很需要……

老实说,我现在的心情也是有点想迫彻地讲解,那可不够清净的(笑)……我不知道你们的心现在是不是能静下来,但看来我是不能够的了,但这不影响我讲的“清静无为”的原意,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不觉得“清静无为”是一萍静水,一无所动,无所作为的意思。

“清静无为”这四个字,明明是要让人清静、让人无为了,可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无为”的意思,大家可能都比较了解:不妄为嘛!这里我就不多说,但说到“清静”,可能大家以为就是静心,止行了吧(笑)。

也不算错吧。我想现在应该很流行相对论的吧,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都在运动中,可能相对而言就是静止的。这个其实也算是“静”吧。

为什么我要提到这个理论呢?前边我说过吧,“道法自然”有三种解析:第一种:道的法则就是他自己本然的状态;第二种:道效法自己的本然状态;第三种:道的运行是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的。

我提到的第一种解析,是处于体会、切合于“道”的角度提出的;第二种解析,则更多是为了让人自省,以纠正自己的道路而提出;至于第三种,则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的一种对照准则吧。

我的意思是,我的这三种解析不是独立或处于对立面的,他们更应该说是一个整体,是我对“道法自然”的一种成体系的理解和领悟。说到这里,你们应该就可以发现,原来我之前乱砸乱撞所给你们的选择原来竟然是没有得选择了吧(笑)。

我们持道,自然要知道“道”是什么样子才是“真”的“道”吧,我这里用了一个“真”字,可能不恰当,但我们这次就先略过这个问题……所以在现在千万大道中找到大道的本然状态,用这个做标准来纠正我们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个本然状态很不好理解,所以我用了第三种解析来说明: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这也可以说是我们效法天地和道的目标所在,而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得明白道的本质特点之一:也就是“清净无为”。

道的自然、和谐可以说是静态的,但也可以说是动态的,这点应该大家应该是可以理解吧。

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宇宙是永恒的运动、相对的静止,出自哪里我是记不得了。但是用在这里倒是很恰当。我们地球也在无时无刻的自转,宇宙也在无时无刻的生灭。

道有阴阳,也有动静。

我前面之所以提到相对论,就是想要告诉大家:“清净无为”,不是一种消极的静止行为。“道”是“清净无为”的,但道却在清净无为中又“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矛盾吗?

我们认真想一想那也就明白了,一点也不矛盾吧。

为什么说不矛盾呢?

这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要有敬畏心和要有大道观念的原因。

持道有敬畏心,才会以道律己,有大道观念,才不会消极躲避,才是真正的达到自然、和谐之境。

“无为”,简单说也就是不妄为而不是不做为,所以”无为“我就不多说了。我就多说说“清静”吧。

要知道,何谓清?何谓静?

清是清楚,如水清澈透底一样;静是冷静,能客观地看待问题。但看清楚了问题,人也够冷静了,可那杆称啊,它的标准在哪里?大道莫测啊,所以我们才要心怀敬畏,以道自省。

大道莫测,但我们却依然要有大道观,其实这和大局观的说法也差不多。我想大家为人处事多少会有所束手束脚的时候吧,有些可能是出于无奈,有些则是出于自觉,这也算是所谓的潜规则了吧。如果没有大道观,你做到了“清净无为”,实现了自然、

和谐,但那也只会是小圈子的自然、和谐,这些小圈子越来越多,那他们之间又如何达成自然、和谐。

所以在没有讲“清静无为”之前,我要提持道要有敬畏心和大道观的原因也就在此。

“清静无为”,不是让我们看清人间百态后隐遁山林;也不是让我们自守清静地,对周遭不管不顾;更不是让我们用一颗客观的心看待人世间,而自身傲然居于其上;那也不是让我们逃避人世的种种纷扰,顾虑重重而不敢施为。

当然,我不希望因为我刚才的这翻话,而对大家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只是想让大家对我接下来所说的话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思考的角度而己。

“清静无为”,自然是让我们保持清静心,让我们在持道处世中保持一种冷静的状态,看清事态,以更好地把握事情的发展规律,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妄为了。

很简单的解析吧。如果我之前就这么说的话,可能现在你们也就认为就这么回事,谁不知道呢?是不是?

可我不希望大家就这么以为我讲的“清净无为”是人世间层次的“清净无为”,所以我一直强调要有敬畏心和大道观,就是希望引导大家能更好地思考和审视“大道的清静无为”。

说到这里,我今天想要说的重点其实也就说得差不多了。

“道法自然,清净无为”,就是让我们在了解掌握道的法则所体现出来的道的特性后,用之来作为调节我们自身行动的指南,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心怀敬畏心和大道观,以清静无为的原则处世行事,以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

惠州元妙观陈信畅

2015年8年16日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至今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此话的大意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与他无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而且,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老子还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话实际上说的就是什么是“道”;这里的“法”是取

法、遵循的意思,不仅道要以自然为法则,天、地、人都要取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并非客观世界的大自然,也非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引申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就是其本来的样子,“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其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就是法则。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事实上,如果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 为何要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化境养生长寿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2590037.html, 化境养生长寿法 作者:张洪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1期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追祖归宗的根源文化情结,喜欢追到文化的“本性”里。文化的“本性”是什么呢?这就好比一个中国人喜欢追问自己,我们的祖先是谁,他在哪里,他从哪里来的等问题。文化的“本性”就是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政治只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绝大多数的根本性、本质性的问题得依靠文化的力量去解决——这就是四大古文明中唯我中华文明幸存下来的本质性的文化战略的力量。 生命文化之根源是“大道至简”,是质朴、简单的成风化人的“化”。佛家称之为“无”、“空”,道家称之为“道”,又被称之为心性内明之清明的学问,在中医文化修为中被称之为“神明”。神明清洁的境界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质人、纯人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无为而治”。中国古代的圣哲,对“无”的奇妙作用,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说文解字》云:“无,奇字无也,通于元者。”清·段玉载云:“盖其义谓上通元始。” “通于元始”,就是人体与自然相通,与天相通,与元始相通。修养者為人体与元始相通,开辟了一条直达的航道,这条航道的名字叫做“无”的意识功能态。 “道”有广义和狭义的,狭义的“道”指的就是“无”的意识功能态。 无为的“无”是指生命里的觉悟性,“为”是指生命里的实践能力的执行力。“无为而治”是指生命里的自信、自觉、自正、自净的自化的化境。文化的“文”是“自”,文化就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正如,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这样评价老子的“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以其修道养寿而达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岁”。 人有生老病死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对人的生命不可奢求,最多唯养生而已。 无为就是人对生老病死的问题的觉悟,对生命的觉悟,也是对修道的觉悟。只有觉悟的人群,才会长期坚持修道,并在修炼中去赢得胜利。对于不觉悟的人群,修道在他们看来,并无什么意义,他们不懂得生命是可以通过修道养寿而得到廷长。 道家养生长寿的心法就是“机在目”。这是一种化境的养生长寿法,化身成就修道养寿的心法。修道养寿的心法:眼光平行直视直化宇宙真元能量,入化境与“道”相合。眼光所看见的一切的现象都是“镜中影”的“空镜”(空境)。心境平静的一切的现象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在平静里(专注的当下本质里)是没有什么重要的,重要是自心在波动、思想处于对立、矛盾的斗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_老子哲学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第5期(总第76期) 2009年10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ct .2009 No .5(Serial No .76) · 32·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老子哲学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施红斌 (苏州工艺美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老子思想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 要的启示,本文分析其中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和以人为本等思想内涵,从中得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09)05-0032-03 收稿日期:2009-09-11 作者简介:施红斌(1982—),男,安徽无为人,苏州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辅导员、助教。《老子》又名《道德经》, 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一部扛鼎之作。长期以来,《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得到广泛关注,而其中蕴含的社会管理思想却相对受到忽视。然而, 老子身为周王朝的史官,对当时社会管理行为的种种弊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加之他中年“避祸于鲁”,晚年又“流难于秦”,也使他能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思考整个社会,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本文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内涵,从而从中得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启示。 一、老子哲学思想内涵(一)无为而治 “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成功而非居。”(《老子》第十二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在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作为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间一切运动总规律的“道”中,包含“有”和“无”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比“有”更加根本,《老子》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因此,老子在其著述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如第二章中说,“胜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些都是老子为当时的 统治者所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无”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无为”则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在老子看来,无为之道是最高的统治、管理艺术和手段。“无为”所指,首先是作为管理者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胡乱作为。“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而是应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能急躁冒进,“轻者失根,躁者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无为”所指,其次是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坐进此道”,让手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让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可见,“无为”并非主张“不为”,而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妄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追求以勉强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并妄图改变自然规律,不为了追求欲望而背离自然规律,而是按照规律办事。 (二)道法自然 管理有无章法可循?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老子的道,首先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在他看来,道是一个先天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存在,是“天下之母”,万物之根。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然“无为”非“不为”,而是循照规律地“为”,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到“道”。“道”可以说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例如,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是空虚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我的理解是万物生长繁衍的大环境及其规律。联想到自己多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努力所为,觉得与古圣先贤的思想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所谓“道法自然”是指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指导原则与思想,即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情况等,在对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思考出一个适合本班学情的发展计划,使计划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性相吻合;在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教会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培养集体荣誉感。 这里的“无为而治”是指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组建班委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班委会对班级学习、生活负直接责任,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监督,通过班委会内部的协作分工、班干部的各司其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学习与生活的共同构建中去。所以说教师的“无为”实际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有为”,教师力求自身少为甚至无为,达到遥控班级,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来促进学生的“有为”: 一、与学生谈心,了解其分科以后的学习、生活方面的想法,乃至将来的打算 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先博得学生对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针对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且学情复杂的情况,可有选择的选一些基础好的或问题多的再或者是那些不爱学习却热爱班级活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有侧重的谈话,了解学生对班集体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顺其心声、助其希望,相信这样做了,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所遇到的阻力就会小一些。 二、组建得力、肯干、会干、能干的班委会 班委会的构建是一个班级运作是否顺畅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工作之一。班委会出自班级所有学生,服务于班级全体同学。这一小圈子最大的管理优势就是他们是这个班级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班级发展动向、学习风气、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的最为真实、全面、透彻。因此,组建一个得力、肯干、会干、能干的班委会,让其充分运作起来,是直接促进班级发展的有效手段。班委会对班级事务做的多了、做的好了、做的基本到位了,班主任自然而然的就做的少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自治班级的积极性,又可尽量减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储备多少、及对事情的看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带来的隔阂及冲突。也可以说建好了得力、肯干的班委会就等同于基本实现了班主任的“无为而为”,使“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变得更加实在了。 三、日思、周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简政放权 改革创新 例题

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例题 1.“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简政放权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下面关于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调节比政府调控更重要②政府调控要以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前提 ③加强政府调控有利于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④市场要服从、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外,其他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一律予以取消。这一要求: ①可能会削弱政府管理和调控的力度②有利于减轻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 ③有助于反对形式主义,加强政风建设④减少了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提出要求,“应对重大突发和社会热点事件不失声不缺位…‘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 国务院办公厅的上述要求: ①表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②表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④会增加政府信息保密的工作难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指出,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一要求: ①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决策效率和水平②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减少了各级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责任④强化了政府的责任,促进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如果政府机构职能划分不清,就必然导致权责不明,权责不明就容易产生“行使管权时争先恐后、承担管责时则彼此推诿”的现象,既影响政府效能,又损害政府形象。这主要体现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C.整体功能的形成,依赖于部分构成整体的方式 D.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简政放权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工作和地方需求相匹配,谨防“各家自扫门前雪”和邻避效应。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需要同家、省、市、县域分层设计和纵向横向协同。否则,一地的领先前行往往会陷自身于“政策洼地”。这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改革的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②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统一④部分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立足于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引用“大道至简”这句道家名言,阐释政府不能因为有权而“任性”的道理。所谓“有权不可任性”,就是通过各种制度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其有权也要行驶法治的轨道,而不能任性而为。这说明:

语文:第28课《墨子言多不辩》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

《墨子言多不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文在初中文言文体系中的定位 本文是北京版语文教材第15册文言文单元的第四课,适合初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在熟练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继续积累文言词汇,感受文言语句的特点,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在阅读中注意体会文章的层次结构及类比、讽喻等方法。 2、文本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仅是一问一答,层次非常清晰,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读懂。针对这个特点,设计用一课时完成疏通文意、梳理结构、体会类比的论证方法这三项任务。 因为“言多不辩”这个观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况且本文是节选的片断,仅从这片断看不出作者的本意,因此又突破教材,拓展学习的空间,设计第二课时,给学生补充一段文言材料,让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可取之处。再联系生活实际,因势利导,使学生对“说话要不要修饰”这个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我讲课所用的206班是年级上学习成绩最好的班,学生人手一 册《初中文言文全解》,翻译语句,疏通文意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在设计第一课时时,除了疏通文意,我还渗透了一些相关的古文化常识,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旨在激发学生自主探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2、206班的很多学生善于思考,爱质疑,他们也认为“言多不辩”这个观点不符合生活实际,我就因势利导,设计第二课时,给学生补充一段文言材料,让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可取之处。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说话要不要修饰”这个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熟练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7个文言词语,并能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了解相关的古文化常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目标1、2在第一课时完成) 3、结合一段课外的文言材料,学生理解大意,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有人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老庄。当我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不断进取时,也不能忘却对自己内心平静的一种追求,毕竟我们去努力了,并不一定都是有结果的。 在政治上可能儒家法家更能一展所长,发展到今天,道家更倾向于内心的诉求,一种心理的平衡。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 为而治、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汉初的黄老之学,魏晋的玄学都是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

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传说中的老子具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有个传说讲的是孔子见老子。 孔子向老子问道。老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张开嘴向孔子伸了伸舌头。孔子十分不解,再次问道。老子长时间不发话,孔子继续洗耳恭听。老子拗不过孔子,最后又张开了嘴,让孔子看他已经脱落不在的牙齿。这个时候孔子顿悟。老子即闭目养神,孔子便悄悄离去。 圣人碰面,没有高谈,也无阔论,寥寥几句,来无影、去无终,可谓“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柔弱胜刚强,刚强的牙齿已经掉了,但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至于庄子更是逍遥。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1、大道至简。 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完美的常常是简单的。简单就是真理,简单就是聪明,简单是厚积薄发的力量。学会了简单,其实真不简单。 做事情复杂繁琐往往是因为智慧没有到位。再大的事情,“一分为二”就很简单了,再难的事情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就能做成。因此,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长期坚持下去,这样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2、大智若愚。 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指的是耍小聪明。学习郑板桥“难得糊涂”,这才是大智慧。“愚”是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大智者遇事心态平和,沉着冷静,胸有丘壑,无为而治,韬光养晦,胸藏百万雄兵,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行事中深谙变化之道,而非处处锋芒毕露,逞一时一己之强;时时斤斤计较,谋蝇头小利之得。 三国时杨修聪明过人,可惜用错了时间、地点、对象,终落得可悲下场,反误了卿卿性命。智者与人沟通注重倾听,尊重他人,有礼有节。多听少说,既有涵养,又没人当你是哑巴。话不投机,逞一时之痛快,滋生祸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强中更有强中手。知己

知彼,方能克敌致胜。聪明过分,人人害怕;精明过度,便是愚蠢。把握人生尺度,恪守“中庸之道”,小心物极必反。 3、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永不干涸。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宰相肚里能撑船。鸡肠小肚永远难容事容人;坐井观天,永远是孤陋寡闻。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祸心。原谅有过错之人,就可成为朋友;心中常想着朋友,便可成为手足、知己。做人大度,方能大气;胸怀博大,可容世界。 4、上善若水。 此乃做人的至高境界。“水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行就象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水是勤劳的,大自然的水总是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换,反复循环,无穷无尽。水对人公平,从不偷懒;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做人也应象水一样,与人为善,抛弃恶行,多行善事,不图功利,长久坚持。正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远离邪恶之源,便是光明之路。勤奋之根本,万物泽被而永生。 当我们在为做一件事情左右为难或心不在焉之时,当我们心生恶念、心浮气躁之时,当我们功成名就滋长虚荣心、功利心之时,就去想想水的德行吧。德积够了,便可“厚德载物”,便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读书心得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严春忠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人们对其研究探讨从未间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其思想精髓,值得认真研究,深刻思考。 一、 “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 《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从“道”的概念出发,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述的。“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难以言说的,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当证明了天道自然,天道就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概念,老子认为天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求人们应该效法天道。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并且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久。人们效法天道,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就必须要按“道”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思想上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虚静自守,包容一切;行为上要物我两忘,卑贱下处,柔弱守中,处于无争、无为、无欲的状态;待人上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只作奉献,不求索取,行不言之教,处无为 之事。所有这些,既反映了“道”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关于做人的美德,也揭示了人类养生的要诀。人们若能真正按“道”的要求修身养性,进入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境界,就能海涵自然精气,滋心养身,延年益寿。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可以从人患疾病时其症状变化中得到验证。人的疾病产生,是由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正不胜邪致使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又与天气的阴阳消长相关,大多数疾病在上午和白天症状较轻,而到了下午和晚上,其病症就会加重。原因是上午和白天,人体阳气增强,又得天之阳气的帮助,则阳盛阴衰正胜邪,故病症就减轻;而下午和晚上,人体阴气渐盛,又遭天之阴气的侵袭,则阴盛阳衰正不胜邪,所以病症加重。此外,有些时疫性的疾病,往往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产生或消失,就更能说明“天人合一”的道理了。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且人数少,生活需求简单,易于得到满足,人对自然界的侵害不明显,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当今世界人与自然无法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突发性的暴风、暴雨、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大量的废物和废气任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和地壳结构,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国搞军备竞赛,无限止进行空中和地下核试验,破坏了大气层和地壳的相对稳定结构。 16 读书心得

无为而治

儒家无为而治 虽然大多将无为而治看作是道家的主张,而将这四个字提出来的却是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为舜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为何说舜能无为而治呢?《大戴礼记·王言》有,子曰:“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政之不中,君之过也,政之既中,令之不行,职事者之罪也。明王奚为其劳也!”《新序·杂事》曰:“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伪古文尚书·武成》曰:“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孔颖达疏:“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故而儒家无为而治在于任用贤才。 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含义,自从《道德经》问世以来,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现摘取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罗列如下:1、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及黄老道家代表作《吕氏春秋》“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故能使众能也。无为,故能使众为也”等说法中得到证明。2、不干预,冷眼旁观。老子认为“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即使出现贫富差距,也像天降甘露一样,会“不平自均”,所以圣人应仿效天道,“致虚极,守静笃”、冷眼旁观,“以百姓为刍狗”,冷酷无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要干涉万民事务。庄子进一步指出,大道复杂多变,很难认识清楚,所以不干预是最好的治国方法。《黄老帛书》中有一段对话,说高阳问力黑:“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莫循天德,谋相覆倾。吾甚患之,为之若何?”力黑对:“勿忧勿患,天制固然”。可见黄老道家也主张冷眼旁观不干预,不过道家的冷眼不是真的冷酷无情,而是冷眼热心。不然也就不会有道家治世的著作问世了。3、为无为。这是老子自己的说法,根据他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说法,并联系到现实政治,所谓的“为无为”,就是通过宽刑简政因俗简礼等手段,不断对公权力进行自我约束,最后达到无不为的境界。4、上有为而下无为。这是道家和法家共有的观点,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这可以从老子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庄子的“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黄老道家和法家则主张“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等说法中得到证明。。5、有所为有所无不为。比如魏晋学者郭象点评庄子时认为“樵夫有为于斧,而无为于木;船夫有为于桨,而无为于水;上有为于臣,”而无为于具体事务。6、案法而治。这是黄老道家和法家的共同主张。比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曾说:“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黄老帛书也说:“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7、无违。这一观点出自论语32,表示无论孝敬亲人还是治国,都不要违反常规和事理,这才是无为而治。后来许多人以儒解道,认为“无为”就是“无违”,“无为而治”就是在不违背客观规律和自然天性的情况下,达到天下大治。8、顺其自然。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化生,而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而然,所以人类应该仿效大道,顺其自然。故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老道家也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所谓因循就是因循万物天性,即自然而然的状态,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严君平说:"有为之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览天地之变动,观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无为治之无也。"(《道德真经指归·卷八》)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总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策略和手段,最终目的是无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道家第4课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行而不殆.殆:懈怠 B.强.字之曰道强:强迫 C.人法.地,地法天法:效法 D.长而不宰.宰:主宰,控制 【答案】B [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 ..而不改独立:独自存在 B.而人居.其一焉居:处于,属于 C.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贵:贵重 D.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常:顺应 【答案】C [贵:以……为贵。]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天地母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B.道之.尊,德之贵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C.独立而.不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D.吾不知其.名而人居其.一焉 【答案】B [B项“之”:助词,“的”。A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项“其”:代词,“它的”;不定代词,“其中”。]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D [例句与D项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 B.故有无相生.生:依存 C.万物作而弗.始弗:不 D.功成而弗居.居:居住 【答案】D [居:自居,据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音声相和.和:和谐 B.生而弗有.有:占有 C.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去:离去,消失 D.万物将自化.化:变化 【答案】A [和:应和,呼应。]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D [D项和例句:“互相”。A项:“帮助、辅佐”。B项:代词,偏指动作的一方,“我”。C项:名词,“丞相、相国”。]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B.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C.万物作而.弗始常无为而.无不为 D.侯王若.能守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答案】D [D项“若”:连词,“如果”。A项“以”:连词,表承接;介词,“用”。

位顶级高手谈期货心得

位顶级高手谈期货心得

位顶级高手谈期货心得 王向洋 14年期货生涯,多次获得全国期货实盘大赛冠军,曾创造的最高收益率为5个月54倍。 期货中国网访谈精彩语录: 比赛时操盘的冒险精神强很多。 在和高手过招中你会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下单,他下一步会怎样做,不知不觉地你就会把对手的优点学过来了。 在这些高手中我比较欣赏江西的陈栋梁。 执着和自信是期货交易者成功必备的素质。 在期货市场想不交学费就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在进入期贷市场的初期我也有过爆仓的经历。 我觉得期货市场就是一个战场的翻版。 以我多年的交易经验,盈利加仓符合顺势原理,成功率较高。 在具体交易时,都是先看技术指标,后找基本面辅助。 震荡行情对于趋势交易者一直是个难题。 我没有专注做一两个品种,也很少做品种组合。 我会关注外盘相关品种的走势,这对我判断国内商品价格的趋势有很大帮助。 程序化交易我没有使用过,因为它会限制我的思维。但我不会反对別人使用它。 我不会很快参与新品种的交易。 我最大感悟是什么都可以丟,但勇气和信心决不能丟。 商品重新回到牛市的轨道还是很有希望的。

杨洪斌:1995年踏足期货市场,亲身经历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兴衰,多年的实盘操作经验,历经坎坷和挫折,在2000年后浴火重生,逐步能做到稳定赢利。2005年后,形成了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独到视角,实盘操作业绩更是迅猛提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完善了其理财信仰和投资哲学,从此,纵横各项实盘比赛,享受投资快乐。 杨洪斌是第四届“中期杯”实盘大赛桂冠得主,交通银行杯大赛311%收益率的亚军。在第八届中期杯大赛中,由杨洪斌指导的帐户长期位居榜首。 期货中国网访谈精彩语录: 如果对价格的规律没有深刻的理解,想要做到稳定盈利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一生有一两次好的运气已经是上帝厚爱了。期货不能靠赌。 在期货中成功是需要时间的,就像星星之火要想燎原需要一个过程。 如在期货中遭遇失败,一定不要抱怨市场。 期货投资一定要关注价格的变化。 我确信,日内交易是有局限性的,可以盈利但是管理资金的数量有限。 不应以每天价格的波动来判断价格长期的走势。 我认为短线盈利的操作方式难度较大。 我们要承认任何事情都有规律,人类有认识规律的能力。 价格变化中有没有确定性的东西,应该是有的。 真正市场上涨的原因是交易商对市场的预期。 一个有限的理论不可能让你永远成功。 我的操作没有框框。 对价格变化的理解到位了,无论资金大小,你都可以稳定发展;理解不到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1.“道法自然”,顺乎规律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凡引此书,省略书名)“自”是自在自身,“然”是当然如此,“自然”可以解释为“本来如此”、“自己如此”、“自然而然”等意思,说的是客观事物的天然物性,固有的本性。因此,“自然”决非人类活动的结果,也不带任何主体意识、主观意志。“自然”与“人为”是一个相对立的概念。“自然”是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道法自然”不是说在道上还有一个自然存在,而是说,道的本质含义就是客观规律。所以老子又说:“是以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就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关于管理伦理的哲学基础和最基本的观点,即管理必须顺乎客观规律,使被管理的对象循着规律自然发展,而不可强作妄为。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道家所主张的“无为”决不是“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主动地、积极地遵循规律去“善为”。例如: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功成名遂”、“功成事遂”肯定是“善为”的结果。老子讲的是“为无为”,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淮南子·原道》中说得好:“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这就合理地阐述了老子“无为而治”管理

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 2.“以百姓之心为心”,合乎民意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第二十五章),说的是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之中,有四种最主要、最关键的东西,这就是:道、天、地和人。人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是因为如此,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第四十九章)。强调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心,老百姓的心就是圣人的心。《淮南子》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圣人之治天下,……因民之欲也……民有好色之性,故有大婚之礼;有欲食之性,故有大飧之谊;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管弦之音;有悲哀之性,故有哀经哭诵之节。故先王之制法也,因民之所好而为之节文也。……因其所喜而劝善,因其所恶以禁奸……因其性则天下从。”讲的就是要因民之欲、因民之性以制法,因民所喜而鼓励其行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使天下人都自觉顺从于道,达到天下大治。 道家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思想虽然没有提出具体而细致的操作方案,但在“君君,臣臣”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还是闪现出耀眼的光芒。这种思想应该说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是在实践发展的。在老子看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第七十五章)这里的“有为”与老子所倡导的“无为”相对,揭露的就是统治者通过这种强作妄为而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不顾百姓的死活:“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资货有馀,是谓盗竽。非盗哉!”(第五十三章)既

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大道至简,以“道”治班 ――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湖南师大附中杨茜谢朝春 【摘要】本文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了《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道德经班级管理无为而治下知有之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凝聚华夏先贤智慧、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小可用来修身立命,大可用来治国安邦。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大材小用”,以“道”治班,将《道德经》的思想精髓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下面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两个角度来分析、阐述《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二章有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又有言:“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些话都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精神。所谓“无为”,不是“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所谓“无为而治”,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做事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在老子看来,治理天下的核心理念就是“无为而治”,那么将之运用到班级管理,我们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也应该是“无为而治”。 根据老子的思想推演,所谓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是指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实现“无为而治”,甚至达到“自动化管理”的境界。 那么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因此,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那么,要进行班级管理,必先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必须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立“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所谓“合理”,就是设立的目标应该基于个人及班级的具体实际,并且具有可行性,同时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合理”,又有一定难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并且每个小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要生存发展,必须制定“合情”的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制定“合情”的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凝聚学生的思想,融合学生的理想、情操和作风,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风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在设立“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时,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意愿,要讲求民主,实行“群体”决策,不能只从教师的角度着想,或者只为少数学生着想。目标的设立和规范的制定都应该以全体学生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实现共赢。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4课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而不殆.殆:懈怠 B.强.字之曰道强:强迫 C.人法.地,地法天法:效法 D.长而不宰.宰:主宰,控制 【答案】B[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 ..而不改独立:独自存在 B.而人居.其一焉居:处于,属于 C.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贵:贵重 D.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常:顺应 【答案】C[贵:以……为贵。]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天地母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B.道之.尊,德之贵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C.独立而.不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D.吾不知其.名而人居其.一焉 【答案】B[B项“之”:助词,“的”。A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项“其”:代词,“它的”;不定代词,“其中”。]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D[例句与D项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 B.故有无相生.生:依存 C.万物作而弗.始弗:不 D.功成而弗居.居:居住 【答案】D[居:自居,据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音声相和.和:和谐 B.生而弗有.有:占有 C.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去:离去,消失 D.万物将自化.化:变化 【答案】A[和:应和,呼应。]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D[D项和例句:“互相”。A项:“帮助、辅佐”。B项:代词,偏指动作的一方,“我”。C项:名词,“丞相、相国”。]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