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单选题

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 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A.习得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

11、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

A、人本主义

B、存在主义

C、自我实现

D、自我意识

12、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

A、双因素理论

B、激活理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理论

13、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

14、需要是指()。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是()。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1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缺失需要D自我实现17、动机就是()。

A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B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C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班杜拉认为( )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A.预期目标B.需要C.能力水平D.自我效能感

19. 如果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由于自己一贯努力,这就属于________归因。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D.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

20. 归因理论属于:

A.行为派的理论

B.认知派的理论

C.格式塔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21*.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因素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个性心理特征

22.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

A.感觉

B.知觉

C.需要

D.能力

2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24.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25.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26.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A.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7.“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28.一个人做事满怀信心,始终不渝、排除万难,实现目标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的( )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29、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 )相联系的情感。

A社会需要B生理需要C客观环境D物质需要

30、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 )意志行为。

A是B不全是C不是D以上都不是

31.期待-价值理论认为:人的期待和价值的不同结合而使动机的强度有所不同。如果期待高、价值低,那么动机力量()。

A.强

B.中

C.弱

D.无

32.下列不能说明挫折内涵的是()

A.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B.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C.挫折对人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D.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

33.社会性动机是人类特有的,它源于()

A.自然生理需要与社会文化需要

B.精神需要与自然生理需要

C.社会文化需要与精神需要

D.社会文化需要与物质需要

34.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

A.动机

B.需要

C.兴趣

D.冲突

35、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基础,动机可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制动系统设计DOC

制动系统设计第七章 制动系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制动效能,应该合理地确定汽车的制动性能及制动系结构。制动动力学7.1 稳定状态下的加速和制动7.1.1 加速力和制动力通过轮胎和地表的接触面从车 辆传送到路面。惯性力作用于车辆的重心,引起一阵颠簸。在这个过程中当刹车时,前后轮的负载各自增加或减少;而当加速时,情况正好相反。制动和加速加以区分。下面,a的过程只能通过纵向的加速度x我们先来分析一辆双轴汽车的制动过程。,在制动过最终产生结果的前后轮负载和??FF ZhZV随 着静止平衡和制动减速的条件而变程中,图7.1 为:(7.1a)???Flhl??mgma?ll ZVVx (7.1b)?Flhl?mgl?ma ZhxV设作用于前后轴的摩擦系数分 别为f和f,那么制hV动力为: ??FFf ZVVXV. (7.2a) ??Ff?F XhZhh(7.2b)

图7.1双轴汽车的刹车过程 它们的总和便是作用于车辆上的减速力。 (7.3)maF?F?xXVXh对于制动过程,f和f是负的。如果要求两轴上hV的抓力相等,这种相等使 f=f=a/g,理想的制动xVh力分配是: )glh]/(alg?Fma[(l?)?xvXVx 7.4 ())gl/(?gl[?Fmaa]h xvxXh 7.5()的参数表现。在)和参数(FF这是一个抛物线a xxvxh的右半部分,显示了一辆普通载人汽车的理想7.1图 制动力分配。实践中,向两边分配制动力通常被选用来防止过早的过度制动,或是由刹车片摩擦偏差而引起的后轮所死,因为后轮锁死后将几乎无法抓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 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 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 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 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 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 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 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 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 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 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 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在人生道路上自 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 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 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不能只靠自动装置来解决。当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动机在普通心理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章,在心理学考研中,经常会出考点,在教育心理 学中也会涉及。

制动系统设计指南

五、制动系统的设计 1.前言 1.1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 1.3轿车制动规范对制动系统制动性的总体要求 1.4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1.5整车参数 1.6设计期望值 2 行车制动系统的设计 2.1制动器总成的设计 2.2人力制动系和伺服制动系 2.3踏板总成的设计 2.4传感器设计 2.5 ABS的设计 3 应急制动及驻车制动的设计

五、制动系统的设计 1.前言 1.1适用范围: 本设计指南适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的制动系统 1.2引用标准 GB 7258—1997 ****** 1.3轿车制动规范对制动系统制动性的总体要求 汽车应设置足以使其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设置对前、后轮分别操纵的行车制动装置。应具有行车制动系。汽车应具有应急制动功能和应具有驻车制动功能。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各系统以某种方式相联,它们应保证当其中一个或两个系统的操纵机构的任何部件失效时(行车制动的操纵踏板、操纵连接杆件或制动阀的失效除外)仍具有应急制动功能。制动系应经久耐用,不能因振动或冲击而损坏。

1.4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1.4.2制动系统方案的确定

1.4.3制动系统方案确定的顺序 1.5整车参数 1.5.1整车制动系统布置方案

参数项目空载满载前轴负荷(kg) 后轴负荷(kg) 总质量G(kg) 重心高度hg(mm) 轴距L(mm) 车轮滚动半径(mm) 最大车速(km/h) 重心距前轴距离a(mm) 重心距后轴距离b(mm) 1.6设计期望值 1.6.1制动能力 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的切线力称为地面制动力F xb ,它是使汽车制动 而减速行驶的外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M u 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 动力F u 。 地面制动力是滑动摩擦约束反力,其最大值受附着力的限制。附着力F Φ 与 F xbmax 的关系为F xbmax =F Φ =F z ·Φ。F z 为地面垂直反作用力,Φ为轮胎—道路附着 系数,其值受各种因素影响。若不考虑制动过程中Φ值的变化,即设为一常值,则当制动踏板力或制动系压力上升到某一值,而地面制动力达最大值即等于附着力时,车轮将抱死不动而拖滑。踏板力或制动系压力再增加,制动器制动力F u 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仍按直线关系继续上升,但是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的值后就不再增加了。制动过程中,这三种力的关系,如图1所示。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轮胎。道路附着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当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摩擦力矩,同时轮胎与道路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汽车才有足够的地面制动力而获得良好的制动性。 图2是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形 (忽略了汽车的滚动阻力偶矩、空气阻力以及旋转质量减速时产生的惯性力偶矩) 。此外,下面的分析中还忽略制动时车轮边滚边滑的过程,附着系数只取一个定值Φ,惯性阻力为: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单选题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动机.态度.需要.体验 .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 )。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 )。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字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 .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 .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个性变化.智力变化 .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习得动机.外在动机.社会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 、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自我实现、自我意识 、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 、双因素理论、激活理论、归因理论、认知理论 、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能力需要动机信念 、需要是指()。 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获得性需要就是()。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高层。 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缺失需要自我实现 、动机就是()。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制动系统设计(DOC)

第七章 制动系统匹配与设计 第七章 制动系统设计 制动系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制动效能,应该合理地确定汽车的制动性能及制动系结构。 7.1 制动动力学 7.1.1 稳定状态下的加速和制动 加速力和制动力通过轮胎和地表的接触面从车辆传送到路面。惯性力作用于车辆的重心,引起一阵颠簸。在这个过程中当刹车时,前后轮的负载各自增加或减少;而当加速时,情况正好相反。制动和加速的过程只能通过纵向的加速度a x 加以区分。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辆双轴汽车的制动过程。 最终产生结果的前后轮负载ZV F '和Zh F ',在制动过 程中,图7.1随着静止平衡和制动减速的条件而变为: ()l h ma l l l mg F x V ZV --=' (7.1a ) l h ma l l mg F x V Zh +=' (7.1b ) 设作用于前后轴的摩擦系数分别为f V 和f h ,那么制动力为:

V ZV XV f F F '= (7.2a ) h Zh Xh f F F '=' (7.2b ) 图7.1双轴汽车的刹车过程 它们的总和便是作用于车辆上的减速力。 x Xh XV ma F F =+ (7.3) 对于制动过程,f V 和f h 是负的。如果要求两轴上的抓力相等,这种相等使 f V =f h =a x /g ,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是: )/(])([gl h a l l g ma F x v x XV --= (7.4) )/(][gl h a gl ma F x v x Xh += (7.5) 这是一个抛物线F xh (F xv )和参数a x 的参数表现。在

心理学动机和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45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动系统设计探索 摘要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汽车制动的设计探索,先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设计目标。然后对制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主要包括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方案采用简单人力液压制动双回路前后盘式制动器。除此之外,还根据已知的汽车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制动器主要参数、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制动力矩和制动力以及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相关参数。最后对制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制动、盘式制动器、液压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eak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Student.First of all,bre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hydroid two-backway brake with front disc and rear disc.Besid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front brake and rear break,braking cylinder,parameter's choice of main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 and the analysis of brake performance. Key words:braking,braking disc,hydroid pressure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冯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脑电

C.心理 D.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需要、动机、意志 B.能力和人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1913年产生的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行为主义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6.【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7.【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8.【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9.【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效价高 B.效价低 C.期望值高 D.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制动系统设计流程

制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1.设计依据和原则 1.1 根据况、使用条件及用户群体等)确定制动系统的总体方案,为系统各零部件的选型提供产品信函(或项目描述书)所描述的整车的使用情况(含道路状依据; 包括:制动形式、制动器形式、制动总、分泵(阀)形式等。 1.2 根据车型提供的整车参数,结合各项强制法规的要求,初步分析各所选制动零部件与整车匹配的合理性; 所需参数:质心距前轴a、质心高hg、总质量Ga、前轴负荷G1、前轴质量分配%、后轴负荷G2、后轴质量分配等。 1.3 根据强制法规的要求,制定试验方案进一步验证整车制动系统匹配和各制动元件选型的合理性。 2.设计方案初步规划 2.1 各主要零部件的选型及相关注意事项: 2.1.1 制动器总成 2.1.1.1 通过对所开发车型与已开发同类车型(或标杆车)的比较,初步确定系统各零部件的型式、结构和相关参数,而单纯从整车对制动力的需求方面来说,制动器的制动力越大越好,但由于制动器所产生的制动力与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制动器直径、制动器的分泵直径、制动器摩擦副的相对摩擦系数、制动管路压力等等因素有关,故在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1.2 制动器结构型式的选型原则:根据整车档次、使用地区、用户群体等确定制动器的结构型式;

2.1.1.3 制动器直径的选型原则:由于制动器的直径与轮辋直径有关,在选型时应根据整车布置及轮辋的要求,考虑制动鼓的散热问题,一般制动鼓与轮辋的间隙应不小于10mm,否则会导致制动器散热不良,引起制动鼓早期龟裂、制动衬片烧结、炭化,大大降低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另外,制动器与轮辋的间隙太小,制动过程所产生的热量也将大量传导至轮辋上,对轮胎不利。 2.1.1.4 制动器衬片摩擦系数的确定:由于制动器衬片的摩擦系数是决定制动器制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同型、同规格的制动器中,制动衬片的摩擦系数越高,制动器所产生的制动力越大,但对于不同结构的制动器来说,并不是摩擦系数越高越好,摩擦系数太高对制动鼓(或盘)的磨损也越大,且对于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摩擦系数越高,制动过程越粗暴,对制动底板、制动蹄铁、制动鼓的刚性要求越高,否则在制动过程中越易产生制动器颤动、整车发抖的现象,故对于摩擦系数的选取根据本人的经验建议: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的取0.38左右,其它结构型式的制动器取0.45~0.5左右,盘式制动器取0.35左右。 2.1.1.5 制动器分泵直径的选型和确定:在上述参数选定以后,根据整车所需的各轴制动力来确定制动器分泵的直径。对于单个制动器而言,制动器所产生的制动力与制动分泵活塞的有效面积(直径的平方——液压制动器)成正比,在选取过程中应兼顾国家标准规格和社会成熟资源,液压制动器的分泵直径最大不超过32mm。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试卷2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试卷2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指的是( )。 (分数:2.00) A.本能 B.动机√ C.情绪 D.能力 解析: 2.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分数:2.00) A.麦独孤√ B.詹姆斯 C.赫尔 D.弗洛伊德 解析: 3.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的唤醒理论认为,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 )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分数:2.00) A.低等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等强度 D.任何强度 解析: 4.有意识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 (分数:2.00) A.目标 B.坚定 C.动机 D.意志√ 解析: 5.军事指挥员、飞机驾驶员及汽车司机的当机立断,能及时排除险情、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们的表现属于意志的品质中的( )。 (分数:2.00)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性 解析: 6.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指的是意志品质中( )的表现。 (分数:2.00)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解析: 7.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 )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动机水平。 (分数:2.00) A.30% B.50%√ C.70% D.90% 解析: 8.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 )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 (分数:2.00) A.奖赏额度与所需的努力 B.成功的机会 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 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 解析: 9.激发动机的直接原因是( )。 (分数:2.00) A.需要√ B.行为 C.目标 D.刺激 解析: 10.从本质上说,赫尔的动机理论与( )的理论十分相似。 (分数:2.00)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铁钦纳 D.缪勒 解析: 11.“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 (分数:2.00)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解析: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 (分数:2.00)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 1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分数:2.00) A.诱因√ B.需要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和维持功能 3、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4、动机的产生: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5、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按需要的不同性质)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源泉不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德西效应。(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出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 7、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就的追求等多方面。 8、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它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9、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10、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11、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12、工作动机: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13、较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14、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就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它不能解释人所有的动机行为。 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将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低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情境下激励和引导着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级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然而,一旦较低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16、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7、情绪:它包括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的共同活动构成了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18、情绪与情感:(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的早晚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3)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一)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成分 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 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 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 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 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但是未必都专注在功课上。只有学生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所学的内容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他们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内在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七个层次) 2、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 在教育上,只有先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失性需要均获得满足之后,大多数学生才会自发性地继续成长。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尊重的需要,家长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动机

第九章动机动机功能 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而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 2、【动机的驱力理论】认为: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 3、【动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2,简化原理;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4、【动机的诱因理论】认为: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

制动系统设计手册(NEW)

王工: 总体上写得不错,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如下: 1.主要零部件的典型结构图。 2.分泵、总泵、吊挂助力器和阀等试验验证与试制验证的方法与标准(结合参考上次L 项目验证计划)细化与补充。 3. 分泵、总泵、吊挂助力器和阀的DFMEA分析的主要内容。 3.做到图文并茂,无经验的年轻的设计人员(《设计手册》主要读者)一看就明白。 4.附一典型车型(如L3360奥铃)的制动系统计算书。 储成高 2003.8.23 制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1.系统概述 一般情况下汽车应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机能,即:行驶机能、转弯机能和停车机能,而其停车机能则是由整车的制动装置来完成的。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在轻轻地踩下制动踏板时汽车能很平稳地停止在所要停车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制动系统的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各种性能。 制动系统一般可分为四种,即行车制动系、应急制动系(也称第二制动系)、驻车制动系和辅助制动系统(一般用于山区、矿山下长坡时)。 各种制动系统一般有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两个部分组成。其执行机构是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通常包括制动鼓、制动蹄、制动盘、制动钳和制动轮缸等;其控制机构是为适应所需制动力而进行操纵控制、供能、调节制动力、传递制动能量的部件,一般包括助力器、踏板、制动主缸、储油杯、真空泵、真空罐、比例阀、ABS、制动管路和报警装置等,有的还包括具有压力保护和故障诊断功能的部件。在其控制机构中如果按其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统又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同时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八章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意志:自觉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自觉性: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以坚定的信念和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与其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3、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品质。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4、坚韧性: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长期保持充沛的经历等的品质。与此相反的是顽固、执拗。 5、自制性:能自觉、灵活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方面的品质,与其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6、随意动作:是由意识指引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方向性的动作,是后天习得的较熟练的动作。 7、意志基本特征: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与随意运动为基础。 二、填空题 1、动机冲突从从形式上可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四类。 2、动机斗争从内容上可分为原则性动机斗争、非原则性动机斗争两类。 3、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4、意志行动始终在自觉的目的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它行动结果就是为了实现目的。 5、由意志支配的运动叫做随意行动,在一般情况下,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做不随意行动。

6、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得结果,其中第二信号系统其着主导和调节作用。 7、意志坚强的程度往往与困难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程度有关。 8、动机是关于人行动的原因,目的是关于人行动要相达到的结果。 9、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10、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 11、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和执拗。 12、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13、意志行动分为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两大阶段;其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 三、选择题 1、(意志)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 3、进退维谷是一种(双避)式的动机斗争。 4、(坚韧)性包涵顽固斗争的品质。 5、对人云亦云,易受暗示的人,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6、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着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这说的是意志要有(自制性)。 7、与任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自制性)。 8、动摇与执拗是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 四、判断题 1、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志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对) 2、意志能调节外部动作,不能调节人自身的心理状态。(错)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错) 4、白折不扰是意志坚韧性的表现。(对) 5、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动机斗争阶段。(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