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陈渊

(巢湖学院06物理函授本科,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 从结构、内容、理念等方面对高中物理新旧教材进行研究、比较后发现:新教材的形式新,增强了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材结构有较大改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新教材重视基础和思路,更注重“研究性学习”,力图将科学探究引入中学物理教学。

[关键词] 新教材教材结构教学内容科学探究

A Comparison of Newand Old Course - books of Physics

in China’s Hi gh Schools

ChenYuan

(Department of Physics,Chaohu college; Chaohu,Anhui; 238000)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between new - version and old - version course -books of Physics in high schools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content and design notions. Findings show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new version have been properly arranged to cater to students’in2terests and teaching flexibility,structure of new course - book components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and some amendments have been given to its content,and more importantly,the new version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shaping students a mind of“learning in research”.

[Key Words]new - version course – book structure content scientific research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拉开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序幕。新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了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要真正深入教学改革,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研究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新”在何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

1形式新,增强了趣味性和灵活性

1.1形式变化大

版式采用16 开本,并在每页的一侧留有一列空间放置插图,旁批留给学生利用。这在视觉和心理上给出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很受师生欢迎。为了突出重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不同的内容:正文、选学部分、实验、例题和习题等,并在演示实验、重要的公式和定律下,铺设彩色衬底,力求形式活泼、醒目而又不“喧宾夺主”。在每章前面,编者精心选择了一句科学家(或名人)名言,力求与内容

有关,希望先哲们的深刻思想,能够对学生有所熏陶和启迪,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

1.2增强了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新教材把培养学生兴趣和保护好奇心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力求避免出现大多数学生随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增多,而好奇心反而被“扼杀”的反常现象。例如,在“反冲运动、火箭”部分安排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内容供学生阅读,这在我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深受学生欢迎。又如,在《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一章收集了阅读材料“纳米技术”。在《电磁场和电磁波》一章增加了“移动电话”的阅读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繁荣与发展的时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无一不与物理知识有关。新教材将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去认识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富有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上:新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这使教师能更好地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在全体学生掌握必学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少数优秀学生学好选修内容。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注意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上: 新教材积极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强调用科学探究指导教学。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讨论”、“研究性学习”、动手“做一做”等教学过程有效地进行。

2教材结构有改进

教材不是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结构不能等同于学科的知识结构,而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做到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完美统一。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未作大变动的前提下,依据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般规律,对教材的编排顺序、结构安排做以下调整:

2.1章节有变动

较明显的是在“力”、“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新加了“物体的平衡”一章,介绍了各种平衡,这是前三章知识的深入,也是一个小结。如在经典物理的重点“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新增了“超重和失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扩展了知识面,贴近实际生活。又如,机械波是高一学生学习的另一难点,主要是因为前面讲述的都是单个质点的运动,而波动要求学生理解并想像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运动的情况,以及这种运动在空间的传播,这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新教材把机械波由第一册移到第二册,将波动形式集中讲解。这样,既把在高中一年级学习时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移至学生能力有所提高的高中二年级,难度相对降低;又把几种形式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波动———机械波包括声波、电磁波、光波放在一起讲,便于类比,有利于加深理解。

2.2减小章节,分散难点

多年来,高中一年级的物理学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关。虽然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化解难点,但初、高中的“台阶”仍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问题之一。力学

的第一章,集中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三定律、物体受力分析等较为抽象和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诸多内容。加之,许多学校对高中教师采取“大循环”的教学安排,教师刚刚辅导完三年级的总复习,又接着教一年级,难免会忽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要求过高,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继而在牛顿定律的应用中又做了不少较难的题目,使学生一上高中就遇上“当头一棒”。新教材中这个问题解决得较好。部分采取了分散难点,减小台阶的做法,把章划小。在力学的起始章“力”中不讲牛顿三定律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只讲力的概念、种类、合成分解,突出力的矢量性。在运动学之后将牛顿三个定律在一章内讲述,使学生对它有个初步的、全面的认识,并只处理最基本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章中让学生在比较简单的情境中结合运动学知识运用牛顿三定律。最后,在“超重和失重”一章中,要求受力分析,处理动力学中较综合的问题,分析较难的超重、失重和连接体问题。与旧教材相比,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分散了难度。如何调整教学结构和体系,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大课题。既要考虑学科体系,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注意循序渐进、分散难点。这两方面结合得好,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3教学内容有调整

教学内容受教学目标的指挥。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新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新。更新,必须处理好经典物理知识与近代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高中物理课主要讲述经典物理知识。经典物理反映了宏观、低速条件下的发展规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但加强近代物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近代物理,体现内容的时代性,已迫在眉睫。大量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这是新教材内容上的一“新”,具体表现在:

3.1调整知识点

我们知道,能量的观点、守恒定律、波的知识等在近代物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机械波”一章不仅讲述一维波,而且讲了二维波和三维波,增加了波的反射和折射、多普勒效应(选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波这种运动形式的讲授。

3.2渗透观点

即渗透一些近代物理中的观点。例如,在讲解分子物理部分时,渗透统计的观点;讲解光的本性时,渗透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观点。并在比较照片上的曝光时间长短不同时,说明光波强度与光子到达的概率关系等。

3.3寻求联系

注意讲解或介绍能够把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联系起来的知识点,在介绍近代物理知识时注意到这种“接口”。例如,在介绍狭义相对论时讲了利略相对性原理,说明相对任何惯性系力学规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进而介绍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介绍量子力学初步概念时,介绍物质波,进而介绍概率密度的概念。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一点近代物理常识,而且能粗略体会到近代物理是怎样从经典物理发展起来的,知道在看似平凡的问题中如何蕴含着新的、革命性的变革。

3.4介绍物理学的广泛应用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新教材注意了与基础知识密切联系的实际知识。高中物理既要讲述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介绍物理学的广泛应用,还要介绍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在新教材中有所反映,如约有20 多个阅读材料介绍了物理学的应用。应用是学习、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联系实际应进一步深化,使它成为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4重视基础,注重理解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必须理顺思路。经验告诉我们,对同样的问题,教材或教学的思路顺畅、轻快,学习时感到轻松、容易,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能力,教学必事半功倍。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基础,在思路顺畅上下工夫。新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了这些问题:

4.1抓住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讲清楚

基础知识讲清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除了我们一贯强调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些看似明白,而实际不清楚的“小”地方,这是学习过程中的“误区”。例如,近几年高考中学生屡犯的错误———眼睛看物体,或透镜成实像虚像”的问题,关键是要真正理解“光线”这一个物理模型,以及明确认识到只有“光线”进入眼睛,才能看到发光物体。这是一个基本又不难理解的问题。再如,在电路的分析和运算中,理解“电势差”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新教材更注意讲清这类关键性的问题。

4.2课文或例题分析中,着重分析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例如,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教材中增加了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文中举“台球的碰撞”的实例,贴近实际生活,课后还增加了“思考与讨论”,这些都是对基础知识的强化。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水流星”受力的分析,对布朗运动为什么能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的分析,对理想气体内能的分析,对电势和电势差的讲法,对电路中电势差的分析,对电功率的讲法等等,都比旧教材有所加强。

4.3对于那些可深化知识又可接受的“高观点”一语道破

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习难度,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如“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在新教材中已明确给出。许多老师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又不增加学习的困难。比如,把运动独立性原理弄清楚了,平抛问题就不必死记公式,还可以运用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灵活处理。4.4对不易讲清问题,不强求讲清楚

比如对电动势的物理本质,新教材就没有介绍它是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与电荷之比,也没有给出公式,比旧教材的要求有所降低。因为照原来的讲,学生未必真正理解其实质,又造成思路不畅。能讲清的地方尽可能讲清楚,不能讲清则不必硬性提高,因为那样做费力大,而收效甚微。

4.5注意叙述中的铺垫、伏笔和前后呼应

把前后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逐步地形成知识结构。如:关于静摩擦力是否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问题,在一开始“力”一章中很难让学生初学就把“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一论断弄清楚,在后面讲到“连接体”时加以深化。摩擦力是个难点,难点要分散。在讲到“功”时,设“思考

与讨论”,让学生考虑滑动摩擦力做正功和负功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呼应。新教材力图让学生自己经过独立思考,形成知识结构。如:小结中提出压力和拉力“要根据什么规律来确定它”的问题。如果学生真正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并能举一反三,旁及静摩擦力压力、拉力以及静摩擦力实际上都是约束反作用力时,那就把力的分析、牛顿三定律、物体的平衡条件联系起来了,知识和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提高能力又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达到融会贯通,这是新教材的目标之一。

5用科学探究思想指导物理教学

在比较时不难发现,新教材突破性地设置了14 个研究课题,如“菜刀上的力学”、“研制水火箭”、“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等。物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说明中首次指出:“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可见,新教材强调用科学探究思想指导高中物理教学。

5.1如何理解科学探究

目前,物理教育界对于科学探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许多人认为,只有把学生放开,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验,才是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观点是对科学探究的狭义理解,只看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和操作性层面,而忽略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含义。科学探究原指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堂和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的先河,他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堪称科学探究的典范。牛顿经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将地球与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又何尝不是科学探究里程中的丰碑? 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实验探究的结果,麦克斯韦方程组则是理论思维的结晶。物理学革命的标志———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创立,哪一个不是科学探究的辉煌成就? 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科学探究:

第一,观念层面。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得以修正。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转变对自然界原有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发的去探究、更新。

第二,方法层面。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可辨别的要素,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提出理论或模型,搜集资料,评估与交流等。新标准根据这些要素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第三,操作层面。任何探究过程都需要某些思维和操作技能,如控制变量、使用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等。除第三个层面必须动手实验之外,前两个层面都可以以多种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而这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被忽略。

5.2科学探究与传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主要通过老师的灌输。由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是,

这种传统的方式过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和热情。因此,教育界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希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当然,也有人担心强调科学探究会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其实,用科学探究指导物理教学不是忽略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情景性,强调知识自下而上的建构。建构式的物理教育更加强调的是研究问题,而不是仅仅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记忆;是在情景中理解,而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互动和分享思想和信息,而不是无益的竞争。可见,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通过科学探究建构知识与传统教学中的传授知识的本质区别在于:传授是自上而下的,知识的来源是教师和教材,接受者是学生,并且是被动地接受。而建构则是自下而上的,学生的头脑本来就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于物理现象和问题已存在着大量的特殊认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过冲突和挑战,这些认识逐步转变,科学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得以建立。

科学探究也不同于启发式教学。本质区别在于启发式仍然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要靠教师来启发,因此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局面。而在科学探究中学生首先要明确研究的问题,自己收集和分析信息,做出假设或预测。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以及把自己的结论和科学知识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主动地构建、修正或放弃自己原有的知识。这个过程涉及到深层次思维结构的重组,可以提高学生质疑、推理的能力,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的控制和责任感,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

5.3用科学探究指导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式教学在西方国家已有较长历史和深入研究,在英国开设科学课程非常强调科学探究。课程设置原则中多数与科学探究有关。例如:1) 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并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2)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发展;3)进行观察、提出假设、设计探索方案都应围绕某内容进行,学生的探索取决于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 4) 学生应逐步发展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交流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韩国的科学教育标准中,初中学科的内容就分为两部分:一是知识,二是探究活动。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物理教学模式,应作为我们教学发展的方向,但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学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在我国,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探究教学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师要创造一种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逐步体验和认识到,学习物理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索周围的物质世界,不断发展自己的认识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第二,教师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科学家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第三,给学生提供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探究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或通过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和建立知

识之间的联系,自主建构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只有这样,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才能在学生身上真正实现。

总之,新教材强调用科学探究指导物理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物理教材的变化,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度来理解物理课程的改革,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蔡志凌.关于物理教师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3.

[3]孙早立.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1993,9.

[4]刘凤莲,付立波.评新版《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

[5]章文冠.浅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8.

[6]扈剑华.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1997,6.

[7]扈剑华.对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5,12.

[8]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它的实施让教材变了,学生变了,课堂教学当然也要变。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课程改革,必然会有新的理念、新的策略产生。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深刻理解这些新的理念与策略,正视改革实际,转变自身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才会积极、主动、真实地承担起新课程实施的重任。 1、把握好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是顺利实施课改的前提和保证 1)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特点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要求,它与以前的旧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①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化窄为广,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③改变以往教学采取的讲授式,学习的内容由教材或教师直接给出,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启发、开放、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④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课题研究都大大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①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有些知识是以“信息浏览”与“多学一点”的形式出现,降低了初学者的难度。 ②教材附有大量的彩图,生动形象、简洁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标题也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进入物理境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新教材附有大量的旁批,提供了大量学生自由阅读,课题研究等栏目,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 ④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 T 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速度计、斜拉桥、汽车的A B S系统等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2、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载体,通过强化物理知识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体验、学会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最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目的。 因此,传统的“传播—理解—示例—练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正逐渐被“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做到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身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在教学

中国与美国在中学物理教教材的对比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的对比 罗跃跃 摘要: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是他们学习中一个比较吃力的课程,物理概念、实验、知识点及其运用等没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得很困难、抽象。反观美国,他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上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轻松积极。下面就从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育上的对比,发现美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可鉴之处,使之能为眼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实验插图对比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中将会用具体的国内和国外教材进行对比: 国内教材:此教材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 基础教育司“八五”、“九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课题组研究成果,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 年7 月出版的《物理》。[1] 国外教材:美国高中(9-12年级)物理教材《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作者是美国迪尔伯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保罗·齐策维茨博士。[2] 以上两套教材均为时下两国的主流中学物理教材,各自凸显出本国中学物理教育特色,具有良好的对比意义。本文使用以上两套教材作为对比,试图从各自教材的教材内容、教材实验内容、教材插图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来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新课改提供一些参考。 1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上的对比 1.1 美国的教学内容 其教材内容的特点:其教材并不只注重单个知识点,而是让各个知识点形成一条知识链,重视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并对概念和规律进行五花八门的拓展,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之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课本上。 第一:在教材引言方面 章节名称为《矢量知识》的这一章中,其标题为望乡,并用一张登山的照片作为其引言处的背景图片,在下方提出以问题:如果你的GPS接收器告诉你的位置在离家150KM处、北偏西40度处,但是在你面前就只有一条正北的道路,如果沿着这条路走十公里,你会离家多远?及你的具体位置? 再在章节名称为《能量》这章中,在一张飞驰的过山车为背景图片上,其用“猛冲下来”作为标题并提出了问题:过山车缓缓的爬上第一个山头,把你的帽子拉好。过山车飞一般地掠过谷底,又开始爬下一个山头。第一个山头应是所有山头中最高的吗? 有以上可发现教材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善用大篇幅背景图案、概念引入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是其教材引言的一大特点。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大量应用生活化情景来作为物理情景,加深学生对于课

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专题分析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 单位: 专业: 考试科目: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专题分析考试分数: 2011年 12 月 27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运动)。 2、(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 兹)又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吉布斯在《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中建立了(统计系综)体系,提 出了(矢量分析)等概念,阐明了(热力学)等现象的本质。 4、(普朗克)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5、规范粒子是指(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 6、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证(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分享1937年的 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7、泡利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例举几个混沌现象。 答:气候不能精确重演与长期天气预报者无能为力之间必然存在着 一种联系,这就是非周期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联系。他还发现了混 沌现象“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这可以生动的用“蝴蝶效应”来 比喻:在做气象预报时,只要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这一扰动,就 会在很远的另一个地方造成非常大的差异,将使长时间的预测无法 进行 许多曾被认为是噪声的信号,其实是一些简单的规则生成的。这些 包含内在规则的“噪声”不同于真正的噪声, 表征复杂时间序列特性的统计量是功率谱(power spectrum),它把 复杂的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振荡的叠加。在给定频率处 的功率谱值与频率的正弦波系数的平方成正比。典型的功率谱由一 个或多个尖峰,它们对应于信号中出现的主要频率。除这些主峰外, 其他频率也可能出现,不过幅度较低,而且功率谱通常分布在一个 宽频带上。 2、粒子物理面临十大问题是什么? 答:粒子物理面临十大问题: (1)是否存在未发现的自然规律,如新的对称性和新的物理规律? (2)是否存在额外维空间? (3)能否把自然界所有的力统一为一种力? (4)为什么存在如此多的种类不同的粒子? (5)为什么夸克和轻子只有三代?粒子质量的起源是什么? (6)什么是暗物质?如何在实验室中产生它? (7)什么是暗能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特点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整体设计具有多方面的考虑。 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设计的安排,有对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考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另外还对如何体现弹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时代精神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说明。 一、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兼顾差异 1.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教材注重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同时注意将物理内容围绕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了过多地罗列和陈述识记性的知识。 2. 重视实验及实践活动的设计。 教材重视实验的安排与设计。 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特意设计了演示实验、实验做一做等不同的实验栏目。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于器材或其他因素所限,主要由教师来做的 1 / 5

实验;实验栏目中的实验都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随堂实验,多以定性的为主;在节的标题中有实验二字的实验,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较大的实验,这类实验有些是验证性的,多数则是探究性的;做一做或大家做栏目中的实验属于扩展性的实验,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做。 教材还注意其他实践活动的合理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每个模块都设有课题研究,以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的空间。 3. 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教材除按照《课标》的要求将不同的模块编写成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加以选择外,还在两个共同必修模块里对一些内容做了弹性处理,以便为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为此教材专门设计了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 STS 等开放性的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 二、联系实际,突出 STS 的思想 1.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问题。 教材中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切感。 2. 以生活、生产实例创设物理情景。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摘要:对中美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中外物理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中外高中物理教材系统结构上的异同点,最后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材;高中物理;结构 教材结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性质,所以要对结构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着这种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套现行教材结构系统的研究比较,展示了美国优秀教材的特色,分析了我国教材与美国教材的结构差异,提出建议期望,对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运用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所选教材介绍 1.国内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全称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由必修和选修组成。作为我国教材经典中的典型,人教版以它编排的科学性、知识的精炼性、专家组的权威性被广大师生所选用。 2.美国教材 《物理:原理与问题》(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是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经典,由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著名教授Paul W.Zitzewitz.Ph.D主编,麦格劳?希尔公司(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根据统计,《物理:原理与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被其他许多使用英语的国家选用。应该说这是受到教师广泛欢迎的一本教材。本书曾多次修订改版,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作者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改写,与1999年版相比,这本书在章节结构、教材内容及插图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二、引言的比较 1.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是人教版相对于《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最大的不同点。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学习物理时,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受到影响。 2.两套教材引言部分组成基本相同,包含了标题、主题图、本章内容及地位介绍,但是《物理:原理与问题》设置了“你将学到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如此重要”和“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对话式的口吻更加贴近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3.设置问题是《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的一个亮点,围绕主题图片提出问题,引出本章要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初中物理新教材分析

完成知识转化的首要任务是很好地进行教材分析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情景分析专题)

六、情景分析专题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 、B ,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 、B 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1(a )、(b )、(c )、(d )、(e )、(f )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 1、△L 2、△L 3和△L 4,且△L 2>△L 4>△L 1>△L 3 。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⑴ 分析比较图1(b )和(c )[ 或(f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分析比较图1(b )和(f )[ 或(c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2(a )所示。然后缓缓抬高右端, ①比较图 2( a )和( b )[或图 ( a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较图2(b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在探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左端固定在桌子一端的弹性薄钢片进行实验。先将钢片水平放置,再将重力不同的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12(a )、(b )和(c )所示。接着,将钢片右端抬起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将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3(d )、(e )所示。(砝码重G a <G b <G c = G d = G e ) ⑴ 析比较图3(a )、(b )、(c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⑵ 分析比较图3(c )、(d )、(e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某小组选用电源、电键、2个电压表、定值电阻R 1、R 2、R 3 (已知R 1<R 2<R 3)及若干导线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过程如图8所示, 图1 (a ) (b ) (c ) (e ) (f ) (g ) 图2 (a ) (c ) 图3 (b ) (c ) (a ) (d ) (e )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的特点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的特点 作者:明光中学姜永昌来源:第205期浏览次数: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顺应世界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我国也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物理课程也相应进行了改革,新课改的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新课改后的高中物理教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 高中新课改物理教材分类更加合理,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有三本书,适用于文科学生选修,第二个模块有两本书,适用于技术类学生,第三个模块有五本书,适用于理工类的学生。每一模块设计者都有不同的编写理念和要求,适合于不同授课对象,这样更加合理和具有人性化。 2. 新课改物理教材第二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大大扩展了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学到更加丰富的物理学知识。 3. 第三个变化是教材的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如新教材将“运动的描述”作为高中必修物理的第一章,把原来教材中的第一章“力”放到第三章,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体现了学习知识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还有如先安排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再安排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是考虑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4. 还有一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更具有探究性,安排更具有合理性,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广东版教材中“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安排为例:(1)更注重学习的探究性。不只是第二章的标题用了“探究”二字,更是每一节都安排了探究性实验。第1节安排了比较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分组实

初中物理_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钩码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用手用相同的力把气球按压在 钉子和钉床上,观察效果参与实验 思考回答 让学生亲身感受,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兴趣。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 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 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 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 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 多。 不相同。 与压力作用面积、压力大 小有关。 聆听 进一步展示现象,说 明这种现象的普遍 性。锻炼学生的分析 能力。 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 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 学生思考,并回答: 压力的大小; 锻炼分析能力。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七、表格分析专题 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 1(a )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 )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块 A B C D E F 物块密度 (千克/米3) 2.7×103 2.2×103 1.1×103 0.9×103 0.6×103 0.4×103 物体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A B C D E F (a ) (b ) 图1

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所示。 ①该小组同学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将滑片 P________移动。(选填“向a 端”、“向b 端”或“没有”) ②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 1、V 2的符号。 ③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0.3安和0.2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地填入表格。 ④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 图3(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3(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800ρ=酒精千克/米3) 图2

高中物理教材解读

高 中 物 理 教 材 解 读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 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的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 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 1at t v s +=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0 +=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近几年在北京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 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6.天体运动(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近几年北京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二部分:动量和能量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七、表格分析专题 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 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 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 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 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 1(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 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 验 序 号 123456 物 块 A B C D E F 物 块 密 度 (千 克/ 米 2.7× 103 2.2× 103 1.1× 103 0.9× 103 0.6× 103 0.4× 103 (a) 图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 向变阻器R 2实验时电压表V 1、V 2 b 端”或“没有”) 图2 b

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介绍

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及学习的方法介绍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2)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

的提高与培养。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 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分析比较和教学应对策略 ——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所想到的 [安徽·合肥 230041 合肥26中汪霞] 【摘要】本文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使用的主流教材中编写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在 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参考借鉴,为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更科学完成教学任务和期望的学习目标作准备。也对课堂教学中借鉴和参考应用时出现的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一些有误区的地方也进行理 论上探讨和分析,以期在实验教学上有更好的改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实验器材、美国中学物理教材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高中阶段的物理教科书也发生很多的改变,由原先的人教版一统天下,变为有人教版、济科版、沪科版、广东版等多种版本共存的局面。在笔者教学实际中也欣喜的 发现的我们教材中关于实验的编写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类似美国教材也有多种版本,而且他们在 实验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笔者就国内使用较多的人教版教材和美国高中物理 教材中影响非常大的、也是其应用较多的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原理与问题》是其中文版)进行比较和分析,特别是对 其中的实验部分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到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也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的实验更科学有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能有效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 关于《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它是美国麦格劳-希乐(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一本高中物理教材(目前国内已有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物理: 原理与问题》中文版在市场上发行),供美国9~12年级学生选学一年,该书主编保罗·齐泽维茨(P.w.Zitzewitz)博士是密歇根-迪乐伯恩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物理教授,在原子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他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又对高中物理与初中物 理科学课程的教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现任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密歇根州分会会长、美国物理学会 教育论坛主席。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版本很多,形式多样,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自由选用。根据统计,《物理:原理和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为其他许多英语国家所选用。正是基于此,笔者就此版本教材与国内也是主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实验上 的比较,以期取得一些启示。 【正文】 一、关于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中实验部分编写的比较和分析 1.美国教材中实验的分布情况简介。 《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每章开始部分都有一个LAUNCH Lab(起步实验),

初中物理_10.3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做功了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三小节的内容。从教科书编写来看,主要涉及三块内容:一是利用“功的原理”这一发现引入“机械功”的概念;二是“怎样才算做功”;三是“怎样计算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机械与力等知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机械功是力与位移的综合效果。学习机械功的知识,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必要准备。 关于这一科学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两个条目: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后续学习中会涉及到)。从认知水平来看,一条属于“了解”水平,一条属于“认识”水平,其中对“功的原理”没有提及(但本质已经涉及)。这就是国家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由于普及了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一)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实验探究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认知能力。学生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比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情景分析专题)

六、情景分析专题 ⑴ 分析比较图 1(b )和( c )[ 或( f )和( 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分析比较图 1(b )和( f )[ 或( c )和( 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 面胶将一个 200 克的砝码固定在 1 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 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 手提右端, 如图 2(a )所示。 然后缓缓抬高右端, 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 8(b )、(c )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 2(a )和(b )[ 或图( a )和( c )]可知: _______________ ① 较图 2( b )和( c )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某小组在探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左端固定在桌子一端 的弹性薄钢片进行实验。 先将钢片水平放置, 再将重力不同的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 其实验 步骤与现象如图 12(a )、(b )和(c )所示。 接着,将钢片右端抬起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 将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 其实验步骤与现 象如图 G e ) (a ) ( b ) ( c ) ( d ) (e ) 图3 ⑴ 析比较图 3( a )、( b )、( c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⑵ 分析比较图 3( c )、(d )、(e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某小组选用电源、电键、 2 个电压表、定值电阻 R 1、R 2、R 3 (已知 R 1< R 2< R 3 )及若干导线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过程如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 度不同的海绵 A 、B ,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 实验中, 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 A 、 B 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 1(a )、(b )、 (c )、(d )、(e )、(f )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 △L 、△L 、△L 和 a ) (b ) (c ) 图 2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陈渊 (巢湖学院06物理函授本科,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 从结构、内容、理念等方面对高中物理新旧教材进行研究、比较后发现:新教材的形式新,增强了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材结构有较大改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新教材重视基础和思路,更注重“研究性学习”,力图将科学探究引入中学物理教学。 [关键词] 新教材教材结构教学内容科学探究 A Comparison of Newand Old Course - books of Physics in China’s Hi gh Schools ChenYuan (Department of Physics,Chaohu college; Chaohu,Anhui; 238000)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between new - version and old - version course -books of Physics in high schools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content and design notions. Findings show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new version have been properly arranged to cater to students’in2terests and teaching flexibility,structure of new course - book components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and some amendments have been given to its content,and more importantly,the new version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shaping students a mind of“learning in research”. [Key Words]new - version course – book structure content scientific research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拉开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序幕。新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了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要真正深入教学改革,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研究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新”在何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 1形式新,增强了趣味性和灵活性 1.1形式变化大 版式采用16 开本,并在每页的一侧留有一列空间放置插图,旁批留给学生利用。这在视觉和心理上给出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很受师生欢迎。为了突出重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不同的内容:正文、选学部分、实验、例题和习题等,并在演示实验、重要的公式和定律下,铺设彩色衬底,力求形式活泼、醒目而又不“喧宾夺主”。在每章前面,编者精心选择了一句科学家(或名人)名言,力求与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