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要点(精华版)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要点(精华版)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要点(精华版)

绪论

5.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

7.行政管理的要素:

(1)主体:A、国家各级行政机关;B、行政机关领导人;C、授权组织;D、一般公务员。(2)客体:A、各种企事业组织和社会组织;B、一般公民。

(3)方式:依法管理。

行政管理学·绪论

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阶段划分:

2.产生背景:A、现代国家的建立是政治前提;B、以现代市场经济为方向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前提;C、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前提。D、行政国家:行政权力急剧扩展,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成为一种最活跃和强有力的国家力量的现象。

3.现代西方行政管理的知识基础

(1)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研究》,首次将“政治”和“行政”分开,是开山之作。

行政管理学·绪论

(2)1900年,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阐述了二者的不同意蕴,是重要著作。

(3)其它: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其倡导的标准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方式,提供了管理学基础。责任制、科学管理、量化分析。

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对管理学进行了科学分类:技术、商业、财政、安全、会计、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绪论

●行政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5项活动。深化了管理学的内涵。

●马克斯·韦伯:关于行政组织的官僚科层制理论(bureaucracy),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韦伯的基本观点:a、规则约束,结构严密的组织;b、明确的分工,井然有序的职责体系;c、专业化的管理;d、非人格化,人员选拔、提升公开竞争;e、其它:科层制是人类迄今为此用于管理复杂组织的最合理的形式;f、是实现法理型权威的要求:传统权威、卡里斯马权威、法理型权威。

行政管理学·绪论

●梅奥1933年《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社会人”“团体人”观点。认为人有社会和心理需求,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宿感和尊重。生活中存在大量非正式组织。

●西蒙1947年《管理行为》:管理就是决策;理性有限理论;满意原则。

●布坎南《同意的计算》:公共选择理论。人的自利性。政治市场理论。

●哈耶克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三我国的行政管理:

●背景分析

●1.西方国家的行政理论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中国?

●2.变动不居的行政环境

●问题

●1、符合中国实际的行政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构建问题。

●2、行政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和关系的磨合问题。

●3、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问题。

●4、政府定位问题:大政府或是小政府?国家本位还是社会本位?

序论

●3.80年代后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多学科综合,学派并立。

●(1)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探讨各国具体国情(经济、社会、沟通网络、符号系统、政治架构)对行政的影响,公共行政又如何影响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勾勒了三种行政模式,农业社会的融合型、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过渡社会的棱柱型模式。

●(2)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行动目的是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规制要靠政治市场看不见的手——选举制度的良性运转。(相关知识链接可关注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斯密《道德情操论》等。

●(3)诺斯的制度经济学。两种制度变迁方式: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分析了集体行动过程中的“搭便车”问题、制度生成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提出了产权和国家悖论、探讨了政策失败的原因(一种无效率的制度安排的维持):统治者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政治、集团利益、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

●(4)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政策的制定是对以往政策小的修订(思维逻辑类似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参考《通向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5)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政府功能的市场承包,引入竞争,将公众视为公共行政机构的客户。

●三、中国的行政管理

●问题:

●1.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的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尚未形成;

●2.结构和运行机制尚需要磨合;

●3.文化再造:实现行政法治,非人格化。剔除各种“家长制”及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章行政权力

3.行政权力的特点:公共性、手段性、一元性、强制性、自主性、膨胀性。

4.行政权力与其它政治权力的不同:

●(1)同立法权的不同:从性质和作用结果看,立法权是多数人向少数人集中,属于输入;行政权是少数人向多数人扩散,属输出;从权力功能看,立法权是制定法律和政策,是宏观的,行政权是执行法律和政策,是微观的;从价值看,立法权追求民主,行政权追求效率;从行使状况看,立法权是偶然,间歇性的,行政权是普遍,经常性的。

●(2)同司法权的不同:权力运行的方向不同,行政权力是至上而下,而司法权力具有某种平行性;独立性不同,行政权力上下级之间有指挥和控制关系,而司法权力的各级主体则独立行使审判权;作用和功能不同,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价值原则不同,一个追求公正,一个追求效率。

●(3)同政党权力的不同:目的不同,一个实现国家意志(普遍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个代表部分人利益(特殊主义的价值取向);合法性程度不同,行政权力有自然的合法性,政党权力作为一种集团性权力,没有必然的合法性;权力客体不同,一个是社会,一个是党内;权力手段不同,一个靠暴力威慑,一个靠意识形态符号和纪律。

●行政权力的行使关键:实现由权力向权威的转变(从外在强制到内在认可)。

●4.推进行政权力的实现:考虑权力行使的幅度和范围;增加权力强度;注意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行政客体的潜在能力;行政环境的影响。

●4.行政监控存在的问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监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监控权的滥用;监控成本太大;组织结构与功能分割。

第三章行政职能

一、行政职能

2.特征:政治性和社会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和整体性。

3.行政职能的发展:(1)传统社会,行政职能比较单一。在东方,主要任务是举办和维护社会公共工程。基层社会结构权力分散。具有功能单一化、结构专业化、权力集中化的特点(2)现代社会行政职能日趋复杂,有“行政国家”之说,说明行政职能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形式有立法创议权、委托立法权、自由裁量权、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权等。

二、行政职能的分类及内容

●经济外部性:指某个经济实体的行为使他人收益或受损(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都不会因之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前者是共享物品或公利,后者是公害。

●公共产品,指那些能够同时供众人共享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成本及享用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及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3)上述职能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维持职能:通过制定国家典章法令,确立和巩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国家主要价值规范、法统。

●保卫职能:通过国防、外交等手段,保卫国家主权及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政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扶助职能:扶助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确定价值取向,加上产业政策、关贸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扶助弱者生存(政府保障及救济)。

●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

●服务职能: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造福国民。

●发展职能:政府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引导,推进社会进步。如科技创新、综合国力增加、国民生活质量提高等。

行政职能变迁的全球趋势(1)社会服务职能地位不断上升;(2)行政职能日益社会化;(3)地方政府作用日大;(4)行政管制日益法制化。

三、行政职能变迁

● 3.我国情况:

●(1)我国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权力高度集中,职能复杂,管得过多过死;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抑制企业及社会的自主性及活力;行政开支过多,财政负担沉重;行政腐败。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任务:A.重心转移(政治向经济,管理向服务);B.行政职能方式转变(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转变,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转变,由重计划、排斥市场向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转变。)

三、行政职能变迁

● C.当前关键是理顺行政职能关系: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理顺国家和社会关系(发展社会,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及自治能力);理顺内部职能部门关系(职能不清、多头领导、人浮于事、政出多门)。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实行服务行政;推行政务公开,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参照书上内容)

四、行政职能的限度

●(二)政府失灵:(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导致政府效率低下;(2)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履行,且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3)政府由具体官员组成,他们作为自然人并不因为承担公共责任而具有任何道德优势,他们不比常人坏,也不比常人好,他们也会犯错误;

四、行政职能的限度

●(三)市场失灵主要问题:1.个人的价值观和自由与社会公理及原则存在矛盾;2.完全竞争假设的不可能满足,损害社会效率;3.一般竞争均衡不适应某些领域;4.帕累托最优的不可能实现;5.信息存在不完备性和不相关性;6.不完全均衡存在导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7.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在配置资源时产生偏离;

8.市场不会自动供给公共产品。

第四章行政组织

要素:人、财、物、法律制度、结构、功能、机制、目标、运行、价值。这些要素可以分为:人的要素;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制度要素。

3、行政组织的种类:按管辖范围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按照是否有规范

化的结构可以分为正式行政组织和非正式行政组织。

按照工作性质和内容可以分为:(1)首脑机关;(2)职能机关;(3)辅助机关;(4)咨询机关;(5)派出机关。

行政组织目标制定的原则:目标要明确;目标要统一;目标要适度;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3、目标管理:一种以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同任务管理相对应。强调激发个人内在的工作潜力、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方式:(1)实行目标责任制,激发个人的目标和责任意识,以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2)强调目标制定和执行中的个人参与,通过协商、合作,将组织目标置换为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同任务管理对应,二者的比较:

任务管理:体力→不思考→不需要创造性→别人规定一切→行动→不负责任→没有主动性。体力加能力→思考→需要创造性→自己制定目标→情报加行动→负责任→确立主动性。

三、组织结构

2、行政组织结构关系的制度化称为行政组织体制。从行政决策责任人的多少可以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从行政组织上下级职权大小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行政组织内部功能和性质可分分级制和分职制。

四、组织气候

1、一个生态行政学名词。是指由组织的结构、目标、机制和成员个人对组织的感情、态度、思想、精神等综合而成的组织氛围和状态。

2、影响氛围的诸因素及其考量。

3、组织认同:几个衡量指标

六、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1、发展目标: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结构的协调性;增强组织的人文氛围和创造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气候);提高组织效能。

2、成功变革的条件:外在的情景压力;价值观转型;克里斯玛人物;变革技术;社会心理。

5.非正式组织基本标志是:未经正式的计划、组织、登记等而自由形成的松散的人群聚合体。

6、中国传统的政治学和行政管理理论反对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7、好的领导要处理好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善于利用好非正式组织,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8、讨论:如何看待灰色组织?

学习型组织基本含义:具有强烈的自我超越和发展意识,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并以学习为基本手段,不断追求思维更新和创造性能力发挥的开放式组织。

第五章行政领导

1.领导的含义

3. 综合性影响力包括凝聚性要素和强制性要素。前者以人格、修养、能力、知识为基础,是一种激发内在情感的艺术领导行为。后者以职权为基础,是一种强调外在目标的职位领导行为。

4. 领导的基本功能:1.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洞察力和预见力);2.聚合追随者(组织、协调、凝聚力);3.动员和组织群众(感召力和鼓动力)。

7.行政领导四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客观环境。要求:(1)领导者要能够发动、鼓励下属行动;(2)领导者要能够将组织目标内化为下属行为,解决领导行为和领导目标之间的间接性问题;(3)适应、利用及改造环境。

4.领导者如何运用权力?(1)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如说服(恳谈、对话、协商)、示范、命令;奖赏、惩罚;(2)学会授权(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3)学会用人、激励(找到每一个人的需要);(4)帮助下属实现个人利益;(5)敢于负责任,能保护下属。

3.领导者的性格品质要求:动机强旺、意在高远;意志坚强、坚忍不拔;执中有权、通权达变。

4.领导力的五种行为: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领导集体的结构:1.全面的知识结构; 2.多元的身份结构;3.合理的年龄结构;

4.良好的气质结构。

?.如何对待权力性影响力;

第六章行政决策

.要素:主体(行政机关中的领导人);客体;信息(满足及时、全面、真实、准确、适用等要求);方法;效果(包括直接效果,间接效果及历时性的效果等)。

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罗姆。社会发展的知识增量导致未来的不确定;决策是对客观的一种主观选择。

四、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

1.政治和法律因素;

2.外部压力;

3.信息质量(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反映不及时、不准确或不全面;信息传递过程的筛选;信息沟通障碍及流通渠道阻塞) ;

4.决策者素质;

5.决策体制与决策手段。

行政决策过程

1.形成:(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收集信息,拟定方案。谨防信息失真,信息不足及信息过量(媒体左右政策议程)。(3)分析评估,抉择方案。注意决策过程中的判断误差:A,漠视“常识”;B,直觉判断的易获得性(重视使人印象深刻的信息);C,锚定现象。

2.实施:

3.完善;

4.决策过程中的选择原则:(1)折中原则;(2)乐观与悲观原则;(3)等概率原则;(4)最小悔值原则。

行政决策执行及偏差

完美的实施要求:绝对权威的充分控制;统一而明确的执行标准与规则;绝对的服从;完美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充裕的时间和动员。

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很多:灵活性本身的要求;执行者自身利益的“过滤”;政策实施中下层压力的缺乏(公共产品消费者需求不足),导致执行部门缺乏热情和效率。

第七章人事行政

现代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4.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基本过程是从古代“恩赐官爵制”到近代“政党分肥制”再到现代功绩制。

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决定实行文官录用考试制度,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确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决定文官录用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标志美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职业常任(永业制);用人为贤;功绩制;政治中立。

此外,西方两官分途:一般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狭义的文官制度指的是后者。

6.中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国家干部”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

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

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

1.公务员的概念(根据新颁《公务员法》的规定):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1)履行公职是指的代表国家履行公共职能。

(2)国家干部编制包括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

(3)这儿的国家财政也包括地方财政。

6.职位:通俗理解即工作岗位,是职位分类的最基本单元。它以“事”为中心,是职务、责任和权力的统一,强调专业性。

7.品位:即官阶等级,以“人”为中心,是身份、地位、资历、学历、能力、经验、贡献等的综合体,强调通用、管理特征。方向:增加等级。

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是公务员的两种基本分类方式,在我国是两者的结合(以前者为主)。

8.我国职位分类: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及法官、检察官等类别。

9. 职务类型与职务层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共十级。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3.公务员招考录用对象: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四、公务员考核、职务升降与奖惩

(一)公务员考核:

1.一般原则:平常和定期相结合;功绩主义是普遍趋势。

2.考核内容:A.英国考核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性、监督能力、热心情形、行为道德等十项。B.美国考察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适应能力三因素.C.中国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可以分为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和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考核两种。

3.考核结果: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连续两年定期考核不称职的,将予以辞退。

4.公务员的兼职: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国家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B.逐级晋升原则。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逐级晋升。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常常是梯队建设的情况),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或者越一级晋升职务。

四、公务员考核、职务升降与奖惩

竞争上岗: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公开选拔: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司法职业任职: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其它内容参照: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2.奖励的原则:A.公平适当的原则;B.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并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3.奖励的种类:A.主体奖励: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只能单独适用。B.附加奖励:奖金、奖品、晋级、增加退休金、特别休假、免费旅游等,可以同前者合并使用或多项使用。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2.惩戒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注意:降职不是处分,升职也

不是奖励)。适用类型根据违纪性质、严重程度、社会影响、损失和后果等确定。降级一般降低一个级别。

4.惩戒的后果与期限: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如何理解惩戒与后续发展的关系?能否提前解除处分,一等功以上的特殊贡献可),有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6.公务员过错责任原则:注意公务员法54条关于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执行命令的有限责任原则的规定。注意这里对“法”的理解。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一)公务员的交流

1.公务员交流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者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或者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一定层次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3.交流的形式:

(1)调任:是原来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通过“调”的方式成为公务员。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比录用高。

(2)转任(横向):是在公务员内部进行交流的方式。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十年的,必须交流。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是指直接经管“人、财、物”和执行执法监督职能的职务。

(3)挂职锻炼(纵向):一般1-2年,可去上级机关,也可去下级机关。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可以分为上挂、下挂和外挂。

人事关系包括:工资、档案和户口等。

2.回避类型: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3.领导职务辞职的4种类型: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1.公务员的退休类型:应当退休(义务退休或必须退休,也可以称法定退休)和申请退休(自愿退休或者提前退休);

公务员职务聘任

1.职位要求: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聘任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

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聘用机关的代表、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

第八章公共财政

一、概论

1.含义:财政行政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职能或维护自身运转,对资金的收入、支出进行预算、

决算、会计、审计、分配、监督使用等管理过程。

分税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按照事权与财权的结合,核定收支数额,按照税种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分类: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复式预算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建设性预算收入如不足以抵补其支出,其差额即为赤字,可以通过举借内债和外债来弥补。

5.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收入包括:(1)税收收入;(2)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3)专项收入;(4)其他收入。预算支出包括:(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

预算类型:历年制预算与跨年制预算。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1.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九章行政效率

衡量指标:质量、数量、费用及时效

(三)政府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

特点:1.政府部门的垄断性(又称非市场性,基于规模经济、非盈利性、管制等原因,导致信息垄断及确定评价标准的困难);2.政府部门的目标多元性及目标弹性(关涉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且抽象和软化);

一、行政效率

评估困难:1.在政府产出上,多为无形产品(无形,不可储存,重过程),难评估;多为中间产品,且具有非商品性(难以进行货币化衡量)。2.在生产过程上,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难以机器替代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不确定,投入与产出衡量困难(如国防)。3.互动服务的双向性(复杂、动态、多样、差异、灵活),难以标准化。

政府能力

(一)含义及内容:政府通过正确地制定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换为社会现实的能力(获得国家的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一般包括吸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强制能力等。

(三)国家能力构成:1.在经济管理方面: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政治和社会管理方面: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能力;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实现和维护基本社会公正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能力(效率与公平、物质与精神)。

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第十章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相关要素:信息(包括技术及经验等);路径;能力(制衡、对等、独立);程序等。

行政监察与人大监督的区别:对象不同,一是领导及组成,以上一般行政人员;方式和内容不同:一是通过听取工作汇报、质询、罢免等进行;一是主要通过检查、调查、提出处分建议等进行;内容上,一个是对行政领导的法律责任及政治责任的基督,一是对行政人员违纪及轻微违法的监督。在目的方面,人大监督是维护国家政治制度和法治,行政监督是维护行政纪律和效率等。

行政监察与司法检察的不同:程度不同;手段不同:如监察不能采取传讯证人、当事人及搜查等侦查手段,但可以采取暂予扣留、封存材料、“双规”等。

与党纪检查的不同:行政监督的要义在于组织结构的科学化。

二、我国行政监察制度

1.性质及地位、领导体制: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向政府所属部门派出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正职、副职领导人员的任命或者免职,在提请决定前,必须经上一级监察机关同意。

三、政府信息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公开范围: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第十一章行政伦理

1.概念:所谓行政伦理,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中,所应该确立和遵守的伦理理念、伦理行为、伦理规范的总和,是行政权力的使用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伦理。从形式上看,包括行政人格、行政道德、行政良知、行政荣誉、行政良心等。

2.理解维度:关键是处理好公与私、人情与法理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公私利益关系。核心原则是一种公共利益至上的观念。

3.基本的关键词有:忠诚;敬业;效率;正义(正确的符合共同利益的道理);公正;责任;平等;义务。就个人而言,为自己立法;就国家而言,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4.如何促进行政个人伦理的发展?培育有德性的行政人员:道德认知判断成熟;愿意进行道德自省和具有过道德生活的勇气;进行道德意志力的训练(自律);用道德成就感来进

行自我激励。

3、组织结构与组织伦理

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形成不同的组织伦理:科层制金字塔(古板,恪守边界,异化);竞争性群体(民主、活跃、注重过程);平等共同体(平等、互助、参与,一致对外)。

四、行政伦理失范:

1、含义是指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损害公共利益,假公权以济私利,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利益,导致公共权力滥用和腐败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力的异化。

如何使检举有效而正当?

(1)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有合格且负责任的公众与国家);

(2)有正义的制度背景,使密谋、威胁、强制没有稳定的基础;

(3)加强国家的保护能力。美国的“检举者保护法案”。

(4)确保检举的正当性:一是增进公共利益;二是将违背忠诚程度降到最低。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的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具体而言,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及其战争、恐怖袭击或其它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

一般三要件: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公众普遍的不安、担忧和紧张心态;公共秩序失范,正常的社会关系被扭曲。

2)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前期状态,在突发事件没有或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制止的条件下,将转变为公共危机。

2. 公共危机的分类(1)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

一、概论

基本特点是后果的不可逆转性,本质上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

具体内容一般有: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预警);改进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完善修复管理。

1.危机事件的分级和分期:(1)分级:危机事件根据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四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基本对应管理级别。(2)分期: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

2.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一)预警及准备:(1)防范和避免危机发生;(2)建立应对预案;(3)建立组织系统;(4)开展社会演习。(二)识别危机:收集信息;多维度识别。(三)隔离危机:构筑防火墙;确立取舍;做好沟通。(四)危机管理:合理调度人员;适时适当决策;及时有效适当的应急沟通。(五)善后处理:及时;调查;诊断“危机后遗症”;组织变革。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3、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怀特) 14、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

斯)。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6、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7、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8、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应用语言学试卷1

一 填空(2*15) 1,计算机自动分词的手段有两种:一是( ),二是( )。 2,法律语言的特点有( )( )( )( )。 3. 应用语言学课题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 4 .随机抽样包括( )、( )( )( )。 5. 公关语言大体可以分为( )、( )、( )、( )。 二 名词解释(5*4). 1.《普通语言学教程》 2. 计算语言学 3. 应用语言学 4. 中介理论 三 简答题(10*3) 1.以实例说明现在语言交际研究的特点。 2. 简要说明认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3.有人说“鞠个躬”是不规范的,因为“鞠躬”不是动宾式结构,古汉语里没有“鞠个躬”。你怎么看? 四 论述题(20*1) 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您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 填空(2*15) 1,计算机自动分词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机械切分),二是(智能切分)。 2,法律语言的特点有(庄重性 )(严谨性)(平易性)(技术性)。 3. 应用语言学课题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4.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 5.公关语言大体可以分为( 接近 )、(说服 )、(应急 )、( 拒绝 )。 二 名词解释(5*4). 1.《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编辑出版的,这本书的出版,使索绪尔成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各个流派的共同的学术来源。本书中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研究的对象,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重视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体系,从不孤立的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 不过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割裂了共时与历时的关系等。 2. 计算语言学 厦门大学《______》课程试卷 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___试卷类型:(A 卷/B 卷)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公共行政学重点

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 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2.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 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3.首长制又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 责任的组织体制。 4.文书主义原则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主要以文书的形式记录、传递和保存,即对现代行政 组织做出的各种结论、处理结果、指令等,至少是最后的决定,都要全部以文书的形式表示、记录、保存下来。 5.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侵犯其他合法权益,向法定的 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的行为。 6.社会监督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 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 7.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 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8.行政诉讼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引起的诉讼,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因行政行为违法或 者侵权、失职以及公民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受到的诉讼。 二、问答 1.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1)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的关系。同属于国家权力,区 别:①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立法权力是多数人向少数人的集中;行政权力则是由少 数人向多数人的扩散。②权力的功能,立法权力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根据社会发展 的情势和规律,概括出社会活动和各种集体行动的准则与规则;行政权力执行国家法律, 推行政府政策,其作用在于将立法权力确定的制度规则和一般准则再具体应用于行政管理 的对象。③权力的价值原则,立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2)行政权力和司 法权力。同属于国家权力,差别:①权力运行方向不同。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司法权 力平行性制约②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不同。行政权力的下级主体受上级的指挥与 控制,司法权力的各级主体则独立行使审判权。③权力的作用和功能不同。行政权力积 极主动地实现国家意志,司法权力消极被动地保障国家意志的实现不受干扰。④权力的价 值原则,司法权力追求民主,行政权力追求效率。3)区别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不同。 ①权力的目的不尽相同。行政权力的目的在于执行国家意志。政党权力的目的则是执行本 党集体的意志,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只能代表社会当中部分人的利益。②权力结构不同。行 政权力是国家权力运行回路的一部分,政党权力自成回路。③权力的合理合法程度不同。 行政权力国家权力组成部分,天然的合理而且正当的执行国家意志。政党权力集团性权力, 法律专门规定,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也是有限的。④权力客体不同。行政权力的客体是整个 社会,而政党权力的客体党内。⑤权力手段不同。行政权力拥有暴力威慑的后盾,且主要 通过法律手段行使权力,而政党则依靠意识形态等符号力量,主要通过纪律手段行使权力。 2.我国公务员制度特点。⑴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 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府;⑵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 的基本路线;⑶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⒉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 我国新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⑴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⑵建立了新陈代谢制度;⑶强化了激 励竞争机制;⑷健全了廉政勤政约束制度。

语言学考试要点(考试重点整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The scope of linguistics: (1 ). phonetics 语音学;phonology 音位学;morphology 形态学;syntax 句法学; pragmatics 语用学 (2). 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3.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 in linguistics (1)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描述性与规定性 ①If a linguistic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②If the linguistics study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behavior in using language, i.e.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 (2)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共时性与历时性 ①A synchronic description takes a fixed instant (usually,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present) as its point of observation. Most grammars are of this kind. ②Diachronic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a language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 (2)Langue & parole 语言与会话 ①Languag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②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 (4)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①A language user's unconscious knowledge about the system of rules is called his linguistic competence. ②Performance refers to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s. (5)speech and writing 语言与文字 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communication. (6)traditional grammar and modern linguistic 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 4.Defini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a system, i.e., elements of language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rules. Language is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linguistics symbol and what the symbol stands. Language is vocal because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languages is sound.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specific. 5.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6.(1) Arbitrariness 任意性refers to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sounds and meanings) (2) Productivity(creativity)能产性Language is produc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3) duality双重性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 such that units of the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完整版)公共行政学考试重点(张国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 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卓越;⒊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14.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简称“语用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筹建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1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6.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较;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实验方法 17.一调查和比较:(1)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专业课]《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行政学》重要知识点 (务求背诵) (仅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公共行政学 第二章: 1、公共行政环境 第三章: 1、政府职能 2、市场体制 3、市场失效 第四章: 1、行政体制 2、中央政府体制 3、地方政府体制 4、行政区划体制 第五章 1、分离制 2、层级制 3、公共组织结构 4、管理层次 5、管理幅度 6、非营利组织 第六章 1、行政领导 2、行政领导者 3、委任制 4、考任制 5、选任制 6、行政领导责任 7、选任制 8、行政领导责任 第七章 1、人事行政 第八章 1、机关行政 第九章 1、行政决策 2、程序性决策 3、非程序性决策 4、经验决策 5、行政决策参与 第十章 1、行政执行 第十一章 1、舆论监督 2、社会监督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1、行政道德 2、行政立法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5、行政复议 第十四章 1、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第十五章 1、行政效率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第十六章 1、行政改革 2、政府再造 二、简答题 公共行政的特点---P4 行政环境的特点----P26 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哪些?---P57

行政体制的特点---P72 行政体制的作用---P73 公共组织的作用---P88 行政领导的作用---P113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P123 人事行政的特点---P139 机关行政的作用---P169 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P185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硬把我的要点有哪些---P204 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08 行政监督的原则----P232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P234 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P256 法治行政的特点---P283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 三、论述题 公共组织的特点---P86 行政决策的特点---P184 行政监督的作用---P234 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P330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P341 行政改革的原则---P347 行政改革的取向---P349 行政改革的阻力---P351 执行改革的动力---P354 行政改革的对策—P357

应用语言学重点知识汇总..复习过程

Chapter one: The Natur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特点) 1) It h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独立性) a) it has its own object of study; b) it has its own scientific system of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c) it has its own researchers. 2) It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跨学科) 3) It is an applied science(应用性) 应用语言学包含着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方面:语言理论,语言描写和语言教学。 语言理论的作用是为语言教师提供关于一般语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得知识;

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使语言教师了解英语的结构特点、获得语言洞察力。这两部分是语言教学的基础。 4) It is an empirical science(试验性) Like natural science, applied linguistics uses experiments as its basic way of research, emphasizing objectivity, systematicness, explicitness and economy. (客观性,系统性,明确性,经济性) The Task of Applied Linguistics (任务) 1) a comprehensive and up-to-date grasp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更好理解掌握最新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 2) an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全面了解影响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各种因素) 3) a basic knowledge about different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一个语言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 英语教学法主要是立足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成果。应用语言学主要是站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教学。 在言语交际中,特别是在某种语境中,人们有时不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另一种表达方式——虚拟结构,把自己的思想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1) You wouldn’t have made this mistake if you had been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