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
3、石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岩石巷道。
4、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或一个阶段服务的巷道。
5、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分带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6、回采巷道: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7、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的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8、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9、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个块段称为一个采区。
10、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每一块长条部分称为一个区段。
11、分段: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一个分段。
12、带区:在阶段范围内,沿着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部分,分一个部分称为一个带区。
13、矿井生产能力:是指矿井在一年内能够生产煤炭的数量。
14、矿井服务年限:是指矿井的开采年限。
15、井田开拓方式:是指矿井的井硐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和阶段内布置方式的总称。
16、井底车场:是联结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17、采掘关系:通常将采煤与掘进的关系称为采掘关系。
18、采煤工作面:是指采场内进行采煤的煤层暴露面,又称为煤壁;在实际工作中,是指用来大量开采煤炭资源的场所。
19、采煤工艺:是指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各道工序的方法及其相互配合关系。
20、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1、矿山压力:就是由于井下采掘工作破坏了岩体中原岩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而存在于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和作用在支护物上的力。
22、矿山压力显现:是指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和支架所表现出来的力学宏观现象。
23、矿山压力控制:是指所有人为的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的各种技术措施。
24、直接顶的初次跨落:是指采煤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一定距离后,直接顶悬露达到

一定跨度,就要对采空区顶板进行初次放
顶,使直接顶跨落下来的过程。
25、基本顶的初次跨落:是指直接顶初次跨落后,随着采煤工作面继续推进,直接顶不断跨落,基本顶悬露跨度逐渐增大并产生弯曲,当达到极限跨度时,基本顶将出现断裂,进而发生跨落。
26、初次来压:是指基本顶由开始破坏直至跨落一般要持续一定时间,上方有时在基本顶跨落前的二三天,即出现顶板断裂的声响等来压征兆。在跨落前12小时采空区上方可能有轰隆隆的巨响,通常煤壁片帮严重,顶板产生裂缝或掉渣,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明显增加,支架载荷迅速增高的现象。
27、基本顶的周期来压:初次来压后,当采煤工作面继续推进,基本顶悬臂跨度达到极限跨度时,基本顶在其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将沿采煤工作面煤壁甚至煤壁内发生折断和跨落,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这种“稳定—失稳—再稳定”现象,将周而复始地出现,使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周期性明显增大的现象。
28、采(盘)区准备方式:是指采区(盘区)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29、上山采区:是指位于开采水平标高以上的采区。
30、下山采区:是指位于开采水平标高以下的采区。
31、双翼采区:是指采区的上(下)山布置在采区走向中央的采区。
32、单翼采区:是指采区的上(下)山布置在采区走向一侧边界附近的采区。
33、单翼井田:是指井筒布置在井田走向一侧边界附近的井田。
34、双翼井田:是指井筒布置在井田走向中央的井田。
35、区段平巷双巷布置:是指上一区段运输平巷和下一区段回风平巷同时掘进成巷的布置方式。
36、区段平巷单巷布置:是指一条区段平巷单独掘进成巷的布置方式。
37、沿空留巷:就是在采煤工作面采过之后,将区段平巷用专门的支护材料进行维护,作为下区段的平巷的方法。
38、沿空掘巷:是在上区段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待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基本稳定之后,沿上区段运输平巷采空区边缘,掘进下区段采煤工作面的区段回风平巷的方法。
39、倾斜分层:是将厚煤层沿倾斜分成几个平行于煤层层面的分层,在各分层分别布置采准巷道进行采煤。
40、分层分采:是在采完上分层后,工作面搬迁到另一区段采煤,经过一段时间待顶板跨落基本稳定后,再在上分层采空区之下掘进下分层平巷进行回采的方式。
41、分层同采:是在同一区段内上下分层之间保持一定错距的条件下同时进行采煤的方式。

42、走向长壁采煤法:是指采煤工作面沿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43、倾斜长壁采煤法:是指采煤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倾斜推进的采煤方法。
44、仰斜开采:是指倾斜长壁工作面自下而上推进采煤。
45、俯斜开采:是指倾斜长壁工作面自上而下推进采煤。
46、最小控顶距:是指回柱放顶后,采煤工作面沿推进方向的最小宽度。
47、最大控顶距:是指回柱放顶前,采煤工作面沿推进方向的最大宽度。
48、放顶步距:是指采煤工作面沿推进方向一次放顶的宽度。
49、采煤机割煤方式:是指采煤机割煤以及与其他工序的合理配合。
50、进刀:是指使采煤机滚筒切入煤体的过程。
51、支护强度:是指工作面单位顶板面积上的支护阻力。
52、支护密度:是指控顶范围内单位面积顶板所支设的支柱数量。
53、支护刚度:是指支护物产生单位压缩量所需要的力。
54、采煤工作面的循环:就是完成工作面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放顶(或放顶煤)等工序的全过程,并且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
55、循环方式:是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组合。
56、循环进度:是指采煤工作面每完成一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是每次落煤的深度和循环落煤次数的乘积。
57、正规循环作业:是指按照作业规程中循环作业图表安排的工序顺序和劳动定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循环作业的全部工作量,并周而复始地进行采煤工作的一种作业方法。
58、作业形式:是采煤工作面在一昼夜内生产班与准备班的相互配合关系。
59、两采一准作业形式:是指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安排3个作业班,2个班生产1个班准备。
60、三采一准作业形式:是指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安排4个作业班,3个班生产1个班准备。
61、边采边准作业形式:是指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安排3(或4)个作业班,3(或4)个班边生产边准备。
62、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作业形式:是指采煤工作面一昼夜安排3个作业班,2个班采煤,1个班半班采煤半班准备。
63、追机作业:是指依照普采工作面的生产过程,组织挂梁、推移输送机、支柱和回柱放顶等专业工作组,在采煤机割煤后顺序跟机进行作业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
64、分段作业:是指在采煤工作面除采煤机司机、机电工、泵站工、钻眼爆破工、作缺口等与工作面长度无关的专职工种外,将工作面的采支工组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小组2~3人,按工作面的长度分为几段,各工作小组在本段内

完成采煤过程中除落煤外的各项工作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
65、分段接力追机作业:是指在工作面除少数专业工种
外,采支工每2~3人为一小组,工作面共计6~7小组,每小组一次负责10~15m范围内的采、支工作;完成一段工作后,再追机进行另一段的采、支工作;形成几个小组轮流接力前进的工作过程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
66、分段综合作业:是指将工作面分为3~4个大段,每段配备6~8名工人为一个工作小组,负责段内采煤工序的各项工作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
67、循环作业图:是用来表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68、放煤步距:是指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
69、单轮顺序放煤:是指从端头处1号支架开始放煤,一直放到放煤口见矸后关闭放煤口,在打开2号支架放煤,这样依次放煤直到最后支架放完煤为一轮的放煤方式。
70、多轮顺序放煤:是将工作面分成2~3段,每个段内同时开启相邻两个放煤口,每次放出1/3到1/2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将该段的顶煤放完,然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放煤,或者各段同时进行。
71、单轮间隔放煤:是指间隔一架或若干支架打开一个放煤口,每个放煤口一次放完,见矸关门。
72、线路联接点:是指轨道线路中直线和直线间的联接线路。
73、竖曲线:是指在平面线路与斜面线路相交处或两个斜面线路相交处,设置的竖直面上的曲线。
74、线路坡度:是指线路两点之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的千分值。
75、甩车线或甩车道:是指高道自上而下甩放车辆的线路。
76、提车线或提车道:是指低道自下而上提升车辆的线路。
77、高低道的最大高低差:是指高道起坡点和低道起坡点的高垂直高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