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经典案例故事集优选50篇

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经典案例故事集优选50篇
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经典案例故事集优选50篇

中学生教育经典案例故事

目录

1.魏书生同时担任两个毕业班(146人)班主任的秘诀 (3)

2.夏令营中的较量 (3)

3.陈晓华激动人心的演讲 (5)

4.王金战把倒数第一的学生送入北大 (7)

5.用松木板“体罚”学生 (9)

6.以一条狗的代价换来了一位医学天才 (9)

7.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10)

8.以强凌弱的爱德华低头认错 (11)

9.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 (12)

10.长春两千人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12)

11.每天抽出一小时 (14)

12.数学老师给三流学生出的一流数学题 (15)

13.“抚摩”出来的画家 (16)

14.任小艾和一个主动打队礼的小姑娘 (17)

15.李镇西导演“开场戏” (18)

16.见面第一天,学生送给他一只癞蛤蟆 (19)

17.张万祥利用“微软中国研究院重金筑巢引凤”一文开展教育 (21)

18.张万祥利用名文施教 (21)

19.血色母爱感天动地 (22)

20.借分给学生 (24)

21.“佼佼者”几乎“全军覆没” (25)

22.丈夫用爱支撑了妻子的生命 (26)

23.一堆搬来搬去的木头 (27)

24.林清玄经营梦想的故事 (27)

25.选准登山的最佳目标 (28)

26.一杯救命的牛奶 (29)

27.鞋跟上的草纸 (30)

28.沙子和珍珠 (30)

29.震惊世界的衣阿华大学惨案 (31)

30.把难得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 (32)

31.荒谬可笑的数学题竟然有答案 (33)

32.装订工法拉第叩响了戴维教授的家门 (33)

33.逃票的巨大代价 (34)

34.一定要洗七遍 (34)

35.不近人情的哈佛 (35)

36.里根不小心打碎邻居家的玻璃之后 (36)

37.诚实值一百分 (37)

38.快乐自信的她从小就患脑性麻痹症 (38)

39.张万祥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寻常的长跑 (40)

40.朱永新成*****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41)

41.马寅初读书 (43)

42.补课的爱因斯坦 (44)

43.比尔?盖茨的自我实现之路 (46)

44.请为夸奖道歉 (47)

45.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拿”字拯救了一个孩子 (48)

46.公立小学在大雪天仍坚持上课的原因 (49)

47.钢琴家“刁难”学生 (50)

48.苏霍姆林斯基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52)

49.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给新生看行李 (54)

50.爬着上班的校长和吻猪的教师 (55)

51.为美德让路 (58)

52.特级教师特殊之举 (59)

53.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 (60)

54.马卡连柯让曾经抢劫的青年去取钱 (62)

55.“肯德鸡”进入北京市场的故事 (63)

【经典案例故事】

魏书生同时担任两个毕业班(146人)班主任的秘诀

魏书生老师曾到过许多师范院校作报告,每到报告结束后,常有很多学生围着魏老师,请他写当老师、当班主任应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魏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个学生的助手。”魏书生老师说:“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我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坚持这个原则时,工作就顺利、就成*****;我忘记或不自觉地违背这条原则时,工作就受挫折、就失败。”

1991年,魏书生老师担任两个毕业班的班主任,而且学生总数高达146人,他还有许多社会兼职工作,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可是班级工作井井有条,班级面貌欣欣向荣。诀窍就是相信学生,请学生做自己的助手。他跟同学们谈心说:“老师依靠什么当班主任,依靠什么教语文?就依靠在座的各位助手。在座的146位同学都是我的助手,都是我的副班主任,都是我的语文助理教师。大家都成了老师的助手,我们的班集体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世纪班主任必读》)

【经典案例故事】

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向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的酸痛的双肩,轻松的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

神换发,还千方百计的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的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穆雄介肚子痛,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他更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代?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的喘息。只过了一会,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当晚7点队伍抵达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的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的请大人们先吃,紧接着自己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把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的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了昨天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

C 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目的地狼宿海。当夏令营宣布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做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中国人。天哪!这就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

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队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的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确实沉重的。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些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习惯于指挥别人。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棒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心灵感悟】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经典案例故事】

陈晓华激动人心的演讲

可以把陈晓华“受命于危难之秋”,2004年8月半道接受高三(1)班,这是一个“散兵游勇”的普通班,是大家希望丧失殆尽的班级,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班级――陈晓华思考的是怎样找到突破口,带领学生走出低谷。

这期间,他付出了许多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让我们欣赏一下他的几次演说。

8月10日,是他直面学生的第一天,他思考的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既要对准心灵的弦,又要把温暖吹拂到学生的心坎上,树“威”靠魅力和智慧,树“德”靠亲和力与爱心,新官上任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输。”这个“就职”演说太漂亮了。他首先问学生:“有临阵脱逃的吗?”,接着,告诉学生:“打造属于我们的天堂”;进而哟进一步请学生:“给人生加个意

义”;第四步,对症下药,告诫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后,提升意义,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未来“给自己建造房子”。整个“就职”演说声情并茂,如春风吹拂,如春雨润泽。9月8日,对学生的第二次演说,中心是;“机遇,其实就在你身边。”经过一个月的引导教育,班级各个方面出现了勃勃生机,陈晓华这时思考的是如何增强学生的信心,抓住时机,奋发图强,重新启航。于是,他将自己的人生跋涉,如数家珍和学生款款道来。从大学里,抓住机遇,学习普通话,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说到在实习学校,担当示范课重任;参加工作后,自己如何拼搏,取得斐然的教学成绩,回忆和朋友编撰书的火热场景……最后,他语调缓缓而沉稳地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我时时,假如当初放弃学普通话?假如当初坚决拒绝在系里上课?假如我实习时不是很优秀?假如我参加工作后马马虎虎?假如我和绵羊不在一起编写资料?平平常常的积累,也许和机遇无关,但没有平时的积累,即使机遇有幸光临,也只能和机遇失之交臂。高三(1)的同学们,你们的机遇就要来临,能否把握,靠的就是平时的铺垫!”这样有情有理的教育,不是“润物细无声”的一场春雨吗?不是比生硬的说理,声嘶力竭的说教作用大得多吗?

9月底,陈晓华思考的是这样一个切实的问题:经过一段勤苦而艰难的学习,总会有懈怠的时候,应该在路上设立一个个加油站。于是,他以《为了我们的希望》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月考前的动员。主题班会开始,他抛出一个个问题:“我们曾经信誓旦旦,我们曾经摩拳擦掌,我们曾经表示要创造奇迹……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们是否信心依旧?我们是否依然慷慨激昂?扪心自问:面对今天,我们是否分秒必争?展望明天,我们是否依然信心百倍?”紧接着,陈晓华退一步,告诉学生近来的几次考试,成绩也许不尽如人意,这是正常的,学习是不能立竿见影的。然后,语重心长地引学生放远目光,要器重自己的读书机会,这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在铺垫之后,陈晓华慷慨激昂地说:“同学们,当一个伟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千万要忘记自己的渺小。为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我们应该出身汗,瘦身肉,为我们自己的梦想,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高三(!)班的奇迹,加油啊!”激荡心灵的演讲激起了热烈的掌声。陈晓华把学生的眼光又拉到眼前,表扬班内勤奋刻苦学习飞跃的某些同学,煽情说:“同学们,当学生处于期盼考试的状态的时候,大概离成功就不会太远了。同学们,太阳既然能从西边出来,还怕我们不会成功吗?”掌声再次响起。这时的陈晓华十分亢奋,忘记了矜持,他像一个为壮士举杯践行的大将,走下讲台,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地,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和同学们一一握手。同学们被感染了,一张张脸上都是充满信心和激情的神色。最后,陈晓华再一次高呼:“为了我们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加油!”教室里掌声雷鸣,经久不息。春潮滚动。

【心灵感悟】语言具有神奇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确实是“魔法无边”的。俗语说:“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说话得罪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经典案例故事】

王金战把倒数第一的学生送入北大

王金战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班主任,有一次,校长把一名学习差、纪律差的“双差生”塞到他班里。

高三第一次考试,男孩不敢参加考试。王金战老师用话“激”他:“这次考试,你肯定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呢?还怕考倒数第二?”男孩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最终参加考试,不出所料,他以“绝对优势”考了倒数第一,与倒数第二总分少200分。王老师安慰他:“别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你才学了一个暑假呀,怎么比得过人家?”一个月后的月考,他仍是倒数第一,但是与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30分。

月考总结,王老师一个劲地夸这名男生:“你看,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总共要经历8次大考,每次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

男孩被王老师表扬得晕头转向,站起来就说:“我下一次考试,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得到老师鼓励,男孩以拼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年,他以艺术特长生身份考上北大法学院。王金战老师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学生有了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他就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王金战老师班上曾有位“打架大王”,高一开学全年段要出发去军训,就他一人姗姗来迟,他一上车,大家都被震住了:身高将近两米,体重200多斤。他还公开向坐在他身边的王金战老师“挑衅”说:“我的外号是‘黑社会老大’。”

王金战不动声色地问他:“‘黑’到什么程度?”

男孩很骄傲地回答:“平均一周打一次,打败全校无敌手。”

王老师不动声色地和男孩谈了三件事:“一是,这次军训,有个拔河比赛,你能不能保证咱们班拔河队拿个第一?二是,军训每班都要挑水,如果同学提不动,你能不能帮助他们?三是,既然你是无敌手,能不能保证全班同学的人身安全?”

男孩答应了,而且果真带领拔河队夺得第一,被同学当成英雄。军训结束后,他找到王金战

老师问:“我能不能当班长?”

王老师干脆地回答:“这个班的班长就是你的了!”但是,男孩的成绩实在是太差了,王老师提出解决方法:“当班长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会影响威信,我先找个人替你当班长,给你半年时间,如果你能把学习提高到中等水平,还让你当班长。”

后来,王老师让他当了纪律委员,谁违纪他就做记录——像他这样一个原来管不住自己的学生,要管一个班的纪律,首先得管住自己。

现在,这个男孩在美国读大学。

【心灵感悟】循循善诱是转化后进生的法宝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永恒的课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也有刻骨铭心的教训。王金战老师的案例很值得研究、借鉴。

对以“绝对优势”考了倒数第一的“双差生”,王老师不是忙于为他补课,更没有用学习来压他,来刺激他,而是采用了“激将法”,竟然对他说:“这次考试,你肯定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呢?还怕考倒数第二?”月考后,他与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30分。王老师一个劲地夸他,夸奖,放大她的进步,这是第二招。然后,给你定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每次缩小30分,他稍稍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是第三招。招招都实在,招招都能立竿见影。这就是王金战老师转化后进生的法宝——循循善诱。

对“打架大王”,也是发挥了循循善诱的魅力。对自称“黑社会老大”的学生,王老师不动声色交给他三项轻而易举的任务-进一步;待他完成后,满足他要当班长的要求——退一步;然后提出条件,半年时间把学习提高到中等水平

——又进一步。这也是循循善诱。

王金战老师总结说,“差生”有突出的缺点,但是,他突出的优点往往被隐藏在这些缺点里,作为老师,你就得拿着放大镜来寻找他的优点,淡化他的缺点。同时,老师还要帮他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比如从倒数第一名,进步个一两名,这也是进步啊!几轮下来,这个学生就成功了。

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绝不能操之过急。要认真分析后进生的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循循善诱。

【经典案例故事】

用松木板“体罚”学生

美国作家兰妮?麦克穆林记叙自己上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在一次考试中,她暗暗地让好友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周末,兰妮思前想后,还是去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虽然表扬了她的勇气与向善之心,但还是操起了松木板子,吩咐两人背对背分别站在办公室的两头,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并把眼镜闭上。兰妮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她尽管没有挨着,眼泪还是流了下来。伊丽莎白是因为她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兰妮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兰妮终于鼓起了勇气,说:“请您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

几乎在同时,两人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然后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这便是她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

【心灵感悟】惩罚要讲究艺术

【经典案例故事】

以一条狗的代价换来了一位医学天才

在英国的亚皮凡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两幅画的作者竟是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喜欢寻根究底,不找出答案誓不罢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什么样的,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将其宰杀后,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仔细观察。没想到这只狗是校长的宠物犬。校长十分恼火,感到如果不严加惩罚,以后还不知他们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

经过反复思考后,校长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知道自己闯下大祸的麦克劳德决心改过自新,于是按照校长的要求,认真仔细地画好了两幅图。校长看后很满意,不但对杀狗之事既往不咎,还大大夸奖了麦克劳德。

后来,麦克劳德成为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还与班廷医生一道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并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心灵感悟】教育惩罚要巧妙

【经典案例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有一天,校园里一个学生王友在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

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

“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这很好嘛,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

的。

【心灵感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

【经典案例故事】

以强凌弱的爱德华低头认错

十几年前的一天,在英国伦敦哈姆雷区中学,八年级的男生爱德华和低年级的一个男生打架,并打伤了对方。校长惩罚爱德华的方法是让他给来访的几位外国客人做临时讲解员。

爱德华不是个好讲解员,他只会指着一间间教室说:这里是食品技术教室,那里是舞蹈教室……总是他先开个头,校长再做详细讲解,爱德华十分难为情。

快走到体育馆的门口时,校长停住了脚步,让爱德华去给客人们讲讲那里的陈列品。爱德华兴奋不已,跑上前,指点着陈列品,滔滔不绝地告诉客人们哪个奖杯是哪次比赛获得的,哪件球衣是哪个校友在哪场大赛中穿过的……当客人们问他对这些信息为什么能如数家珍时,爱德华得意地一笑说:“我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你们看我领带上绣的这个图案,就是橄榄球队的标志。”

等客人们再度与校长会合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校长急于把客人们带回办公楼,但是,爱德华小声地向校长建议,再让客人们去看看琼斯的椅子。这时,校长的眼睛一亮,赞赏地点点头。爱德华于是带着客人们来到小喷泉旁边琼斯的椅子前。他告诉客人们:五年前,琼斯在这所学校读八年级。有一天,在来上学的路上,他被一辆汽车给撞死了……为了纪念琼斯,学校在这里安放了这把椅子。

爱德华讲到这里,校长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突然开口对他说:“汽车没有眼睛,也没有理智,所以,它对琼斯犯下了那样的罪过。而我们不是汽车,我们有眼睛、有理智,应该懂得爱和尊重,懂得保护弱小者和无辜者——你以为呢?”爱德华使劲地点头,羞愧和自责使他的双颊变得绯红。

【心灵感悟】惩罚也可以曲径通幽

【经典案例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

在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的巴甫雷什中学,一进大门的正面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大标语:“要爱你们的妈妈!”

穿着整齐的一年级新生以踏进校门就看见这幅大标语。

有人问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这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的教育打下基础。”

【心灵感悟】从引导孩子爱自己的妈妈开始教育起航

【经典案例故事】

长春两千人集体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2006年3月23日中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胡同内,一名身患绝症的8岁盲童在众人搀扶下走下汽车。小女孩高兴地喊着:“我从北京回来了,我到天安门看升旗了。”

望着小女孩那幸福的神情,周围的人无不感到辛酸,因为他们知道,小女孩去的“北京”,实际上是长春。为了圆上小女孩的梦想,上千人组织起来,用爱心精心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幸福时光》。

2005年10月,7岁的小欣月摔倒在了学校的操场上,髓母细胞瘤给这个天真的孩子判处了“死刑”。3个月前,小欣月失明了。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仪式,听国歌响起。但她身体状况不好,医生建议不要去。

为了不让欣月失望,父亲编造出善意的谎言,决定在长春找一个有国歌响起的地方,到时就告诉她,那里就是北京天安门。

消息传出后,2000多名来自各地的好心人都愿意帮助欣月圆她的北京梦。

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因为一个小女孩到天安门看升旗的心愿而行动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参与,有的出主意,有的捐献钱和轮椅等物品,有的要扮演各种角色,有的要提供场地。共青团长春市委发出号召,要求全市青年志愿者代表参与到为小欣月圆梦的队伍中来。3月20日,就在无数热心的人在为小欣月的“天安门”升旗梦构思和忙碌的时候,小欣月

的病情又加重了。时间紧迫,大家决定立刻行动起来。

时间定在了3月22日,升旗地点临时选定在长春市公共关系学院。通过报社的热线,上千名志愿者聚集到了一起。为了让所有环节都天衣无缝,大家对乘车路线、交通工具、时间、到“北京”后还去哪些景点都进行了精心谋划。同时进行了明确分工,有的做报站员,有的做导游,有的当观众。长春市雷锋车队派出了3辆出租车,长春普济医院派出一辆“120”救护车全程跟随。

升旗仪式圆满成功

22日13时,汽车驶进了长春市公共关系学院的操场上,2000多人在这里翘首企盼。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即将在这里举行。

小欣月在众人的搀扶下走下了公交车。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升旗了,小欣月马上精神起来。13时30分,升旗仪式正式开始。仪仗队的正步声响起来了,随后,庄严的国歌在全场高昂地奏响。小欣月大声地对爸爸说:“爸,我真到北京了,天安门!”

看到小欣月幸福的笑脸,许多人眼里涌出了泪水。

庄严的国歌声奏响的时候,小欣月屏吸静听,生怕漏掉了每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而这时孩子本来略显苍白的脸瞬间红润了起来,。听着雄壮的国歌,小欣月试图举起右手,对着国旗表达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礼节,但是由于手上无力,她没能表达自己的心愿,但是小欣月没有气馁,继续用尽全力向伸起自己的右手,一次、两次……最终没有成功,她只能将手举到了额头处。欣月的从容让爸爸流下眼泪,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将女儿的右手举到了头顶,看到这一情景现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大家都在不约而同的抹起了眼泪。

随后,在所有人的陪同之下,小欣月在“天安门广场”转了一大圈。为了营造天安门广场的气氛,所有志愿者都用自己的方言在形容着虚幻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真大呀!”、“国旗是不是每天都换新的?”、“华表,看华表就在那边。”

在整个过程中,当地旅行社的刘菲小姐扮演着导游,不停地向小欣月讲解着天安门广场的诸般名胜:“这是天安门、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升旗仪式结束了,在场的2000多好心的市民几乎同时流下了辛酸而幸福的眼泪,因为这次的“天安门”一行终于成功了。

(根据《城市晚报》等媒体报道改写)

【心灵感悟】真情是最美的诗篇

【经典案例故事】

每天抽出一小时

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用坚定的意志,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事实上我注意到,往往是越忙碌的人,他越能挤出这一小时。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做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时他已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使美国人民受益非浅。

要挤出这一小时并不容易,需要有恒心和决心。关键还在于如何设法得到这一个小时,并且有效地利用它。我的朋友威尔福莱特?康,前半生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的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最后还是决定了,无论作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时来画画。”威尔福莱特?康所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唯一的办法是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把顶楼改为画室,几年来从不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

每个人的脑子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为自己寻找到机会。一位名叫尼古拉?格里斯多费罗斯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攻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增多,一个念头跃入他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

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作实验,又再经改造,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格里斯多费罗斯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最艰难的年代里,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小时来集邮,借以摆脱周围的一切。他时常到一栋房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摆弄着各色邮票。来的时候,他脸色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等到离开时,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变好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对这位总统来说,这点时间的独自清静换来了新的精神面貌。

亨利?索罗说:“我从没找到过这么一个伙伴,他能像这一小时那样长期地陪伴着我。”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这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在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若不去挖掘,它很容易消失。抓住这点时间,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不信你就试试,看看结果会如何。

【心灵感悟】要认识一小时时间的意义

这是美国作家奥斯卡?契斯盖尔的作品。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以大量确凿的事实,深刻地而又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时间的意义,给人们指出切实可行的利用时间的方法——仅仅是每天抽出一小时而已。“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这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在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若不去挖掘,它很容易消失。抓住这点时间,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不信你就试试,看看结果会如何。”此文结尾的这段话很值得深思。

【经典案例故事】

数学老师给三流学生出的一流数学题

在一所三流学校,那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很自卑、灰心丧气。尽管每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都鼓励同学们振作精神,立志一搏,然而学生还是一天比一天消沉。

有一天,高二(1)班班主任请假,数学老师临时给他们班上班会课。数学老师跨上讲台,二话没说就要同学们做数学题。

第一道题:“有一艘船,你第一个登船,8岁的同学第二个登船,9岁的同学第三个登船,10岁的同学第四个登船,以此类推,请问第一个登船的同学几岁?”这也太低估高中生的水平了,全班同学明显地夹杂着得意、轻蔑的语调高喊:“7岁!”数学老师伸出一根手指使劲地摇着,然后指遍全班每一名同学:“你忘了是你第一个登船,你几岁,第一个登船的就几岁!”

“第二道题:一辆客车上坐了10名乘客,在第一站下了3名乘客,上了2名乘客;接下来的一站下了1名上了2名;下一站又上了2名;再下一站下了4名上了2名;再下一站上了3名;下一站又下了5名上了2名,现在请问……”数学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抢答:“车上还有8名乘客!”老师微笑着摇了摇头:“我问的是:这辆车一共停靠了几站?”全班同学都傻了。

数学老师告诉同学们,其实他出这两道题并非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是要透过这两道数学题来教给学生人生的道理。他对全班同学说:“这两道题的数学答案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从启发我们思考的角度来说,第一道题的答案是:有时自己也很重要。第二道题的答案是:如果你不知道目的,就永远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接下来,数学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了班级现状,教给同学们走出消沉、重振精神的方法,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此次班会课以后,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慢慢有了喜人的变化。他们永远忘不了数学老师出的两道数学题和那节班会课。【心灵感悟】教育需要智慧

【经典案例故事】

“抚摩”出来的画家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在讲述他的成功经历时,谈到了这样一件事:

他读小学时并不擅长画画,没有信心,也不喜欢。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要求大家当堂画一幅画。画完了以后,老师说:“大家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摊开放在桌子上,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我来欣赏每个人的作品。如果我摸了一下你的头,就说明你画得很棒。”那一次他的头被老师轻轻地摸了摸,他激动不已,从此对画画充满了信心,他绘画的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成名之后才知道,那堂课上,老师抚摩了全班所有同学的头。

【心灵感悟】教育需要艺术

【经典案例故事】

任小艾和一个主动打队礼的小姑娘

20世纪80年代,任小艾老师曾经在北京市第119中学任教。那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119中门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10年以后学校门口却挂上了一块“北京市文明单位”的牌子。119中校长对来宾介绍这块牌子时总要说:“这先要从任小艾那个班的一个女同学说起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时候,任老师教刚入学两个星期的一个班。有一天,她在楼道里看到了一个女同学,戴着红领巾,见了任老师打了个队礼,然后立正站好,还说了一句“老师好”。任老师当时特激动,在119中这样的学校,能对老师讲文明礼貌,还真是不多见,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该有多好啊!于是任老师就想了一个办法,到商店买了一个同学们最喜欢的文具,然后又到政教主任那里借了一张奖状。政教主任说,奖状我这多着呢,给你一张。任老师就用毛笔写了一个“文明礼貌标兵”,盖了政教处的章。第二天早晨,任老师一手拿奖状一手拿奖品,进了班级。她说:“同学们,我对大家不熟悉,才教了两个星期。但是昨天一个同学的表现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她见了老师以后打队礼,还说了一声‘老师好’,这个同学多讲文明礼貌,多有修养。说明小学老师教育的好,说明家长教育的好,我要亲自给她的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教育出了这么好的孩子。同时,今天,我还要在这里给她颁奖,祝贺她成为我们班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标兵。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班某某同学。请你到前面来领奖。”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子。她一听,站起来整了整衣服。后来她说:“我没想到,对我那么一个举动,任老师能给我那么高的荣誉,要知道我早就叫您了。”这孩子是在表扬声中长大成人的,越鼓励越来劲呀,她走到前面双手接奖,还对任老师鞠了一个90度的躬,说:“谢谢老师!”任老师又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说她真不愧是文明礼貌标兵呀!

后来科任老师就说:“任小艾,你们班的学生跟别的班的学生不一样,连拿卷子都用双手拿。”第二天晨检,任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所有的同学进班个个都是打着队礼说:“老师好。”有的孩子忘了行礼了,又走回来说:“老师,刚才我忘了行礼了,老师好。”科任老师说:“任小艾,你们班的学生今天怎么了?见了我8回行了8回礼。你回去跟他们说,挺累的,不用老举手了,就叫一声‘老师好’,我就知足了。”

【心灵感悟】要善于抓住典型开展教育

【经典案例故事】

李镇西导演“开场戏”

李镇西老师认为: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班集体建设也是如此。学生对新班的最初印象将直接影响以后班风的形成。因此,对班主任来说,新集体的建设早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开始了——他苦心酝酿着使新生迅速形成“集体”的计划,精心地为导演集体主义“开场戏”而做准备,胸有成竹地迎接着新集体的诞生。

他在接任每一届班主任之前,都要给全班同学写一封信,并且设法在开学前寄到每一位新生手中。他的目的在于唤起孩子们对新老师、新集体的憧憬与希望。他认为这是新集体诞生不可或缺的前奏与序曲。

在给八七届初一班新生的信中,他写道:

亲爱的同学:

你好!首先,我热诚祝贺你被录取到郭老(郭沫若)的母校——乐山一中学习……你现在一定渴望一个新的集体吧?同学,你在《中国青年报》《北京音乐报》《乐山报》上读过“未来班”的事迹吗?你听说过“未来班”还有自己的班歌、班旗吗?我想,你一定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在“未来班”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中吧!告诉你,当你接到这封信时,你就已经是“未来班”的第二批成员了。“未来班”的班歌将由你继续唱下去,“未来班”的班旗将由你继续扛下去,新的“未来班”将会因有了你而更加温暖!看,迎接你的,将是多么充实而富有魅力的生活啊!作为班主任和你的朋友,我真诚地欢迎你……在新学期开学前,请允许我对你提三点要求:(1)请想一想,你有什么特长或能力,在到新集体的第一周内为大家做一件什么好事?(2)请准备一套运动服(男生蓝色,女生红色),便于班上搞活动服装统一。(3)请买一支口琴,我们班将建立“口琴乐团”……

亲爱的同学,读到这封信,你一定在心里猜测:这位班主任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就像我急于想了解你一样。不过别急,快开学了,以后我们会朝夕相处,结下深厚情谊的,让我们在报名那一天相见吧!

祝你学习进步!

你的好朋友李镇西

1984年8月25日

新生报名那天,他们看到了黑板上方写的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老师对同学们说:“这个班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单位,而且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同学都应尽量

做到使自已的同学、使整个集体因为有了自己而感到温暖。要使集体有了荣誉后都能激动地说:‘这都是因为我班有×××!’”李镇西老师说,新来乍到的新生对这些道理不一定都理解,但班主任应当一开始就提出这个要求,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对新集体的责任。同时,班主任在第一天就应当尽量挖掘集体中体现这种责任感的事例,让学生获得切身的感受。

发新教材时,李镇西老师发现一本音乐书的封面破烂不堪。这当然可以把它退回图书室换一本好的,也可以动员某位学生要这本书,但他决定把这本书变成集体主义教育的“教材”。李镇西老师当即拿起这本书问全班同学:“谁愿意要这本破书呀?”果然如他所料,不少学生举起了手。他把书交给了最先举手的一位男生,同时表扬说:“看,我们这个新班有这么多好同学,大家不感到幸福了吗?”

这天放学,需要打扫教室卫生,本来李镇西老师也可以随便指派几个学生,但他还是有意问全班同学:“谁愿意为新集体第一次扫地呀?”又是小手如林。于是,李老师与潘××、彭××、吴××同学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两件小事似乎微不足道,却教育了全班同学。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同学们纷纷写道:“开学第一天,就有这么多同学做好事,这个班真好!”

3年后毕业时,该班已是一个被《中国青年报》《少年文史报》报道过的优秀集体,不少同学在抒发对班集体依恋之情时,都回忆起3年前进初中时难忘的“第一天”。

事后,李镇西老师得出这样的启示:新生被编到某个班是毫无思想准备的,但在新生进校前教师对班集体的建设却应当有相当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使学生尽快产生对新集体的感情和责任感,教师就必须在开学之前就对未来的班集体产生感情和责任感。

(根据李镇西的相关文章改写)

【心灵感悟】要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经典案例故事】

见面第一天,学生送给他一只癞蛤蟆

大学毕业后,小马被分配到一所中学任教。去学校报到那天,校长对小马说:“你来,我们表示欢迎。但有个条件,你必须接那个谁都调教不好的差班。”小马犹豫了片刻,然后极为爽快地答应了。

开学第一天,教务主任带小马径直来到班上,把小马的情况给学生们介绍后就出去了。小马

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我的名字是这样三个字……”说着,小马把手伸向讲台上那个带盖的木制粉笔盒,想拿出一枝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谁知一揭开盒盖,见里面竟趴着一只癞蛤蟆,它个头还挺大,看样子足有半斤重。那家伙以为小马要伤害它,身子使劲向下伏着,眼睛挤成了一条缝,一身土绿色的赖皮疙瘩让小马感觉像有无数只蚂蚁在身上爬。

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五十多双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粉笔盒。小马的脑子在飞快地运转:这显然是学生们想给我一个下马威,一旦癞蛤蟆跳出来在桌上一蹦,全班就会爆发出一片哄笑,而我也会陷入一种极为难堪的境地。思虑及此,小马迅速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壮着胆儿一把抓住了癞蛤蟆。把它抓在手中后,才感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当小马把癞蛤蟆举起来时,全班学生都惊呆了。小马忽然发现粉笔盒里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老师,你刚来,没有什么好东西孝敬你,就送你一只癞蛤蟆吧。请笑纳。”

小马微微一笑,说:“如此看来,这是大家给我的见面礼了。”

教室里仍然是一片寂静。

“好吧,我就谢谢大家了!”说着,小马向下面微微鞠了一躬,“今天,我们的第一课就从这癞蛤蟆说起。癞蛤蟆学名叫蟾蜍,它没有声囊,所以不会叫;它身上这些小疙瘩里面储藏着一种白色毒液叫蟾酥,是用来抵御敌害的;此外,蟾酥还可以用来制成中药,有强心、镇痛和止血的作用。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所以我国古代诗文常用它来比喻月亮,例如‘蟾宫’就是指月亮,‘蟾光’就是指月光。有一条成语叫‘蟾宫折桂’,意思是到月宫去折取桂枝,人们常用以喻指科举时代考试被录取……”

“你们注意蟾蜍的皮肤,它是由绿、黄、黑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很像是部队战士穿的迷彩服。这是在千万年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适应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必须。人在进入社会后同样需要适应,需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也就是各种技能。学习这些技能,首先要有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现在,你们正处于中学阶段,正是你们打基础的时候。我的任务呢,就是帮助你们打好这个基础。今天,你们送我一只癞蛤蟆,明天我要送你们一车财富,那就是知识。”

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骤然间掌声四起,响了很久狠久……

【心灵感悟】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心

【经典案例故事】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一)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4、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初步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6、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性道德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真诚友爱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

当前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地位不高 具体表现为: 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只重知识而淡化德育。第二,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的经费不到位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系统和奖励制度不够完善; 第三,德育教育不系统、不具体、德育方式单一,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质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然而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 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还有不少学校为了给自己的学校做宣传搞形式主义。例(1)某学校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在河道上拣白色垃圾,边检边拍照,照完了相、就带领学生返校了。那一堆白色垃圾仍然喜笑颜开的立在河床上。例(2)某校带领学生学雷锋扫大街,学生挥舞扫帚,尘土飞扬、甚至把扫的垃圾堆扫在角落里就不管了,却无人劝告。试问这样的德育能“育人”吗?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开展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教师师德对学生的作用,班级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学生之间品德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教育;教师师德;学生品德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除去社会的约束外.更是中华民族重视德育教育的结果.从孔子授徒首开先河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从《论语》到《师说》再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每个时期都有德育教育的身影,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知识和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质的民族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贡献。 德育教育优先于其它教育. 素质教育的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提出了德育教育,说明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了德育教育作为先提条件,就像地基不稳定的建筑,摇摇欲坠,没有了德育教育的教育,无论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都无法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育的长效性和艰巨性,知识可以武装人的头脑,但优秀的品德才是立人的根本。 德育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 德育教育已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教育目的,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为最终的结果,使学生明善恶、晓礼仪、通优劣、知荣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德育的基础上开展其他的教育。 德育教育的结果决定了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 德育教育的结果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这正是完成其他教育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品质在其他的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说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那么该怎样开展德育教育呢? 1 德育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作用。 1.1 结合学校特点,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寓教于乐,寓德于课堂。课堂教学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有重点地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以多样化的活动,多侧面,多角度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再次面向社会,开展共建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更是拓展学生视野的良好渠道,从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学校和社会相互补充,不但拓宽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同时也为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这代表着我国仍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促成发展。社会的发 展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智慧和实践,而当代青少年在学校参与 学习,并不直接作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力量,但是未来他们 一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将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的主要 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反映出我们国家 的风貌,决定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由于青少年在中学阶段 个体身心仍处于成长发展中,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16 岁的青少年思维已经具备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即已经可以进 行抽象思维,将多变量因素融入到复杂任务或问题中去思考。这个 阶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思考能力,并将这种缜密的科学思 考方法应用到认知事物上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成为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有用人才。因此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 共同引导。现代网络十分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分布广,“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被人们广泛关注。如果一个青少年善意的行为出 现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则被争相传唱,夸赞连连,联系是普遍的, 该青少年所处的城市、学校、家庭、父母都会被赞誉一番,这就是 正面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正能量;如果一个青少年做出有违背道德、法律的事被网络公布出来,相应的城市、学校、家庭、父母都会遭 致谩骂,这就是反面效应,即负能量。对于当事青少年来说,会承 担相应道德或法律责任,影响一生,而对其他仍处于身心发展的青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一)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 1、 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着名、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的教育;国防和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2、教育 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 初步的教育。 4、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初步的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5、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初步、环境道德教育; 《》的教育与训练。 6、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生产劳动和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7、社会主义民主和教育 我国与义务的教育;及有关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和的教育。 8、良好的品质教育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卫生、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真诚友爱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主讲廖厚荣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在古代,“教”是“训”的意思,“育”则是针对教育而言的,“教育”是从“教学”演化而来的,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着眼,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强调活动、兴趣和熏陶,追求愉快教学,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花。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都是死啃教材内容,这是不行的,面对现代教学改革及教学的最新要求,要改变这种观念。只要平时你细心注意结合教材,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引导,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法触动儿童的心灵,你会发现德育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表现、去总结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心理品质的角度讲,健全的人格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先决条件,著名教育家诺尔特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会罪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中,他将会喜爱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表一点肤浅的建议,其主要做法是: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一)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 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办厂养他的,由于平时厂 里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 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 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 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 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 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 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 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 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 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 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 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 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 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 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二) 分析问题: (1)家庭生活情况:父母亲每天很忙,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相处。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没有严格的要求,造成孩子成绩不好,父母亲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耐心。 (1)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经常找他谈心,慢慢走进他,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的情况,争取他的好感和信任,一起分析他现在的处境,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 上遇到的困惑。平时还经常给他单独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鸡西教育局专家报告会有感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张文阁 2013年3月9日鸡西市教育局举办了专家报告会,聆听了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家陆教授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形式的剖析,和德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体会颇深。 科教兴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素质教育,而发展教育的希望在少年,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就突出了德的重要性。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可见“德”的培养,更应该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俗话说得好: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同时对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懂道理,会做人。 但是,我国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或即便开设也被当做“副”科对待,代课老师不予重视,敷衍学生。其他代课老师也常以讲题、补课为由任意占用思想品德课,使本该重要的一门课程完全缺失。而有些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毕竟时间有限,内容上也不足以完成德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当前应试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品德的培养。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改变,素质教育不能空喊口号。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学生分数论成败,学生以成绩排名次,教师以分数订优劣。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性、思考性、自主性,更别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感染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

浅谈小学德育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的现状及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石鸥指出:“尽管德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德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1德育问题的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现象。不少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都意识到学校德育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社区、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不可控因素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机制和规范。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强的趋势还没有充分估,因而导致了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当今社会小学教育以

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还比较牢固,学校德育建设对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动力意义,还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些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并无多少异议,但如何统一全社会对于学校德育的认识,却是国家和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烁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2德育在当今社会的时效性 今天的德育教育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很现实地对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各方面的素质不同,主观能动性有差异,所以德育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感触

德育活动记录

德育活动记录(一): 第一周(活动记录): (一)学校礼仪教育 A、校园内礼仪 1、上学时,学生到执勤点自觉下车。 2、课间休息不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3、随时持续校园内整洁,不在教室、操场乱扔纸屑、糖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学校墙壁、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不坐花坛,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 4、不围观来宾,不触摸来宾车辆。 B、教室内礼仪: 老师宣布上课后,全体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好”;学生迟到后,立正站在门口,经老师同意后入座上课;上课时,衣着整洁,姿态端正,不随便走动,不喝水,不嚼口香糖;老师宣布下课时,全体学生起立,等老师离开后再自由活动。老师在教室时,学生干部需要检查卫生或纪律时,应先向老师说明状况,征询意见。 C、路遇时的礼节: 学生要主动靠道路右侧行走。与老师或来宾相向行走相遇时,要主动问好或点头示意,同向行走时不争道,不抢道,礼让老师或来宾先行。当老师或来宾问话时,要主动停下,徒手时应立正,热情认真地回答问题。 D、集会时的礼节: 学生集合,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井然有序,队列整齐,不交头接耳、随意乱说,要端坐听讲。 1、升旗。奏国歌时,全体同学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从指定的台口上台,立在台上时双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理解奖状、奖品时,先行鞠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用双手接,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台下,将奖状高举过头,向大家示意后,双手拿好后贴放胸前。下台时脚步稳重。 3、领导到场或是退场,由主持人统一指挥全体学生起立,鼓掌欢迎或欢送。 E、进见时的礼节: 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或敲门),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然后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时,应对老师;离开时礼貌地根据当时的状况向老师告别。 F、理解师长批评时,态度诚恳,不得顶撞,如有不同见解,可等师长讲完话后,再做解释。举止礼貌,不说脏话、不骂人。 G、穿戴朴素大方、活泼、整洁,贴合学生特点,不穿拖鞋、不染发,不戴饰物,不敞怀,。 第二周教育活动记录: 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重新学习《保定市中小学学校安全规定》,要求严格遵守,遵照执行; 2、加强校容校工作,开展“校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活动; 3、成立礼仪、安全、卫生等监督小组,加强监督、检查。 第三周教育活动记录: 进行《小学生守则》教育,建立礼貌校园,争做礼貌师生。 1、爱家,爱学校; 2、语言礼貌,有礼貌,思想健康; 3仪表端庄; 4、上学不迟到、早退;

(可行性报告)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浅谈学校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就专指道德教育,而广义德育包括的范围很广: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等。鉴于一个词的多层面的意思同时在一个特定环境中一起使用的不切实际性,在这里我们就将德育局限在道德教育的范围。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的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其主体。 据王希尧教授主编的《教育学》中关于学校德育过程的见地,提取出有关学校德育的定义。学校的德育,是在学校环境条件下,引导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观念,并用以自觉指导自己的行动以发展理性完美的人格的教育。学校德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传播伦理文化,使德育对象完成伦理、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化,同时,使之具有伦理、政治文化等等的创生能力。学校德育在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同时,适应现实,并且注重对于德育对象品德与人格的具体塑造。 在我国,学校德育较之于家庭、社会等而言,普遍被认为是德育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良好思想道德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夸美纽斯曾说过:“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才能成其为人……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一个人,可以自动长成一个人形(正如任何野兽类似它的同类一样),但是,若非先把德行和虔信等灌输到他身上,他是不能长成一个理性的、聪明的、有德行和虔信的动物的。这种不走应该在幼小的时候去实现。”青少年时期,也是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打基础和定向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思想品质、世界观等也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模仿性也很强,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在这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影响个体,甚至延展到一生的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德育,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发现问题,对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将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学校教育,在提高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灌输思想道德伦理理论、意识等方面,起着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西方很多国家,例如美国等,将家庭、社会作为德育的主要场所,现象就

关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随着时代要求的不断变化,社会不断进步,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在此形势下中学生的道德水平随着成人们的的思想道德水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败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纵欲主义……蔚然成风。黄赌毒、贪污腐化等一些不道德的现象的出现及对中学生的影响在所难免。作为学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因此也会受到种种社会风气的影响。目前社会现实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在有些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德育管理与评价不能无视这一事实。而原有德育管理因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创新性德育研究及构建的模式体系必须着眼社会现实,符合新时期“大德育”观念和基本要求,才能使得这一管理模式具有一般性与可推广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者有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有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者有之;“什么理想,有‘利’就想,什么前程,有‘钱’就‘成’”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学校学生也因之受此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品德意识每况愈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受命于国家和人民,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塑造人类灵魂的光荣使命。因此,“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言传身教,教化育人就显的极其重要。当前中学生中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时不得不让人惊诧,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很明确,我们也在有的放矢,然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为什么?笔者认为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行为养成;其二、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行教化;其三、注重空洞说道,忽视言传身教;其四、注重典型示范,忽视人格内化。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深思。努力打造农村中学生德育创新品牌系列活动,创新德育模式,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比如完善开展“文明习惯自主赏识活动”、“文明监督岗”活动,使学校各处均有同学负责监督,文明监督巍然成风;创新“星级达标”活动,由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议相结合完成对学生每一颗星的评价能否得到,每月评2颗星,学年展开总评,很好的促进了学生争星达标的德育新风尚;“课前自励格言朗诵”活动常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让美德植根于孩子的心灵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如今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其灵魂还是思想道德教育,即德育。笔者认为:德育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内核,甚至是教育的唯一内容。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善”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道德,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意义相连的美好品质的代名词,更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文明的象征。任何一位重视教育的人,都必定不会忘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成功,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如果完全去除道德教育的因素,教育也就不成其为教育。 二、学校道德问题透视

毋庸置疑,道德教育是教育中最具人性意蕴的质素。然而道德教育因其宏大、因其崇高,因其难以把握,难以衡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管理者公认的难题。由于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与认识的狭隘与功利,道德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固执与僵硬等,导致学校德育教育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相当 __境遇。 笔者从事初中教育近二十年,做过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教导主任、校长,也到过不少学校参观过、考察过,发现处在不同的道德环境下,不同学校的学生的道德问题表现不同。在农村学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消费行为。,乱吃零食,猎奇购物,生活不守规律;2、赌博。有不少学生打扑克牌,玩麻将、推牌九,赌注有时还很大;3、破坏财物。学校花草长不起,小树不成活,教室门窗、电灯、电扇经常受到破坏,寝室的床铺,自来水管受到损害;4、沉湎网络。相当大比例的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把时间、精力、金钱耗在了网吧,甚至不能自拔;5、色情浏览。据悉有学生通过网络、影视书刊,有“青春写真”经历;6、偷窃敲诈。经常有学生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被偷,钱物被敲;7、染发、蓄长发,抽烟,喝酒;8、文明礼仪缺失,目无师长;9、成立帮派团伙,肆意破坏;10、环卫意识差。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11、校园暴力。主要表现校外社会力量的不当介入,学生之间的斗殴也时有发生…… 三、学校道德问题浅析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最新)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最新)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最新)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

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推荐阅读: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精选)

小学不同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 由于小学生处于德育工作的基础时期,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 低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懂礼貌,尊敬老师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同学;喜欢班集体,愿意为集体服务;热爱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一)一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特别信任老师。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二)实施: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入学情绪,从各方面帮助家长及学生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与规定; 2适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进行上课课间休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4组建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老师家长的沟通; 5落实常规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 1通过观察谈话家访查看学籍卡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生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进行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3耐心指导学生坐立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4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讲礼貌; 5进行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渐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任课教师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学习用具摆放等的训练。 家庭和社会工作: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 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这一命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佐证。 从理论上说,“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是许多教育学家的共识。 从近代教育学产生之日起,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意义就与教育学家们对教育的价值属性的共同体认紧密联系在一起。康德在他的《教育论》中曾经指出,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通过养护、管教、教导等环节,最终以发展儿童的向善的倾向,使之成为道德的存在为目的。康德的后继者赫尔巴特更是明确地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两个世纪过去了,今天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因特网时代。科技教育等在学校教育课程中的比重正在膨胀。但是世界上有理性的教育学家们都一致肯定教育的价值性,因而都承认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正是因为这一点,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学会生存”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加以提倡,强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新强调教育的道德和文化因素。” 从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角度审视道德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也是许多教育学家的共同选择。杜威曾经指出:“民主政治热心教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人们参与有共同利益的事,每个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参照别人的行动,必须考虑别人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有意义和方向,这样的人在空间上大量地扩大范围,就等于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过去使人们看不到他们活动的全部意义。”当代美国著名的德育学家里可纳也曾经明确指出:“我们民主的奠基人认为,道德教育是我们民主社会得以存在的关键。”“他们的理由是:民主政府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自己对社会的自由与公正承担责任。这意味着人民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是善良的,他们必须理解民主的道德基础,并为之负责……”因此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在于他们看到了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道德教育之上。 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中,许多教育学家也曾经对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予以明确的肯定。巴班斯基主编的《教育学》在谈到劳动教育时就曾经指出:“共产主义的起点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承认他的劳动的伟大价值。……人必须从幼年的时候起就从自己的经验中深刻认识到,由于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他才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道德上的权利。”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应当由此入手。”“我激励孩子们去关心人,首先是关心母亲、祖母、父亲和祖父。”“我不是滔滔不绝地对少年讲述那些人所共知而又无人反对的政治概念,而是去和他谈那些使人十分激动、使人不能平静的想法……”因此明智的共产主义者都应当理直气壮地承认:道德教育是共产主义等政治理想教育的基石。 从实践的角度看,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 美国是一个较长时间强调间接德育的国家。但是间接德育的选择并不意味着美国教育无视道德教育的重要。相反,反思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德育的结果是美国出现了品德教育运动。一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学者曾经提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也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等七项美德。美国品德教育学院曾经研究和编制过一套道德教育课程。这一课程于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设计并曾经在美国的五个大城市作过历时10年的实验。1986年基本定稿,正式使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8-06-14T11:43:57.74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作者:钟远贵[导读]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 钟远贵(四川省旺苍县河边小学四川旺苍 628200)摘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地配合教学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竞争竞赛活动,以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关键词:德育;思品;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67-01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其对事情的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道理在教育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当代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要求德智兼备,小学的教学正是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开始,其德育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个人认为作为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表师者之风范。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