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论文】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

【循证医学论文】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
【循证医学论文】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

外科教学循证医学论文2篇

第一篇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习的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人和81人,其中男生105名,女生52名,年龄21~24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性别、理论课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带教的4名教师在整个外科教学期间的授课内容无变化。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即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常规操作、沟通技巧、学习方法的理论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实验组进行EBM+PBL联合教学,主要分为3周进行,具体如下:

1.2.1第1周。授课教师向学生讲解外科具体科室的相

关理论知识,包括理论技术特点,流程,简要介绍EBM+PBL 的教学方法。引入病例时,应用逆向思维法,启发出相应理论中2~3个预见性问题。必要时向学生推荐对应的参考文献和书籍,要求学生限期查找资料并回答问题,每小组分工协作,举一反三,完成任务。

1.2.2第2周。授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要求各组发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同时附本组查找的文献和资料,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对发言进行总结及点评,耐心的解答新问题,最后讲解病例中所涉及的重点难点知识并进行科室模拟演练,使理论与实际得到有机结合。

1.2.3第3周。每周组织讨论上次提出的新问题,授课教师汇总答疑,并在模拟演练时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每组选出两名代表,一名演医生,一名演患者,就讨论的病例进行模拟演示,结束后授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正建议,必要时可反复演练。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根据结果调整授课内容。

1.3评价方法

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学生的主动发言次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及学生的考核成绩。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视觉模拟10分制,没有兴趣为0分,非常感兴趣为10分。学生的授课满意程度采用“是”和“否”的问卷调查方式。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时间、学生的主动发言次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评分及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t检验。对学生的授课满意度进行χ2检验。所有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教师组共4人,年龄30~35岁,博士学位;技术职称:主治医师。学生情况:实验组共有学生76名,其中男生66名,女生10名;对照组共有学生81名,其中男生69名,女生12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性别及学生的理论课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前准备时间分别为(125±22.5)min和(56±13.2)min,实验组的课前准备

时间要远远多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和对照组每节课发言次数为(28±1.8)次和(13±1.4)次,实验组的发言次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兴趣分别为(8.4±0.9)分和(8.0±0.9)分,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学生的授课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有96.2%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对照组有86.6%的学生感到满意,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2)。虽然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86.2±5.6)分高于对照组(81.5±5.0)分,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传统教学是一种被动式的教学,学生往往已经习惯被动的学习方式,满足于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学生表现为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尤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医学生离开应试教育的压力,医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与掌握的程度都迅速降低。传统教学显现出滞后于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了改变现状,医学教育者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PBL是目前医学临床教学的一种趋势,PBL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整

体的把握和指导下,让医学生进行开放探索性的学习,PBL 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PBL是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EBM由流行病学家大卫赛肯特提出,EBM的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EBM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定的制定都是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的结果。EBM是将循证的理念引入教学环节中,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EBM要求医学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将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与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综合起来进行考虑,让医生为每个患者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教学由过去的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教学模式转变。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联合PBL教学方法,能够让医学生切实体会到以问题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对临床实际工作及将来临床工作的良性推动作用。此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医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医学生能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借此打破医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真实的病例中,能够使医学生对多个学科进行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此教学方法培养了医学生以真实病例为中心的发散性思维和横向思维,此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循证医学与PBL结合的教学方法中,授课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如何寻找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实证,如何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应用实证,如何评价应用效果等问题。这些都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拥有更高的素质,能够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和PBL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配备更多的教学力量。在临床医学教育中采用EBM联合PBL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医学生尽早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在医学知识迅速更新的医疗环境中快速成长。虽然EBM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但实施起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仍然需要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及医学生等多方面协调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需要有足够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以及较多的医学信息获得渠道。随着对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视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以上的基本条件设施在大型综合教学医院中都可满足,这正是大力推广EBM联合PBL教学方法的良好时机。

4结语

总之,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科临床教学是随着EBM、PBL和外科学的进步

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医学教育者在强化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将EBM及PBL引入外科临床教学中,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外科教学的发展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第二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习的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人和81人,其中男性105名,女性52名,年龄为21~24岁。带教的4名教师在整个授课期间的内容无变动。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教学方法:即授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常规操作、沟通技巧、学习方法的理论学习,并定期进行测验和

考核。试验组行EBM+PBL联合教学,主要按计划分为3周进行,具体如下:

①第1周:授课老师向学生讲解外科各具体科室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科室理论技术特点,理论流程,简要介绍EBM+PBL的教学方式。引入病例教学时,采用逆向思维法,启发出相应案例理论中2~3个常有的预见性问题。必要时向该组学生推荐对应的参考文献及书籍,要求来院实习生限期查找资料并回答问题,每小组应分工协作,举一反三,完成上述任务。

②第2周:授课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各组选派代表发言,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并附本组查找的文献及资料,其他成员可进行现场补充。讨论完毕后,授课老师应对其发言进行总结及点评,并耐心逐个解答新问题,最后精讲本病例中所涉及的重难点知识并进行科室模拟演练,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并适时提出下一个病例。

③第3周:每周组织讨论上周提出的新问题,授课老师汇总答疑,并在科室模拟演练时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来进一步加强来院实习生的理论掌握能力。每组选派2名代表,1名

演学员,1名演患者,就所讨论的病例进行模拟演练,结束后授课老师进行点评,指出演练中所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正建议,必要时可反复演练直至合格。科室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出科考核,依据结果调整授课方式及内容。

1.3评价方法

整体评价分为5部分组成,包括学生课前准备时间、主动发言次数、学习兴趣、授课满意率及考试成绩。其中学习兴趣采取视觉模拟10分制,完全没有兴趣为0分,非常有兴趣为10分。授课满意采用是和否的问卷调查模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种带教法中的学生课前准备时间、平均每节课学生主动发言次数、学习兴趣评分及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对授课满意率进行χ2检验。所有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师组4人,均为男性,年龄30~35岁,均为博士学位;技术职称:均为主治医师。学生情况:试验组共有学员76名,其中男性66名,女性10名;对照组共有学员81名,其中男性69名,女性12名。2组学生的性别及理论课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学员的课前平均准备时间分别为(125±22)min和(56±13)min,试验组学员的平均课前准备时间要远远多于对照组(P=0.000)。2组学员平均每节课发言次数为(28.2±1.8)次和(13.3±1.4)次,试验组学员的发言次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对评分为0~10分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组学员的学习兴趣分别为(8.4±0.9)分和(8.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授课满意的调查显示,试验组有96.2%的学员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对照组有86.6%的学员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虽然试验组学员的出科的考试成绩[(86±6)分]略高于对照组[(82±5)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被动填鸭式的教学,面对目前执行了数十年的灌输式教育体制,学生也往往已经习惯了有利于应试教育的被动学习方式,满足于掌握教科书中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表现为缺少主动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随着离开应试的压力,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与掌握程度都将迅速降低。传统教学模式显现出滞后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改变现状,必须变革现有的教育模式。PBL起源于北美,是当前临床教学的一种趋势。该教学方法是以患者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进行开放性外科教学探索性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循证医学是近20年来现代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流行病学家大卫赛肯特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其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均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教学是将循证理念引入教学环节中,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也称为病例学习方式。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与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及患者的选择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为每个患者作出最佳的治疗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行为也由过去的

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模式转变。本研究通过PBL联合循证医学的教学方法让实习医生切实体会到以问题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手段的学习对临床实习及将来工作的良性推动作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打破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方便多个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以帮助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师方面,需要重视在联合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实证。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实证,如何评价应用的效果等问题。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拥有更高的素质,熟练掌握PBL和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教学中或配备足够的教学力量。著名教育家PaulLengrad的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再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中国自古更是有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优秀思想,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联合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有益于学生尽早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在知识迅速更新的医疗领域中快速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