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1 总则 (4)

2 术语 (5)

3 基本规定 (7)

3.1 一般规定 (7)

3.2 评价方法 (7)

4 设计阶段 (9)

4.1 基础项 (9)

4.2 一般项 (9)

5 建造过程 (13)

5.1 基础项 (13)

5.2 一般项 (13)

6 管理与效益 (16)

6.1 基础项 (16)

6.2 一般项 (16)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引用标准名录 (19)

条文说明 (20)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

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

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

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

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

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

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0.8 装配率assembled ratio

工业化建筑中建筑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2.0.9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

工业化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协同配合,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完成的满足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建筑装修要求一体化设计。

2.0.10 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采用建筑部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的厨房。2.0.11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toilet

采用建筑部品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的卫生间。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工业化建筑评价应以单体民用建筑为评价对象。

3.1.2 工业化建筑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三类,当采用其它结构类型的,应经过专家委员会论证和认定。

3.1.3 申请评价的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

3.1.4 申请评价方应按要求提交项目申请报告、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竣工验收报告、效益分析报告和房屋建造过程的有关记录。

3.1.5 评价机构应按本导则的相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应科学、公正地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3.1.6申请评价的项目宜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3.2 评价方法

3.2.1 工业化建筑宜按设计阶段评价和工程项目评价两个阶段进行,也可直接进行综合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阶段评价应依据本导则设计评价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在参评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通过审查后进行。

2 工程项目评价应依据本导则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的有关规定,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参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进行。

3 综合评价应依据本导则设计评价和工程项目评价的有关规定,在参评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进行。

3.2.2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体系由设计阶段、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3部分指标组成,每部分指标包括基础项和一般项。基础项为工业化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是工业化建筑的可选条件。

3.2.3 工业化建筑评价结果分为工业化建筑和非工业化建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审查所有基础项是否满足要求,当参评项目的基础项有一条不满足规定时,不应评为工业化建筑;

2 一般项的项数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3.2.3工业化建筑一般项数量要求

4 设计阶段

4.1 基础项

4.1.1 项目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

4.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

V预+ 0.5V叠

K预= (4.1.4)

V总

──预制率;

式中:K

V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

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

V总──±0.000以上(不含±0.000)混凝土总体积。

4.1.3项目的装配率符合表4.1.3规定

表4.1.3建筑构件、部品装配率评价项目

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或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1 总则 (3) 2 术语 (4) 3 基本规定 (6) 3.1 一般规定 (6) 3.2 评价方法 (6) 4 设计阶段 (8) 4.1 基础项 (8) 4.2 一般项 (9) 5 建造过程 (12) 5.1 基础项 (12) 5.2 一般项 (12) 6 管理与效益 (15) 6.1 基础项 (15) 6.2 一般项 (15) 本导则用词说明 (17) 引用标准名录 (18) 条文说明 (19)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 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 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 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 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 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 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各省市装配式建筑规划目标汇总

2018年全国各省市装配式建筑规划目标汇总 北京(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目标: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 天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的通知 至2020年,新建的公共建筑具备条件的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和中新生态城商品住宅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全装修比例达到100%; 河北省 石家庄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石家庄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起,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高新区、正定县(含正定新区)新建建筑面积10%以上采用装配式建造。 秦皇岛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1月1日起,全市行政区域内5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 邢台市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年1月1日起,新批准的住宅小区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的单体建筑达到30%。 安徽省亳州市 亳州市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 到2018年底,力争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面积60万平方米。 滁州市 滁州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 力争2018年滁城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开工面积不少于40万平方米,各县、市、区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开工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六安市 六安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方案 年末,全市10%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比例达到30%。 池州市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到2018年底,力争产业化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 福州市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 到2018年底,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 泉州市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全市落实装配式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要落实5万平方米以上,新出让建设用地、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项目设定装配式建筑面积要达到20%以上。 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2018年起,政府投资(含PPP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并满足《装配式建筑

福建省工业化建筑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福建省工业化建筑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推进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提升各方主体参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积极性,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15?68号),现结合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情况,制订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建筑认定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进行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评价。 预制率是指依据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含拆分设计文件,下同),单体建筑的室外地坪以上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混凝土构件部分的体积与其混凝土用量总体积之比。其中,钢结构的预制率计算中,仅计取结构中所使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不包含钢构件部分。预制混凝土构件类型包括柱、梁、剪力墙、楼板、楼梯、阳台板等。 第三条工业化建筑在设计阶段评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现行国家和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标准规范的设计要求。 (二)实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且采用BIM 技术设计。鼓励室内装修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 (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15%;钢结构的单体建筑预制率应不低于50%。

鼓励使用预制内外墙板和系统门窗产品。对于全部使用预制外墙板、内墙板的,则分别折算成4%、3%计入预制率;部分使用的,则按比例折减后计入预制率。全部使用系统门窗产品的,预制率增加2%。 第四条工业化建筑在施工阶段评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现行国家和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标准规范以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没有违反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行为。 (二)实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施工。 (三)采用外墙保温的预制外墙板,其保温材料与预制外墙板一次成型;预制外墙板铺贴瓷砖、石材的,与预制外墙板一次成型。 (四)制定适应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明确节能、节水、节材和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五)建立部品部件可追溯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鼓励实施室内装修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施工,对于室内装修一体化施工并实现成品房交付使用,预制率增加5%。全部使用整体式厨房、卫生间的住宅建筑,预制率分别增加1%。 第五条工业化建筑认定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一)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通过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建设单位可向项目所在地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工业化建筑认定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报告、经图审的施工图设计文 - 2 -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66页word资料

有色金属工业 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修订试行)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 基本规定 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附录1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2.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凡涉及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相关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定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等级评定: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GB50300-2001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并按本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标准化格式文本)

A. 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概况 (注:本细则未包含驻厂(场)监理部分,项目监理机构如驻厂(场)监理需另行编制相关 细则。) 1.1工程概况: 1.2本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装配式结构在本工程应用的范围,装配式结构的预制率和装配率,装配式结构连接方式等。) 1.3本工程装配式结构部品部件类型统计

2.1部品部件进场验收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部品部件吊装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部品部件连接施工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装配式结构防水施工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装配式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和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监理工作依据 3.1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深化设计文件 3.2本工程相关合同文件、协议等资料 3.3本工程《监理规划》 3.4经批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3.5适用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 适用本工程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不限于)表3.1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评价标准

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工业 化评价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工业化建筑的评价,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民用建筑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其他建筑参照执行。 1.0.3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 2 术语

2.0.1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主体结构,包括全装配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2.0.3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4 建筑部品construction component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的具有建筑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 2.0.5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6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中间夹有保温层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外墙板。 2.0.7 预制率precast ratio 建筑标高±0.000以上(不含±0.000)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及相关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0.8 装配率assembled ratio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得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得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得50%以上得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得50%左右;与建筑有关得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得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得40%。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得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得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得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得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得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得研究,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有得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得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得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主要内容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得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得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得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得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得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得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得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得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与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得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得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得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得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得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与优选项得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浙江省《装配式内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 备案号:正在报建设部备案之中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3/T1168-2019 装配式内装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Prefabricated Interio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2019-05-27发布2019-10-01施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7年度浙江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8]3号)的要求,由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经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参考了国内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1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式吊顶工程、装配式隔墙工程、装配式墙面工程、装配式楼(地)面工程、装配式内门窗工程、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等。 本规范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18号蓝天商务中心14楼,邮政编码:310005)。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建工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绿城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武林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天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中天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宏厦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一方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 杭州铭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世贸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森晟建设有限公司 圣大控股有限公司

建筑工业化与门窗标准化的关系

建筑工业化门窗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利于门窗的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推进与发展,标准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基于节约方面的考虑,还是优化资源配臵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好美佳门业认为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标准不统一带来诸多问题 我国目前每年生产使用各类门窗达到4-5亿平方米,而国内门窗制造业的标准化程度却非常低。这是与我国门窗行业发展现状极不适应的,也是不正常的。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我国的门窗行业,由于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制造成本高、能源利用率低、重复劳动等问题很普遍。” 标准化工作对门窗企业来讲,是一种约定和规范 标准化利于门窗的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在表面上,执行标准化似乎对企业起到的是制约与限制的作用。但门窗行业标准化一旦形成整体规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就是巨大的。通过推行标准化可以优选一批质量好、性能优越的型材作为门窗推广型材;可以科学地制定门窗产品的系列规格尺寸;可以实现门窗产品及零配件的互换、替代;企业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和新品开发上。同时在生产制造上,执行标准化更有利于门窗产品的

工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瓶颈与思路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建筑工业化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依然较为缓慢,距1978年会议的目标差得很晚。这一方面取决于建筑工业化内在的原因,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但是我国建筑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一直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又能带来巨大就业,因此,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力不强。但随着“用工荒”的蔓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我国建筑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业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全球的一半,巨大的建设需求使得建筑企业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开发商不愿意使用不成熟的建筑工业化技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带有建筑工业化元素的产业,如混凝土制品企业、建筑机械生产和制造企业等,但这些处于建筑工业化链条的终端,没有能力拉动整个产业的工业化进程,整个建筑产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施工模式发展,没有太高的提升。 在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的行业,因此设计时无需考虑施工的工艺流程,而施工对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有限。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doc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

前言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绝大多数行业工业建筑评价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工业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的评价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和相关评审工作发展。 本细则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学会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员:徐伟、张家平、李丛笑、李国顺、袁闪闪、王明磊 孙宁、郭丹丹、许远超、尹运基、宋甲英、曹国光 曹国庆、李亨、吴剑林、俞水凤、张颖、孟冲 邓高峰、牛秋蔓 本细则主要审查人员:王有为、虞永宾、袁镔、张小慧、吕伟娅、巫曼曼 赵霄龙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5)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7)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7) 4.2 节地 (13)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17)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23)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 5.1 能源利用指标 (34) 5.2 节能 (37) 5.3 能量回收 (53)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6)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9)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59) 6.2 节水 (65) 6.3 水资源利用 (74)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 7.1 节材 (84) 7.2 材料资源利用 (89)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01) 8.1 环境影响 (101)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03)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11) 8.4 其他污染控制 (113)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18)

建筑工业化道路要两条腿走──兼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37 总109期 2018.07 混凝土世界 专家论坛 Expert Forum 最近,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和实施了GB/T 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以代替GB/T 51129-2015《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引起建筑业很大的争论,有些争论甚至已经上升到装配式技术路线死活的高度。拥护和积极响应者有之,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和政策,鼓励本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反对和质疑者亦有之,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证实装配式不应是建筑工业发展的唯一道路。 本人最早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我国建筑工业化始于1953年[1], 1956年翻译了全苏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会议中的《居住-民用建筑中使用装配式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分组会议资料》[2]; 1957年参与我国大专院校“混凝土及制品”专业的创建工作,曾在北京基地设计院和东郊的第一构件厂实习;1960年暑期带学生在北京十里堡构件厂实习。可以说,本人在建筑工业化的道路上已走了60余年,看到如今业内分歧这么大,不禁要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历史变革 1956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这是我国最早提出走建筑工业化的文件。该文件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 建筑工业化道路要两条腿走 ─ 兼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陈振基 亚洲混凝土学会工业化建筑体系委员会主席 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 经过20多年的实践,1978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筑工业化以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以及墙体改革为重点,即所谓的“三化一改”。几十年来,建筑业的同仁就是不懈地依循这条道路在前进,特别是施工机械化及墙体改革。君不见,以往深基础的土方是用镐刨肩扛的方式挖掘的,后来无不用挖掘机装车代替;桩基过去是人工挖井、吊篮出土的方式,后来进步为钻土机,现在通行的是靠打桩机将预制管桩打入地下;过去几乎所有工地都有混凝土搅拌机,一包水泥配几小车砂石,不经称量就搅拌,现场尘土飞扬,噪音扰民,现在都是用预拌混凝土,泵送可以将混凝土打到数百米高度;几千年来一统天下的红砖逐渐被新型墙体材料代替,节土省工。 在装配式构件方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已流行预制空心楼板,在那个鼓励“敢想敢干”的时代,几乎街边有空地的地方就可以建一个预制场,用简单的木模浇注成型后,翻转脱模,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把组装成的圆芯抽出,自然养护一段时间即可吊起。预制场的投资极低、技术落后、手工操作繁多、效率和质量低下,100公斤左右的成品用人力扛起放到墙上就位,根本无需吊装设备。但是那时无人理会水平楼板和竖向墙体的连接问题,直到唐山大地震造成95%的房屋倒塌,人们才从这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审查导则

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导则 (试行) 2016年6月 主编:葛仁军汪杰 副主编:陆湛秋汤杰包红燕 编写人:江韩张奕李宁陈德文管雯温利民朱明华 谢维锺李玮吴涛王美玲韩晖王卫平朱家庆 江丽张松林葛卫林小伟龚咏晖庞涛董年才 杨万勇顾琴芬周志宏 审查人:冯健金如元崔贵赵宏康潘暑贤谈丽华宋峻 前言 为落实中央2015年12月份召开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国家配套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文件都要求推广实施装配式建筑,明确“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我省在《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14〕111号)中对装配式建筑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使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好地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体系较多的现状,考虑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特殊性,经认真研究,编写了《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编写《导则》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 ?1. 确保质量安全。按照施工图审查职责,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内容进行审查。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审查重点放在建筑和结构专业。 ?? 2. 方便设计审查。一是体现特点:紧扣工程建设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了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特有的审查内容,对与一般建筑相同的审查内容没有赘述。二是突出重点: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必须审查,其他的由设计单位负责。三是便于审查:施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未来)20131028

建筑工业化——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摘要:建筑体系成套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预制构配件生产能力、建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建筑业在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还是和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笔者借鉴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自己对于建筑工业化的看法,希望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程建设高潮的今天,能对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重视其居住的环境,尤其是企业等对工作环境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由此可见,建筑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现代建筑需求,谈一下箭镞工业化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必要性 引言 建筑工业化,就是利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是建筑业从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过程。要把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建筑工业化的基木内容,是建筑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 1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国内基本上是在和国外同一时间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大力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己有数万家构件厂。工厂化的新发展使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大、中城市(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基本上都已拥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迅速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是,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已经和当初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背离。当时,提出工业化的要求是希望我国的建筑业能够象制造业一样在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和部件的通用化,较少地受到外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然而,当前国内的建筑业基本上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传统陈旧的技术还在大量使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依然低下;建筑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施工机械化和合理化程度不高;节电、节能、节水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尚不能推广使用,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