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李曼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李曼丽

进入90年代以来,加强“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对现行通识教育的实施形式、课程内容、课程分量进行调整,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尚需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既应关注我国传统的经验和做法,也需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本文只对后一问题略作考察。

一、通识教育实践的四种类型

Levine 等人的研究表明,迄今为止通识教育主要有四种实施类型①,它们是:分布必修

型、名著课程型、核心课程型和自由选修型。

1.分布必修型(Distributed Requirements )。

“分布必修”,指“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域(一般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以及在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作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②。

它是美国大学和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据1976年的一项调查,大约有85%的院校在实施该种教学计划,有46%的教师表示喜爱该计划③。

(1)“分布必修”的指导哲学。20世纪初,“分布必修”是被作为防止过分专业化的一种“策略”而发展起来的,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宽广”,即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常常用来表明

这种哲学的语言有:“向学生展示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所谓“展示”

(exposure )④,是为了使学生对专业以外的主要学科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希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见闻广博的基础之上的。

(2)“分布必修”的领域规定。“分布必修”常常把通识教育的内容限定在几个知识领域内。例如:南加州大学把通识教育必修划分为自然科学、非西方文化、文学艺术三个大的领域;在杜克、美利坚大学、鲍德学院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内容限定和划分名称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看来,基本都包括对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知识的学习。

(3)“分布必修”中的教与学。该计划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任课教师以各系科的专任教师为主;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因主修不同,允许免修或少修某些与主修有关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如在南加州大学,理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免修“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而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可以免修“西方文化”课程。

(4)“分布必修”的通识教育比重。笔者分析四个院校的“分布必修”计划,其通识教育一般约占学期课程总门数或总学分的1 4。

实践表明,任何学校只要充分利用各系科现有的力量,分布必修制就可以实行。它对拓?

54?

宽学生的知识面有一定价值,同时被认为是最易于在管理上实施的通识教育实践形式。近年来,人们对分布必修制的批评逐渐增多。阿兰?布鲁姆指出,在“分布必修”制中,教师是“专业化了的”,课程是专业性的,其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通识教育的最终要求,值得怀疑,因此

他批评分布必修不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通识教育”⑤。

2.名著课程型(Great Books Program Curriculum )。

名著课程,也称“巨著课程”,是“美国若干高等学校为实施通识教育制定的一种本科阶

段的教学计划”⑥,它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厄斯金(John

Erskine )提出的。圣约翰学院是目前唯一实行该计划的学校,其1997~1998学年的名著教学计划规定如下:一年级学生以学习古希腊名著为主,包括15位大思想家和一些著名科学家的40多部(篇)传世之作;二年级学生以学习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前后的经典名著为主,包括33位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作品50多部(篇);三年级学生主要研读16、17世纪30多位思想家的著作40多部(篇);四年级则侧重于从18、19世纪到当代的一些名著,包括26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诗文30多种。

(1)“名著课程”的指导哲学。该计划是在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指导下创立的。自从19世纪末以来,美国学校教育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导致美国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在这种背景下,赫钦斯等人秉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指出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唯一特征,提出弘扬人类的理性,主张一种不变的、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名著是历史上伟大人物对涉及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的讨论,具有永恒的价值,所以名著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

(2)“名著课程”的领域规定。“名著课程”对通识教育内容并未作出字面上明确的规定,但从其所选择的“名著”内容看,涉及相当广泛,包括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这充分体现出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渊博学识的基本主张。

(3)“名著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以讨论课为主,另外辅之以基本技能辅导课。它是一种对预先布置的阅读材料的讨论,每个讨论课有17~21名学生参加,由两位教师辅导,每周讨论两次,每次两个小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名著的精髓,圣约翰学院开设了语言、数学、实验、音乐(合唱)等基本技能辅导课。

(4)“名著课程”的通识教育学习量。由于学生没有主修的要求,因此通识教育的比重是100%.

“名著课程”计划的特点在于,它突出了名著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学习名著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名著教育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发展自身的理智能力;第二,名著具有很高的精神陶冶价值。

名著教育计划从一产生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布鲁贝克曾经批评:名著的选择在“量”(选多少册 篇)和“质”

(选学哪些名著)上都很难达到具体的共识,不同的名著教学计划,差异性、主观性可以很大,难于保证达到基本的共同的要求。阿兰?布鲁姆认为名著学习只能给予学生浮浅的有关名著的知识,促使学习者获得一种没有根据的自满自足。应该指出,“名著课程”从总体上来讲不可能成为通识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因为它很难在市场经济、迅速变化的社会发展中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但是其重视发挥名著作用的基本精神值?6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年第1期

得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

3.核心课程型(Core Curriculum )。

“核心课程”是70年代末大量出现于美国大学的一种通识教育实践类型。关于这种含义上的“核心课程”,《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的解释是:“一种综合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课程设置”。据1976年的调查结果,美国有10%的大学或学院是通过“核心课程”来实施其通识教育的⑦。哈佛⑧、哥伦比亚、芝加哥等著名研究型大学和一些文理学院都有冠以“核心课程”名称的通识教育计划。

(1)“核心课程”的指导哲学。哈佛设计其核心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从教育哲学上讲,既有要素主义的成分(因为它主张学生对于几种基本的知识、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又有永恒主义的成分(因为核心课程一再强调它建议的几种能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还体现出某种进步主义的成分(因为它给予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程学习上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因此,核心课程是几种教育哲学混合影响的产物。

(2)“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核心课程”与“分布必修”在课程设置上既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把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分成若干个领域,在各个领域下面又有很多课程),又有所区别。“核心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按学科设课的模式,强调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关方面的能力,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分布必修”中的通识教育课程通常是按学科设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较为系统的入门性知识。“核心课程”的跨学科性的内容分量较大,重视加强有关道德、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

(3)“核心课程”的教与学。担任“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系科,但在课程内容、讲授方法的选择等环节上,都严格要求教师贯彻“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哲学”。这些教师通常是学术基础深厚、具有通融识见的优秀教师。课堂讲授与研讨课并重。每个学生根据其主修的不同,可以在相关领域免修或主修,同时通过在其他领域多修几门课程以补足通识教育的学分要求。

(4)“核心课程”的通识教育学习量。在哈佛约占1 4,在得克萨斯大学约占1 3。哈佛“核心课程”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在理念上最完满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的一种实施方式⑨,深得各国高等教育人士的推崇。但该计划的实施需要开设数量多、质量高的课程,对师资力量、资金要求都比较高,仅此一点就使“核心课程”成为各个通识教育计划中的“贵族”,小型学院或科系单一的学院很难实施。

4.自由选修型(Free Electives )。

自由选修型是指院校本身没有任何特别规定的通识教育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通识教育计划。

“自由选修”建立在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之上,认为社会变化无常,宇宙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强调个人的不同生活和经验的需要,强调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主张自由选修,反对必修。有人还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自由人”,由学校对通识教育作出种种规定和限制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一种不民主、不自由的方式,本身就与此项教育的目的相悖,因此,主张所有的课程都是自由选修的。按自由选修方式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校虽然很少,但是其中不乏享有盛誉的世界知名大学,如阿姆赫斯特和布朗大学。在1975~1976年的卡内基调查中,有6%的学院和大学教员表示愿意采用这种形式实施通识教育,在美国当时有?74?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2%的院校使用这种形式实现其通识教育目标βκ。自由选修是风险最大的一种形式,它意味着通识教育可以被忽视,对于一个旨在推行通识教育的院校来说,一般不容轻易尝试。

二、有关通识教育课程实践的几点讨论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成为有责任感的现代社会中的“人”。经验表明,通识教育实施较好的院校,其课程设置均遵循以下两个主要原则:

(1)通识教育课程须涵盖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在美国著名院校的通识教育计划中,其通识教育课程基本都涵盖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传统的知识领域。因为,他们确信:这三类知识是人类知识总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三类知识还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通识教育课程只有在涵盖三个知识领域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文明成果时不致遗漏某些重要的部分;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积极参与当代社会各种事业,成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成员。

(2)每个必修领域内的课程允许学生进行选择。由于通识教育必修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个领域内的所有知识,而是通过该领域内有关知识的学习,给予学生某种相应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每个必修的领域内,课程内容可以不尽相同,允许学生在某一领域内选学有关的课程,只要能提供各领域相应的主要方法和能力训练即可。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遵循这两个原则,既可以保证通识教育所追求的知识广度,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课程计划的弹性,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2.通识教育的时序安排。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本科教育的前两年。从70年

代中期开始,人们对这种安排产生争议βλ。主张把通识教育安排在“前两年”的学者认为,通

识教育是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主张把通识教育“贯穿在四年中”的学者认为,学生一开始进大学就已经有了强烈的职业兴趣,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在一年级,至少应选一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这有利于在学生的专业兴趣发生转移时,可以尽快转向新的主修领域。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允许学生在第一年选一门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其后,通识教育课程逐渐由多减少,专业自由选修可以逐渐增多。这种安排的理由是,通识教育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不仅仅只在18岁~19岁之间,整个大学阶段都是人接受通识教育的重要时期。

3.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对哈佛大学等11所大学(学院)的通识教育计划研究后可以发现,通识教育的分量大约占本科学习总量的1 4左右(如表1所示)。

4.不同系科、不同专业对通识教育内容和量的要求。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必修规定,对于不同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总量的要求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内容的要求上略有不同。这一点在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计划以及南加州大学的通识教育“分布必修”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它们的原则是:对于主修为人文学科的学生,要求在人文学科之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学习上多作一些必修规定;对于主修为自然科学的学生,则在自然科学之外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学习上?

8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年第1期

多做一些要求;对于主修为技术科学的学生,必修要求则偏重于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

表1 通识教育在各大学(学院)中所占比重学校名称

学士学位需完成的总学习量其中通识教育所需的学习量通识教育所占比重(%)备注(年份)哈佛大学

32门课程8门课程251993~1994斯坦福大学

180学分39学分221989~1990达特茅斯大学

34门课程10门课程291990~1991芝加哥大学

42门半课程21门半课程501995~1996哥伦比亚大学

124学分34学分261996~1997密歇根大学

124学分时33~42学分时26~331992~1993西密歇根大学

35门课程7门课程201993~1995南加州大学

128学分32学分251994~1995得克萨斯大学

128学分42学分331994~1995博德因学院

32门课程8门课程251993~1994香港浸会大学100学分25学分251996以来

平均值:25.4

5.学院和大学条件不同,通识教育计划不同。

在80年代中期,美国院校对哈佛“核心课程”计划很推崇,仿效者甚多。但它在小型学院是不易做到的。例如,哈佛大学1994~1995学年的“核心课程”计划,就包括了专门为通识教育开设的15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而在另一所规模较小的圣本尼狄克学院,其“核心课程”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多为各系科的专门性课程。因此,在选择通识教育实施的形式时,任何学校都应充分考虑院校的实际情况,包括院校的规模、系科构成特点、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等等。可以确定地说,不可能有一个适合任何院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通识教育计划。

引 注:

①②③⑦βκArthur Levine ,Handbook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an Francisco :Jossy 2Bass ,1978,

p 9、pp 11~12、p 14.④Virginia Smith ,New Directions for General Education ,See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1980~2000,Chapter 14.

⑤阿兰?布鲁姆著、缪青译:《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⑥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

(高等教育分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⑧李曼丽:《哈佛核心课程述评》,《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⑨德里克?博克著、乔佳义译:《美国高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β

λCarnegie Commission for Teaching Advancement ,Missions of the College Curriculum ,San Francisco :Jossy 2Bass ,1977,pp 181~183.?94?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美国大学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

美国大学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 1 讨论式教学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商学院,一般课堂都采取讨论式教学的方式,规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数量和质量占该门学科考核总分的一定比例。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前做足功课、准备材料,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消化,在听取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受启发、被激发,争取作出高质量的发言。 这样,学生在教室中获取的知识会比一般灌输性教学多得多,而且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及讲述,也记得牢。有些课的教授还会随机点名回答问题,使学生加倍认真准备和聆听。 在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一说,老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挑战老师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拿美国的课堂教学与中国相比,明显一个特点就是从灌输性变为引导性,从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从唯一答案式变为培养发散式思维。 这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逻辑能力和自信心。 2

团队项目培养合作精神 美国课堂教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设计很多团队项目,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合作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有时老师还要求项目小组成员互相评分,以了解合作项目进行的真实情况和各团员的贡献、合作精神等。 这些年我在香港工作,经常会听到投行或专业行业的朋友谈到,内地来的同事都很聪明,也能吃苦,但就是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在团队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礼节。 这也难怪啊!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孤身奋斗”,竞争心理很强,但却缺乏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国外还很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其实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报考高校时,如果申报者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在某项体育运动中担当队长,或是参过军,都是加分的“亮点”,因为这通常反映出这个人守纪、刻苦、有毅力、有团队精神、懂得赢也懂得输等。 3 升学指标体现素质教育 最根本的,美国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主要落实在升学指标上。中考、高考、研究生升学指标主要包括几项内容:

美国教育的三大优势

美国教育的三大优势 2013.02.25 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又缜密的教育制度,构成了美国教育的三大优势。美国教育注重挖掘学生的天性,通过引导孩子产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进而激发学习动力;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学生通过修学分来完成学业,学分修满后,学生的选择余地大。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尊重受教育个体的内在喜好和选择。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和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他们随时都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了一种平等的人格感,能够独立从事实验、调查等各项学科活动,运用自己的脑筋去分析解决问题。 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奇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而不是学科的要求出发,他的观点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主动积极地朝着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钻研。着眼于发挥个体兴趣、特长的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加有效地培养人才。美国的初中生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就已经非常清晰,这是因为经过小学阶段对自身能力的探索和广泛地社会实,使得学生对自己的特长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美国教育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不强调对于知识的记忆,在考试中往往把需要的公式提供给学生。知识是无限的,但探索知识的方法比较有限。所以教育应该注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物理课时,老师会让学生动手试验,分析发现事物的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又培养了能力。从小学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清醒的社会意识。 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启迪学生探究学科知识。学生经常采取学者式的研究方式学习,教师不会直接把固定的程式化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探究式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演出更多和更深入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摘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专业选择、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专业指导四个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上具有重视个性教育、全面教育、激发教育、引导教育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启示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要注重自由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通识教育、加强阅读和写作、注重压力与指导并重。 关键词: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启示 创新人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全球竞争、国家的国际地位提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那么,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的出路又在哪里?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众多的一流学府(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所做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7所是美国大学),拥有世界50%以上的学术论文、诺贝尔奖得主,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美国高校在专业选择、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专业指导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上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 1.注重个性教育 个性教育贯穿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关注学生个性特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得校长对学生所说的: “你们就是大学。”在专业选择上,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为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了全面准备。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专业选择一般是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通常是第一学年末、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开始确定专业[1]。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要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专为低年级学生设置的通识基础课程,通过这些不同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发现自己兴趣所在,为未来选择专业奠定基础。同时,为使学生更全面、详尽地了解各类专业,美国大学还通过宣传手册、网络途径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使尚未确定专业的学生从指导教师以及高年级学生那得到相关指导。美国大学学生在选定专业后,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变化而改换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大学没有适用于各专业本科生的统一教学计划。所谓教学计划是一个适用于本科生需要的由各类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的庞大的课程体系[2]。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导师指导下,制订自己的核心课程计划,因此,同一专业的同届学生所修课程可能也各不相同。

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介绍

美国大学课程体系介绍 进入了枝繁叶茂的盛夏,骄阳似火,暑气留恋。但这风风火火却远不能掩盖夏的丰富内涵,我们的留学学子也即将奔赴美国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对于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了,刚走进大学,对一切都是新鲜和茫然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 学分要求 美国大学毕业学分要求一般为120个学分左右,个别学校会有不同。 学分分类 General Courses(全校必修课),一般为30个学分左右,涵盖人文、社科、理科、艺术等,范围很广,但涉猎都不会太深,不管什么专业,都会学习这些课程,一般是大学课程的基础。 Major Core Courses(专业必修课),一般为45个学分左右,主要涉及你拿到一个专业的学位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会有一定的梯度,从易到难。 Major Elective Courses(专业选修课),一般为30个学分左右,主要涉及一个专业细分小的分支或方向的课程,基本上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选择。 Minor Courses(辅修课程),一般为12-20个学分,在美国大学里,除了主修专业外,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学习的方向,利用补充课程的机会,辅修一个专业或者双修一个别的专业。 最低学分要求 在学校里也规定了最低的学分要求,以及最高学分限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International Full-time Student,你每学期必须修够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保证你F-1学生签证的身份。一般学校规定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3-4门课程或是12-16个学分,研究生为3门

课程,9-12个学分左右,这里学生们要关注学校关于国际生的要求,选课时要根据相关规定来选课。 当然,如果一个学期想修更多学分,你必须向学校证明你的优秀及能力,向学校提前申请才行。比如,在第一个学期你能够修3门课程并保持全A,就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在接下来的学期就能申请修更多的课程。其实在美国人的眼里一般是不建议学生加速学习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只有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才能将知识学得更牢固,才能将所学知识吸收并应用到实践。因此,如果你去找Advisor申请多修学分,也会比较困难些,但只要我们有实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内容 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非常广泛,他们非常鼓励学生们在大一、大二基础学习阶段,广泛涉猎多种类型的课程,相对而言,美国大学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更精更细。美国的大学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而这也正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特色之处。

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及其优缺点

西方高等教育的起源及其优缺点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我了解到早期西方大学的创办及其办学理念的形成,联系当代大学的一些特点,分析得到西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也必不可少的有一些缺点。 在大学出现之前,西方的高等教育仅残存于教会机构如修道院和大教堂之中。作为现代大学的标志,柏林大学赋予了大学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治权。也就是高等教育三大自由:学习自由、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19世纪的德国大学,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自由。只规定最低限度的必修科目,学生可以自由选学其他各种课程,学生可以选择教师,也可以随意转到别的大学去学习。正是这样的自由,诞生了伟大的马克思。 美国许多资深大学都是由教会创办的。教会大学与西方高等教育渊源极深,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名牌大学都是由教会创立的,比如1636年在美国的清教徒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其后的康奈尔、耶鲁等知名大学也都是由教会出资创办。哈佛大学的创举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理与学术至上。1843年董事会正式采用VERITAS为校训,完整地呈现了“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大学精神。哈佛大学的历任校长谨守真理与学术至上的教育理念,且在新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不断对其给与新的解释。尼尔·J·陆登庭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以管理者而不是学者或教师身份成为校长的。在他的眼里,哈佛大学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社区”,它“把众多卓越非凡的天才聚集在一起去追求他们的最高理想,使他们从已知世界出发去探究和发现世界及自身未知的东西。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没有比此更有价值的追求。在真理与学术至上的理念影响下,哈佛大学的师生以追求科学知识为目的。教师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并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之后才有资格授课。而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在扎实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对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做出详尽的解释。所引文献必须是与自己的研究密切相关的规范的学术研究成果,必要时还要对文献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给与证明,不允许杜撰和抄袭他人成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二是教育自由。在哈佛大学,学生既有自由地选择某一门课程的权利,还有自由选择专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美国大学的课程纲要简介

美国大学的课程纲要简介 课程纲要(syllabus)是大学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分发给学生的课程要点(course outline)。简单的课程纲要只有一页纸,仅仅列出课程名称、教师姓名、阅读材料和功课要求,复杂的课程纲要则从教师的基本信息到课程目的和学习目标的细节,无所不包。在美国,如果不是全部大学,那也是绝大多数的大学,都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共享课程纲要。[2]所以,美国大学教师的第一次课,通常并不讲授具体的课程内容,而是把课程纲要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份课程纲要,以求达成某种共识。 一、课程纲要的主要功能 一份设计优良并被有效使用的课程纲要,能够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关系的处理,因而是一种投入少收效大的保证课程质量的措施。对教师来说,一份优良的课程纲要不仅是上好一门课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获得终身教职、升职或者申请新职位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来说,一份优良的课程纲要是他们的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一份优良的课程纲要,可以明确师生在课程中的责任,规范他们的行为,从而有效防止法律纠纷。 1.教学的依据 教师精心设计、师生共同认可的课程纲要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根据课程纲要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时间进度,开展教学活动,安排课外作业,组织小测、半期考、期末考,并且严格按照纲要约定的成绩评定方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2.学习的指南 课程纲要能够为学生选课提供信息。有些大学要求教师公布课程纲要,有些学生据此直接就作出选择课程和选择教师,还有些学生在第一次课上与教师就课程纲要进行交流后作出选修与否的决定。课程纲要还能够为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提供指导。许多学生每周都会把课程纲要拿出来看一下。因为课程纲要能够帮助学生明白成功完成课程学习所应承担的责任,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有效性,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提高考试技巧,帮助学生熟悉课程的概念框架和逻辑体系,提供给

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浙江工商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浙商大教〔2015〕121号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审美情趣、团队精神、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建立符合浙商大特点、具有“大商科”特色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 1.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组织机构 (1)成立“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系统谋划设计和建设规划。 (2)成立“通识教育中心”,负责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 2.调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 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分为普通共同课(思政、英语等)、学科共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和任意选修课。其中通识课8学分,要求在一、二年级选修;任意选修课 —1 —

8学分,分甲、乙、丙、丁四类,且每类有学分要求,在三、四年级选修。为了突出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体现出通识课程的内涵,把“通识课和任意选修课”合并为“通识选修课”,学分为12学分,原则上在一、二、三年级选修。同时,把任意选修课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可在全校开课的课程中选择,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4学分。 3.优化通识选修课程体系 现有通识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哲学与宗教、经济与社会、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为了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并突出“大商科”的人才培养特色,把通识选修课程分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经济?管理?法律、写作?认知?表达、自然?工程?技术、创新?创意?创业”六个模块。其中,文科类学生需选修“自然?工程?技术”模块学分、理工类学生需选修“文学?历史?哲学”类学分,非经管法类学生需选修“经济?管理?法律”类学分,具体各模块的学分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具体确定。 4.建设一批精品通识选修课程 为了提高通识课程的质量和优质通识课程的受益面,体现优质优酬,5年内建设40门左右的具有浙商大特色的精品通识选修课程。学校将采取遴选立项、期满验收、定期复评、不断更新 —2 —

美国教育的优点

美国教育的优点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科学教育0701 汪玉平 摘要:美国教育有许多优点。教育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教育方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 重视实践和交流教育制度有灵活的学分制,有效衔接的分层教育制度,注重能力的综合考评制度等。 关键词:美国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 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教育有许多优点,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一一体现,值得中国好好借鉴。 1.美国的教育理念 1.1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成长,尊重受教育个体的内在喜好和选择。中国教育讲究塑造,忽视受教育者的区别,强调外力作用,统一灌输相同知识,培养标准一致的人才。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和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他们随时都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获得了一种平等的人格感,能够独立从事实验、调查等各项学科活动,运用自己的脑筋去分析解决问题。中国的教育老师习惯严肃地宣讲知识、学生默默地认真听取、交流较少有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 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奇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而不是学科的要求出发,他的观点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主动积极地朝着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钻研。着眼于发挥个体兴趣、特长的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加有效地培养人才。美国的初中生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就已经非常清晰,这是因为经过小学阶段对自身能力的探索和广泛地社会实,使得学生对自己的特长有了较清楚的了解。中国的教育较少关注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相当多的学生不是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设计来,他们为学习而学习,为工作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滋生厌学情绪。 1.3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美国教育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不强调对于知识的记忆,在考试中往往把需要的公式

美国教育体系介绍

美国教育体系介绍 美国教育体系介绍 美国教育环境介绍 (一)美国教育制度 ▲公私立教育体系 美国学校分为公立、私立两类,公立学校系统规模庞大,是因为背后有美国政府资助,所以美 国九成的学生大多在公立教育系统内就读。联邦政府也设有教育部,不过功能不同于我国的教 育部,美国教育部是教育政策研究&咨询的机构,负责制定教育政策,但不参与执行工作,也 不监管地方学校,也因此对国家的教育素质、教育问题研究、通过教育法案...等都起很大的 作用。美国教育都由各州州政府去做规划、制定,联邦政府并不具备监管约束的权力,『公立 学校』受到州政府&联邦政府的拨款,也因此受到各州州政府的监管,并遵守各州议会制定的 有关教育的法律。『私立学校』基本上不受任何政府的监管,

不过对学校政策有影响力的是家 长和教师联合会PTA(Parent and Teacher Association),以及较具有专业性质的一般坊间教 育机构。 ▲美国教育体制 美国的6~18岁是属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部份。教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 、中学及高等教育。在高中毕业前是属于通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院、大学和研究所)才分职 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美国学制没有学力测验、大学联考,学生凭着在校成绩及SAT/ACT分数, 自行申请大学入学。 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美国没有国立大学这种名称,义务教育由州政府来承担。且在义务教育 的部份,只要你是合法居留人(Green Card),就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且在美国受义务教育都 是免费的,不必缴交学杂费、课本。美国所有的中小学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课本,多数的课本 都是上届学生传给下届学生,一直到不能用为止。此外,还有些学校练习本、作业本也不用买 ,而是由学校发的。不过,学生就要自己买铅笔、橡皮擦、

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

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 摘要: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于1987年发表了大学教育七太原则。文章介绍了七大原则的主要内容、相关研究、实施建议及以此为依据的教学评估状况。 关键词:大学教育七太原则教学评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通常以质询高等教育绩效的形式表现出来。教育绩效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效果。 在美国,标准考试分数、毕业设计质量、保留率、毕业率等一直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指标。这些指标通常被称为终端评估指标,因为这些指标所揭示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然而,过去的20年中,在采用终端评估指标的同时,高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估。这种趋势基于这样的理念,即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校园环境里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呢?美国于1987年问世的大学教育七大原则对此作出了概括和解释。 一、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 什么样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以达到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去发挥作用呢?这些问题是每一所学校都面临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美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目的是寻找出一些能够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教育目标的方法和措施。这项研究得到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约翰逊基金会等组织的支持和赞助。研究人员系统地整理、分析和总结了过去半个世纪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几乎覆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作业与教师的反馈;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被动接受;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娱乐消遣:研究人员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表了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 七大原则发表后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向约翰逊基金会直接订购了15万本七大原则的小册子。为了使这些原则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研究人员又根据每一原则针对学校和教师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1.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在课内外的接触、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习的投入;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并不断进步;与教师的结识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投入并激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未来:根据这个原则,学校应尽可能创造师生相互接触的机会,提供接触的场所。如开设小班型的讨论课;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组织的顾问及参加学生俱乐部的活动。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保持联系,如指定办公时间以接待采访学生,欢迎学生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进行联系;争取在每个学期开学后的一周内记住其任课班级的学生名字;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谈论自己的价值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A-level课程体系介绍

在国内很多国际学校都有Alevel课程,很多准备让孩子转轨国际高中的爸爸妈妈都会考虑要不要选择ALevel,那么对于A-Level课程您知道多少?真的足够了解嘛?今天大家就随我来具体了解一下。 A-Level课程是英国全民高中的体系课程,是普通中等教育高级水平证书的考试。A-Level的考试是英联邦国家的国家考试,同时也被中国的教育专家称为“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高考课程。国内的高级高中普遍使用国际版的IGCSE(前2年)和A-Level (后2年), 其中包括剑桥CIE的A-Level、培生Edexcel的A-Level 和牛津AQA的A-Level。 ALevel有70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中国学生只要选择其中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3-4门科目学习并参加A-Level大考就可以了,非常适合偏科的同学学习。 ALevel成绩在世界名校当中的接受度也非常高,是受到很多欧美大学认可的。像是英国本土的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

学学院、伦敦政经等,美国的哈佛、耶鲁等,其他各地的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东京大学也都是接受A-Level成绩的。新加坡甚至把A-level作为大学入学的统一考试。 A-Level有七大考试局,AQA、OCR、CIE、Edexcel、ICAAE、WJEC、CCEA。中国学生可以参与的考试局有剑桥CIE、培生Edexcel、牛津AQA。 因为AQA引入中国的时间不算久,所以像上海大部分的 A-Level高中开设的课程还是以CIE和Edexcel的为主。 剑桥CIE VS 培生Edexcel CIE比Edexcel早几年进入中国市场。两者相比,有以下特点: 1、成绩认可度 首先,不论是哪个考试局的考试成绩均被英国及相关国家认可,不会因为考试局的考试难易程度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而受到影响。

USnews美国大学教育专业排名

USnews美国大学教育专业排名 导读:本文USnews美国大学教育专业排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排名学校学费招生总人数 #1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000 per year (full-time) 1,869 Baltimore, MD #2Harvard University $41,616 per year (full-time) 876 Cambridge, MA #3TieStanford University $44,184 per year (full-time) 379 Stanford, CA #3TieVanderbilt University (Peabody) $1,782 per credit (full-time) 934 Nashville, TN #5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1,864 per year (in-state, full-time); $25,191 per year (out-of-state, full-time) 1,011 Madison, WI #6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5,015 per year (in-state, full-time); $27,840 per year (out-of-state, full-time) 917 Seattle, W A #7Ti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46,836 per year (full-time) 294 Evanston, IL #7Tie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398 per credit (full-time) 4,911

美国大学运动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第17卷第3期 2010年3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17 No.3M a r .2010 美国大学运动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李铁1 ,丁树哲1,马业康2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对美国28所综合大学运动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研究与剖析,揭示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研究认为:美国大学以人的教育为主要目标,专业教育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多数大学要求学生获得120~130学分方能获得科学学位;多数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0%~50%。各个学校专业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往往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不同方向的专业,以应对社会需求。各校运动科学专业计划有3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课程数量较多。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运动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3-0057-05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s for the sports science major in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LI Tie 1,DING Shu-zhe 1,MA Ye-kang 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China ;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China )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and dissected the teaching programs for the sports science major in 28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up of their curriculum systems and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orientated educa-tion is the major objectiv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ases on common education. Most universities require students to earn 120-130 credits to get a degree of science. In most universities, the proportion of credits for common education courses in total credits is 30%-50%. The universities have roughly similar required major courses, but open different major orient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ircumstances, so as to meet social demands. The sports science major programs of the universities have thre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a relatively big number of course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science major ;curriculum setup ;cultivation objective ;teaching program 收稿日期:2009-10-20 作者简介:李铁(1976-),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需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而课程体系的制定应该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调整和更新。自1999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因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发展较晚,课程门类相对较少,课程的设置及改革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相似的专业课程 体系与课程设置进行剖析,汲取其先进的专业知识体系,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提供参考。 根据美国运动与体育教育科学学会2006年对美国大学运动科学博士点的综合排名,在64所具有博士点授予权的大学中选取排行前32位中的28所开设运动科学本科专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高校均能颁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 根据美国2002年出版的CIP2000专业目录,其中与体育学科相关的大类有教育、生物与生物医学、公

英美教育制度比较

英美教育制度比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英国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 在比较教育学的课堂中,对于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我首先接触了美国与英国,而且英美的高等教育都有着世界闻名的学术声誉与地位。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既有其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相同点,因为他们有着同样起源,并且英国大学本身也是美国大学的设计雏形。哈佛大学最初命名为剑桥学院也见一斑。所以从现代美国大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英国古典大学的影子。英美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美国哈佛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英国首相都是牛津的毕业生。 很值得中国借鉴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是通识教育。英国剑桥的物理化学系,没有本系的学生,是给全校学生上课的。全校只分两种学生,文科和理科。毕业时只获得两种学位:文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因为它采取通识教育的体制。MIT一年级的学生不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分工学院、理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学院,课程随意选修。二年级的学生才选择进入哪一个学院,才有自己的major(主修)。如果还拿不定主意,可以拖到三年级开始再确定。经过充分考虑和适应后,再确定所学专业。在此以前是通识教育。在哈佛,很少有人在四年级以前开始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哈佛1945年提出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体制。这一点美国做的是最好的。 另外,英美高等教育都着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都有着创造精神与实践精神,在入学的时候不完全依靠考试,还是要求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等。 当然,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上也有很多不同点。从宏观管理体制上来说,英国大学由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而美国的公立大学由各州政府负责,私立大学自主自治管理;从学制上来说,英国实行学期制,缺乏弹性不能转学与转专业,而美国实行学分制,转学与转专业普遍与灵活,学校间学分互换;从校内管理模式上来看,英国实行学院制,各学院自治,独立与大学,学院权力大于大学,而美国实行院系制,系是美国大学最基本的学术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权力中心;从教育理念上来说,英国的通识教育差一点,更多的实行专识教育、学术金本位,而美国的则是普遍的通识教育;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英国培养的是学术人才,而美国培养的是领导者、开拓者与实干家;从培养方式来看,英国接近于我国,实行授课型教育,而美国实行自由选课、参与科研、研讨式教学;从专业角度来说,英国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专业指向性强,而美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大学前两年为通识教育修习各领域课程,后两年修习专业主修课程。文理学院不分专业,以培养精神领袖为目标学习;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清单

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1.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改革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调动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开出更多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实施细则》的精神,学校决定有步骤地实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一、核心课程建设要求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5个领域: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人文学科与审美艺术;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语言运用与工具拓展。要求2012级及以后的学生,在所选修的10个通识教育学分中,至少有6个以上学分必须来自选修上述5个不同领域的核心课程或通识教育讲座方可毕业。今后将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情况,逐步提高核心课程学分比重,直到全部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取代一般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理念: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要秉承“学科贯通、研读经典、协同培养、拓展视野、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在依托专业的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的共通性、普适性、博雅性、融合性、启迪性和价值性。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讲座课程组成。核心选修课程的设置由学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予以引导。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指围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由同一系列通识教育学分讲座所组成的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学分讲座内容应尽量贴近理论前沿、政策前沿和实践前沿,每学期举办若干期。 4、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采取招标建设制度。对尚未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全校教师可按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自愿申报,相关教学单位推荐,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审,学校认定。对我校教师尚未具备条件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聘请具备条件的校外教师开设,并报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核准。对获准新开设的核心课程,学校给予课程建设启动经费资助(32课时的,每门6000元、16课时的,每门5000元),以帮助课程负责人尽快开出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