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新进展 南大戈德

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新进展  南大戈德
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新进展  南大戈德

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新进展

张全兴陆朝阳李爱民

(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10046;

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0046;南京大学环境学院210098)

摘要:针对有机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大、色泽深、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方面的科研进展。主要包括树脂吸附与资源化技术和综合化工废水治理集成技术的原理、流程、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展望这些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有机化工废水,治理及资源化,树脂法,集成技术,新进展

1、概述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近年来,水体中的有毒有机物污染日益加剧,与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有机化工废水的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水利部门的监测,我国长江等14个典型水体上的取水口已经遭受了197种有机毒物的污染,其中“三致”物质25种,被美国EPA优先控制的污染物达53种【1】。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曾对长江干流主要城市江段水、底质和鱼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共检出12类300多种有机物,22个城市江段中,检出有机物种类最多的5个江段依次是南京、上海、重庆、武汉和攀枝花【2】。因此,如果不能有效治理有机化工废水,必将对我国的水环境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有机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往往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大、色泽深、难以生物降解,早已成为国内外环保界公认的治理难题。若采用传统的氧化、生化等破坏方法处理,则使大量化工原料或产品被分解破坏而白白流失,不仅处理成本高、操作难度大,而且往往不易达标排放。

因此,我们开发出以树脂吸附法为核心的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化技术,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可以有效回收化工原料,对我国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有

重要的战略意义。另外,近年来,在化工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形势下,我们成功开发出了综合化工废水的污染控制集成技术,并在一些大型化工基地和化工园区得到了应用。本文将分别对这两项技术的原理、流程、特点、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2、树脂吸附与资源化新技术

2.1工艺原理及流程【3-5】

大孔吸附树脂是上世纪70年代随着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应运而生的,通常是用单烯和双烯类单体在致孔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悬浮共聚而成。在此之后,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复合功能树脂和耐温吸附树脂等新型吸附剂相继研制成功。这些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成功应用于多项有机化工废水的治理和资源化,受到了国内外环保界的广泛关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毒有机物(溶质)通过吸附树脂(吸附剂)床层时,吸附剂和溶质分子之间产生了吸附力,溶质分子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使有毒有机废水得到净化。被吸附的溶质(有毒有机物)选用适当的方式即可完全洗脱,洗脱液一般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洗脱后的树脂即可重复利用。树脂吸附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图1 固定床吸附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2.2技术特色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开发出不同的吸附树脂和吸附、脱附工艺,可以实现废水中各类污染物和水的分离,在废水达标排放或达到回用要求的同时,可以

回收废水中的有机、无机化工原料,用于抵偿废水处理操作费用,部分项目甚至还有所盈余,因而深受企业的欢迎。

2.3 应用实例1 ——2,3-酸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化

2,3-酸原废水呈黄色,内含2-萘酚及2,3-酸700~1000mg/L,COD为2500~3000mg/L。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出水无色透明,萘系化合物含量<10mg/L,COD <100mg/L,经中和即可达标排放。

苏州林通染料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上述工艺于1998年首先建成日处理150吨废水的工业装置并一直稳定运行,运行结果表明不仅可以使废水达标排放,同时可以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的化工原料2-萘酚及产品2,3-酸,回收价值抵偿操作费用且有盈余。目前,该公司的2,3-酸年产量已从1998年的3000t发展到12000t。此外,该厂采用树脂吸附法已建成了2,6-酸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并实现达标排放。

目前占国内80%以上的2,3-酸生产量的七家企业均已采用了该项技术,年回收2-萘酚等化工原料约2000吨,价值达3000-4000万元。该项成果2000年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荣获了2004年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2.4 应用实例2 ——氯化苯清洁生产工艺

每生产1吨氯化苯约产生1吨含100~1000mg/L苯、氯化苯的副产盐酸。

由于有机物的存在影响了副产盐酸的质量,限制了副产盐酸的用途,且容易对

用户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生产每吨产品还排放出0.4吨酸性废水,其盐酸浓

度为8-12%,Fe3+含量为0.2-1.0%,含苯500-1000mg/L,氯苯100-200mg/L,该废水既不能中和排放,也难用生化等方法加以有效处理。

本技术针对酸性废水和副产盐酸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分别合成、筛选出

对Fe3+和苯类有机物有高吸附容量的树脂,并开发了吸附与脱附工艺,基本实

现生产过程的无废排放。具体内容如下:1)酸性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回收:回收

的盐酸浓度大于31.5%,Fe3+含量小于20mg/L,苯浓度小于0.02%,各项指标

均达到工业副产盐酸的质量标准,同时可回收得到工业苯和FeCl3。2)副产盐

酸的精制:有机物去除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有机物总量在5mg/L以下,外

观由淡黄色变为无色透明,且处理前后副产盐酸的酸度保持不变。由于精制盐

酸品味的提高,其售价可增加100-150元/吨,再生液经冷却可回收苯、氯化

苯等有机物。本技术除适用于氯化苯生产过程中副产盐酸的精制外,还可用于

二氯苯、三氯苯、氯化苄、二氯化苄和三氯乙烯等氯代烃类有机化工产品生产

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盐酸的精制。

该技术先后在中石化南京化工厂、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蚌埠

八一化工厂等七家企业获得工业化应用,几年来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良好,企

业直接经济效益约为3000-4000万元。该项目国内市场覆盖率约70%,国际

市场覆盖率超过50%。“树脂吸附法技术在氯苯清洁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已获200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5 应用实例3 ——三单体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化

三单体全称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产品及其中间产物的水溶性大,加之生产过程中酸、碱和醇的使用,所以生产废水中的盐和醇的量大,同时也导致了废水的COD高达16-18万mg/L。

针对其特点,我们采用新研制的特种树脂,通过以多级选择性吸附为核心的处理工艺,每吨废水可回35-45公斤的三单体同系物,回收物价值远远超出运行成本。同时吸附出水经处理可完全回用,实现了无废排放。该项目已在山东海化集团天合化工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化,该公司年产三单体3000吨,每年可回收1000吨有机中间体、1200吨甲醇和1800吨硫酸钠,企业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500万元。

2.6 应用实例4 ——对氨基酚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化

对氨基苯酚(简称PAP)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其COD约20000mg/L,pH值为5-6,同时含有对氨基酚约3000mg/L及15-20%的氯化钠。

我们采用新型树脂回收废水中的对氨基酚,出水经除氮后几乎为纯的氯化钠溶液,可进企业隔膜电解装置,直接作为氯碱工业的原料,以实现“零”排放。该工艺已于2000年在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工业化装置,实践表明该技术可从每吨废水中回收3kg左右的对氨基苯酚和150-200kg氯化钠,具有显

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胺修饰的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已获2005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7 应用实例5 ——2-萘酚生产废水治理与资源化

每生产1吨2-萘酚约产生8吨母液废水,其COD约40000-50000mg/L,同时含有β-萘磺酸7000-8000mg/L、一定量的α-萘磺酸和多磺酸萘以及大量无机盐。

我们采用新型高选择性吸附树脂,可选择性地吸附、分离与回收β-萘磺酸,每吨废水的β-萘磺酸回收量可达到5公斤,吸附出水经深度处理可达标排放。今年,该技术已在苏州林通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获得成功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8 技术小结和展望

凭借数十年对于化工产业和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针对含有酚类、有机酸类、卤代脂肪烃类、芳香胺类、芳烃及卤代芳烃、硝基苯类等有机毒物的废水开发出了数十项治理及资源化技术。现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5项技术被批准为“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005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65号公告)。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全国40多个示范工程中,年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300万吨,年回收化工原料约7万吨,企业年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为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实用性,预计此项技术将会随着化工行业整治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定将为更多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综合化工废水治理集成技术

3.1工艺原理、流程及其特点

在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和关停小化工的形势下,解决大型化工基地和化工园

区综合废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综合化工废水以其组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毒物含量高、盐含量高等原因,具有较高的处理难度,因此这一问题一直是我国化工、环保科技界的难题之一。

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开发出以强化物化为主、高级生化为辅的新型处理工艺。在物化段,我们利用生物抑制解除技术选择性地去除对生化工艺有毒性和抑制性的有机毒物,同时保留那些可生化性较好的污染物,以充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在生化段,水质水量特别是有机毒物浓度的剧烈变化会给生化系统带来毁灭性打击,这也是很多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难以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利用生物催化氧化、生物絮凝、生物吸附等生物缓冲新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有机毒物对生化系统的毒性和冲击,对于保持处理系统的稳定有较大的意义。

总之,针对复杂的综合化工废水,以解除生物抑制的强化物化技术为主和高级生化为辅的集成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地实现其达标排放。

3.2应用实例——以苯胺类、硝基苯类为主的综合废水治理

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是生产有机、无机两大系列多品种的国家大型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化工企业之一。该公司以生产硝基苯类、苯胺类等化工产品为主,同时配套建有合成氨和硝酸装置。上述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大量含有机毒物及氨氮的高浓废水,且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具有极大的处理难度,是化工环保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

我们受该公司委托,对该公司的废水产生、处理和排放情况作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对不同污染源分别进行流量测定和取样分析;对浓度较高和水量较大的废水进行了细致的多处理方案的小试;根据该工程情况定制了一套中试装置,在该装置上进行了长期的稳定性和波动性实验;最终根据小试和中试的数据形成详细的技术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了技术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方案严谨、科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实践证明,我们开发出的“高级物化+强化生化”的组合工艺可以保证排水稳定达到《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的严格要求。

3.3 技术小结和展望

随着近年来化工行业的集中化发展,此项技术已逐步在以氟氯烃产业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和以农药、医药中间体为主的化工园区得到应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该项技术将在沿江、沿海的各化工园区和大型化工基地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最终将为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4、其他有机毒物控制技术

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江苏省科技厅和环保厅的领导下,以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以南京大学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有机毒物废水治理与资源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大型科研中心。近年来,我们围绕有机毒物控制这一主题,除了上述两项技术以外,另外先后开发出和正在开发以下新技术: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

含油废水治理技术;

有机废气吸附技术;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分离及净化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5、结语

在全社会空前关注饮用水安全的情况下,有机毒物污染控制问题必将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化工废水能否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理对于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环保科技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衷心希望能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提供的这个大舞台上,和各位朋友共同为化工行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而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利民等,饮用水源有机毒物污染及其处理技术进展[J],环境导报,2001,3,21-24 【2】王彻华等,长江干流主要城市江段微量有机物污染分析[J],人民长江,2001,7,21-22 【3】张全兴等,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5,8,116-221

【4】龙超等,芳香磺酸类有机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4,39-42

【5】张全兴,树脂吸附剂和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中国科学技术前沿(第七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65-687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 题目:《垃圾分类与回收浅析》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资源11301 学号:1305270122 姓名:汪进 指导老师:刘瑞华

目录 一、前言---------------------------------------------------------------------------- 二、研究背景--------------------------------------------------------------------- 三、内容概述--------------------------------------------------------------------- ●垃圾分类原则------------------------------------------------------------------ ●垃圾分类意义------------------------------------------------------------------ 主要问题------------------------------------------------------------------------ 国外分类------------------------------------------------------------------------ 国内分类------------------------------------------------------------------------ 产生效果------------------------------------------------------------------------ ●垃圾分类意义------------------------------------------------------------------ ●回收利用意义------------------------------------------------------------------ ●回收方法------------------------------------------------------------------------ ●回收流程------------------------------------------------------------------------ 四、总结------------------------------------------------------------------------------ 五、参考文献------------------------------------------------------------------------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总结

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总结 1、前言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简称固废),随着社会发展,固废的种类和总量在持续增长。固废含有大量污染物,而且很难自然降解,随着空气、水流和土壤进行扩散,长期累积会,固废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其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成为时下研究热点。 固废的来源较多,包括农业生产、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固废中的污染物质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因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根据权威调查,2018年我国产生的固废和危险废物(简称危废)总量分别高达30亿吨和1亿吨。固废大多选择在山脉深处杂乱堆放,不仅处理量小,而且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对土壤、大气和水体均造成污染。有关部门应加强固废的有效收集,科学处理和充分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固废的收集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废,固废种类繁多,大概可以分为16类,一千多个品种,常见的固废有金属、橡胶、玻璃、塑料、化学纤维.废纸等。固废的收集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了降低固废的收集成本,目前固体废物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大型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中型企业划分区域,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定期回收,小型企业定期集中到回收部门,再由回收部门进行处理。 3、固废的处理技术 3.1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是--种比较常用的固废处理技术,一些固废的处理采用填埋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填埋深度分成浅层填埋和深层填埋两种,根据填埋物的不同性质以及填埋场地地理结构不同分成惰性填埋、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目前,卫生填

电网的智能化

电网的智能化=====电网2.0 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根据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总结,智能电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自愈能力。可以在故障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并自动隔离故障,防止电网大规模崩溃,这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对电网设备 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异常信号进行纠正和控 制,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供电中断的现象。 (2)高可靠性。这是电网建设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提高电网内关键设备的制造水平和工艺,提高设备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有效加强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评估,提升灾害预警能力,提 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3)资产优化管理。电网运行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智能电网采用先进处理手段实现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行时间, 提高设备资源利用效率。 (4)经济高效。智能电网可以提高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5)与用户友好互动。目前用户获得用电消费信息的手段单一,信息量有限。借助于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电价状况和停电计划 信息,合理安排电器使用。电力公司可以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 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供用户选择。 (6)兼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太阳能电池板等小型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将广泛分布于用户与小型发电设备一起,在 用电搞非法时段向电网输送电能,达到削峰填谷、减少发电机容量的 效果。这要求电网必须具备双向测量和能量管理的能力,以便于电能 计量计费及分布式电源的可靠接入。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二、提升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三、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 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和丰富电网的服务质量及内涵 五、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六、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七、提升电工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 八、有利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 围绕发展目标,我国智能电网的重点发展方向为: (1)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确保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打造坚强可靠的电网。 (2)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打造经济高效的电网。 (3)促进可再生资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我国电源结构,打造清洁环保的绿色电网。 (4)促进电源、电网、用户协调互动运行,打造灵活互动的电网。 (5)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打造友好开放的电网。 (6)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 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 用,来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 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 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 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7)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8)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摘要:近年来, 全球工业、农业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经济、技术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自从召开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整体的发展布局中,就将生态文明建设囊括在内,召开十九大以后,确立了新时代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发展的根本战略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家渐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并通过各种手段控制预防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的稳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治理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倡导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固体废弃物从“废弃物”到“资源”、从“污染源”到“绿色产品”的转变。本文综述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分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机制和途径,分析了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并列举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对策和预防途径,最后讨论了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未来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WANG Kai-y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also increased day by day, but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a huge burde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world's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untry,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It is solid waste pollution that has caused great losses to socie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gards "adherence to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a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intain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thu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n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ner. Th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s are aimed at harmlessness,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They advocate the concepts of clean pro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mote solid wastes from “waste "From" to "resources", from "pollution sources" to "green produ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ener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olid waste, the mechanism and approach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in China, list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solid was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pollution control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Keywords: solid was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waste recycling

信息资源管理-作业答案全

一、单选题 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 A A.信息及其载体 B.信源及其信宿 C.事物的状态及其联系 D.数据的形式及其内容 2.按照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信息资源内容的是: D A.信息存储的设备 B.信息存储的方法 C.信息存储的标准 D.信息存储的地点 3.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重要的: B A.物质资源 B.非物质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不可再生资 4.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出现是由于: D A.物质资源的逐渐积累 B.信息资源的逐渐积累 C.物质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D.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1.信息服务的主体称为。 B A.个人用户 B.信息用户 C.信息服务对象 D.信息源 2.信息检索的不确定性是因为 C 问题引起。 A.一篇正文与表示信息提问的另一篇正文的符合程度 B.信息检索的逻辑性 C.标引和检索词选用的准确度 D.信息源的准确度 1.目前在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 B 。 A.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B.从政策上指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直接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D.研究制订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和规范 2.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 B 。 A.规章制度 B.法律制度 C.法律依据 D.研究成果 1.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是 B 的基本要求。 A.有效配置信息资源 B.市场经济 C.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D.发展高速信息网络 2.为对信息市场失灵进行矫正,需要通过 C 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A.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B.市场公平 C.政府干预 D.数量配置 1.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原则,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 D 。 A.贯彻 B.实施 C.检查 D.目的 2.软件工程标准包括 B 规范。 A.软件设计 B.软件维护 C.软件内容 D.软件验收 3.数据加密与保护标准不包括 D 。 A.传输数据加密 B.存储数据加密 C.存储控制 D.记录媒体保护 1.负责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控制,记录其运行状态等工作的是 B 。 A.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 B.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南大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次作业完整版

南大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次作业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作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7-4-27 12:31:37至2017-4-27 12:44:46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98 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98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一种测评方法,称为() A、心理测验法 B、结构化面试 C、知识考试法 D、评价中心法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互相增补原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其要求我们建设团队时要注意成员的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结构和管理。 A、学历 B、性格 C、专业 D、性别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0世纪70年代以后,职位分析的发展出现了两种不同趋势,一种是走结构化、定量化的道路,一种是走()的道路。

A、专业化 B、个性化 C、定性化 D、时代化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协调、运行、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使群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A、激励强化原理 B、反馈控制原理 C、系统优化原理 D、互补增值原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由分析人员实地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记录分析有关数据,此种岗位分析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工作实践法 C、问卷法 D、工作日志法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影响甄选测试信度的因素中,因测试题目取样不当而降低信度的,属于()。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日益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公司智能电网部组织国网能源研究院和各网省公司,在公司有关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下,从2009年7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编制以《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等研究成果为指导,以《国家电网总体规划设计》、《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和“十二五”电网规划设计、“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等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规划分报告和专项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研究形成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规划总报告在分析智能电网发展基础和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等七个方面提出电网智能化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路线、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估算投资,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对公司管理模式的影响,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关键技术;技术标准;经济效益 课题负责人:葛旭波 课题组成员:张义斌靳晓凌孙强李立理张义尹明金艳鸣顾宇桂郝振宇仲福森吴鹏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cus on developing clean energy and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s and to protect energy security. As the basis of low-carbon power, smart grid has been the new trend of the future grid development. Facing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State Grid Corporation propos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The ultra-high voltage grid is the backbone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and the growth of all levels of the grid is coordinated. Our grid needs to be upgraded from conventional grid to efficient, economical, clean, and interactive modern gri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nified arrangement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the Department of Smart Grid organized State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power grid companies, and coordinated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begin drawing up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in July 2009. The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is guided by “Comprehensive Study Report on Strong and Smart Grid”, “Strong and Smart Grid Development Essentials” and other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物 定义:固体废物,一般来说,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 88条也对固体废物作了比较详细的定义:“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纳入固废管理的物品、物质。” 来源:固体废弃物按照来源区分,一般区分为三类:①生活垃圾;② 工业固体废弃物;③危险固体废弃物。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此类固体废弃物按照地域区分又可以区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两种,主要包括厨余垃圾、金属属性垃圾、包装废弃物以及废旧电池等等,其数量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气候影响较大。 2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特指工业部门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较典型的有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炉渣、钢渣、赤泥等废弃物;化学工业行业产生的石膏、电石渣、石膏、碱渣等矿渣;金属矿石行业产生的废石以及尾矿等等。由于其对人体危害大,所以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成分较为复杂且含有有毒成分,主要以废渣、粉尘和其他废弃物为主。 3 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弃物就是指被国家鉴定为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比如某些工业废弃物、医疗垃圾、农药残余等等,这些有毒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威胁人的安全并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特点:①具有放射性;②具有有毒性;③具有传染性。 危害: 1 土壤污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生命,如果在农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其中含有瓦砾等垃圾肥容易造成土壤渣化,没有进行处理的废弃物会在土壤内逐渐风化,慢慢溶解于土壤中,对土壤内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土壤的分解能力,最终造成肥力与土质的降低。如果将带有病菌或者寄生虫卵的粪便用于农业生产,这类病菌很有可能进入到农作物的果实中,当人们食用时进入体内,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水体污染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固体废弃物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如果固体废弃物不进行科学处理直接倒入水体之内,导致水体遭到非常严重的污染,造成大量水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水生物死亡,各种水生植物也受到影响。在人们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生动植物后也会影响到其健康。 3 大气污染很多固体废弃物中都含有毒性,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堆积,因为受到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很多废气或毒气,这些气体随风进入大气,导致空气受到污染,从而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带来危害。 4 对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影响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可以说是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来源,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不进行有效处理必然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特别是生活垃圾非常容易发酵腐化,招来很多的蚊虫鼠蚁,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且在建筑施工中造成的粉尘污染也相对严重,各种固体垃圾不但占用了城市用地,同时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

13秋学期信息资源管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关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描述正确的() A. 以信息服务机构的需求为导向 B. 强调信息服务机构的独立活动 C. 争取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D.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 满分:2 分 2. 下列不属于信息资源的一般性特征的是() A. 积累性与再生性 B.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C. 稀缺性 D.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满分:2 分 3. 信息加工组织的目的不包括() A. 减少信息流的混乱,使信息有序流动 B. 使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 C. 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 D. 节省社会信息活动成本 满分:2 分 4. 信息区别于其他物质、能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被共同占有,即信息具有() A. 普遍性 B. 时效性 C. 与物质不可分割性 D. 可共享性 满分:2 分 5. “信息是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思维的材料。”这句话强调的是信息功能中的() A. 经济功能 B. 管理与协调功能

C. 选择与决策功能 D. 研究与开发功能 满分:2 分 6. 对第三方评价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信息资源发布者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来评价 B. 用户按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作出评价 C. 其主要形式有:商业性的评价网站和图书馆提供的网络资源评价服务 D. 缺点是评价效果取决于评价指标的和方法过程的客观性、合理性 满分:2 分 7. 个人信息源也称为零次信息源,它的主要特点是() A. 多用性、动态性、技术依赖性 B. 系统、稳定、易用、时滞 C. 及时、新颖、感知、随机、瞬时 D. 权威、垄断 满分:2 分 8. 信息的交换不会损失信息量,而且会增加信息量,这反映出信息具有() A. 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B. 可传递性 C. 可加工性 D. 可共享性 满分:2 分 9. “系统、稳定、易用、时滞”是对()类信息源特点的具体描述 A. 个人信息源 B. 实物信息源 C. 文献信息源 D. 数据库信息源 满分:2 分 10. HTML是指()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综述

评分项目及其要求项目得分课题名称: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使用研究及发展综述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固体废物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固体废物的管理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它们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若是无法合理处置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它们经常散发出恶臭同时也是滋生病菌和害虫的温床。若是能将这些废物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则可以将这些废物资源化,减少工业消耗,同时也消除了固体废物带来的危害。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概念、分类、机理、处理工艺、使用等。(2)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3)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文献内容、水平。紧贴本课题的要求的文献,文献能够代表当今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 (2)所需文献的时间、地域、类型、文种: 原文发表时间(年代):为近五年发表的文献; 原文发表地域:不限国别; 原文文献语种:中英文; 原文出版类型:不限文献类型,重点检索“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科技成果)、标准”等文献。 (3)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概念和学科范围(研究范畴): 主题概念:经查阅核对《汉语主题词表》,确定研究的中文主题词有:固体废物、分类、分选、处理工艺、资源化、现状等。英文主题词有:Solid waste,classification, sort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ources, status 学科范围:环境科学。 课题对文献信息、查准、查全的要求:要求所查文献有较高的查准率,查全率要求一般,以满足要求为止。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课后题答案

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第二章固体废物性质分析 1、简述调研生活垃圾物理组成数据的技术意义。 答:物理组成对由可之别的不同组分混合构成的固体废物有意义,适用于描述生活垃圾、加工工业废物(工业垃圾)和电子设备类废物的性状,尤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意义最为显著。我国习惯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废品三大类来描述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其中,有机垃圾组分主要受生活习俗影响,无机垃圾受燃料结构和气候等影响,废品类垃圾则与消费水平关联度较大。 2、简述废物的粒径与含水率对其压缩性能和容积密度的影响。 答:废物的容积密度指的是一定体积空间中所能容纳废物的质量,通常以kg/m3为单位。废物的容积密度与废物的粒径和含水率有关,粒径小且潮湿的废物容积密度较高。 废物的可压缩性一般定义为一定质量废物在压缩前后的体积变化率。废物的粒径越大越干燥,可压缩性越好。 3、试分析田间持水量与极限含水率在概念和测试方法上的区别。 答:田间持水量是在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失水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样品所能持有的水分量。其测试方法为:取混合样品按装样要求(压实度)堆积于下部可观察滴水情况的容器中,先用水饱和整个样品,然后进行重力排水(同时应控制会发失水),排水平衡后测定样品的含水率。 极限含水率是当废物颗粒的内部空隙,包括溶胀性的空隙,全部被水所饱和后废物的含水率。其测试方法为:将废物样品在清水中浸没一段时间后取出,在水分饱和的空气中沥干一段时间,以沥出样品表面的滞留水分,然后将样品按含水率定义方法测定其含水率。 4、试辨别水分、可燃分、不可燃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异同,并简述其测试方法。答:参考课本25,26页。 5、为什么要测试固体废物的浸出特性?固体废物浸出测试方法如何分类? 答:测定固体废物的浸出特性可以用于(1)分析废物中水或其他溶液可溶的污染物量,判断固体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释放潜力;(2)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全量分析;(3)

未来电网发展的四大趋势 智能化是终极目标

未来电网发展的四大趋势智能化是终极目标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电网的规模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局域小规模电网发展到区域中等规模电网,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跨区互联大电网。如今,电网已经为人类供应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终端能源,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第二,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新材料技术将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第四,物理电网将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 肖立业 广义的电网是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一定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构建起来的统一整体。因此,自从有了发电机及其相应的供电系统,便有了电网。1882年,爱迪生公司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直流电站和相应的供电系统,可以认为是人类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然而,由于当时不能为直流电升压,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受到极大的限

制,于是,特斯拉于1887年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和多相交流输电技术。1897年,美国西屋公司在尼亚加拉水电站的首台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行并为35公里外的水牛城供电,从此确立了现代电网的基础。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电网的基本形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即电网以铜、铝等为基本导电材料、以传统电力设备为基础、以可调度能源(如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等)作为电力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以交流为运行模式的基本形态。然而,电网的规模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局域小规模电网发展到区域中等规模电网,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跨区互联大电网。例如,2012年,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2亿千瓦,年总发电量接近5万亿度,我国电网已经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总体格局,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电网之一。如今,电网已经为人类供应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终端能源,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 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人类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014-08-15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固体废弃物在逐年增加。而火力发电厂作为中国能源工业的主体,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4×107 t,不仅给周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对火电厂固体废弃物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和堆放方式,占地面积大,环境压力大,处理成本高,浪费严重,资源化利用仅占30%左右。本文通过对国华宁海电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发现其实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效果,值得借鉴。 1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组成性质 1.1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定义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加工过程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半固态存在的物质,或是与提取目的组分不同的剩余物质。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属于能源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种[1]。 1.2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种类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主要产生于燃煤发电过程,煤粉经高温燃烧后形成一种似火山灰质的混合材料,主要包括粉煤灰、废渣、碎屑等。另外随着脱硫技术条件的成熟,脱硫石膏成为现代火电厂一种主要固体废弃物。例如国华宁海电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粉煤灰和脱硫石膏。 1.3 火力发电厂主要固体废弃物组成性质 1.3.1粉煤灰的组成性质 粉煤灰化学组成与煤的矿物成分、煤粉细度和燃烧方式有关,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CaO和未燃炭,另含有少量K、P、S、Mg等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根据粉煤灰中CaO含量的高低,一般将其分为高钙灰和低钙灰。CaO含量在20%以上的为高钙灰,其质量优于低钙灰。粉

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含量关系到用它作为建材原料的好坏。 粉煤灰活性是指粉煤灰在和石灰、水混合后所显示的凝结硬化性能。具有化学活性的粉煤灰本身无水硬性,但在潮湿条件下,能与Ca(OH)2等发生反应,显示出水硬性。粉煤灰是灰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含碳量越高,颜色越深,粒度越粗,质量越差。低钙灰密度一般为1 800 kg/m3~2 800 kg/m3,高钙灰密度可达2 500 kg/m3~2 800 kg/m3。粉煤灰的松散干密度在600 kg/m3~1 000 kg/m3范围内,粒径范围为0.5 μm~300 μm,细度为45 ×10-5 μm方孔筛,起筛余量一般为10%~20%,其比表面积为2 000 cm2/m3~4 000 cm2/m3。 1.3.2 脱硫石膏的组成性质 脱硫石膏又称排烟脱硫石膏、硫石膏或FGD石膏,主要成分和天然石膏一样,为Ca(SO4)˙2H2O。烟气脱硫石膏呈较细颗粒状,平均粒径约40 μm~60 μm,颗粒呈短柱状,径长比在1.5~2.5之间,颜色呈灰、黄,Ca(SO4)˙2H2O含量较高,一般都在90%以上,含游离水一般在10%~15%,其中还含飞灰、有机碳、CaSO3及由Na、K、Mg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组成的可溶性盐等杂质。脱硫石膏以单独的结晶颗粒存在。脱硫石膏主要杂质为CaCO3、Al2O?和SiO2,其它成分有方解石或α石英、αAl?O?、Fe?O?和长石、方美石等。 2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露天存放或置于处置场的火电厂固体废弃物中的化学有害成分可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等直接或间接传至人体,威胁健康。许多火电厂将粉煤灰与锅炉底部的沉渣(炉渣)一起排出,即粉煤灰渣。中国火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渣等固体废弃物超出4×107 t,是一个重要污染源。它们占用大量土地堆积,加剧土地利用矛盾,极大破坏土地资源,同时还产生多种环境问题。 2.1 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对大气的污染 火电厂固体废弃物,多是细微颗粒态的废渣,如粉煤灰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可随风飘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中国火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渣超出4×107 t,是重要的污染源。此外,随风飘扬的尘粒不仅本身污染环境,还会与SiO2、NO等有害气体结合,加剧对环境的损害,其中尤以10 μm以下飘尘对人体更为有害。一般燃煤电厂的飞灰尘粒中,小于10 μm的占20%~40%,

信息资源管理作业一

信息资源管理 1.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内涵(1)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2)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3)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4)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影响;(1)技术科学化(2)群体化(3)智能化(4)高新性 2.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 答:信息资源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资源。 类型: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 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性信息资源。 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 3.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1)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2)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3)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4)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5)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 第二章 1.什么是组织战略?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意义:审时度势、科学规划的战略对于组织发展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2.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2)价值链分析法。 (3)关键成功因素法。 3.阐述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 答: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是业务分析、主体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 近几年来,智能电网倍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美国、欧洲和日本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为进一步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特高压与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网,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全面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卜.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中国国家电网. 农村电网是中国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及农村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2 以上,而且发展速度迅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是智能国家电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是新时期农电工作面临的目标和挑战,也是实现农网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农村电网特点 目前,中国的农村电网仍然存在着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低、损耗高、电能质量差、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电价水平偏高、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等落后现象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化建设以及“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现有的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条件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电网呈现3个特点. 1)用户特点. 农村居民用电户数量庞大,用电量不高.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农网供电客户中,农村用电户数为2.07亿户,占农电系统总用户数的81.3 7% ,售电量占总量的40.47% ,生活用电户数约占总数的9O %,但居民生活用电量仅占总量的18 %. 农村用户分布广泛,负荷分散,发展不平衡.与城市负荷和供电范围相对集中的特点相比,农村电网具有地域分布广、范围大、负荷分散的特点,除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较接近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负荷密度较低,农网负荷的分散性对电网延伸、数据通信及信息共享造成很大难度;中国农村居住和农业生产活动分布广泛,不同地域或同一地域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及产业结

2018南大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次作业

作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7-4-27 12:31:37至2017-4-27 12:44:46 学员姓名17030111810学员成绩98 标准题总分100标准题得分98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创设一个模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将被测试者纳入该系统中,采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手段,观察和分析被测试者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压力下的心理和行为,以测量其管理能力和潜能的一种测评方法,称为() ?A、心理测验法 ?B、结构化面试 ?C、知识考试法 ?D、评价中心法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互相增补原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其要求我们建设团队时要注意成员的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结构和管理。 ?A、学历 ?B、性格 ?C、专业 ?D、性别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0世纪70年代以后,职位分析的发展出现了两种不同趋势,一种是走结构化、定量化的道路,一种是走()的道路。 ?A、专业化 ?B、个性化 ?C、定性化 ?D、时代化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协调、运行、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使群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 ?A、激励强化原理 ?B、反馈控制原理 ?C、系统优化原理 ?D、互补增值原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由分析人员实地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记录分析有关数据,此种岗位分析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工作实践法 ?C、问卷法 ?D、工作日志法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