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many、too-much、.much-too用法区别及巩固练习

too-many、too-much、.much-too用法区别及巩固练习
too-many、too-much、.much-too用法区别及巩固练习

too many、too much、.much too用法区别及巩固练习

1.too many意为"太多",用于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

如:

There are too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我们班上有太多的学生。

He's got too many questions to ask you.他有很多问题要问你。

2.too much意为"太多",用于修饰不可数名词。

如:

We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Americans eat too much meat in my opinion.依我看,美国人吃的肉太多。

I drank too much cola last night.昨天晚上我可乐喝得太多了。

3.much too表示"太",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

如:

The box is much too heavy, so I can't carry it.

箱子太重了,所以我搬不动它。

You are much too kind to me.你对我实在太好了。

It's much too cold.天气实在太冷了。

You are driving much too fast.你开车太快了。

--- You shouldn't eat ______ meat because it's bad for your health.

--- Thanks. And eating a lot will make me look _______ fat.

A.much too B.too much C.many too D.too many

--- Mum, the soup is _______salty.

--- Sorry, dear. I've put _______salt in it,

A.too much;a lot B.much too;a lot

C.many too;a lot of D. much too;too much

1. Today,_____trees are still being cut down somewhere in the world.(1999年辽宁)

A.much too B.too much

C.many too D.too many

2. Look!There's _____ice on the lake.(1999年成都)

A.too much B.much too C.a lot D. too many

3. The sweater is very beautiful,but it's _____dear.(1999年吉林)A.too much B.much too C.many D.more

4. These shoes are much too _____for me.(1999年河北)

A.big B.bigger C.biggest D.the biggest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 的、地、得 “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形意拳是内家拳,是体用兼修的优秀拳术。所以练习它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练习它可以自卫防身,学习它可以培养毅力,学习它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所以男女老幼皆可练习,体质强弱皆可练习,有否武术基础皆可练习,有无腰腿功夫皆可练习。但练习形意拳要有一定步骤,要循序而渐进。 1、练习形意拳要从三体式人手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三体者,头、身、足也。不是真得练头、身、足。头、身、足是指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谓三体式。其实是身体的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无一不包括。 站三体式时要时时刻刻,一丝不苟地遵照形意拳的"九歌"来练习,不能有丝 毫的偏离,这样才能把身体的头、身、肩、臂、手、指、胯、腿、膝、足、耻、臀、口等等的姿势练准确,经过长期练习成为定型。每当练习形意拳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合规范。练习三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腿部力量。练习三体式也是练习内三合,意、气、力的过程。通过意念的统帅,引导形体姿势的正确,“形正而气顺”,引导呼吸,气沉丹田。丹田内气充盈,鼓荡,产生内劲,逐渐达到内三合,从而为练习形意拳打下坚实的基础。练习形意拳时,时时离不开三体式,所以说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 练习三体式时不可使用拙力,不可努气,不可腆胸提腹,要谨防这三害,练习三体式时上身要放松,舌抵上腭,提杠溜臂,在意念引导下,气沉丹田。练习三体式是养精养气养神,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畅通整个经络的过程,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益寿而延年。 2、三体式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练五行拳

五行拳指劈、崩、钻、砲、横五种拳法。内应心、肝、肺、脾、胃五脏,外合金、木、水、火、土五行,故称五行拳,它是练习十二形和其它套路的基础。练习这些套路时都离不开五行拳,如3个崩拳连着一个砲拳叫"鹳子人林",一崩 拳可叫"黑虎人洞",也可叫"金鸡食米",又可叫"燕子啄泥",不胜枚举。故五行 拳是形意拳的根,练好了五行拳,就等于练好了形意拳。所以练习形意拳的人,每天必须练习五行拳。会练形意拳的人都在五行拳上下功夫。 学练五行拳时要从学练动作入手,每个动作都要符合“八势”、“八要”、“九歌”的规定。刘奇兰先生曰:“观其外,而知其内,其外正则气顺,其形反则气逆”。所以练习外三合是第一步,只有动作准确姿势到位,手脚齐至才能够“气则顺”而“气沉丹田”,这就是第二步功夫,即是练习内三合了。这时候,一方面继续纠正动作,一方面练习“气沉丹田”,一方面要“找劲”。例如,练习劈拳时,动作对否,呼吸平稳自然了,就要练习劈劲。这劈劲不是一学就会也不是一天可练成了,要通过劈拳动作的练习把它找到。练钻拳也如是,崩、砲、横也如是。继续练习纠正动作就是外三合,练习气沉丹田,找劲就是内三合。劲找到了就说明你巳“气沉丹田”了,已达到“六合”了。这种“六合”劲就是形意拳最讲求的“整劲”。 练习五行拳也要谨防“拙力、努气、腆胸提腹”三害。如犯三害,不仅“整劲”练不出来,身体也要出病,如憋气胸闷等等,不可不谨防。 学练五行拳时不可好高鹜远,明劲还没练好就去追求柔劲、化劲,结果一事无成。通过五行拳的练习能够达到“六合”,打出“整劲”已难能可贵了。 五行拳有基础后可以练习“五行连环拳”。在“五行连环拳”的基础上可以学练“五行连环刀”,“五行连环剑”,“五行连环枪”,“五行连环棍”等等器械。 3、五行拳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十二形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秘传八字连环拳 形意门中八字功拳法就是由“斩截裹挎挑领云顶”八个单项套路组成。而由此衍生变化的有传统八字连环拳与金刚八字锤外,尚有八字战锤等技法。但就是这些均属于奇门八字功,也就就是软八字功。还有一套正门八字功,也叫硬八字功,这可能只有李存义派形意门才有,其它门派尚未见介绍过。形意门中素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金刚八式易筋洗髓”之说。过去囿于门户之见,加之师门清规戒律甚严,门内人辈德高艺精尚不传授,外人更就是鲜能窥其门径了。笔者受教于著名武术家恩师陈盛甫教授,复受益于武当名家原金锁老先生,多年来勤加习练,不敢稍有懈怠,虽无大成,但亦获益匪浅。今值国术昌盛之际,余不揣浅陋,将其整理成文。 预备式:三体式(起势)谱诀:“双塌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筋易骨加洗髓,脚踩手劈不留情。”1、上身稍左侧,面朝东南,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前,右脚尖向右撇45度,呈“八”字形,两腿膝盖挺直,含胸收腹,两臂松沉,两手五指并拢贴于两腿侧,头正,项直,下颏微扣,目平视前方(图1)。 2、下肢姿势保持不变。两手由身体两侧腕部外翻转,并向前上方托起,掌心朝上,两手小指微向上翘,高与鼻平,目视前方(图2)。 3、两手腕部内旋用按劲下翻,掌心朝下,两膝部微曲,两掌按至脐平,然后两掌十指相对,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3)。 4、两掌变拳,腕部外旋上翻,使两拳心向上,右臂屈肘

内旋,使右拳由胸口向上,经口前向前上方钻出,拳眼斜向左后方,高与眉齐。左拳也随之向前钻出至右肘内侧,右肩微向前送,目视前方(图4)。5、紧接上动,然后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从右肘部翻腕向上,左臂外旋迅速向前劈出,右拳变掌随之向下翻捋,按至腹部,掌心向下,大拇指紧贴肚脐部。左脚向前蹚进一步,与右脚跟相距两脚半左右。腰胯下塌,两腿微曲,手脚鼻呈一线,左三体式,目视前方(图5)。注意要点:手掌向上翻,用劲要绵绵不断。起式吸气,按下呼气劈掌。用肘部的沉坠劲,使之合为一体,前劈后捋成收发交替劲。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两肩要松沉,肘部要下坠;左手虎口圆撑,食指要有向上的挑劲;胸部要略向内含,腰要塌,背要圆;两胯略向后缩,臀部不可外突;呼吸要自然,身体力求稳固。三体式的具体要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形意拳专著,此不赘述。技法说明:三体式就是形意拳入门的最基础桩功之一,也就是形意门内丹修为的基础功法,历来备受形意门重视,素有“万法皆源于三体式”之说。也就是形意门在临阵实战交手时的常用开手方法。此式在形意拳中又称为劈拳,其形似巨斧劈物。因此,运用要勇猛迅速,势如破竹。故其在实战中变化非常精妙。下面,笔者以左三体式为例,兹举几例技法变化供读者诸君赏鉴。在临阵实战中,若对方以双撞捶击打我胸部时,我立即以双盖掌向下盖扑对方双拳以化解来势,速以右钻拳冲打对方下颏,敌要后退则随之上钻,对其喉或头部钻打。若敌用

to与for的用法和区别

to与for的用法和区别 一般情况下, to后面常接对象; for后面表示原因与目的为多。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Thanks to all of you. to sb.表示对某人有直接影响比如,食物对某人好或者不好就用to; for表示从意义、价值等间接角度来说,例如对某人而言是重要的,就用for. for和to这两个介词,意义丰富,用法复杂。这里仅就它们主要用法进行比较。 1. 表示各种“目的” 1. What do you study English for? 你为什么要学英语? 2. She went to france for holiday. 她到法国度假去了。 3. These books are written for pupils. 这些书是为学生些的。 4.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作最好的打算,作最坏的准备。 2.对于 1.She has a liking for painting. 她爱好绘画。 2.She had a natural gift for teaching. 她对教学有天赋/ 3.表示赞成同情,用for不用to. 1. Are you for the idea or against it? 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想法? 2. He expresses sympathy for the common people.. 他表现了对普通老百姓的同情。 3. I felt deeply sorry for my friend who was very ill. 4 for表示因为,由于(常有较活译法) 1 Thank you for coming. 谢谢你来。 2. France is famous for its wines. 法国因酒而出名。 5.当事人对某事的主观看法,对于(某人),对…来说(多和形容词连用)用介词to,不用for.. He said that money was not important to him. 他说钱对他并不重要。 To her it was rather unusual. 对她来说这是相当不寻常的。 They are cruel to animals. 他们对动物很残忍。 6.for和fit, good, bad, useful, suitable 等形容词连用,表示适宜,适合。 Some training will make them fit for the job. 经过一段训练,他们会胜任这项工作的。 Exercises are good for health. 锻炼有益于健康。 Smoking and drinking are bad for health. 抽烟喝酒对健康有害。 You are not suited for the kind of work you are doing. 7. for表示不定式逻辑上的主语,可以用在主语、表语、状语、定语中。 1.It would be best for you to write to him. 2.The simple thing is for him to resign at once. 3.There was nowhere else for me to go. 4.He opened a door and stood aside for her to pass.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老班教育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一)、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二)、例说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上中下入手共分为三套,又称为阳八手、阴八手、阴阳八手,或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这二十四手法向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那么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共他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得学得见,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其保守程度了。这倒也并非老师保守,主要门规如此,生怕误传匪人,糟踏了绝技。这套拳法家师裴先生听师公傅剑秋说,乃是李存义师祖逝世後,得传自尚云祥先生。这二十四路绝手又有个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妙处只在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而且讲究劲法的奇正虚实之变,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方为大成。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

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二十四手歌诀总章:廿四拳法要记牢,进退反侧各有招。十二形中求变化,岳公秘传世间宝。(注:岳公,指岳飞,传言岳飞变枪为拳,尤擅双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扑式,因此形意拳托言为岳飞所创,取其精忠无双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麟盖、撑拨、虎贲、劈捉、推掠、龙战、猿肱、马击。二十四手中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鹞打、换形、熊攀、摄引、雁翼、鸡搓、豹捶、鹏搏。二十四手下八手共八路拳是为:狮吼、扣锁、蛇影、鸹缠、雁肘、鹰相、鹤列、鸾趋。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完整版)介词for用法归纳

介词for用法归纳 用法1:(表目的)为了。如: They went out for a walk. 他们出去散步了。 What did you do that for? 你干吗这样做? That’s what we’re here for. 这正是我们来的目的。 What’s she gone for this time? 她这次去干什么去了? He was waiting for the bus. 他在等公共汽车。 【用法说明】在通常情况下,英语不用for doing sth 来表示目的。如: 他去那儿看他叔叔。 误:He went there for seeing his uncle. 正:He went there to see his uncle. 但是,若一个动名词已名词化,则可与for 连用表目的。如: He went there for swimming. 他去那儿游泳。(swimming 已名词化) 注意:若不是表目的,而是表原因、用途等,则其后可接动名词。(见下面的有关用法) 用法2:(表利益)为,为了。如: What can I do for you? 你想要我什么? We study hard for our motherland. 我们为祖国努力学习。 Would you please carry this for me? 请你替我提这个东西好吗? Do more exercise for the good of your health. 为了健康你要多运动。 【用法说明】(1) 有些后接双宾语的动词(如buy, choose, cook, fetch, find, get, order, prepare, sing, spare 等),当双宾语易位时,通常用for 来引出间接宾语,表示间接宾语为受益者。如: She made her daughter a dress. / She made a dress for her daughter. 她为她女儿做了件连衣裙。 He cooked us some potatoes. / He cooked some potatoes for us. 他为我们煮了些土豆。 注意,类似下面这样的句子必须用for: He bought a new chair for the office. 他为办公室买了张新办公椅。 (2) 注意不要按汉语字面意思,在一些及物动词后误加介词for: 他们决定在电视上为他们的新产品打广告。 误:They decided to advertise for their new product on TV. 正:They decided to advertise their new product on TV. 注:advertise 可用作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但含义不同:advertise sth=为卖出某物而打广告;advertise for sth=为寻找某物而打广告。如:advertise for a job=登广告求职。由于受汉语“为”的影响,而此处误加了介词for。类似地,汉语中的“为人民服务”,说成英语是serve the people,而不是serve for the people,“为某人的死报仇”,说成英语是avenge sb’s death,而不是avenge for sb’s death,等等。用法3:(表用途)用于,用来。如: Knives are used for cutting things. 小刀是用来切东西的。 This knife is for cutting bread. 这把小刀是用于切面包的。 It’s a machine for slicing bread. 这是切面包的机器。 The doctor gave her some medicine for her cold. 医生给了她一些感冒药。 用法4:为得到,为拿到,为取得。如: He went home for his book. 他回家拿书。 He went to his friend for advice. 他去向朋友请教。 She often asked her parents for money. 她经常向父母要钱。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分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3、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4、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5、小结归纳: 怎么样,你们学会了吗?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快的记住它们的用法,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口诀来帮助你们熟记三个“的”的正确使用方法: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14849607.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314849607.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 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李老绝对可 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 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 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 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 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原来形意 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 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 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 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 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 辞辛苦。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经过 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 非。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 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 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 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 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 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 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 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 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 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 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 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 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 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 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 1、龙形:(15 式) 2、虎形:( 8 式) 3、猴形:(15式) 4、马形:( 8 式) 5、鼍形:( 8 式) 6、鸡形:(18式) 7、燕形:(17式) 8、鹞形:(15式) 9、蛇形:( 8 式) 10、骀形:( 8 式) 11、鹰形:( 8 式) 12、熊形:( 8 式) 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 【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

形意拳拳谱 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 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 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 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 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 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 其形似闪,有如闪电, 一指敏捷快速之意。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 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 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 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 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 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 向前。(自上而下打) (由下往上打) (水平向前直打) (转而向前平打) (左右螺旋前打) 1、起势(三体式) 2、进步右崩拳 3、退步左崩拳 4、顺步右崩拳 5、白鹤亮翅 6、进步左炮拳 7、撤步劈拳 8、跃步鼍形 9、进步横拳 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11、拗步崩拳 12、顺步崩拳 13、狸猫倒上树(回身 14、进步右崩拳 15、退步左崩拳 16、顺步右崩拳 17、白鹤亮翅 18、进步左炮拳 19、撤步劈拳 20、跃步鼍形 21、进步横拳 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23、拗步崩拳 24、顺步崩拳 25、狸猫倒上树(回身) 26、进步右崩拳 27、退步左崩拳 28、收势

常用介词用法(for to with of)

For的用法 1. 表示“当作、作为”。如: I like som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 我喜欢把面包和牛奶作为早餐。 What will we have for supper? 我们晚餐吃什么? 2. 表示理由或原因,意为“因为、由于”。如: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with my English. 谢谢你帮我学习英语。 3. 表示动作的对象或接受者,意为“给……”、“对…… (而言)”。如: Let me pick it up for you. 让我为你捡起来。 Watching 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health. 看电视太多有害于你的健康。 4. 表示时间、距离,意为“计、达”。如: I usually do the running for an hour in the morning. 我早晨通常跑步一小时。 We will stay there for two days. 我们将在那里逗留两天。 5. 表示去向、目的,意为“向、往、取、买”等。如: Let’s go for a walk. 我们出去散步吧。 I came here for my schoolbag.我来这儿取书包。 I paid twenty yuan for the dictionary. 我花了20元买这本词典。 6. 表示所属关系或用途,意为“为、适于……的”。如: It’s time for school. 到上学的时间了。 Here is a letter for you. 这儿有你的一封信。 7. 表示“支持、赞成”。如: Are you for this plan or against it? 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计划? 8. 用于一些固定搭配中。如: Who are you waiting for? 你在等谁? For example, Mr Green is a kind teacher. 比如,格林先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师。 尽管for 的用法较多,但记住常用的几个就可以了。 to的用法: 一:表示相对,针对 be strange (common, new, familiar, peculiar) to This injection will make you immune to infection. 二:表示对比,比较 1:以-ior结尾的形容词,后接介词to表示比较,如:superior ,inferior,prior,senior,junior 2: 一些本身就含有比较或比拟意思的形容词,如equal,similar,equivalent,analogous A is similar to B in many ways.

的地得的用法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看视频知道“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2.能在小组合作中正确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3.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的、地、得”。 教学重点:通过看视频知道“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的、地、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的、地、得”的用法“的、地、得”) 这三个字认识吧!虽然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读音de,但用法却不一样,可不能把他们用错了。究竟他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二、看微视频,学习“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三、小结: 1.孩子们,刚才看了视频知道他们是谁吗?(白勺的,土也地,双人得。) (1)白勺的是个杂货铺老板,她的店里都有什么?(彩色的毛巾美味的汉堡结实的帐篷舒适的儿童车捕捉风的网会唱歌的小树开个没完的花朵优美动听的歌曲飘来飘去的云……)还可能有什么? 你们一定会发现,白勺的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后面是名词。)板书:名词 (2)土也地是个运动男孩,他喜欢?(悠闲地散步欢快地跳舞兴奋地跳跃开心地捕蝴蝶看图书踢球骑自行洗澡吃冰淇淋……)他还可能喜欢干什么呢?你发现了吗?土也地的用法特点?(后面是动词。)板书:动词 (3)双人得呢?她是个总喜欢评价别人的小妹妹。(球踢得真棒舞跳得精彩长得好高呀……) 她可能还怎么评价别人?(歌唱得动听饭吃得很饱人长得漂亮)你们会发现,双人得的前面通常都是——动词。板书:动词 2.小结:所以,他们的用法也很简单,区别就在这里。 (白勺的用在名词前面;土也地用在动词前面;双人得用在动词后面。)你明白了吗? 四、我来考考你们,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1.菜鸟级练习 2.老鸟级练习 3.大虾级练习 五、总结

形意五行拳分解

形意五行拳分解 劈拳 pi 劈拳是以左右劈掌有些地区用劈拳)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面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 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图2――5),做法同前。 二.劈拳左起式: 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图2,6)。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定俗成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屈适度,不能挺直,左拳高与鼻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图2,7)。 要点: 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紧张,不可憋气;左手下落时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到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顶。三.劈拳右落式: 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效能,膝部微屈,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臂内

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图2,8)。 要点: 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 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两侧;眼看前方(图2,9)。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图2, 10)。 要点:与前左式垫步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五.劈拳左落式:动作与要点均与图2,8说明相同,惟左右相反。 如继续前进练习,则仍垫左脚,进右步,劈右掌,成劈拳右落式;如此可以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 六.劈拳回身; 转身时需劈出左掌,然后左掌下落变拳,右掌也随之变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腹部两旁,左脚随即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身体随之向右后转180度,右脚脚尖为轴向后扭直,脚跟略提起成右虚步式;眼看前方向(图2,12)。 要点: 转身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摇摆;扣左脚、落左手与转体要完整一致;眼神随转体平视前方,不可低头弯腰;腰要塌住,头要上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