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就业意向

小学教育就业意向
小学教育就业意向

周师小学教育专业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摘要: 通过对周口师范学院07级和08级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影响其就业意向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应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课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就业意向; 分析;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着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目标,周口师范学院于2006年开设小学教育这个专业。06级是第一批毕业学生,据统计有15人考上研究生,12人考入县市级学校,其余从事其他行业。总体来说,该专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问题在未来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来。为了使后续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我觉得对07、08级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为09、10级的学生提供有用的建议和对策。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 于2010年4月间对07、08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95份,其中07级45份,08级50份。现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提出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就业意向的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1.就业意向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07级学生,全班56人,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有22人,选择考招教或者特岗的学生有26人,自主创业1人,从事其他行业者7人。而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08级学生24人选择考研,20人选择考特岗或者招教,另有6人从事其他行业。如下表1 所示

表1 07、08级就业倾向

注:07级由于部分学生就业去向已经明朗,全班以56人算。

从07级就业意向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考研和考招教或者特岗上,对于选调生、招警考试很

少有学生考虑。选择考研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积蓄知识, 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选择考教师的同学则看重教师的发展前景。

2.就业单位

在07级和08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就业意向倾向于公立中小学校,其次是私立中小学,在次就是培训机构。近年来,国家对公立中小学教师的补助和优惠政策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教师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教师这个行业受到人们的青睐。私立中小学以其较高的薪金吸引着求职者,至于培训机构很少有学生去考虑,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公立中小学校。如表2所示

表2 07、08级倾向的就业单位

3.期望月薪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表3 可知,07、08 级薪金期望在2000—3000的人数最多,3000以上的人数较少。但期望月薪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不进行更深的进修,要达到这一标准是很难的。根据某网络调查,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 元, 其中专科毕业生平均为1533 元, 本科毕业生为1749 元, 硕士、博士分别为2874 元和3417 元。

表3 毕业生期望月薪

4.倾向的求职方式

要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成功就业,应当了解学生们比较倾向的求职方式,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经调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原因,很多学生进入学校任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或者通过考研继续自己的学业,拓宽知识领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最受学生喜欢的是考试,因为大部分学生觉得考试还是比较公平的,另外小学教育专业所学课程对于教师招聘这样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相对于其他求职方式,通过国家举办的特岗或者招教考试,学生能够更快的获得自己想要的职位。

二、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个人自身方面。

个人自身的修养与就业意向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07级学生的走访,我发现在课余时间中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行业的同学们,他们的就业意向更为明确,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另外07、08级学生获得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者占%,获得英语六级证者占%。另外还有一些在校内担任职务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能够为自己增加筹码。在政治面貌方面,党员和预备党员可以被用人单位优先考虑。再者就是个人就业所看重的因素,该问卷调查设计七个备选项,其中专业对口无人选择,其他的选项如表4展示。

表4个人就业看重因素

2、专业课方面

小学教育专业在所开设的专业课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践则放在大四的时候进行。通过调查,不少学生反映学校应该在大一到大三这段时间内将实践课程融入到平时课程当中。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学生反映关于小学教学这方面的课程较少,不能够真正用于以后教学中。但是,排行在前最受学生们喜欢的课程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这三门课程在学生们做兼职时,给学生提供了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外语教学中,英语音标和发音这门课程给学生们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通过访谈调查,同时也有学生反映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在深度上不够,小学教育是培养双语方向人才的,但是对于语文和外语方向的课程教学深度上有些不够。学生在校四年所学知识的多少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只有学生通过把自己充实起来才可以更加坦然、自信的去面对各种挑战。

3、学校就业指导

目标越明确,成功的几率越大。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

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而通过本次调查,不少学生表示对自己的目标并不明确,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毕业的时候最怕学生没有目标,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应该极力避免的。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有80%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在大一或者大二开始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提前树立好自己的目标,在自己的学业过程中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好剩下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4、外界影响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对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家人,其次是同学,最好是男女朋友。学生在求学期间,还未完全摆脱家长的束缚,在选择自己的道路方面更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观念影响,家长以其社会背景关系,为自己的子女打好铺垫,让自己的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另外,同学们的观念和行为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从众行为,同学们之间更容易引起模仿行为。

三、就业意向的指导策略及对策

1.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据调查,“学生自身条件不足, 缺乏竞争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使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围绕职业素质,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培养出适应工作快、换岗能力强、操作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小学教育双语方向教师人才。

2.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要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 ,使他们树立热爱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的大职教观念。把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离

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 ,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 ,使学生投入到基层教育的行列中去。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势 ,明确就业方向 ,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期望 ,确定就业目标。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实行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模式 ,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调查对象中仅有1%的毕业生有自己创业的愿望, 这说明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因此,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化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自己是否是创业的合适人选, 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到市场寻找创业机会。第二,鼓励自主创业,创造无限岗位。在特殊经济形势下,国家创造的岗位是有限的,而自己创造的岗位却是无限的。事实证明,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了推动自主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重要力量。国家应致力于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健全创业咨询服务、简化贷款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指导、支持和保护服务。

4.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纵、横”两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纵向”是指按学期阶段式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大一为专业教育期,旨在让新生初步了解职业,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职位设置及相应的素质要求。并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提升他们的各种基础能力。大二、大三为职业规划期,初步接触专业知识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来拟定一个职业发展方向。并开设相关政策宣讲会和咨询会。大四为就业强化期,重点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了解个人创业条件、特征,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简历等。“横向”是在大二、大三期间将基础课程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实践树立起自己正确、合理的就业观、人生目标。同时在传授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加大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反思和研究,为小学教育专业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同时也要将更多与实践相关的课程融入到小学教育这个专业中。

5.学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随着招教考试受热捧以来,教育事业在职人员的受欢迎程度大大提高,进入这些公立学校就相当于捧了“铁饭碗”的思想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在大学生的择业意向上呈现出重公立、轻私立;重在编、轻非编的现象。就业观念的不适应,使得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流,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不能将个人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在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上双管齐下,在提高毕业生、家长的承受能力的同时,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分阶段,分层次,将自己的目标化整为散,逐个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