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3-1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3-1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3-1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免疫一特异性免疫

教学目的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B:识记)。

2.抗原和抗体的知识(C:理解)。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异物性

抗原大分子性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抗体

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注解】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特异皮肤、黏膜等(第一道防线)

免疫分类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

一特异性免疫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骨髓:造(胸腺)↑↑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免疫系统

血干细胞 B细胞↓↓

(骨髓)效应B细胞→抗体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二)抗原和抗体

1.抗原

(1)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异物性(注意: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2)性质大分子性: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的物质

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2.抗体

(1)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例析】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衰老细胞、癌细胞等)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水解产物失去抗原的大分子性,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过程图

2.各阶段注意点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使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各细胞间的呈递是通过细胞的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2)反应阶段: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时,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①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菌结合后,可抑制其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和抗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两者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

【例析】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C)

A.抑制病菌的繁殖(体液免疫的功能)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ABD是或主要是体液免疫的功能P22、P22、P23)

【同类题库】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B:识记)

.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C.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D.具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下列既属于内分泌器官,又属于免疫器官的是(B)

A.骨髓 B.胸腺 C.脾 D.淋巴结

抗原和抗体的知识(C:理解)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C)

A.抗体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主要是由B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相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胞,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上天花。这种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D)

A.线粒体 B.中心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抗原一般不具有的特征是(C)

A.异物性 B.特异性 C.流动性 D.大分子性

.下列不属于抗体的是(A)

A.干扰素 B.抗毒素 C.凝集素 D.免疫球蛋白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的免疫属于(B)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B)

A.体液大量流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使用的蛇毒分别是(A)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下列不属于抗体的物质是(A)

A.干扰素 B.抗毒素 C.凝集素 D.免疫球蛋白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C)

A.抗体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主要是由B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关于抗体分布的准确描述是(B)

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B.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C.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D.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少数分布于细胞内液中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C:理解)

.下列各项表现,只属于体液免疫功能的是(B)

A.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使细胞外毒素失去毒性

C.吞噬病毒 D.纤毛摆动把粘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多选)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形成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

A.这一过程必须有特定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这一过程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C.这一过程使某些细胞对特定的抗原产生了记忆

D.这一过程使某些细胞产生了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

.下列表现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D)

A.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人的一生只会患一次麻疹

B.因注射青霉素而休克

C.服用脊髓灰质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

D.伤口感染导致伤口红肿流脓

.下列各项只属于体液免疫的是(A)

A.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D.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发生的免疫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B)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在人体内淋巴T细胞(C)

A.在反应阶段能释放出淋巴因子,加强相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B.由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器官产生,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大多为T细胞

C.能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将抗原直接消灭

D.既能进行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与淋巴B细胞在功能上相互配合

.记忆细胞的形成阶段是(B)

A.感应阶段 B.反应阶段 C.效应阶段 D.三个阶段都形成.关于细胞免疫效应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效应T细胞可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B.淋巴因子可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C.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淋巴因子 D.效应T细胞释放出的淋巴因子是球蛋白.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C)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B.淋巴细胞不需受抗原的刺激,也能形成效应细胞

C.只要接触到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要引起免疫反应才可)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下列关于吞噬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它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而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B.它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C.它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D.它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B)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C.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菌感染

D.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对效应T细胞作用归纳最完整的一组是(A)

①分泌淋巴因子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激活溶酶体酶⑤与靶细胞结合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发生在下列哪一阶段()

A.感应阶段 B.反应阶段 C.效应阶段 D.反应阶段、效应阶段.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B)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C)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对于1只先天性缺少胸腺的实验动物(白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胞免疫没有发育,抗体合成被削弱

B.只有体液免疫没有发育

C.只有细胞免疫没有发育

D.这个动物对病毒感染有抵抗力,但对细菌感染很敏感

.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D)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的能力

.下列有关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抗原只有突破前两道防线,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必需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C.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D.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死侵入体细胞内的抗原

.某国为了防止敌方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的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

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B细胞才能在再遇到天花病毒时形成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可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致其裂解死亡

.病毒进入人体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效应是(D)

A.细胞免疫就能消灭它 B.体液免疫就能消灭它

C.首先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首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进行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抗体或效应T细胞)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切除一幼鼠的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将会(D)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的体液免疫能力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是由下列哪种细胞所释放的?(B)

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T 细胞 D.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D)

A.溶酶体 B.中心体 C.内质网 D.核糖体

【学科内综合】

.(多选)人体能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是(BCD)

A.口服丙种球蛋白 B.接种疫苗 C.输入丙种球蛋白 D.感染病原体

.吞噬细胞参与(ABC)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下列与体液免疫有关系的细胞结构是(D)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中心体⑥细胞核⑦核糖体

A.①②⑤ B.②⑤⑥⑦ C.①②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下列细胞不可能在淋巴中出现的是(C)

A.效应B细胞 B. T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C)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和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它的基本单位以及产生它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

A.氨基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对儿童接种某种疫苗,可获得对某种病的免疫力,该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大(B)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质体

.打预防针能预防某些传染病,与这种免疫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A)

A.核糖体 B.内质网 C.染色体 D.线粒体

.不能研究蛔虫病疫苗的原因是(A)

A.病原体根本没有进入血液 B.找不到抗原物质

C.不能产生特异抗体 D.目前这方面技术还不过关

.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药物是医生常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肌肉注射对注射液浓度考虑不多,而静脉滴注必须严格控制注射液浓度

B.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不同

C.给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补充球蛋白时,较好的方法是用静脉滴注

D.对有些病人来说,某些药物也会引起免疫反应

[解析: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药物时常用的溶剂是0.9%的生理盐水,由于肌肉注射量较小,对浓度考虑不多,而静脉滴注量较大且直接进入血液,为保护血细胞,应特别重视注射液的浓度,A项正确;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而静脉滴注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B项正确;给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补充球蛋白时,若用肌肉注射,球蛋白进入局部组织液后仍旧需进入血浆后才能体现疗效,因此,见效快的方法是静脉滴注,C项正确;对某些病人来说,青霉素会引起过敏反应,D项正确。]

.下左图示淋巴细胞的分化

(1)图中①是指,②是指。

(2)①细胞在③处经抗原刺激后,①细胞分化成⑤,②细胞在④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⑥。

[(1)T细胞 B细胞(2)淋巴器官效应T细胞淋巴器官效应B细胞]

.根据上右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下列标号所对应的名称:①④。

(2)反应阶段为(用字母表示),I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形成大量的,

产生更强的。

[(1)造血干细胞效应T细胞(2)EFGH蛋白质核糖体、高尔基体(3)增殖、分化效应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

.下图是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吞噬细胞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吞噬细胞由人体的产生的,在血细胞中属于白细胞。

(2)从图中看出,在吞噬细胞中,除了核糖体外,数目最多的细胞器是,内含许多。此物质是在细胞中合成,转移到加工处理,最后由质膜包裹后形成的。

(3)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使细菌解体,此过程称为免疫,此外,大多数进入人体的抗原需经吞噬细胞处理,使暴露,此过程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被称为阶段。

[(1)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或红骨髓(2)溶酶体;水解酶;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3)非特异性免疫;免疫抗原决定簇;感应]

.下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

(1)这是细胞,它是由分化而来。

(2)[7]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免疫的阶段。

(3)若该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名称为,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

[(1)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2)球蛋白;相应的抗原;体液;效应(3)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下图表示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物为抗体。请回答

(1)这是细胞,它是分化而来的,

分化的原因有...三种。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能消

灭。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

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

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并以

[ ] 的形式转变。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 ] 提供的能量。

(4)抗体的分泌说明。

.右图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细胞某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为细胞。

(2)抗体由细胞的[ ] 合成,[ ]

分泌到细胞外的体液中。

(3)在抗体的合成和加工分泌中需大量能量,主要是

由[ ] 提供。

(4)抗体主要分布于中,也分布于

和中。

[(1)效应B细胞(2)[4]核糖体;[2]高尔基体(3)[3]线粒体(4)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炭疽热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它可引起动物组织水肿,粘膜出血,造成动物死亡。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做了如下实验:把实验绵羊用毒性削弱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注射,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绵羊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本实验的结论是:实验绵羊获得了免疫力,请回答:

(1)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杆菌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绵羊体内产生相应的对付芽孢杆菌外毒素的,这属于免疫,外毒素是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

(2)毒性极弱的炭疽芽孢杆菌进入绵羊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请写出所有与该物质有关的细胞名称:。(3)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补充完善该实验:

①实验设计的原则:;

②操作步骤:;

③预测结果:。[(1)抗体;体液;次级(2)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3)①对照原则

②将未免疫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强的炭疽芽孢杆菌③未免疫的绵羊将全部死亡]

.在两种免疫的方式:体液免疫是靠B淋巴细胞产生的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实现的免疫,如接种牛痘后所表现出的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另一种是细胞免疫,它不产生游离的抗体,而是依靠另一种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直接冲击和破坏外来细胞的免疫,如器官移植免疫。下面是有关这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

(1)根据上述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分析说明。

(2)若要保证器官移植成功(如肾移植、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选择合适的供体非常关键。请举例说明,现代哪些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寻求合适的供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

[(1)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通过实验二和实验一、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实验三与实验一、四进行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不是T淋巴细胞,而是B淋巴细胞。(2)①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用来治疗各种相关的疾病②运用“核移植”、克隆技术来获取“非生殖性胚胎”从而获取与病人自身器官相同的供体③利用转基因技术在动物体内培养与病人器官相同的供体]

.(1)内环境的稳态,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引起,并导致疾病。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的稳定和、的稳定等等。

(2)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使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此时下丘脑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

,通过产生 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 释放的 激素增加,从而促进了 和 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了

尿的排出,使 的渗透压恢复正常。

(3)“T 淋巴细胞”是在 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而“B ”淋巴细胞是在 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前者在 免疫中起主要作用,后者在 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特异性免疫分为三个阶段即 、 、 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是抗原 、 、 阶段。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乙肝病毒的结构象汤圆,较厚的蛋白质外壳,中心是双

链DNA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可以复制出许多的病毒颗粒,从而损害肝细胞的

机能,进而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侵入人体肝细胞的是乙肝病毒的 ;

(2)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发人

体产生抗体,其原因是 ;

(3)直接与 细胞合成、加工、运输抗体的细胞器有 种,在此

过程中还需要 提供大量的能量。抗体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可以使乙肝病

毒失去 能力;

(4)由于 技术的出现,人们很快利用这一技术来生产乙肝疫苗。

.(9分)右图是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 决定,

B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中。淋巴细胞不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而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同一

个体的全部正常细胞具有相同的 。

(2)在抗禽流感病毒的机体内,A 与B 结合后将

使A 失去 的能力。

(3)B 类物质可应用于检测是否为吸毒者等方面 的主要原因是 。

(4)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消失,为何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

(5)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众多抗原中的一种。这是天生决定的,还是后天在抗原刺激

下其它淋巴细胞再转化形成的?为探究之,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几个实验:先给动物

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与之结合的细胞被强射线全部杀死),小鼠不发生相应的疫反

应;再给未标记的抗原X ,不再发生免疫反应;最后给其它抗原Y 等.机体能对其它抗正常

免疫。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

[(1)遗传性(1分)血清(1分) 抗原决定簇(HLA)(1分) (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1分)(3)

抗体与抗原特导性结合(1分) (4)胸腺是T 细胞发育的场所,B 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

要T 细胞呈递抗原(2分) (5)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

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2分)]

.右图为人体某种淋巴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由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引起分

化的原因可能有三种:

①是 ;

②是 ;

③是 。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能与 发生特异

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 免疫

的阶段。

(3)该细胞在体外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叫。过程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

[(1)B细胞或记忆细胞(2分) ①吞噬细胞和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①B细胞直接接受抗原刺激③记忆细胞受到同一抗原刺激 (2)免疫球蛋白(或蛋白质) 抗原体液效应 (3)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2分)]

.(7分)人体内环境中有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它可以识别、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有害异物,也能清除受损、衰老、死亡和突变的自体细胞等。下面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一组问题。

(1)与细胞表面识别异物密切相关的是,与细胞内吞和外排有关的结构特点是。

(2)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它将被直接呈递给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

(3)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付被病原菌寄生的细胞的方法是,首先由使之裂解,然后通过的作用将释放出的病原菌消灭。

(4)人们感染病原体后,通常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恢复健康,但如果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则会降低药效,原因是。[(7分)(1)糖蛋白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抗原决定簇 T细胞 (3)效应T细胞抗体 (4)病原菌群体抗药性增强或病原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复习

免役调节 一、三道防线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1、皮肤、粘膜 2、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3、免疫应答 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 前两者的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成为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 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有关 2、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关 三、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同时分化成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入侵者做出反应。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 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下图是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抗原 只与适合的 受体结合 B 淋巴细胞 表面不同的受体 激活的 B 淋巴 细胞增大、 分化、分裂 记忆 B 细胞群, 一旦遇到同一类 型抗原便快速增 殖分泌抗体 效应 B 细胞群 分泌抗体进入血液

四、细胞免疫 TIP : 1、成熟的T 淋巴细胞有不同的群体,有成熟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2、每一个成熟的T 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五、体液免疫 TIP : 1、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2、反复分裂形成的B 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 细胞和记忆B 细胞。 3、实现体液免疫需要 T 细胞的参与。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处理入侵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相辅相成。 巨噬细胞 辅助性T 细胞上的抗原MHC 受体 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 分裂和分化 细胞毒性 T 细胞 抗原-MHC 复合体 被感染的体细胞 MHC 标志 病原体 抗原-MHC 复合体 巨噬细胞 抗原 MHC 抗体 辅助性T 细胞B 细胞 大量的效应和记忆B 细胞 分裂和分化效应B 细胞 记忆B 细胞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源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有:解放水(约95.5%)和结合水(约4.5%),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绝大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 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例外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C-G,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想一想:免疫系统的组成层次中谁最重要?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思一思: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战者与作用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直接杀死抗原? 知识点三免疫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议一议: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自我校对: ①骨髓②胸腺③生成、成熟④T⑤胸腺⑥骨髓⑦抗体⑧浆⑨T⑩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淋巴因子?衰老○21破坏○22癌变○23系统性红斑狼疮○24再次○25相同抗原 ○26发作迅速○27严重损伤○28遗传倾向○29T细胞○30一切○31疫苗○32器官移植 想一想:免疫细胞 思一思:体液免疫的参战者是抗体,作用对象是抗原;细胞免疫的参战者是效应T细胞,作用对象是被抗原入侵的细胞(靶细胞),无论抗体还是效应T细胞,它们均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抗原多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议一议:与正常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的最大特点是抗体分布场所不同——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则吸附于某些细胞(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表面上。

1.免疫概念 免疫,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的三道防线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必背)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2016高考备战-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超全精压)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酵母菌: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方程式:C6H12O6→2C2H5OH+2CO2 1.酵母菌最适的繁殖温度是20℃,最适的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葡萄酒出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3.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受到抑制 二果醋的制作原理 醋酸菌:好氧异养型。最适温度30~35℃。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白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醋酸菌对氧气含量敏感,需要持续不断鼓入空气。(若只是打开发酵瓶的充气口不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2C2H5OH+O2→CH3COOH+H2O 实验设计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注:1.应该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避免过度冲洗,否则会冲走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操作提示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时,要留有1/3的空间 2葡萄酒制作温度控制在18~25℃,葡萄醋制作温度温度控制在30~35℃ 3.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酒精检验: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1.2 腐乳的制作 基础知识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有白色菌丝。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实验设计: 1.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摆放在瓶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注:1.加盐的作用:①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②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③可以调味 2.注意盐都用量:①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②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3.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4.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精华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本原理 1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型真菌,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所以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细菌,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2℃,所以醋酸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4、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二)、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三)、实验装置: 1、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 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 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 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 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

201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2019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十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试题

专题二十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考纲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必考(a)、加试(a)]。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必考(a)、加试(a)]。3.特异性免疫[必考(b)、加试(b)]。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必考(a)、加试(a)]。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a)]。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必考(a)、加试(a)]。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必考(a)、加试(a)]。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必考(a)、加试(a)]。 考点一非特异性防卫和免疫接种 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3.特异性免疫 (1)免疫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起源淋巴干细胞 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胸腺 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 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2)抗原与抗体 ①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 MHC。 ②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球蛋白。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6CO2 2、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 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3、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4、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7、酒精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8. 实验装置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 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 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5.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 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6.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注意:控制盐的用量,豆腐块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7.食盐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8.配制卤汤: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赋予腐乳以特殊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发酵过程

最新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电子教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高二生物知识点必背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必背归纳总结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 传统发酵技术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 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 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 能量 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①方法:比色法; 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菌种 项目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繁殖方式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孢子生殖二分裂生殖生产应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制作泡菜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一直需氧不需氧最适温度18℃~25℃30℃~35℃15℃~18℃常温 时间控制10~12天7~8天腌制8天左 右 腌制10天左 右 其他条件封闭充气口适时充气控制盐酒用 量 控制盐水比例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6CO2 2、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 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3、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4、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7、酒精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及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8. 实验装置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及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及了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 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5.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 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4 2、基本单位:氨基酸,结构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之处是每种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 结构通式: R O ‖ H N C C O H H H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 计算:脱去水分子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空间结构千变万 化。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 4、功能:(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 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Ⅱ、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构成 2、基本组成单位 4、功能:核酸是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Ⅲ、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1、元素组成:只有C、H、O 2、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3、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四大能源: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主要能源:糖类;直接能源:ATP ;根本能源:太阳能 Ⅳ、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Ⅴ、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 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 2、 生物大分子 是由多个基本单位(单体)组成的多聚体 构成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 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 氨基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1)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 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都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生理功能: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是 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中的含量过低会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二、 细胞的结构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_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6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 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 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 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 制酒时,应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13、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超详细资料

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