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复习题

种子生产学复习题
种子生产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品种(cultivation):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并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

特点: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稳定性、一致性;利用的时效性;地区的适应性。

2、品种混杂(cultivar complexity):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3、品种退化(cultivar degeneration):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

4、种子生产(seed production):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

5、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6、自花授粉(self 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7、异花授粉cross pollination: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

8、常异花授粉often cross pollination:作物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1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11、无融合生殖apomixis: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类型: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配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12、无性系clone: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特点:无论母本的遗传基础纯与杂,其后代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后代通常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13、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14、基因频率genotype: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15、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16、遗传平衡定律(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17、常规品种(conventional cultivar):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18、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19、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yivar):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9、显性假说 dominance hypothesis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19、超显性假说:superdominance hyprothesis 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20、纯系:指从一个基因型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即由纯合的个体自花授粉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21、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无性繁殖产生的群体。

22、自交不亲和性:self incompatibility 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23、雄性不育性:male sterility 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24、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

二、简答:

1、种子生产学的内容: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子生产质量控制及不同作物种子的生产技术。

2、种子生产的特点:繁育方式多样性;自然选择制约性;种子生产的时效性;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具备条件: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备;具有种子生产许可证;取得该作物的品种权和生产授权。

3、影响种子生产计划的因素:品种结构及其表现情况;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发生情况;需求总量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地政府政策导向;同类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情况及库存情况。

4、良种特点:纯度高;净度好;籽粒健壮健全饱满;干燥。

5、种子生产实施方案制定的内容:与基地农民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公司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所采取的物质保障计划;公司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种子收购计划。

6、纯系在生产中的指导意义:在纯系中选择是无效的,完全绝对的纯系不存在;在种子生产中为了防杂保纯,必须充分隔离,减少繁殖代数,提纯复壮;在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在生产中通常通过单株选择进行复壮。

7、遗传平衡定律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1)通过施加人工选择来提高种子的质量;(2)通过自然变异、异品种的杂交和小样本的引种来改变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的纯度,从而提高种子质量。

8、杂种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在杂交制种过程中,保持和提高亲本种子的纯度,已达到所生产杂交种子的杂种优势;在种子生产过程中,不能坚持优中选优的思想。9、我国现行中自己别分类:育种家种子、原种、大田用种(良种)

官方种子机构认证协会(AOSCA):育种家种子、基础种子、登记种子、认证种子。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育基础种子、基础种子、认证一代种子、认证二代种子、商业种子

美国现行种子级别分类:育种家种子、基础种子(白)、登记种子(紫)、认证种子(蓝)。

10、成对回交测交法:1、不育系和保持系成对手分院中生产程序:单株选择,成对授粉;株行鉴定,测交制种;株系比较,杂种鉴定;优系繁殖,生产原种2、恢复系一选二圃制原种生产程序:单株选择,测交制种;株行鉴定,杂种鉴定;混合繁殖。

11、光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1、必要性和特殊性: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存在遗传漂移现象;原种生产必须在可控的光温条件下进行;原种使用代数短,原种生产必须年年进行。

程序:单株选择---低温或长日低温处理---再生留种(核心种)---原原种---原种---植株。

操作步骤:1、根据植株的形态特征,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单株,并在与性敏感期内进行为期10d左右的的低温或长日低温处理2、在抽穗时镜检花粉育性3、选中单株立即割茬再生,是再生植株在在低温或短日高温下恢复育性,结出核心种子4、在严格隔离的适宜条件下,用核心种子繁殖原原种,原种。

12、杂种种子生产方法:1、人工去雄制种法;2、化学杀雄制种法;3、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法;(1)细胞核雄性不育(2)细胞质互作不育4、利用自交不亲和制种法。杂种种子生产共性技术:确定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的面积比例;隔离区设置;父母本间种行比;调节播期,确保花期相遇;除去杂株;及时去雄和辅助授粉;父母本分收分藏;质量检查。

无性系品种种子生产特点:体积较大,不易保存;繁殖材料分生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逆性适应性。

无性系品种原种生产脱毒方法:热处理脱毒;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茎尖微体嫁接脱毒;化学治疗脱毒。

加速种子生产的方法:1、利用作物分蘖特性稀播单播插,必要时多次剥蘖移栽;2、利用异地或异季生长环境一年繁殖多代3、切割无性繁殖(1)掰芽育苗繁殖(2)分株繁殖(3)小苗茎条切断繁殖4、利用组织培养大量无性繁殖。

栽培品种的分类: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指导品种。

种子生产基地的形式:1、种子企业自有或国优良种繁育基地2、特约良种基地(1)区域特约大型种子生产基地(2)联户特约繁种基地(3)专业户特约繁种基地3、自主租凭的种子生产基地(1)农民出租土地(2)农民以土地入股。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原则:1、在最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建立种子生产基地2、统筹安排,分级分类建设3、质量优先,兼顾效益。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必备条件:1、气候条件(1)温度(2)降雨与湿度(3)风2、自然生产条件(1)良好的隔离条件(2)基地的无霜期较长(3)土地集中连片,肥沃,排灌方便(4)病虫害轻,自然灾害少(5)交通方便(6)基地农业生产水平高3、社会经济条件(1)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主动性高(2)技术力量基础好(3)劳力充足(4)耕作制度适合良种繁育要求,生产水平较高(5)农户经济基础好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程序:1、搞好论证2、详细规划3、组织实施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内容: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1)水源保证和排灌设施建设(2)田块和道路改造建设(3)耕作制度的合理改革和生产工具的改造创新(4)种子干燥、收购、贮藏设施建设2、组织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1)建立健全的基地组织管理体系(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3)种子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基地管理:1、计划管理(1)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规模(2)推行合同制,预约生产、收购和供种2、技术管理(1)确定统一的技术规程(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奖惩制度(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子生产者的技术水平3、质量管理(1)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2)严把质量关,规范作业,(3)建立健全种子检验制度,做好种子安全储运工作。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原因:种子生产基地是保质保量生产农作物种子的场所,是种子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技术优势生产出数量足质量高的优良种子。建设好良种繁育基地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保证种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混杂和退化的关系:混杂易引起退化并加速退化,退化又必然表现为混杂

品种混杂退化: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纯度下降种性劣变的现象。

品种混杂的原因: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不正确的选择,生育分离和基因突变,不良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

防杂保纯的措施:严格管理严防机械混杂,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定期更新和采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改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

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提高种子净度降低种子含水量,保持种子健康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

三、填空选择:

1胡萝卜采种方式:1成株采种法2半成株采种法3小株采种法

1.种子生产的特点:繁殖房事的多样性;自然因素的制约性;种子生产的时效性;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

2.品种特点

1 特有遗传性

2 地区适应性

3 利用的实效性

3.种子生产学的任务

1 阐明种子生产原理

2 探索不同种类种子的最佳生产方法和技术

3 把育种和生产联系起来

4.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1 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

2 应具有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3 应具有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备

4 应获的种子生产许可证

5 应取得该作物的品种权或该作物的生产授权

5.影响种子生产计划制定的因素

1 品种结构及其表现情况

2 病虫害及其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3 需求总量及发展趋势分析

4 当地政府政策导向

5 同类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情况及库存情况

6.良种的特点

纯净壮健干

7.有性繁殖的方式

1 自花授粉

2 异花授粉

3 常异花授粉

4 自交不亲和性

5 雄性不育性

8.纯系学说

是指从一个基因型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即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1 完全的纯系是没有的,在种子生产中为了防杂保纯我们必须充分隔离、减少代数、提纯复壮。

2 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因此在种子生产中药通过单株选择、株系比较来进行提纯复壮。

9.提高种子繁殖系数的主要途径

1 单粒播种

2 异地扩繁

3 异地加代

10.种子生产基地的形式

1 种子企业自有或国有良种繁育基地(特点:基地面积一般不大但经营管理体制完善,设备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适合原种、原原种和杂交种子的亲本生产)

2 特约良种繁育基地(类型: 1 区域特约大型种子生产基地 2 联户特约繁种基地

3 专业户特约繁种基地) 3 自主租赁的种子生产基地

11.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原则

1 在最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2 统筹安排分级分类建设

3 质量优先坚兼顾效益

12.种子生产基地的条件

1> 气候条件(温度、降雨、湿度、风); 2>自然生产条件(1 基地隔离条件好 2 基地的无霜期相对较长能满足作物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3土地集中连片肥沃排灌方便;4 作物各种病虫害轻; 5 交通方便; 6 基地农业生产水平高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3> 社会经济条件(1 政府重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 2 技术力量基础好3 劳力充足 4 耕作制度适合良种繁育的要求 5 农户经济基础较好)。

13.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1 计划管理

2 技术管理

3 质量管理

14.栽培品种的特性

1 经济性

2 实效性

3 可生产性

4 地域性

5 商品性

15.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 机械混杂

2 生物学混杂

3 不正确选择

4 剩余分离和基因突变

5 不良生态条件与栽培技术

16.品种防杂保纯的措施

1 严格管理防止机械混杂(合理轮作把好种子接收发放关把好播种关严把收获脱粒关)

2 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合理隔离严格去杂)

3 定期更新和采用四级种子程序

4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5 改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

17.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1 提高种子净度

2 降低种子含水量

3 保持种子健康度

4 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合理调节养分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季节及时防治穗部病害及时收获快速脱水分收分藏种子活力的保持种子活力恢复与提高)

18.玉米一代杂种生产共性技术

1 确定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的面积比例

2 设置隔离区

3 父母本间种行比

4 调节播期确保花期相遇

5 除去杂株

6 及时去雄和辅助授粉

7 父母本分收分藏

8 质量检查

19.玉米种子一般在6-----7摄氏度可以发芽最适发芽温度25——35摄氏度最高44——50日均温18度开始拔节,抽雄开花期日平均温度26——27度灌浆成熟期日平均温度20——24度

20.玉米缺N表现为株型细瘦,叶色黄绿,从下部老叶开始变黄,缺P就会造成幼苗根系减弱叶色紫红吐丝延迟受精不完全果穗延迟成熟缺K就会生长缓慢叶片黄绿或黄色叶的边缘及叶尖呈灼烧状

21.玉米播种时耕作层的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生长发育过程中苗期60%左右拔节期70——80%抽穗开花期75——80%

22.玉米的类型

硬粒、马齿、粉质、爆裂、甜质、糯质、甜粉、有稃

2 玉米的植物学分类:硬粒型;马齿型;粉质型;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甜粉型;有稃型。

23、玉米的一生和生育时期(发芽出苗期,苗期,穗期,花期,籽粒成熟期)

24、玉米种子高产技术措施:

1、选用自身高产的母本和父本(母本:配合力强、吐丝顺畅、花丝生活力强,接穗率高、各种抗性强。父本:植株高于母本,花粉量足,花粉生活力强)

2、选地,整地、使用基肥

3、播种规格

4、花期预测和调节(叶片检查法、剥叶检查法、叶脉预测法、镜检雄穗幼穗法)

5、人工辅助授粉

6、田间管理

7、玉米异地加代繁育制种技术

23.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优

1 确保品种的种性和纯度

2 缩短原种生产年限

3 操作简便经济省工

4 减少繁殖代数延长品种使用年限

5 有利于种子品种标准一致化

24.小麦种子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基地选择

2 精细管理

3 严格去杂去劣

4 做好种子收获保管、严防机械混杂

5 做好种子检验

25.小麦亲本选育在常日高温下,杂交种选育是在短日低温下

26.小麦的花期调节

1 肥水管理(N促营养迟开花pk生殖早开花)

2 镇压父本

3 采用生长调节剂调节27.小麦杀雄法制种的优缺点

优点1 不需要培育不育系和恢复系 2 亲本选配自由 3 能够确保稳产高产 4 种子生产程序简单

缺点1 不能保证纯度 2 时机不好掌握

28.小麦杀雄制种法的特点

1 对大多数小麦能导致完全或近乎完全的雄性不育

2 植株发育的较长时期范围内能导致小麦雄性不育

3 对植株无毒害

4 对雌性育性无影响

5 与环境及品种不发生剂量互作

6 不污染环境

7 成本低施用方便

29、小麦三浦制生产方法:(1、单株选择2、株行圃:行长2m行距20-25cm株距3-5cm 设保护行3、株系谱:采用等播量,等行距,希条播4、原种圃)

29.种子生产有关的油菜生物学特点

1种子细小圆滑 2 繁殖系数大 3 不同部位的种子质量有差异 4 自然异交率高 5 常规品种遗传基础较复杂

30.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1 育种家种子(典型性遗传性稳定纯度100%点播鉴定去杂混收一繁多用株距6——10厘米行距20——30cm每隔2——3米设走道2——3米的隔离区)2 原原种(来源育种家纯度100%点播稀种去杂混收株距6cm行距20——25cm)3 原种(遗传稳定稀播繁殖走道隔离去杂去劣)4 良种(遗传稳定良种场繁精量稀播一场一种,严防混杂)

31、油菜常规品种原种生产技术

1、三圃法油菜常规品种原种生产(1、单株选择:选单株,苗初期选优株,主花套袋自交标,分脱编号保存

2、株行圃:入选单株小区,原种对照区,初花期,收获去杂

3、株系谱:选株系,脱粒保存

4、原种圃:入选株系混繁原)

2、二圃制油菜常规品种原种生产(1、典型优良单注,苗期初选,标记花熟去劣收获贮藏)

3、混合选择法油菜常规品种原种生产(1、选田,选单,苗蕾初选标记,花熟复选鉴定合并脱粒)

31 三系法杂种油菜制种的技术:三系杂种油菜制种是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按照一定的比例相间种植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受精结实产生出F1种子。技术如下:1选地隔离去砸出列确保种子纯度2适期播种壮株稀枝提高制种产量3及时收割分级细打提高种子质量

31油菜杂种种子生产的四条途径:1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实行三系配套制种2利

用核不育两用系生产杂交种3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实行两系制种4利用化学杀雄制种31油菜生物学特点:1种子细小圆滑2繁殖系数大3不同部位的种子质量不同4自然异交率高5常规品种遗传基础较复杂。

31 油菜的开花顺序:先主花序然后第一分枝第二分枝的花絮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则是基部的先开上部的后开从下而上依次开放。

31、大豆三年三浦法原种种子生产

1、单株选择:花期初选,成熟复选,脱粒后决选,拔回室内决选

2、株行圃:单粒点播,行长5—10m去杂去劣,单收,

3、株系谱:每小区2—3行行长5—10m单粒点播,去杂鉴定

4、原种圃:早播稀播方法行距50cm 株距 10—15cm

32、大豆良种生产防杂保纯方法:

1、株选法(正向选择)

2、片选法(负向选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授粉方式。

玉米

1、玉米的生育时期:发芽出苗期;苗期;穗期;花期;籽粒成熟期。

3、玉米的栽培类型:1)按熟期分:早熟;超早熟;中熟;晚熟;超晚熟。2)按用途分: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3)按杂交种组成分:顶交种;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综合品种。4)按生态区域分:东北春玉米区;北方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4、种子产量构成的因素:穗数;平均穗粒数;粒重。

5、种子高产技术措施:1)选用自身高产的母本和适宜的父本2)选地、整地和使用基肥;3)播种规格(父母本行比确定合理的密度调节播期提高播种质量);4)花期预测和调节(花期预测花期不遇的调节);5)人工辅助授粉;6)田间管理(苗期管理:间苗、定苗、补苗;紧施苗肥;中耕除草;虫害防治。穗期管理:重施穗肥;灌溉排水;病虫防治。花蕾期管理:巧施粒肥;病虫害防治)7)玉米异地加代繁育制种(选地隔离;适宜的播种期;田间管理;防治虫害和鼠害;注意花期)。

6、玉米花期预测的方法:叶片检查法(1——2片叶);剥叶检查法;叶脉预测法;镜检雄穗幼穗法。

7、玉米种子质量控制:亲本繁殖和保纯(原种生产和保纯;制种亲本的生产与繁殖);制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安全隔离;2去杂去劣;3、及时彻底去雄;4、提高种子活力确、保种子质量:合理调节养分;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季节;及时防治穗部病害;加速脱水,分收分藏;适时收获,防止混杂)

小麦

8小麦原种生产技术:1)应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2)三圃制生产原种(单株选择、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3)二圃制生产原种(单株选择、株行圃、原种圃);4)株系循环法生产原种(建立株系圃、株系循环生产原种);5)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

9小麦种子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基地选择;精细管理;严格去杂去劣;做好种子收获、保管工作,严防机械混杂;做好种子检验。

10小麦杂交种生产技术:两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不育系的繁殖、制杂交种);化学杀雄法制中技术;三系法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利用核不育或核质互作不育)。

11 马铃薯的脱毒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点组织部分病毒含量低或者不带毒2茎尖分生组织没有维管束系统,病毒不会感染到分生组织,茎尖生长的速度大于病毒侵染的速度。

12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法生产脱毒微型薯技术:1待脱毒材料的选择2茎尖剥离与培养3脱毒试管苗扩繁和试管薯诱导4脱毒微型薯生产5马铃薯病毒检测。

13利用实生种子生产无病毒种薯的原理和技术原理: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马铃薯能自动脱除毒源使病毒不能通过新生的种子侵染下一代。技术:1从健康母株采收实生种子2栽培实生苗3选择无病毒实生薯。

14防止马铃薯再侵染的措施 1及时拔出病株2割秧早收减轻种薯带毒3因地制宜避

芽生产种薯4防蚜灭蚜。

15茄子杂种一代制种技术 1杂交时期(日均温度上升到20-25度北方地区5月下旬)2花粉采集(上午9-11点)3母本去雄(花前2-3天去雄)4杂交授粉5田间管理(对母本杂交前严格检查清理摘除开放花朵合理整枝及时摘心追肥)6种子采收

16大白菜叶的分类 1子叶2基生叶3幼苗叶4莲座叶5结球叶6茎生叶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参考复习资料1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学校管理? 答:学校管理就是通过指挥、协调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使学校按教育规律正常运转,使其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2.为什么要研究学校管理? 答:(1)研究学校管理是时代对校长提出的要求。(2)教师队伍的现状要求校长研究学校管理(3)在教育大环境下,为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校长需要研究学校管理 (4)能使校长更适应工作职责的要求。 (5)能促进校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能提高校长的工作效率。(6)使校长能立足本地、本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学校管理规律,提高工作能力。(7)能尽快提高校长理论修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3.学校管理历史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经验管理(2)行政管理(3)科学管理 4.什么是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工作效率有何关系? (1)答:管理幅度是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多少人数。(2)答:管理幅度决定着一所学校要设置多少管理层次,配备多少管理人员。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信息沟通相应就畅通,效率也越高。但管理幅度过宽也会造成无法有效管理的问题。随着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组织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宽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以增加学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加速学校决策过程。 5.什么是学校组织机构?谈谈你校的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 答:学校组织机构是指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而将学校各个部门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整体。 答:主要从学校组织机构在设置的基本形式、职能的发挥、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等方面谈。 6.学校组织结构有哪些职能? 答:(1)实现目标。(2)组织资源。(3)指导工作。(4)沟通信息。(5)协调关系。 6)激励员工。 7.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和评价。 8.学校的管理目标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答:(1)导向作用。能为学校管理活动指明工作方向,确保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 (2)激励作用。由于目标管理注重全员参与和自我管理,这一做法切合教师的特点,因此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控制作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以自觉调控和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完善的责任制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4)标准作用。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尺度,促使学校去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9.怎样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 答:(1)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2)加强学校管理理论指导,提高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符合学校的现实基础,理智分析本校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提高目标可考核性。 (5)注意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形成完备的学校目标体系。 (6)还可从纵向的角度设计学校的目标,将学校目标划分为学校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体目

种子生产学

《种子生产学》 基本概念 1.种子生产:就是将育种家选育的优良品种,结合作物的繁殖方式与遗传变异特点,使用科学的种子生产技术, 在保持优良种性不变、维持较长经济寿命的条件下,迅速扩大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种子。 2.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一致性和稳定性, 并有适当名称的植物品种。 3.纯系学说:认为同一纯合亲本自体受精而得到的后代,或由长期连续近交得到的动物或植物的高度自交系,具 有相同的基因型,它的每一个基因座都是纯合的,所以不会发生分离。 4.遗传漂移,是指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 5.良种:是指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是经过审定定名品种的复合一定质量等级标准的种子。 6.三系杂交稻: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系)、保持系(B系)和恢复系(R系)的杂交水稻生产体系。 7.二系杂交稻:是指基于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水稻生产体系,光(温)敏不育系在一定条件下完全不育,可用作 不育系;在一定条件下,它又能自交结实,繁殖种子。 8.纯系品种:是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合的植物群体,是由杂交组合及突变中经系谱法选育而 成。 9.杂交种品种:亦称杂交组合,是指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 体。 10.纯系学说:纯系,是指从1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 一、简述新品种合理利用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尽量保持其纯度,延长其寿命,使之持续地发挥作用。 措施;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和大田用种基地。 二、两系法杂交水稻(与三系法比)优势: 配组自由,选育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一系两用,长日高温下(夏季)可制种,短日低温条件下(春、秋)繁殖,能简化程序,降低成本;由于光温敏不育性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可克服三系法不育系中细胞质的负效应;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实现更高产目标。 三、花期相遇的判断标准:母本比父本早1-2d始穗。始穗期比理想花期早或迟2-3d内。始穗期比理想花期早 或迟3-5天,盛花期只有部分相遇。 不遇:始穗期比理想花期早或迟6天以上,盛花期基本不遇。 母多早熟,幼穗分化历程短,父多中晚熟幼穗分化历程长。一至三期父早一,四至六期父母齐,七至八期母略早四、花期调节的方法 促慢控快:是促进生长发育,提早抽穗和缩短开花历期;延缓生长发育,推迟抽穗和延长开花历期。(氮控钾促、干控水促、喷施“九二0”、喷洒化学药品,借父传粉、密度调节、秧龄调节、拔苞拔穗法) 五、三系不育系的分类 孢子体不育:野败型、冈型、D型和矮败型,花粉败育较早(单核后期),典败为主 配子体不育:红莲型败育较晚(二核期),园败为主;BT型和滇型败育最晚(二核后期或三核初期),染败为 主 六、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1)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生产原种 2)三圃制和二圃制原种生产技术:单株选择----株行比较(株行圃)、分系比较(株系圃)、混系繁殖(原种圃)的三圃制繁育原种。 3)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 七、简述两系法杂交小麦制种技术。 ⑵制杂交种:①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②父母本花期相遇技术: ③父母本行比④安全隔离⑤去杂:⑥人工辅助授粉⑦田间管理:母氮早施、少施磷钾 八、杂交种子生产的技术途径:人工去雄、利用理化因素杀雄制种、标志基因利用、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利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300年前; D.400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13.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著作是()。 A.《完美商人》; B.《商业之美》; C.《商品学导论》 14.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约翰·贝克曼; B.达尔文; C.陆羽; D.李时珍 15.()年,我国商业教育中开始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A.1902; B.1949; C.1978; D.1985 三、多项选择题 1.某些天然物品,如()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称为商品。 A.空气; B.阳光; C.雨水; D.原始森林 2.商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要受到()的支配。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竞争规律; D.社会规律 3.商品流通包括()等。 A.运输; B.装卸; C.储存; D.销售 4.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有()等。 A.送货上门; B.售后维修; C.免费调试; D.使用说明书 5.下列项目中,可能成为商品学研究内容的是()。 A.商品质量; B.商品标准; C.商品检验; D.商品包装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学校管理系统学》复习题

《学校管理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 ()16.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 ()17、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 ()18、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19、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20、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 ()21、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 ()22、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23、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24、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25、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 ()26、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27、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28、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29、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 ()30、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 ()31、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种子生产学试题+-+判断题1

()作物杂交制种时,一般情况下,母本多为晚熟品种。(错) ()“博优1025”的定名中“博”表示母本不育系博A,“1025”表示父本恢复系,“优”表示杂交水稻品种。(对) ()玉米属须根系是自花授粉作。(错) ()玉米、棉花是异花授粉作物。错 ()高粱是最先采用三系制种的作物。对 ()高粱的花序为复穗状花序。对 ()杂交水稻制种田间人工辅助授粉期间,应在晴天早上对父母本植株赶露水,以提高穗层温度,降低湿度,达到促进开花的目的。(错) ()在杂交水稻制种田收获时,若发现田间仍有未彻底清除的杂株,杂交水稻不需制种,可利于良种加速繁殖,还能降低成本。(错) ()光温敏核不育系是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因此,育性受细胞质基因影响很大。(错) ()播始历期是指父母本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天数(对)。 ()玉米制种中如果发现母本发育慢,可提早对母本带叶去雄。(对) ()杂交水稻制种中父母本的理想花期应当保证盛花相逢。(对) ()制种田父母本行向一般要与开花期的风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对)()水稻属短日照作物。(对) ()自花授粉作物不会发生天然杂交。(错) ()玉米制种田播种时,母本应一次播完,父本可根据情况分期播种。(对)()不育系比保持系柱头外露率高,保持系比不育系结实率高。(对) ()下午4-5点给父本喷冷水可使父本延迟开花。(对) ()玉米制种时如果发现父本发育快,可对父本用尿素水灌根或喷叶,父本花期可延迟。(错) ()霜冻对玉米苗期的伤害比对成熟前伤害严重。(错)

()杂交水稻制种中父母本的理想花期应当保证盛花相逢。(对) ()幼穗发育第六期如果发现父母本花期不遇,可排水控制发育快的一方。(错)()杂交水稻的三系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总称。(对) ()玉米播种父母本播期确定的三种方法中,叶差法是一个综合指标,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较稳定的植物性标志对 ()霜冻对玉米苗期的伤害比对成熟前的伤害严重错 ()大豆、茄子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对A 茄子 B 大豆 C 向日葵 D菠菜()大豆、向日葵属于自花授粉作物。错 ()玉米、菠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对 ()在杂交水稻制种田收割时,发现母本行内有杂株,将杂株拨除,就可保证杂交种纯度。(错) ()播始历期是指父母本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天数错 ()超前去雄也称摸苞去雄,即在雄穗抽出前带1-2叶去雄对 ()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时的杂穗率不得超过0.1%。错 ()高粱的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错 ()可以采用一次超量繁殖、低温长期保存的方法防止高粱品种混杂退化。对()父母本行向一般要与开花期的风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对) ()在杂交水稻制种时,如果采用时间隔离,则制种田应与周围非父本水稻品种抽穗扬花期错开15天。错 ()在杂交水稻制种时,如果采用时间隔离,则制种田应与周围非父本水稻品种抽穗扬花期错开20天。对 ()繁殖不育系要力争高产量,更重视质量,是种子纯度大99.5%以上。对()作物杂交制种时,一般情况下,母本多为晚熟品种。错 ()自花授粉作物不会发生天然杂交错 ()按植物学分类,棉花中品质最好强度最高的品种是海岛棉。对

学校管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校管理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 A 理论科学 B 应用科学 C 自然科学 D 基础科学 2、现代管理的核心是 ( ) A 物的管理 B 财的管理 C 人的管理 D 时间管理 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麦格雷戈 B 赫茨伯格 C 泰罗 D 赫尔巴特 4、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学校管理的方法,称之为()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文献法 D 实验法 5、泰罗认为,要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依赖() A 物质刺激 B 精神鼓励 C 人际关系 D 工作认可 6、效益等于目标乘以() A 效果 B 效率 C 时间 D 能力 7、目标管理的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德鲁克 B 泰罗 C 韦伯 D 梅约 8、人的管理的重点是() A 提高人的能力 B 用好人 C 关心职工 D 调动人的积极性 9、有了学校,就有了() A 学校管理 B 学校管理学 C 管理学 D 学校管理心理学 10、霍桑实验的主持人是()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对人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心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经济利益 2、学校管理原理主要有() A 系统原理 B 动态原理 C 效益原理 D “人本”原理 3、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有() A 计划 B 执行 C 检查 D 总结 4、学校目标包括() A 教育目标 B 德育目标 C 管理目标 D 教学目标 5、学校管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文献法 D 案例法 三、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学校管理学。() 2、学校管理学即教育管理学。() 3、管理原理是依据管理原则提出的。() 4、西方人将泰罗称之为管理学之父。() 5、人的管理的重点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6、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主。() 7、管理目标即教育目标。() 8、组织目标不一定与个人目标一致。() 9、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已有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1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管理学 2、学校目标管理 3、“人本”原理 4、整体性原则 5、行动研究法 五、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学校管理学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3、何谓管理?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 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五、问答题 1.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2. 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目录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3) 第三章商品品种 (5) 第四章商品质量 (8)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 (10) 第六章商品标准 (13) 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 (16) 第八章商品检验 (19) 第九章商品包装 (21) 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23)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25)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A.劳动力;B.人类社会生产力;C.工业化;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A.劳动产品;B.社会产品;C.工业品;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A.生产者;B.经营者;C.社会;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A.功能/效用;B.附加服务;C.使用价值;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A.功能;B.有用性;C.价值性;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A.消费需要;B.商品属性;C.商品价格;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A.商品质量;B.商品品种;C.商品消费;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技术科学;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A.美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 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世纪末;世纪末;年前;年前 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 D.商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目录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4) 第三章商品品种 (6) 第四章商品质量 (7) 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 (9) 第六章商品标准 (11) 第七章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 (12) 第八章商品检验 (13) 第九章商品包装 (14) 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 (15) 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理解记忆 1.商品学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商品的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3.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劳动力; B.人类社会生产力; C.工业化; D.农业化 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 B.社会产品; C.工业品; D.农产品 3.商品是供()消费的。 A.生产者; B.经营者; C.社会; D.城乡 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 B.附加服务; C.使用价值; D.价值 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 B.有用性; C.价值性; D.价格 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 A.消费需要; B.商品属性; C.商品价格; D.商品品种和质量 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 A.商品质量; B.商品品种; C.商品消费; 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技术科学; C.社会科学; 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 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 D.微观、宏观管理 10.商品学起源于()。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种子生产学复习题说课讲解

一、名词解释: 1、品种(cultivation):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并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 特点: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稳定性、一致性;利用的时效性;地区的适应性。 2、品种混杂(cultivar complexity):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3、品种退化(cultivar degeneration):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 4、种子生产(seed production):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 5、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6、自花授粉(self 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7、异花授粉cross pollination: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 8、常异花授粉often cross pollination:作物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1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11、无融合生殖apomixis: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类型: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配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12、无性系clone: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特点:无论母本的遗传基础纯与杂,其后代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后代通常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13、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14、基因频率genotype: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15、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16、遗传平衡定律(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17、常规品种(conventional cultivar):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18、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19、杂交种品种(hybrid culyivar):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9、显性假说 dominance hypothesis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19、超显性假说:superdominance hyprothesis 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20、纯系:指从一个基因型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即由纯合的个体自花授粉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21、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无性繁殖产生的群体。 22、自交不亲和性:self incompatibility 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23、雄性不育性:male sterility 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24、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

种子生产学试题名词解释

1.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 程。 2.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 用学科。 3.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 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4.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 5.常异花授粉:是指某作物既可以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 6.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 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7.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 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 8.无性系: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 9.纯系学说: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 是无效的。 10.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11.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12.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 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13.常规品种: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14.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 殖法;自交混繁法。 15.职务育种: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育成的 品种。

16.植物新品种的新颖性: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改名品种的繁 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一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17.品种混杂: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 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18.品种退化: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 产量和品质下降。 19.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 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20.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21.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22.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 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2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24.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作物,并 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 25.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 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均优于双亲的现象 26.植物新品种权:完成育种的单位或各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审 核单位和个人未经品种全所有人的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繁殖材料重复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X)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X)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X)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X)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X)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X)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X)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X) 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X) 2、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3、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X) 4、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X) 5、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X) 6、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7、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8、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9、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X) 10、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X) 11、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12、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3、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X) 14、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X) 15、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2、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3、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X)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8章商

目录 一、名词解释 (159) 二、多项选择题 (162) 三、问答题 (162) 一、名词解释 1. 商品储运:商品储运是商品储存和商品运输的总称。商 品储存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暂时停留和存放过程。商品运输是指运用适当的运输工具使商品产生位移的过程,商品运输实际也是短时的储存。 2. 挥发:挥发是低沸点的液体商品或经液化的气体商品,在空气中经汽化而散发到 空气中的现象。 3. 溶化;溶化是指固体商品在保管过程中,吸收空气或环境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成为液体的现象。 4. 熔化:熔化是指低熔点的商品受热后发生软化甚至变为液体的变化现象。 5. 渗漏:渗漏主要是指液体商品发生跑、冒、滴、漏的现 159 6. 串味:串味是指吸附性较强的商品吸附其他气体、异味,从而改变本来气味的变 化现象。 7. 沉淀:沉淀是指含有胶质和易挥发的商品,在低温或高 温条件下,部分物质凝固,进而发生下沉或膏体分离的现象。8.玷污:玷污是指商品外表沾有其他脏物、染有其他污秽 的现象。

9. 破碎与变形:破碎与变形是指商品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形态上的改变。 10. 商品的化学变化:商品的化学变化,是指不仅改变物质的外表形态,也改变物 质的本质,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现象。 11. 氧化:氧化(包括锈蚀)是指商品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放出氧的物质接触,发 生与氧结合的化学变化。 12. 分解:分解(包括水解)是指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商品,在光、热、酸、碱 及潮湿空气的影响下,会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现象。 13. 化合:化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互相作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60 维等)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光、热、氧等的作用,出现发黏、龟裂、变脆、强力下降、失去原有优良性能的变质现象。 15. 聚合:聚合是指某些商品组成中的化学键在外界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成为聚 合体而变性的现象。 16.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 中,由于氧和酶的作用,体内有机物质被分解,并产生热量 的生物氧化过程。 17. 后熟作用:后熟是指瓜果、蔬菜等类食品脱离母株后继续成熟过程的现象。 18. 霉腐:霉腐是商品在霉腐微生物作用下所发生的霉变和腐败现象。 19. 虫蛀:商品在储存期间,常常会遭到仓库害虫的蛀蚀 20.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指空气的冷热程度,又称气温。 21.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22.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用“克/

(完整版)《学校管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校管理学》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管理实践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工业社会 2.管理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A.群体劳动的需要B.个体劳动的存在C.阶级的产生D.私有制的出现 3.集体活动发挥作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组织的() A.结构关系B.环境要素C.管理水平D.自然属性 4.职能要素说认为管理要素包括() A.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B.人力、物力、财力 C.主体、客体、方法、环境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西方管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威廉.佩恩的《论学校管理》B.罗伯的《学校管理》 C.达顿与斯奈登的《美国公共教育管理》D.卡巴利的《公立学校的行政》 6.世界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 A.中国的《学记》B.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杜威的《论民主主义教育》 7.学校管理学在我国开始起步的标志() A.《奏定学堂章程》颁布B.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C.罗廷光的《教育行政》D.蒋维乔、郭秉文的《学校管理法》 8.我国最早规定开设学校管理课程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清朝末期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以后 9.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首先要有正确的() A.管理方法B.管理观念C.管理原则D.管理目标 10.管理指导思想具体化就是()A.管理职能B.管理原理C.管理原则D.管理目标 11.学校管理指导思想是()的具体运用,是管理规律的反映。 A.管理原则B.管理原理C.管理职能D.管理目标 12.系统最本质的属性是() A.结构有序性B.系统整体性C.系统动态性D.要素相关性 13.人本管理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作为管理的核心。A.人B.事C.人与事D.工作成效 14.管理者实施人本管理的前提,就是对()的认识和把握。 A.人的个体差异B.人的本性C.人的个性D.人的社会本性 15.人的本质力量的根源、人的各种活动的根据和动因是() A.人的潜能B.人的权利C.人的需要D.人的个性 16.充任教师的起码条件是()A.教师体质B.教师精力C.教师素质D.教师形象 17.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是() A.代用制B.任命制C.聘任制D.考评制 18.教师人力资源评价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 A.素质测评B.士气调查C.绩效评价D.目标评审 19.实现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通过() A.教师人力资源规划B.教师人力资源调整C.教师人力资源评价D.教师人力资源预测 20.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本质是()得到全面的发展。A.教师个人B.学校C.学生D.教育 21.职业倦怠的核心是()A.人格解体B.情感衰竭C.低个人成就感D.生理疲劳 22.根据组织确立的发展目标,筹划实现目标的步骤,并把学校各种资源系统地结合起来,使之与组织任务组成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达到学校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目的。这是学校管理的()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控制职能 23.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和调配各种资源,从而将组织内部各要素连接成一个系统,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使用。这是学校管理的() A.指挥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控制职能 24.管理者根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借助指示、命令等权力手段和权威,有效地指导下属机构和人员履行其职责,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