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4》命运排列顺序解析

《大富翁4》命运排列顺序解析
《大富翁4》命运排列顺序解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324715837.html,

《大富翁4》命运排列顺序解析

大富翁4是公认的大富翁系列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游戏里面诙谐搞笑的对话,以及卡通的游戏场景给玩家的感受非常休闲,在平时休息的时候玩玩这款游戏,也是个不错的享受。

命运排列顺序解析

1、捡到1000块

2、人头被冒贷10000块

3、步行时:掉进水沟住院3天;骑机车时:机车被偷遗失;开汽车时:汽车撞电线杆全毁

4、步行时:掉进水沟住院3天;骑机车时:骑机车摔伤住院3天;开汽车时:强制征收土地一处;没土地时:跳过

5、被倒会损失8000块

6、乱丢垃圾被罚600块

7、贩卖大**坐牢9天

8、与3相同

9、步行时:行人闯越马路被罚3000块;骑机车时:骑机车未戴安全帽被罚3000块;开汽车时:汽车超速被罚3000块

10、出国旅游三天

11、当除你之外的任何人有任何张数的任何卡片时:向每人收取一张卡片;当除你之外的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卡片时:统一发票中奖4000块

12、缴纳保险金5000块

13、与9相同

14、妨碍风化坐牢5天

15、小狗乱大小便被罚1500块

16、捡到3000块

17、与9、13相同

18、走私毒品坐牢7天

19、当你有至少一栋1级以上房屋时:强制拆除房屋一栋;当你没有任何1级或以上的房屋时:跳过

20、变卖所有卡片道具

21、捡到2000块

22、被绑架3天

https://www.360docs.net/doc/324715837.html,

23、统一发票中奖6000块

24、银行拒绝往来一个月

25、收取除你之外的所有人存款10%

26、统一发票中奖8000块

27、遗失装有2000块的钱包

28、遗失装有1000块的钱包

29、酒醉大闹警局坐牢3天

30、获得遗产10000块

31、请所有人吃6000块的大餐

32、受伤领取保险金5000块

以上所有“块”字前的数统统×物价指数

坐牢之类的原因可能会变,不过我都写的是最常见的

命运交响曲曲式分析

音乐鉴赏与曲式分析 ——《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作者背景与音乐创作背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祖籍是荷兰(亦说是波兰)他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

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二、命运交响曲的结构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

(完整版)太原理工大学毛概习题册答案第三章

车辆0801 刘文博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音乐剧中的音乐赏析

音乐剧中的音乐赏析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音乐剧特点: 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

音乐剧起源于西方民间艺术,由歌舞、说唱等形式综合而成。早在1775年,本达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与1778年《美犹亚》已成为早期范例。菲比赫曾写过三部曲《希波达米亚》、R·施特劳斯的《伊诺克·阿登》、奥涅格的《火刑堆上的贞德》.布利斯的《早晨英雄》r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为话剧加入了最有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早期最具音乐剧的代表作品应该是《黑骗子》它于1866年诞生。1943年上演的《俄克拉荷马》,1975年上演的《群众演员》和1982年在美国百老汇首次上演的《猫》剧是上座率最高、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剧目。世界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参与创作过属音乐剧范畴的音乐作品,如英国作曲家戈尔·亚历山大曾自己创办了音乐剧团,为他所创作的《那伯的葡萄园》、《影子戏》、《耶路撒冷奏鸣曲》等音乐剧进行演出还有苏格兰作曲家汉密尔顿·伊恩所创作的《法萨卢斯战役》,英国作曲家城维斯.彼得·马克斯韦尔的《狂王之歌》,勋伯格的《西贡小姐》。英国作曲家安德列·鲁得·韦伯创作的《日落大道》、音乐剧与话剧、古典歌剧及舞剧有着明显的区别。音乐剧的形式多样,可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它借鉴了民间音乐素材、爵士乐风格、黑人说唱及民间舞蹈.踢踏舞、爵士舞甚至芭蓄等。 在歌唱方面,它不同于歌剧,音乐剧中可根据剧情的需要用不同演唱方法来加以演唱,如美声、通俗、民间说唱等。在舞蹈方面,音乐剧中的群众性的集体舞最为典型形式也十分多样,有古典芭蓄、民间舞、踢踏舞等。如《猫》剧,《西区故事》等不同形式的舞组合,形成其独特风格。 音乐剧的诞生,也许是由于一场“意外”,一场令人庆幸的“意外”——1866 年在美国,由威威廉.惠特里(Wil1iam Wheai1cy)制作了一台音乐通俗剧《黑骗子》,正苦于无人演出时,一个芭蕾舞团在美国作巡回演出时剧场被大火所烧,万般无奈又没有路费回家,只好为威廉上演了《黑骗子》。演出时音乐、戏剧和芭蕾舞在整台演出中交替进行,戏剧与舞蹈没有情节上的联系。尽管如此,这台演出竟出人意料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这样的一种演出模式便由此确立,有人以此为标志,来界定音乐剧在美国的诞生。 但是,音乐剧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它的诞生有着社会的、历史的原因:1、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其历史不过300多年。而具有美国本土风格的音乐从形成至今,则不过200年的历史。因为美国音乐成熟较晚,在20世纪以前,完全受到欧洲音乐影响,只有在十九世纪末开始,才逐步形成真正具有独特美国风格的音乐。它从本质上来说是本土的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尤其是欧洲音乐的融合,渗透而产生。由于美国音乐在二十世纪才完全成型,所以,美国需要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音乐形式,一种基于美国本土文化的表演形式。音乐剧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2、欧洲移民将许多成熟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带入了美国,如歌剧、芭蕾舞剧等等,为音乐剧的出现提供了“硬件”。早期的音乐剧,一方面接受了欧洲的不同风格的轻、喜歌剧甚至在歌厅舞厅表演的歌舞杂剧(Vaudevil1e)的影响;

性格改变命运

性格改变命运 每个人之所以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与他的出生关系不大,而是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秦朝被项羽和刘邦推翻之后,项羽拥兵四十万,刘邦拥兵二十万。刘邦的绝对实力是远远不及项羽的。再说到出身,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将的后代,从小习武,而刘邦出身卑微。但最后统一中原的是刘邦。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正说明了性格的重要性,项羽的失败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成为一个王者的必要因素是果断和虚怀若谷,但项羽的性格不适合当一名君主 项羽在鸿门宴前曾经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然而他在项伯的游说后又犹豫了,他在鸿门宴上不理会范增欲刺杀刘邦的暗示。在当时,以各自的实力,无论是攻打刘邦还是直接刺杀刘邦,项羽的胜算都十分大。然而,正是因为他的犹豫和刚愎自用,给了刘邦逃过一劫的机会,也葬送了自己称王的机会。 命运终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若我们要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就应当先培养自己有利于成功的性格。 谈项羽和项伯的“义” 项伯告诉刘邦项羽欲要攻打刘邦是处于义;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也是处于义。但是后人对前者的评价是正面的,对后者确实反面的。这也许是与两个的性格有关。 项羽绝对不是因为心存善良而放走刘邦的,这从他残杀秦朝的降兵和已经投降的子婴可佐证。在鸿门宴发生的时期,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却只有区区二十万兵力,兵力是如此的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因此项羽根本没有把刘邦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尽管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处于义,但这“义”中带有着对刘邦的不屑和轻视,这是他自大的反映。项羽性格中的灰暗面影响了后人对他所作所为的判断。 而项伯的行为在项羽的衬托之下就显得更加正义了。除此以外,项伯帮助刘邦,不是因为他要陷害项羽,因为他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劝说张良离开刘邦,而是要报答张良。项伯在年轻的时候杀了人,张良解救了他。项伯是存着报答一个恩人的心态去向刘邦告诉项羽的计划的,这体现了他的知恩图报,恰好与项羽的自视甚高形成的强烈的对比。 尽管两者的行为都是“义”的行为,但由于两者的性格不同,他们的行为被后人不同地理解。 儒学之勇 儒学认为,真正的“勇”是在“仁”这一核心思想的驱使下作出的行为,而不是逞一时之快或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的行为。 就如段太尉勇服郭晞。段太尉之所以夜访郭晞的军营去劝说郭晞,是因为他不忍心看见平民百姓无辜地被郭晞的部下残害。这明显是出于他内心的“仁”的思想。段太尉夜访郭晞军营的时候,非但只有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随从,而且还卸下了佩刀向郭晞的士兵说:“吾带吾头来也!”他的勇,不是取决于他是否骁勇善战,而是取决于他爱戴百姓的“仁”的思想。 而我们的现在社会,有一些男性为了发泄自己一时的怒火或不忿而动用了武力,这种只为了发泄自己消极情感的行为不是勇,只能用鲁莽概括。还有那些对犯了错误如偷窃的人拳打脚踢的人,即使他的出发点不一定只是为了自己,但是他的行为完全没有“仁”的思想,只能算是“小勇”。

音乐欣赏 命运交响曲

音乐欣赏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于1805至1808年。《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的“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第二乐章的“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的“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手起,乐响。久违的那一段旷世音乐,《命运交响曲》又在耳边响起,带着一阵清新,一阵久远,这段满是激情的流畅乐章便是那样走进了我的生命。 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有如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转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虽然

听过几次了,但是每一次,还是经不住为止震动!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主题。再后来,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第二乐章,开始的时候音乐抒情、安详、沉思,很舒缓,有如一首抒情诗,让人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那是一颗伟岸的大树枯萎的只剩下残枝一般。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那是痛苦的哀伤!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接着是豪迈的,具有号召力的英雄色彩旋律。表现了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贝多芬音乐赏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内容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要点】 要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其前后变化的合理性。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日子。中国人民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那么历经八年抗战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和平、安定等) 但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破灭了。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又再次陷入了三年内战时期。想不想知道中国又面临怎样的两种命运与决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新课探究】 一、重庆谈判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两种不同的命运和两个不同的前途(阅读教材教材105页的第一、二自然段)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背离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独裁内战。 (特别突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待人民愿望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将要学到的国民党发动内战后的节节失败对应。中共代表人民的愿望,是一条光明的前途;而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背离人民的愿望,是一条黑暗的前途。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问:这两条道路的选择与两个核心人物紧密相连,当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答:蒋介石、毛泽东。 2、蒋介石无意和平,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什么? 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作好战争的准备;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假和平,真内战。 3、自主学习:既然明知蒋介石谈判是放烟幕弹,为什么毛泽东还到重庆去谈判?什么时间由

马恩花《饮酒歌》教学设计

《我是城里大忙人》 《饮酒歌》 学科:音乐 教师:马恩花 单位: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

一、教学内容:《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二、教材出处: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魅力歌剧 课型:欣赏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三、教材分析: 《饮酒歌》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首歌曲。1853年初,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创作歌剧,同年6月在威尼斯演出。歌曲《饮酒歌》为降B 大调,3/8拍,单三部曲式结构。 《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是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一首抒情曲,C大调,6/8拍,急速的快板。这部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将《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进行改写而成。 四、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边远校。这里生源差,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没有音乐特长生。他们喜欢、爱唱的都是社会上流传较广的流行歌曲。对于歌剧,尤其是外国歌剧知之甚少。本课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设计。 五、教学目标: 1 通过歌剧欣赏激发学生欣赏歌剧的兴趣,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歌剧音乐。 2 通过聆听、欣赏《饮酒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感 受、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3 了解有关歌剧的音乐文化,了解威尔第和罗西尼的生平及贡献。提升学生赏析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六、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七、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是欣赏两部歌剧作品中的两首歌曲《饮酒歌》和《我是城里的大忙人》。课标中提出,欣赏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所以,本课欣赏两首歌曲,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多次聆听。课标中还重点强调了,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教学过程中,我大多采用教师引导、设问,学生聆听、感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歌剧的学习,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到相关歌剧知识,了解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作者生平及贡献等。重点是通过两首歌曲欣赏,感受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体验歌剧音乐在塑造音乐

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浅谈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冲突皆源于我们的性格。性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众多方面,因而我们在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时候,要首先去认识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倾向。所有成大事者都必须具备耐心、理性和冷静的性格特征.故,性格是为从员工走向领导的第二护照。 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 性格影响气质,还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制约作用。性格中对工作态度的成分,往往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成就。自私、傲慢、孤僻、暴燥,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轻视社会行为规范的人,就不适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教师、服务员、公关人员、外交人员、机关干部等。而意志中缺乏坚韧性的人适宜从事诸如外科医生、科学研究人员、资料管理人员、运动员等要求耐力很强的工作;动摇、怯懦、散漫的人,不适宜选择诸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员、教师等职业。 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经过十几年的跨国研究,提出了职业人格理论(参考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他认为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六类职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于从事这种职业。 总的来说,这六种性格分别是: 一、现实型 现实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这类职业一般是指熟练的手工业行业和技术工作,通常要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劳动。这类人往往缺乏社交能力。现实型的人适于作工匠、农民、技师、工程师、机械师,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 车工、钳工、电工、报务员、火车司机、机械制图员、电器师、机器修理工、长途公共汽车司机。 二、研究型 研究型的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独立的任务。这类职业主要指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的工作。这类人往往缺乏领导能力。 三、艺术型 艺术型的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爱想象,感情丰富,不顺从,有创造性,能反省。省。艺术型的人缺乏办事员的能力,适于做室内装饰专家、摄影家、作家、音乐教师、演员、记者、作曲家、诗人、编剧、雕刻家、漫画家。 四、社会型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扼住命运的咽喉 --《命运交响曲》欣赏 摘要:当命运向人们发出狂虐的咆哮之时,是选择逃避,还是进行无畏的抗争,音乐巨匠贝多芬通过他的经典作品《命运交响曲》为我们诠释了他对抗争的赞美。《命运交响曲》以宏大的气势,昂扬有力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不懈斗争,他对命运的不屈服,他对生命的热爱。本篇文章即尝试走进这一音乐巨作,领略其艺术魅力。关键字:命运交响曲精神,乐曲全章赏析,对命运的斗争。贝 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 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人们的喉咙,仿佛快要窒息了。一点也没有反抗的能力。总体上,第一章节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

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而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他似乎放弃了与死神的对抗,无奈的接受了事实。人,最终还是对抗不了命运的安排。他甘心放弃挣扎,对命运的捉弄无可奈何。但是,它仍然抒发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转调的非常频繁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到了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振奋人心的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他不能向命运低头!他不能屈服于命运!他要战斗,战胜命运!他不是命运的奴隶!到了这里命运已被他战胜了!这时候命运的威吓声,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于是,辉煌、明亮的音乐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优质】读死书与读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读死书与读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读死书与读活书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 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 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 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 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 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 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 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 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 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 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 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 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 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 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 一.作品背景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

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同时,在他的整个西方音乐长河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它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他生活的写照。首先从其原著来看,这部由博马舍所些的戏剧虽然是以西班牙为故事背景,但它确讽刺了当时的法国封建阶层,法国国王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戏剧曾遭到禁演。而莫扎特所在的国家奥地利当时正处于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之下,虽然政治比较开明,但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调和。当时的启蒙主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 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己该怎么办?”等等。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我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体会深刻。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的创作意图又在哪里?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而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他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

高中:命运交响曲音乐教案(参考文本)

( 音乐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中:命运交响曲音乐教案(参 考文本) Learning music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imagination, and students can interpret the music in their hear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magination.

高中:命运交响曲音乐教案(参考文本) 作者:浙江慈溪市云龙中学徐微娜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重点: 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两个同学表演“见面握手” (1)互相看的见 (2)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味出点什么来? 我们请这两位同学说说他们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理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课外阅读专项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执着的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是一种海洋鱼类,又叫鲑鱼,成年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它的鱼卯必须在淡水区域中才能孵化、存活,因此,它们不得不每年秋季洄游数千公里回到故乡产卯繁殖。 秋天来了,大马哈鱼们正在返回出生地的溯流而上的路上。鲑鱼的这种集体返乡的迁徙,可以说是大自然中的壮举:迁徙之路漫长而艰辛,它们要经历数千公里的海路和两千多公里的河道,才能抵达上游的产卵地。这一路上,它们将消耗掉所有在大洋里积累起来的脂肪,甚至需要把肌肉纤维转换为能量,来支持自己游回故乡。 对于大马哈鱼来说,海洋内被天敌捕杀的危险和瀑布边的棕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它们真正需要面对的不仅有数千公里的长征,还有河流上瀑布前的腾空瞬间! 为了能冲过瀑布,大马哈鱼们仿照传说中的鲤鱼那样蠕动着身躯腾空而跃,顶着无数水珠刺身的痛苦不断向上向上……对它们而言,生死在此一搏:跳过去就有洄游成功的希望;跳不过,则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有幸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二是在空中投入岸边棕熊的血盆大口!这不仅是生命的选择,更是信念的取舍!然而,这只是大马哈鱼洄游路上千辛万难的一种!数千公里的漫漫长路中,一千条大马哈鱼只有四条能够幸存下来和自己的后代迎接明天的太阳!大马哈鱼——这群清楚山长水远却毅然昂首直冲的精灵,用生命证眀了执着的力量!它们明明清楚地知道,洄游、棕熊、瀑布和鼠鲨是自己作为大马哈鱼必然要面对的障碍,却依然勇往直前!为了活下去或是让后代更好地活下去,它们能做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和不懈地努力! 人生路上,像大马哈鱼一样,明知前进路上充满了艰险,布满了荆棘,依旧执着地向前,“虽九死其犹未悔”凭着“明知瀑布有熊,偏向瀑布行进”的执着,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可视音乐: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

可视音乐: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 四幕歌剧《命运之力》是威尔第附有完美序曲的歌剧之一,其序曲是其中最通俗的名曲,经常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这首序曲几乎跳脱了从前的曲式逻辑,自由地驱使剧中的主题,暗示出整部戏剧的内容。首先铜管乐器强烈吹奏出快板,显示出莱奥诺拉的命运之力。之后,木管插入吹奏小快板的柔和优美主题旋律,这是阿尔瓦罗与唐卡罗在第四幕的二重唱。接着乐队弦乐器转入行板,奏出第二幕莱奥诺拉的咏叹调“仁慈的圣母”的主题曲后,乐队速度变为急速板,使人联想到戏剧性的命运之力。在这一兴奋过去后,单簧管吹奏出华丽快板。这是取之于第二幕,莱奥诺拉与瓜尔迪亚诺二重唱的主题旋律。不久又以铜管为主,吹奏修道院庄严的音乐,最后以强有力又充溢悲剧性的乐调结束。 由于这个序曲的曲式很不规整,不是模式化的,普通听众听起来会有点辛苦和吃力。上海音乐学院陶辛教授特将此曲做了下面的可视音乐,视频中经过图解,曲式逻辑很容易看清楚,聆听时也容易跟随。 视频一:命运之力 关于《命运之力》1861年6月,威尔第受俄国彼得堡王室剧场的嘱托,为他们写一部歌剧。威尔第想起李梵斯公爵,曾以此为题材写了以18世纪末期西班牙的舞台戏曲《唐·阿

尔瓦罗的命运之力》,威尔第乘此机会,请弗兰杰斯科写成剧本,并与之共同从事工作,1862年8月完稿。1862年11月10日,于圣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次公演,1863年2月27日《命运之力》在西班牙首演,演出时,原作者李梵斯公爵虽然年老体衰,仍亲临剧院观赏,对作曲家表示了由衷的感激。1869年2月27日,改订版的《命运之力》初次演出于米兰拉斯卡拉剧院。首演时由威尔第亲自指挥,使听众如疯似狂,轰动一时。 四幕歌剧《命运之力》,皮亚韦编剧,威尔第谱曲。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西班牙塞尔维亚,混血青年阿尔瓦罗爱上莱奥诺拉两人意图私奔时,被父亲卡拉塔华侯爵发现。阿尔瓦罗放弃抵抗,丢下手枪到地上,却反因枪枝走火而误杀侯爵。侯爵临死时诅咒莱奥诺拉。莱奥诺拉的哥哥唐卡罗决意为父报仇,但在一次意外中被化名从军的阿尔瓦罗所救,两人结为好友。唐卡罗后来发现阿尔瓦罗身分,两人在决斗时被驱散,阿尔瓦罗便进入修道院忏悔。几年后唐卡罗又找到藏匿在修道院的阿尔瓦罗,并激怒阿尔瓦罗与他决斗。唐卡罗受到重创,阿尔瓦罗急忙到附近寻找一位隐士的协助,却赫然发现失散多年的莱奥诺拉。莱奥诺拉赶去探望哥哥,不料唐卡罗仍未原谅她,临死之际奋力刺伤她。最后兄妹俩双双死去。

命运交响曲音乐欣赏教案说课讲解

命运交响曲音乐欣赏 教案

精品资料 音乐欣赏《命运交响曲》 一、教学内容: 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乐曲的精神。 3、分析《命运交响曲》的结构与创作方法,体会在“命运敲门”这一主题中三短一 长音符组合的使用。 二、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成就使学生获得激励,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深刻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 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3、理解《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音乐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欣赏贝多芬的不朽之作《命运交响曲》,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欣赏、模唱主题音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理解乐曲的内涵,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超越和精神上的升华。难点是分析贝多芬“命运来敲门”这一主题的创作技巧,了解音乐元素在作曲中的使用。 四、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教师通过看视频、听乐曲、谈感受、唱旋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发现音乐的美;用富于感情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获得情感的升华;用引导启示法让学生去创造美,得到知识层次的提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两块布条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欣赏,愉悦课堂 播放上节课欣赏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201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视频,并要求同学们跟随教师的指挥手势即兴击掌、跺脚,体会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游戏导入,了解贝多芬: (1)师:同学们,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它能让你快乐的手舞足蹈,也能让你感动的泪流满面,能让你奋进,能让你哀伤。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 精神和灵魂的体现,今天我们再一起去认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认识 他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请两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问好”,第一次不蒙眼睛,第二次用布条蒙上眼睛。(2)师:请两位表演者谈一下感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