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拓展途径,提供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六年,作为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又通过多次的理论学习,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途径,感触良多。分以下几点概括:

一、使用教材又高于教材

教材是人类文化、智慧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学中需充分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教材,而需要调动教师自己的能动性,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超越教材,从而使教学更富有新意和激情。

新课程指出:教师要有开发课程的意识,要有创新运用教材的能力。成功的教学往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敢于作新的拓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作者:127添加时间:2010-3-30 9:54:52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有的学生到了高三,对其他科目的一些题目不能很好地理解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可惜已错过了培养的时机. 针对这些情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 按新课标要求编制的新教材,它的新并不在于课文篇目上的全新,而是在单元设计上的新尝试,结合新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使语文教学达到以上的目标. 使用新教材,老师备课可以说不再轻松,但使用新教材,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语文学习可以赢得学生的欢迎. 曾经听一位使用了新教材的老师这样说:"新教材新在哪里,不就是把原来一本书的东西分开两本书印,还不是和以前一样教." 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要很好地使用新教材,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目标,作为老师应先更新教学思想,而最根本的,应从教学方法上作出改变. 第一,新认识——领悟新教学目标 现在的语文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教学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 "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其次,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再次,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动情境来满足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需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使用新教材并不是简单的换一本书,而是要更换整个教学的理念. 第二,新教材——新理念的载体 新教材的新并不单纯在于课文篇目选取上加入了新的元素,更是整本书单元结构上的新,新教材设置的单元活动和交流活动是承载以上新理念的载体,这样的设计使得老师在教学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习语文不再是死记硬背,而确实是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三,新教法—— "新"的核心体现 教育专家钱梦龙曾经说过:"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人格完善,能够终身学习的人. 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改革的核心应在于课堂教学方法,把以往那种呆板的讲授,变成一种活泼的,灵动的享受.而所谓教法的新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整体运作,能力情感全面考虑. 整体运作首先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一册书的内容全盘考虑,注重如何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并进行知识积累,其次,更要注意每一个单元里各篇文章的内在联系,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单篇进行讲解.

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内容摘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后应该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呢本文通过低年级节奏教学,识谱教学,视唱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音乐新课程改革基本乐理教学节奏识谱视唱 正文: 音乐新课程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改的启动,深入,极富创造性的随音乐教材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着新的信息:现代艺术教育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音乐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从思想理念的现代化开始实施.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形成的多变性.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的正是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表达,结合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要素,吸收说,唱,跳,奏,画,做,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受和表现的形式及通道,引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发展各种潜能,达到丰富的艺术体验.教师在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从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指导者,活动伙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在生机盎然,乐趣无穷,极富个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思维,想象,表现,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对"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有自己一点小小的见解,在此与大家作一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基本乐理教学 低年级节奏教学: 新旧知识联系,联系实际,把乐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拉近距离.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走","走呕","跑","快"这几个节奏,到了三年级,教材中出现了"走"和"走呕"的规范术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单纯的教授不仅与原来的知识脱节,而且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保持.于是我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际;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会唱几首歌,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专业教育. 节奏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生活中语言节奏有很多很多.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一,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园去玩,动物园的动物们跑来欢迎我们的有小鹦鹉,老山羊,还有大狮子.出示动物图片,摆出节奏卡片,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模拟三种动物叫声,统一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个语文教研员,自当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

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而且,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 改版 报告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xx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

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作者:————————————————————————————————日期: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教师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文/谢星 “新课改”带来了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的确,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已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场“革命”。在课改期间我是这样做的: 一、提升教学理念 “平时混场子,比赛抓尖子”的老传统、老观念,阻碍着新课改的进程和发展,必须彻头彻尾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审美观和职业观,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对原《音乐教学大纲》的“重双基、重结果”的教学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现代教育“重实践、重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我们要做到“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看重每个孩子的真善美,看重每个孩子的实践操作,看重每个孩子的创造思维,这就要看重教师自身是否存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因为你就是学生的榜样、楷模和领头雁。 二、钻研全新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音乐教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来。“参与”把教师从单纯教育学生单纯听的位子上解放出来。通过学生的讲、唱、弹、拉、跳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从而达到“教”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09-10-12 15:47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它和传统 语文课堂教学有什么区别?本人围绕这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现结合案例来谈一谈。 一、案例 课题:古诗词鉴赏复习课 年级:高三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和答题模式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先请同学回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教师板书。然后下发两首古诗,把班级同学分成两大组四小组,要求两个大组各自研究一首诗,先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弄懂诗歌,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考纲要求各小组设置2—3道题目,并附有答案及详细的评分标准。接着研究同一首诗歌的两个小组进行竞答,甲小组提出问题,乙小组回答,甲小组评判并打分;乙小组提出问题,甲小组回答,乙小组评判并打分。这样进行两三个回合,评出最佳设题小组、最佳答题小组、最佳答题能手、最差答题小组。对最佳的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一句名言,一幅画,一个本子等;最差的要惩罚,惩罚可以是诵读一首诗,或在鸡蛋壳上画一个笑脸,或在树叶上抄一首诗等。最后教师总结,对两首诗作一简短的分析,对古诗词鉴赏的要领进行重申,对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一点评。 二、分析 这堂课有下列几个特点: 1.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运行的是一种师对生的单向传输,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给,学生收。教多少,学多少,不教则不学。即使以学生为主体,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下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平等、没有民主,只有权威和专制,只有传授和被动接受。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消磨,甚至被扼杀。而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与生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像这一课,教师完全处于次要地位,整个课堂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积极性、主动性高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获取知识的技能就能得到加强,也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定要舍得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杨云芬单位: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相当重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必修课程中安排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小说阅读教学单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容乐观,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小说 小说这种通过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拨动心弦的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丰富多变的创作技巧,在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性情,培养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它以感情的乐章沟通着人们的心灵,使心灵和心灵靠近,“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①它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而这种营养不但在文学作品之外难以获得,也是诗歌等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代替的。一、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缺失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教和学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一系列科学而适当的教学设计,包括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等。然而,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却发现我们许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教学设计记录,使得小说的课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小说教学内容的空洞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异”成了许多教师追逐的目标,但许多老师在追逐这个新异的过程中却往往显得盲目,使得教学落不到实处。当然,我们的教师追求新异并没有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在课改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改革教什么、学什么。在课改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那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智慧的结晶,是在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路 有人说:“换教材要换脑筋”,在我看来,面对新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已代替了旧的教学大纲,新的教育理念已代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新的学习方式已代替了以往的接受学习,我们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以往的音乐课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巧的训练;现在的音乐课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淡化枯燥的技巧训练。 2. 以往的音乐课以教师为主,教师是领唱,学生是合唱者;现在的音乐课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淡化教师的权威指挥作用。 3.以往的音乐课以“一教一学”“一问一答”“一说一听”为教与学的方式;现在的音乐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 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教材已用过多年,体现不出时代特色;现在的音乐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童趣、有美感、有创新,教材令人赏心悦目。 在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的同时,我收获了教学中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了课改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美与愉悦,在这自由、轻松的空间中,我和学生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 二、真诚用心,以心换心 “孩子,你们真的很聪明,你们真行。老师相信将来的作曲家、作词家就在你们当中。”“同学们只要稍稍努力了,你们都会做的最好。”“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微笑是最好的,如果你们也喜欢老师,也笑一笑,好吗?……” 其实教育教学中的真诚就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课改强调师生交往与互动,平等与交流。这交往、交流来源于教师真诚的语言、关爱与鼓励,这互动、平等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心、诚心、爱心。 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对教学用心,对课改用心,对自己的事业用心。课改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探索者、研究者。对于课改我们可以去摸索,可对学生的用心、关心是最可宝贵的,这是来自教师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有了这种内在支持,教学才会更加吸引学生。 对学生用心换来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对教师的喜欢,对音乐课的喜欢。这就是成功,这一点一滴的成功快乐就是教师用心的回报,真诚的结晶。 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1.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同一首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歌词,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以有多种理解。《在动物园里》一课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创编歌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创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研究 梅河五中刘洋 实施语文新课改前,我校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8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批评了这样一种现象:“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了。”在这个批评的基础上,陶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合一”思想,即“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虽然陶先生的这一思想提出与实践已有80多年的历史,然而学校依然不能成为“学校”,并且“教校”的趋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索;重视已有结论的死记硬背,被动模仿,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视教学过程的严格统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复习巩固,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课程实施就是教教科书,以‘课本为本’的教学。”作为改革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新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我们还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以为,把握课程改革新理念,运用陶先生“教校”变“学校”的教学思想,一定能适应新时期新教材改革的要求。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反思,谈一谈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获取的过程引导 传统上,人们认为,教师是施教者,是真理的化身、知识的代表,负责把前人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学生是仿效者,是被动的接受者。《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则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其实,陶行之先生在《教学合一》中早已指出:“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方面要先生负有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领,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知,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2.从教师权威的“独奏”到师生平等对话的“伴奏” 传统上,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学生一旦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便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价值和信念等,进而将之转化为教养,实现对象世界与生命意识的整合。这样学生就一跃而成为学习的主角,是“演奏者”而不是观众。教师的职责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有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从角色关系上是一个“伴奏者”,而不是主角,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奏者”。诚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的那样:“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具体地说,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分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间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周末,我还布置了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自己家乡找不同的观察点,如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在课堂上先问问大家找春天都找到什么,再互相发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些男同学带来了柳枝、桃花,有的还带来了小鱼,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同时也告诉他们: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看到他们羞愧的低下的头,我想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还是结合教学实例来谈一谈。在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篇文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给每一个自然段配上一副插图,小组成员很积极,会画的拿起笔画,会写的为插图题小标题,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同学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强于老师空洞的说教。看到这样的课堂,我感觉很欣慰,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三、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而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摘要:通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一段时间以来的反思,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化课改的决心和信心,更加清楚地面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快两年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教师理念的革新到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从教材的重新编排到新的评价标准的制定;从学生课程的开设到学生的管理,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较大的变化。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与传统教学相比,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新的挑战与革命 1.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多少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注重以生为本,强调特色和创新,构建了新型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学习能力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它让原本严谨与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欢声笑语,充满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2.此次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新教材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它为教师的创造性发挥留有余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即以往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同时更注重给学生留有再创造留出空间。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因而必须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或是个人学习后的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或是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某一个问题;或是合作完成一项活动或游戏,以不同的形式有效地做到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4.课改需要加强教师与家长理念的提升。课改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同时要获得社会与家长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和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接受,并不见得要比学生容易。因此,课改未动教师要先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对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觉得其培训的内容、力度都还不够,因此,我们课改一线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新课程改革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整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学生

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陈叶青 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使语文的教学改革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老问题仍未改观. (一)语文教学目标即高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高考却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无尽无休的高考习题训练课.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教学的一种评价和检测.因而高考对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平时的教学关注这种导向也是必要的,毕竟我们的培养目标中有“为高等学校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要求.但不要忘了,普通高中的任务并不只有一个“升学”,还要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仅仅盯住高考,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就是应用文,而高考却很少考.如果只是按照“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思路去教,那么这部分内容谁来教?如果这部分语文教学内容不完成,岂不是语文教学的失职? 所以说,高考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但决不能是我们的全部目标.高考的目标要求毕竟不能面面俱到,而我们进行的是基础教育.如果不改变这种片面的做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虽然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很“热闹”,但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决不能影响高考.这样,语文教学改革就放不开手脚,所以有人称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二)语文考试的分数等于语文水平 新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难于掌控,还没有大的改变.具体表 现为,仍用一张考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几乎没有其他的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时是看成绩,领导评价教师时往往也是凭借 教学成绩,社会评价学校时也是看成绩.这样就把语文教学引向唯考 试是重,而无暇顾及其它. 这种只重分数的评价是我们一直沿用的评价方式,其优点在于它一目了然,便于比较,便于操作.但在现实教学中,这种评定方式不完 善的一面正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例 如我校高一的一名同学在全校的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中均获一等奖,但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却不及格;我班的语文课代表,她的阅读量不比一般的语文教师少,早自习她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们翻译课外古文文段,有记者到我们班录像,她回答记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 达能力令记者大为惊讶,可她的语文分数从来没有得过班级第一.这 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单凭语文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出 学生的语文水平.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概念: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努力学不一定能得高分,而不用功未必分数就能低多少.这样,学生对待语文就不重视,从而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徒劳无功. 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摸索、探讨更为完善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好在《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思路,但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并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补充、完善. (三)语文教学即文学教学 具体表现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学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文学欣赏课,忽视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课堂上表面热闹非凡,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因学生的文学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而显得肤浅甚至可笑,课堂上的笑声往往虚假

高中语文新课标及语文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

高中语文新课标及语文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摘要】初中与高中同属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路子自然是相通的,初中的教改成果拿到高中来用应该顺理成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些教改经验在初中很适合,到了高中却行不大通,有些方法在初中的语文课上很有效,到了高中的语文课上却显得笨拙甚至滑稽。症结何在?我想,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自然有不同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和个性,也许这正是高中语文教改步履维艰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制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和今后的教改趋向。 一、变革教材体系,构建科学的高中课程方案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现行高中教材(必修本)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作为全国统用教材,仅此一种,很难照顾到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2)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这套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3)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4)教学目标先后次序不明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年级之间、单元之间甚至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一种文体分布在三个年级,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学了第一册不知道对学习第二册起什么作用,学了第二册也不知道比学第一册提高了多少。(5)语法修辞等基础的语文知识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穿插的单元知识与训练内容本身构不成知识学习体系,也构不成能力培养体系,与单元学习内容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更新观念,研究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

专题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 第一讲 1.高中语文新课程有些什么重要变化? 高中语文的新变化可以说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整; (2)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带来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化; (3)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的调整。 2.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1)“学科中心”问题,这样一种观念和做法; (2)“知识本位”问题; (3)“技能训练至上”问题。 3.高中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哪些新的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运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关于课程结构和机制的问题,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型。 第二讲 4.应该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的提法和语文新课程核心概念的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素养:包含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和素质教育相对应,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这方面的表现。 素养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也好,具体课程的实施也好,都要在综合、整合、融合上下功夫。 5.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始终重视语文课程的特点、性质,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3)课程建设如何开放、有序。 区别: (1)语文能力要求目标的设计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高中阶段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归纳成运用、审美、探究这几个方面。 (2)课程的选择性,高中和初中不同,高中有选择性。 (3)高中阶段必须要比义务教育阶段要提升、内容要深化,要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差异、兴趣差异、发展目标的差异,鼓励其有个性的发展。 6.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目标的设计有些什么特点? 总目标: (1)积累、梳理、整合。 (2)感受、鉴赏。 (3)思考、领悟。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始终强调优秀的作品;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强调探究。 (4)运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5)发现、创新。 具体的必修课目标、选修课目标: 专题二 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 第一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