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萦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6、1970—1971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7、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第一颗

氢弹爆炸在196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8、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

合公报,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前景。 1972年,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分析 P189-190

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其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找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

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党无法以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正确分析: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犯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

其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第三,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2、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P191-193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环境的改善。

3、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P194-195

答:毛泽东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

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正确处理好综合平衡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的一种政治局面”;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族党派的关系,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毛泽东最早察觉到“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共“八大”明确提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2.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A.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

D.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3.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的召开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D. “人民公社化”的发动

4.1956 年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

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

施的八字方针是()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巩固、改革、提高

D.调整、改革、充实、提高

6.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A.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问题

B.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C.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

7.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8.1957 年4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提出的整风运动的对象是()

A.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教条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

C.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9.在中共“八大”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毛泽东提出的“ 新经济政策” 是指()

A .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

B. “ 两参一改三结合”

C. “ 三个主体” 和“ 三个补充”

D.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0.毛泽东发动的“ 文化大革命” 的导火线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 1966 年5 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 五一六通知”

C.《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1.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轮流执政

12.毛泽东发动“ 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可集中概括为()

A. “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思想

B.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 “ 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的观点

D. “ 由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的观点

13.1975 年的整顿最终涉及到“ 文化大革命” 的指导思想及其政策本身,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错误地发动了()

A. “ 斗、批、改” 运动

B. “ 批陈整风” 运动

C. “ 批林批孔” 运动

D. “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 运动

1.B

2.C

3.A

4.A

5.B

6.B

7.

D

8.C 9.D 10.A 11.B 12.B 13.D

高三政治选修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知识点汇总

高三政治选修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知识点汇总 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人类社会这方面也像自然界一样,实质上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都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人类世界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倒退。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辩证否定旧事物,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并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更有远大的前途和生命力。

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 一 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一,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转入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山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斗争;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 ·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本章教材中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八大”正确决策的理解和掌握 ·

在曲折中前进

在曲折中前进 时间:2017-04-24 22:53:56 | 作者:肖亚玲 常常有青年人这样说:“前方的道路还真漫长,可这一路要顺利安全的走过是多么困难呀!”这样的人是可悲的,至少他不会乐观的面对生活,所以他注定是失败的。不是还有积极乐观的人这样说嘛:“我们都是热血青年,整个社会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了!”这样的人爱拼,敢拼,成功的机率是很高的。但又不能武断地说他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所以能否成功仍需继续奋斗。 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挫折、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再谨慎的人,也会“误入歧途”。但我们不能就此一票否决了我们的人生。要相信光明总在前方,一时的失足,只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而做出的一次错误的尝试,只要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就立即调整姿态,重新审视前方的道路,然后继续前进。或许一路跌跌撞撞好多次,但我们的羽翼会因此磨炼的更加丰满,最终我们能飞过重重阻碍,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人生中不知有多少弯路会让人迷失自我,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去挑战。前方有沼泽,不小心踏了进去,身体不停的下陷,但我们不能绝望,因为一旦绝望,我们就注定失败,就再也爬不出泥潭。前方还有悬崖,当我们向前飞奔时,就要记着“悬崖勒马”这句话,避免我们在罪恶的深渊沉沦。就这样,一次次的摆脱的泥潭和悬崖,我们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去走完剩下的人生之路。 说到“文化大革命”或许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一次由领导者错误的发动的一次革命运动。它使当时的中国社会一片混乱,经济水平每况日下。它是统治者在领导道路上走的一次弯路,但我们不能片面的否定它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才使得后来的领导者,立足于中国国情,寻求真正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每走一次弯路,就为我们的人生积累一个经验,最终促进人生的飞跃。 既然“失足”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不应绕过它。因为少走这次弯路,只会让我们年轻的翅膀在以后的道路上折伤更多次。少了前面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会在以后的泥潭中深陷、沉沦,不能自拔,最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倒在了人生的路途中。 所以,大胆的前进尝试吧,勇敢的面对曲折困难吧!相信自己走过这条弯路就能踏上新的旅途。

对建国以来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对建国以来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学号:1120131948 1120131938 班级:07011307 07011307 姓名:李科蓝天鸣新中国的成立,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由此,我国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至今,我国一共经历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且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成功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摘自《百度百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一条伟大的道路。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到成功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到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成功的。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探索,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最初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时间不够长,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认识不足,对国情的认识有所偏差,还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和理论不够成熟,再加之在取得初步胜利面前骄傲自满的情绪日益增长和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的日益滋长,导致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遭受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两次重大灾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给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深刻的教训和宝贵的经验。 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和种种磨难,已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较为成熟的党组织。未来,中国共产党必能够在总结历史、紧密结合国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运筹帷幄,与时俱进,乘风破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学案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我校的学案教学改革是2008年 春从七、八年级开始的。本文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谈谈“学案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历史学案教学取得的成绩 1.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实施学案教学以后,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多自由 的空间。课堂上要求教师少讲,多让学生去表现:学生结合问题去读教材、找要点,学生针 对问题讲答案、说思路。以“讲”闻名的历史教师,刚开始还真的不适应,不放心。但经过一 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比“讲”的差,很多知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全能独立 完成,个别知识也许有不同的理解,但通过学生间的辨论,知识分析透了,理解更清了。课 改后的历史课堂,由“学生围着教师转”变成了“教师围着学生转”,教师成了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一节课下来,感觉比原来轻松多了。教学理念的变化,不仅解放了自己,而且解放 了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2.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理念下,学生知识的取 得是自己主动获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学案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讨论问题, 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得到了锻炼。 3.课堂效率提高 历史学科因其独有的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而深深的吸引学生。课改后,教师的上课与学 生的学习都有了依据———“学案”,师生围绕设定的学案而实施教学活动,课堂的随意性没 有了,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课堂活动紧张了,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教研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增强 学案教学实施后,教案变为学案,师生共用。为提高学案的质量,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加强了,原来多是在统一命题时在一起商量,现在几乎每一课时都要商量。原来的教案与上课基本分离,现在的学案与上课合为一体。多年的教材又认真看了,课标也深入钻研了,资料也充分 利用了。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教研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合作的意识也增强了。 二、历史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集体备课做的不够好,说是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学案承包责任制”,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的次数少,没有集中时间针对各年级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交流。 学案的设计不够合理,试题化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自己学科的设计流程,学案编写的随意性 较大,学案的落实不够好,没有及时检查学生的学案的填写情况,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巩固学 案的读背,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要求不严。 批改、讲评不够,对学生填写的学案,教师自己批改的太少,多数是由学生自己更正或同桌 互改,对学情了解不够,因此讲评的针对性不强。 三、对历史学科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革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一定范围交流,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新中国成立的有关史实,总结指出: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党和政府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为实现这一任务又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工作? 新课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前提示”及课文子目,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 教师指出人民政权建立后,必须重视经济建设,安定民心。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这些工作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作者:丁晓平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课程标准】 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难点突破】 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课程工具】 图片史料、文字材料摘录、PPT课件 【课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

高一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练习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练习题(有答案)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每课一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于苏州花纱布公司。这是由于实行() 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 解析:材料显示的时间是1953~1956年,因此与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答案:A 2.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 解析:“三大改造”旨在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

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仅与“三大改造”相关。 答案:A 3.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强行没收是对官僚资本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合作化道路是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D本身明显有误。 答案:C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B.②④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主要概述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共产党人积极务实,努力工作,全国人民满腔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完整地认识,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章主要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956至1966年是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曲折探索时期,期间面临的两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八大提出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八字方针的提出和七千人大会的总结等都是这个时期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成果。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派斗争等,是在曲折的探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但能有错必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程后,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1966年至1976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危害,是全局性的错误。不过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本节的主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以及1957年前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早期积极探索。 本节的知识要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第二次合作”的思考,《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远指导意义。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艰巨事业。刚刚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只能根据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以及苏联的建设经验来建设新中国。但是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本国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经验也并不都是成功的。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共产国际运动中引起极大震动,帝国主义也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这促使中共中央重新审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客观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像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一样,领导全国人民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行“第二次合作”,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离开知识分子与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国知识分子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起向科学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又没有现成答案,苏联与其他国家的道路和模式不能完全适合我国情况,全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虽然历史常常在曲折中前进

虽然历史常常在曲折中前进,但是历史前进的大趋势是确定的,即自由、民主、理性、公平等的实现。此过程大都是以黑格尔所谓的“理性的狡诈”的方式实现的。个人、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的要求和作出的行动,最终客观上推动了整体的进步。其终极原因应该从人类在自然界漫长的进化中找寻,或许就是经自然选择筛选出的从各个角度利于人类社会生存的利我与利他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群体的行为规则,然后依照这些规则又在不同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下选择出特定的社会基因,最终形成各个彼此间差异与共性共存的社会。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民主、自由等意味着的是多样化,即熵的增加。个人生活的不确定度增加,即身份、地位、所属阶层的改变更容易。社会系统的复杂度增加而趋向稳定。很像是人类社会系统同样在遵守着热力学的熵增定律。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此,中国拉开了近现代史的序幕。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在这个时期,中国像是一叶浮萍飘摇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直以来,我把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腐朽的源头归结于清王朝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我认为没有那时的固步自封,中国就不会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的差距,就不会让英国有机可乘发动鸦片战争,就不会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屈辱历史!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无耻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犯下种种罪行。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著名的义和团、太平天国运动皆出于此,加上后来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它们都是中国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尝试。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1901年屈辱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之前的几百多个不平等条约一样让我们痛心疾首。我实在想不到怎么会有如此懦弱无能的统治政府:一面对外国侵略者点头哈腰,转身就压榨剥削中国劳苦大众。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截腐烂的阑尾,多留无益。 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于是产生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后“同盟会”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萦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 6、1970—1971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7、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第一颗 氢弹爆炸在196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8、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 合公报,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前景。 1972年,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分析 P189-190 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其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找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 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党无法以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正确分析: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犯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 其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第三,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 积极探索。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获得和发生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地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大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选择题: 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作《十大关系》的报告的基本方针是: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和敌我矛盾 C.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文件上。 A.《论十大关系》报告 B.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1957年5月,中国共产党开始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主观主义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1958年根据毛泽东的倡议,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在: A.中共八大-次会议 B.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 中共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 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6.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周恩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会议是: A.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1956年9月中共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是: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优质教案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专题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前一时期的内容,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采访调查和课堂上运用教材中及教师所引用的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敬爱的党组织: 过十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员称号的业绩。”他说:“我们每一个***员,大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 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 教具 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

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 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的改造。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 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 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远比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艰难和复杂得多。革命道路不能照搬 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当时的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本章的引言。然后指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只 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 讲授新课: 一、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为了开好党的“八大”,党中央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主席 从1956 年2 月开始,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有关34 个部门的汇报。汇报结束后,政治局开过几次会,总结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并以苏联的经 验和教训作为借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引这个报告中的10 个纲目。然后以前3 个目为例,指出: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 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里涉及的实 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强调这篇报告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国务卿就讲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做出了这样的回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那么中共是如何带领人民建设新世界的?这个专题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一期间我们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大家来看这个图示,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首先我们先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新中国成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着手开始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方面)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3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化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中央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思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9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2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并且成功地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推进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各种建设理念的统一;也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逐步开创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途径,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邓小平同志曾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并进行实践检验的过程。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创举和实验。所以,深刻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倡向苏联学习,但强调不照搬苏联经验和模式。在新中国成立的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苏联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证明,我们这样我们没有照搬苏联模式是正确的,虽然在改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1956年,毛泽东同志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全文都是“以苏为鉴”的。文章在总论中就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对于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邓小平也曾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