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古诗文基础

实词(二)

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

一.知识点讲解:

(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例:今王鼓乐

..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例: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例:衣冠

..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

..陈胜。指:指指点点。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

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

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

..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

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

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注意,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翻译,如例②。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①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飞.沙走.砾,沙子石头被风吹得到处飞。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陈涉世家》)

忿恚

..尉,使校尉愤怒。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

(苦,使……痛苦;劳,使……劳苦;饿,使……饥饿;空乏,使……贫困)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使……变绿。可译为“吹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译: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译: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把他父亲当作客人接待。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

译;这家的人认为他的儿子聪明 ,却怀疑邻居家的父亲。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

译: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把他父亲当作客人接待。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译:(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译:我曾经多次劫杀响马,夺取他们的财物,所以他们仇恨我。

二.读短文,做文后练习

1.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

(1)曾子衣.敝衣以耕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3)足以全.其节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译:

(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

2.创业与守成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

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

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

(1)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2)征与吾共安.天下

(3)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创业与守成孰难

译:

(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译:

(3)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译:

3.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

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

..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

(2)古人贵朝

..闻夕.死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2)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且人患.志之不立

(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译:

(2)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

4. 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4)亡者以十数.

(5)丞相何亡.

(6)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7)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译:

(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译:

5.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

(1)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2)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译: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

(3)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

6.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3)父利.其然也

(4)泯然众人

..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三.读下面文段,做文后练习:

1.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2)就笼与语.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2)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善.属文

②顾.当面试

③太祖甚异.之。

2、翻译:

①善属文

②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④时援笔立成,可观。

4、默写《七步诗》.

高一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高一语文文言文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练习)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说明其用法和意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以火烤木,使之弯曲,名作动 2、其曲中规:弯曲度,形作名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名作状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游水,名作动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作状 6、用心一也:心,用心,名作动;一:专一,数词作形容词 7、輮使之然也 8、不能十步:跨十步,名作动 9、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0、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把……当作耻辱,意动用法 11、孔子师郯子:以……为师,意动用法 1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作动 1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作名 14、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形作名 15、惑而不从师:有疑惑,形作动 1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作名 1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使……学习,使动用法 18、西望厦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名作状 19、下江陵:攻下,名作动 20、顺流而东:向东行,名作动 2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使动用法 2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使动用法 23、正襟危坐:使……正,使动用法 2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2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作动 26、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 27、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形作动 28、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名作状 29、入深林,穷回溪:穷尽,走尽,形作动 30、卧而梦:做梦,名作动 31、望西山,始指异之:以……为异,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32、穷山之高而止:穷尽,名作动;最高处,形作名 33、箕居而遨:像簸箕一样,名作状 34、萦青缭白:青山,白水,形作名 35、外与天际:向外,名作状 36、四望如一:融为一体,数作动 3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远处,形作名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何为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温故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妇抚儿乳.《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4、邑人奇.之《伤仲永》 5、鞭.数十,驱之别院《闲请记趣》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7、潭西.行百二十《小石潭记》 8、心乐.之《小石潭记》 9、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10、其岸势犬牙 ..差互《小石潭记》 11、其一犬.坐于前《狼》 12、陈胜王.《陈涉世家》 13、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14、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15、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1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湖心亭看雪》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1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使--- ---痛苦劳使--- ---劳累饿使--- ---饥饿空乏使--- ---穷困乱使--- ---颠倒错乱动使--- ---惊动忍使--- ---坚韧使动用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新 自己归纳各种词类活用(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训练 句子训练 一狼洞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策之不以其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以光先帝遗德。 公将鼓之 朝服衣冠 人恒过,然后能改 面山而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 (一)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如: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

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 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 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左传成公三年) 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朝秦楚”,不食齐宣王朝见秦楚之君,相反的,是齐宣王是秦楚之君朝见自己。 下面各句中的及物动词是使动用法: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

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学案序号: 题目: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使用时间:月日 主备人:王汉同参与人:高三语文组 课题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确把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准确辨析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概念阐述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3)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动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 (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3)数词活用为名词 四、规律方法探究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3)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⑸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⑹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⑺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⑻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例:(1)早.出暮.归。《促织》 (2)草.行露.宿。(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勾践灭吴》 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例:(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例: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 ..于此。《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促织》 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二、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用在动词后的形容词,往往作宾语,因此活用为名词。 例:(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处于主语位置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3、作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词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或者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就活用作一般动词。例:(1)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副词+形容词】例:(1)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太傅寒雪日集。(《咏雪》)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太丘与友期》)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文言文专题训练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训练之词类活用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1、A、衣.锦还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草菅 ..人命童子隅.坐而执烛。 C、富.国强.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神.出鬼.没侣.鱼虾而友.麋鹿选A 2、A、朝.秦暮.楚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祸.国殃.民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C、风.餐露.宿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D、幕.天席.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选B 3、A、先礼.后兵.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 B、入.不敷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息.事宁.人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有口皆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选D 4、A、不胫.而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兵不血.刃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C、千金 ..一刻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虎.视眈眈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选C 5、A、百废.俱兴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B、川.流不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C、正.本清.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D、不耻.下问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选D 二、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8分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 也《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 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 也 《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 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 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 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 人 《公输》 2、为与此同 类 《公输》 3、天下为 公《大道之行也》 4、4、号为张 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1、斯是陋 室 《陋室铭》 2、是金陵 人 《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1、非若是 也 《唐雎不辱使命》 2、非士之怒 也《唐雎不辱使命》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为动用法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概念:“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造福人 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语法特点: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无用赘述的。 四种类型:“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精品文档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 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古诗文基础 实词(二) 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 一.知识点讲解: (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例:今王鼓乐 ..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例: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例: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例:衣冠 ..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例:未云.何龙。云:形成云 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 例:皆指目 ..陈胜。指:指指点点。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 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 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 ..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 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 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为动用法

概念:“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造福人 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语法特点: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无用赘述的。 四种类型:“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人教版)

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人教版) 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人教版)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4)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4) 3、天雨墙坏(雨,下雨,34)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42) 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42)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21) 8、愿为市鞍马(市,买,45)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57)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220)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