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一艾条炙

【目的】:预防或治疗某些痹症,如头痛、心悸,温通经脉,消瘀散结,升阳举陷,回阳固悦,预防保健。

【作用原理】: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通过激发经气,加强气血运行,从而使痹阻、壅滞的经络疏通,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风湿病、外伤、瘀血、痛经、颈肩腰腿痛

【禁忌症】:孕妇的小腹,腰骶部等。

【注意事项】:

1、室内温度要求适中,以防感冒,施灸前根据病情及部位采取适当的方法

2、施灸程序一般先上部、背部、后下部、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3、根据施灸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艾条

4、施灸处一般局部红润不处理,切忌在灸后用力摩擦,若灸处出现小水泡让其自行吸收

5、施灸时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及损及衣物

6、对于过激、过饱、过劳、醉酒、情绪激动者不宜立即施灸

【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茵纱布缸、艾条、打火机、弯盘、灭火小口瓶、酒精灯、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核对床号、床尾卡并解释如×床×××小组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因为最近外感风寒,引起了胃部不适现在遵医嘱给你进行一个艾条炙,这样可以祛风散寒,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请问你需要解大、大小便吗?今天艾条炙的部位在内关穴,在手上,请将手伸出来(检查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无菌纱布缸、95%酒精灯、灭火小口瓶、弯盘、打火机、艾条(治疗单、笔)推治疗车至病房。

6、对床尾卡:例如:×床的×××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的我现在给你艾条炙,请你配合,请将手伸出来(定位:腕横纹线上三指,两肌腱中点,按压穴位)×××小姐会有像麻的感觉吗?“有”。

7、清洁皮肤。

8、再次检查(治疗单、艾条)。

9、点燃艾条。

10、×××小姐,现在给你艾条炙(看时间计时5-7分钟,距离3公分)过程询问病人,如:会有温热感吗,有热传导的感觉吗?感觉会很烫吗?等,并随时弹去艾灰。

11、时间到,清洁皮肤,并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完好无烫伤)。

12、整理床单位(×××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胃部不适缓解些了吗?好的平时你要注意保暖、避风寒,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谢谢你的配合)。

13、推车回治疗室,用物预处理。

14、洗手记录:时间、部位、方法、疗效、签名、操作完毕。

二拔罐法

【目的】: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作用原理】:

1、负压作用:使皮肤表面有大量水珠溢出,加强了局部的气体交换从而使体内的废物加速排出。

2、温热作用: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组织的营养供给,加强皮肤生成细胞的活力及血管的通透性,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调节作用:通过皮肤感受器及血管感受器放射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使之趋于平衡。

【适应症】:感冒咳嗽、胃肠疾病、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肩周炎、风寒湿症

【禁忌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传染性皮肤病、静脉曲张处、外伤骨折部位

【注意事项】:

1、体位要舒适,拔罐时不要随意移动体位,以防脱落。

2、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的部位为宜,局

部皮肤如有毛发,瘢痕,溃疡,水肿等,均不宜拔罐。

3、操作时,动作要快,准确,注意安全,应用闪罐时,棉球所蘸的乙醇

量不宜过多,滴下烫伤皮肤。

4、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距离不宜太近,以免互相牵拉产生疼痛,或者是罐子脱落,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推拉,以免损伤皮肤。

5、拔罐后,局部皮肤呈红晕,或者是紫绀色为正常现象,1-2天自行消退。瘀斑严重者下次不宜在原处再拔,如出现小水泡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止血钳、打火机、95%酒精棉球、弯盘内盛水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对床号,对床尾卡,如×床×××小姐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因为你最近外感风寒引起了小腿酸痛,现遵医嘱给你进行拔火罐,这样可以帮你袪风散寒,缓解小腿酸痛的症状,以后你会感觉舒服些,请问你那只腿痛.“右腿”,好的,先看一下你局部皮肤情况,腿稍微侧一下,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避开大血管,×小姐,请问你需要解大小便吗?“不用”,好的,那你好好休息,我去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火罐、95%酒精棉球、弯盘内盛水、打火机、血管钳、(治疗单、笔)、推治疗车到病房。

6、对床尾卡,如+9床的李丽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的,我现在给你拔火罐,请你配合我现在需给你取个左侧卧位(松被尾、松被、双手交叉、屈膝、翻身、定位)李小姐是这里痛吗?

7、再次检查(火罐瓶情况)。

8、点火。

9、李小姐我现在给你拔火罐,请你放松(绕罐两圈),看时间(留罐10分钟)检查罐口的吸附情况,如李小姐会好紧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隆起,呈紫红色,毛孔扩大)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如果有不舒服,请告诉我好吗?病人面色正常(观察)。

10、时间到,取罐,检查皮肤(局部皮肤完好,呈紫红色、无烫伤)。

11、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小腿酸痛缓解一些了吗?刚刚拔罐的地方有一个紫红色的印记,这是正常的,过两天它会消失,暂时不要冲饮冷水好吗,好的,平时注意保暖避风寒,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不用,好的,谢谢你的配合。

12、推车回治疗室,用物预处理、洗手。

13、记录:时间、部位、方法、疗效、签名、操作完毕。

三刮痧

【目的】: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作用原理】:借助刮痧工具,利用介质(水剂、油剂、活血剂)对体表皮肤的特定部位进行刮摩,时皮肤发红充血,呈现一块块或一片片的紫红色斑点,从而使邪气得以祛除,疏通痹阻。

【适应症】:感冒、咳嗽、中暑、湿疹、痛经、胃痛

【禁忌症】:急性传染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骨折处、传染性皮肤病【注意事项】:

1、选择刮痧工具一定要边缘光滑,没有破损处,边刮要边蘸润滑油,不能干刮,凡肌肉丰满处,宜用刮痧板的横面刮拭,关节处、手足指趾部、头面部应用刮痧板棱角刮拭;

2、刮治时,要时常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根据患者反应来调节手法的轻重,不要刮伤皮肤;

3、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冲凉水澡。

4、每次刮痧时间为20~25分钟为宜,再次刮痧应间隔3~6天。

5、刮痧过程中,若有晕刮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或恶心呕吐等),应停止刮痧,嘱其平卧,休息片刻,并饮温开水,若不奏效,可采用刮百会,内关,涌泉等穴位急救。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刮具、治疗碗内盛少量滴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树。

3、携治疗单到病房核对床号,对床尾卡(该病人睡单间)如×床×××小姐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因你中暑而引起了发热头痛,遵医嘱给你进行刮痧,这样可以缓解你的头痛症状,感觉会更舒服一些,刮痧部位在背部,我现协助你取一个左侧卧位,检查一下局部皮肤情况,(松床尾、松被、双手交叉、屈膝、翻身)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避开大血管(整理),李小姐请问你需要解大小便吗?不用,好的,你先好好休息一下,我去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治疗碗内盛水、弯盘、刮板(治疗单、笔),推治疗车到病房。

6、对床尾卡,+9床的李丽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好的,我现在给你刮痧,请你配合,现在我协助你取一个左侧卧位(松被尾,松被,双手交叉、屈膝、翻身)暴露刮痧部位,清洁皮肤,再次检查刮板,定位(以第七颈椎旁开1.5寸)平行肋缘刮至腰部,单一

方向刮,李小姐这个力度还可以吗?随时沾水,局部皮肤呈紫红色(右边),李小姐感觉还好吗?不会好痛吧?局部皮肤呈紫红色(右边)(以脊柱旁沿助缘呈弧形刮)每边4-5条长度6-15公分,李小姐感觉还好吗?局部皮肤呈紫红色(右边),李小姐这个力度还好吗?局部皮肤呈紫红色,李小姐什么不舒服可以告诉我好吗?局部皮肤呈紫红色,无刮伤,再次清洁皮肤。

7、整理床单,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头痛有所缓解吗?好的,脊上有点紫红色瘀痕,那是正常的,过两天它会消失,暂时不要冲冷水,过30分钟我会过来帮你测量体温,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谢谢你的配合。

8、推车回治疗室,预处理,洗手。

9、记录:时间、部位、方法、疗效、签名,看时间30分钟后,携体温表至病房测体温,体温降至X度,绘制于体温单上,操作完毕。

四中药保留灌肠

【目的】:镇静助眠、治疗肠道疾病、减少肠道毒物吸收、降温

【作用原理】:利用中药特有性能,通过肠道粘膜的吸收,及药物温度差异改变肠粘膜通透性,从而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温经散寒的作用。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慢性肾功能疾病、腹部炎性包块、小儿高热、慢性结肠炎

【禁忌症】:肛门直肠结肠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妊娠晚期、心力衰竭

【注意事项】:

1、在坐保留灌肠前,对灌肠的目的及病变的部位及中药性能了解清楚,

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

2、肠道疾病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3、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4、灌肠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深度适当(一般12~15㎝),液量要少(小于200ml),压力要低(距肛门低于30㎝),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吸收

【用物准备】

灌肠袋、药、水温计、一次性治疗单,一次性手套、纱布块、弯盘、石蜡油、棉签、必要时备屏风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对床号,对床尾卡,该病人睡单间,如:X床XXX小姐你好,我是今天当班护士XXX,因你有盆腔炎,今遵医嘱给你进行一个中药保留灌肠,这样可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你会感觉更舒服一些,李小姐,请问你需要解大小便吗?好的,那么你先躺好休息、休息,我去准备一下,马上回来,调室温,备输液架。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石蜡油、棉签、纱布块,无菌手套、治疗巾,弯盘、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液、测温度(41℃)推治疗车到病房。

6、核对床尾卡,+9床的李丽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好的,我现在给你灌肠,请你配合,现在协助你取个左侧位(松被尾、松被,双手交叉、屈膝、翻身)脱裤至膝部,移臀到床沿,辅治疗巾、弯盘至臀旁,再次检查灌肠袋,再次对中药,倒入灌肠液200ml,挂输液架,调节高度(液面至肛门30公分)戴手套、润滑前端、排气。

李小姐我现在帮你灌肠,请你放松,入肛管12公分,打开开关,观察液面缓缓流入,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如果有便意的话,就请做呼吸,同时观察液面下降情况,关夹,取纱布拔出肛管,将用物放入感染性垃圾桶内撤弯盘,撤治疗巾、穿裤,取舒适体位,抬高臀部,整理床单位,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尽量保留20分钟,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看时间,还原输液架,调回室温,推车回治疗室。

7、用物予处理、洗手、记录:时间、药名、剂量、签名,操作完毕。

五中药雾化吸入

【目的】: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治疗呼吸道感染

【作用原理】:利用高速氧流或超声波声能,中药性能,使药液变为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呼吸道感染,使药液在气管及小支气管均匀分布,解除支气管痉挛。

【适应症】:支气管感染、哮喘、冠心病、空洞性肺结核、慢性咽炎

【禁忌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昏迷

【注意事项】:

1、危重病人,神志不清的患者不宜使用雾化吸入,以防雾化后产生大量痰液,导致痰液不能排出会有窒息的危险;

2、在支气管急性发作时,不宜雾化吸入,因雾化可诱发气道痉挛,加重病情;

3、雾化用具应严格消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4、严密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气急、胸闷、或肺部听见哮鸣音应立即停止。

5、中药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冷刺激气管痉挛。

【用物准备】方盘内置湿化瓶,无菌纱布缸内置氧芯,无菌持物钳,中药雾化液、碘伏、棉签、注射器、弯盘、一次性雾化吸入器。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对床号,对床尾卡,如X床XXX,X小姐,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XXX,因为你最近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现在遵医嘱给你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这样可以达到化痰、消炎、止咳的效果,请问你要解大小便吗?好的,那你好好休息一下,我去准备一下马上过来,病房无人吸烟、无明火,检查氧气筒。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检查用物:湿化瓶在有效期内,无菌纱布缸在有效期内,内装氧芯,持物钳在有效期内,中药雾化液、碘伏、棉签、注射器、弯盘、一次性雾化器、抽雾化液5ml,签使用时间,推治疗车至床旁。

6、对床尾卡,+9,李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好的我现在给你雾化,请你配合,装氧芯,取湿化瓶,签使用时间,装湿化瓶检查通畅,李小姐我现在给你取个半坐卧位,这样躺着舒服吗?接雾化管,调氧流量(8L)先稍微抬起来一下,会好紧吗?看时间,雾化(10-20分钟)李小姐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呼气,对就这样,深呼吸,过程中病色如常,没有呛咳,观察液面下降程度(时间到)李小姐我现在帮你把雾化器取下来,关流管,将雾化器放入感染性垃圾桶内,李小姐我帮你擦擦嘴巴,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有痰吗,来我帮你咳一下,有吗?有痰吗?好。等下有痰的话,请咳出来,现在给你取个舒适体位,这样躺着舒服吗,整理床单位,李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像你呢平时多喝开水,多吃点新鲜水果蔬菜,这样有利于稀释你的痰液,更容易咳出,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好的,谢谢你的配

合。取下湿化瓶及内芯、罩氧气。

7、推车回治疗室,用物预处理,洗手。

8、记录:时间、药名、剂量、方法、签名、操作完毕。

六中药熏洗

【目的】: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疏筋活络、消肿止痛(益肝补肾)、减轻症状之效。

【作用原理】:通过物理温热刺激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局部(全身)组织营养和局部(全身)机能得以改善,同时温热刺激可使局部或全身毛孔开放,汗出,使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或非特异性炎性介质排出体外达到治疗作用。

【适应症】:痹症(风关病,RA,AS,颈肩腰腿痛),皮肤病,急性软组织损伤【禁忌症】:高龄体弱有心脏病、昏迷患者等。

【注意事项】:

1、熏洗前了解熏洗的目的,中药性能,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2、熏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并时常询问其不良反应。

3、掌握熏洗的水温,防止烫伤,一般熏洗时温度在70℃左右,洗擦时温度在40℃以下,末梢循环感觉障碍患者温度应更低。

4、注意患者的保暖。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熏洗液、熏洗盆、水温计、小毛巾、大浴巾、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对床号,对床尾卡,如×床×小姐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因你最近外感风寒,引起手腕关节疼痛,现遵医嘱给你中药熏洗,这样可以达到祛风散寒,缓解疼痛的效果,请问你那一只手痛,“右手”,好的请将手伸出来,我检查一下局部的皮肤情况,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李小姐请问你需要解大小便吗?好的,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小毛巾、大浴巾、弯盘、脸盆、熏洗液、测水温(700C)推治疗车到床旁。

6、对床尾卡,9床的李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好的我现在给你熏洗,请你配合,将手伸出来(定位)李小姐是这里痛吗,(辅治疗巾)请将手抬一下(倒中药液)李小姐请把手抬高一下,盖大浴巾(看时间10-20分钟)李小姐会有温热感吗?病人面色正常,会感觉好烫吗?“有点烫”(掀开大浴巾的一角)现在感觉怎么样,(盖上大浴巾,随时测水温,水温低于400C撤去大浴巾,用小毛巾清洗、局部,疼痛处多次清洗,擦干皮肤,再次用大浴巾擦干撤治疗巾)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整理床单位)李丽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疼痛缓解些了吗?好的平时注意保暖,避风寒,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

7、推车回治疗室,用物予处理,洗手。

8、记录:时间、部位、方法、疗效、签名、操作完毕。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

第次课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授课方式理论课( )实验(训)课() 章、节名称中医护理技术计划学时 4 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留罐法、温和灸。 2.了解拔罐、艾灸、刮痧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提问,示教。 教学重点及措施教学重点: 留罐法、温和灸。 教学难点及措施教学难点:闪火法留罐。 解决措施:通过讲解闪火法留罐的过程,视频学习,现场示教,让学生学习掌握。 教具 多媒体(仪器)、幻灯片、示教器具。 注:“信息技术运用”指板书、幻灯片、视频、音频、网络、书籍等。可按统一格式加续页。

讲授与指导内容 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信息技术运用及课时分配) 拔罐 一、概述 1、定义:以罐为工具,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体表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起源与发展 罐具:牛角罐、竹子、木罐、陶罐、铜罐、玻璃罐、抽气罐、磁疗罐等。 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注射器排气法、电动排气法等。 拔罐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刺血拔罐法、针罐法、水罐法等。 二、作用机理 1、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中医认为,拔罐可祛除邪气、调整经络气血,使气血阴阳平衡。 本疗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拔毒排脓、扶正固本等作用。 三、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 四、拔罐方法 火罐法 1、准备 明确诊断、选准部位 准备用品:罐具、火柴、酒精、棉球、镊子等。 术前解释 摆好体位 2、操作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架火法 闪罐法介绍拔罐、艾灸、刮痧(5min) 讲述拔罐(10min)拔罐方法(10min)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8 、暴泻9 、脱证 10 、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8 、肺痈9 、肺胀 10 、胃脘痛11 、呕吐12、便秘 13 、泄泻14 、黄疸15、积聚 16 、水臌17 、水肿18、肾衰 19 、淋证20 、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 19 、噎膈20 、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 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 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 12 、子痫13、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 15 、产后缺乳16、阴挺17 、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8 、水肿9 、麻疹 10 、水痘11、痄腮12、顿咳 13 、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 16 、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8 、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黄水疮 3 、蛇串疮 4 、面游风 5 、脚湿气 6 、粉刺 7 、瘾疹 8 、湿疮 9 、药毒 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 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 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 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 规 4 、牵引术护理常规 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 、骨折 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 10 、骨盆骨折11、脱位12 、伤筋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3 、椒疮 4 、天行赤眼 5 、聚星障 6 、凝脂翳 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 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 13 、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 、耳疖、耳疮 3 、耳鸣、耳 聋 4、耳眩晕 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 6 、鼻槁 7、鼻鼽8 、鼻渊9 、鼻衄 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 13 、喉喑14 、急喉风 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口疮 3 、牙宣 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热熨法

热熨法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治疗方法。 (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热熨部位局部的皮肤情况。 3.患者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腹胀痛等症。 2.通过运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等。 (三)禁忌症 忌用于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及一切炎症部位、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 (四)告知 1、操作的目的及过程 2、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四子散热熨包、微波炉、弯盘、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3、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4、药熨:将四子散热熨包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微波炉中,用 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患者采取仰卧位,置于患者相应部位或穴位热熨,每次热熨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 5、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对热感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6、整理: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

7、记录:详细记录实施药熨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七)注意事项 1、操作环境注意保你暖避风,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熨烫时力度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度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不宜超过50℃,温度不足时可更换药熨袋。药熨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4、治疗后应注意避风保暖,不可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中医护理技术八项操作

耳穴压豆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 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艾条灸 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针。 2、颜面部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 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穴位按摩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刮痧法 禁忌症: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湿敷法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 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涂药法 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技术操作规程 一、艾条灸 (2)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5)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5) 隔物灸技术 (7) 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10) 二、拔罐法 (11) 拔火罐疗法操作流程图 (15)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16) 三、耳穴贴压技术 (17)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图 (19) 耳穴贴压操作评分标准 (20) 四、穴位贴敷疗法 (21)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图 (23) 穴位贴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24) 五、穴位按摩疗法 (25)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28) 六、中药热奄包(热熨)法 (29) 中药热奄包(热熨)操作流程图 (32) 中药热奄包(热熨)法操作评分标准 (33) 七、中药湿敷法 (34) 中药湿敷操作流程图 (36) 中药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37) 八、中药涂药法 (38) 中药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40) 中药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41) 九、中药熏洗法 (42)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44)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45) 十、中药塌渍疗法 (46) 中药溻渍操作流程图 (48) 中药塌渍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49) 十一、红外线照射治疗 (50) 红外线照射治疗操作流程图 (53) 红外线照射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54) 十二、中药保留灌肠法 (55)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图 (58) 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59)

一、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艾灸气味的耐受、接受程度。 4、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5、心理状况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 3、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然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巾、艾条、打火机、弯盘一套(内有无菌纱布)、

精深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簿2016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 使 用 手 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 1.刮痧技术 2.拔罐技术 3.麦粒灸技术 4.隔物灸技术 5.悬灸技术 6.蜡疗技术 7.穴位敷贴技术 8.中药泡洗技术 9.中药冷敷技术 10.中药湿热敷技术 11.中药涂药技术 12.中药熏蒸技术 13.中药热熨敷技术 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15.穴位注射技术

16.耳穴贴压技术 17.经穴推拿技术 18.中药灌肠技术 刮痧技术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围 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

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0,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6.刮痧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痧。 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 .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针刺疗法 (2) 一电针疗法 (2) 二穴位注射 (2)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3) 四针刺护理 (3) 第二章灸法 (4) 一艾条灸 (4) 二艾炷灸 (5) 三温针灸 (5) 四灯火灸 (6) 第三章放血疗法 (6) 第四章挑治疗法 (7) 第五章拔罐疗法 (8) 一拔火罐法 (9) 二拔药罐法 (9) 第六章发泡疗法 (10) 第七章磁疗法 (11) 第八章推拿疗法 (12) 附:小儿推拿疗法 (14) 第九章刮痧疗法 (15)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16) 第十一章换药法 (17)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20) 第十三章溻渍法 (20) 第十四章涂药法 (21) 第十五章敷药法 (22) 第十六章贴药法 (22) 第十七章吹药法 (23)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23) 第十九章药熨法 (24) 第二十章导便法 (25)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27)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27)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28)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30)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 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 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 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 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一)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病、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注射用药液、5~20毫升注射器和6~7号针头、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干棉球。 (三) 操作方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吸药液。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用穴位及适应症教学内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用穴位及适应症 一、腧穴的定位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定喘: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中点(大椎穴)旁开五分处取穴。 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中脘:脐上四寸。天枢:脐旁2寸 气海:脐下1.5寸。中极:脐下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委中:腘横纹中央。承山:腓肠肌两肌腱凹陷的顶端。 啊是穴: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指尖压下是穴)。 涌泉:在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处。 二、灸法、贴药法、拔罐法的治疗症状 咳嗽:肺俞、定喘。大椎、尺泽、列缺。胃痛:足三里、胃俞、中脘、内关。 泄泻: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气海。腹胀:足三里、中脘、胃俞、期门。 月经不调:肾俞、天枢、三阴交、气海、中极腰痛:委中、肾俞、承山、啊是穴。 便秘:合谷、天枢、足三里、承山、气海、涌泉。 遗尿:中极、气海、委中、肾俞、三阴交。

三、耳穴的定位及治疗症状 1、耳穴 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外三分之一处。直肠: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交感:(下脚端)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三分之一处。胃:在耳轮脚消失处。耳中:(膈)耳轮脚上。 神门:在三角窝的外三分之一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胰(胆):在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皮质下:(脑)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枕:在对耳屏外侧面后上方。口: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颌:上颌,耳垂3区正中处;下颌,耳垂3区上郭横线之中点。 牙:齿1,耳垂1区的外下角;齿2,耳垂4区的中央。 2、耳穴压豆主要治疗症状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腹泻:大肠、小肠、胃 膈肌痉挛:耳中、胃、神门食欲不振:胃、胰胆、脾 恶心呕吐:胃、神门、交感失眠:神门、心、皮质下、枕、额、脾 头痛:神门、皮质下、交感 牙痛:颌、口、牙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及评分标准 一、艾条灸法 (一)评估 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 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 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 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 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 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 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 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 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 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 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 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 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书写护理病历时,一级护理的病人,应每周书写: 次 ~3次 次 次 E.每日一次 二、填空 1. 长期医嘱的有效期为。 答案为:24小时以上 2. 临时医嘱的有效期为。 答案为:24小时以内 3. PRN医嘱表示医嘱。 答案为:长期备用医嘱 4. SOS医嘱表示医嘱。 答案为:临时备用医嘱 5. 护理诊断的提出目前多采用PIO的方式,其中P代表;I代表 ;O代表。

三、名词解释 1.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四、问答题 1. 简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指在全面了解病人有关情况(全身心的健康资料)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的理论作指导,归纳出需要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病人身心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问答题 答:(1)护理诊断提出的顺序,可按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优先解决生理需要,以后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提出新的护理问题,记录于此表中。 (2)护理诊断应表达准确,括号内说明诊断的依据、原因等相关因素。 如:饮食调养的需要(与发热、纳差有关) (3)在书写原因时,应妥善表达,不应有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陈述。 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强迫体位,不允许定时翻身有关)。而不能写(与护士未及时翻身,组织受压有关)。 (4)护理诊断要有针对性,注意病人个体差异,掌握“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5)护理诊断要体现动态性、阶段性,当病情有转归时要及时制定新的护理诊断。 3. 瘢痕灸。

4. 刮痧法。 四、简答题 1. 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 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2.简述熏洗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3.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二、目标 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三、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盆。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 (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捧(或棉签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

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针治疗点。 (3)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治疗点(穴位)。 3.核对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l-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置l-3天,冬季留置7-10天。 5.按压时,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 6.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六、效果评价 1.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熟练度,局部是否严格消毒。 2.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患者的感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豆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 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 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 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 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 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 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

中医护理常规_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 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 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就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得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采取相应得护理 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备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 宣教、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 一、单选题 1.在书写护理病历时,一级护理的病人,应每周书写: A.1次 B.2~3次 C.4次 D.5次 E.每日一次 二、填空 1. 长期医嘱的有效期为。 答案为:24小时以上 2. 临时医嘱的有效期为。 答案为:24小时以内 3. PRN医嘱表示医嘱。 答案为:长期备用医嘱 4. SOS医嘱表示医嘱。 答案为:临时备用医嘱 5. 护理诊断的提出目前多采用PIO的方式,其中P代表;I代表;O代表。 答案为:诊断、措施、结果 三、名词解释 1.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四、问答题

1. 简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指在全面了解病人有关情况(全身心的健康资料)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的理论作指导,归纳出需要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病人身心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问答题 答:(1)护理诊断提出的顺序,可按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优先解决生理需要,以后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提出新的护理问题,记录于此表中。 (2)护理诊断应表达准确,括号内说明诊断的依据、原因等相关因素。 如:饮食调养的需要(与发热、纳差有关) (3)在书写原因时,应妥善表达,不应有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陈述。 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强迫体位,不允许定时翻身有关)。而不能写(与护士未及时翻身,组织受压有关)。 (4)护理诊断要有针对性,注意病人个体差异,掌握“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5)护理诊断要体现动态性、阶段性,当病情有转归时要及时制定新的护理诊断。 3. 瘢痕灸。 4. 刮痧法。 四、简答题 1. 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 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复习题说课讲解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操 作复习题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单选题) 1、为病人行豪针刺时,进针“得气”后,一般留针时间为 A、5-8分钟 B、10-20分钟 C、25-30分钟 D35-40分钟 E45-50分钟 2、下列哪些病人或部位禁止应用针刺疗法 A、头痛病人 B、下肢瘫痪病人 C、中风病人 D、类风湿病人 E、孕妇的下腹、腰骶部 3、运用皮肤针(梅花针)治疗疾病时,用较重的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病人有疼痛感觉,此称为 A、较弱刺激 B、弱刺激 C、中刺激 D、强刺激 E、超强刺激 4、为病人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 A、关节腔、脊髓腔 B、大肌群 C、头面部 D、背部 E、四肢下段 5、电针疗法采用有节率的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型,此波型称为 A、密波 B疏波 C、疏密波 D断续波 E锯齿波 6、将艾条冉端对准施艾部位,在距离施艾腧穴约2-3cm高处,反复地旋转移动或作左右方向转移,此是 A、温和灸 B、雀啄灸 C、回旋灸 D、温针灸 E、艾柱灸 7、利用灌状器具,借助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造成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的现象为 A、针刺法 B、艾灸法 C、推拿法 D、拔火罐法 E、拔药水罐法 8、为病人换药时应注意,对汞剂过敏者禁用 A、丹药 B、油剂 C水剂 D、散剂 E、注射剂 9、为病人实施药熨时,温度不宜超过

A、30 ℃ B、40℃ C、50℃ D、60℃ E、70℃ 10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者,禁用 A、药浴法 B、中药离子导入法 C、熏洗法 D、换药法 E、坐药法 11、将药物置入阴道内的治疗方法称为 A、药浴法 B、药熨法 C、敷药法 D、换药法 E、坐药法 12、薰洗药温不宜过热,其温度一般为 A、10℃~20℃ B、20℃~30℃ C、30℃~40℃ D、50℃~70℃ E、80℃~90℃ 13、针刺时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此针法为 A、提插法 B、捻转法 C、补法 D、泻法 E、平补平泻法 【B型题】(配伍选择题) A、15℃角 B、30℃角 C、45℃角 D、60℃角 E、90℃角 1、针刺时直刺的角度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E 2、针刺时斜刺的角度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C 3、针刺时平刺的角度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A A、5~8cm B、9~14cm C、15~20cm D、18~25cm E、28~35cm 4、中药保留灌肠时,慢性痢疾病人肛管插入的深度为C 5、中药保留灌肠时,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肛管插入的深度为D A、50~100次/秒 B、2~5次/秒 C、6~10次/秒 D、30~40次/秒 E、16~20次/分或20~25次/分 6、电针密波的频率是A 7、电针疏波的频率是B 8、电针锯齿波的频率是E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一艾条炙 【目的】:预防或治疗某些痹症,如头痛、心悸,温通经脉,消瘀散结,升阳举陷,回阳固悦,预防保健。 【作用原理】: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通过激发经气,加强气血运行,从而使痹阻、壅滞的经络疏通,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风湿病、外伤、瘀血、痛经、颈肩腰腿痛 【禁忌症】:孕妇的小腹,腰骶部等。 【注意事项】: 1、室内温度要求适中,以防感冒,施灸前根据病情及部位采取适当的方法 2、施灸程序一般先上部、背部、后下部、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3、根据施灸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艾条 4、施灸处一般局部红润不处理,切忌在灸后用力摩擦,若灸处出现小水泡让其自行吸收 5、施灸时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及损及衣物 6、对于过激、过饱、过劳、醉酒、情绪激动者不宜立即施灸 【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茵纱布缸、艾条、打火机、弯盘、灭火小口瓶、酒精灯、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步骤】 1、着装整齐。 2、转抄医嘱并核对。 3、携治疗单到病房核对床号、床尾卡并解释如×床×××小组你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因为最近外感风寒,引起了胃部不适现在遵医嘱给你进行一个艾条炙,这样可以祛风散寒,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请问你需要解大、大小便吗?今天艾条炙的部位在内关穴,在手上,请将手伸出来(检查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 4、回治疗室,六步洗手法洗手,带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无菌纱布缸、95%酒精灯、灭火小口瓶、弯盘、打火机、艾条(治疗单、笔)推治疗车至病房。 6、对床尾卡:例如:×床的×××小姐你好,请问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的我现在给你艾条炙,请你配合,请将手伸出来(定位:腕横纹线上三指,两肌腱中点,按压穴位)×××小姐会有像麻的感觉吗?“有”。 7、清洁皮肤。 8、再次检查(治疗单、艾条)。 9、点燃艾条。 10、×××小姐,现在给你艾条炙(看时间计时5-7分钟,距离3公分)过程询问病人,如:会有温热感吗,有热传导的感觉吗?感觉会很烫吗?等,并随时弹去艾灰。 11、时间到,清洁皮肤,并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完好无烫伤)。 12、整理床单位(×××小姐现在感觉怎么样,胃部不适缓解些了吗?好的平时你要注意保暖、避风寒,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谢谢你的配合)。

2017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

2017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仅供参考)第一章 1【单选题】(5分) 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于 A. 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B. 1983年北京中医学院 C. 1984年北京中医学院 D. 1984年天津中医学院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2 【单选题】(5分) 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 A. 《黄帝经》 B. 《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3 【单选题】(5分) 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 A. 华佗 B. 仲景

C. 扁鹊 D. 思邈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4 【单选题】(5分)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 A. 《伤寒论》 B. 《神农本草经》 C. 《黄帝经》 D. 《素问》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5 【单选题】(5分) ()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 思邈 B. 仲景 C. 华佗 D. 叶天士 第二章 1 【多选题】(5分) 中医护理原则包括 A.

扶正祛邪 B. 调整阴阳 C. 护病求本 D. 标本缓急 E.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F. 三因制宜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2 【多选题】(5分) 正护法的容有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实者泻之和虚则补之 D. 实者补之和虚则泄之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5分)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实而不满。 A. √ B. ×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4 【单选题】(5分) 母病及子,子病犯母,说明了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 A. √ B. ×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5 【多选题】(5分) 在护理程序中,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分四个过程,即: A. 护理诊断排序 B. 制定目标 C. 制定护理措施 D. 记录护理计划 第三章 1 【单选题】(5分) 疾病在一日会呈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护理中首先要注意()。 A. 夜间防寒 B. 夜间防暑 C. 夜间病情变化观察 D. 睡前活动锻炼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5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