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作业》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提前考试大作业

学习中心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目: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相互关系及深刻认识

专业: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方向)

批次层次:业余高起专

学生姓名:

学号:身份证号码:

提交时间:年月日

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相互关系及深刻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两个必然”的思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三)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

(四)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角度。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过程必然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如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不能成立,整个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没有意义;动摇了“两个必然”理论,也就动摇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厦。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透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心。

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两个决不会”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两个必然”论断的运用和体现。

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社会发展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既有的生产力同现存的社会制度不能再继续并存。恩格斯也指出,肩负共产主义革命历史重任的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正是“工业革命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因此社

会主义革命不是任何人可以随心所欲制造的。这是“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最初表述。

“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这是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又一次重要阐发。

“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够最终成为现实。因此,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必须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得出“两个必然”思想和“两个决不会”思想是统一的。前者揭示的是一个历史结论,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后者是对这一历史结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论证了实现这一历史结论的条件和前提,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实现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可以说,两者统一于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都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都是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正是因为有“两个决不会”思想所作的必要补充,“两个必然”思想才克服了当时所带有的某种片面性和乐观情绪,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实际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早就明确指出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发,到这种生产关系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用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长期和复杂的斗争过程,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要建立高度繁荣、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这样一场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不经过更加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二)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缺乏清醒认识和足够估计。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估计也曾过于乐观,认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崩溃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已为期不远”。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后来对他们的这些认识都作过反思。但是,他们的这些反思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以致于我们在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问题上,长期缺少科学的和准确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的一面,也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如果说,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那么现在,二战结束后的不到60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又比此前它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自我协调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适应能力。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

(三)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按照“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去思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波兰革命家卢森堡曾把社会主义视为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革命导师列宁曾把建设社会主义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测、人迹罕至的高山。既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就会有成功和失误。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又在改革中推行了错误的路线,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过,这些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失败。无论社会主义遭受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长期共存性。从而,科学地把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它们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有益经验,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超过并战胜资本主义。

完成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