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亚投行设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最新亚投行设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最新亚投行设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亚投行设立的背景

以往,我们不断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现在,我们第一次以独立的方式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建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它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主要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且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得到许多亚洲国家,和英、德、法等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响应。吸引力如此之大,一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二是我国一贯秉持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以及亲、诚、惠、容发展理念,所以,这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1.过去十年中国GDP以及占全球亚洲产出百分比:中国已经凸显具备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的中国模式效应,并且对世界经济引擎作用也已经显现。

由下表可见,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亚洲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亚洲已经跃升为全球三大经济板块的首位(北美、欧盟和亚洲),占世界经济的0.27,北美和欧盟分别占0.256和0.254,2014年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升到0.286,2020年将持续上升至

0.329,而北美分别为0.265和0.267,欧盟则降到0.239和0.208。由此可看出,亚洲经济体是一匹潜力巨大的黑马。

2.我国一直秉持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以及亲、诚、惠、容的发展理念。努力使自身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到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此举不仅是为周边地区的贸易伙伴办实事,也是我国本身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二、亚投行设立的原因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项战略性选择。设立亚投行,我国能够在未来的亚洲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出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推动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继而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以及达到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目标,也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1.亚洲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并且实现区域间的互通与互联、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据统计)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据统计,2006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0.107,2007年延续此高速增长。可在2011、2012、2013年GDP年只实现了0.07的增长速度,2014年只有大概0.071。

由图表可清晰看出,近年来亚洲年均GDP增长率变缓,亚洲目前需要一个融资平台从而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2.争取在金融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

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变一些不公平的制度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有些方面一直受到美国等国的阻挠。为了拿到更多的话语权,同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建立亚投行。但众所周知,美元本位制的受害者有中国,我国经济仍然比较依赖美元体系。因此,成立亚投行后,从而使用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资,并且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率,我国方可反转局面、立于不败之地。

3.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目前来看,欧美市场已渐趋饱和,亚洲起势明显,凭借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后来者居上,它必将是未来将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股,但其却受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亚投行的设立将会弥补这一资金和技术的缺口,改善短板,从而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打破美国一家控制国际金融秩序的局面。

三、亚投行设立的前景

1.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转型在新常态下加速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其它亚洲国家经贸合作的最新亮点。亚投行的创建可以为亚洲地区提供融资平台,并且解决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关键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强大实力。尤其是在铁路、公路、桥梁等硬件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业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可圈可点。

2.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和动力。近年来,亚洲经济的崛起使得世界经贸发生重心东移,它预示着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这是亚洲经济崛起之梦,是美好的愿景。

四、亚投行面临的挑战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虽然筹建亚投行的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亚投行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未来亚投行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革命尚未成功,统治仍需努力”这要求我们做好必须应对困难的准备和打算。

1.来自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的压力

美国向来实行的是霸权统治、强权政治。中国已然成为它的眼中钉、肉中刺。它一定会给亚投行的未来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导致部分国家对我国产生了不少误解。因此,消除其它国

家对我国的怀疑,获到他们的谅解与支持,是中国政府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2.制定相关的决策机制与制度规则的压力

众所周知,亚投行是一个秉持着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方式建立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治理最核心问题无外乎是投票权。主要有两个部分:三分之二是亚洲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所占有的,另外的三分之一是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占有。三分之二部分的投票权取决于一系列指标。例如GDP和人口等。亚投行将沿用世界银行的管理制度和模式来公开、公正、透明运行。但仍然有心存不轨的部分国家对此表示怀疑和不理解,所以,中国政府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制定行之有效并令各国信服的决策机制与制度规则。

五、亚投行设立的意义及结语

亚投行设立的目的不仅是为让周边邻居、贸易伙伴得到恩惠,更是为自己铺后路。通过向大家提供物资、公共产品,由此来促进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且带动了中国的商品出口,改善贸易顺差。同时也加强了各方面的合作,增进了人文交流等。结果必然是互利共赢的大好事。实际上,拉动亚洲经济增长不仅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还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努力使自身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到周边经济的发展。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克服困难的。同时它在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扩大影响力等方面至关重要,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为推进世界经济秩序的改革提供助力。

亚投行总部的所在地是北京,其设立和运营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利大于弊。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亚洲经济资本的利用效率,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亚投行的设立背景

1.国际金融体系急需改造和重建

在全球金融体系管理中,美国一直居于霸权地位,其表现有三:第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霸权地位;第二,美国在国际金融会议中掌握绝对的话语权;第三,美国在处理国际金融事务时固执的实行单边主义政策。美国企图利用自己绝对的投票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决策中发挥作用,从而使本国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导致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地位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另外,当前国家主要的金融机构是由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控制的,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很弱,这导致国际经济格局十分不平衡,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经济需求反应过慢,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缺乏及时的应对措施。由此可

见,对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造和重建关系到国际经济的平衡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利益。

2.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缓慢,新兴市场国家群体逐渐崛起

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经济危机解除之后,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与此相反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群体的崛起,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发达国家缓慢的经济增长无法拉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而亚洲各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

3.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然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多、矿产资源过多依赖外国、科技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强的资本后盾和资金支持,中国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

二、亚投行设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整体的影响

亚投行的设立对我国经济整体的影响是积极的,会促进我国获得大量的外国基础设施建设订单,从而大大增加我国的出口量,消耗国内过剩的产能并带动国内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同时,我国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就业,降低失业率,使更多人获得经济收入并增加经济消费,进而也就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2.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亚投行的设立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国企业可以遇到更多优秀的竞争对手,也会接触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审查标准,这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在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3.对股市的影响

亚投行的设立可以为基建、高铁核电和金融这股市的三大主线形成利好,由于亚投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其设立必定会促进与基建有关的股票迅速上涨,例如中铁、中建、振华重工等。同时,在高铁核电投资主线上的中核科技、中国南车等股票也会有很大的上涨趋势,与其相关的金融类股票,

例如中行、建行、交行等股票也会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综上,亚投行的设立有利于促进我国股市持续快速上涨。

4.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亚投行设立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是由中国发起并筹建的,在英国加入创始国队伍之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加入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同时也说明了人民币在欧洲国家中有较大的需求市场。欧洲国家除了希望在亚洲发展过程中获得利益之外,还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很多国家都逐渐加强了对中国的认可,也更加认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亚洲国家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必然要利用亚投行的投资,这其中也包括中国企业的贡献,从而促进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认可,同时加强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5.带来的挑战

亚投行设立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利于吸引外国企业对华投资。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劳动力的价格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然而很多发展较慢的国家,例如越南、泰国等,其人力资源的成本仍较低。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第二,亚投行会消耗大量外汇,给我国汇率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赚取的外汇主要是依靠向外国销售廉价产品获得的,这些产品给我国带来的利润较低,并且伴随外国企业在华的利润率不断提高,他们换走的外汇将不断增加。

三、亚投行设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对亚洲国家经济的影响

亚投行设立可以有效缓解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不足的问题,有效减少亚洲国家的资金外流,保持亚洲内部的经济增长活力。设立亚投行对亚洲尚未开发的地区是有很大积极影响的,亚投行的设立可以促进地区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地区人民就业并推动亚洲经济增长。另外,设立亚投行还可以促进商品、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通,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2.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掌握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因此,亚投行的设立可以使中国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秀的服务,促进中国硬件资本和软件资本的充分利用,与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为亚洲发展发挥作用,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平衡和完善,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亚投行的设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带来发展压力,但是在业务重点上,亚投行与其他国际性银行仍存在很大差别,与其说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倒不如说它们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亚投行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现有的开放性银行解决其

资金不足、业务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其顺利运营虽然会给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挑战,却也有利于促进其改革发展,使其更加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和货币金融体系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因此,亚投行的设立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合理化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结语

中国倡导设立的亚投行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撼动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为更合理更科学世界经济格局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引言

2015年12月25日,全球迎来了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2013年10月筹建倡议提出以来,亚投行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对亚投行的成立背景进行介绍,并把其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亚投行对推动中国经济战略,促进亚洲经济发展以及改善世界经济格局做出的重大贡献。

2亚投行成立的背景

2.1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和融资难

研究表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Morrison 和Schwatz(1992)认为,一个国家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很大的缺口。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2010~2020年亚开行成员国中的32个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预计为8.22万亿美元。然而,由于亚洲国家大多属于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本国无法提供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无法提供如此庞大的资金。世界银行2014年对亚洲及周边地区的资助总额约为350亿美元。从2009到2013年,亚开行共投放了1017亿美元贷款。这些资金中有很大部分是针对特定领域发放的,余下的资金根本满足不了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

2.2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与世界经济格局不对等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本质上都是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上的投票权及话语权受到很大限制。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美国在这两大金融机构的股权和投票权均位居第一,并与其他国家拉开很大差距。中国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股权与投票权排在第三位,但比例却远落后于日本和美国,而其他亚洲国家所占比例更是稀少。在亚洲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融资困难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经济格局不匹配的情况下,亚投行应运而生。

3亚投行创新之处

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均是由发达国家经济体主导,这样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与话语权相对较弱,在争取贷款和政策支持时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亚投行是第一个本质上由亚洲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在亚投行会受到一致的高度重视。亚投行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具体,它不像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致力于全世界的问题,也不像亚开行关注亚太地区的贫困状况。它的焦点是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问题。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和程序十分严格复杂,这样虽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却增加了申请贷款的时间和难度。而亚投行因为充分考虑到成员国的经济状况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迫切和庞大,决定通过提供无附加条件贷款,这样有助于降低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以更好的发展该国经济。

4亚投行成立的影响

亚投行的成立使得中国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基础设施来改善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其成立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会使亚洲各国扩大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的需求,促使各国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亚投行是针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成立的,其贷款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亚洲国家建设资金的需求,从而加速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解决现有金融机构资金不足、业务范围不能与发展中国家的诉求较好匹配等问题。其成立还会为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挑战和压力,促使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改革的步伐,以更加符合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以及货币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5结语

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主导方、功能定位以及贷款条件等方面的创新不仅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改善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中国经济战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亚洲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亚洲经济发展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对改善世界经济格局,促进世界经济均衡持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资料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就已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使得私人资本集聚,社会储蓄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当时,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股票供不应求,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后来《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通过,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股市大崩溃 1922年—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0滞涨 1973年,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不仅拉美股市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起美国“零首付”的买房政策,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 2012.05.24 发生来源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 2007年10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历史新高14,164点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环球股灾 贝尔斯登被接管 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 2008年9月流动性危机 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 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 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 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 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对于国外,这个次实在太大,我就找了一些在危机发生时期的主要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 了统计分析,因为有些资料实在是太难找。 1.当时的美国GNP,由危机前的10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745亿美元,由于当时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以后又增加至2049亿美元。 2.美国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失业率猛的上升1000%不止。但是危机过后失业人数较少至800万。 3.在危机前夕美国规定公司税一律是13.75%但是危机过后规定,5万元以下为12%,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 摘要:从全球化经济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传统的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归。这次经济危机不能简单地看成美国经济的危机及其扩散效应,它是全球化经济的总危机。美国人过度消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力只是这次危机的技术性原因,从根本上看,这次危机是全球化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资本的逐利本性、全球化经济的无序竞争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的缺失是其深层根源。因此,它首先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无论美国经济短期内能否实现稳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或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的提高,全球经济将长期陷于低迷。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国际分工经济危机技术创新福利制度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然而,经过2年多的治理,美国次贷危机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引起更猛烈的次级债务危机和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的收缩。与此同时,这场危机逐步向世界各国扩散,发

展成为一场全面而深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样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其演变趋势如何?下面,先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分析。 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收入分配完全由市场决定,并且,在资本主义早期,劳动力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处于过剩状态。因此,劳动力价格即工资一般被压缩到仅仅维持生存的水平,甚至达不到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其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需要,即城市中生存最基本的居住、就医、就学的需要。而另一方面,资本却能在几乎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低消费、高积累、高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这一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由于消费压抑和强烈的投资冲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要大幅度慢于生产能力的增长,生产的快速扩张和消费力的相对缩小便构成最基本的矛盾。但是,在存在经济扩张空间的情况下,这一潜在矛盾不会成为现实,投资需求会弥补消费需求的不足。相反地,由于高积累、高投资,通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快速外延扩张或外延扩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能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并把越来越广的领域卷入这一生产方式中。因此,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历史合理性,它为一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 就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化经济而言,由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层面的一定程度的复归,这一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特征方面得到体现,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某些国家的信用制度和虚拟经济也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水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亚投行的建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亚投行的建立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亚投行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亚投行;国际金融;金融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希望能够在国际和地区金融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借此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组织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发达国家对金融组织的垄断让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发展难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因此中国经过多方面的考量,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建立一个以新兴国家为决策主体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服务。在此背景下,中国在2013年10月2日向世界提出了筹措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议。 一、亚投行的概括和运作过程 亚投行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银行总部设立在中国北京,银行业务范围包括亚州、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银行建立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额占50%,是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亚投行由57个创始成员国共同建立,该57个成员国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以亚洲国家为主。亚投行的建立主要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进行的,建立亚投行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带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亚投行主要关注的方向是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设施、民用居住设施、邮电通讯设施、商用建筑设施等等。亚投行的运作除了为成员国提供主权贷款之外,也可以根据申请国主权信用担保的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运作。 二、国际金融安全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波及到全球。受到影响的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媒体呼吁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金融制度也不健全,在处理国际经济危机过程中,作用有限,这是国人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国积极作用 一、国际上对中国作用的期待 从9月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各国政府一片救市行动中,西方主要媒体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将在此次危机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西方知名人士也将目光投向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希望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第七届亚欧峰会结论的主轴之一也是在要求全面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呼吁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能为解决这场金融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展现“责任感”的机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峰会上敦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协助重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国际媒体纷纷注意到了中国在峰会里的地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要求中国提供协助的压力骤增”;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说:“中国被要求加入全球拯救行动”,并预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因此大为提升。 要求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据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是世界目前最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美国现在手忙脚乱,但只要中国稳住阵脚,全球经济就不会彻底失去重心支点,也会为较快的复苏开辟有效通道。 第二,中国目前拥有大宗的美元外汇储备,并且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只要中国不陷入经济恐慌可能导致的债务抛售,甚至愿意参加美国的救市计划与行为,美国这里的危机就不太可能进一步恶化。 第三,中国在处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十年之久,中国为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在处理目前这场危机中袖手旁观,同样会显示中国的特殊作用。 难怪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0月21日在纽约发表讲话,赞扬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表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明确承诺与其他各国一起努力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并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公司和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

三百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循环周期规律(一)(2009-02-21 22:30:43) 分类:经济危机周期 纵观三百年来经济历史繁荣年代该涨的年头经济必繁荣,危机年代该跌 的年代经济必走向衰落,如此跌宕起伏循环往复。本篇只是从资本资金市 场供求关系消费需求生产力水平金融借贷投资投机关税政策等经济层面 解读。 至于为什么有些年代会产生投资投机高涨市场需求旺盛经济繁荣的局面, 有些年代却是市场衰退经济危机的局面,为什么出现经济繁荣衰退的循环周 期本篇不涉及深层挖掘.是由年代间的内驱力规律带动的,大道致简。 1636年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 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 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 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1810年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 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 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 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 之一。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 繁荣期 1824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 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1年到1825年, 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 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 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 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1834年到1836年繁荣阶段之一,1833年到1836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价格下跌到60年来的最低水平,从而使工业品市场扩大,此间向美国输出资本和商品。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 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 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 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 济机制的缺失等等。英国农业连续两年歉收,小麦价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涨了48%,使国内的工业品需求进一步萎缩。1839年,棉花价格暴涨。工业品价格下 跌而小麦、棉花涨价,出口下降而进口增加,使英国出现贸易赤字。黄金大量外 流。为控制黄金外流,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国内投 资。这样,1837年开始的危机就变得格外严重,美国的萧条从1837年到1842年也持续了六年。。

浅析亚投行成立所带来的影响..精品论文

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亚投行成立所带来的影响 姓名 专业 英语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 联系方式

摘要..................................... (1) Abstract................................ . (2) 一亚投行简介............................ (3) (一)亚投行的创立背景和过程 (3) (二)亚投行的成员发展和介绍 (4) (三)亚投行的投资方向和运行机制 (5) 二亚投行的成立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6) (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6) (二)对世界的经济影响 (8) 三亚投行的成立带来的战略的影响........ .. (9) (一)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 (9) (二)对国际的战略影响 (10) 四亚投行成立的意义.................. (12) 五总结............................ .. (15) 参考文献.......................... (16)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先后又有一些欧洲国家加入。 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以中国为首筹建的亚投行无疑将加速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强化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亚投行的建立无论是对国际经济发展还是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无疑都是影响深远的,本文将主要浅析亚投行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的影响。 关键词:亚投行,中国,经济建设,影响

浅析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应对措施

浅析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应对措施摘要:从2007年开始,一场次贷风暴从美国刮起,并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一次全球 性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国家甚至频临破产的境地。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研究和分析,以及针对经济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认为中国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应对。面对此次危机,中国应该和世界各国积极合作,并认清解决当前内部的主要问题,以加快自己的发展。 关键字:经济危机中国发展策略 世界经济危机简介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在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下迅速扩张并影响到全球,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机。 起因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同时产生的,而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为了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维持美国国民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水平,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企业和居民的税收,从而导致了巨额的财政赤字,与此同时,美联储又不受约束地滥发美元来满足政府赤字融资和居民负债消费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与日益膨胀的资产泡沫,于是危机的爆发只是个时问问题。果不出所料,在美联储连续两年多的升息政策打击下,美国终于在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从而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 根源 这场危机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那些贪婪无度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究其根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待:1.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 在美国,私人证券市场占GDP比重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主要得益于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水平。然而,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跨境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工业化国家资本本土偏好下降,工业化国家资本向海外投资的倾向增强,美国通过资产

最新亚投行设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亚投行设立的背景 以往,我们不断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现在,我们第一次以独立的方式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建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它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主要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且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得到许多亚洲国家,和英、德、法等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响应。吸引力如此之大,一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二是我国一贯秉持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以及亲、诚、惠、容发展理念,所以,这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1.过去十年中国GDP以及占全球亚洲产出百分比:中国已经凸显具备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的中国模式效应,并且对世界经济引擎作用也已经显现。 由下表可见,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亚洲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亚洲已经跃升为全球三大经济板块的首位(北美、欧盟和亚洲),占世界经济的0.27,北美和欧盟分别占0.256和0.254,2014年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升到0.286,2020年将持续上升至 0.329,而北美分别为0.265和0.267,欧盟则降到0.239和0.208。由此可看出,亚洲经济体是一匹潜力巨大的黑马。 2.我国一直秉持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以及亲、诚、惠、容的发展理念。努力使自身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到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此举不仅是为周边地区的贸易伙伴办实事,也是我国本身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二、亚投行设立的原因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项战略性选择。设立亚投行,我国能够在未来的亚洲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出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推动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继而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以及达到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目标,也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1.亚洲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并且实现区域间的互通与互联、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据统计)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据统计,2006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0.107,2007年延续此高速增长。可在2011、2012、2013年GDP年只实现了0.07的增长速度,2014年只有大概0.071。

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

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 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分析亚投行的意义作用

分析亚投行的意义作用 1944年7月,二战结束以后,美欧等战胜国主导设立了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了两个国际金融机构。这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当时的安排,世界银行的宗旨实际上是支 持一些弱小贫穷的国家,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一些贷款支持,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提供一个必要的援助。实际上,这两个很重要的机制,到后来却愈发演变成发达国家维护霸权的工具。 比如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时候,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 候。拉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真的需要救援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方面对于 援助实施差别对待,援助金额比较随意;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国家的援助贷款都附加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在要求亚洲国家在接受援助时,实施紧缩的财政、 货币政策,同时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让一些受援国的经济复苏格外缓 慢。 更重要的是,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于1966年建立的亚洲开发银行(其中日本与美国为第一大股东)在实际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远远低于这些国家的实际需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上对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声 音此起彼伏,但截至目前,步履维艰。美国在世行的投票权重高达15.85%,在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重仍高达17.7%,在两个机构均独占超过15%否决比例的“一票否决权”。这两个机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深刻体现了美国的利益意志。而专门针对亚洲开发的亚洲开发银行中,日本和美国同为最大股东,拥有12.78%的投票权。 这实际上表明,这些国际多边金融机构都存在垄断机制,被发达国家所左右,援助资金想给谁就给谁。由中国主导,联合亚洲多个发展中国家成立的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实际上在帮助亚洲发展中国家方面提供了两种机制。 一个是就是竞争机制,在亚洲建立与亚开行、世界银行的一个竞争机制,这

全球性经济危机笼罩之下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性经济危机笼罩之下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 势 全球性经济危机笼罩之下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性经济危机笼罩之下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甚至各行各业都普遍陷入悲观的预期当中。房地产作为各个国家经济的主体支撑力量,又由于其与金融行业的戚息与共的特征,使得其在金融风暴当中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中国虽然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的影响有限,但是由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使得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房地产作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受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行业,由于其自身与国家宏观调控,与民生戚休相关的特征使其在本轮的金融海啸当中同样受到了冲击,但从20xx年1-8月份的数据来看,金融海啸的威力还未完全在房地产行业及相关链条当中得到有效释放。根据权威数据统计20xx年1-8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实际完成18430.0亿元,比20xx年14275.7同比增长29.1%;其中:住宅投资总额为1338480亿元,比20xx年同期增长31.7%;经济适用房投资总额为54667亿元,比20xx年同期增长21.7%;办公楼投资总额62434,比20xx年同期增长0.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总额186057亿元,比20xx年增长17.4%。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316079.4千平方米,比20xx年同比增长21.7%;竣工面积233714.5千平方米,比20xx

年同期增长12.2%;销售面积345922.8千平方米,比20xx年同期降低14.7%;新增加固定资产577311亿元,比20xx年同期增长26.8%。综合以上数据来看,住房投资与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反映出了这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一直保持的比较高的投资增长率。然而,20xx年似乎对中国房地产来说不是个很好的年份,从国内住房的投机现象以及国际上金融海啸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房地产销售价格节节下滑,各地开发商大呼“救市”。根据20xx年1-8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来,销售面积345922.8千平方米,比20xx年同期降低14.7%,而销售价格在二、三线城市的下滑率也几乎保持在20%左右。本轮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楼市的冲击是必然的,而且将影响到以房地产投资的整个产业链,但问题的最终原因不能归结于外部环境,而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确实存在的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因此,我们说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中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难以独善其身,而房地产作为中国近年来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所受影响也是必然的,经历过本轮金融海啸的冲击以及国内对房地产行业改革的呼声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或归理性。

作业4:组建亚投行对中国发展意义

作业4:组建亚投行对中国发展意义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是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战略,属于中国“有所作为”的开创性之举,组建亚投行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有益于扩展对内贸易注资竞争。亚投行对亚洲国家进行投资,有助于打造亚洲大市场,带动和提升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需求,推动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会牵动和晋升中国产品物的海内市面需要,推进中国与北美其余国度的经贸竞争。 二是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的建立可对中国推动“一路一带”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一路一带”的建设,将有效推动中国与中亚、欧洲、南亚、非洲、美洲的经济交流和贸易活动。对推动新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满足中国外汇储备输入需求亚投行的出现正好能够输出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是打破美元霸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货币步伐。货 着中国世界金融话语权的增加,中国的人民币已将作为世界储备或是交易的主要选项。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的关键节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有利于提高中国世界金融话语权,强化中国规则制定权。亚投行的建立,将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从而为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六是可有效规避中国企业的外贸风险。组建亚投行,通过人民币的世界化,大大提升了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运用能力,规避了中国利用其它货币交易的风险和利率浮动导致的利益溢出。 七是带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并在中国制造和中国建筑走向海外同时,将中国的基础设施标准加以推广,使中国基础建设和装备制造业拥有持久竞争力。亚投行的投资还能带动中国制造业标准走向国际 亚投行的建立既是中国经济模式的向外延展,也顺应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