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第九章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讲义

微生物检验第九章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讲义
微生物检验第九章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讲义

第九章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本章内容

一、基本条件

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三、细菌培养的方法

四、细菌的生长现象

五、细菌L型的检查

基本条件

(一)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柜。

(二)无菌实验室

(三)基本设备和器具:温箱、CO2培养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烤箱;接种环和接种针;火焰灯或酒精灯;平皿、试管、吸管等玻璃器皿,以及离心机、天平等。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平板划线分离法: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

连续划线法:杂菌不多。

分区划线法:杂菌多。

斜面接种法:单个菌落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穿刺接种法:半固体培养基,接种针。

倾注平板法: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将标本适当稀释后,取一定量加入已灭菌的平皿内,再倾入已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定量培养基,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细菌的培养方法

培养条件: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

细菌的生长现象

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突起、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等。

血琼脂上的溶血:

α溶血:菌落周围出现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

β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红细胞溶解。

γ溶血:没有溶血,红细胞无溶解。

双环: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

气味

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肉汤培养基的混浊度、沉淀、菌膜,气味和色素等。细菌数量达106~107CFU/ml,培养肉汤才见混浊。

血液培养的检查和传代培养:肉眼观察其生长现象,如溶血、产生气体或混浊度等。

半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动力

有动力的细菌除了在穿刺接种的穿刺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可见混浊或细菌生长的小菌落。

细菌L型的检查

1.标本采集:无杂菌污染的组织或体液标本应加20%蔗糖无菌溶液保持高渗;血液标本应接种高渗肉汤增菌培养。

2.分离培养:标本接种到高渗肉汤增菌培养1~7d,然后转种L型平板和血平板37℃培养2~7d。

3.生长现象:常有油煎蛋样菌落(典型L型菌落)、颗粒型菌落(G型)和丝状菌落(F型)三种类型。

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

A.使细菌获得充分的营养

B.减少细菌间的相互抑制

C.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

D.利于细菌的大量生长

E.加快细菌的生长速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平板划线分离法: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连续划线法:杂菌不多。分区划线法:杂菌多。

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如粪便,接种方法适宜用

A.平板倾注培养法

B.平板连续划线法

C.平板分区划线法

D.斜面接种法

E.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适宜用平板分区划线法。

关于倾注平板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尿液、牛乳等标本的计数

B.所用培养基预先灭菌后溶化

C.先取一定量标本加入无菌平皿内,再加入培养基混匀

D.先取一定量标本与培养基混匀后,再倒入无菌平皿内

E.培养基温度以45℃左右为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倾注平板法应先取一定量标本加入无菌平皿内,再加入培养基混匀。

不属于细菌形态学观察的是

A.平板分区划线观察单个菌落

B.革兰染色观察细菌染色性

C.鞭毛染色观察细菌的动力

D.光镜观察细菌

E.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菌动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平板分区划线观察单个菌落属于细菌生长现象,不是细菌形态学。

平板划线分离细菌成功的标志是

A.Ⅰ区和Ⅱ区不相连

B.有明显的三区划线

C.培养出单个菌落

D.不能划破培养基

E.不能有污染菌生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平板划线分离细菌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出单个菌落。

观察细菌动力最常使用

A.液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固体平板培养基

D.固体斜面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观察细菌动力最常使用半固体培养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