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资料

最新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资料
最新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资料

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分析

创作个性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正是这些精神特点自动地控制着作家的创作活动,使他以独特的身份和视点去观察、感受、认识和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用个性化的语言构筑起一个他人所无、己所独有的艺术世界。在这个独特的艺术世界里,作家到处留下了个人的印记,从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①

这种个性既是作家个别性、个人性,个人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的表现,也是客观世界在不同作家意志中的大的宏观上的相似性的体现。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指特定的文艺作品从

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总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魏晋,当时出现了一些与风格有关的新概念,如风韵、气韵、神韵、风神、风力、风骨和气、体等,但起先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品评士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等特点。

②作品对文学作品的风格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言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

文学又是一种个体意识体现,哲学中对于意识的表述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作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之处,是作家创作风格中比较固定的特性。基于大环境下的创作背景,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又有着潜在的相似性和上帝视眼里的关联性。简单来说,就是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具有很大的的联系与区别。

以下我将联系不同作家的具体创作,对作家文学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剖析。

二、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关系的认识

对于文学创作中作家个性的体现和作品风格的形成,需要从最根本的角度入手,即需从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及作品和作家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这样三个大的方面入手。

1、我们先来分析作家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

谈到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

一是要从创作主体,即从创作主体人的个性或人格在文学作品的语言组织中的投射去理解风格,突出风格与人的修养、气质和经历等个性特质的联系。联系具体作家创作风格,如我国田园诗派基础创作的陶渊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在农村度过少年时代,从小又接受朴实中庸仁爱的儒教思想的教育,从而从人格和人品上养成了他安于现状,不与世争的遁世,避世心态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儒家高尚节操。这样,既与他后来辞官归隐的最终出境,有着密切联系,又对他后来写作风格造成了最彻底的影响。汉末曹丕在《典论?论文》

中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他把“气”与“体”相联系,以文气论文体和风格,并品评当时的作家和作品,这里曹丕所说的“气”,强调了人的人格品性或个性气质在一定因素下的形成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可见,作家主体本身所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和其创作风格产生联系的最直接元素和最可能的的影响因素。

赫拉普钦科也指出:“因此,创作个性——这就是包括其十分重要的社会、心理特点的作家个人,就是他对世界的看法和艺术体现;创作个性——这就是包括其对待社会的审美要求的态度,包括其针对读者大众、针对那些他为之写作文学作品的人们而发的内心呼吁的语言艺术家个人。”“伟大的艺术家始终是他自己,一个鲜明的、独特的个性,但同时,他却反映出深刻的社会过程。”

二是从作家创作的特殊的社会生活,即文学创造的客体来看作家的生活态度和其对待生活的方式,以及对其个人的创作个性的塑造,从而又是如何影响其创作风格的。社会生

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谈到作家创作的社会生活,这自然就与作家的个体生活和其所在的集体大环境密不可分了。“他们所以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因为它们要拨动的不是少数人的心弦,而是扣动了关系最广大群众生活命运的这根本社会的心弦,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反响③”这是评论家朱寨对于作品《红岩》的一段评论。可见作家写作个性导致的写作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直接相关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时代特色,给了不同作家不同体悟。不同的认识,也便是不尽相同的风格。这一点,尤以我国近代大文豪鲁迅为著。鲁迅的作品犀利刻薄,见解深刻独到,往往体现着一种冷色调。无论是《呐喊》《野草》,还是《阿Q正传》《祝福》,往往都是以悲苦情调收尾。这不是说鲁迅主体天性就必须悲天悯人的一副哭腔,好像谁都欠他的似的,而是作为一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笼外人,看见大火熊熊燃烧着铁笼中的同胞,无奈的哭泣,刻骨的愤恨,谁又解其中苦。横眉冷对千夫指,因为这个时代对于这个主体意识很强的自由人以极大地迫害,他不得不对他所生

活的时代大生活以猛烈反击。

可见,特殊的社会生活这一创作客体所塑造的作家创作个性,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是极其全面和深远的。

我们再来看作家既成的作品中,作家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的联系。从作品入手,创作个性和作家作品的风格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作家,创作主体本身在其作品中所表露的信息是否科学或者比较明晰。作家对于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和其语言的传达能够形成足够的统一性,对于读者有着可继续研读的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则对于阅读主体读者来说,对于一部作品,其风格定位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其作品风格也可能有着理想中的相同和现实中完全或较大的不一致性。如对李商隐创作的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风格解读。旧说中,原

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那就是诗人因眼中之景,而起此写作形态。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而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作家也正是感叹年华易逝。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那就是说明诗人心态随然,率性而作而成此写作风格。其实也不是。诗人原无特殊用意,却成独特风格,这中间对于诗人个性与风格,也便难以定位。这也是诗人一种极其独特的创作个性了。诗人的这一写作风格,也便造就了千古难解之题。

因此,这种作品所透漏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与创作风格之间可以说有着默契类的联系,也可以说没现实中的关系了。

可见,作家的创作个性始终是与作品的风格是紧密相连的。西汉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心画心声”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就是说人的人格与对

浅析地域性特色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迟子建小说为例

6浅析地域性特色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以迟子建小说为例 吕天竹 【摘 要】迟子建在其20多年的丰厚创作中,多变的题材中,始终贯穿着对美丽富饶雄奇的东北“北极村”“白银那”特有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在她的小说中,能充分体现这种故土的痴恋,蕴涵着执着的乡村地域气息,以及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和东北独有的风俗文化勾勒的主线,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表达出她对人性的关怀,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富有对环境和文化思考的意义。在当代女性作家中极具个性,她的创作态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文学评论者。【关键词】迟子建;地域文化;黑土民俗;特色 迟子建的作品始终蕴涵着浓厚的故乡地域气息,在二十余年的文学创作中,创造出了一种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迟子建式”的美学品格,把中国东北边疆的凉意和美带给读者,她始终面对着故乡的大地和底层的人民,热衷描绘在自然景观上,在其表现的作品中,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是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基点,迟子建在回忆起自己的创作经历时,提到:“我写得最多的是自然景色和观察日记”,翻开迟子建的作品,白夜、极光等东北和北极村独有的事物映入眼帘,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故乡给了迟子建这样的一双眼睛”,世界的丰富融入进了她的眼睛,她的心又是那样的热爱和眷恋着家乡。在她的笔下又是那样的动人,将大自然的美景汇入她的作品中,将一个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与作品的表达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东北地区是中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有着独特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多少数民族例如鄂温克、鄂伦春等都在这里生息,历史上面著名的“闯关东”,俄罗斯和日本在不同时期的侵略,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在东北地区交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原因,也使得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开放性的特点,而这样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势必会反映到该地区的人文景观当中。在迟子建的作品中,就有许多对东北民风民俗的描写,例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民间禁忌信仰等,在《秧歌》中,描写了正月十五看秧歌、看冰灯等民俗活动;在《逝川》中,描绘了鱼汛;在《清水洗尘》中又介绍了过春节前的洗尘风俗;在《腊月宰猪》中,描绘了年前人们忙忙碌碌过年的场景,以及齐二嫂的葬礼铺陈;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和《伪满洲国》中,还不得不提到跳神活动,她所表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萨满,人们对萨满信任和敬重,并且萨满也确实具有这样的神奇。她通过一个个故事追忆淳朴的乡村生活,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现代文明的阴暗。其次就是在迟子建的语言上,同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迟子建有着较高的古典文学修养, 具有很多特点,例如可以对细节方便进行细致的描述,对语言的修辞能力,以及可以做到现代与古典的结合,例如在《秧歌》《旧时代的磨房》等文章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这一点与张爱玲的语言非常的相似,至少在作品的整体格调和语言风格上,有时难以让人辨认出来,地域文化特征的表现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大固其固”“白银那”“黑瞎子”“大楂子粥”“木刻楞房”等少数民族对某些事物的特有的称呼,都体现在了迟子建的作品当中。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古典文学色彩。这些语言的描写也使得迟子建的作品有了其特有的地域文化格调。并且迟子建小说的比喻,往往喻体也是东北地区所特有的事物,比如在《秧歌》中,把有雪的灯盏路比作雪屋子;《逝川》里又把健壮的渔妇们比作黑桦树等;在迟子建小说中俯首皆是。影响着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活动。迟子建的小说,蕴涵着执着的乡村地域气息,作品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成为了迟子建小说成功的根源,迷人的语言,将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融入文字中,将朴素的生活场景和地方特色浸入文章,构成小说的乡土文化,他的语言变现的是极具地域性的乡土,表达的确实乡土精神。语言的魅力将地域文化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受到人们的广泛阅读传颂,就像顾城所说的那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迟子建就通过自己的眼睛,将地域性这一特色写进文章,让世界的人们感受到中国地域的博大精深,这似乎也正证明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参考文献:[1]迟子建.伪满洲国[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M ].北京:文艺出版社,2004.[3]张洪德.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三元构架[J].当代文坛,1996,(03).[4]刘传霞.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作者简介:吕天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1

(完整版)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论文关键词:汪曾祺作品语言风格 论文摘要: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也是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为研究对象,拟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特色, 对于进一步理解汪曾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帮助,也期待人们对汪曾祺语言有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 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高超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汪曾祺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汪曾祺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平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新鲜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雅俗共赏,俗中见雅,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汪曾祺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王安忆说过的“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我家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紫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花神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花神 朱熹(1130-1200)诗《次秀野韵》曰“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酹花神”。高启(1336-1374)《梅花》诗曰“几看疏影低回处,只道花神夜出游”。另,《红楼梦》有芒种时节祭祀花神的情节。 百花花神谱 司曼陀罗花仙子:赵飞燕夜叩瑶琴 司虞美人花仙子:朱淑真风弦一川 司洛如花仙子:蔡文姬冷月寒 司青囊花仙子:黄硕(诸葛亮妻)水情 司疗愁花仙子:莫愁忘忧草 司灵芝花仙子:谢道韫青衣青石青丝 司玫瑰花仙子:李师师青衣青石青丝 司瑞圣花仙子:无盐jiangnh 司珍珠花仙子:柳如是知鱼 司合欢花仙子:卓文君抚琴女 司百花仙子:花蕊夫人冷月寒 司牡丹花仙子:武则天白冰 司木笔花仙子:貂蝉帘中人 司洛阳花仙子:苏蕙(窦滔妻)墟里烟 司兰花仙子:苏小小冷月寒 司菊花仙子:李清照岫恬儿 司琼花仙子:王昭君无聊诗魔 司莲花仙子:西施潇湘幽竹~茶客 司梅花仙子:寿阳公主墟里烟 司海棠花仙子:上官婉儿潇湘幽竹~茶客 司桂花仙子:徐惠(唐太宗妃)岫恬儿 司杏花仙子:杨玉环无聊诗魔 司芍药花仙子:陈圆圆潇湘雨 司茉莉花仙子:香妃(清高宗妃)白冰 司芙蓉花仙子:薛涛风弦一川 司笑靥花仙子:褒姒柳下 司紫薇花仙子:唐婉抚琴女 司含笑花仙子:董小婉抚琴女 司杜鹃花仙子:郭爱潇湘幽竹~茶客 司玉兰花仙子:班昭冷月寒 司蜡梅花仙子:班婕妤岫恬儿 司水仙花仙子:甄氏(魏文帝后)帘中人 司素馨花仙子:赵子昂夫人 司结香花仙子:虞姬(楚霸王妾)帘中人 司铁树花仙子:左芬燕草秦桑 司绣球花仙子:孙尚香江星海月

司木兰花仙子:花木兰柳下 司秋海棠花仙子:侯夫人(隋炀帝妃)紫蓝海棠 司刺蘼花仙子:梁红玉江星海月 司凌霄花仙子:红拂午夜兰花 司迎辇花仙子:柳氏(韩竑妾) 司木香花仙子:罗敷风弦一川 司凤仙花仙子:公孙大娘还魂草 司紫荆花仙子:顾太清圣诞节生人 司蔷薇花仙子:太平公主燕草秦桑 司秋牡丹花仙子:杜秋娘冰山茶客 司青鸾花仙子:叶小鸾知鱼 司旌节花仙子:何氏(韩凭妻)潇湘幽竹~茶客 司夜来香花仙子:崔莺莺千劫 司罂粟花仙子:妲己帘中人 司石竹花讪子:鱼玄机还魂草 司蓝菊花仙子:刘兰芝(焦仲卿妻)还魂草 司丁香花仙子:李寄 司棣棠花仙子:二乔潇湘悲音 司夹竹桃花仙子:妹喜]圣诞节生人 司荷包牡丹花仙子:绿珠墟里烟 司金丝桃花仙子:关盼盼醉软如浓 司翦秋纱花仙子:紫玉(吴王小女)潇湘幽竹~茶客司玉簪花仙子:嫦娥白冰 司金雀花仙子:西王母还魂草 司真珠兰花仙子:黄道婆珊瑚王 司长春花仙子:步飞烟岫恬儿 司木槿花仙子:冯小青rita1202 司蜀葵花仙子:李夫人 司梨花仙子:严蕊帘中人 司芦花仙子:江采萍(唐玄宗妃)冷月寒 司桃花仙子:息夫人槛内人 司十姊妹花仙子:娥皇女英白冰 司子午花仙子:巫山神女忘忧草 司山丹花仙子:薛红线 司八仙花仙子:聂隐娘江星海月 司藤花仙子:大玉儿(孝庄皇后)千劫 司佛桑花仙子:朝云(苏东坡妾) 风弦一川 司栀子花仙子:苏小妹燕草秦桑 司宝相花仙子:聂胜琼 司木莲花仙子:李香君风弦一川 司雪莲花仙子:南宫雪清 十二月花神 版本二 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

浅析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开题报告

附录A学生用表 : 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附表

个别作品的微观研究。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论文将结合语言的流变和方言小说从开始到繁荣再到冷清的发展演变,从三个方面论述 方言在《红旗谱》中使用的具体功用和意义,文章结构如下: 1从现代语言的流变看方言于文学的关系 2、方言之于文学的特殊功用 3、方言在《红旗谱》中艺术表达方面的功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及查阅相关方面的图书、学术论文等资料。 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自行购书等途径收集论文所需材料。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月1号—1月20号开题 1月20号一—2月2号收集资料 3月1号- —4月1号初稿 4月1号- 4月20号二稿 4月20号一5月10号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郭志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杨振兰?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风物志[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4]梁斌.红旗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小说丛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7]姚殿芳.老舍小说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艺术[A].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1987.

[8]谢福铨冲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9]谢苍霖.绰号异称词典[Z].南京: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10]梁斌我在深入生活[M],北京:文艺报,1987. [11]论白话为维新之本[N],北京:清议报全编(卷二十六),1907. [12]汉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学[N],北京:新青年第4卷第5号,1924. [13]上海:新青年[N]第4卷第1号,1922. [14]胡适.答黄觉憎君折衷的文学革命论[N],北京:新青年第5卷,第3号. [15]袁宾,等?二十世纪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6]倪海曙冲国语文的新生,时代书报出版社,1949年。 [17]陈望道?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M],上海:申报?自由谈1923. [18]大众语论[N],载文学第3卷第2期. [19]白春仁.文学修辞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20]高天如冲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1]黄遵宪.黄遵宪诗选?杂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2]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0卷第1期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选题不错,往届没有做过。在具体的论述时,希望尽可能的广泛收集材料,做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说明:1、论文(设计)类型: A —理论研究;B —应用研究;C —设计等; 2、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 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可自行扩大。

男女言语风格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 2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 3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4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 5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 6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7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8 On Aesthetic Value of Thomas Hardy’s Poems 9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10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1 论杜鲁门?卡波特《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的漂泊人生 12 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 13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 14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 15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6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17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18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19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夜访吸血鬼》中路易的行为活动 20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1 Translation of Tourism English in a Cross-Cultral Perspective 22 电影《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现象分析 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4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2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Knight and Chinese Knight in Idylls of the King and Eight Heavenly Deities 26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 27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 28 中西方餐具文化对比研究—以筷子和刀叉为例 29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 30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31 《洛丽塔》的悲剧分析 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3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34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35 The Reflec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 rlando 36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37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8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39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浅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xx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当代文坛上,xx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xx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xx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xx。xx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xx长期在xx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xx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xx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xx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xx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xx在《xx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xx》,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

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xx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xx俗共赏,俗中见xx,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xx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 / 8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xx,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xx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xx说过的“xx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xx又说:“xx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xx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

语言风格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Ⅱ.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常用有 1、清新、自然(淡雅);平淡、质朴(朴实无华);华丽、绚丽(辞藻华美);简洁(洗练);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明白晓畅(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直率;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 2.风格简释: ⑴清新: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⑵平淡(质朴自然):多用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熟语、儿化音,浅显易懂。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⑶平实质朴(冲淡、朴素、直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⑷平淡深远:语言朴素,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在平淡中孕育深意。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工丽(华丽):对仗精工,用语华丽,多修饰。 飘逸:清新洒脱,意境高远。 ⑸清新明丽:语言清新华美,意境优美表达喜悦并怡然的感情。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⑹华丽(绚丽)飘逸: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意境开阔,景象绮丽、缤纷的色彩,变幻莫测的想象,多虚实相生,语言洒脱灵动。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⑺含蓄隽永: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⑻婉约细腻:曲、细、柔,语言表达委婉含蓄、意境柔美,描写事物细致入微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⑼豪放旷达(豪迈雄奇):想象奇特,多塑造出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出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⑽慷慨悲壮:多位诗人目击人民灾难,身受命运坎坷,痛惜韶光流逝,悲叹壮志未酬时基于自身的责任感而发出的悲慨之作。所描写的多为阔景、壮志、豪气、悲怀。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⑾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感情多为苍凉低沉、舒缓、悲凉的。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⑿形象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⒀明快简洁: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⒁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情味。多用比喻、夸张、批评嘲笑达到劝谏、讽刺的效果。 试从学过的诗中举一例: 3.答题方法指津 ⑴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有何特色? ⑵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⑶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⑷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10:21:42.6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作者:罗沛楠[导读] 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湖南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湖南郴州 424300)摘要: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 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方式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实践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入手,以此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 前言 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了读者的精神体验。对于文学作品,其主要是由文字、词语组合而成的,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立足于语言视角,能让读者走入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促进了读者文学素养的提升。 1.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主要是通过优美的句子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可以总结为语句的思想性表达,具有美化文章、修饰文章的作用,同时还就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中,对语言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结构句,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起着完善文章结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句型主要有总结句、过渡句等,我们高中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应该在文中准确的找出结构句,通过理解结构句内涵来把握文章整体。(2)由浅至深理解含蓄句,在文学作品中,含蓄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针对深层次、难以理解的句子,用委婉的方式进行表述,从而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高中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遇到含蓄句时,需要先对文章主旨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步推测含蓄句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把握,最终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2.语言修饰视角 对于语言修饰,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以此获取好的语言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反问、比喻、夸张、排比等,而不同的修辞手法产生的语言表达效果及文学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如通过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句的气势,借助反问句则可以强化将要描述的意思。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会利用多种语言修饰方法来提升作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要充分了解到这些语言修饰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情感。例如在欣赏散文《春》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这一句话中,通过排比、比喻的语言修饰方法,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直观欣赏绵绵细雨的感受,加深了我们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情感。 3.语句表达方式 语句表达方式是文章结构的重要形式要素,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说明等,以语句表达方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也分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杂文等几种类型。在实际中,我们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在文中大多会通过多种语句表达方式交替出现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文学作品的内容呆滞情况,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趣味性,进而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要注意,不同的语句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描写、记叙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相对比较平淡,议论、抒情可以着重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一般会用于文学作品中矛盾爆发、情感升华等阶段。因此,在实际中,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也需要注重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局部全方位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学作品精髓。 4.语言句式变化 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准确的把握人物思想情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重点及难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我们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通过语言句式变化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想要描述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情感。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语言句式有反问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其中感叹句涉及到的情感内容最多,其可以对惊讶、快乐、厌恶等多种情绪进行描述,而疑问句则会将重点问题展现出来。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说是文章风格变化的窗口,准确的辨析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作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中“江山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简单的几十个字中,用到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作者一方面将捕鱼人的生活形象的描述了出来,又联想到了生活的不易,进而展现出对主人公命途多舛的感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语言句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直观的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情感,促进了文学作品鉴赏价值的提升。 5.品味词句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意境进行探究,那么表面的词汇就是带给读者直接视觉冲击的主体,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其语言、词句都是作者反复斟酌、精炼的,一般情况下,品味词汇时,需要从关键性动词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一些修饰与限定的副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进行仔细剖析,从而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将要描述的内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词汇品味,可以更好的揣摩作者情感,并且我们能以词汇品析为节点,对整篇文学作品进行感知,以此加深我们的认知。 总结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都被看做是我们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文学作品赏析,可以全面提升我们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因此,我们高中生要特别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借助文学作品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7930383.html, 浅议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作者:赵小新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3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升学生的“智商”,更要交流思想、培养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情商”、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色彩入诗,就更显得文美意丰,趣蕴其中,诗因色彩而增辉。其实,何止诗歌,凡文学作品,皆是具有色彩之美的。 一、色彩是文学作品产生视觉美的前提,它可以状物、绘景、写人,形成“象” 色彩是最易进入感官的内容,尤其是对于眼睛来说,具有某种吸引力,起着“诱饵”的作用。有了色彩,文学作品也就有了图画美、视觉美。 1.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色彩本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都有色彩的变化,有了色彩的参与,万事万物才鲜活了起来。 唐朝刘禹锡有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心、青山一点,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蜡月清辉的水面上,就象白银盘中放着一颗小青螺。浩瀚无边的洞庭湖,美而神秘的君山,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2.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展现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3.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是这样描绘孔乙己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的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脸色青白”,说明孔乙己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营养不良,生活困窘;“胡子乱蓬蓬、花白”,说明孔乙己年纪已大,处于风烛残年,精神萎靡不振。寥寥几句,鲁迅先生就勾画出了一个穷困不堪、好逸恶劳、遭受欺凌、迂腐可怜、身份十分特殊的形象。再如描写孔乙己为自己辩解“窃书不能算偷”时的外貌:“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作者将孔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是我国文学界“80后”的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名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文学影响力却很大。在阅读韩寒文学作品时,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韩寒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文学素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对此,下面就韩寒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全面探究。 标签: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 前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高度凝练,就如建筑物无法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文学作品如果脱离了语言,就不复存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探讨文学作品时,首先在于文学中语言的特殊性,语言风格是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充分揭示出语言规律,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 1.幽默的语言风格 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中的各种组成要素,如修辞、语法、词汇等,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在文学领域中,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轻松诙谐的语言特色,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引人发笑、深含意蕴、带有讽刺。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 (1)词语的变异。词语变异是组成幽默表现风格的常用手段,其通过对常规进行变通,从而将违反逻辑规律的内容表现出来。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词语变异主要是通过词义变异的方式体现出来,其不提倡改变词语本身的形式,而是改变词语的使用环境,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赋予词语临时语境意义,使得词语本身的意义与临时意义形成比较大的反差,构建出一个幽默的氛围。 (2)理性意义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打破已约定俗成词义在人们心中的态势,产生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使得表达更加具有直观性。例如在《长安乱》中:但是,就是逐城的县管,极度的聪慧,他将自己的银票和下人专门模仿的形似的监银的签名微微浸入水中,签字变化开,笔锋便无迹可寻,然后说是下雨时候淋到了。这种方法后来慢慢流传,民间称之为“洗钱”。这里的“洗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将非法得来的钱财,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的方式,将其变为合法收入。在这里作者字面意思入手,将其调侃为逐城的县管为了让银票产生流通效应而采取的一种荒诞做法。通过这样的理性意义变异,将逐城县管的愚昧行为和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结合起来,产生了戏谑的幽默效应,让人感叹还可以这样理解“洗钱”。 2.繁丰的语言风格

中国文学知识: 中国重要作家作品

中国文学知识:中国重要作家作品 导读:(一)春秋时代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