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便秘用药经验

习惯性便秘用药经验

习惯性便秘用药经验

1、生白术,习惯性便秘并非热盛或寒极等引起,一般不主张用硝,黄之类,硝黄骏下耗气伤阴,不适用习惯性便秘,一般多从气虚津少考虑用药,尽量避免辛燥,少用利湿,收涩等品,脾虚不能为胃行津,肠道失润,又气虚升降无力,肠道传到滞涩,生白术质润,补脾力胜,使津能布肠润肠,又能使肠道运行有力,临床以此药60g为君,效果的确显著。

2、玄参,阴虚燥热伴便秘,首选玄参,它善于养阴生津,虽无通便之功,但能增液,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养阴润燥,增水行舟方为治本之法,常以生地等为伍来增强疗效。

3、肉苁蓉,阳虚精血不足见便秘者,它温而不燥,能补肝肾精血,润肠胃燥结,常与锁阳同用,若病人无阳虚,则以之为次,用于方药中,阳主动,温阳可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故为必选。

4、瓜蒌,杏仁,便秘严重可见气逆喘急,此因肺与大肠相

表里之故,肺失宣降与大肠不通常常相互影响,所以治疗便秘,从肺论治亦为可取,瓜蒌,杏仁均可宣肺宽胸,润肠通便,此2药可同时解决肺与大肠的问题,也是我治疗此病的常用药。

以上4法多数同时运用,白术补脾,脾健则肠运,配杏仁等开肺布气以濡润,配玄参等养阴生津以润燥,配肉苁蓉等益肾填精以生气,气旺则鼓动,津生则燥除,再与其它润肠之品润通,岂有不愈之理。此病也需要治养结合,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养成定时登厕的习惯,当条件反射弧形成后,大肠的蠕动会在相应的时间加强,对排便十分有利,建议没有便秘的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

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定义: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防治、诊断疾病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防治、诊断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2、合理用药总的目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全院用药监控目标: (1)药比不得超过45%; (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比例和费用比例要达到25%至3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4)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6)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3、合理用药的范围:医院所有使用的药品,重点监控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生物制剂。 二、组织机构及管理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管理制度 1、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临床合理 用药及抗菌药物监督小组,开展日常工作。 2、职责和任务: (1)根据医院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2)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医院使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使 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全院通 报点评结果; (3)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工作,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4)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程序,防范药害事件; (5)向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临床诊断确定选用药物的类别; 、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2 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使用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程记录有分析。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药物疗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3、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给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经济性,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无正当理由不得使用高价药物;

基层医生主要事迹

邹太云主要事迹 合川区二郎镇,位于潼南县、四川省蓬溪县与武胜县四(区)县交界处,素有“中国鸭之乡”之称,有一所漂亮整洁、颇具规模的卫生院。提起该院的***医生,方圆十几里的人无不举手称赞。现年50岁,只具有高中学历的他,皮肤黝黑,不善言辞,脱下白大褂别人还以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但几十年来,他凭着真诚而执着的信念,扎根基层,淡泊名利,以解除患者疾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己任,从普通医生到医院门诊主任,一步一个脚印,以一位普通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同事说,他是专业引领急先锋,医院发展的领头雁。 30多年前,他接班到**卫生院工作,该院由于长期处于个体诊所包围之中,医疗环境差,医生看病只是靠简单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进行诊断;临床用药短缺,经常是配了这药少了那药,或者干脆只有零星几种常用药;卫生技术人员走的走、散的散。医院面临着难以生存的危机,影响着当地百姓的就医。至二郎镇卫生改革成为合川区人民医院分院后,医院各方面有了新目标,但针对以往形成的局面,他通过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他认为,打铁先要自身硬,决定从提高业务素质入手。在坚持坐门诊的同时不放松业务学习,以身作则,坚持每天一小时学习时间,对“三基”训练常抓不懈,认真开展业务讲座和技能训练。同时做好医院对

新参加工作的医生的传帮带工作,他总是满腔热忱、手把手的带教,即给他们增加锻炼的机会,又给他们压担子,做到既严格要求,又热情辅导,使他们逐步成熟。在短短几年里,造就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团队。通过近10年努力,医院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患者明显增多。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为了方便群众就医,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他献计建议医院,开设了中医特色等诊疗项目,使卫生院的综合业务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患者说,他是老百姓生命的守护神,值得信赖的好大夫。 在二郎镇,许多村民们都认识邹医生。他吃、住都在卫生院,把卫生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几乎全镇人都知道卫生院门诊室里刚进门的第二张就是邹医生的桌子,职工宿舍最里面的一间就是*医生的宿舍。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假日夜晚,村民有病总能找得到他,医院的同事知道,老百姓也都知道他一天的工作时间表:每天早上7:30从宿舍到诊室准时开始在诊室坐诊,一直要到中午12点,有时候中午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坐诊;下午2:30点到6点继续坐诊、写病历,到了晚上,他依然不放心病人,去病房查看完后,才放心回到宿舍里,只要有病人的呼唤,不论多迟,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从无怨言。群众称他是“24小时坐班的医生”。农村卫生院医生少,为了群众看病方便,他除主攻内科外,还

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一.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目的: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此项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如分组(手术组、非手术组或预防组、治疗组)计算,同期总出院人数不相同时要考虑权重。 二.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目的:测量每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者平均用了几种抗菌药物。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抗菌药物品种数: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统计。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 三.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目的:测算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抗菌药物的费用按药品最近的购入价格(按商品名计价)。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费用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例数四.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日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DDD值)。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由于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差异,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用于不同药品间比较的指标。DDD数(DDDs)即是这样的指标。DDD(Defined Daily Dose,约定日剂量)是指为达到主要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3月第8卷第9期ChinaPracMed,Mar2013,Vol.8,No.9 ·157·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 表1二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 例数5755 显效4232 有效1311 无效212 χ8.58 <0.01(d)表2二组平均腹泻停止时间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 例数5755 平均腹泻停止时间(±s) 1.85±0.372.38±1.12 t检验?2.97 P<0.01 3讨论 婴幼儿发生腹泻病时,机体处于缺锌的状态,国内报 [4] 道腹泻患儿的血清锌低于正常儿,锌制剂针对腹泻病的辅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2:1286. [2]陈洁.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3]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4]康春华,丘小汕,华莉,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及 补锌治疗效果.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0):765?766. [5]盛晓阳,沈晓明.锌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华儿科杂志, 2007,45(3):164.2009,47(8):634. 助治疗作用并非锌本身的药理作用,而是补充锌制剂后,纠正了缺锌的状态,从而激发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多种

[5]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或防止液体丢失。本组治疗显 示:治疗组疗效、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腹泻病患儿补充锌制剂能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按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的补锌治疗:急性患儿能进食后予以补锌,6个月以上,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6个月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d;该疗法应积极应用于临床治疗。 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 高丽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摘要】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并与临床病例结合,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结果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物、其他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最佳给药时间。结论恰当的给药时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抗菌功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 有报道称,恰当的用药时间、合理的用药间隔,是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 [1] 例如头孢曲松等,可以通过降低给药频的β?内酰胺类药物, 率,每日给药依次,就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抗菌功效;对于半衰期较短,但对繁殖期、静止期细胞具有较强杀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可适当放宽给要间隔方式,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发挥抗菌功效。 1.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药物,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具有首过效应。每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能够获取较高的峰浓度,避免了首过效果,又能减少细菌耐药性,提高抗菌功 [4] 效。同时,神皮质激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摄取具有饱和 。所以,根据抗菌药物的不同药代 动力学/药效学参数,以及抗菌后效应,将其分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以及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较 [2] 长的抗菌药物。本研究中,参考相关文献,并与临床病例 结合,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的最佳给药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当药物浓度处于最低抑菌浓度的4抑菌浓度的时间,是β?内酰胺类抗菌

2017年继续教育公共课程《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考试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骨髓炎的治疗应选用能在骨关节中形成有效治疗浓度的抗菌药物B较大剂量β 内酰胺类、克林霉素最常见的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是: D呼吸道合胞病毒浅表真菌病感染仅仅局限于d纸片扩散法显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抑菌圈直径 为 d以下不属于第一线抗结核药的是:C.利福平机械通气患者并发 VAP 的最重 要途径是 B.上呼吸道和胃腔内定植菌的误吸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几乎为 (D)100%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发生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B氟康唑治疗隐球菌病疗程不少于(C)感染沙门菌后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 感染性腹泻B 群链球菌感染首选(A)麻疹皮疹的出现有顺序性,最早出现在:B发迹、耳后骨与关节结核手术治疗必须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术前一般要抗结核治疗:A.1~2周军团菌在 MH-LH 琼脂上可产生什么颜色的色素:C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后,临床治疗首选:A奈瑟菌属中主要的致病菌为C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C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发生毛细血管损害,出现“三痛”,即A 艾滋病于哪一年在美国首先发现:B.1981年对血液和无菌体液培养均应以 急诊报告对待,实行三级报告制度,第一级报告应在初始培养出现阳性报告后B 志贺菌属中最常见且抗原结构最复杂的是(A)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是由什么为最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C.新型肠道病毒70 以下哪种链球菌引起的血流 感染最为多见:B根据2007 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制定的成人CAP 管理共识指南,是(D)无菌体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首要因素是:B.无菌采集新生 隐球菌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脲酶试验阳性,咖啡酸琼脂上菌落为B 弧菌属主要引起B. 肠道感染躁狂型狂犬病最常见,病程一般不超过A大多数移 植后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D.180 天内粪便的菌群分析常用球菌和杆菌比例法, 成人球杆菌比例大于多少为肠道菌群 A. 1/3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是: B.皮肤癣菌病伏立康唑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可达D准确掌握抗菌 药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的时间,一般应静脉给药,且于多长时间内滴 完:A.30min1~3月龄CAP患者,要警惕沙眼衣原体、病毒、百日咳杆菌和肺炎链球菌D细菌性气管支气管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A.青霉素类不动杆菌属中临床最 常见的是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不包括:A.丁醇类脊髓灰质炎在普种疫苗前 多发生在几岁小儿A大面积烧伤病人穿刺和置管频度最高的B实施一个抗菌治 疗方案,应在多长时间后评定其疗效,不宜过早换药:C肝脏外科感染以什么最常见:C. 胆源性肝脓肿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者发生脑膜炎常由什 么细菌感染引起A抗结核药物使用过程中,若转氨酶升高低于多少且无症状者,可在密切监测下继续B肾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的抗菌药物为:D流行性乙型脑 炎的并发症以什么最常见:D.支气管肺炎以下哪种真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 炎最为多见:A.白色念珠菌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不包括: A.大环内酯类人类幼年 时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生水痘,病毒愈后潜伏当免疫低下时发生: B.带状疱疹乳胶凝集试验是隐球菌病最快速和最有诊断价值的诊断方法,敏感性可高达:D.99%急性淋巴结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A.青霉素、大环内酯类10岁以下禽流感 患儿金刚烷胺用药剂量为5m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B)1962年发现的 第一个抗疱疹病毒药物是(A)1987年问世的第1个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C.齐多夫定1岁以上的儿童,处于艾滋病期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多少建议治疗:A.<15%3个月到2岁化脓性关节炎患儿,推荐应用: B.头孢曲松 A AD 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应用抗菌药物后(B) A 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

基层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基层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医生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本人自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以来,在县卫生局、黑山镇防保站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工作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乡村医生岗位职责。 自从负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以来,无一例因技术操作等因素出 现过不良反应。曾先后参加了县疾控中心举办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及扩大免疫规划知识等培训。并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各项方针,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 XX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本人能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向村民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及补偿办法。接待本村患者和村外患者。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能认真做好门诊病志及处方管理,详细填写门诊补偿登记表,及时上报。 本人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认识 到一个合格的基层卫生所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1992年毕业于锦州卫生学校(中医士)专业,于1996年考取锦州医学院内儿专业,结合农村实际工作特点着重学习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疼痛科皮肤科的诊断

及治疗;XX年和XX年先后在《中国实用综合医学》上发表个人优秀论文两篇,其中《针刺法治疗蛇盘疮》被评国家级优秀论文;在XX的9月,我被辽宁省卫生工作者协会评为“省级优秀乡村医生”XX年6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基层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几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病人发生一起纠纷。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与其它同道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患都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实地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自从X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在卫生局及镇医院领导下,认真展开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乡村医生的职责。 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工作。“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份。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为此,我抱着为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江油市人民医院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增补) ①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②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 ③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 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⑥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本监测指标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不包括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 (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 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

①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②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100% 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例数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 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 活动记录 科室: ╳╳年度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名单组长: 组员: 秘书:

╳科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病区抢救药品 1、科室根据自身特点配备相应品种的抢救药品。 2、抢救药品备有一定的基数,使用后及时补充,并有记录。 3、每月定期检查抢救药品的效期,距离有效期半年的药品标记明显标识,距离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到药房更换,并有记录。 4、抢救药品管理责任人为科护士长。 二、常用药品 1、常用药品基数合理,摆放整齐有序,有明显标识。 2、高危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有明显标识。 4、生物制品放置于冰箱中2-8℃冷藏。 5、常用输液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先进先出。 6、每月定期检查常用药品效期。 三、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a.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c.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e.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DDDs以下。(注意:上述数据根据科室责任状填写)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2242215.html,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作者:万忠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2期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及用药间隔时间,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药物。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论述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上 的最佳给药时间及其间隔时间。结果本研究综合观察分析了抗菌药物中的氨基糖苷类、大环 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药物的最优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依据药物特性,优化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可以有效的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对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药支出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用药时间;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用药间隔 作者单位:467000 平顶山,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随着时间药理学的逐步发展,临床工作者已认识到随着人身体中的酶活性和激素分泌程度呈周期节律性变化,患者对于药物的利用程度、血液中药物浓度和药物代谢周期也会随之伴有节律变化,因此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既能保证药物疗效,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副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中通常将抗菌药物按照不同的PK与PD比值或抑菌效果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浓度依赖型、作用时间依赖型以及长效抑菌药物。依据分类可采用不同的用药时间和间隔,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以及间隔,现报告如下。 1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最佳用药时间分析 氨基糖苷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具有较小和较大的抗菌后效应,首次用药效果明显。临床常采用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药物最低起效浓度的比值和曲线峰值与药物最低起效浓度的比值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在每日用药量不变的基础上单次用药可获得更高的药物浓度峰值,提高了浓度峰值与药物最低起效浓度的比值。同时减少了药物首过效应带来的影响,增强药物抗菌效果,缩短了药物作用于细菌的时间,可有效避免耐药菌种的出现。据研究报道肾皮质对于此类药物的吸收具有饱和性,可利用单次用药后药物浓度峰值增高但不会引起肾脏蓄积的特点,采用每日单次用药,避免了由于多次用药后,药物在血液中长时间低浓度存在引起肾脏蓄积[1]。也可避免因药物蓄积在耳蜗淋巴组织内造成耳毒性伤 害。因此氨基糖苷类药物采用每日单次用药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同时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医药支出。 2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最佳用药时间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原则考试试题与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培训考试 姓名成绩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 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 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 B -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 肾功能减退时可按原治疗剂量应用的抗菌药是() A. 阿奇霉素 B.阿莫西林 C.头抱氨苄 D.阿米卡星 3. 对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类抗菌药 A. 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4.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的抗菌药是()A.氨基糖苷类 B.四环素类 C.喹诺酮类 D.糖肽类 5. 主经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的抗菌药不包 括() A. 氯霉素 B.利福平 C.红霉素酯化物 D.头抱他啶 6. 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7. 下列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菌药应用错误的是() A. 妊娠期禁用利巴韦林 B. 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对母体及胎儿均有毒性 C. 头抱菌素类对母体和胎儿无明显影响 D. B -内酰胺类抗菌药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8. 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可以选用本类药物治疗 B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避免使用 C新生儿、婴幼儿、老年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确指征时应根据血液浓度监测调整

抗菌药物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青霉素 G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 肝肾损害 B 耳毒性 C 二重感染 D 过敏反应 2、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 )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3、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C ) A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环丙沙星 D磷霉素 4、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D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 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 项 5、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6、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 C)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以上3 项 7、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D ) A红霉素酯化物 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 8、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 A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 9、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D ) A头孢菌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 1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D ) 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 11、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D ) A 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12、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1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4、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 C )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1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

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浅谈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感染性疾病的转归和愈后。近些年来,由于滥用抗菌药物,使耐药菌株、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以及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增多,其结果贻误正确治疗,出现了较强耐药的"超级恶菌"和多重耐药性病菌,甚至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或 酿成药疗事故。笔者就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及如何正确掌握其使用原则,谈一点看法。 一、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性 1、对非细菌性感染性的疾病,如感冒、病毒感染、不明原因发热等使用抗生素,甚至几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现象颇为常见。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对抗细菌感染,有效地控制感染直至杀灭细菌,使病情痊愈。临床医生选用抗生素要有明确的指征,要根据药物及药学规律,针对病人细菌感染的种类,选择安全有效的制剂。不合理用药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毒副作用增多,细菌产生耐药性,菌群失调。 2、长期或超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剂量倍增并不能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加上长期使用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血凝障碍、药疹、二重感染等。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副作用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药物后可损害耳蜗神经引起听力减退或耳聋;损害前庭神经,引起眩晕和平衡失调;当肝功能不良时,易产生体内蓄积中毒。 3、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选用抗生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价值观的改变更新,少数医生在"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等不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用抗生素,不是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用抗生素,而是小病大治,对不该用抗生素的疾病,竟以高价昂贵的抗生素作为首选或常规用药,这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抗生素严重浪费现象。 4、临床上经常出现的滥用抗生素现象,一是缺乏针对性,盲目使用抗生素。不少临床医生没有严格根据抗生素的适应证,不经化验等辅助检查,简单问一下病情就开药,总认为用抗生素后,心里踏实,而病人也满意。如伤风、感冒、发热等病普遍采用抗生素疗法。还有的迫于病人的强烈要求而违心地使用抗生素。这样不但治疗无效,而且容易增加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二是对许多抗生素药理特点不熟悉。有些医生对哪些是杀菌类的,哪些是抑菌类的都搞不清楚。主要表现在:能用杀菌的却选用抑菌的,能用窄谱的却选用广谱的,能用短效的却用长效的等,这样又怎么能谈上合理应用的问题。三是热衷于用新的,价格昂贵的抗生素。目前抗生素的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有的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能用价廉的却用昂贵的。也有不少医生用药求新,用量求大,总认为新药疗效好,用量越大,疗效越高。认为药量与疗效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增大,体内药物浓度愈高,产生作用愈强,但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一定的用药界限,即可导致药物中毒或致使病人死亡。四是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但在临床中,有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如一般感染的病人,青霉素与四环素合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等。一些人总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把几种抗生素一起应用。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使药物毒副作用大增,危及健康。

基层医生实用特效经验

日志 上一篇:转载:各科室该如... 下一篇:临床常用普外科歌... |返回日志列表 [转] 基层医生实用特效经验全科方 ?分享 ?复制地址 ?转发到微博 转载自定坤丹 2010年03月22日 17:01 阅读(0) 评论(0) 分类:转权限: 公开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1.尿感三联:SMZ、PPA、呋喃妥因; 2.荨麻四联:赛庚啶、VC、西咪替丁、地米; 3.龋病六联:甲硝唑、牛黄解毒片、保泰松、强的松、双氯灭痛、SMZ; 4.慢支缓解期用药:SMZ8、氨茶碱12、克克敏15、强的松15、克喘素15、利眠宁15、甘草片23、扑尔敏15研末分成15包,每日1包 一。治疗结石绞痛 1.654-2针10MG,双氯灭痛针50mg,分别肌注

2.5%gs 250ml 利多卡因 100mg 静滴 3.一般15分种见效,我用这方子疗好这种病人不低100例病人 一: 牙痛我一直都用甲肖坐2,布洛分2,丹参3,西米1,地米2,如果痛得厉害就混合肌注安比和胎盘,效果很好,特别是热气和虚热效果更好 二: 晕车就用胃复安1,苯海拉明1,b6两片,效果也很好 三: 赤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30克。红花6克。地龙10克。当归15克。对改善头晕,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一。这是生肌告口的好方 龙骨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儿茶15克,象皮8克。捣细外研患处。是我祖传的。 一.脚癣 高锰酸钾溶液泡脚两个小时以上在抹上皮康王效果挺好的。脚泡黄了用维C一擦就好了。 一。口腔溃疡: 1,单方:庆大针8万单位局部涂抹。(必要时可加用地米2-4毫克。) 2,口腔溃疡散适量加用地米局部涂抹,口服V-C2片,一天三次,复合V-B2片,一天三次,西咪替丁1片,一天两次,罗红霉素1片,一天两次。 一:带状疱疹外用药方: 大七厘散一盒,西咪替丁15片,捣碎,加板蓝根注射液20毫升,调匀,外用,一日数次。 二。产后催乳:白茅根煮鲫鱼,连汤一。腮腺炎治疗 1.六神丸10粒+食醋+凡士林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范围超过肿胀范围0.5厘米,敷在双侧腮腺上,每日换药1次。 2.取仙人掌捣碎敷患处。 带水吃,日一次,特效。 5.荨麻四联肌注剂:地米、西咪替丁、扑尔敏、甘草酸铵。 其实无论中西医,治病需要鉴别诊断和辩证论治,因人用药。指南只是说了治病原则,具体用药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 一。治疗牙痛的方法: 针灸劳宫,合谷,外关,昆仑穴,也可在合谷穴注射安痛定和利多卡因各2毫升,得气后缓慢推注。 一。创面溃烂可以消毒后上撒白糖适量效果不错我用过两例是在一个杂

抗菌药物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青霉素G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 肝肾损害 B 耳毒性 C 二重感染 D 过敏反应 2、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3、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C ) A青霉素B头孢呋辛C环丙沙星D磷霉素 4、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D )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 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 项 5、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 6、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C)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D以上3 项 7、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D ) A红霉素酯化物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 8、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 A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 9、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D ) A头孢菌素B青霉素类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 1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D ) 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 11、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D ) A 氨基糖苷类B头孢唑林C环丙沙星D甲硝唑 12、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1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4、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C )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1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

合理用药各项指标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Rational Use of Drug ) (一)处方指标( Prescription indicators )。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 同期就诊人次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均用药品种数 每次就诊人=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 同期就诊人次就诊药物总费用人均药费 每次就诊=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 就诊使用抗菌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 就诊使用注射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用药的百分率 基本药物占处方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Indicator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表达方式: 院总人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出总品种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数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表达方式: 总人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总费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费用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 =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100?=同期总出院人数总例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菌药物百分率 住院患者使用抗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 100DDD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最新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广西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细则。 2.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防治、诊断疾病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防治、诊断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二、组织管理 成立临床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监督管理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和任务: 1、根据医院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2、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本院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3、定期公布全院及重点科室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提出经验用药方案; 4、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三、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 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部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2.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4.药剂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及时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服务。药师要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同时,要进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四、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及全州县的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见表)进行分级管理。

合理用药试题及答案

抗菌素合理用药试题 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E疗程不合理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非细菌感染也可以选择抗菌药物 3、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A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B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C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D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E以上都不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 特点制订,根据什么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A病原菌 B感染部位 C感染严重程度 D患者的体温 E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A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E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6、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随意使用 E经验使用 四、判断题(10题)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2、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