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题研究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第一章小学语文试用修订版大纲研究

一.大纲修订的背景及其指导思想

(一)大纲修订的背景

1.国际竞争:世界范围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教育的竞争,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适应这一飞速发展的形势。

2.国内经济发展:国内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弊端,社会要求改革教育。

3.教学改革:从1997年起,国内开展了语文教改大讨论,为大纲的修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宝贵经验。

二.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努力实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在世界教育、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培养学生不断求知、敢于探索的精神,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世界通用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增强学生的未来意识。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思想道德素质、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创造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

(三)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语文教学的重心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上,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具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教学中有更多的自主实践活动。

3.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时时用语文,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大纲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学科的性质

“修订版大纲”把语文学科的性质修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化性。

工具性: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提高语文素养。

人文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正是借助语言文字保存下来的,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必将受到情感陶冶、道德教育;同时,语言文字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感情、民族精神息息相通,因此,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

(二)明确教学目的

1.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2.语文教学的特定目的,包括能力、情感、习惯等方面。在能力上提出,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情感上提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习惯上要求,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过程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美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

(三)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

1.汉语拼音:要求降低,其功能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不再要求帮助阅读。

2.识字、写字:“修订版大纲”对儿童识字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体现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重视写字、降低难度的特点,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要求“学会”的字,由以往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

3.阅读:“修订版大纲”对阅读部分的修订,突出体现在减少头绪、加强综合上。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二是重视积累,积累范文的语言,积累语感经验。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三是重视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优化教学方法。

4.习作: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强调淡化文体,降低要求;放缓坡度,激发兴趣。

5.口语交际:“修订版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教学的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

养;二是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

(四)专设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提出“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估提出了四个要点: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要采用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不要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

(五)增加教学设备

四.贯彻实施修订版大纲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重点)

(一)汉语拼音教学

1.苏教版教材特点:合理压缩了学习的音节数,精简了教学内容;重新绘制了字母标音、标形图,使图画与字母的发音、字形甚至字义的呼应更加贴切并富有童趣;新授字母、音节用黑体字书写并放大,非常醒目;字母标明了笔顺,并增加了在四线格内的描红练习,便于学习书写;每课作为一个整体绘制了一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图”,并配编了一首“语境歌”。

2.按照“修订版大纲”精神,苏教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科学施教,充分利用“情境图”和“语境歌”。

(3)反复实践,养成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习惯。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苏教版教材特点:识字教材采取“识写分流,双线并进”的方法安排生字。分为“只识不写”和“能识会写”,还专门安排“识字”课文,用以揭示汉字造字规律。写字教材,提出“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教学思路,分年级提出要求,由易到难,形成“描红、仿影、临写、脱帖”的完整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框架是“两根柱子”、“一条龙”,“两根柱子”指阅读与作文;“一条龙”,即指写字训练贯穿始终。

2.如何依照大纲精神,凭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地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呢?

(1)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特点。汉字最大的特点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其意思。提倡形象识字、趣味识字、部件识字等。

(2)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3)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教学

1、苏教版教材特点:一是注重选文的质量,力求精美,同时灵活安排课文类型,选文的标准是:题材多样、内容健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二是按照大纲要求,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重点训练项目。三是课后作业设计突出朗读、背复述和字词句基本功训练;四是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指导课外阅读的系列课文。

2.按照“修订版大纲”的精神改革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真正确立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要注重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整体感悟和积累

(3)要打破课内外的壁垒,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新格局

3.如何注重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整体感悟和积累?

首先是要引起动机,激发兴趣。

其次是要扣读导悟,以读见悟。

第三,引导学生感悟还要顺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支撑。

第四,学生感悟了范文的语言文字,便可继之以熟读、背诵、复述等活动,使范文的语言输入大脑,形成语言积累,以备随时提取和运用。

(四)习作教学

1、苏教版教材特点:第一,小学作文教学定位在“小”字上,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第二,作文教学要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第三,小学作文教学要从模仿起步。

苏教版作文教材每课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印在仿制的浅绿色作文格上的“例文”。第二部分为“习作要点理论”。第三部分是“作业”。

2.怎样按照“修订版大纲”的精神改革作文教学,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

(1)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2)作文训练与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相结合

(3)要改进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五)口语交际

1、苏教版教材特点:一是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全套教材自始至终,一以贯之,自成体系;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凡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口语交际活动都编入教材;三是制作了配套的《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录像带,有助于教师上好语言交际训练课。

2.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在实战中练兵”

第一,抓住生活中提供的交际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第二,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2)动口即是练说时

(3)通过读写促听说

第二章小学语文阅读教材鉴赏研究

鉴赏:就是鉴定和欣赏。所谓鉴定,就是对人或事物变其真伪,定其优劣;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所以,鉴赏实际上就是人们对一个美好的对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本教材所说的鉴赏,主要指的是对语言文字作品的美文的鉴赏。

鉴赏模式:人们在鉴赏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鉴赏方法,我们把这种行之有效,并被人们所常用的鉴赏方法,称之为鉴赏模式。主要有“移情式”、“距离式”、“完型式”等。

一.教材鉴赏的意义

(一)鉴赏与中国古代教育

1.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艺术鉴赏的品味和水平是很高的。充分认识到诗歌有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还强调了在诗歌的审美鉴赏过程中可以使人的情感受到感染和陶冶,他提供了寓教育于鉴赏的范例。

2.韩愈:“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韩愈鉴赏诗文的特点是:有着开阔而宏观的大视野;不从俗,不跟风,保持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鉴赏作品必须沉入到特定的氛围、境界、情感中去,含英咀华,仔细品味,以求得真谛。

3.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他认为要有境界就必须“写真景物、真感情”;要情景交融,鲜明生动,这样的形象才具有感染力。作者创作要以境界为上,读者阅读也要把握以境界为上。

(二)鉴赏与语文教材的审美特性

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广博的知识,这就使语文有了审美特性。语文教材的审美特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语言美:①音韵的和谐;②词语的准确;③句式的丰富;④修辞的生动。

2.形象美:人物;景物;场面

3.情操美:爱自然;爱祖国,爱人们;爱亲人,爱师友;爱生活。

(三)语文教材的鉴赏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语文教材的鉴赏,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

2.语文教材的鉴赏,有助于学生辨别美丑,使他们接近美,热爱美,创造美,远离丑,摒弃丑,甚至可以化丑为美,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3.语文教材的鉴赏,有助于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是学生了解真理,热爱真理,追求真理。

4.语文教材的鉴赏,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通过鉴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感情,乐于投入精力。

二.教材鉴赏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相同之处

1.它的美文特征:非常讲究音韵的和谐、准确的表达和修辞的生动

2.它的文学性

(二)小学语文教材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

1.不是所有的课文都称得上是文学作品

2.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不少是经过改编的

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文体是按记叙文,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分类的,而不是采用文学分类的方式。由于这些文体表达方法上的差异,鉴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三)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特殊地位

1.小学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特征:①主题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与教益;②人物性格鲜明,富有可效法或借鉴意义③情节生动、单纯、富有丰富的故事性。

2.儿童文学作品

①儿歌、儿童诗

儿歌:以低幼儿童为主要对象,以韵语描述一件或数件事物的,富有情趣的歌谣。特点:简短易唱、节奏明朗。

儿童诗: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

特点: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心雀跃,语言精美。

②寓言:指的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③童话:指的是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应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④神话:指的是古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原始的认识、理解和解释,并且以超自然的形象火幻想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学样式

⑤儿童剧: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适合于他们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曲。

3、语文教材的鉴赏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

(2)有助于学生辨别美丑,使他们接近美,热爱美,创造美,远离丑,摒弃丑,甚至可以化丑为美,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3)有助于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真理,热爱真理,追求真理。

(4)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通过鉴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感情,乐于投入精力。

三、教材鉴赏的方法

(一)鉴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1、鉴赏的个人差异性(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个人特定的心境)

2、鉴赏的时代差异性(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3、鉴赏的民族差异性(在任何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传统基础上所产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本民族的特殊性。)

4、鉴赏的共同性(热爱大自然、爱神奇建筑、爱优秀文化等)

(二)鉴赏的一般过程:(1)鉴赏与感知(2)鉴赏与联想

(3)鉴赏与想象(4)鉴赏与思维

鉴赏从感知开始,离不开联想,常常借助想象,必须伴之以形象思维。

(三)鉴赏的不同模式:

1、移情式:将自己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情感体验投射到作品中去。如鉴赏《燕子》,想象自己是一只燕子。

2、距离式:鉴赏时不要把自己当时的处境或生活经验过分地参与进去,要有冷静、客观的态度。如鉴赏《狼和小羊》,冷静分析狼和小羊的性格。

3、完形式:鉴赏时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甚至进而理解作品的题外之旨、言外之意。如鉴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整体鉴赏,合理推想。

四、教材鉴赏文章的写作

1体会、揣摩——激发鉴赏的热情和愿望

2运思、构想——选择鉴赏的切入点

3落笔成文——表述鉴赏的观点和见解

五、思考题:

1、如何运用鉴赏的方法去欣赏课文?

答:鉴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关联诸多方面的心理过程。因此,采用鉴赏的方法欣赏课文,除了注意见肾功能有其差异性和共同性,尽量根据个人、时代、民族的特点做好调解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感知材料。这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教材的感知就谈不上鉴赏。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其次是引发联想。感知教材只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加深对教材的感受和理解,要以教材为出发点,从深度和广度上向鉴赏者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延伸和拓展,亦即引发联想,使鉴赏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欣赏过程。例如:欣赏《石灰吟》

第三是启迪想象。鉴赏过程中的想象,是教材描写的形象成为欣赏者头脑中的鲜活画面,从而进入教材所创设的特定意境,补充教材所留下的艺术空白,对于激发感情、拓展空间,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欣赏《早》

第四是激发思维。感知、联想、想象固然是欣赏教材的重要方面,但还必须激活思维,根据已经感知、联想、想象的教材中的生动的形象,通过思维去领悟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做到理不离情,意不离行。例如:《枫桥夜泊》

最后是因文制宜,采用相应的鉴赏模式。根据不同类型的教材,因文制宜。

2、试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赏析第四册中《劈山救母》一文(自学辅导)

《劈山救母》一文卫我们塑造了一位品格高尚、意志坚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英雄形象,表现了真挚感人的人间亲情。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塑造少年英雄形象的:一是以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如沉香不见妈妈,问出真情,“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表现了人物对妈妈多年被压、一家分离的伤痛,对二郎神无情无义、蛮横霸道的愤恨,流露出解救妈妈的刻不容缓的急切之情。

二是以人物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小沉香拜师学艺,“不管……还是……都……”充分表现了沉香上山学艺的勤奋刻苦,而学成武艺的沉香向华山“奔去”,体现了他“救母心切”,尤其是“不知……也不知……饿了……渴了……”“脚上……身上……”突出了路途的遥远艰险,也突出了沉香的历经磨难,决心不改,表现了他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三是以特写镜头揭示人物性格。沉香在仙人帮助下战胜恶神一笔带过,突出了他劈山和见母的情景,显示了沉香的豪迈气概和爱母深情,“他举起神斧,使出浑身力气向大山劈去”和“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两个特写镜头把人物推到了读者面前,一方面是气势非凡,不可阻遏,一方面是母子相见,柔情似水。

第三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性

2有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3有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意识

1思路意识

(1)为什么要加强思路意识?

因为作者撰文思路与教者教学思路恰好呈现出顺逆方向的对应关系,而教学设计正式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前提下进行的

(2)怎样树立课文思路?

就是依据同类体裁的文章所存在着的某些共同规律去梳理思路,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如何梳理课文思路?

①记叙手法为主的课文,常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事情的发展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等位行文思路,主要有:以时间转换为脉络;以空间转换为脉络;以事情发展顺序为脉络;以事物的几个方面为脉络

②说明手法为主的课文,常按总分关系为行文思路,主要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在总

③议论手法为主的课文,常常围绕中心议题展开思路

2 减法意识

是解决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投入高、效率低这对矛盾的必由之路

(1)减什么:剪掉对课文的繁琐分析

原因:繁琐分析课文内容是教学目标把握上的错位

是教学要求上认识上的错位

会导致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

3模式意识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豁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框架。

怎样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

全部要诀“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从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可能拥有的教学时间的实际出发

(1)必须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目的不明确就不会有好效果

(2)特定的教材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目的单一的模式并非普遍使用(3)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群体特征甚至个别特征,而采用新的方法模式时也要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4)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素质条件选择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注意发挥个人优势,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5)必须考虑所花教学时间的多少,选择和借鉴某种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注意:一要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2、实践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一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二,一种结构的组成环节应分为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控,灵活取舍

5、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

四.课堂教学设计举隅(重点,需运用)

1、配文阅读式:选入与课文相关相类的配读课文,既增加阅读量,又让学生悟解学法,达到触类旁通、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2、表演体会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

3、读写结合式:启发学生根据自己亲历的与之相通的事,仿照课文思路和描写心理变化的方法,写出相关文章,读中悟写,写中提高。

4、板书引路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使学生尽快地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5、中心句领起式:中心句常常有统率全篇的作用,采用中心句领起,顺流直下,重点突出,写法可效。

6、迁移自学式:教学时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会自学。

7、视听感知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艺术地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形象,特定情景。

8、作画解读式:学生先感受“诗中有画”,再据意作画,最后以画悟诗,达到“画中有诗”。

9、开放延伸式:打破课堂壁垒,增强切身感受。

第四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

一、习作教学的序列

(一)纵向序列:“说话、写话——练写片断——整篇作文”三段递进,循序发展

1、低年级:说话写话

说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口语训练,强化口语训练,安排专项口语训练,一是练说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新颖有趣;二是练说的形式结合实际,多种多样。

写话:先让学生观察、思考,使内容具体化、思维条理化;再让学生把观察、思考的结果说出来,使语言条理化;最后让学生把话写下来。

2、中年级:练写片断

中年级是学生书面表达练习的起步阶段,以基本段为单位,积累—练说—练写,这是中年级作文训练的要素。要把握三点:①注重基本段的积累迁移;②口头练说基本段;③作文从基本段写起。

3、高年级:篇章综合训练

指导学生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写一篇有中心、有条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

训练重点是:①立意的训练;②选材的训练;③布局谋篇的训练;④修改文章的训练。(二)横向序列:“阅读——观察——表达”三块一体

苏教版习作教材基本由“习作例文”、“要点讨论”、“作业练习”三块构成,自然地将“阅读—观察—表达”融为一体。注重以下方面:①开掘源头,丰富感知,要就地开掘,引发库存,观察起步,启开通道,多种实践,多方感知;②读写相依,读中学写;③放开手脚,重在自悟。

二、习作的指导

(一)激发写作动机

(如何激发?)1、要有切合学生积累的文题。使他们感到作文题并不陌生,想要写,有得写,能够写。

2、要有饱含激情的导语。要以情激情,强化学生的倾吐动机,引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3、要有触动心灵的范例。能使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与范例相近的生活积累中的人和事,从而引起写作冲动。

4、要有启发想象的情境。要创设作文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乐于表达的写作热情。

(二)指导采集材料

(怎样指导采集材料?)1、从生活实际中吸取营养,积累材料。①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的习惯,长期积累;②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各种比赛和各项劳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材料;③指导学生储存积累材料,记忆与观察笔记相辅相成;④通过观察作文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观察、观察笔记与作文的关系,激发他们观察、记录的兴趣,积累更多材料。

2、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材料。①博览,广泛地阅读;②深思,熟读精思;③勤记,勤写读书笔记。

(三)指导构思

构思是对文章的整体设计,是文章思路的总体和基本蓝图,广义的构思实际上贯穿于写作行为的全过程,狭义的构思专指积累材料与动手写作之间的作者的谋篇布局。就其心理机制而言,是写作主体思维、联想、想象诸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就其活动内容而言,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活动;就其工作方式而言,主要是个体的创造性劳动。

(怎样做好构思训练?)1、培养学生作文前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在作文前要进行“五想”,一想作文题目的含义,明确要求和重点,二想与作文题目要求有关的素材、印象和感受,三想确立什么中心,四想选哪些素材最恰当,五想安排材料的顺序和详略。

2、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构思能力的关键,以命题作文为例,作文前的思维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①初期的审题阶段,主要有审题、立意、选材。审题是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范围,先反复读题,对题目作整体了解,再研读字词,分别弄清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最后回到整体,确定命题总要求;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准对文章中心提出要求的词语,体会中心词含义,思考确定怎样的中心,再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中心;选材是确定表现中心的最佳材料,围

绕已确定的中心,选择符合题目范围的几件比较理想的材料,反复比较,确定作文材料。②中期的拟提纲阶段,主要是用文字形式,以概括的语言展示写作计划,确定怎样写。③行文前放“彩色电影”,按照提纲,展开联想、想象,将文章内容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3、让学生掌握结构文章的基本方法

结构指的是文章的组织和构造,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搭配和排列。

三、习作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对传统习作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样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缺陷:

1、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压抑;

2、老师的批改、讲评,对当次作文所起的作用不大;

3、信息流通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是完整的信息流系统。

(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要符合学生习作的心里流程,一般是“写作冲动—取材、构思—表达—修改”;

3、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优化作文教学过程的探索

1、以信息为理论指导的作文教学过程

步骤是:①尝试习作;②初阅分检;③讲评指导;④对照衡量;⑤修改成文。

2、按学生作文心理流程设计的作文教学过程

步骤是:①准备阶段;②试写阶段;③指导阶段;④修改阶段;⑤总结阶段。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教学过程

步骤是:①激发兴趣;②观察、采集;③思维加工;④学习表达;⑤修改、评价。

4、以培养修改和评价能力为目标的作文教学过程

步骤是:①自由命题;②口述腹稿;③互评自改;④书面练习;⑤评后再改;⑥分组评讲;

⑦修改成文。

四、思考题:

1、自学辅导第65页,第2题

2、自学辅导第68页,第3题

3、自学辅导第69页,第5题

第五章小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研究

主动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状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现实,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概要了解)

1.从主动学习的过程看,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是主动学习是学生自身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

二是主动学习也是学生知识不断内化、迁移的过程。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学生要真正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诸如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关键在于学生主动获取,锻炼能力。

3.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看,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使学生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

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智力因素;二是让学生主动发展非智力因素。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切身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切身体会 摘要:写作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文章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究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122-01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333309625.html,ki.issn1673-9132.2019.26.113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学欠缺 写作是对信息的加工与输出,小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意见的能力。在现有的写作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无法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写作辅导,导致一部分学生表面上听得很认真,但依然找不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难以让人找到重点。如果不对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只是一味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困难重重。 (二)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 我国仍有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写作并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甚至错误地认为其重要性远不如数学、英语等学科,从而形成了

一种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众所周知,兴趣对学生学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缺乏对写作的兴趣使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是一项迫不得已的“任务”,带着不情愿的负面情绪去面对这一“任务”,怎么能写得好呢?写作本应是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自发地重视写作,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写作题目的难度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作文题目局限性较大,如低年级的看图写作,固定的图画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写出200字的作文,这本身就有不合理之处。叙述图画内容这一要求直接决定了作文内容的相似性,然而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更具想象力,对事物的描述能力还有待加强。况且,有一部分作文题目中出现的常识或事物尚不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这就导致了可能出现家长代替思考的现象,因此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可能更有帮助。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一)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可以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增添学习乐趣,让学生眼中枯燥乏味的写作转变为一门有趣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便利的设备,从视、听、说的角度向学生科普知识,传授美德,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从根本上缓解作文“无话可写”的现象。教师还可根据班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学习永无止境,“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主题单调乏味,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调常谈,如写妈妈,就是深夜冒雨送医院;写同学,就是捡铅笔、扶盲人……学生的习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传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惯于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要求超阶段超目标,致使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无话可说,许多孩子惧怕甚至讨厌习作。教师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模式化训练,让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少个性展现、缺少真情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要求。反复琢磨,就可明白课标旨在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关注,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在习作素材积累方面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工作室提出的“关注读写,读写

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一研修项目,以低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验。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习作中有话说,说真话,发真情,做真人,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累——寻求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学生就是缺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见闻写不出;有想法大脑空白。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可是,他们常常感觉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积累是习作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不断改革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文学素养、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写作存在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这就给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较为成功的写作教学是小学生能够应用文字来顺畅合理地写出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学习的理解表达出来,并能够连词成句、连句成章。但是这些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十分苛刻,因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真情实感、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缺少自己的个性,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所以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写作中的弊病,让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写作的激情,使语文写作教学不能够顺利发展。 1.2 学生写作练习少。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是依照课程标准来死板地教学生知识,迂腐沉闷地实施教学。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对语文教材的讲解特别多,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此,而对语文写作教学所给予的时间就特别少,造成学生写作练习特别少。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写作教学融入进去,而不是让写作训练和课本教学相脱离,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让小学生不重视写作,这就极易造成在考试时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开始随意写作,或者是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抄袭作文书,这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1.3 过度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小学中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留特别多的写作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篇周记,两周交一篇作文等,可是学生根本完不成,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应付了事,不会对这些写作作业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也只是浮于表面走走过场,基本上不会认真去阅读学生的写作作业,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在作业的结尾写一个阅字,这就让小学生感觉写作作业只是一种形式,无需多做努力,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1.4 学生写作兴趣低下。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了很大的改革,其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会把这些优秀的文章和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课文的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基本上不起作用,难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课文的讲解中进行提高。在写作能力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学生只会将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不能够对其提起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也不能通过课本中名家名篇的一些美丽语言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也不能对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启迪和借鉴。这就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十分缓慢。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指导和练习,经过各方面素质的加强来实现的。下面,我根据上面提到的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1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长兴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课题组 【内容摘要】我们在小学语文高段的习作教学中,对微写作的创作进行了研究。微型写作教学对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型写作课程的出现,可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国写作课程的转型。我们经过文献法、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探究了微写作的活动模式,开发微写作的内容体系,探讨微写作的写作技巧,实现微写作在生活中的运用,打造微写作的新课型,建立微写作的评价机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活动中提升孩子进行微型创作的兴趣和习作水平。 【关键词】微写作微写作教学 微写作,是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其篇幅在一两百字左右,类似于“微博”。也称即时性写作,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三言两语,或一个小片段,能够叙事件、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因为其短小,因此学生习作时能即时、自由地表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利于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示独特感受。 小学四年级微写作教学:根据四年级阅读与习作要求,参考教材中要求的习作目标,制定高于教材的具体目标、能力目标, 课题负责人:范新萍执笔人:毕燕娇组员:黄琳、毕燕娇

实现年级联接、递进与拓展。微作文以单一的言语目标,围绕着一个点表现“真实的自我”或“独特的内心体验”,其训练体系涵盖中段写作训练点,为高段篇章写作服务;同时积极倡导“有意思”、“有个性”,写得出,写得好,凸显“童真童趣、童心童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为高考改革奠基的需要。 《高考考试说明》(北京卷)作文“一分为二”,新增了“微写作”,分值10分,字数在150字到200字之间,形式灵活。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示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温儒敏说:到,语文高考提到180分之后,作文或者维持60分,或者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微写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大作文注重综合能力考查,微写作则指向应用或某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培养。微写作字数一般在140字左右,贴近生活,能够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篇幅短小,涉及的文体更为多样,表述更为灵活,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利于展现学生真正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有的专家把“微写作”称为“隐在心底不愿明示的神秘人”。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王荣生认为:微型写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oc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一定欠缺。和其他语文知识相比,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难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难度较大,同时,语文课堂写作的时间十分有限,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及练习,同时,很多教龄较低的教师对小学写作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写作技巧,无法应用在实际写作中。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很多地方对小学写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在三年级才把写作纳入语文考试中。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学习及训练,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难以进行系统描述,语言缺乏条理性。此外,很多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写作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1.结合实际生活,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降低其对写作教学的排斥感,在实际写作中有话可言,进而提高写作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感受阅读文本的内容,明白写作源于生活的道理。 2.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观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大自然是写作的资源宝库,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非常多,比如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种类的动物、多姿多彩的花儿以及四季变换带来的节气变化等,都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写作可以采用、借鉴的素材。其次,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体会各种情感,确保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3.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记录发生在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不要妄加批评,而要积极鼓励,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慢慢掌握写作技巧,更好地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此外,要善于抓住写作时机,比如好人好事、学习细节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写作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让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多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写作水平,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 宋春光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二、我校作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我们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造成这些写作现状的主要因素

有以下几个: 1.我校学生视野狭窄,见闻不广。 虽然他们有较自由的支配时间,但活动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单调性、肤浅性,缺乏有意识的指导。象写“秋天的景物”,我校学生都源自农村,许多学生不愿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胡编乱造,所以写出的文章语言贫乏,选材不当,描写不具体。 2.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家长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由于学生未能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面窄,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功底,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3.教师急功近利。 由于“应试”的压力以及我校教学的相对封闭,作文教学单一、枯燥,作文指导机械化。作文教学形成了“两周一次作,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写,教师批改”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押题、猜题、套题;让学生读背范文,忽视了系统、有规律的作文教学,于是,出现了“应试作文教学”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启示探讨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启示探讨 概要:本文是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现阶段有关如何提升小学语 文写作教学质量的这一课题研究依旧在继续,如何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还需要教学同行共同研究。相信只要各位语文教师携手同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必然会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笔者认为,想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教师应当尝试从生活化教学、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创新教学评价方法这三个角度入手。 一、尝试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小学高年级段语文习作部分的 建议当中指出:学生应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写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写那些他们熟悉的人、物、景,抒发真情实感。 以写人文章的教学为例,我布置了“我最一的人”这个题目,由于写作经验的 缺乏,刚开始,很多学生绞尽脑汁,怎么都想不出来自己要写一些什么。见此,笔者适时提示到:大家身边有哪些熟悉的人啊?有学生回答是爸爸妈妈,有学生回答是老师同学。笔者继续追问:以妈妈为例,老师想知道你的妈妈有哪些特点,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一位同学说到:自己的妈妈有着长长的头发,非常勤劳,每天给自己和爸爸做饭,还会洗衣服、接送自己、陪自己写作业……讲解至此,笔者知道学生必然是不再缺少写作素材了,便趁热打铁,要学生赶快顺着这个思路,将所想的内容记录下来。一节写人作文教学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个个挥笔疾驰,让人倍感欣慰。 二、课外读书活动。开阔写作视野 分析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具体原因发现:课外阅读量的不足,导致学生写作视 野狭隘,写作出来的文章只称得上平庸,远远算不上佳作。例如: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收集写作素材,写“我最一的人”,有的同学写到:我的妈妈叫XXX,她今年37岁,她很漂亮,她的脾气不好,她的嗓门很大,但是她很爱我……这明显是在记流水账,缺少美感。而有的学生则描写得非常生動:我的妈妈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她有着一头乌黑的秀发,就好像瀑布一样笔直,又好像珍珠一样发亮……询问学生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他羞涩地表示自己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所以有感而发,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东师2020年春季《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为什么主题的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结构的方式常常因文体而异? 答: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这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常常会决定文体的性质,进而决定文体的结构。它们与一定的结构一一对应。如记叙——时间型;议论——逻辑型;说明——程序型;抒情——情感型;描写——空间型。 表达方式是文章要素之一,它构成了文体的重要特征。当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成为某一文体的主要手法时,它就会渗透到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方面,变为这种文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文章的不同体裁。 因此,主题的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结构的方式常常因文体而异。 2. 为什么简洁是电子文本语言风格的灵魂?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答:电子文本的语言风格将日趋简洁。由于电脑网络把时空几乎压缩为零,文本信息的传递将十分快捷。语言的简洁,将成为电脑文本的主要特征。尤其是电子邮件,简洁是它的灵魂。精雕细琢的文字和构思精巧的结构,将被简洁的文风所涤荡。简洁的风格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整个社会运行的节奏。它是有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崭新媒介比特决定的。 3. 为什么要按一定的程序来修改文章? 答:文章修改的一般程序是:检查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因为,前一项的内容对后面的修改内容有着制约作用。如果颠倒顺序,比如说先修改语言,一旦前面的主题、材料和结构有所变动,你所修改完的语言甚至可能会完全删去。你已经修改的劳动会变成无用功。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阅读钟玲的微型小说《永远不许你丢掉它》,回答下面问题: 永远不许你丢掉它 北风根根针尖似地刺着施老伯的喉头,他忙把蓝棉袄的领口扣上。他进了公园的贮藏室,取出扫把和笤箕,然后走到秋千旁边,待要扫地下的落叶,忽然他瞪大双眼,惊奇地望着正前方:那张长椅上放的是什么鬼东西?黑色的大包裹?谁留下来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包裹?他定睛一瞧,才看出黑色包裹顶端有个人头,短短的黑发,是个男人。施老伯想,自己真是老眼昏花,明明是一对情侣,两人裹在男朋友的黑大衣里。公园是情侣流连之处,但是一早八点半,在阴暗的黑云下,吃着冷风谈情说爱,以前倒没见过。大衣里的小天地一定热烘烘。施老伯油然怀念被窝里老太婆胖敦敦的身骨,可是她已经去了,去了两年了。施老伯拿扫把和笤箕就往回走,自己还是不要打扰这一对恋人。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修订版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景 (1)时代需求:写作无处不在,上起领导发言稿、作报告,下至朋友间的问候祝福,生活中的领款借物等,都需要写作,可以说生活离不开写作,而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属于启蒙,需抓好作文第一步。 (2)教师因素:习作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习作课上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再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最后学生动手习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而且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真实体验,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来,只好应付式的完成。为此,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习作生活化教学。即在习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习作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产生习作的欲望,从而在习作中写真话,表真情,提高习作效率。 (3)学生因素:一是学生惧怕习作。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为了安全考虑,孩子生活圈子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里,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视野不开阔,就连周末孩子也被禁锢在各种学习班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习作素材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自然惧怕习作,更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开展习作生活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我国着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教学做合一”,指出教育要去“真做、真教,教人做真人”。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 效结合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结题报 告 扶沟县韭园镇二十里店小学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几年的实践过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仍不见有较大的改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语句子,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字错话连篇?要么就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和训练的不足。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无处着手”。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教“阅读课”,但阅读课对语言的品味、训练、表达方法的体会和指导落实的也不够深入,读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其实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作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流派纷 呈。“随文练笔”就是其中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随文练笔的研究现状大致如下: 1.日本的随文练笔研究强调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2.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把“随文练笔”看作是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反对将学生作文变成一些硬挤出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上传: 徐翠平更新时间:2013-1-11 11:59:47 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叶圣陶老先生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加强对学生写好“生活作文”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一、课题的提出 1、《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弥漫了孩子的笔端。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语文教师有责任解放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 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一九三四年一月亲手创办了我省苏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西桥工学团。他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从定义上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活教学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的生活实践逐步引入了课程中,生活进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活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引向深入。 3、作文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作为能够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主体个性有效手段之一的写作教学,理应体现“生活教学”的思想。虽然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某一写作教学时仍然十分有效的,但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针对当今作文教学弊端,加强对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如何引领学生开拓写作的源头的活水,从整体上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这样的课题急待实施。另外,从我校师资上看,近年来,青年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有钻劲、业务好,在我校领导的栽培与扶持下,科研意识增强,能力不断提高,为本课题的实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学校确定重点对“生活作文”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加快作文教学改革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的界定: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三、理论依据与实验假设:

2018年秋季《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 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 分) 1.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 ,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 ,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 答: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统一到作者所写的文本之中。作者的文本是他立意的具体体现,又上是读者赖以生发和充填的基础和框架,是连接两种主题的中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一种动态系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本是一个空框,每一个读者由于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道德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所理解的主题常常会大相径庭。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主题也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它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题又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理解的层次和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因此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如张坷《这也是幸福》,主题就十分明确,谈幸福的具体感受和独特理解。在作者看来,幸福不是一种私欲的享受,而是一种人与内心、环境、他人和谐统一的美感。因而追求幸福就是拥抱生活。然而有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它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其明确的主题意义,常常需要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来完成的。 2.结合实例谈谈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点。答:(1)应用文应该具有鲜明的实用目的和明确的交际功能。它的内容具有应用性,有明确、具体的实用目的。任何一种应用文都具有特定的功用,会伴随着具体行动,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它的使用往往有着一定的时空范围。其表达的立意显豁明达。比如写一封书信告诉家人,自己准备利用假期到贫困山区去进行学龄儿童失学的调查,不准备和家人外出旅游了。而家人获得这个信息以后就会进行另外的活动安排了。学校和建筑单位签订建设图书馆的合同,之后学校就将按合同投入资金,而建筑单位将按照合同期限完成图书馆大楼的建筑。一个地方的人民东北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解决南湖污染的提案,如果被政府采纳以后,政府就将投入资金进行清除污染的工程建设。 (2)应用文的语言一般强调平实、简洁、得体。在应用文长期传播的历史中,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它还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特定固化术语。比如书信中不同

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 对策略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在教学上却不容乐观,在这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应对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对于学生的交流和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语文学习能力的情况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其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反应。因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学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低沉,不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让小学生背诵很多的

优美的语句或者诗句等,但这些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会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小学生缺少知识的积累 对知识的丰富积累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知识积累较为贫瘠,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小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进行独立写作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写作训练,致使很多小学生很难完成教师的任务,自信心受打击,并且还会严重挫伤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三)写作中缺少真情实感的加入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小学生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给人一种生硬感。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与训练,致使很多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不能有效的利用身边的事例,只是将自己背诵的某个事例应用到多个作文中,致使其文章不能打动别人。 (四)缺少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不根据小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写作训练,就会让小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2018年秋季《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 答: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统一到作者所写的文本之中。作者的文本是他立意的具体体现,又上是读者赖以生发和充填的基础和框架,是连接两种主题的中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一种动态系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本是一个空框,每一个读者由于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道德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所理解的主题常常会大相径庭。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主题也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它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题又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理解的层次和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因此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如张坷《这也是幸福》,主题就十分明确,谈幸福的具体感受和独特理解。在作者看来,幸福不是一种私欲的享受,而是一种人与内心、环境、他人和谐统一的美感。因而追求幸福就是拥抱生活。然而有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具有某种模糊性、含蓄性。它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其明确的主题意义,常常需要由读者的创造性接受来完成的。 2. 结合实例谈谈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答:(1)应用文应该具有鲜明的实用目的和明确的交际功能。它的内容具有应用性,有明确、具体的实用目的。任何一种应用文都具有特定的功用,会伴随着具体行动,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它的使用往往有着一定的时空范围。其表达的立意显豁明达。比如写一封书信告诉家人,自己准备利用假期到贫困山区去进行学龄儿童失学的调查,不准备和家人外出旅游了。而家人获得这个信息以后就会进行另外的活动安排了。学校和建筑单位签订建设图书馆的合同,之后学校就将按合同投入资金,而建筑单位将按照合同期限完成图书馆大楼的建筑。一个地方的人民东北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解决南湖污染的提案,如果被政府采纳以后,政府就将投入资金进行清除污染的工程建设。 (2)应用文的语言一般强调平实、简洁、得体。在应用文长期传播的历史中,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它还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特定固化术语。比如书信中不同对象的提称语、启事语、祝颂语、具名语。对特定的写信对象、事由,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探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7-07-04T14:48:03.3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作者:许敬凤[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为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安徽省萧县马井镇史庄小学235231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课标》,首先定位了写作教学的地位和性质,同时结合一线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写作主题的选择创新度不足、教学对象的层次化划分模糊、教学形式缺少实践性等三方面。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此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为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程度高,写作教学过程往往较为枯燥,于是导致教学推进的难度大且效果差现状的出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过程对写作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化分析,以此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性质与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学生留心和关注身边的事与物以及自身对此的情感,再将情感通过书面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此过程涉及到“物体——情感——文字”的转化过程,同时对小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化、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把握标准中对写作教学方向和内容等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过程。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1.写作主题新颖度低,教学效果较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作主题的新颖度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点。结合教学实践情况,现阶段小学主要的写作主题包括“勇敢”、“关心”、“景物介绍”、“生活事件”等,教师借助以上主题讲解写作方法和策略等,但教学效果并不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于:其一,教师借助的写作主题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缺乏新颖性主题,无法吸引学生对写作课程的兴趣度;其二,选择的写作主题与小学生生活现实以及生活经验等联系性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亲身感知和认知。 2.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学段的层次化划分模糊。结合课标内容,为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按照各个年级情况划分了不同学段,每一个学段的写作重点和要求等均不相同。纵观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与课标要求存在差异性,即实践教学并未按照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水平均高于国家标准。一方面,学校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通常按照高阶段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得学生快速达到小学阶段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学段的层次化还应认真且深入地剖析课标,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此挖掘程度低或者认知不够深入都直接影响着整个过程以及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3.写作教学形式缺少实践运用。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形式为读写结合、情境化教学等,引导学生读取或者学习范围后,自己写作同类型主题的作文,然后教师评选出班级上的优秀作文供学生们借鉴和学习。该教学形式过于突出机械化,教师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化的指导方法要求班级内所有学生达到要求,而且细化到每一个标题、段落分布和文章整体结构等都必须应用教师本节课教授的内容。这样一来,导致多数学生误认为写作过程只需要“套用模型”即可,导致主观情感参与以及能力提升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另外,为了规范学生写作细节,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满分作文》和《作文大全》等优秀作文中运用到的例子和词语等加以摘录,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内容,并未要求学生增加实践性体验和真实感受,导致多数学生写作以虚假实例为主,缺少实践活动和真实感情的形成,为写作积累素材形成负面化影响。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进策略 1.创新写作主题,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还需要运用新颖性和创新程度高的主题,选择的原则为“贴近学生+紧跟时代”的原则,即运用新题目写出新作文。其一,发挥学生自主定题的权利,由学生共同推荐写作主题,教师通过筛选和加工,为学生讲授写作方法等理论性知识。其二,教师积极调查学生的生活实践,搜集和整理创新化较高的主题,利用小学生玩手机、买零食现象等作为主题,这些主题能够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关注。 2.结合各年级段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语文教师应把握各年级段学生需要达到的写作水平,一二年级注重学生表达对身边发生事件等的感受;三四年级注重学生对已发生事件的印象和最为感动的事件的写作;五六年级注重自我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可结合各学段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突出生活实践,将实践与作文融为一体。写作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融合实践和作文的方法在于:其一,教师提前决定写作主题,要求学生利用放学后或者周末的时间主动参与相关性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其二,语文教师平时教学、作业布置等过程中多注重引导学生搜集生活资料,为写作教学铺垫基础。参考文献 [1]郝清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5,(24),58-59。 [2]鲍丽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113-114。 [3]李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65-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