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学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学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外教一对一https://www.360docs.net/doc/337515556.html,

学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对中国人来讲最难掌握的肯定是介词。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介词对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最最难掌握的知识点,能否灵活的使用介词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家先不要往下看,先试着翻译一下这3个句子:

1,她看着我,感到很惊讶。

2,那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3,她看着我笑。

我想大多数朋友的翻译差不多是用分词或者下面的形式:

1, She looked at me and felt surprised. (in surprise)

2, The man who wears a black jacket is my best friend. (in a black jacket)

3, She looked at me and laughed. (She looked at me in laughter)

这些句子从语法上都不能算错,但是不大符合英语的惯用说法,多少有些Chinglish的痕迹。不难看出,例子中保留着中文喜欢用动词的痕迹,而括号中改进后的句子更加简单凝练,更加符合英语的习惯。

还有很多让中国人奔溃的用法,比如说在微软工作为什么要用at Microsoft而不用in; 在农场是on the farm但是在村里又变成了in the village;木头做的椅子是a chair made of wood但是为什么葡萄做的酒又变成了wine made from grapes。这些用法常常让人捉摸不透,但其实如果你仔细研读下介词的含义,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介词常常代表了人们对对象之间“关系”理解的不同。如果你不明白,可以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介词很难掌握?

我们写或说英语的时候,基本所有的错误是由中文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你搞不懂时态,是因为中文里没有时态;你常常被定冠词搞的晕头转向,因为中文没有冠词;你she和he不分,是因为中文发音相同……

也就是说,你在英语的错误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母语的影子。同理,介词之难也就在此:英语中介词的数量远远大于中文。从本质上来说,汉语是一门多运用动词的语言,而英语有很多介宾短语(比如cut back, cut out, cut down on意思都不同),而且很多介词的意思也相近。例如,中文“我觉得学习很难”,里面没有任何介词,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错误的翻译成“Learning is very difficult to me.”(to 应该用for),这表明我们在学校通过死记硬背记掌握介词的方法其实往往不那么可靠。

另一个原因,由于介词用法灵活复杂,老师和字典有时候讲不到有些知识点。例如字典往往告诉你一个介词可以使用的情况,却不告诉你它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例如,如果一只笔完全被一张纸盖住了,我们可以说笔under或者underneath这张纸。但是如果这支笔有一半露在纸张外面,我们这时候就只能用under,不能用underneath了。也就是说underneath的使用范围要比under小。这些知识是字典和语

外教一对一https://www.360docs.net/doc/337515556.html,

法书不会告诉你的,那么在实际情况下你就有可能用错。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在意思相近的介词之间,比如in和inside,字典往往只会给出解释,但不会讲解他们各自不适用的情况。

一个介词往往有很多用法,学校和语法书只是列出这些解释,但是并不讲解这些不同意思之间的语义联系,因此本身可以通过理解来轻松掌握的知识点最后成了完全的死记硬背。比如fall over和get over a cold中的over有什么共同点?老师和字典很少会讲。了解英语对这种“关系”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正确使用介词。

最后,吐槽下我们的英语教育,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却不解释知识点背后的原因。我有次在上中学的妹妹的英文卷子上看到的选择题是“_____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 in B, at C, during,标准答案是B。当时很想和出卷的老师好好的撕一场啊。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during不可以用。

为什么,什么是介词?

从本质来讲,介词是用来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

英语通过词语,短语之间的关系来体现逻辑脉络,句子主干。介词便是表现这种“逻辑关系”的元素之一,用来体现词和词之间的逻辑脉络。把“暴力防止研究中心”翻译成Violence Prevention and Study Center,一定没有Center for the Study and Prevention of Violence看起来好懂。但是第一种恰恰是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而英语的习惯则是尽量不用名词去修饰名词,因为名词是“静态的”,不能表达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但后一个翻译中的介词for和of 的运用,清楚表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center,是针对什么的防治和研究。

更近一步讲,介词用来描述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hip),比如:the cat sat on the mat, over his shoulder

?时间关系(temporal relationships),比如:on Thursday, in November

?抽象关系(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s),比如: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for your eyes only

如果回顾介词的历史,其实可以看出介词的语义是以空间位置和运动为本源的。也就是说,这种空间关系经过拓展可以表示时间和抽象关系。了解这种语义范畴的转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熟练准确的运用介词。

空间关系

语言学家 R. C. Close 在 A Reference Grammar 中,把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大致分为了点,线,体,线四部分来讨论。这部分内容施元佑在《语法俱乐部》中做了简单的介绍,但是书中这部分内容太过宽泛,并不系统。

我们以最最常用的in,on,at三个空间介词来举例,这三个词用来表示空间整体,空间的面和空间的点为研究对象。in Shanghai中把上海看成了一个立体的「3D空间」;on the table中虽然table是立体的,但是这里强调桌「面」,所以用on;而at更多的是强调空间的「点」,例如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时间关系

可以发现,表现空间的介词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引申到时间域。同样的,on,in,at在表述空间关系上的不同往往也反映在了时间域上。

外教一对一https://www.360docs.net/doc/337515556.html,

in在空间上里强调「3D空间」,因此它表明时间似乎「长到可以在里面(in it)」,所以in the Stone Age, in 2016, in May等等;

on自然就用在时间不长不短的场合(unit of time of medium size),有on the day, on Monday等等;

at在空间上表示「点」,那么在时间上似乎就有短的意味,比如at that moment, at 9:15等等。

这似乎就给介词带上了一层「修辞」的功能,比如美国人常常说over, on 或者 during the weekend,但是英国人一般说at the weekend。这种不同其实表现了两种文化对weekend的观念的不同,也许是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加觉得周末太过于短暂,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at吧。同样,有时候作者可能会在同一种情况用不同的介词来达到不同的写作效果。比如during表现时间的时候似乎有把时间“拉长”的感觉(stretch out the time),看例句:

The ball drops down a flagpole during the final minute of the year.

这句话给我们的画面是球在那一分钟的时间里(stretched time)降落的过程,是动态的。而如果我们把during改成at,由于at往往用来描述短暂的时间点,句子本来传达的动态感似乎就消失了,变成了“那个球在那一瞬间落了下来”。你可以试着自己体会一下。

看到这里你自然也就明白了上面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的选择题有多么荒唐了,简直是禁锢思维的枷锁。

抽象关系

同样,继续引申,空间介词会表现抽象关系。比如on在表示空间关系的时候,往往有“接触+支撑”的意思,例如the phone on the desk,电话和桌子是接触的并且桌子提供了支撑。这种“接触”反应到抽象关系时,就引申出了“负担(burden)”的意味,例如Shame on you,there’s a lot of pressure on me, the difficult on them等等。再看,

- turn your back to sb

- turn your back on sb

前者表示背朝某人,只是方向上面的变化。而第二个on的“负担”意味,表现出了对某人感情上的不尊重感。He is short of brains 和He is short on brains两句意思相同,但是第二个的感情色彩更加偏贬义。

写了这么多,只是觉得我们从来都是在努力死记硬背介词的用法,而学校的教育也在不断的重复这种方式。想要学好英语,应该了解介词最基本的解释,再通过广泛的阅读来解决:快速,大量,持续的阅读英文作品。这样看过各种用法和例子之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掌握这种“感觉”(a matter of convention)。那么在自己输出的时候,自然可以熟练准确的运用。

中国人学习英语最不利的就是缺少语言环境

中国人学习英语最不利的就是缺少语言环境。故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一弊端。 1.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上课时要尽量讲求方法和艺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抓住学生的心里。比如,多把英语和汉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He has a big mouth.有两个意思。一是嘴大,二是不能保守秘密。She is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如果按字面意思无法理解。其英语意思是她今天不舒服。每个班都有一些喜欢打篮球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比较活跃且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讲一些与篮球有关的内容。如:air ball, answer ball, three points, He was just activated from the injured list. 等。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留的作业过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内容过多,使学生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坚持。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接触英语。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做的还可以,但在周六日及假期就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如此做法对英语的学习极其不利。从而导致英语成绩起伏不定,不能达到持续稳定提高。教师一定要经常灌输这种英语学习的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3.积累。英语学习不仅是一个坚持不懈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记下一些有用的,常用的并要经常翻阅记忆。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词汇,用法,语法及有关文化的东西越记越多,想必成绩定能大有长进。

中国人英语学习的最佳黄金时期

中国人英语学习的最佳黄金时期 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已经是世界的普通话,不懂英语,在信息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研究还表明,学外语会促进智力的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语言刺激是促进大脑细胞生长发展的要素。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给予两种语言的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讲两种语言的幼儿比仅会讲一种语言的幼儿,在脑子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有优势。因此,幼儿期的英语训练对孩子是大有益处的。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幼儿知觉发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认汉字也好,认英文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信息刺激的活动,他们把字形当成某一具体形像,像记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样记住它们。经过多次反复,这种特殊的“形象”就储存到大脑中去了。因此幼儿学外语与成人学外语有很大差别。 3-6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 对于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学者们提出各自的观点,求同存异的观点是10岁以前是一个人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拉法法儿童教育经过大量的取证,并且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得出的结论是3-6岁,即幼儿园学习阶段是中国人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 幼儿在3岁之前都是在发展母语的状态,因为3岁之前的幼儿语言接受能力不是很强,如果在这时太早接触外语,有可能出现外语和母语混淆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在幼儿对自己母语能基本熟练运用情况下再学习英语. 但是需要补充的是,在3岁以前,幼儿只是在听说方面完成了母语的学习,而在阅读和和写作方面还没有完成母语的构建。所以这个时候虽然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但是只能学习外语的听说,同样还不能开始外语的读写认知。 到了3岁,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且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和舌唇等运动神经的协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这时练习说话,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并不受母语语音和语法的干扰,而年龄越大,模仿能力就越差,容易产生语音错误. 这种能力会逐步下降,给学外语带来困难。 其次,卡尔威特的潜能递减理论和各种脑科学的支持也证明了6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而10岁可能是形成真正双语型人才或者是多语型人才的最后时期。 卡尔威特的潜能递减理论指出,孩子们的潜能是不断减少的,如果在学习关键期没有开发这个时期特有的潜能,那么孩子就会丧失这种潜能,或者说,未来再开发这种潜能就特别的难。我们从事了多年的英语教育,也可以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这样一点:成人学英语,也许语法词汇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很难在发音上像NATIVE SPEAKER(英语为母语的人)。但是如果是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 虽然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英语,比美国人的人口还要多,但真正能用英语交流的人却寥寥无几。中国人辛勤耕耘英语十来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结果还是聋哑英语,半吊子英语。 中国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学了十来年英语连打招呼都没有过关,一见面还是: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thank you bye bye !!!如果外国人没有说and you 中国人就会给外国人挑毛病,你错了.我说你那个外国人同志啊,你怎么不说and you 啊,你不说and you 我就没有办法向下说啊,你只有说and you 我才能说I’m fine too!!为什么我们全国打招呼都是一样,因为我们使用是同一个教材,我们没有选择,要弱智大家一起弱智。讲到打招呼,中国人还是比日本人好一点,大家都听说过日本首相僧喜朗的故事吧,日本首相僧喜朗将要去美国访问,日本的英语专家就教他,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但是僧喜郎还是没有记住,一见到克林顿,就脱口而出:who are you ?克林顿吃了一惊,心想日本人还挺有幽默感的,就说:我是西拉里的丈夫,僧喜郎就说:me too!! 每年中国人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 通过了国家的四级,六级考试,中国的大学生说:我这辈子英语算过关了,拿到了四级六级证书,他们到外资企业找工作,一进门,外国人问他的英语怎么样,他们就会说,我的英语很好,这是我的四级证书,这是我的六级证书,外国人就说,“不要让我看证书,你给我讲两句好不好,”我们的大学生就会说,不让我说英语,你给我两道最难的选择题吧,我做选择题很厉害,我保证能选对,我也最擅长用淘汰法A不对,B不知对不对C好象不对,D 不对,一高兴就选择B,这叫自欺欺人.然后那个外国人就说,get out of here,你可以离开了,下一个.只会做选择题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另外做选择题最可怕是:一句话里有五个单词我不会读,有三个单词意思都不懂,但是我能选对,因为前面有个to,那是动词不定式的标志,后面一定要跟动词原形!!或者是前面是had better,后面一定跟动词原形,管它前面是什么。中国学生什么时候最激动,一听说是常考题的时候,是不是,好激动啊,老师,多给几个。我们想一想,用这样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应付21世纪残酷的商业竞争吗,NO!!! 讲过我们的大学生,小学生,那我们再讲讲我们可怜的成年人. 我们的成年人,大学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混了几年,感到21世纪也来临了,中国也加入了WTO,北京申奥也成功了,不学英语就赶不上潮流了,于是就买了很多的书,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看了第一本,听了第一课,磁带听了第一盘,学了新概念,学.......最后又好象走回了老家,学完了一套又一套,不学对不起自己,学了又不知道结果如何.然后宣称:***,英语太难学,不学了,我不是学英语的料.你问他们最拿手的是什么,他们就会说,“what’s your name ,!!” 2. 中国人为什么学不好英语 首先是中国人太爱面子了,中国人学习最怕丢脸,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外国人,心想我能外国说两句就好了,可是两条腿就是不向前去,我要是说错了怎么办,外国人会不会笑话我啊,我说错了,那不是很丢人啊,那么多难堪啊。再说我很丑,又不温柔,外国人会不会给我说啊。可是此时我要告诉你,你再丑也是最棒的,你再丑也是最有希望的。学习英语不需要面子,妹妹大胆的向前走,学习英语更不能象羞答答的玫瑰,俗话说“没脸没皮,所向无敌”。我就喜欢犯错误,喜欢丢人,哪儿人多我就到哪儿去丢人,记得我班同学说我是不是有点变态,我就说:I like my style ,so what?你必须热爱犯错误,加油犯错误,争取早一天把错误犯完。 其次,中国人学习英语有太多的抱怨。有的人说我基础不好,我的记忆力差。我没有语言天

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介绍

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介绍 学英语,有人通过各种课程、培训班,有人选择自学英语。怎样自学英语菜更有效呢,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人自学英语容易陷入的误区1.你开始从音标学起,这是最严重的误区之一,学音标会浪费大量时间并影响你之后的发音标准,坏处太多就不列举了。 2.你去研究语法,这同样是个严重的误区,在英语语言量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学语法,你会发疯的,疯了也不一定学会,你会失去信心。 3.你会去背单词,拿本词典或者什么背单词的软件去背,这种事情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目前我还没发现什么人做成功了。 4.你会自我设限,想自己该学少儿英语、商务英语还是什么英语,其实英语从来没有这种区分方法,那是为培训和考试而设定的。 5.你会照网上别人说的去看美剧,听英文歌,听VOA,以为就能练好听力,两个月之后你只是多听懂了几个单词而已。 6.你会不停的在网上搜寻各种秘籍、各种学习法、各种名师的视频教学,你的电脑硬盘都成了庞大的英语资料库,你却还是不会英语。 7.你知道学英语而不知道去用英语,什么意思?80后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电脑刚刚进入生活,我们都学打字,练了很久速度还是很慢,后来QQ出现了,几个月内大家打字的速度就突飞猛进,这个就

是“学”与“用”的区别。如何用?这个是大问题。 8.最后自学英语这件事会不了了之。 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自学英语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完整、科学的策略,还需要高效的步骤去执行。 1、强化语法 语法究竟有多重要?可以这么说,语法好不好间接决定了你英语水平的高低。但很多人对语法的认识似乎存在误区。之前有一种论调是语法是不用专门学习的,只需要多看看几部电影,读读几本书,听一听广播,语法就会自然内化形成,一切似乎毫不费力,因为英美人士就是这么做的。这种论调本身就混淆了母语自然习得以及外语学习的关系(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机制是不相同的),更不用说在英美的学校里都有专门的语法课了。有些人会说自己的语感很好,不用学习语法,靠语感就够了。但问题是,大多数人的语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很多人口中的语感好大概只停留在考试时做选择题能蒙对的技术水准上,但一遇到复杂点的时态语态和长难句马上就抓瞎。语法不好有什么后果?是这样的,我在微信上被人拉进了几个英语学习群,每次群里有人发这种英文时我都有种想退群的冲动:WeChat's Friend Circle, a place where people share photos and news with friends, but recently it's been flooded with "self-sell" goods such as facial masks. Many people feel annoying by this phenomenon and blacklist those friends,but it couldn't stop the tendency of

学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外教一对一https://www.360docs.net/doc/337515556.html, 学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最难掌握的是什么? 对中国人来讲最难掌握的肯定是介词。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介词对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最最难掌握的知识点,能否灵活的使用介词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家先不要往下看,先试着翻译一下这3个句子: 1,她看着我,感到很惊讶。 2,那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3,她看着我笑。 我想大多数朋友的翻译差不多是用分词或者下面的形式: 1, She looked at me and felt surprised. (in surprise) 2, The man who wears a black jacket is my best friend. (in a black jacket) 3, She looked at me and laughed. (She looked at me in laughter) 这些句子从语法上都不能算错,但是不大符合英语的惯用说法,多少有些Chinglish的痕迹。不难看出,例子中保留着中文喜欢用动词的痕迹,而括号中改进后的句子更加简单凝练,更加符合英语的习惯。 还有很多让中国人奔溃的用法,比如说在微软工作为什么要用at Microsoft而不用in; 在农场是on the farm但是在村里又变成了in the village;木头做的椅子是a chair made of wood但是为什么葡萄做的酒又变成了wine made from grapes。这些用法常常让人捉摸不透,但其实如果你仔细研读下介词的含义,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介词常常代表了人们对对象之间“关系”理解的不同。如果你不明白,可以继续往下看。 为什么介词很难掌握? 我们写或说英语的时候,基本所有的错误是由中文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你搞不懂时态,是因为中文里没有时态;你常常被定冠词搞的晕头转向,因为中文没有冠词;你she和he不分,是因为中文发音相同…… 也就是说,你在英语的错误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母语的影子。同理,介词之难也就在此:英语中介词的数量远远大于中文。从本质上来说,汉语是一门多运用动词的语言,而英语有很多介宾短语(比如cut back, cut out, cut down on意思都不同),而且很多介词的意思也相近。例如,中文“我觉得学习很难”,里面没有任何介词,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错误的翻译成“Learning is very difficult to me.”(to 应该用for),这表明我们在学校通过死记硬背记掌握介词的方法其实往往不那么可靠。 另一个原因,由于介词用法灵活复杂,老师和字典有时候讲不到有些知识点。例如字典往往告诉你一个介词可以使用的情况,却不告诉你它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例如,如果一只笔完全被一张纸盖住了,我们可以说笔under或者underneath这张纸。但是如果这支笔有一半露在纸张外面,我们这时候就只能用under,不能用underneath了。也就是说underneath的使用范围要比under小。这些知识是字典和语

中国人如何学好英语的攻略

中国人如何学好英语的攻略 关于中国人如何学好英语的攻略 英语就是力量,英语就是品位,英语就是格调。英语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一个不发达国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体系的尺度,同时 是这些国家中产阶级和体力阶层的划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英语在45个国家是官方语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75%的电 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当一门语言取得国际交往的标准语言地位时,你就只有迁就它了,我们对此无可奈何,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也一样…. 英语是英美等国永远的贸易顺差商品。全球每年英语有100亿美金的贸易额,象澳大利亚,每年的英语贸易顺差是4.15亿美金。 英语是中国学生国际爱情的酶,留学考研的通行证。英语意味着外企,白领,高薪,留学,研究生,国际爱情,混血儿…. 声音是语言的灵魂,文字是语言的标本 为什么我们的英语学不好?我们投入的时间不可谓不多,买的书 不可谓少,却往往是雄心开始,灰心结束,古语讲金诚石开,水滴 石穿,学生们学英语都十多年了,为什么就打不开英语这个洋姑娘 心房的门呢?因为他们没有抓住英语的心和灵魂!那么英语的心和灵 魂在那里呢? 我们认为,中国学生学的不是英语这门语言,而是英语这门文字。声音是一门语言的灵魂,文字不过是语言的标本。如果我们不掌握 一门语言的语音语调,我们就无法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就丢掉了这门语言最生命、最灵魂的东西,我们就无法和 这门语言建立感情,也就无法对这门语言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比

如,谈恋爱,女孩子常发嗲:你讨厌。如果没有语音语调,你能明 白这三个字的万种风情吗? 我们许多学生为什么英语学不好?因为他们每天输入的都是文字,而不是语言的灵魂:声音。他们背单词也是背单词的字母顺序,而 不是记单词的声音。所以他们的阅读是最好的,听力和口语总是最 差的。在他们的脑海里装满了重重的文字,没有声音,所以他们在 听说时只有先调动文字,再把文字通过音标这门工具转变成声音, 你想他们的英语能好吗? 学语言,第一要务是打通耳朵 一个幼儿在他开口前,已经默默听了一年多。有一句话,10聋9哑,就是说,10个聋子9个哑巴。象我们英语的听力不行,要口语好,是绝无可能。语感的形成,要靠我们对声音的敏感。 声音就是空中飞翔的鸟,有语音,有语调,有情感,有愤怒,有快乐,有痛苦,有哀伤,有灵魂,一会儿就消失在空中。文字就象 固定在地上的鸟的标本,没有灵魂,没有情感,不会消失。你能抓 住空中飞翔的活生生的鸟,你还抓不住固定在地上鸟的标本吗?为什 么我们的阅读能力好,是因为文字固定在攀?映污?仓缴希?换 嵯?В???艟拖笮∧褚谎?芸炀拖?г诳掌?小?br/> 学一门外语,一定要打好基础,尤其是语音语调,到了大学都很难改,而语音语调就象一个人的外表,语音语调好的人就很自信, 而语音语调不好的人因为自卑,往往很早放弃对英语的探索。 一门语言的三大构件 一门语言由三大构件组成:语音、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的重要性我在前面已经讲了,下面我主要讲一下词汇问题。 任何一个词汇都有3样东西:音、形、意。其中音和意的连接又比形和意的连接要重要的多。所以学习一门语言,词汇量的突破是 关键,而尤以语音语调优先,要做到听音听单词听句子能条件反射。这里再讲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听力不行?因为我们每听到鬼佬讲英语的 时候,我们听到的每一个单词的反映都作不到条件反射,都有一个

中国人最易误读的30句英语

推荐:解析中国人最易误读的30句英语 1. cabinet photograph 例句: Is the cabinet photograph well taken? 误译:这张全体内阁成员的合影拍得好吗? 原意:这张六英寸照片拍得好吗? 说明: cabinet photograph (合成名词) 是"六英寸照片"之意。 2. cakes and ale 例句: She fully enjoyed cakes and ale。 误译:她充分地享用了蛋糕和啤酒。 原意:她尽享了人生乐趣。 说明: cakes and ale 意为"人生乐趣(事)". (此语出自莎士比亚著作 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3. call 例句: He has no call to flare up。 误译:他没有发怒大叫。 原意:他没有必要发怒。 说明:本例的 call (名词),意为"必要","理由". 作此解时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4. call one names 例句: My grandpa told me not to call him names。 误译:我爷爷告诉我不要叫他的名字。 原意:我爷爷叫我不要骂他。 说明: call one names 意为"辱骂某人",用于口语. 值得注意的是, one一定要用宾格,而不是所有格,即不是one's."names" 一定是复数 "names", 否则就不是此意. 如上例,若该成Mygrandpa told me notto callhis name. 则是"我爷爷叫我不要叫他的名字". call one's name 中的 name根据情况,可用单数和复数。 5. can 例句: Buy up all the pineapples! We can can them。

中国顶尖英文主持人是如何学习英文的

中国顶尖英文主持人是如何学习英文的(1)- 杨澜 其实任何的成功经验是不可以完全复制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环境都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从本质上去把握一些东西。去把握些规律性的规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整合,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目前中国的英语水平最高境界就是英文主持人和同声传译,我认真的收集和整理了我国顶尖英文主持人这个群体的如何学习英文的资料,我希望通过从他们身上,去吸收和借鉴学习好英文的终极之路,提高效率,加快速度,早日达成顶级英语水准的目标。 众所周知,杨澜姐姐的主持水准代表着我国顶尖水平,人品,气质,智慧,风格都堪称完美,最近我还看了她接受CNN Anjali Rao的访谈,画面中她从容镇定,真的很欣赏她。 我最近把她在新浪开的博客每篇文章都看了完整的一遍,对她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看其文,知其人,一个人无法写她/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感触是蛮多的,今天我就只聚焦在她的英语学习这一点上,来谈谈我的收获。 杨澜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很多“博友”问我如何学习英文,今天简单说两句。 其实,这主要看你想学到何种程度,如果仅仅是希望自己的日常会话水平有所提高,会打电话,点个菜什么的,那就一定要跟老外接触,实战提高。因为一旦口语变成了教材,那多半是已经过时的用法,所以,学习口语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整体英文水平(就如同中国人都说中国话,但“中文水平”上下可就差着远了),那么就一定要多读报章和英文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节奏感,琢磨用词的精准。 最后提醒一点,千万不要迷信各种英文培训学校。 总之,英语不是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好的,我至今记得到美国的第一天,进了超市,我连蔬菜名都叫不出的尴尬----毕竟咱们的英语不是童子功,不是从看图识字开始:) 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考《正大综艺》时,虽然我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找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要求我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我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我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我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我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 另外从网络上搜索到她的成长历程资料如下: 幸福的童年 1968年,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小杨澜刚出生时,爸爸正在阿尔巴尼亚作外援专家,直到杨澜4岁时,他才有机会回国,看到这个天真可爱的独生女。出生后不久,杨澜就被妈妈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外婆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侯家路,那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住在里面的人,每天都早早地起来,说着一种杨澜很难听懂的方言。

中国人学英语最大的困难

英语学习是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一件事。最新一项由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研究中心英孚研究部和腾讯教育独家在线调查揭示了不同年龄段中国人英语 学习的差异。 在2870名参与者中,有超过六成的人表示,其英语学习中,听和说最令其困扰,但对于20岁以下的人群,则将“写”列为头号难题。来自剑桥大学英孚研究部的专家表示,相比其它非英语国家地区,中国人在语言学习方面并没有先天的劣势,增强自信心和加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尤为必要。 设立于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EF英孚研究部致力探索更快更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的研究。随着该研究部门的成立,EF英孚教育正式成为全球首家与剑桥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教育机构。参加本次调查共得到2870个有效数据,其中男性占63.21%,女性占36.79%。10岁以下为0.17%,11 到20岁的有24.46%,21到35岁的有62.51%,36岁以上占12.86%。 作为顾问,设立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研究中心的EF英孚研究部专家团队Christopher McCormick博士、Dora Alexopoulou博士和Henri?tte Hendriks 博士对于调查中收集的热点难题进行了解答。 “听”“说”困难随年龄而增长 在回答哪一项是其英语学习最困难的部分,听(35.56%)和说(34.55%)首当其冲,“读”则最少,仅有6.9%的受访者认为其是最困难部分,“写”亦占到22.99%。其中男女样本的差别并不明显。20岁以下的人群中,首选“写”(38.03%)为最大难题,听(27.07%)和说(25.64%)次之。 但随着年龄增长,选择“听”的比例明显增加,21-35岁中有36.79%的人选择,在36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增加到46.07%。而认为“说”是最大难题的在21到35岁人群中比例最高,达到38.18%,但在36岁以上受访者中,选择该项的人数也占到受访者的34.15%。 学习英语最多为工作目的 调查中,有15%的受访者表示,在平时工作或生活中,他们经常需要使用英语,有时需要的人数占到24.88%。在21到35岁受访人群中,经常需要(15.16%)和有时需要(26.09%)的比例最大。 在英语的使用场合中,认为“工作交流”需求的人数最多,占到35.89%,而21岁到35岁受访者中,认为“工作交流”是英语最主要使用场合的也占到最大比例(40.13%),满足个人兴趣的紧随其后,为35.17%。 调查还发现,一旦成为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英语主要使用场合的人数陡然增加,占到27.53%,比未成为父母人群中这一数字(14.74%)要多十三个百分点。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一、不会就查字典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语言一定要随身携带字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赶快翻一翻、看一看,这样才会进步,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人用不用功,看他的字典脏不脏就知道了,翻得越勤,表示他是一个学而不倦的人。另外你平常没事坐电车时也可以背背单字,或是听听教学录音带什么的,这样也能够事半功倍! 二、不懂及时提问 中国人常有个毛病,就是在公共场合之下,听不懂也不敢举手发问。听不懂就听不懂,你一定要抱着非问个水落石出才罢休的精神去学习,不然的话那真是白白浪费你缴出去的钱。还有,因为有的课程是互相关连的,一旦一个小地方弄不懂,接下来的怎么可能会通呢?如果你已经尝试发问,但最后还是脸皮太薄、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的话,那就下课时单独去问老师吧!再不然就问学长或是同学也可以。 三、常看外语电影 看电影最好的办法就是挡上字幕,想要听懂电影上的人讲什么,明星在演什么、说什么,可真得要有超强的听力和理解力!不过这对于想学外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刚开始的时候也许跟不上或者听不懂,但是你可以将听不懂的字或话先抄

在纸上,再去查字典或是问老师,多听就会渐入佳境了,而且还可以顺便纠正自己的发音。 四、适当远离同胞 不要老和同胞粘在一块儿,只要和同胞在一起就会有依赖性,毕竟讲国语当然比讲外语轻松多啦,你应该让自己随时处在只有外国人的环境之中,让自己没机会讲中文,那时就算你讲不出知该如何表达,你还是得说外语,没有任何的退路,所以你便会逼自己想尽各种方法,将你所学的精华在最短的时间之同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学习功效。 五、逮住机会就说 不是到处讲八卦,是讲外语!一逮到机会可以说外语就不要客气,能多和外国人做"实地演练"就尽量说,可以通过各种各种关系认识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然后找机会闲聊,哪怕你花钱请他“咪西”也干,抓到一个目标,就不要白白给他浪费掉,但是,一定要保证你说的话要比他说的多,而且必须用外语,否则就是周郎妙计安天下。 中国人学习口语的误区 1.先输入再输出;要想说先得背 成立:没有输入,确实无法输出。 问题: ①多少输入算是够? ②可能我们终身都有不认识的单词;英语的表达方法、新创词语层出不穷;掌握的话题似乎永远不够。 2.美剧、名著、英文歌曲是提高口语的重要途径 成立:很多成功的英语口语使用者确实可以从中吸收很多“高

中国人学英语难的三大原因

中国人学英语难的三大原因 中国人学英语为什么会这么难,学了多年也还是听不懂、说不了、单词记不住,中国人的英语为什么久学不会? 英语一点都不难学,全世界都承认英语是最简单的语言,在美国、英国,三岁的小孩就会讲英语,五岁的小孩则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连美国、英国的傻子、弱智都会讲没有语法错误的傻话英语,英语怎么可能是难学的语言呢? 中国人近百年来学不会英语,不是因为英语难学,也不是因为中国人不用功,更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英语环境,而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学英语当中存在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是造成中国人学英语难的主要原因。第一大问题是学英语基本功的问题和两大步骤的问题,第二大问题是学英语工具的问题,第三大问题是学英语的错误习惯和错误认识的问题。 首先说学英语基本功的问题和两大步骤的问题。 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分成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基本功的学习,第二步是基本功的发挥和运用,且基本功的学习最为重要。基本功就像一座大楼的地基一样,是大楼的基础。盖大楼的第一步是先打好地基,学

会一种复杂能力的第一步是先学会基本功。比如要学会弹钢琴,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先学会乐理、乐谱、指法等弹钢琴的基本功,等到基本功过关后才能学会弹奏复杂的钢琴乐曲;又比如要学会舞蹈专业,第一步是要先学弯腰、踢腿、劈叉、跳跃、翻跟头等舞蹈专业的基本功,等到基本功过关后才能学会复杂的舞蹈动作。学英语也是同样道理,也应该分两大步,第一步是学英语的基本功,第二步是学复杂的基本功运用。英语的基本功是语音、词汇、语法、语言风格四大基本功,英语的运用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中国人学英语多年来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发现英语的基本功是什么,因而在整个学英语的两大步骤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即缺少了基本功的学习。中国人学英语一上来就是听说读写,一下子就听说读写了多少年,却怎么也学不会听说读写,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英语的基本功是什么,也不知道缺少了基本功会造成什么后果。其实母语人学会母语也是走过了基本功学习和听说读写学习两大步骤,只不过这两大步骤是混合在一起不知不觉地进行的。母语人表面上只学母语的听说读写,好像没有什么其他步骤,但其实母语人的听说读写中暗含着母语基本功的学习,只不过母语人自己感觉不出来。母语人不知不觉学会了母语的基本功,因此母语人讲不出自己母语的基本功是什么。而学外语的人就应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外语要分基本功学习和听说读写学习两大步骤,并且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扎扎实实地学好外语的基本功。

解析中国人最易误读的50句英语

洛基提醒:英语学习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1. cabinet photograph 例句:Is the cabinet photograph well taken? 误译:这张全体内阁成员的合影拍得好吗? 原意:这张六英寸照片拍得好吗? 说明:cabinet photograph (合成名词) 是"六英寸照片"之意。 2. cakes and ale 例句:She fully enjoyed cakes and ale。 误译:她充分地享用了蛋糕和啤酒。 原意:她尽享了人生乐趣。 说明:cakes and ale 意为"人生乐趣(事)". (此语出自莎士比亚著作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3. call 例句:He has no call to flare up。 误译:他没有发怒大叫。 原意:他没有必要发怒。 说明:本例的call (名词),意为"必要","理由". 作此解时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4. call one names 例句:My grandpa told me not to call him names。 误译:我爷爷告诉我不要叫他的名字。 原意:我爷爷叫我不要骂他。 说明:call one names 意为"辱骂某人",用于口语. 值得注意的是,one一定要用宾格,而不是所有格,即不是one's."names" 一定是复数"names", 否则就不是此意. 如上例,若该成Mygrandpa told me notto callhis name. 则是"我爷爷叫我不要叫他的名字". call one's name中的name根据情况,可用单数和复数。 5. can 例句:Buy up all the pineapples! We can can them。 误译:买下所有的菠萝吧! 我们完全能够处理它们。 原意:买下所有的菠萝吧! 我们可以将它们制成罐头。 说明: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句中的第二个can 的意义. 第一个can 是助动词,意为"能","会","可能","可以". 第二个can 是及物动词,意为"装罐","把.....。制成罐头", 可见,"can can"并非强调"能够"。 5. Cancer 例句:He is a Cancer。 误译:他是个癌症患者。 原意:他出生于巨蟹宫时段。 说明:本例的Cancer(名词),意为"出生于巨蟹宫时段的人". 巨蟹宫即黄道十二宫中的第4宫. 巨蟹宫时段约处于6月21日至7月21日。 LZ言:我估计,它这个巨蟹宫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12星座里的巨蟹座吧。 6. canned 例句:Is there any canned laughter in the TV programme? 误译:在此电视剧中有罐头笑声吗? 原意:在此电视剧中有预先录制的笑声吗?

【分享】一个老外告诉中国人学英语时的常见错误

【分享】一个老外告诉中国人学英语时的常见错误 很多老外都听过Chinglish,,也就是中式英语,这种英语多半是带有错误的。这些中式英语对老外来说非常好玩儿,因为它们会把句子本来的意思说成另一种意思。比如下面的标语“Carefully bang head”,这句话英语的意思其实是你要故意去碰你的头,但是你要小心一点碰! 本来我很羡慕写这些中式英语标语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学英语比我学汉语努力得多,我没资格去评价他们。后来我学汉语,才知道“小心”的意思是“careful”,“碰”的意思是“bang”,“头”的意思是“head”,我终于明白了中式英语是怎么来的了。这就像我的“英式汉语”一样,比如我会写“这是一个性福的国家”,因为我不知道我写错了字! 根据汉语的语言规则,以下7中错误是中国人经常犯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它们,这样你就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1. 形容词顺序有误 形容词就是像“big”、“large”、“green”这类用来描述名词的词,比如说:“the big dog”。在英语里,这些形容词是有特定顺序的,这种顺序和汉语不一样。 所以,你不能说“the blue big mountain”,这是错的,应该说“the big blue mountain”,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形容词次序列表:(注:数字越大,越靠近名词,越小越远离名词) 1.冠词:a, an, the 2.评价性形容词:beautiful, boring, awesome 3.大小:big, small 4.形状:long, short, round 5.年龄:old, young, new 6.颜色:green, blue, grayish 7.国籍:Chinese, English, American 8.材质:wooden, metallic, concrete 所以“a beautiful small round old green Chinese wooden house”是正确的法,当然一般我们也不会说这么长。 2.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错用 在英语里,有些名词是可数的,有些是不可数的,比如“眼镜”是可数的,“1 glass, 2 glasses, 3 glasses”,但是“沙子”是不可数的,如果你要度量沙子,一定是有个衡量的容器的,而不是沙子本身,比如“1 bucket of sand, 2 buckets of sand”。 3. 用错或忘了用冠词 英语和汉语很大的一点不同时,英语里有冠词(a,an,the),这些冠词在汉语里用法很不一样,所以很多人会说成“a apple”,这是不对的,为什么? “an”用在以元音字母(a,e,i,o,u)的可数名词前面,比如:an apple,an orange,an hour(因为“h”不发音,所以还是以“o”开头的) “a”用在以辅音字母(b,r,l等)开头的可数名词前,比如:a dog,a glass,a hospital(这里“h”是发音的,不是“o”开头)“the”用来谈论一些特定的词,比如:the biggest dog,the tallest men,the last speakers。 4.用错介词 英语里面介词(in,on,at)很多,中国人在这方面很容易犯错误,对于这种错误,没有其他捷径解决,只能多记多注意。比如:In October, Chinese celebrate the Moon Festival. (不是on October). 5.代词的重复使用 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很多中国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重复使用代词(it,she,her),比如:My house it is very far。应该是My house is very far。 6.时态的误用

零基础的人如何学习英语

零基础的人如何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首先要掌握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这是基础和关键,这部分做好了后续英语学习就会顺畅很多。上班族报个英语兴趣班,利 用周末时间上课学习,还可以和一起上课的伙伴交流,练习,报兴 趣班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英语学习少走弯路,防止闭门造车。 利用好自己的零碎时间,随身带个小本字记录单词,每天上班前背一遍,晚上再背一遍加深印象。学英语就是要从单词抓起,单词 搞定了其他的也就变得容易许多,同时要不断的重复防止忘记。 平时多听英语广播例如VOA慢速英语或是看看BBC的纪录片,发音都是比较标准的。还有就是要勇敢的说出来,跟着耳机多练,有 条件的可以请个口语老师练习发音,会发现自己进步非常快。 语法 首先来说说大家最最头疼的语法,我们学英语想必都是从名词学起的,apple,banana,cat,dog,很多人也许还都记得。学过小学 英语语法的朋友也知道英语里面的名词复数形式是要在词尾加个字 母“s”,这是规则的名词单数变复数形式,还有各种不规则的,比 如一只脚是foot,两只脚就是feet,一个女人是woman,俩女人就 成了women,诸如此类。再看中文,名词复数和单数都一样,因此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学会适应这种不同。 紧接着我们开始学习数数,one,two,three一直到ten,按照 咱们中文的逻辑11应该是ten-one吧,不对,是eleven,十二呢,twelve。其实英语数数还不算变态,法语里面92的说法是20乘以 四加上12我会随便乱说?还是需要适应。 然后我们开始学动词了,很多人就是从这里彻底蒙圈儿的,为什么呢?因为咱们汉语里面动词是万年不变的,而到了英语里面一个动 词会根据时态的不同有相应的变化。其实仔细想想,英语里面一大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共20页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一) 译协官网上的资料,辛苦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著名翻译家奈达说,“翻译就是翻译意思”。言外之意,翻译一句话不能逐一翻译一串个别的单词,也不是翻译某种句子结构。初学翻译的人之所以译得不好,就是因为摆脱不了原文各个单词和句子结构的影响,总觉得英语中每一个词译成汉语都是一个词。殊不知,为了说明原文的意思,有时候要将一个词译成几个词,乃至一个短句。这就是翻译中对某些词的‘增益’。 例如,英语中有些单词相当于汉语的一个词组:read“看书”,drive“开车”,giggle“咯咯地笑”,stumble“蹒跚而行”,等等。这些相对而言还比较简单,一般英汉词典上都能查得到。 再如,英语句子中有大量的“副词+动词”的结构(副词也可能在动词之后)。在不少情况下这种结构可以译成汉语“副词+动词”的偏正结构(汉语中副词修饰动词时只能放在动词之前),许多人往往用“……地”来译所有的英语副词,如: (1)They were patiently listening to him. 他们在耐心地听他讲。(2)He quickly stood up. 他很快地站起来。 (3)I will gladly join you in the work. 我会乐意地和你一起工作。这三句中都用了“地”字结构,第一句还可以,后两句就显得有点“翻译腔”,“地”字似乎可以省去,可分别改译为:“他很快站起来”和“我乐意和你一起工作”。但是这三句中的副词和动词仍然译成了偏正结构,这

是因为三句中的副词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 但是,是不是英语中所有的这种结构都可以这么译呢?请大家考虑一下下面这一句应如何翻译: This is a NATO matter and any comment on it should 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 将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译成“合适地来自北约”显然不通。从意义上看,appropriately与其说是表示动作come的方式,还不如说是表示其结果,因此该词应抽出来放到后面,将此句译为:这是北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的评论应由北约做出,这才是适宜的。 再请看下面这一句: Law enforcement cannot responsibly stand aloof. 如将此句照字面译成“司法部门不能负责任地冷漠”会让人不知所云。问题在responsibly这个词的处理上,它也不表明动作的方式而是表示一种结果,因此可将此句译为: 司法部门对此不闻不问,那就是失责。 例如: 1. In the late 14th century, Marco Polo famously made his way along trade routes from Italy to China. 十四世纪后半叶,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沿贸易通道来到中国,因而一举成名。 2. Their commander wisely judged to be safer in their works than in the field.

中国人学英语常犯的严重错误

中国人学英语常犯的严重错误 1,太执着于发音标准。中文的发音非常复杂,不标准就很容易产生歧义。但英语不会。全世界经常说英语的人当中,有80%的人英语不标准。比如我的印度同学的英语就不标准,但外国人都能听懂。发音标准是对中国人学英语的极大束缚,因为中国人太看重这个了。可惜的是,英语不是汉语,发音标准固然好,但如果发音标准成为一个束缚你开口说英语,束缚你表达自己和与人交流的障碍的时候,这是不是因小失大呢?著名英语培训机构韦伯的一个外国老师就曾经说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耳朵是WIDE OPEN的,因为听过太多外国人说不标准的英语了。因此中国人学英语首先要把标准这个障碍去掉。COMMUNICATION才是最重要的。 2,口语练习表面化。这在英语角表现得非常明显。你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做什么的?然后没什么好说的了。偶尔碰到一个英语高手,大家都围上去,其实如果你不能和他围绕一个主题对话的话,还不如去听磁带。但听磁带效果也有限。 3,听说脱节。听是最重要的,是说的基础。我们从小学习极其困难的汉语的时候,就是先听然后模仿。因为我们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模仿,而且总是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

以只需很短的时间,我们就攻克了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汉语。但我们学英语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就算听了很多,但没有在现实中通过说来模仿,所以效果不怎么样。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说法,或者虽然知道但没有真实的场景来模仿,那听说能力怎么提高呢? 4,不能写作。尽管有很多范本,但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不相关,因此很难有感觉。 5,倾向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其实语言只是一种表象,是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活动的载体。中国人太喜欢抠词汇和语法,但COMMUNICATION和_EXPRESSION这两个最重要的功能往往被忽略。 所以我感觉中国人学英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最重要的,把英语和自己个性化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随时随地为自己创造英语环境。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现实的生活场景。这需要有英语地道的人来指导。换言之,要学自己的英语,而不是课本上的英语。为自己创造尽可能英语化的生活。 2,多听多看地道的英文。这不难,但要把听到和看到的和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