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学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题 内容与答案

在线学习学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题  内容与答案
在线学习学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题  内容与答案

“不忘初心”深研经典增强理论自信——学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1题(单选题) [10分]

针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把主体责任扛起来。

A.国务院

B.各级党委(党组)

C.主要领导同志

D.中组部

正确答案: B

第2题(单选题) [10分]

李大钊对马克思学说的认知首先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社会学

B.哲学

C.政治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 D

第3题(单选题) [10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

A.厅局级

B.司局级

C.县处级

D.乡科级

正确答案: C

第4题(单选题) [10分]

“使命”一般是由()所决定的。

A.社会发展程度

B.人的素质

C.职责

D.理想信念

正确答案: D

第5题(单选题) [10分]

中国思想史上的“心学”是()学说的一门学派。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

正确答案: C

第6题(判断题) [10分]

2019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正确答案: √

第7题(判断题) [10分]

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李大钊明确谈到理论与现实(实在环境)的关系,甚至对马克思

有所批评。()

×

正确答案: ×

第8题(判断题) [10分]

“心学”之最高境界便是“致良知”。()

×

正确答案: √

第9题(判断题) [10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有其特定的内涵,通常被视为思想和思想之器官。()√

×

正确答案: √

第10题(判断题) [10分]

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必须要了解其知识背景和思辨过程。()

×

正确答案: √

李大钊《新纪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本文思想境界崇高开阔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教学关键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么的认识 课型讲课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吗? 陈独秀与李大钊 李大钊与毛泽东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字面:新的一年到来 深层:世界形势风云变化;马克思科学预言得到印证 新文化运动兴起,新的希望来临 读了本文,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么的认识?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 本文艺术特色 思想境界崇高开阔 人格本性自然显露 语言豪壮崇高 作业:课后练习和报纸 李大钊《新纪元》全文阅读 新纪元来,新纪元来!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今日是一九一九年的新纪元,现在的时代又是人类生活中的新纪元,所以我们要欢欣庆祝。 我们今日欢祝这新纪元,不是象那小儿女们喜欢过年;喜欢那灯光照旧明,爆竹照旧响,鱼肉照旧吃,春联照旧贴,恭喜的套话照旧说,新衣新裳照旧穿戴。那样陈陈相因的生活,就过了百千万亿年,也是毫无意义,毫无趣味,毫无祝贺的价值。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这样进行的发轫,才能配称新纪元;这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完成他的崇高的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 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诺阿以后最大的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

大学生情感认知- 期末感悟

大学生情感认知课程考试 印可阳13121224

《大学生情感认知》学习体会 印可阳13121224 十周的大学生情感认知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十节课,但上了这么几节李晨老师的课,还是觉得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呢。 起初选这一门课的时候,只觉得是一门和老师聊聊谈恋爱趣事的课。然而令人惊悚的是,某些学长的选课指导中居然指出“大学生情感认知”课是一门教你你如何不谈恋爱的课。抱着诧异与好奇的心理进了课堂,不过…… 一、初探课堂 李晨老师初见,是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上课也是幽默风趣,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可是,他在第一节课居然提出前三节课禁止提问与反驳,这十分令人不解。在第一堂课中还真有些许老师的观点令人难以接受,急于反驳与质疑的同学也被老师禁言。第一堂课下课,有些不欢而散的味道。 1.悲壮的大学爱情 李晨老师在讲课时不住地提及上大学不要谈恋爱,竭尽全力描述大学恋爱的悲惨过程与结果,这令人匪夷所思的意见不禁让我耳旁又飘过某些学长的忠告。在困惑之时,广交异性朋友的建议抛给了我们。广泛的异性交往,会极大地提高个人的交际与思维能力;同时填补情感方面的空缺,拥有大量异性交往基础,既收获大量的快乐,也积累丰富的交往经验。老师的一番解释如醍醐灌顶,自己细细琢磨一番,果然发人深省,默默地在心理为老师点了一个赞。 2.失败的感动家庭 当子女提及父母时,总是潸然泪下;家庭里充满着落泪的感动,这样的家庭和家庭教育注定是失败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再次令我陷入沉思,从幼时到如今,在我的家里好似未出现过互相感动落泪的场景,只有父亲拉着我到处找地玩乐、拍照纪念、购买特产或是母亲拖着我四处购物shopping、看衣服、尝美食的记忆,

论李大钊

论李大钊: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与研究。在其人生的早期,他本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后来,在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想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基于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李大钊、爱国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转变 1889年10月,李大钊同志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而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因为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忍侵略,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涌起,五四运动的发生,使得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风云涌起的历史背景下,李大钊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3年,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期望,踏上东渡日本求学的道路。李大钊留学的日子虽然不长,但是对他的影响非常之深。近两年半的留学生活,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914年9月8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使得李大钊获得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认可,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的政治经济学部学习。早稻田大学对学生要求相当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的科目也比较多。这些这些严格的学习与训练,为李大钊以后的思想变迁和政治活动打下了基础。留学期间,李大钊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想,并且开始接触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在他阅读的书籍中,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对他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留学期间,李大钊不仅勤于学习,而且积极参加与领导留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在日本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并时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和中国前途问题。1915年2月,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留学生总会。他任总会文书一职,并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虽然这个组织在反动政府的压迫下解散了,但在护国战争爆发后,李大钊等人重新组织了总会,他被推选为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1916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我心目中李大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话: 电邮: 教师: 得分: 2011年11 月26 日完成 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摘要:2009年,李大钊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恰逢现在正在进行党课学习,看到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响应党课中学习党史的号召,同时基于各类文献,在我个人心底对李大钊同志的印象有一定的形成,并且就其个人,思想,与其社会影响展开讨论。并阐述人物印象形成的依据,过程和感想。 关键词:我心目中;李大钊 若要认真地说起来,我只能说,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李大钊同志和他的思想,当然这其实仅与时代有关,没有那种环境,没有那种压力,所以不会迸发出那样的爱国之心,不会有改革的激情。这种隔阂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了,就如同生在现代化的人永远想象不到古代点煤油灯

的生活。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入党的团员,我真的正在试图去理解那些先辈,我清楚地知道,只有理解才能珍惜。只有理解才不会遗忘。 一、他是一个父亲 他是一个严格,慈爱的父亲。 一开始知道李大钊是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我的父亲李大钊》,每当想起,眼前总是隐约浮现一个身材魁梧,表情严肃的男子,弹着风琴教儿女唱国际歌的场景。 那时他的儿女们还还很小,他们学习的歌曲总是带着那个年代的一点点浮夸,都是赞扬目前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多美好,生活多美好,实际是,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最屈辱的时候,改良总是不见效果,李大钊同志直接见证了中国改良的失败,并且由唯心主义进行了巨大的转变,支持了共产主义。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教会了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对政治放长目光,从小就忧国忧民,从小就爱国。 “我在父亲李大钊身边生活的岁月并不长。但是,父亲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革命信念,炽烈的政治热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刻苦学习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鞭策、教育着我。”[1]——李葆华由此可见,李大钊是让儿女又敬又爱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二、他是一个爱国者 他是一个执着,冷静,有责任和担当的爱国者。 习近平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 我不禁想多了解李大钊同志一些,根据人民网李大钊的生平简介和生平年表,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3]。不得不说李大钊同志的思想觉悟是一种天赋,有一种执着的勇气,因为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我会有救国的思想,但我必然不会有救国的勇气,也正是这一点,我明白这就是伟人和无知的差距。我或许是思想的巨人,但我无疑是行动的矮子,我们需要这样的李大钊,带领我们走进新的时代,带领那时候思想没有觉悟的人们。 当然很难想象,李大钊同志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拥护者,由唯心论者转变为唯物论者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如果不是热烈的爱国情怀,不是执着的救国信念,怎么能达到“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的思想呢?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钊同志的老师、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白亚雨在起义中 壮烈牺牲,但他不怕。[5] 1915年,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不悔。 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奋不顾身、英勇战斗 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三、他是一个领导者 他是一个有远见,能变通,成功的领导者。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

李大钊

今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陈独秀来信问党名,李大钊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民之心。毕业后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过头脑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翌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并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沪召开,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计需他解决,未能赴会。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成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同年亲驾马车率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随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缉。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在那里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奉系军阀使用进口绞刑机对李大钊“三绞处决”,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旧中国每逢战乱,下野军阀和政治家避入外国使馆是常例。西方列强对中共领导人进入苏联使馆却实行两重标准,鼓励奉系军阀张作霖破坏国际惯例闯入搜捕。事先曾有人报警,李大钊毕竟出身书生,对形势险恶估计不足而未转移。1927年4月6日晨,北京军警被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守军放入,突袭苏联大使馆,捕去李大钊等人。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仍坚不吐实。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呼号营救,奉系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38岁。 李大钊是遗腹子,三岁丧母,既无兄弟,也无姐妹。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 ■“南陈北李”发起创建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 时势造英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赤县拨云破晓的人物。先进思想从来产生于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国、义和团那样落后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图存的中国人用旧的思想武器奋斗屡遭挫败,纷纷向国外寻求真理。八国联军的野蛮入侵,使清朝旧有体制接近崩溃,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后有数万青年赴东瀛求学,李大钊也在其中。虽然日本侵略中国为祸最烈,不过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谢荫明 2009年11月27日09: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北京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说有一个从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到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深化过程;从规模上说,有一个从只言片语介绍到文章摘编、著作翻译的深入过程;从人员上说,有从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再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过程;从传播者的主体上看,有一个从个人、社团再到政党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然,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从学理传入到行动指南,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在所有这些传播的转换中,李大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他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先躯。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看,首先是由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学说开始的 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理论构成的科学的整体,它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革命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任何理论的传播,都不可能完整地、一次性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体系的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播者或接受者自身的立场和水平所限,对理论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一种新的理论的传入,往往是以能否医治社会的痼疾为前提,也惟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才有植根的土壤。 在20世纪的初年,最为中国人所渴求的,是寻找迅速改变中国黑暗社会的利器。中国人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介绍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时提及的。1901年1月留学生在翻译日本有贺雄的《近世政治史》中说到“西方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雇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谓之社会主义”。1903年2月,马君武在留日学生办的《译书汇编》杂志刊文《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中更明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 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是基于当时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和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是其青年观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典型表现。李大钊对青年教育问题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尤其是在用什么教育青年和怎样教育青年上提出了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对当前我国青年及青年教育工作非常富有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 标签:李大钊;青年;教育 作为我国著名早期马克思主者、大学教授和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对青年一直非常关心关注关爱,亲自参加领导与指导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利用不同的场合和各种方式教育青年,对青年问题及其教育有着自己诸多富有远见的看法。其中,青年教育观是其青年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中国化的典型表现。本文拟从形成的背景、具体内容和使用的渠道和方法等多方面探析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以期望为当今的青年及青年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观形成和完善的背景和条件 李大钊青年教育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以下各种主客观的背景和条件,通过自身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参与体验,才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1.李大钊主动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洗礼 在积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颇有关注和欣赏,马克思从新时代的要求去把握青年问题,对李大钊的影响非常深刻。具体有以下几点影响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青年教育观:一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非常关心青年,并积极指导青年的成长;二是在青年的职业选择上,马克思青年时代的那段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更是影响了当时和后来青年。三是马克思从历史、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青年的责任、使命、地位和目标,赋予青年时代的责任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后来李大钊的青年及其教育观,有很多方面都继承了革命导师马克思等人的以上思想火花的照耀和指导。 2.李大钊深受历史名人梁启超等人青年观的影响 近代中国有很多名人均提到青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而且都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角度,表达了对青年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关注。其中对李大钊青年及其青年教育影响最大的当数清末民初的梁启超先生写下的名篇《少年中国说》。梁氏把一个国家的未来与青年的发展状态相提并论,这种极其重视青年的思想,对李

大学生情感修养

第十一章大学生情感修养 情感(affect)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常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方面,情感即为其中重要方面之一。事实上,人们在生活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情感活动总会伴随而起。 如何修好爱情这门校园大课 2010-10-31 11:45:24 作者:俞水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莘莘学子告别紧张而青涩的中学时代,怀着对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进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恋爱不再是过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轰轰烈烈的青春体验。 然而,经历爱情,并非只有浪漫与幸福,迷惑、伤痛甚至悔恨也往往随之而来。当下,面对拜金、开放的多元婚恋观的冲击,面对年轻带来的激情与冲动的诱惑,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对爱怀有困惑。 什么是真爱?应该如何看待性?怎样才能拥有无悔的爱情?如何在爱情中收获成长?大学是学生学习独立生活和充分发展自我的重要阶段,在大学中经历爱情是成长的一部分。既然爱是人一生的功课,对于大学生来说,爱情无疑是一门人生大课。怎样帮助他们修好这门课?这是一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解答的命题。 大学生情感教育: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0-10-14 16:23:20 作者:小熊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08年4月15日一篇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的文章《情感教育不足“网上征友”热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指出,“有关情感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尤其是80后、90后这批个性鲜明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当他们离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在大学校园里相对独立地生活的时候,他们比上一代大学生们的情感需求更为强烈。在大学校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父母的关爱暂时缺位,中学教师百般细致地指导也成为了过去,生活上需要独立自理、学习上需要自觉自学,这些无形的压力都使得当代大学生们的感情需求更为强烈。”与之遥相呼应,面对生活中猝不及防的各种情感问题,此次受访的我校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接受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失恋引起的感情波动。2,人际疏离造成的情感孤独。3,缺乏人生目标导致的情感空虚。4,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冲动。如果不及时得到干预,后果很严重。比如会导致学习下降,影响学业;情绪不良,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诱发不良行为,导致犯罪。 健康的情感是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必要条件。情感教育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情感智力,了解自己的情感、调控自己的情感,进而理解他人的情感 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袁:1,合理安排时间,丰富业余生活。2,学习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树立人生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4,树立正确恋爱观,理性处理恋爱中的问题。5,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建立积极认知和环境改变法。 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

李大钊论述摘录

李大钊论述摘录 一、论救亡图存 万一横逆之来,迫我于绝境,则当率我四万万忠义勇健之同胞,出其丹心碧血,染吾黄帝以降列祖列宗光荣历史之末页。事亟寇深,危险万状,谨陈斯义,布于有众,皇天后土,实式凭之。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民国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固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内之巩我邦家于金瓯磐石之安,外之与世界各友邦共臻和平康泰之盛运。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吾国民今日救国之责维何?曰:首须认定中国者为吾四万万国民之中国,苟吾四万万国民不甘于亡者,任何强敌,亦不能亡吾中国于吾四万万国民未死以前。必欲亡之,惟有与国同尽耳。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胜则此锦绣之江山可保,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历史,从此益可进展于无穷。败则锦绣之江山虽失,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历史,遂结束于此。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正为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之因缘,惟国民勿灰心,勿短气,勿轻狂躁进,困心衡虑,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果敢之精神,磨炼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前途正自辽远。光明缉熙之运,惟待吾民之意志造之,惟赖吾民之实力辟之。 ——摘自《国民之薪胆》 数年研究之结果,深知中国今日扰乱之本原,全由于欧洲现代工业勃兴,形成帝国主义,而以其经济势力压迫吾产业落后之国家,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束制吾法权税权之独立与自主。而吾之国民经济,遂以江河日下之势而趋于破产。今欲挽此危局,非将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废止不可。 ——摘自《狱中自述》

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摘自《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摘自《庶民的胜利》 二、论社会主义 自科学社会主义发生以后,于是立在人类历史之必然行程上,有具有绝大势力的历史为其支撑者,则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 ——摘自《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阶级斗争的新生机,原动力就是社会主义。推翻资本制度的力量,完全在资本主义的积威之下,随着进化的程序自然而然养成的。这是我们要承认进化论的地方。但到了时机成熟,新生命已经发育完全,就是资本家势力发达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哲学动态》在2012年第2期刊出的文章《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看,高语罕是开启者和杰出代表,艾思奇等人则是继起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各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这种观点还值得进一步商榷。我认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面早于高语罕,其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研究贡献以及影响力较之他人也甚为突出,可以说,李大钊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一文认为,高语罕撰写的三本书信体著作(如1921年的《白话书信》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零突破。然而,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在1920年,李大钊又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中具体阐述了唯物史观在史学上的绝大贡献。 首先,李大钊论述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社会组织进化论”是关于过去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论”是关于现在的理论;“社会主义运动论”是关于将来的理论。李大钊强调,不能离开唯物史观去考察他的社会主义,因为“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亦根据“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2]的思想进行了立论。这些论述表明,李大钊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 其次,李大钊概要论述了唯物史观的两大要点:“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3]这一论述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 最后,李大钊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至于马氏用他特有的理论,把从前历史的唯物论者不能解释的地方,与以创见的说明,遂以造成马氏特有的唯物史观,而于从前的唯物史观有伟大的功绩。”[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其创立将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驱逐了出去,李大钊在此指出了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和学术上的历史进步。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由于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发表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加之该专号同时刊发了顾兆熊的《马克思学说》、黄凌霜的《马克思学说批评》、起明译的《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陈启修的《马克思研究》、刘秉麟的《马克思传略》等文章,所以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不少的注意。之后,杨匏安、陈独秀、李达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胡汉民、戴季陶等国民党人也开始研究和宣传唯物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俨然成为时代的“新潮”。正如大钊所说的那样:“晚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5]教授尚且如此,学生们自然也不甘下风,纷纷创办刊物,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如罗家伦在《今日之世界新 [1]胡为雄:《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哲学动态》2012年第2期。 [2]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3页。 [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27页。 [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21页。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三个方面来阐述。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其于1967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序言中,阐述李大钊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时说:“现在,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真正的领导人和最伟大的烈士受到尊敬。他不是中国的列宁,因为这个荣誉已属于毛泽东。但是李大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象征着老一辈东方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在后者当中,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脱颖而出,出现了新一辈年轻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1927年后,他们掌握了党的领导权。在中国共产主义者试图把中国历史前进的这个连续完整的链条中,李大钊正好是毛泽东之前的一环。”他又说:“向为北京大学的历史教授和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是第一个声明拥护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还以中国共产党两主要创立者之一、以不幸的国共合作的主要设计者的身份著称于世。然而,就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与其说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治领袖,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解释者。李大钊最先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使它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不仅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且还对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作出预言。他的著作代表着我们时代最易引起争议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唯意志论解释与好战的民族主义的结合。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整整一代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人是1918年冬至1919年春这段关键的日子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轻助手——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于1924年11月12日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上的演讲《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中评价李大钊:“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那不是马列主义是什么主义?它不是基督教主义,也不是孔教主义,,是马列主义,实实在在,有书为证。”这段话对李大钊最早传播和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周恩来对李大钊的评价是:“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我们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中国共产党就是带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伟大气概开始的。虽然当时只有50多个人,其中李大钊同志英勇壮烈,血洒北平。但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线粒体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不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下面对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简要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为反搞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直到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的悲惨境地。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乖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

大学生情感认知

《大学生情感认知》学习体会 姓名马姣姣 看过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书籍,也听过一些或励志或煽情的讲座,但却没有听人讲过情感,于是,在课程上看到有这门课,便毅然选了,如愿。不敢说“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更不敢说“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之类太空的话。但确实是让我有所想,有所思,有所得。于是我打开以前做的作业,对比现在的认识,写了这个学习体会。 一、九次思维碰撞,有感醍醐灌顶 课程主要讲了亲情,爱情,友情三个大的方面,中间也穿插有为人处世的一些技巧。 1.亲情 通过观看日本记录片《狐狸的故事》,思考亲情的实质,父母家庭教育的实质,以及独立的生存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的情感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对匡与妈妈关系的思考与解析。 在第一部影片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种严格的爱,是为了子女能够独立,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那么,我的收获是什么呢?有什么变化呢?首先,我抱怨的次数少了,对于选择来到外地上学这个决定,我的内心没有那么排斥了,人总要学着长大,不能总依靠父母,现在看来,我应该感谢家庭共同做的这个选择。对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示范与引导这句话我很赞同,我庆幸有一个乐天派的爸爸,虽然妈妈的有些做法与老师讲的面对有些事情家长的正确做法不同,但至少我有在反思以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长,教育子女。现在在每次与父母的交流中,他们真的会感觉我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做事情也很舒服,家里一如既往的好,他们会很鼓励我多出去走走,不管是看演出还是去旅游。还有一个小变化是,在外地,我自己买了电脑买了相机,像这种大设备,以前的我绝对不会自己去买的。这也算是我正在逐步独立的体现吧。 2.爱情 通过观看电影《咱们的牛百岁》,思考什么是打情骂俏并想出一种情感表达或吸引异性的方法?通过看电影《天云山传奇》,思考人性与情感,社会环境变化对情感的影响?什么是情伤?如何疗伤?什么是乐观?以及对情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阅读小说《拉斯维加斯,钱来了》思考小个子为什么总是吸引大美女?什么是情感、情怀、情调,以及调情?如何吸引异性?通过看电影《女大学生宿舍》思考辛甘表白被拒后恢复那么快,有什么启发?关于爱情,讲的应该是最多的。 我的收获是:打情骂俏是异性增进关系的方式,男生的相貌不一定重要,但有责任心,体贴,会关心人的一定是会受欢迎的。女生要靠关心去打动别热,要有热情,要认真,够意思,会害羞,比较贼(选自老师微信文章《女生好找对象

李大钊的故事8篇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一): 专心学习 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 四岁认字 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 李大钊的故事(三):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请大家注意,杨继盛当初的原作,是辣手着文章。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在这副对联中,李大钊地将辣字改成妙字。一字之差,李大钊为人谨慎和为文严谨的特点,就都表现了出来。 我十分喜欢李大钊的一句名言:人生最搞笑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虽然被反动派杀害了,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李大钊的故事(四): 李大钊从容就义

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7745452.html, 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何亚娟张丽霞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年第09期 [摘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致思于世界与人类发展,并为之实践奋斗。其设计勾画的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李大钊;共同体;青春中华;新亚细亚;世界联邦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9-002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已经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被不断充实、认同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绝非耦合为之,它既是人类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现实诉求,也有着厚实的历史渊源。如果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视角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我们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有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是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先行构建者之一。学术界对于李大钊的思想研究颇丰,但对于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注意不够。基于世界情势和中国现实的考量,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吸纳西方民主政治、内化马克思主义,勾画了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再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其由小到大的联合共同体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 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典型的政治共同体。追求民族解放,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李大钊的夙愿。如其《狱中自述》中所写:“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1]“青春中华”是李大钊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青春》《“少年中国”之“少年运动”》等文中,李大钊阐发了青春中华之创造思想。 (一)青春中华须扬弃“白首之中华”。近代中国国势衰落。李大钊痛惜历史悠久而又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对帝国主义散布的中華民族“衰老之民族”“濒灭之民族”等谬论予以驳斥。他指出,白首中华是青春中华之胚孕,青春中华者乃白首中华之再生。倡导建立“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实现中华民族“投胎复活”。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之创造、中华民族之复兴是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