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中国人物画

唐寅中国人物画
唐寅中国人物画

浅谈唐寅中国人物画

摘要:在明代“吴门四家”中,唐寅称得上是一位在多种艺术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本文结合其生活境遇、绘画经历和艺术追求,对于他几幅典型的代表作进行了相关的论析,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唐寅的人物画在题材、意蕴、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和贡献。

关键词:唐寅;国人物画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50-01

一、唐寅概述

(一)生平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江苏苏州人。唐寅技艺全面,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诗词无所不精,他的绘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二)生平境遇

唐寅出身于平民之家,唐寅自幼聪明伶俐,才气奔放,能诗擅画,十六岁便高中秀才第一名,十九岁娶了苏州名贤徐廷瑞之女徐氏。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南京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到

关于唐伯虎学画的故事

关于唐伯虎学画的故事 唐伯虎的绘画作品非常出名,这离不开他的努力付出。你知道这其中都有怎样的故事经历?下面由讲述唐寅学画中有趣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唐寅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九岁的时候,他拜当时著名的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画。两年后,唐伯虎画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经栩栩如生了。但是唐伯虎不满足自己的画画水平,又第二次拜师学习,跟沈周老师学习绘画。唐伯虎的绘画功底很深厚,加上刻苦勤奋地练习,在一年的时间内很快地提高了绘画技艺,就连沈周老师也经常称赞他。渐渐地,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有了自满的心理,这让细心的沈周老师察觉到了。一天,他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喝酒。在谈话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亲身体弱、身边没人照顾,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沈周老师笑着说:“今天高兴,酒喝多了,身上有些热,你去把窗子

打开,通通风,好吗?”唐伯虎于是去开窗,可是他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忽然他发现那窗子竟是画的,看起来就跟真的窗一样。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了老师跟前,“扑通”一声跑到在地,对老师说“请您原谅弟子无知,我要留下继续学习。”从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认真、努力地学画,始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唐伯虎的故事 明代才子唐伯虎风趣幽默,常常是妙语连珠。有一次,一户当官人家的老太太过90大寿,儿女为了讨母亲欢心,就准备了一份厚礼,请唐伯虎来为老太太作祝寿诗助兴,唐伯虎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唐伯虎果然准时赴约,等客人们喝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主人就邀请唐伯虎当场作诗。唐伯虎也不推辞,站起来用手指着老太太高声吟到:“这老太太不是人。”老太太顿时满脸生气,极为难堪,众宾客也大吃一惊,怎么才子开口就骂人呢?莫不是酒喝多了说胡话?儿子也满面不高兴,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唐伯虎似乎没有注意别人的反应,稍停片刻,漫漫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儿女喜笑颜开,九十老太脸上也乐开了花.想不到唐伯虎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周围的儿孙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全场空气像要凝固一样,主人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得马上把这个人赶走,又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句一顿地吟出最后句。偷得蟠桃献娘亲。”“好诗!好诗!”众宾客一齐喝彩,掌声如潮人们常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

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缃倘砑?br&光盘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优质word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

《唐伯虎潜心学画》观后感

《唐伯虎潜心学画》观后感 《唐伯虎潜心学画》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xx整理的《唐伯虎潜心学画》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看过《唐伯虎潜心学画》的同学们也许知道唐伯虎是怎样成为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小的时候,在大画家沈舟门下学画,学得一手好画,从此名声大振,因此,唐伯虎变得自大、狂妄,甚至目中无人。后来,唐伯虎厌倦了当沈舟的徒弟,便对师傅沈舟下了挑战书(画了师傅没有画完的相同的一幅画)。沈舟看后让唐伯虎来到自己的书房内,让唐伯虎打开窗户,后来唐伯虎发现那只是师傅画上去的画而已,却栩栩如生,这让唐伯虎羞愧万分,并下决心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唐伯虎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不骄傲自大,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并刻苦学习的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克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缺点,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比如万斯同在成才之前,别人指出了他的缺点并给他提出建议,万斯同却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甚至跳上桌子,气得把对联也撕了。后来,万斯同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闭门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我们同学当中,有的人自己学到一点知识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结果基础不牢固,因而每次考试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而有的同学则是刻苦努力地学习,并且与大家分享,所以成绩更加优异,没有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同学们,学习就像苦丁茶一样先苦后甜,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为建造幸福和谐的未来共同奋斗! 【《唐伯虎潜心学画》观后感】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退食闲宴 唐寅

唐寅画像 《退食闲宴》是唐寅作的一幅画作, 原书名《退食闲宴》,又名:《春宫画》 类别:画作 是明代唐寅作,著名春宫画,现存为摹本。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唐伯虎),画春宫更是了得。他画得棒,据说是因为常跟妓女混,并且用妓女和情妇为裸体模特,故能在当时裸模极为缺乏的艺术环境中脱颖而出。换句话说,春宫画得好,是因为他有很牛逼的“生活基础”。但是传说中的春宫真迹底本多已失传,传世的临摹本有《退食闲宴》、 《竞春图卷》、《花阵六奇》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套《风流绝畅图》册页,共有二十四幅,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徽派刻工黄- -明曾根据唐寅原作摹刻为版画并印行于世。传闻在慕尼黑的德国私人收藏家手里,见过唐寅的十二张春宫册页,全都价值连城。 二十世纪中叶,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他的名作《中国古代房内考》和《秘戏图考》中有详细介绍,当时在东京私人印刷了五十部,分赠世界各著名大学、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下面就是唐寅作的几幅春宫图 除了在古籍里能读到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几首诗,唐寅留下来的画,既不“黄”,也不“寅”,尚能豹窥者,是以“无动作美女”为主角的“准春宫”,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蜀宫妓图》,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此图曾用名是《孟蜀宫妓图》,又称《四美图》,画面上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说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上海博物馆所藏《秋风纨扇图》,

系唐寅中年作品,仕女独立平坡,手执纨扇,若有所思。除此之外,目前馆藏的唐寅作品,有人物和动物的,画的不是男性知识分子,就是鸟和驴了。和仇英一样,唐寅画的美女也有三大特征:一,前额一点白;二,鼻尖一点白;三,下颌一点白。此所谓"唐三白”者,通常是用来鉴别真伪寅画的一个标准。 我们来欣赏几幅唐寅作的画

中国画—人物试题及答案

《中国画—人物》试题及答案 姓名班别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下面四个答案中唯一的正确答案。每题2 分,共22分) 1、中国古代把绘画称作( A ) A、,丹青 B、丹砂 C、石青 D、砂青 2、中国画中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种是( B ) A、山水 B、人物 C、花鸟 D、静物 3、中国画中,与人的精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的人物画主要有( B )方面内容的中国画。 A、文化 B、宗教 C、艺术 D、神话 3、我国甘肃敦煌103窟的盛唐壁画《维摩诘经变》是( B )题材的人物画。 A、文化 B、佛教 C、艺术 D、神话 4、《维摩诘经变》是( C )的杰作。 A、不求形似求神似 B、以神写形 C、以形写神 D、不求神似求形似 5、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运用( A )的水墨写意创作方法。 A、不求形似求神似 B、以神写形 C、以形写神 D、不求神似求形似 6、与现实生活情景有关的人物画自( B )以后盛行起来。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7、描绘城乡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在( C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8、宋代风俗画中最突出的代表性作品是( A )。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B、刘松年的《耕织图》 C、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 D、苏汉臣的《货郎图》 9、《捣练图》的作者是( B ) A唐寅B、张萱C梁楷D、徐悲鸿 10、《嫦娥执桂图》的作者是( A )。 A唐寅B、张萱C梁楷D、徐悲鸿 11、《愚公移山》的作者是( D )。 A唐寅B、张萱C梁楷D、徐悲鸿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四个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 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2分)

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故宫博物院

78 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 — 以《春游女几山图》为例 文\侯关银 画理 唐寅 《春游女几山图》 65cm×122cm 绢本立轴 明正德年间

79 唐寅生平考证 唐寅(1470-1524),苏州吴县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代表作有《蜀国宫妓图》《事茗图》《骑驴思归图》《秋风纨扇图》等。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天资聪颖,16岁便中秀才;2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30岁进京赴考,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之时,受同去考试的徐经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自此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行为放荡不羁。其同时期好友文徵明曾作《简子畏》:“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唐寅不拘于封建礼法,在明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不顾世俗,以风流才子的形象示人。之后,在祝允明的规劝之下,唐寅重新发奋,以诗书画文为生。 画史对唐寅有较高的评价。祝允明在《唐寅墓志铭》中写道:“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奇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初喜秾丽。既又放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音多与古合。”①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写道:“唐寅山水……既秀润又饶气韵……一段萧疏清旷之气,出于烟波柳岸间。”②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写道:“唐寅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洗其勾斫,焕然神明。”③ 王樨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写道:“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嵫,洒洒不穷,信 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④ 毛大伦在《增绘宝鉴》中写道:“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晞古之皴法,其笔姿秀雅,青出于蓝也。”⑤ 李开先在《中麓画品》中写道: “唐寅如贾浪仙,身则诗人,犹有僧骨,宛在黄叶长廊之下。”⑥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写道:“伯虎才高,自宋李营丘、范宽、李唐、马夏,以至胜国吴兴,王(蒙)黄(公望)数大家,靡不研解,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惟小弱耳。”⑦ 徐祯卿在《新倩集》中开篇即写道:“唐寅,字伯虎,雅姿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不为章句。” …… 唐寅宗法南宋名家李唐笔法,气势磅礴,与同为吴门四家的文人画代表沈周、文徵明交好;山水、人物画作俱佳,气度不凡。这样的一位画家,同仇英一起长时间被划分到职业画家群体当中,未免抹杀了他的才情和在绘画方面独到的见解与认知。 《春游女几山图》的画面语言分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游女几山图》,是唐寅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品,是唐寅职业文人画画风形成的历史关键。唐寅在明以来的画史中常被冠以风流才子的称号,这一称谓让人过多瞩目他随性的处世态度,似乎掩盖了其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踌躇和郁郁不得的寂寥。与其存世名作诸如《蜀国宫妓图》《秋风纨扇图》所呈现的工整之至和色彩艳丽不同,《春游女几山图》无论从画面题诗,还是笔墨章法上都更加贴合“唐家样”。既不迎合市场的需要,也并不完全是文人心意的表达,突破明中期画坛的商品化气息,直追宋元。在技法上复古,在意趣上启新,展现 ① 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第2页。 ② 杭春晓、张燕飞,《明四家绘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96页。③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369页。④ 潘运告,《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⑤ 邵洛羊,《洛羊画谭》,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第279页。⑥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82页。 ⑦ 王世贞,《艺苑卮言》,凤凰出版社,2009年。 图一 周臣《春山游骑图》 64cm×185 cm 绢本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

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 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 解说:这到底是一间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老师从来不让唐伯虎到这里来呢?而唐伯虎的这次经历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唐伯虎走进这间房子一看,哎呀,发现这个房子怪了,怎么天底下有这样的房子!怎么怪呢?这房子居然有四扇门。他从一扇门进去,另外三面也各有一扇门,而每一扇门外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一道门外姹紫嫣红,那一道门外莺歌燕舞,另一道门外流水潺潺。唐伯虎觉得好玩儿,心说:这师傅可真够坏的啊,原来家里有那么好玩儿的去处也不告诉我,今天满师了,他告诉我了,我先不吃饭了,先出去看看。往东门想去看看那个姹紫嫣红,“咚”一下子撞一个包;往南门想去看莺歌燕舞的时候,“咚”又撞一个包;往西门想去看小溪潺潺的时候,“咚”一下又撞一个包。头上起了仨包。他这才明白,原来三扇窗和外面的风景全是沈周在墙上画的画。唐伯虎一下明白,原来画无止境,自己这点水平差远了。这个时候沈周就进来了,说:“唐伯虎啊,吃完饭你就可以走了,别学了。”唐伯虎扑通跪下:“老师,您还是让我跟您再好好学几年吧。”从那往后,唐伯虎专心致志,又学了好多年。后来有一天,沈周告诉他:你真可以走了,你已经学有所成,不必再跟着我。唐伯虎的性格也已经改了,就自己下厨,去做了一桌谢师宴,感谢老师对他的栽培。他把菜做好后放到房间里,这些菜里面有鱼。江南嘛,鱼虾多。这时旁边跳过来一只馋猫,要来吃这个鱼。

唐伯虎当然就要把这猫给赶走,不能让它吃。这猫一窜,朝东墙上的窗口跳,想逃出去,“啪”的一声,这猫撞一个包掉下来了;这猫爬起来又往南墙和西墙跑,那里各有一窗,“啪”,又都掉下来,猫也撞了仨包。唐伯虎忘了,自己在练习绘画的时候,在墙上画了三扇窗,连这猫也分不出来。 这个故事无非是要说明,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唐寅学画故事典故】 明朝时候,在如今江苏省的苏州一带,有一个有名的画家叫唐寅。唐寅,又叫唐伯虎。 唐伯虎从小就爱画画。他们家在苏州街上开了一个酒店。他爸爸为了装饰门面,招揽生意,在酒店的墙上挂了一些名人画的画啦,写的诗啦。伯虎从小在酒店里帮忙,没事儿的时候,就照着葫芦画瓢地对着这些画临 有一天,唐伯虎把临 “不是我倚老卖老,实话对你说吧,你很有绘画的才能。可是要真正把山水画画好,光靠临 唐伯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特意跑去太湖去游览。他到太湖一看,呀!真是山明水秀。宽阔的湖面,四周峰峦起伏,景色太迷人了。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单国强:因为后来唐伯虎又接触了很多文人,他又受到他们的影响,风格又开始变。而这个中间他也几次想“再起来”,并不甘心这么沉默。好像三十多岁的时候江西的宁王慕名其“才子”,请他和文徵明两个人去江西。文徵明拒绝了:我不去,我不做官。但唐伯虎去了,他说:这是个机会。他就跑到江西去了。到了江西,他一看不得了,宁王要造反,一看他的架式招兵买马整天训练,有谋反的意思,把唐伯虎吓坏了,他想不能再牵进去了,他就装疯卖傻。后来宁王一看说这什么才子,整个是个疯子,回去吧。唐伯虎就被放回去了;第二年宁王造反了,造反以后整个都给评判了,很多人都牵连进去了,但唐伯虎没有被牵连。 从此以后唐伯虎就彻底的打消了“考功名”,不想做官了,认为其太险恶。他就混迹江湖,以卖画为生,行为也放荡不羁。像小说里说的有时候是有钱就吃、喝,没钱了以后就卖画,还骗吃骗喝。这样一种性格行为造成他的绘画风格是非常活泼的,当然有很多故事,三厢的故事是没有的,点秋香也是没有这回事。 但是他生活是放荡不羁是真的。听说有一次他跟祝枝山两个人到外面去玩儿,花完了钱没办法,就跑到一个府衙门去,他说:我来给苏州的学庙馆募捐,那儿破了,我们来募捐来的,你们能不能给点儿钱?知府一听是苏州的、有名的

地方:行,你去拿点儿钱吧,修修庙。他们把钱拿了,吃了、花了、玩了。到第二年这个知府到苏州去看,说我看看这个庙修的怎么样了。一看没修,钱跑哪儿去了?后来这么一打听,说有两个人跟我要了钱找不着了,别人就问是谁,知府说一个是叫祝枝山的,一个叫唐寅的。别人就说坏了,这两个人是苏州的才子,专门骗吃骗喝的,这个钱你拿不到了。这个知府也没办法,这件事就算了。还有一次他也是跟朋友在外面去吃、喝,钱花光了,就把衣服拿出来当,当完了以后又喝,后来钱没有,朋友说:怎么把衣服典回来呢?唐伯虎说没关系,我给你画张画吧,你拿到典当行去肯定能把衣服拿回来。结果拿了这张画到典当行去,典当行立马把衣服还给他们,他们就这么回来了。 生活上放荡不羁,当然也有几次他想振作,但是始终不行。所以他卖画为生,生活并不好,经常跟文徵明借钱,文徵明跟他关系很好,也给他钱,但后来借多了文徵明也烦,他说你老跟我借,我也不富裕,你自己振作一点;那次文徵明就没借助他,唐伯虎生气了,很长时间就没有理文徵明。到晚年的时候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歉意,他说你当初劝我是对的,你看我现在还这个样子,一生就这么放荡过去了。这样一种个性,我想造就了它的绘画风格:他把他的才气全部用在绘画上了,所以他的风格样式非常之多,而且学得非常快,学谁像谁。当然很多画里边也有

关于唐寅的介绍

关于唐寅的介绍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别字很多,如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中年以后皈心佛乘,自号六如。 唐寅博学有逸才,在诗文上名声显赫,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桢卿一起被号为“吴中四才子”。他的画尤其令人称颂,其在世之时,作品就早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备受推崇。他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因画风独树一帜,自成面貌,唐寅的作品历来很难被简单地归类。一方面,唐寅绘画中有明显师承“院体”的痕迹,所以一般不将他列入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另一方面,其作品中不可否认的文人画风格,意韵甚高,又令那些贬斥院派“终非上品”的评论家,很难将他也归入其中。因此,董其昌在提出“南北宗论”这一似乎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时,不得不对唐寅故意冷落,闭口不提。而这又让后世的诸多评论家产生误解,认为唐寅之画不足论,从而导致唐寅在画史上的地位始终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事实上,董其昌在不论及宗派之分时,曾对唐寅有过高度评价。

一、生平概述 唐寅的绘画作品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其个性色彩浓厚鲜明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客观地评价唐寅的绘画,必须要对唐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对唐寅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的掌握,是体会其艺术作品真正的精神内核的起步。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二月四日,唐寅生于苏州吴县阊门内吴趋里。其父广德,是开酒食店的商人。殷实的家底为唐寅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九岁时便从师习举业,十五岁入县学为生员,十七岁补府学生员。由于唐寅聪明绝殊,一入学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称其:“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尤侗《明史拟稿》云其:“童髫入学,才气奔放。”因此,唐寅不但受到士大夫(如文林)和当时艺坛名人(如沈周)的重视,也交了一批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热爱书画艺术的朋友,如祝允明、文徵明等。 家境富足而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唐寅在个性发展上不像文徵明那样受尽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了唐寅狂放不羁的性格。《明史》云:“(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这种“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的个性,也曾使得一心望子成龙的唐父感叹:“此儿必成名,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唐伯虎赏画

唐伯虎赏画 导读:本文唐伯虎赏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伯虎赏画 文/殷贤华 唐伯虎听说人间画家如云,绘画事业欣欣向荣,不由得心痒难熬。特别是听说当今的大款大腕大官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不由得心花怒放。他偷偷溜出属于他的那个世界,来到人间赏画。 唐伯虎来到大街上,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摆地摊卖画,生意很清淡。唐伯虎蹲下身一看,这些画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虽然色彩明亮,但毫无层次;虽然山、水、鸟、鱼俱全,但有形无神。唐伯虎眉头一皱,问:“你画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呀?” “我画画很快的,一天最多可以画上百幅,画友们都称我是画坛里的神行太保戴宗。”眼镜得意洋洋地说。 唐伯虎眉头更紧了,叹息说:“如此急功近利,怎能出好作品?画一幅好画,有时候需要一个月,有时候需要一年。” 眼镜一听大为火起,指着唐伯虎的鼻头说:“你这不是骂我的作品水平差吗?哼!你这有眼无珠的家伙,你到那些美术作品展览馆看看,那些名家作品还不如我呢!况且,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画画,那我还不饿死呀?神经病!” 唐伯虎碰了一鼻子灰,摇摇头,来到一家豪华气派的美术作品展

览馆。这里游人如织,大家正津津有昧地欣赏着美术大赛的获奖作品。唐伯虎仔细一看,不由得一阵苦笑。这些获奖作品中,除了获鼓励奖的几幅画质量稍微过得去,其他的都不值得一看,果然还没有摆地摊的眼镜画画功底强。“这些作品,怎么能获奖呀?”唐伯虎挺纳闷,自言自语地问。 “这么简单的规则你都不懂?”一个秃顶老头接过话头,指着画解释说,“这获特别荣誉奖的,作者是文化局局长;这获一、二、三等奖的,作者要么是美术家协会的头头,要么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要么是大赛赞助单位的大款。这些管画画的领导和赞助画画比赛的大款,精力怎么可能用在画画上呢?” “这些画一文不值,有什么意义?”唐伯虎很生气,准备拂袖而去。 “一文不值?那可不一定。”秃顶老头拉住唐伯虎,说,“你不懂行道吧?你到字画拍卖会看看,哪些作品能拍卖出天价,还难说得很呢!” 唐伯虎疑惑地来到规模盛大的字画拍卖会现场,挤到了会场最前面。他随意浏览r几幅摆在台上的画,不禁大为失望。他正想离去,忽然传来拍卖师的声音:“下面拍卖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唐伯虎的作品《忽悠》,这是最近出土的古名画,经权威专家团反复论证,确认为唐伯虎封笔之作!”唐伯虎一听差点眼珠掉地上,自己什么时候画过这样的画呀?唐伯虎仔细一看那幅《忽悠》,完全是一幅彻头彻尾的低俗之作!唐伯虎正想发话,但见会场沸腾,好多人争买这幅名作,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2010/10/10 10:22:30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中,人物画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最早的人物画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作为一种纹饰绘制在彩陶等生活用品上,如《人面鱼纹》、《舞蹈纹》等。在《人面鱼纹》中,人面为圆形,眼、鼻、口都用直线表示,口角两边各画一条鱼,表示对渔猎收获丰收的希望。而出土于青海大通县的舞蹈纹彩陶盆,是最早的具有情节的人物画。画中五人一组,手拉着手,排成一线,人头南向左侧,发辫摆向右边,表现出舞蹈的动势,反映了原始人类朴素的欢乐。这一画面不再是那些只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或只具有一般装饰作用的动物纹样,而是直接表现了人类的现实生活。它说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物画造型虽然极其简单质朴,但已开始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并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概括力和想象力。 当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专业画工开始出现。据史书记载,商朝初年的宰相伊尹曾画了九个君王的形象来劝诫商王成汤、殷高宗武丁命人画梦中宰相,并以此像求人,这大概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人物肖像画,说明夏商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进入先秦以后,随着宫殿壁画的盛行,帝王功臣之像成为主要的题材。相传孔子曾经参观周代的明堂,看到墙壁上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各有善恶之状。又看到“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庆,南面以朝诸侯图”,这可能是最早的历史故事画了。当时的人物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政教和贵族生活服务,所以得到上层阶级的重视而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在技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所能看到的春秋时期的楚国帛画,如《龙凤人物图》、《人物御龙图》无不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也同时说明了线描在当时已成为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而单线平涂法作为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由此已经确立下来。 汉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人物画在汉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更加深远。同时有系统、有规模的绘画活动被统治者广泛利用,如西汉甘露三年,皇帝为了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十一位大臣,“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东汉永平二年明帝双命人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宣扬政教的作用。然而当时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汉墓帛画,如《软候妻墓帛画》、《软候子墓帛画》等,无论是线描技法、想象力、还是复杂画面的构图能力,都远远超过前代。可以看出汉代人物画虽仍处于稚拙阶段,表现手法还欠精致,但它对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的人物画发展,已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发展成熟期,开始注重系统的绘画技法,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出现了许多以人物画驰誉后世的大师。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当时的画家有百人以上,而且都有一定成就,如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曹不兴作巨幅佛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东晋画家戴逵图圣贤人物,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东晋画家顾恺之写《女史箴图》、《洛神

《唐伯虎学画》读后感5篇

《唐伯虎学画》读后感5篇 明朝时候,在如今江苏省的苏州一带,有一个有名的画家叫唐寅。唐寅,又叫唐伯虎。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唐伯虎学画》读后感,欢迎阅读。 《唐伯虎学画》读后感古时,唐伯虎跟着老师沈周学画,不过多久,就能画许多东西了。沈周老师表扬唐伯虎聪明,而唐伯虎却渐渐地自满起来了。 有一天,老师请唐伯虎喝酒,在谈话中,沈周老师让唐伯虎开窗,通通气,但是窗户怎么也打不开,好久,唐伯虎才发现这扇窗户竟然是画的,画的是如此逼真。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此,认真学画,变得更加优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人不能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唐伯虎经过沈周老师的指点,改掉了这个缺点,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我们在学习上同样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而目中无人,自以为很了不起,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其实还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失败了,那也不用气妥,只要坚持不懈,结果一定是成功。相反,如果成功了,那也不能骄傲,要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达到理想的目标。 我们千万不要学唐伯虎自满的毛病,只学到了一点本领,就很满意了,要再接再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唐伯虎学画》读后感前几天我读了《唐伯虎学画》

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要梗概是这样的: 唐伯虎是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自幼喜欢文学和画画,九岁拜周臣为师,学画两年。那时,他画的山水、人物都栩栩如生,但他不满足,后又拜沈周为师。由于老师经常称赞他,使唐伯虎产生自满而找借口回家。有一次,老师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喝酒谈天,喝着喝着,老师让唐伯虎去开窗。可唐伯虎怎么也推不开,忽然他发现这两扇窗竟然是画的。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跪在地上说:“请您原谅弟子的无知,我要留下继续学习。”后来唐伯虎用心学画,成为了大画家。 读完短文后,我明白了“兴趣和谦虚”是唐伯虎成功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爱好画画的、爱好文学的、爱好体育的……为什么最后成为大画家、大文学家、体育名将等有出息的人那么少呢?其中原因可能是没有做到谦虚好学。只有谦虚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勇敢攀登。如果,在学习中,因为取得一点好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或碰到一些小小的困难而退却,这些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再说说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教训。我在剑桥英语班学习时,一连考了几次满分,心里想:剑桥英语不难学嘛!。有一次,老师发了试卷作为家庭作业。放学后,我把试卷马马虎虎一做,随手就放在了一边。等到老师反馈家庭作业时,我原以为自己肯定是一百分。谁知试卷一发下来,我惊呆了,有做错的,有漏做的,竟然只有九十分。老师批评了我,说我这次作业太不认真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一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