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全练全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全练全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全练全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单元全练全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8题;共15分)

1. (2分)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________、________。

2. (2分)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__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_____。

3. (1分)手按在桌子上拖动,会有一个力阻碍手的运动,这是因为手和桌面之间有________。

4. (3分)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5. (1分)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

6. (1分)蹦床运动员在比赛时,往往借助于蹦床形变而产生的________使运动员跳得更高,便于舒展身体做出优美的动作。

7. (2分)用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而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8. (3分)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__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_______”,用

“________”表示。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9. (2分)橡皮筋被拉长以后,会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拉力。

10. (2分)把F1赛车的轮胎设计得窄一些,可以减小摩擦让赛车更省力。()

11. (2分)在自行车的链条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增大摩擦。()

12. (2分)垫圈越多,产生的重力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13. (2分)滚珠轴承的作用是为了更能承受压力。()

14. (2分)拉动小车的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15. (2分)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2牛。

16. (2分)撑杆跳选手落在垫子上后会被弹起,是因为他受到了垫子的反冲力。()

17. (2分)气球喷气产生的力与火箭喷气产生的力是一样的,都叫做反冲力。

18. (2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三、选择题。 (共9题;共42分)

19. (2分)下面关于橡皮筋安装方法与小车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行驶的路程也越长

B . 橡皮筋的长度越长,小车行驶的路程就越长

C .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车轮转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20. (2分)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A . 皮带传动中,把皮带绷紧些

B . 自行车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C . 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 . 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在手上涂抹镁粉

21. (2分)在机器上使用滚动轴承是为了()。

A . 增加摩擦

B . 减少摩擦

C . 节省材料

22. (2分)在“用气球推动小车运动”的实验中,气球的喷气嘴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的关系是()。

A . 气球喷气嘴无论向什么方向,小车都会向前运动

B . 气球喷气嘴向后,小车就向前运动

C . 气球喷气向后,小车就向后运动

23. (8分)下图是“小车运动和摩擦力”的一组对比实验。

(1)这个对比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A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B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

C .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2)当小车运动时,图1的拉力和图2的拉力相比较,()

A . 图1中的拉力大

B . 图2中的拉力大

C . 图1和图2的拉力一样大

(3)在图2中,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叫做()。

A . 滑动摩擦力

B . 滚动摩擦力

C . 移动摩擦力

(4)如果从图2的小车中取出2个钩码放到图1的小车中,这个实验的结果是()。

A . 图1的拉力比图2的拉力大

B . 图1的拉力和图2的拉力一样大

C . 要改变的条件增多,对比实验发生错误

D . 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24. (2分)如图所示,关于滚动铁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铁环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B . 铁钩与铁环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C . 铁钩与铁环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5. (20分)如图所示,小明用细线、小车、回形针、垫圈等安装了一个小缆车,在

光滑的桌面上做“小缆车的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表中是他的记录数据(挂3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垫圈数量(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55秒125秒885秒10

103秒073秒483秒79

151秒281秒341秒23(1)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做3次实验,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实验的时间很充足,不做白不做

B . 教师规定要做3次,没有办法

C . 获得更多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实验中,每个数据都不同,是因为()。

A . 测量用的秒表是有故障的

B . 数据测量时产生的正常现象

C . 每一次的实验都是不成功的

(3)实验中,小缆车是利用()来前进的。

A . 车轮的重力

B . 细线的弹力

C . 垫圈的重力

(4)实验中,不能改变的条件是()。

A . 垫圈的个数

B . 运动的距离

C . 运动的时间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

A . 要使小车运动起来,需要一定的力

B . 实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就越不准确

C . 小缆车受到的拉力越大,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6)如图2所示,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15个垫圈的重力,读作()。

A . 1.5牛

B . 150牛

C . 150克

(7)在使用图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测量重力前,要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B . 在读取数据时,视线要与“0”刻度线相平

C . 这只弹簧测力计最大能测量2.7牛的力

(8)实验中,使用5个垫圈拉小缆车时,运动时间在5秒以上。如果小明不增加垫圈的数量,那么要使小缆车运动得更快一些,最好的方法是()。

A . 在小缆车上放一些重物

B . 把桌面上垫一层粗糙的布

C . 在车轮与轴之间加润滑油

(9)实验中,小缆车的车轮在桌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阻力叫做()。

A . 滑动摩擦力

B . 滚动摩擦力

C . 移动摩擦力

(10)实验中,如果把小缆车的轮子固定住,使它不能滚动,那么当使用3个垫圈拉小缆车时,小车()。

A . 不能运动

B . 刚好运动起来

C . 运动得更快

26. (2分)我们的小车4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钟行驶60厘米,我可以()。

A . 加大拉力

B . 增大载重量

C . 减小拉力

27. (2分)下列各种方法能使小车运动速度加快的是()。

A . 减小小车的载重量

B . 增大小车的载重量

C . 减小小车拉力

D . 让小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驶

四、连线题。 (共1题;共5分)

28. (5分)生活中有许多滑动和滚动摩擦现象,用线连起来。

推木箱在地面前进,木箱与地面的摩擦

足球在地面上滚动前进的摩擦滚动摩擦汽车前进,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把书从桌面推到桌子边上,书与桌面的摩擦滑动摩擦

轮式溜冰鞋在地面上前进,轮与地面的摩擦

五、简答题。 (共2题;共8分)

29. (5分)观察自行车,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和减小的?

30. (3分)工人拖动一个木箱时比较费力,若在木箱下面放上两根滚木就省力多了。你能用实验证明这一现象吗?

研究问题:________

不同条件:________

相同条件:________

研究方法:(可以图文并茂来说明)

六、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

31. (10分)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行车的轮胎,会发现它的上面有许多花纹。北方的冬天,积雪会使路面变得光滑,所以人们在这样的路面上骑自行车时就容易摔倒。

(1)为什么自行车或汽车的轮胎上会有各种花纹?

(2)为什么在有积雪的路面上骑自行车容易摔倒呢?

32. (2分)下面的装置在地毯上拉动与在桌面上拉动相比,哪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请你说一说理由。

(1)在________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

(2)理由:________。

七、实验分析题。 (共2题;共11分)

33. (4分)摩擦力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1)猜测:A.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和________有关。

实验:为探究实验结论,小王同学准备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光滑长木板、棉布、毛巾、长方体木块、正方体木块。

(2)为验证猜测A是否正确,实验时应选用上述器材中的________(填“长方体”或“正方体”)木块。

(3)为验证猜测B是否正确,小王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分别在光滑长木板、棉布和毛巾表面做匀速运动,得到如下数据。

接触面材料光滑木板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示数(N)0.10.30.8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猜想B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②球鞋底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

34. (7分)如图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装置,木块A重为10牛,每个砝码重5牛。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先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在木块上逐渐添加砝码,仍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重力/牛弹簧秤拉力/牛滑动摩擦力/牛1102

2153

3204

(1)完成表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上述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滑动摩擦力还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实验尚需增加的器材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8题;共1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三、选择题。 (共9题;共42分) 19-1、

20-1、

21-1、

22-1、

23-1、

23-2、

23-3、

23-4、

24-1、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5-10、

26-1、

27-1、

四、连线题。 (共1题;共5分)

28-1、

五、简答题。 (共2题;共8分)

29-1、

30-1、

六、探究题。 (共2题;共12分)

31-1、

31-2、

32-1、

32-2、

七、实验分析题。 (共2题;共11分)

33-1、

33-2、

33-3、

34-1、

34-2、

34-3、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温馨提示:请家长及时检查确保孩子背会知识点。谢谢您的配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质的松软程度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案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案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 首案编写者:王xx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第1 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

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进一步引导: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 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 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 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的科学课,共有学生55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1.《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答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1. 日晷时间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地球自转 3.托勒密哥白尼 4.生活习性 5.花钟林奈 6.低→高→低长→短→长 二、火眼金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1. B 2.B 3. B C 4.A 5. B 6. C 7. C 8 B 9. C 10. C 三、科学阅读 1.365 天,366天 2. B A 3.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4.日、月、年和世纪等。 四、实验探究 1.实验名称: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 2 3 4 将上图中4 2.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五、数据分析 1. B 2.满月十五 3.月相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1.光滑 2.凸透镜凹透镜 3.放大聚光成像 4.光沿直线传播 5.会聚分散 6.直线 7.光沿直线传播反射 8.近视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潜望镜是——平面镜 9.墨子10.牛顿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4分) 1. D 2.A 3. A 4. C 5. A 6. B 7. A 8.D 9. C 10. B C D 三、科学阅读 1.彩虹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2.有时,我们可以看到天空有两条彩虹:一条叫主虹,色彩鲜艳,里面是紫色,外面是红色;另一条叫副虹(又叫霓),里面是红色,外面是紫色,红色较淡。 3. 原因一:光的波长决定光的弯曲程度 原因二:与地球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 1、 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是直线传播的。 2、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红色。 五、数据分析 7:50镜中的影像和实际物体左右相反。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27分) 1.导体绝缘体 2.开关导线电池小电珠 3. 正极负极 4.南极北极 5.改变电池数量改变线圈匝数 6. 司南天然磁石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精心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 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 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 4. 5. 6. 7. 8.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 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 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22.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 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2、 壤吗? 推测: 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阳光的有无。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一个容器放光亮处,一个放暗处 (可以参照书上P6在一个容器上罩透明的塑料杯,在另一个容器上罩不透明的塑料杯) 4、 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有无空气 实验的方法: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透明密封袋中,密封,然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 6、 研究计划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蚯蚓生活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2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水稻 1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 1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问答题 1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2. 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产生不良影响。 3 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举出两例说明。(6分) 答:1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 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 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减少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 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别的是它的茎.这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向日葵的向光性, 水葫芦生活在水中, 叶在水面. 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企鹅: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 天鹅: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 青蛙: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 大雁: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狼: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 7怎样才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得好? 首先环境要有充足空气,光照,温度,无菌,然后要有充足的食物! 8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兔子减少? 1.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 2.捕食兔子 3.占用草原建房使草原减少 9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的减少? 1破坏自然导致生态环境变差2过量捕杀3捕杀兔子 10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减少? 1过度放牧草被吃光 2.破坏自然环境3开荒 1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1禁止滥捕滥杀动物滥砍滥伐树木 2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硫等 3做到不使用不宜分解的一次性物品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5杜绝浪费多种植植物 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doc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组成。 2、病毒可以分为三类病毒、病毒、病毒。 3、病毒的形态有三种,,。 4、细菌是一类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5、腐生细菌在生命活动中,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 和。 6、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目前发现的约 有种,它主要包括、 和。 7、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家庭制作的甜酒时要用到 制作酱油时要用到而制作馒头时则离不开。 8、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从土壤中吸收和进行 生活的。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 B、杆形 C、蝌蚪形 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 A草履虫 B病毒 C、细菌 3、下列菌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酒的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根霉菌 4、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A、细菌 B、霉菌 C、真菌 5、蘑菇的生活方式是() A、寄生 B、腐生 C、寄生核或腐生 6、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A、菌伞 B、菌盖 C.菌褶 三、判断题 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并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育有害的一面。() 4、细菌和病毒一样,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5、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6、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7、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8.酱油、酸醋、豆腐乳的制作中都是要用到多种霉菌。() 四、简答题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采到蘑菇,说说怎样识别有毒的蘑菇。 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3、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 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 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 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 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 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

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 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 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 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 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 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是由西向东,早晨非常的长,中午变短,到傍晚的时候又变得非常的长。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到西,早晨的时候很低,中午的时候高,傍晚的时候低。 七、课堂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汇编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特点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 学知识点全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