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

2.2.4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
2.2.4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

2.2.4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学

案(含答案)

第第44课时课时温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温度.催化剂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一.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实验原理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H

56.9kJmol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实验结论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用vt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AgnBgpCgH0,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t1时刻,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大,则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t1时刻,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大。

则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2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t1时刻,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则v正v逆,平衡不移动。

提醒一般说的催化剂都是指的正催化剂,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特殊情况下,也使用负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

用速率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1温度可以影响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2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也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正向移动4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物的转化率可能降低5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6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7

平衡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但平衡常数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答案12345671反应Ag3Bg2CgH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右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右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左移动答案C解析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

2改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通过分析以下两个反应,总结出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

1N2g3H2g2NH3g化学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K1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H____0填“”或“”,下同。

2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2______________,升温化学平衡正向移动,K2________,H________0。

答案1c2NH3cN2c3H2减小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

1.0

1.7

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3在1200时,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

2.H

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molL

1.2molL

1.4molL

1.4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__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答案1吸热27003向逆反应方向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表格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逐渐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有如下关系

3cCO2cH25cCOcH2O,根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cCOcH2OcCO2cH2可知,K3

50.6,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常数为定值,所以此时对应温度为700。

31200时,QcCOcH2OcCO2cH2,将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可得Q4,而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2.6,即QK,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该反

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

化率越小。

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K 值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降低温度K值增大正反应为放热反应;K值减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Q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QK时,反应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二.勒夏特列原理1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简单记忆改变减弱这种改变。

2适用范围1勒夏特列原理仅适用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不可逆过程或未达到平衡的可逆过程均不能使用该原理。

此外,勒夏特列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都适用。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几个条件,则不能

简单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在改变的

条件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

判断。

1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若v正增大,则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3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则平衡向减少该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最终该物质的浓度减小4光照时,氯水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答案12341已知COgNO2gCO2gNO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C降温后NO2的转化率增大D降温后NO的体积分数增大E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F恒容时,通入He气体,混合气体颜色不变G恒压时,通入He气体,混合气体颜色不变答案ACDF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在某一时刻达到平衡,测得cN21molL1,容器内压强为p,温度为T。

1再向容器中通入N2,使其浓度变为2molL1,并保持容积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cN2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缩小体积至平衡时的一半,并保持温度不变,再次达到平衡时压强p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迅速升温至T1,并保持容积不变,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再次达到平衡时,温度T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1molL1cN22molL12pp2p3TTT1特别提醒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

可概括为“外变大于内变”。

3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B对2H2O22H2OO2的反应,使用MnO2可加快制O2的反应速率C反应CONO2CO2NO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EH2gI2g2HIg,缩小体积加压颜色加深答案BE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只能解决与平衡移动有关的问题。不涉及平衡移动的问题都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常见的有1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3发生的化学反应本身不是可逆反应;4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完全一致的反应。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1对于反应2AgBg2CgH0,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其原因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C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D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而且增大的程度一样答案C解析升高温度,

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是两者增大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升高温度后,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当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答案B32021济南高二质检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D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也可能发生移动,则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A正确;K值变化,说明反应的温度一定发生了变化,因此平衡一定移动,B正确;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K值可能不变,C正确;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K值不一定变化,D错误。

4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恒容时,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催化剂高温CO2gH2g答案A解析因为KcCOcH2OcCO2cH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催化剂高温COgH2Og。

由升温,H2浓度减小知,升温平衡右移,所以正向吸热,即H0。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Cs高温2COgH0,达到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Cs,则平衡__________填“逆向移动”“正向移动”或“不移动”,下同,cCO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则平衡_____,cCO2________。

3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通入He,则平衡

________,cCO2________。

4保持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cCO________。

答案1不移动不变2正向移动减小3不移动不变4正向移动增大解析1C为固体,增加C的量,其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CO2不变。2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cCO2减小。3通入He,但容积和温度不变,平衡不会发生移动,cCO2不变。4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cCO增大。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回顾上节课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板书) 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考点/易错点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我们先通过速率-时间图从理论上来分析 反应物→生成物 (1)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带着学生绘制图形并且解释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分别叫三位同学上黑板绘制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的速率-时间图,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关任务。 (3)放映幻灯片检查黑板上同学所画是否正确,下面同学自查。 教师:(板书)总结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③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学生阅读实验2-5并根据以上理论知识填写表格 教师放映实验相关视频,学生自查 考点/易错点3 勒夏特列原理: 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上述结论总结出: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减小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增大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导入:引入勒夏特列原理。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的因素导学案

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移动 【复习回顾】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_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和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平衡状态的特征(用五个字概括): _____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思考交流 一、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1、定义:把可逆反应中的破坏、的建立 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1】归纳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平衡移动的标志? 2、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 是。 3、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速率判断:

(1)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平衡向移动; (2)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平衡向移动; (3)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v(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浓度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1)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移动; (2)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移动; (3)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移动; (4)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2、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1)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 (2)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 (3)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 3、温度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1)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反应的方向移动; (2)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反应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课堂探究 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本53页“活动与探究” 1、实验原理:Cr2O72-+H2O 2 CrO42-+2H+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 实验2 2、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3讲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学案

第23讲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 目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2.通过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 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应用体验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解答下列问题: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只改变一 种外界条件,完成下表: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氢气的转化率(增大、减小或不变) 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 减小或不变) 增大氮气的浓度 增大氨气的浓度 升温 充入适量氩气 答案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正向 增大 逆向 减小 增大 逆向 减小 减小 不移动 不变 不变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化学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如果我们向一个处于化学平衡 的反应中增加反应物的量,经过一 段时间后,它还会平衡吗?(溶解 平衡相联系)。相等 回答:改变影响速 率的条件,来打破 原有平衡,建立新 平衡, 基本概念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化学平 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时,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创设情景,引入基本概念 新课学习[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 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提出]浓度是否会影响平衡 [演示]将10mL0.01mol/L的KSCN溶 液与10mL0.01mol/L的FeCl 3 溶液相 混合,观察现象,给出信息,判断反 应物的反应量变化情况 [预测]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 1mol/L的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演示] 往KSCN与FeCl 3 的混合溶液 中滴加1mol/L KSCN,观察现象 [探讨] 溶液颜色加深,原混合液中过量的 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 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加,溶液颜色 加深,你赞同该看法吗? [演示] 往原混合液中继续滴加1mol/L的 FeCl3溶液,观察现象 [结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 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 加,颜色加深结合溶液颜色变化 [结论]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 度,平衡向减弱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方 向移动 [思考]在 的反应中,是否可以用改变浓度的方 法来减小CO的含量? 认真记笔记并回答 老师的提问。 按给出的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得出 FeCl 3 过量的结论 讨论,并给出可能 情况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创设情景,互动 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 —通过改变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来观察化学平 衡是否改变,如 何移动?→实验 现象具有可视 性、可比性、要 能通过现象说明 平衡的移动方 向。→联想到是 否可用颜色的变 化说明浓度的变 化(浓度越大颜 色越深)→提供 实验药品和工具 →进行实验。 小节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注意要点 并画出图像 ①浓度改变是指 气体浓度、溶液浓 深入探索化学平 衡的标志Fe2O3 2

化学平衡学案Word版

专题八 化学平衡 【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表示方法:v= c/t 单位:或mol/L·min 公式法简单计算 化学计量数之比法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性质 外因 浓度:c 增大,v 增大压强:P 增大, v 增大温度:T 升高,v 增大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概念:可逆反应,条件一定,v 正 =v 逆特征:逆、等、动、定、变原因:外界条件变化,正、逆反应速率不同程度改变结果:再次v 正=v 逆 ,各组分百分含量又不变方向 v 正>v 逆,平衡正向移动v 正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2.3.1化学平衡移动1》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浓度变化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理解化学平衡移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并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和变化时浓度商Qc与K比较大两个角度来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浓度影响化学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回顾】1、化学平衡状态本质和外部特征? 本质:V正= V逆≠0 外部特征: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2、化学平衡是怎样建立的? 一定条件下,投料后反应一定时间 【过渡】展示投料后化学平衡过程的V-t图,引出条件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从而发生破坏旧化学平衡,重新建立新的化学平衡,PPT展示化学平衡移动过程。 【归纳】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正向、逆向、不移动 aA+bB cC+dD 改变条件后: (1)若v(正)>v(逆),则平衡向方向移动。 (2)若v(正)=v(逆),则平衡移动。 (3)若v(正)<v(逆),则平衡向方向移动。 3. 研究对象:已建立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4.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v(正)≠v(逆) 【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平衡呢? 【过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本节我们先学习浓度改变是如何破坏化学平衡的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按课本P5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对比分析结论,并完成表2-10

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案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状态 本章导学: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掌握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和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和图像题的做法和技巧。 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想一想: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 等,此外还有光、固体表面积等其他因素。 2.列举三个学过的可逆反应: 特点: 特点: 特点: 3. 溶解平衡:当固体物质溶解进行到一定程度,固体溶质的速率与溶液中溶质的 速率相等,此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填一填: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概念:在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从右向左的反 应称作。例如:。 3.特征:; ; 。 4. 不可逆反应:有些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程度特别大,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以忽略,把这 类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例如: 。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一个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

2.化学平衡状态 (1). 概念: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2). 特征: 注意事项 (1)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2)对于一个既定的可逆反应,如果其他条件一定,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或 从生成物开始),最后都能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不会因时间变化而变化。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正是由于各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 速率相等,才会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 1.根本标志:v(正)=v(逆)≠0 常见形式主要有: (1)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如:v(A)生成=v(A)消耗。 (2)在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不同物质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B)消耗=m∶n。 (3)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v(A)生成∶v(D)生成=m∶q。 2.特征标志 (1)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某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当m+n≠p+q时,体系的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试一试 [例1] (2012·郑州高二检测)下列对于反应C(g)+H2O(g) CO(g)+H2(g)的描述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精编WORD版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学设计

些因素的影响? 3.如果我们向一个处于化学平衡的反应中增加反应物的量,经过一段时间后,它还会平衡吗?(溶解平衡相联系)。回答:改变影响速 率的条件,来打破 原有平衡,建立新 平衡, 基本概念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化学平 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时,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创设情景,引入基本概念 新课学习[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 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提出]浓度是否会影响平衡 [演示]将10mL0.01mol/L的KSCN溶 液与10mL0.01mol/L的FeCl 3 溶液相 混合,观察现象,给出信息,判断反 应物的反应量变化情况 [预测]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 1mol/L的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认真记笔记并回答 老师的提问。 按给出的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得出 FeCl 3 过量的结论 讨论,并给出可能 情况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创设情景,互动 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 —通过改变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来观察化学平 衡是否改变,如 何移动?→实验 现象具有可视 性、可比性、要 能通过现象说明

[演示] 往KSCN与FeCl 3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 KSCN,观察现象[探讨] 溶液颜色加深,原混合液中过量的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加,溶液颜色加深,你赞同该看法吗? [演示] 往原混合液中继续滴加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现象 [结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加,颜色加深结合溶液颜色变化 [结论]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 向移动 [思考]在 的反应中,是否可以用改变浓度的方法来减小CO的含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平衡的移动方 向。→联想到是 否可用颜色的变 化说明浓度的变 化(浓度越大颜 色越深)→提供 实验药品和工具 →进行实验。 Fe 2O 3 2

化学平衡判据导学案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 回顾化学平衡特征,正确利用v 正=v 逆及各组分含量是否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 结合M 、ρ的计算公式,正确判断反应在进行过程中M 、ρ、n 总、P 如何变化。 3. 结合反应的Δn 及是否有固体参与,正确分析M 、ρ、n 总、P 不变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态。 4. 结合变量不变的思想,正确判断所给条件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反应M 、ρ、n 总、P 不变时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变量不变”思想应用。 难点:不同反应M 、ρ、n 总、P 不变时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V m =ρ 总总n m =M PV=nRT(注:当V 、T 不变时,n 不变则P 不变) 二.基础感知 1.在2L 容器中进行反应:H 2(g )+I 2(g ) 2HI (g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的为 。 ①H 2转化率不变 ②H 2与I 2的转化率相同 ③H 2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④若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⑤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2v(H 2)=v (HI ) ⑦生成1molH 2的同时消耗2molHI 2.(1) 在体积不变的容器内充入1 mol N 2和3mol H 2发生下列反应:N 2+3H 22NH 3 ①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体积是否变化? ②在表格中填写(变/不变) n 总 P ρ M 反应进行中未达到平衡时 平衡时 表格中四个量哪个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面两个表格也是相同的问题) (2) 对于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H 2(g )+I 2 (g)2HI (g ) ①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体积是否变化? ②在表格中填写(变/不变) n 总 P ρ M 反应进行中未达到平衡时 平衡时 (3)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B(g) C(g) ①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体积是否变化? ②在表格中填写(变/不变) n 总 P ρ M 反应进行中未达到平衡时 平衡时 3.①恒压条件下进行N 2+3H 22NH 3,压强不变的条件下,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 ②C(s)+H 2O(g) CO(g)+H 2(g),此反应H 2的体积百分数不变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 ③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1mol NH 4Br 发生反应:NH 4Br(s)NH 3(g)+HBr(g),NH 3的体积百分数不变能否说明反应达平衡?

化学:2.2.3《化学平衡的移动》学案(鲁科版必修2)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3课时化学平衡的移动 【学习目标】 1.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素 2.化学平衡的标志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NO2通常为______ 气体,N2O4通常为_______气体。 NO2N2O4 正反应为_______反应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4)实验分析及结论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含义: 三、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与规律(其他条件不变) 条件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 温度 气体压强 催化剂 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对于反应N2(g)+3H2(g)2NH3(g)是否达平衡状态(达到“√”,未达到“×”) ①N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

②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③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的一半。() ④N2的消耗速率等于NH3的消耗速率的一半。() ⑤单位时间内,N2与H2生成NH3的分子数与NH3的分解的分子数相等。()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2xmolNH3的同时生成xmolN2和3xmolH2。() ⑦一定温度时密闭容器中N2、H2、NH3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⑧外界条件不变时,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 ⑨外界条件不变时,N2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⑩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⑾外界条件不变时,体系的质量不再改变。() ⑿单位时间内有1个N N断裂,同时有3个H-H生成。() 【典题解悟】 例1. 已知反应A 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B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加,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缩短;C项,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此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例2. 反应:A(气)+3B(气)2C(气)+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降低。 答案:C 【当堂检测】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学生说【结论】: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 旧平衡 V 正=V 逆 条件改变 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V '逆

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注意: (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是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V(正) 、V(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

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复习倒入】 【课标解读】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做出判断。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 六步教学环节: 【自学质疑】 1.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在 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 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 ”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C(g)+q 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 C(s) + H 2O(g) CO(g)+ H 2(g) ②Cr 2O 72-+H 2O 2CrO 42-+2H + ③ 2SO 2(g)+O 2(g) 2SO 3(g) ④SO 2(g)+ 21O 2(g) SO 3(g) ⑤2SO 3(g) 2SO 2(g)+O 2(g) 【小组讨论,展示点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时,要注意

(1)如果反应中有和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①将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K值可能会相应。 ②可逆反应的K(正)与K(逆)互为。 ③若干方程式相加,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 之;若干方程式相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之。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K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一般来说,反应的平衡常数K≥,认为正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则认为这个反应的正反应很难进行(逆反应较完全)。 5、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内因: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2)外因:,即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无关。 6、平衡常数的应用 ①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旧平衡 V 正=V 逆 条件改变 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V '正=V '逆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学生说【结论】: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化学平衡的移动导学案

息县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导学案 制作人:余用梅 审核人:顾岭 制作时间:2017-10-07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会根据反应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重难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 件(如 、 、气体反应的 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 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叫做平衡 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 v (正)>v (逆)――→正向反应一定时间v (正)=v (逆)――→改变条件v (正)≠v (逆)――→一定时间 v ′(正)=v ′(逆) 旧平衡 新平衡 组分含量保持恒定→组分含量发生变化→组分含量保持新恒定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基本判断依据:v (正)与v (逆)的相对大小 ①v (正)>v (逆),平衡向右移动 ②v (正)<v (逆),平衡向左移动 ③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 探究1依据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 2-7(橙色)+H 2O ?2CrO 2-4(黄色)+2H +完成实验。

向 反应方向移动(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3.图像(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 A +b B ?c C +d D(A 、B 、C 、D 均为气体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 1 课时
教学对象 提供者
吕品
一、教材容分析
化学平衡属于必考部分的基本理论部分的重要容。包括: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化学平衡建立过程和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3、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4、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 5、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进行的调控生产、生活、科研。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目标 (1)理解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应用。 (3)理解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基本类型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1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基础上在高二选修4中继续深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计算、影响因素及探究、碰撞理论、活化能。可逆反应及特点,化学平衡状态及特点、勒夏特列 平衡移动原理,转化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溶解结晶平衡、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等知识。通过本节复习,对化学平衡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 高,形成知识网络。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剖析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五、教学方法
思考分析、讨论、交流、讲解、归纳、启发诱导法 实验探究法
页脚.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有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01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02逆反应方向移动。 工业上利用此原理通过□03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04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3.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通过改变容器体积的方法增大体系压强时:若a>b,平衡□05正向移动; 若a=b,平衡□06不发生移动; 若a

1.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化学平衡,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是否一定发生移动?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是否一定发生改变? 提示: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若速率改变后,v正=v 逆,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发生移动。若平衡发生移动,说明v正≠v 逆,即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改变。 2.加入适量的KCl固体,可逆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的化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为什么? 提示:可逆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 实际是Fe 3++3SCN-Fe(SCN)3,该反应中K+、Cl-并没有参与反应, 因此K+、Cl- 的浓度改变,并不影响平衡状态,所以加入适量KCl固体,平衡不 移动。 3.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N2+3H22NH3,增大N2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的转化率提高,但N2的转化率反而降低。 4.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一定能够使平衡发生移动? 提示:不一定,若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号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改变压强不会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及本质 ①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旧平衡v正=v逆 ――→ 条件改变 v正≠v逆 新平衡 v正′=v逆′ ②本质 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直在变化着,直到新的平衡建立。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无答案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温度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2. 了解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 并进一步探讨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从而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 产中的应用。 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 实验探究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1) 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 ______ ,平衡移动方向是向 (2) 图②表示的温度变化是 ______ ,平衡移动方向是向 (3) 正反应是 _____ 反应,逆反应是 _______ 反应。 知识总结: (1) 升温,v 放、v 吸均增大,但v 吸增大程度大;降温, 吸均减小,但v 吸减小程度大。 (2)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 _____ 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 ______ 方向移动。 方向。 方向。 v 放、V [例 1】 反应 A(g) + 3B(g) =2C(g) △ H< 0,达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 F 列叙述中正确的 已知反应:nA(g) + n B(g) =pC(g) 讨n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左移动 题点】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例2 取五等份NQ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 容积相同的恒容密 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Q(g) = N2O(g) △ Hv 0。反应相 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Q 的体积分数,并作出其随反应 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 是() 考点】催化剂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题点】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加入催化剂可以大大地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反应所需 ___________ ,从而提高活化分子 _____ 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是由于催化剂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 _ 响。 2. 图像分析 对于N 2+ 3H=2NH 反应,NH 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其中m 表示 _____ 情况,n 表示 _________ 情况。 知识总结: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 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 需的时间。 [例 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 X(g) + b Y(g) =cZ(g)在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 t o 时刻改变某一 外界变化,化学反应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a + b =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 若a + b =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 若a + b z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 若a + b z c ,贝U t o 时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考点】催化剂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题点】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综合 【例4】如图所示,表示反应 N(g) + 3f(g) =2NH(g) △ H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 【使用说明】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5-28页,划出重要知识,独立、规范、认真完成预习案及预习检测,并熟记基础知识。 2、 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AB 层同学规范完成学案合作探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3.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乐趣 【重、难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自主学习 【导学过程】温故而知新 一、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 二、阅读课本25页了解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结晶过程。 三、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 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 四、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 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______________ 2、化学平衡的性质: ⑴、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 ——条件不变是基础 ⑵、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前提 ⑶、本质:_____________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________相等是实质 ⑷、现象:反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________保持不变——_________不变是标志 3、化学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 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注:这里不再详细阐 述,不清楚的同学复习必修2相关课题) 自主检测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形成 B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断裂 C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断裂 D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向a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气体和2molY 气体 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 的同时生成0.2molZ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 的生成 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 、B 、C 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 、B 、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 合作探究 【课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 正__________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